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3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研究》稿约
1
作者 《中国研究》编辑部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45-346,共2页
一、刊物宗旨《中国研究》是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中国学界的社会科学类中文刊物,创刊于2005年,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21年起,改由南京大学当... 一、刊物宗旨《中国研究》是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中国学界的社会科学类中文刊物,创刊于2005年,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21年起,改由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南京大学 当代中国研究 商务印书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辑 社会科学类
下载PDF
基础设施与生活方式对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实践的二重性影响——基于CLDS 2016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方芗 周玉娇 叶华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57-181,340,共26页
目前,家庭能源消费日渐成为总体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出发,在社会实践模型框架下探讨基础设施及生活方式对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实践的影响,并考察城乡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拥... 目前,家庭能源消费日渐成为总体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出发,在社会实践模型框架下探讨基础设施及生活方式对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实践的影响,并考察城乡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燃气、煤气管道的家庭使用可持续型生活能源概率更大;(2)社会交往、互联网使用和家庭耐用品拥有量均会正向影响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3)城乡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对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实践的作用。为促进家庭可持续型能源消费,实现“双碳”目标,仍需加速投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倡导更积极丰富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生活方式 家庭消费实践
下载PDF
“村改居”正式权力的生成
3
作者 邓燕华 张莉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3-63,336,共32页
本文以成都市一个“村改居”社区的三次选举为例,研究了转型社区正式权力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基层社区选举的描述性代表性和实质性代表性问题。研究指出,“村改居”社区具有非均衡异质性和承担双重行政任务的特点,这影响了社区正... 本文以成都市一个“村改居”社区的三次选举为例,研究了转型社区正式权力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基层社区选举的描述性代表性和实质性代表性问题。研究指出,“村改居”社区具有非均衡异质性和承担双重行政任务的特点,这影响了社区正式权力的生成。具体而言:(1)由于原住村民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整合度,社区选举动员更容易在他们之间展开,因此来自原农村社区的候选人更容易当选。另外,由于原农村社区仍有大量遗留事务需要处理,因此镇(街)政府更倾向于让原村干部当选。(2)“村改居”社区虽然作为城市社区的过渡形态,但也需要像其他城市社区一样管理新型商品房小区,并应对各种考核评比。原村老干部往往无法胜任这些新型行政任务,因此他们非常欢迎国家政策性引入的大学生助理来协助工作。换句话说,受到非均衡异质性和双重行政任务的影响,“村改居”社区的权力生成具有“原生性”再生产和选择性吸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 非均衡异质性 双重行政任务 原生性再生产 选择性吸纳
下载PDF
青春记忆与怀旧实践——后知青时代的情感性群体身份再造
4
作者 刘明明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47-267,343,共22页
关于身份的研究是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青一代表现出的强烈怀旧情绪是一种集体经验的文化追寻,这种集体怀旧的中心是对意义和身份的关注,怀旧成为身份再建构的一种手段,并在对“昨天的提问”与“今天的回答”中... 关于身份的研究是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青一代表现出的强烈怀旧情绪是一种集体经验的文化追寻,这种集体怀旧的中心是对意义和身份的关注,怀旧成为身份再建构的一种手段,并在对“昨天的提问”与“今天的回答”中表达群体经验。向过去发问指向的是自我身份同一性认知,探寻其身份同一性的过程也是反思性活动的过程。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返城知青通过再联结实现了一种对过去的“投射”,并以此实现了“过去”和与“今天”两个层面的情感性群体身份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知青 集体记忆 身份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城乡、阶层和性别——家政女工身份认同与意义构建
5
作者 陈震 邝献文 刘希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68-297,344,共31页
家政工群体怎样理解自己的劳动经验和日常生活、如何界定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身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交叉性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等视角,研究家政工群体对自身劳动经验的讲述以及其中建构出来的阶... 家政工群体怎样理解自己的劳动经验和日常生活、如何界定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身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交叉性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等视角,研究家政工群体对自身劳动经验的讲述以及其中建构出来的阶层、城乡和性别身份的变迁,检视家政女工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制造和协商意义、进行文化生产。研究发现,结构性和交叉性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家政女工身份认同的“新自由主义化”。但家政女工也在能动性地消解甚至反抗此类不平等,如超越市场和商品逻辑对自身劳动的社会价值赋值,还有在家庭内部对性别不平等的协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阶层 性别 身份认同 意义构建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视域下基层文学书写的三重面向——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6
作者 高玉炜 陆远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27-246,342-343,共22页
