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关于稿酬给付的声明
1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197,共1页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特此声明。如作者不同意将文...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特此声明。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稿编入以上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否则按同意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特此声明 中国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 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环境监测 稿酬
下载PDF
《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2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3,共1页
近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编委会通知,经研究人员检索、统计、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环境监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此次为《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 近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编委会通知,经研究人员检索、统计、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环境监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此次为《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环境监测 专家评审 编委会 北大 入选
下载PDF
喜报!《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3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15,共1页
近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编委会通知,经研究人员检索、统计、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环境监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此次为《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 近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编委会通知,经研究人员检索、统计、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环境监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此次为《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环境监测 专家评审 编委会 环境科学类 入选
下载PDF
欧美新污染物监测进展及启示
4
作者 王超 邢冠华 +2 位作者 薛荔栋 吴静 袁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新污染物监测是新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及管控的重要基础。欧美发达国家环保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新污染物监测工作,并且2000年后形成了相应的监测制度,而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正处于业务化起步阶段。通过深入调研欧美国家水... 新污染物监测是新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及管控的重要基础。欧美发达国家环保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新污染物监测工作,并且2000年后形成了相应的监测制度,而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正处于业务化起步阶段。通过深入调研欧美国家水中新污染物监测为主的发展历程、监测清单、监测要求等内容,总结出3个特点:建立动态更新的新污染物清单监测机制;将规范的新污染物监测方法作为开展监测的重要前提;充分考虑监测可行性和经济成本。结合我国现阶段新污染物监管需求及监测现状,提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3点建议:明晰国家、地方新污染物监测的职责分工,建立优先监测新污染物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循序渐进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注重监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监测清单 分析方法 水体 欧洲 美国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实践与对策建议
5
作者 胡展铭 方海超 +2 位作者 杨永俊 林忠胜 孙家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未取得突破,具体表现在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未得到有效掌握、江河入海水通量监管体系未得以构建运行、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未得到建立和规范。结合在辽河口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试验基地开展的江河入海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研发、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辽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等工作,建议总结分析我国已开展的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工作,深入开展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顶层设计,加强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入海水通量 感潮河段 江河入海污染物质通量
下载PDF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辐射监测系统的建立
6
作者 崔伟 韦应靖 +3 位作者 以恒冠 冯梅 唐智辉 张庆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2,共7页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辐射监测系统可对众多辐射监测仪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无需布线,组网灵活。该辐射监测系统包括多台辐射监测仪及上位机监测平台。辐射监测仪负责测量辐射信息,并将辐射测量结果通过Zigbee模块发送出...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辐射监测系统可对众多辐射监测仪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无需布线,组网灵活。该辐射监测系统包括多台辐射监测仪及上位机监测平台。辐射监测仪负责测量辐射信息,并将辐射测量结果通过Zigbee模块发送出来。辐射监测平台负责接收辐射测量结果,并将数据在监测平台上进行显示和存储。对辐射监测仪和辐射监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辐射监测仪可对在环境本底的基础上增加0.1μSv/h的γ辐射给出可靠报警;辐射监测系统可自动进行无线网络连接,整体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准确,可实现对各个辐射监测仪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技术 无线网络 辐射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2011-2022年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7
作者 王鑫 李玉华 +4 位作者 何立环 张震 王桂勋 金玲仁 贾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共11页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_(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_(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_(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_(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水泥行业 减污降碳 综合能耗
下载PDF
“z值评价-风险评估-技术核验”统计评价模型用于低样本量能力验证——以水质监测为例
8
