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274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K2通过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1
作者 石鑫 张敬坡 +2 位作者 陈虎 王威 闫丙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SHP2抑制剂PHPS1进行处理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单克隆增殖实验和CCK-8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增大(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WNK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实验当中,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sh-NC+PHPS1组,sh-RNA WNK2+PHPS1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则被逆转并且与sh-NC+PHPS1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克隆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而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K2可以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ERK1/2/AKT信号通路,延缓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WNK2 ERK1/2/ROS/SHP2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2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KM小鼠研究现状及热点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加辉 林萌 +1 位作者 喻松仁 罗小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本文对KM小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国内KM小鼠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纳入了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10日的3981篇KM小鼠相关... 目的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学软件,本文对KM小鼠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为国内KM小鼠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纳入了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10日的3981篇KM小鼠相关文献,分析了其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和英文文献被引情况。结果KM小鼠研究中文文献发文量波动下降,英文文献发文量逐渐上升,国内外对于KM小鼠的研究热度不同。发文最多的3个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主要是刘慧雯、李光武和赵欣等。国内期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KM小鼠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国外期刊研究主要集中于KM小鼠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结论目前,KM小鼠在我国已有80余年的应用与推广历史,主要集中在毒理学、免疫学和生殖学方面研究。KM小鼠虽在实验方面有一定成果,但规范化种群培育、优势研究领域发掘以及动物伦理的进一步推进是未来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小鼠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4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探究经典名方泻白散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杨宗统 徐东川 +4 位作者 刘瑾 李晓晶 张会敏 王雯慧 隋在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拟从宿主-肠道菌群-代谢的角度探讨泻白散保护过敏性哮喘大鼠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过敏性哮喘模型组(M组)和泻白散组(Xiebaisan组)。通过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建立大鼠过敏性哮喘模型;HE... 目的本研究拟从宿主-肠道菌群-代谢的角度探讨泻白散保护过敏性哮喘大鼠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过敏性哮喘模型组(M组)和泻白散组(Xiebaisan组)。通过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建立大鼠过敏性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分别进行血清样本和肺组织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与NC组相比,Xiebaisan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大鼠肺部组织形态结构;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M组相比,Xiebaisan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以改善;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Xiebaisan组能够调节氨基酸代谢、mTOR等通路,且部分回调M组引起的差异代谢物表达;肺组织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Xiebaisan组能够调节碳代谢、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和cAMP等信号通路,且部分回调M组引起的差异代谢物表达。结论泻白散可能通过改善肺组织形态结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以及调控mTOR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和cAMP等信号通路影响氨基酸代谢、碳代谢等途径发挥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白散 过敏性哮喘 肠道菌群 非靶向代谢组学 保护机制
下载PDF
AOM/DSS结肠癌模型优化及其肠道菌群变化探究
6
作者 王敦方 朱琳 +6 位作者 冯雪 张彩娟 刘海帆 刘雅清 刘滨 刘丽 杨伟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目的优化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造模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方法并探究肠道菌群在CAC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AOM不同注射次数联合自由饮... 目的优化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造模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方法并探究肠道菌群在CAC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AOM不同注射次数联合自由饮用DSS的方法建立A(AOM 1次注射)和B(AOM 2次注射)模型组,正常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联合饮用纯净水,每组10只。造模结束后通过DAI评分、结肠长度、成瘤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造模方案。然后对B模型组小鼠进行实验,取血清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724含量;同时进行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并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法分析,以探究CAC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单次和加强AOM注射联合DSS均能诱导CAC小鼠模型。