作为精英文学的参照和必要补充,区县一级的基层文学群体扎根地方社会,善于描述文学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其创作机制和文学样态值得重新发现。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对比不同时期的... 作为精英文学的参照和必要补充,区县一级的基层文学群体扎根地方社会,善于描述文学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其创作机制和文学样态值得重新发现。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对比不同时期的创作主体、审美取向、社会语境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发展变迁,提出基层文学书写具有三重面向的特征,即在地性、人民性和自主性。通过对上述特征的历史梳理和经验阐述,从而解答宏观的文学思潮及其历史转向如何制度性地在地方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会学 栖霞文学现象 基层文学 社会史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文化是如何影响消费的制度安排的?——消费认知与政策选择偏好的文化根源分析
7
作者 王宁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29,335,共28页
多年来,我国消费率和平均消费倾向偏低,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济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较少触及该问题的文化根源。从文化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一方面,消费政策是基于国家对消费的认知而形成... 多年来,我国消费率和平均消费倾向偏低,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济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较少触及该问题的文化根源。从文化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一方面,消费政策是基于国家对消费的认知而形成的,不同阶段的消费政策对应不同的消费认知;另一方面,国家的消费认知决定了消费政策的选择偏好。市场化改革以后,消费政策更多地呈现为增长型政策,而不是发展型政策。居民消费领域发展型政策的供给不足,是我国消费率和平均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而消费认知和政策选择偏好的背后,均有着文化根源。本文对消费认知与政策选择偏好如何受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倾向 认知 政策选择偏好 文化 赶超战略
下载PDF
国家兴衰的根源探析——评《中华帝国的兴衰:国家发展的社会起源》
8
作者 杨端程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01-312,共12页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重新成为政治学界研究的对象以降,国家研究得到了重大复兴,已然成为与现代化、民主化并驾齐驱的热点议题。40余年来,不论是在时空情境中还是在动力机制上,国家理论都得到了相应的延展。因此,在西欧民族国家(natio...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重新成为政治学界研究的对象以降,国家研究得到了重大复兴,已然成为与现代化、民主化并驾齐驱的热点议题。40余年来,不论是在时空情境中还是在动力机制上,国家理论都得到了相应的延展。因此,在西欧民族国家(nation-state)之外,非洲、拉美、中东与东亚等地的酋邦(chiefdom)、前现代帝国(pre-modern empire)以及王朝国家(dynastic state)同样成了学界的研究对象。相比之下,将中华帝国作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虽然较为经典,但在数量上仍然屈指可数(Kiser&Cai,2003;Hui,2005;Zhao,2015)。换言之,中华帝国在历史与国家理论中的地位不相匹配,还没有得到政治学界的普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界 中华帝国 国家兴衰 社会科学研究 动力机制 根源探析 热点议题
下载PDF
弗莱堡读书记
9
作者 董方杰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13-334,共22页
一、疫情时代的国际学术之旅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初起,人们以静默和居家的方式度过了有史以来最为安静的一个春节。寒假后开学伊始,刚读博士的我和所有学生一样,第一次经历了为期半年的网课。在这个过程中,有幸争取到了南京大学剑桥... 一、疫情时代的国际学术之旅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初起,人们以静默和居家的方式度过了有史以来最为安静的一个春节。寒假后开学伊始,刚读博士的我和所有学生一样,第一次经历了为期半年的网课。在这个过程中,有幸争取到了南京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的机会,当我踌躇满志地准备着各类材料,甚至开始期待在剑桥的学习生活时,接踵而至的伦敦“封城”与剑桥封校的消息很快让我的英伦梦就此画上句号。此时,我还是大大低估了新冠疫情给这个高度联结互通的全球化时代带来的影响,甚至一度期待着它会如当年的SARS一样迅速消失,所以大概也难以想象其竟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压缩我们对于时空的感知尺度,更根本性地改变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乃至处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剑桥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处世哲学 读书记 封校 踌躇满志
下载PDF
卷首语
10
作者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3-4,共2页
作为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可以看作1949年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横空出世所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学术反应。而当1978年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第二次革命”兴起之后,这门首先发端于“西方”的学术至少在如下两... 作为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可以看作1949年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横空出世所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学术反应。而当1978年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第二次革命”兴起之后,这门首先发端于“西方”的学术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研究阵容不断壮大,尤其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加入了对生活于其间的社会的研究;二是逐渐脱离了冷战时期作为“中国观察学”所带有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意识形态的束缚,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在近十年以来显示出走向繁荣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首语 第二次革命 实用主义倾向 冷战时期 科学研究领域 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人情与圈子:清代地方手工业同行的结社和竞争
11
作者 高亮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82-204,341,共24页
