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宪民基金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1
作者 郑泽霖 房学东 +3 位作者 曹宏 张研 盖宝东 任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学术大会 临床进展 基金会 孟宪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会议 十二 首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下载PDF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国内、外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创奇 詹文华 +4 位作者 何裕隆 叶新梅 董文广 兰平 陈正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P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例及复习国内 2 2篇文献报道的 60例PCSTP共 6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4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2 4.6岁 ,其中 <3 0岁者占76.6%。主要表... 目的 探讨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P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1例及复习国内 2 2篇文献报道的 60例PCSTP共 6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 4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2 4.6岁 ,其中 <3 0岁者占76.6%。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 5 2例 (85 .2 % ) ,腹痛 2 2例 (3 6.1% ) ,腹部不适 10例 (16.4% )。肿瘤位于胰头部 2 9例 ,胰颈、体交界处 2例 ,胰体部 1例 ,胰体尾部 5例 ,胰尾部 16例 ,胰包膜 2例 ,胰腺外 6例。 61例均行手术治疗 ,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而确诊 ,其中恶性肿瘤 7例 (11.5 % )。总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96.1%和 86.5 %。结论 因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术前难以确诊 ,确诊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治疗的最佳方法 ,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PCSTP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6
3
作者 程若川 艾杨卿 +2 位作者 刁畅 张建明 苏艳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并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259例甲状腺手术中有12例未找到...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方法。方法对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并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259例甲状腺手术中有12例未找到明确的甲状旁腺。术中见上甲状旁腺共242枚,其中221枚(91.32%)位置恒定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确切显露61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42枚(68.85%)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426枚,位置变异较大,212枚(49.77%)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分,106枚(24.88%)位于甲状腺侧叶最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128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103枚(80.47%)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最下动脉的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者27例,其中一侧叶全切除者1例(二次手术患者),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者3例,甲状腺全切除者4例,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者7例,甲状腺全切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1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术中完全可以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是术中精细解剖,尽量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或行必要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低钙血症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甲状旁腺在人体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附50例解剖研究报告) 被引量:91
4
作者 李志辉 朱精强 +2 位作者 魏涛 徐惠珍 吴晓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研究找出甲状旁腺的形态学特点,并致力于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对50例尸体的颈部进行解剖,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和甲状旁腺的数目、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甲状旁腺平均(3.52&#... 目的通过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研究找出甲状旁腺的形态学特点,并致力于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对50例尸体的颈部进行解剖,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和甲状旁腺的数目、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甲状旁腺平均(3.52±0.48)个/例,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后内侧的"三区一带"(即上甲状旁腺主要集中在甲状软骨下角区域,下甲状旁腺除异位甲状旁腺外,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是上、下甲状旁腺分布的交替区;由此3个区构成了一个甲状旁腺易损伤带,即甲状腺后内侧)。上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外侧(67.8%),而下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内侧(71.9%),两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甲状腺后悬韧带区域是上甲状旁腺的主要分布区域,占85.0%;胸腺舌叶内异位甲状旁腺多见(28.6%)。结论通过对甲状腺解剖结构和特点的探讨,我们认为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损伤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不应该成为标准甲状腺手术的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比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范莹 吴硕东 +3 位作者 于宏 苏洋 孔静 田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腹腔镜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腹腔镜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直肠癌Dixon手术23例、Miles手术9例、Hartmann手术1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Miles手术18例、Hartmann手术1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0.6±23.5)min和(145.5±17.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35.5±22.5)ml比(300.6±34.5)ml,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5)枚比(13.3±1.7)枚,P>0.05〕。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1±0.4)cm比(2.6±0.3)cm,P<0.01〕。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流质饮食时间:(2.3±0.7)d比(3.6±0.9)d,P<0.05;进固体饮食时间:(3.5±1.1)d比(4.7±1.2)d,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2.3±0.4)d比(4.4±1.2)d,P<0.01〕。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5±0.7)d比(12.8±0.9)d,P<0.01〕,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14±0.25)×104元比(2.02±0.75)×104元,P<0.05〕。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比89.1%,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镜 手术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 被引量:73