作者 郑蓓 张雯雯 +3 位作者 王新 李红岩 龚迪慧 赵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解决低样本量下的能力验证z比分数评价结果可能偏离参加者真实能力水平的问题,建立了“z值评价-风险评估-技术核验”统计评价模型,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样本量... 为解决低样本量下的能力验证z比分数评价结果可能偏离参加者真实能力水平的问题,建立了“z值评价-风险评估-技术核验”统计评价模型,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样本量为14家(低样本量)、指定值与样本真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于4%时,铁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4家参加者中,5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氟化物检测项目获得“满意”评价结果的11家参加者中,7家存在数据“不准确”中/高风险。技术核验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参加者未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标准曲线绘制、试剂配制、关键仪器参数设置记录缺失,原始记录可追溯性较差。由此证实了数据风险点的存在,同时也印证了该统计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低样本量 指定值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三三制”培养模式下的环境监测本科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9
作者 鲜啟鸣 王俊杰 +1 位作者 张巍 朱晓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探索了环境监测本科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设置和课程成绩评价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的改革成效和不足。建立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更为科学的成绩评价方法...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探索了环境监测本科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设置和课程成绩评价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的改革成效和不足。建立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更为科学的成绩评价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培养以及就业与创业发展的需求,将是今后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教学改革 “三三制”
下载PDF
雷州半岛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铁、锰、pH超标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探析
10
作者 王亚 曹小芳 +7 位作者 叶珊 周永章 张珂 陈炳辉 沈文杰 梁浩 曹英杰 李增权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2009—2017年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项目涉及的102个钻孔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地下水的铁(Fe)、锰(Mn)含量和pH普遍超标,导致当地地下水水质以Ⅳ~Ⅴ类居多,不适宜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其中,中层含水层的Fe、Mn...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2009—2017年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项目涉及的102个钻孔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地下水的铁(Fe)、锰(Mn)含量和pH普遍超标,导致当地地下水水质以Ⅳ~Ⅴ类居多,不适宜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其中,中层含水层的Fe、Mn超标最显著,且二者具有十分一致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因此,该层是解析超标机理的关键层位。松散沉积含水层的Fe、Mn、pH超标问题比基岩裂隙溶隙含水层和交互含水层更突出。湛江组和北海组两个相邻松散岩类地层均含有丰富的铁锰质矿物或结核,应加强对这两个地层的地球化学分析,以进一步解析相关指标超标的地球化学机理。最后,就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超标机制研究与水质管控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超标 环境地质 相关性分析 铁(Fe) 锰(Mn) pH 雷州半岛
下载PDF
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北京大气中33种多氯联苯
11
作者 李红华 李英明 +3 位作者 李晓敏 孙慧中 夏莎莎 张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用包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吸附层的搅拌子作被动大气采样器,建立了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TD-GC-MS)分析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优化后的热脱附温度为280℃,热脱附时间为6 min,聚焦冷阱的温度为-40℃,33种PCB... 用包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吸附层的搅拌子作被动大气采样器,建立了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TD-GC-MS)分析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优化后的热脱附温度为280℃,热脱附时间为6 min,聚焦冷阱的温度为-40℃,33种PCB单体的热脱附残留比例低于7%。验证了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重复性。标准曲线5个点线性关系良好,33种PCB单体的相关系数r>0.998。方法精密度验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9%~20.2%(n=8),日内重复性实验的RSD为0.43%~29.8%(n=10),日间重复性实验的RSD为3.20%~29.6%(n=20),方法检出限(LOD)为0.01~2.51 pg,回收率为98%±18%。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北京大气中PCBs的分析。检出8种PCB单体,质量为2.94~129 pg。在32 d的采样周期内PCB-52、PCB-123、PCB-155一直处于线性吸附阶段,而PCB-1和PCB-3经过了线性吸附阶段、曲线吸附阶段和平衡阶段。研究结果表明,SBSE-TD-GC-MS可以用于大气中PCBs的样品采集和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子吸附 热脱附 多氯联苯 被动大气采样
下载PDF
环境监测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12
作者 马莹 杨永 +5 位作者 谭铃 巢静波 樊丽妃 贺岩涛 陈艳 杨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编码后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n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表明,NH_(3)-N液标量值均满意,COD_(Mn)测试中的加盖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按照证书要求操作时COD_(Mn)液标量值合格,未按照液标证书中要求进行液标样品前处理测定会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影响评价结果。建议监测人员合理选用和规范使用环境用液标,加强环境用液标的选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质量评价 量值比对
下载PDF
大气^(14)CO_(2)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崔晓宇 邢冠华 +2 位作者 王超 于建钊 袁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 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CO_(2)以示踪大气化石源CO_(2)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 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CO_(2)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CO_(2)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CO_(2)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CO_(2)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14)CO_(2)分析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典型生态功能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驱动力解析——以千岛湖地区为例
14