“行会的性质及其如何运行”是中西方历史学与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引入圈子理论和人情概念,重新分析了清代地方手工业结社史料,认为传统同行结社与西欧行会不同,其本质是以人情互动建立的同行圈子。同行结社缘起于多元... “行会的性质及其如何运行”是中西方历史学与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引入圈子理论和人情概念,重新分析了清代地方手工业结社史料,认为传统同行结社与西欧行会不同,其本质是以人情互动建立的同行圈子。同行结社缘起于多元混合的情感动力,通过伦理联合建设完成形制化,制定以人情为核心而非以产品和技术为标准的行规,最终成为同行圈子。圈子行规整体改造了地方同行竞争和秩序,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占有和分享地方市场;设置人情圈子门槛,保护圈子秩序,排斥威胁;彼此进行均等监督,在圈子行规中追求经营利益。讨论同行结社的圈子本质对理解当下行业经济社会现象具有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结社 圈子 行规 人情 地方市场
下载PDF
异质性、公共规则与契约型精英共同体——一项基于案例内比较的分析
12
作者 刘世阳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89-106,338,共19页
社区精英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团结程度影响着社区治理效能。本文通过历时三年的追踪调查,运用案例内比较的受控分析法,描述了社区精英从合作到分裂再到团结的关系变迁,探讨了精英共同体的生发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既是精英合作的基... 社区精英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团结程度影响着社区治理效能。本文通过历时三年的追踪调查,运用案例内比较的受控分析法,描述了社区精英从合作到分裂再到团结的关系变迁,探讨了精英共同体的生发路径。研究发现,异质性既是精英合作的基础,也是精英分裂的原因,关键在于有无公共规则的引塑。案例中的小区通过增加精英合作的制度供给,令异质性精英发展出契约团结,进而整合为精英共同体。这区别于以同质互动为基础的传统型共同体,是一种更具社会适应性的契约型共同体。相关发现提供了异质性群体的整合路径,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会团结理论和共同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精英 异质性 公共规则 精英共同体 契约团结
下载PDF
超越悬浮型慈善——政治联系、企业发展与扶贫参与
13
作者 黄杰 陈艺心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35-156,339-340,共24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精准扶贫行动。本文通过对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试图检验政治联系对企业扶贫参与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作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政治联系加强了国家对民营企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精准扶贫行动。本文通过对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试图检验政治联系对企业扶贫参与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作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政治联系加强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动员能力,提高了企业参与扶贫行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扶贫与企业自身发展的深度融合程度还不够。由政治联系推动的企业,扶贫参与对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弱。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扶贫的发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长期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过去几年扶贫开发奇迹的认识,也为后脱贫时代更好地动员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扶贫 社会责任 政治联系 政商关系
下载PDF
主流媒体报道中三线建设内涵的象征性使用与传承叙事——基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本分析
14
作者 杜翼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05-226,341-342,共24页
1964年以来的三线建设,影响中国社会甚大,迄今亦然。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引发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注意到三线建设在公共领域探讨中的研究前景。以新闻聚像理论作为支撑,本文择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过去40多年... 1964年以来的三线建设,影响中国社会甚大,迄今亦然。近年来,三线建设研究引发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既往研究已注意到三线建设在公共领域探讨中的研究前景。以新闻聚像理论作为支撑,本文择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过去40多年里关于三线建设的相关文本进行解读。笔者发现,塑造型新闻聚像、凸显型新闻聚像和框架型新闻聚像构成了三线建设新闻聚像的主要形态,其内涵在40多年里发生了从国家战略的微缩形象到记忆符号的转变,形成了象征性使用与传承叙事的建构,从中显示出国家在场、底层关怀和社会变迁等中国新闻聚像形成的特征。同时,众多三线地区、三线企业与主流媒体的聚力也是其传承叙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三线建设的新闻议题基本上立足于当下发展的需要产生对历史事件的调用,而对三线建设发生的国际背景缺少更深层次的探究,不利于三线精神的广泛共识及其传承叙事的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新闻聚像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的政策自主性与执行主体能动性
15
作者 王虹 管兵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09-134,338-339,共28页
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其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基层治理的高度关注。街头官僚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对在环境、资源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打造高效的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文尝试构建一个“执行环境—执行... 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其有效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基层治理的高度关注。街头官僚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对在环境、资源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打造高效的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文尝试构建一个“执行环境—执行资源—执行主体”分析框架,并以东区旧改实践为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面对时间紧迫、多重任务和政治责任重大的工作时,政策执行者的积极主动发挥起着关键作用,而政策自主空间则是前提。具体来说,在该案例中,党建引领和企业家型领头人的作用发挥是确保政策执行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而管理和激励其他行动主体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这在政策执行环境和执行资源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深化对于多元政策执行主体如何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政策自主性 旧改 党建引领