6
作者 孙备 许军 +2 位作者 周尊强 刘昶 姜洪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月期间至2003年2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7例(10.9%)发生切口感染,...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月期间至2003年2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7例(10.9%)发生切口感染,3例(4.7%)发生吻合口漏,均治愈。住院时间10~36d,平均16d。结论部分经选择的病例中开展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选择性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一期切除 吻合
下载PDF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被引量:41
7
作者 何建苗 蒲永东 +4 位作者 曹志宇 朱志东 杨波 董立国 赵学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 10 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 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3 6.3 % (3 7/ 10 2 ) ,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 目的 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 10 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 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3 6.3 % (3 7/ 10 2 ) ,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5 2 .9% (5 4/ 10 2 ) ,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 3 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 ,其有效率达 5 7.4%(3 1/ 5 4) ;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 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 ,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 ,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液收集 监测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被引量:25
8
作者 范林军 马宽生 +3 位作者 何振平 黄小兰 陈敏 董家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可扩张的集束电极对不能耐受或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本组共治疗大肝癌患者 43例 ,肿瘤直径 5~ 10cm ,平均 7.5cm ,其中 8例于RFA治疗前曾行 1~ 2次肝...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可扩张的集束电极对不能耐受或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本组共治疗大肝癌患者 43例 ,肿瘤直径 5~ 10cm ,平均 7.5cm ,其中 8例于RFA治疗前曾行 1~ 2次肝动脉栓塞化疗 (TAE) ,治疗前、后检查肝功、增强CT扫描、彩超以及细针肝穿活检 ,观察RFA治疗时间、次数和住院时间 ,RFA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 ,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共行RFA治疗 67次 ,每例 1~ 3次 ,平均 1.6次 ;每次治疗时间为 5 5~ 15 0min ,平均 75min ;住院时间 3~ 15d ,平均 8.7d。RF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电极板局部皮肤烧伤 2例 (4 .7% ) ,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 3例 (7.0 % ) ,总的发生率为 11.6% ;RFA治疗后 6个月以上的CT复查 ,肿瘤完全坏死率为 41.0 % ,AFP阳性的 3 1例患者在RFA治疗后 6~ 12个月内有 3例转阴 ,5例明显下降。 43例中有 3 9例经 12~ 18个月的随访 ,其 1年生存率为 69.2 %。结论 RFA对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大肝癌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红岩 董齐 +4 位作者 柳青峰 李胜昔 刘峥嵘 王燕庆 富永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2例患者...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经鼻及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双侧同时性置入成功,另13例仅完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6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 h后为(81.3±19.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86,P=0.02)。32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5~7 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减压 结直肠癌 肠梗阻 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
下载PDF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附81例报告) 被引量:32
10
作者 黄伟民 李洪涛 +1 位作者 杨明 姚庭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 12 ...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 ,手术时间 12 0~ 190min ,平均 16 0mi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3例 (3.7% ) ,吻合口狭窄 1例(1.2 % ) ,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直肠的吻合 ,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双吻合器 保肛术 术中 直肠癌前切除术 预防和治疗 并发症 结论 过程 帮助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一)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立 汪晓东 +5 位作者 舒晔 于永扬 王存 王自强 王天才 周总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结直肠外科 快速流程 指南 临床决策 管理流程
下载PDF