但与A模型组相比,B模型组小鼠结肠内增生物较大,排列紧密且形态大小较一致,成瘤率达到100%。与正常组相比,B模型组IL-6显著升高(P<0.05),TNF-α含量升高(P>0.05);肿瘤标志物除CA724外,CA199和CE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HE病理结肠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管腔表面显示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样改变。菌群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AC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丰度降低,疣微菌门和放线菌门增多(P<0.05),拟杆菌门和弯曲菌门减少(P<0.05)。阿克曼菌、普雷沃菌、瘤胃球菌、双歧杆菌等显著增多(P<0.05);罗氏菌属、Muribaculaceae、理研菌属、厌氧原体属等显著减少(P<0.05)。结论AOM 2次注射联合自由饮用1.5%(1.5 g/100 mL)DSS诱导的CAC模型小鼠结肠成瘤率高、肿瘤形态大小均一、死亡率低,可作为药效学实验评价的优选造模方案。多种肠道菌群紊乱或功能失调,造成的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进而诱发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导致持续的炎症反应或是诱发CAC发病的间接或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动物模型 肠黏膜屏障 炎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7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鸽子在动物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蒙蒙 杨龙 +3 位作者 杨莉芳 刘玉怀 万红 尚志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3,共6页
鸽子具有集群和归巢习性,善于远途负重与持续飞行,导航和空间认知能力卓越,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机器人研究。鸽子机器人通过对鸽子脑内特定的神经靶点施加神经信息干预以实现运动行为控制。本文根据鸽脑内的分层多级神经调控靶点分布... 鸽子具有集群和归巢习性,善于远途负重与持续飞行,导航和空间认知能力卓越,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机器人研究。鸽子机器人通过对鸽子脑内特定的神经靶点施加神经信息干预以实现运动行为控制。本文根据鸽脑内的分层多级神经调控靶点分布,分别对基于感觉系统、动机和情绪系统或皮层以及中脑运动区的鸽子机器人研究进展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鸽子机器人开展空间感知、侦察勘测和反恐搜救等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 动物机器人 刺激调控 鸽子机器人
下载PDF
肉豆蔻曲代替麸煨肉豆蔻组成方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研究
9
作者 范蒙蒙 张雨 +2 位作者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目的基于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探讨肉豆蔻曲配伍组成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 目的基于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探讨肉豆蔻曲配伍组成新二神丸的止泻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Ⅰ组(盐补骨脂+麸煨肉豆蔻)、二神丸Ⅱ组(盐补骨脂+肉豆蔻曲)、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肉豆蔻生品)、盐补骨脂组、肉豆蔻曲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肾阳虚泄泻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各脏器病理变化,检测小鼠各脏器指数、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肾上腺酮(CORT)、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对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DNA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各脏器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清GAS、CORT、TSH、T水平均显著下降,MTL、TNF-α、IL-β水平均显著上升,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给药后,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二神丸Ⅱ组整体上优于二神丸Ⅰ组、二神丸Ⅲ组、盐补骨脂组及肉豆蔻曲组。结论肉豆蔻曲与盐补骨脂配伍使用对脾肾阳虚泄泻的作用效果显著,肉豆蔻发酵后能减少其毒性风险,增强其温脾止泻作用,为肉豆蔻曲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曲 配伍 脾肾阳虚 泄泻
下载PDF
芩蓟凉血合剂对痔病相近动物模型的影响
10
作者 周蒙恩 李鹏 +2 位作者 金文琪 王若琳 郭修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探讨芩蓟凉血合剂(Qinji Liangxue mixture,QLM)对抗痔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使用巴豆油制剂(croton oil preparation,COP)、冰醋酸制备大鼠急性痔病动物模型,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COP组与冰醋酸组两组,每组40只。COP组,随机分... 目的探讨芩蓟凉血合剂(Qinji Liangxue mixture,QLM)对抗痔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使用巴豆油制剂(croton oil preparation,COP)、冰醋酸制备大鼠急性痔病动物模型,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COP组与冰醋酸组两组,每组40只。COP组,随机分为对照组1(CA组),模型组1(CB组),QLM低剂量组1-1(CC组),QLM高剂量组1-2(CD组),地奥司明组1(CE组),每组8只;冰醋酸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GA组),模型组2(GB组),QLM低剂量组2-1(GC组),QLM高剂量组2-2(GD组),地奥司明组2(GE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其余组均使用COP或冰醋酸处理,随后使用不同药物治疗7 d。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COP及冰醋酸诱导的肛门直肠组织形态学,使用ELISA检测COP诱导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记录冰醋酸诱导的大鼠肛周溃疡面积。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QLM低剂量组(B组),QLM高剂量组(C组),肾上腺色腙片组(D组),每组6只,连续治疗7 d,使用毛细管法及断尾法评价QLM的止血疗效。结果QLM能够显著改善痔病相近动物模型的病理损伤,减轻COP诱导的病变程度评分(P<0.05),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P<0.05),减少冰醋酸诱导的肛周溃疡面积(P<0.05),缩短凝血及出血时间(P<0.05)。结论QLM具有良好的抗痔活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止血、减少组织损伤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蓟凉血合剂 痔病 中医药 冰醋酸 巴豆油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衰模型不同方案的比较
11