作者 余传冠 刘旭 +8 位作者 宋美真 蒋晓婷 刘雨姗 刘雪倩 李达 李欣怡 王子鹏 潘玉青 李鹏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运用O_(3)生成敏感性指示剂方法,即甲醛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和二氧化氮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比值(FNR),量化解析了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FNR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杭州市主城区。千岛湖地区氮氧化物(NO_(x))控制区逐年扩张,自2019年开始,由西南向东北逐步蔓延。截至2021年,NO_(x)控制区已基本覆盖整个千岛湖地区。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在夏季基本属于NO_(x)控制区,在其他季节属于NO_(x)控制区或协同控制区。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发现,FNR与温度呈强正相关(r=0.8),与相对湿度呈较弱正相关,与风速和云液态水含量呈较弱负相关。当温度大于7.0℃、风速小于6.2 m/s、云液态水含量小于5.5×10^(-5)g/m^(3)、相对湿度大于57.5%时,O_(3)生成趋向于受NO_(x)控制。此外,与杭州市相比,千岛湖地区O_(3)生成对气象参数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对我国典型生态功能区O_(3)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地区 TROPOMI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氮氧化物(NO_(x))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溪流中麦氏花翅蜉(蜉蝣目:四节蜉科)的生活史研究
15
作者 杨坤 田震 +5 位作者 石欣 敖偲成 李浩然 李先福 谭路 蔡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286℃;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香溪河 生命周期 有效积温 大小频率法
下载PDF
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引物的比较与验证
16
作者 母亚雯 杨江华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咏 张效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 环境DNA(eDNA)宏条形码技术通量高、重复性好,在未来生态环境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仍处在发展阶段,尚缺乏统一的浮游藻类扩增引物。利用同一个野外环境样本,比较8对通用引物在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中的差异,为初步建立规范化的浮游藻类环境DNA监测方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引物对浮游藻类扩增存在明显偏好性,靶向扩增16S rDNA的引物主要检出硅藻,其次是隐藻和绿藻;靶向扩增18S rDNA的1391、AD3和ANF 3对引物具有较高的浮游藻类扩增效率和物种辨识度,分别检出67、62、63个浮游藻属,其检出的浮游藻类的相对丰度排序均为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甲藻,可以作为通用引物用于浮游藻类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环境DNA宏条形码 通用引物 淡水生物多样性 生物监测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动态预测
17
作者 王宇蝶 滕泽宇 +1 位作者 陈智文 张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基于环渤海地区2017—2021年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克里金插值法对环渤海地区AQI与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AQI与污染物浓度、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 基于环渤海地区2017—2021年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克里金插值法对环渤海地区AQI与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AQI与污染物浓度、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22年6月—2023年12月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AQI及污染物浓度大致呈逐年降低的趋势。AQI的逐月变化呈“W”形,O_(3)浓度的年内变化呈倒“V”形,其余污染物则呈现与O_(3)相反的变化趋势。AQI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污染物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环渤海地区5个代表性城市的AQI类别以良好为主,冬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_(2.5)、PM10,夏季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人口数量是影响AQI的主要因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对AQI具有一定影响。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环渤海地区AQI、主要污染物浓度(O_(3)除外)均呈现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时间序列预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WRF-NAQPMS的一次沙尘天气预报评估
18
作者 韩文宇 孔祥伟 +4 位作者 杨丽丽 于军海 张静 张英俊 胡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PM_(10)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PM_(10)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预报 WRF NAQPMS 预报评估 PM_(10)
下载PDF
济南市大气颗粒汞的浓度特征及污染来源解析
19
作者 聂晓玲 潘齐 +3 位作者 侯晨晓 李雅馨 杜萍 王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了解冬季采暖对济南市大气PM_(2.5)中汞浓度的影响,在济南市城郊开展了为期超过两年的PM_(2.5)样品采集工作,共计采集有效样品481个,测定并分析其中的颗粒汞(PHg)浓度和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市大气PHg在采暖期的浓度均值为58... 为了解冬季采暖对济南市大气PM_(2.5)中汞浓度的影响,在济南市城郊开展了为期超过两年的PM_(2.5)样品采集工作,共计采集有效样品481个,测定并分析其中的颗粒汞(PHg)浓度和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市大气PHg在采暖期的浓度均值为583.1 pg/m^(3),约为非采暖期的1.4倍,在国内外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济南市大气PM_(2.5)对PHg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且在采暖期更强,可能与燃煤等活动排放了更多的超细颗粒物有关。在采暖期,大气PHg浓度主要受煤炭燃烧源和交通排放源影响,两者分别贡献了总方差的39.2%和16.7%;在非采暖期,气象条件季节性变化、交通排放源、煤炭燃烧源的影响显著,三者分别贡献了总方差的32.4%、15.8%、12.0%。高浓度PHg主要来源于分布在采样站点东北偏东方向上的众多燃煤工业企业。此外,济南市大气PHg还主要受来源于鲁西南地区的区域污染气团的影响,途经污染较重的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气团对济南市PHg浓度也有较大贡献。在非采暖期,济南市PHg还受到来自东南和西南方向的清洁海洋气团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汞(PHg) PM_(2.5) 采暖期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徐州市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特征及组分差异性分析
20
作者 殷献茹 苗欣慧 +5 位作者 李辉 孙瑞 邓国庆 饶永才 陈传忠 王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_(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_(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离子NO_(3)^(-)、SO_(4)^(-2)、NH+4在PM_(2.5)中的占比均是最高。在累积型重污染期间,NO_(3)^(-)、SO_(4)^(-2)、NH^(4+)分别增长144%、142%、183%,二次无机离子对PM_(2.5)的增长贡献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及SOR、NOR值发现,硝酸盐和硫酸盐的二次生成作用显著。在沙尘型重污染期间,结合雷达监测结果及后向轨迹图可以看出,沙尘沉降至高空与近地面污染物叠加造成颗粒物高值。化学组分中Ca^(2+)、Mg^(2+)浓度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大,二次生成和转化对其影响较小。在烟花燃放型重污染期间,和烟花爆竹有关的K^(+)、Mg^(2+)、Cl^(-)离子较污染前分别上升1112%、2058%、和239%,对污染过程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化学组分 相关性分析 后向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