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黄焰 尉承泽 +4 位作者 王刚乐 杨涛 陆虹 宋志武 边晨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乳腺疾病291例。对乳腺癌彩超...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乳腺疾病291例。对乳腺癌彩超、钼靶和近红外线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3.7%(200/239)、84.2%(64/76)和76.9%(100/130),特异度分别为88.6%(226/255)、93.2%(69/74)和82.6%(114/1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426/494)、88.7%(133/150)和79.9%(214/268),其中彩超和钼靶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优于近红外线(P<0.05),尤其对≤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其诊断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21/43)。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的检出率分别为58.8%(10/17)和69.2%(18/26),高于近红外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23.5%(4/17),P<0.05和P<0.01。对乳腺癌在无查体配合诊断情况下行近红外线检查,其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灵敏度从76.9%(100/130)降到56.9%(74/130),P<0.01;诊断符合率从79.9%(214/298)降到61.9%(166/268),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的常用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 近红外线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附2694例报告) 被引量:29
13
作者 周新华 李宏 +3 位作者 陆才德 鲍生甫 毛海香 沈迎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LC 2 694例临床资料。结果 行LC 2 657例 ,其中 4例加做肠瘘修补术 ;1例坏疽性胆囊炎伴周围粘连致密者行胆囊造瘘术 ;3例术中冰冻...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LC 2 694例临床资料。结果 行LC 2 657例 ,其中 4例加做肠瘘修补术 ;1例坏疽性胆囊炎伴周围粘连致密者行胆囊造瘘术 ;3例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癌 ,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 ;1例术中发现胆囊癌晚期 ,仅行腹腔镜下活检术 ;3例因术中出血 ,2 4例因炎症致密、胆管结构解剖不清或胆总管结石嵌顿中转开腹 ;5例Mirizzi’s综合征Ⅱ型均中转开腹行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有 5例因术后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无一例出现胆管损伤。结论 为降低胆管损伤 ,术者应根据自身的器械设备、经验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在处理炎症致密、胆管结构解剖不清时 ,可采用顺行、逆行分离结合。使用超声刀解剖 ,自制推结器结扎或可吸收施夹钳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少用金属钛夹 ,减少电刀对胆管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坚持以结扎胆囊动脉为先 ,尽量扩大胆囊三角。如胆管结构解剖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预防 胆管损伤 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膀胱压、胃内压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万勇 葛颖 +3 位作者 王大庆 胡建华 苏小林 马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 探讨利用膀胱压、胃内压来间接监测腹内压的可行性 ,以便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CS)的诊断。方法 对 2 4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LC)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行LC时 ,在腹内压为 10、15、2 0及 2 5mmHg时同时测定膀胱压和胃内... 目的 探讨利用膀胱压、胃内压来间接监测腹内压的可行性 ,以便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CS)的诊断。方法 对 2 4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LC)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行LC时 ,在腹内压为 10、15、2 0及 2 5mmHg时同时测定膀胱压和胃内压。结果 腹内压与膀胱压的回归方程为Y =-10 .193 + 1.2 2 8X ,相关系数为 0 .941;腹内压与胃内压的回归方程为Y =-7.40 8+ 1.478X ,相关系数为 0 .996。由此表明 ,腹内压与膀胱压和胃内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腹内压与胃内压和膀胱压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利用胃内压和膀胱压来反映实际腹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压 胃内压 腹内压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附523例报道) 被引量:49
15
作者 陶涛 石刚 +1 位作者 彭祥玉 赵国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5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直径≥0.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5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直径≥0.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其中400例取净结石,87例无结石,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平均时间90 min,平均出血50 ml,术后第1天患者即可进食,2~3 d下床活动,术后5 d左右治愈出院。术后发生漏胆29例,引流胆汁量平均35 ml/d,持续1~6 d,均经非手术处理治愈。中转开腹完成取石10例,镜下置T管引流26例。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胆总管结石取净和肝外胆总管无狭窄是其应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 适应证
下载PDF
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邓治洲 王烈 +1 位作者 林忆阳 王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32例胃溃疡合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术前和术后第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32例胃溃疡合并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术前和术后第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h的血糖、胰岛素及GLP-1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测术前和术后第3及6个月)水平,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水平及术后6个月的糖尿病转归情况。结果胃转流术后所有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0.05),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和GLP-1均较术前逐渐升高(P<0.05);HBCI较术前逐渐升高,HbA1c较术前逐渐下降(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段BMI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GLP-1与血糖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术后6个月糖尿病总控制率为78.1%(25/32)。结论胃转流术能明显降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重的降低;胃转流术控制血糖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GLP-1的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转流术 2型糖尿病 非肥胖型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岛素 血糖
下载PDF
血清和胆汁CA19-9联合检测对诊断胆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8
17