作者 谈宇权 张君宇 +4 位作者 杨梦 王菲 钟森杰 李琳 胡志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案制备的动物模型,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的小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将2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ZC组)、实验A组(MA组)、B组(MB组)和C组(MC组)。实验组采取不同制备方案连续注射ISO,其中MA组和M...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案制备的动物模型,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的小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将2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ZC组)、实验A组(MA组)、B组(MB组)和C组(MC组)。实验组采取不同制备方案连续注射ISO,其中MA组和MB组为浓度递减造模法,MA组(第1天10 mg/kg、第2天5 mg/kg、第3~30天2.5 mg/(kg·d);皮下注射30 d);MB组(第1天20 mg/kg、第2天10 mg/kg、第3~14天5 mg/(kg·d);皮下注射14 d);MC组(浓度恒定7.5 mg/(kg·d),腹腔注射28 d),构建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在注射结束后的第2天,计算各组小鼠存活率和成模率情况。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并用ELISA测定血清中NT-pro BNP、IL-6、TNF-α水平。结果在第30天注射结束后,各实验组虽都能有效诱导慢性心力衰竭,但发现7.5 mg/kg浓度MC组的造模情况最稳定,更适合后续开展中医药相关的心衰研究。结论ISO制备小鼠慢性心衰模型以恒定7.5 mg/(kg·d),连续腹腔注射28 d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慢性心衰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 模型制备
下载PDF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瑞芬 杨永秀 梁晓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由于女性卵巢内剩余的卵母细胞数量和/或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包括与高龄相关的生理性DOR和病理因素导致的病理性DOR。DOR可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由于女性卵巢内剩余的卵母细胞数量和/或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包括与高龄相关的生理性DOR和病理因素导致的病理性DOR。DOR可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对女性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而目前仍无有效方法逆转卵巢功能衰退。人类卵巢资源的有限性和医学伦理的要求,使得必须通过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去探究卵巢功能衰退的分子机制,寻找其预测及治疗靶点。本文总结目前常用的DOR啮齿类动物造模方法,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 动物模型 啮齿类动物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佳河 祝旺 +3 位作者 沈丹婷 杨希玲 刘凤斌 侯秋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动物模型 评价方式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眩晕动物模型分析
14
作者 李亚青 汪小毅 +1 位作者 王灿 苗明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基于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及其优缺点,以期改进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2023年3月的眩晕动物模型资料,根据造模方法... 目的基于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及其优缺点,以期改进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2023年3月的眩晕动物模型资料,根据造模方法进行分类、结合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和现有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各模型进行赋值,评估其临床吻合情况、评价模型优缺点。结果现有的眩晕动物模型有颈部手术模型、运动刺激模型、耳源性刺激模型、硬化剂注射模型、飞行变压模型、椎动脉结扎模型、瘀血注射模型;其中,西医吻合度较高的是颈部手术模型(65%)、耳源刺激模型(65%),所有模型中医吻合度均中等(50%≤吻合度<60%)或较低(吻合度<50%),没有中、西医吻合度同时较高的模型。结论目前眩晕动物模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主,缺乏中医证型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均较高的模型较少,未能突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构建出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紧密结合的眩晕动物模型,可为抗眩晕新药的研发、筛选、临床评价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临床病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小鼠粪菌移植临床前研究影响因素的讨论
15
作者 孙诗琪 刘路 +3 位作者 胡双元 王雨岩 孙铭声 赵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一种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通过将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受体的胃肠道,以重构受体肠道菌群的治疗方式。但FMT应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依赖临...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FMT)是一种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通过将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受体的胃肠道,以重构受体肠道菌群的治疗方式。但FMT应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因而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依赖临床前研究的深入。介于当前报道中实验细节高度不一致或不完整,加之缺乏权威的标准及建议,不仅严重影响了其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实验过程的复制,同时阻碍了成果的临床转化。本文回顾并讨论了受体选择及移植样本收集、储存、移植材料制备、移植途径等关键步骤,以期能提高实验动物、耗材及劳动力等因素的利用率,为实现FMT临床前研究的可复制及标准化提供方法学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粪菌移植 方法学 肠道微生物 抗生素
下载PDF
NLRP3敲除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6