下载PDF
支持网络与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稳定器和消减器的机制
16
作者 庄梅茜 王正绪 栗潇远 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64-88,337,共26页
本文通过分析某市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调查数据发现,社会支持网络是有助于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资源。具体表现是,在工作和居住地有较多亲戚或朋友的外来流动人口,在身边发生群体性事件时,选择不参加的概率更高。一方面,支持性网... 本文通过分析某市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调查数据发现,社会支持网络是有助于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资源。具体表现是,在工作和居住地有较多亲戚或朋友的外来流动人口,在身边发生群体性事件时,选择不参加的概率更高。一方面,支持性网络将个体嵌入当地社群,既使个体更深入地融入当地的秩序,又使个体对当地社会生态与秩序产生更多归属感和拥有感,从而更倾向于维护或延续该生态与秩序。这构成了支持性网络的“稳定器”机制。另一方面,有较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个体,日常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更容易从人际网络中获得支持与帮助,从而降低了他(她)选择激进和抗争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同时,拥有较稠密的支持网络的人,降低了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与情绪上的作用也降低了个体选择激进性行动的倾向。这是支持性社会网络对抗争性行动的“消减器”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涵盖东亚多国(地区)人口的数据,验证了社会支持网络在降低抗争性政治参与意愿上的作用。这些研究表明,让新来居民、流动人口在本地形成支持性社会网络是城市治理、社会建设的有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支持网络 社会融入 参与倾向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当代中国研究的基本范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宏光 王培刚 中国研究 2007年第1期29-56,共28页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从全能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到国家-社会关系模式的转变.近年来,由于现实形态中中国国家权力的回收和理论传播中学界的积极开拓与挖掘,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一直备受西方学者青睐.虽然受到广泛的争议和评判...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从全能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到国家-社会关系模式的转变.近年来,由于现实形态中中国国家权力的回收和理论传播中学界的积极开拓与挖掘,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一直备受西方学者青睐.虽然受到广泛的争议和评判,但他们围绕这一框架下进行的不同侧面的研究则证实了其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本文将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按照研究的取向和旨趣分成三个派别国家社会共生派别、国家社会冲突派别和国家社会调和派别,然后对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观点分别加以分析和评价,以引起学术界对此研究的进一步讨论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 国家-社会 基本范式
下载PDF
中国研究的价值归依: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小章 中国研究 2007年第1期57-65,共9页
在中国研究中或隐或显地存在两种价值倾向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按照韦伯和哈贝马斯的有关阐述,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前提下是可以进行批判、质疑、检讨的,价值领域中是可以借助于交往理性而建立起某些普遍共识的;就对于价值取向的... 在中国研究中或隐或显地存在两种价值倾向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按照韦伯和哈贝马斯的有关阐述,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前提下是可以进行批判、质疑、检讨的,价值领域中是可以借助于交往理性而建立起某些普遍共识的;就对于价值取向的意义而言,中国研究可以纳入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行动而从属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性对话,其价值归依,应该是在达成不同社会文化之价值取向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谋求普遍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交往理性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9
作者 张玉林 中国研究 2011年第2期1-2,共2页
迄今为止,《中国研究》编发了多期农村研究专题。与以往的研讨内容相比,本期的专题论文集中于“结构”,以及结构中的人。熊万胜的论文考察了“体系”一词自改革以来逐渐变成常用政策术语的过程及其意蕴,认为它的流行是中国社会结构... 迄今为止,《中国研究》编发了多期农村研究专题。与以往的研讨内容相比,本期的专题论文集中于“结构”,以及结构中的人。熊万胜的论文考察了“体系”一词自改革以来逐渐变成常用政策术语的过程及其意蕴,认为它的流行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标志着社会系统的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社会结构变化 中国研究 农村研究 研讨内容 社会系统 论文集 不均衡
下载PDF
难忘香港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
20
作者 高华 中国研究 2005年第1期209-212,共4页
我听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还是在80年代初,那时它的名称叫"大学服务中心"。当时国门初开,有关海外中国研究的讯息开始传入内地高校,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港台阅览室海外赠阅交换的书刊中,我第一次知道,在香港有一个叫"大... 我听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还是在80年代初,那时它的名称叫"大学服务中心"。当时国门初开,有关海外中国研究的讯息开始传入内地高校,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港台阅览室海外赠阅交换的书刊中,我第一次知道,在香港有一个叫"大学服务中心"的研究机构,据说那是冷战时期美国为收集大陆资讯在60年代初创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家园 学术 服务中心 中国研究 大学图书馆 80年代 内地高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