作者 秦兴雷 李志强 +3 位作者 石景森 张练 王作仁 王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CA19 9对胆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IA联合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恶性肿瘤 3 5例 ,胆道良性病变 92例及正常健康人 15例胆汁和血清中CA19 9及CEA水平。结果 血清CA19 9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0 .0 0 %和 ... 目的 探讨CA19 9对胆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RIA联合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恶性肿瘤 3 5例 ,胆道良性病变 92例及正常健康人 15例胆汁和血清中CA19 9及CEA水平。结果 血清CA19 9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0 .0 0 %和 85 .11% ,血清CEA的相应指标分别为 68.5 7%和 82 .97%。胆汁CA19 9含量的分界值为 12 0 0 0kU/L ,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5 .71%和 73 .91%。胆汁CEA水平分界值为 480 μg/L ,其相应指标分别为5 7.14 %和 77.17%。胆汁CA19 9及CEA含量的假阳性率分别为 2 6.0 9%和 2 2 .83 %。结论 CA19 9是诊断胆管癌是否被彻底切除 ,以及监测该病治疗反应有效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道良性病变 糖链抗原19-9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35
18
作者 丁红 王文平 +3 位作者 黄备建 李超伦 张晖 魏瑞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体积较小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353例共378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造影的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并与病理类型相比较。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中96.6%(365/37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体积较小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分析353例共378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造影的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并与病理类型相比较。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中96.6%(365/378)的病灶动脉相显示增强,其中317(83.9%)个病灶增强早于肝实质,48(12.7%)个病灶增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方式中329(87.0%)个病灶呈整体增强,35(9.3%)个呈斑片状增强,14(3.7%)个病灶呈环状增强。在门脉相和晚期相,342(90.5%)个病灶相对于肝实质呈低回声。若将造影时病灶动脉相增强早于或同步于肝实质以及门脉期消退作为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标准,则敏感性为87.3%(330/378);若将整体增强和斑片状增强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增强方式,结合增强方式和时相,则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2.9%(351/378)。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相对于肝实质的灌注和廓清过程,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在鉴别诊断小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小肝癌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研究(附2143例报告)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严律南 陈晓理 +8 位作者 李志辉 李波 卢实春 文天夫 曾勇 姚辉华 杨家印 王文涛 徐明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 通过临床肝脏能量代谢研究,探索一套评价肝储备功能,减少手术侵袭及合理进行术后保肝支持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年 1 月至 2004 年 1 月共 14 年间收治的 2 143 例肝癌病例的术前资料、手术治疗...  目的 通过临床肝脏能量代谢研究,探索一套评价肝储备功能,减少手术侵袭及合理进行术后保肝支持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年 1 月至 2004 年 1 月共 14 年间收治的 2 143 例肝癌病例的术前资料、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处理和临床过程以及随访资料。将病例分为前期组(前 7 年)和后期组(后7年)进行比较,同时对术前磷酸化耐受指数(RTI)测定、术中半肝血流阻断及术后连续定时的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测定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价值。结果 ①两组比较显示,后期组小肝癌比例增加,手术切除率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长期生存率提高; ②采用术前RTI测定来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 21.1%降至11.0%,手术死亡率由1.6%降至0.3%; ③术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n=476)与半肝血流阻断技术(n=523)相比较,术后并发症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由 25.8%及 2.3%降至 11.9%及 0.6%,住院时间平均缩短 3.5 d; ④术后采用连续AKBR监测以指导术后保肝、支持治疗,对及时处理和预防肝衰有重要价值。结论 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采用肝能量代谢指标(RTI、AKBR)测定,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价肝储备功能,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并合理进行术后保肝、支持治疗; 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手术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 保肝 半肝血流阻断 肝癌 肝切除术 术前 指导 合理 结论
下载PDF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赵高平 雷文章 +2 位作者 李卡 程中 王天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在下消化道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6 8例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患者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与术后无胃肠减压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减压组术后引流胃液量约 2 0 0ml/d ,两组术... 目的 探讨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在下消化道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6 8例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患者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与术后无胃肠减压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减压组术后引流胃液量约 2 0 0ml/d ,两组术前腹围均小于术后各日腹围。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压组 (2 8.0 % )明显高于未减压组 (8.2 % ) ,减压组咽喉炎发生率达 2 3.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手术后应用胃肠减压 ,难以起到有效降低胃肠道压力的作用 ,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作用 ,反而会增加咽喉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 胃肠减压 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