作者 王珠环 张尔馨 +1 位作者 郑沁薇 郝微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DSS及给药时间诱导NLRP3^(-/-)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分析与评价其优劣性,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更贴切临床的动物模型。方法SPF级48只雄性NLRP3^(-/-)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DSS及给药时间诱导NLRP3^(-/-)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分析与评价其优劣性,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更贴切临床的动物模型。方法SPF级48只雄性NLRP3^(-/-)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小鼠(空白组、2.5%7 d组、3%7 d组和3%5 d组),采用不同浓度DSS和给药时间相结合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和评价小鼠的体重、DAI评分、HE染色、结肠长度及相关指标(IL-6、TNF-α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评价造模的效果。结果(1)DSS各小组在不同浓度及给药时间均能诱导UC模型;(2)随着浓度梯度增加及给药时间延长,NLRP3^(-/-)小鼠的体重减轻越显著、粪便潜血呈阳性越明显、DAI评分越高,甚者出现死亡;(3)经HE染色发现,NLRP3^(-/-)小鼠肠黏膜屏障组织病理损伤随DSS给药时间增长或浓度增高而加重;(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的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而紧密连接蛋白水平表达(ZO-1)较空白组有所降低。结论(1)NLRP3^(-/-)小鼠在2.5%DSS 7 d、3%DSS 7 d和3%DSS 5 d条件下均可诱导UC模型;(2)结合DAI评分、HE染色和相关指标检测以及小鼠生存率,NLRP3^(-/-)小鼠在3%DSS 5 d条件下诱导UC模型更贴切UC临床表现,更有利于后期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小鼠 葡聚糖硫酸钠(DSS) 动物模型 建模评价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智慧 余学庆 +2 位作者 杨曙光 于宁霞 臧丹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目前,IPF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措施有限。实验模型是深入研究IPF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工具,近...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目前,IPF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措施有限。实验模型是深入研究IPF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工具,近年来其造模方式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优化,鉴于此,本研究对近年来IPF实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前研究选择合适实验模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 实验模型 中医模型
下载PDF
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兰浩淼 张立 +2 位作者 毛雨 谢林浚 车红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比术前及术后小鼠的血清TT3、TT4及TSH水平、体重及颈部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验证模型。结果两种术式均造成两种属模型组小鼠血清TT3、TT4降低(P<0.05),TSH升高(P<0.001)。术式Ⅰ组和术式Ⅱ组小鼠术后28 d内存活率分别为C57BL/6小鼠:40%和60%;KM小鼠:50%和40%。两种属手术组小鼠术后体重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属小鼠颈部切取组织为甲状腺组织,且离体后甲状腺后背膜完整。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造成两种属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需要熟悉小鼠甲状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提高操作熟练度,预防术后低钙及感染从而提高造模后小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小鼠 甲状腺全切 造模
下载PDF
基于物理方法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9
作者 欧雪 余志杰 +1 位作者 何瑶 郑晓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皮肤创伤已成为全球性公共问题,尤其是慢性伤口的难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生活。目前,物理方法构建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皮肤创面的主要方法,而不同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其生物学特点不同。因此,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近5年... 皮肤创伤已成为全球性公共问题,尤其是慢性伤口的难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生活。目前,物理方法构建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皮肤创面的主要方法,而不同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其生物学特点不同。因此,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近5年与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资料,以小鼠、大鼠、其他动物的皮肤创伤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了基于物理方法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指标,并评价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旨在对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合理构建及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方法 皮肤创伤 模型构建 评价指标
下载PDF
BAPN诱导小鼠胸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买志妍 江丽青 +3 位作者 朱翰朝 张溧昀 王云 段维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采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BAPN)1 g/(kg·d)饮水给药的方式,构建一种可行性高、稳定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小鼠模型,为研究TAD合... 目的采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BAPN)1 g/(kg·d)饮水给药的方式,构建一种可行性高、稳定的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小鼠模型,为研究TAD合并ALI提供合理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5只SPF级3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组15只(正常饮食水)和BAPN组30只(与无菌水配置成1 g/(kg·d)的溶液饮水给药),持续4周。实验期间,观察两组小鼠一般情况、成模率,通过测量小鼠胸主动脉最大直径和主动脉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验证小鼠TAD模型并将BAPN组分为TAD组和Non-TAD组。进一步检测CON组、Non-TAD组和TAD组小鼠肺组织HE病理染色、湿干重比(dry/wet weight ratio,W/D)及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情况验证小鼠TAD合并ALI模型。结果BAPN干预明显延缓小鼠体重和饮水量的增加。与CON组和Non-TAD组相比,TAD组小鼠胸主动脉最大直径明显增粗(P<0.05);主动脉HE染色显示主动脉中层明显增厚,主动脉壁结构破坏、紊乱;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间质明显水肿及炎性渗出,伴肺泡腔扩大,肺泡壁上皮脱落及透明膜形成,肺损伤病理评分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W/D、BALF中总蛋白水平及IL-1β、IL-6、TNF-α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而另外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BAPN饮水给药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胸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氨基丙腈 胸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