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9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荣品 翟茂雄 +1 位作者 唐斌 吴锦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 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 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 ,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结果 4 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重建后,18例显示有骨折,其中枕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脊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结论 MS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MSCT扫描 X线平片 放射科医师 肩胛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重建技术 外伤患者 图像处理 三维图像 高清晰度 枕骨骨折 肋骨骨折 脊椎骨折 骨盆骨折 跟骨骨折 治疗方案 普通X线 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因素分析 被引量:95
2
作者 黄振国 张雪哲 +3 位作者 王武 卢延 任安 洪闻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复习肺内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 4 38例 ,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 )、病灶相关因素 (病变的性质、病灶大小、位置、有无空腔 )、操作相关因素 ...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复习肺内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 4 38例 ,观察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 (性别、年龄 )、病灶相关因素 (病变的性质、病灶大小、位置、有无空腔 )、操作相关因素 (患者的体位、胸膜穿刺次数、活检所用时间、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对所有观察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 4 38例中 5 9例 (13.5 % )发生气胸 ,其中 4例 (0 .9% )需胸部导管引流。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大小(F =2 .0 88,P =0 .0 38)、胸膜穿刺次数 (χ2 =34.87,P <0 .0 0 1)、活检所用时间 (F =4 .2 0 9,P <0 .0 0 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 (χ2 =8.5 0 ,P =0 .0 0 4 )、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F =4 .84 2 ,P <0 .0 0 1)均是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 ;(2 )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膜穿刺次数 (waldχ2 =18.6 5 4 ,P =0 .0 0 0 1)、穿刺路径通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 (waldχ2 =10 .6 5 9,P =0 .0 0 1)和穿刺路径经过通气肺组织的长度 (waldχ2 =10 .16 9,P =0 .0 0 1)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 胸膜穿刺次数、穿刺路径经过的肺组织有无肺气肿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肺内病变 穿刺活检 气胸 发生率 相关因素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MRI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应明 江波 +2 位作者 马玲 孟悛非 黄兆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受累2例,共有30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4例,软组织肿块10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6例,病理性骨折3例。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影消失、椎体压缩性骨折。CT示椎体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平扫肿瘤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T1WI上肿瘤呈略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低、等、高多种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1)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肿瘤可侵犯相邻多个椎体,软组织肿块常较大且极少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3)MRT2WI上肿瘤信号较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和含较多纤维组织有关;(4)肿瘤较易侵入椎管内沿硬膜外向上、下呈袖套状生长;(5)X线平片对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显示骨内病灶较CT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 椎体压缩性骨折 增强扫描 软组织肿块 X线平片表现 骨质破坏 T1WI 影像学表现 MRI诊断 MRI平扫 病理性骨折 病理证实 CT检查 T2WI 纤维组织 肿瘤细胞 诊断价值 椎管内 胸腰椎 硬膜外
下载PDF
胸部Castleman病的X线和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5
4
作者 王仁贵 宾怀有 +5 位作者 那佳 朱学俊 王仪生 唐光健 蒋学祥 高玉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 讨论胸部Castleman病X线和CT表现以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胸部Castleman病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5岁。局限型 10例 ,弥漫型 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 10例和浆细胞型 2例。X线和CT扫... 目的 讨论胸部Castleman病X线和CT表现以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胸部Castleman病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5岁。局限型 10例 ,弥漫型 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病理上包括透明血管型 10例和浆细胞型 2例。X线和CT扫描 :10例局限型为平均直径 4.9cm大小的单发软组织肿块 ,位于中纵隔或肺门者4例 ,前纵隔和后纵隔各 3例。平扫CT值平均 40HU ,增强扫描呈早期显著均匀强化 ,CT值平均 133HU ,延迟扫描仍持续强化 ,CT值平均 92HU ,2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钙化。 2例弥漫型表现为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纵隔内多个直径1~ 2cm大小的淋巴结 ,胸膜下小结节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影。术前CT误诊率为 83.3%。结论 胸部局限型Castleman病以强化明显或中央伴有分支状钙化的巨大孤立肿物为特征 ,CT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临床分型。弥漫型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表现 X线表现 病理特征 诊断 胸部 Cstleman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竹花 金征宇 +16 位作者 李冬晶 林松柏 孔令燕 王怡宁 薛华丹 王云 王林辉 赵文敏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张抒扬 倪超 任华 于洪泉 苗齐 方圻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以常规造影为“金标准” ,得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用于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 95 .2 % ,特异性为 90 .2 % ;诊断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97.3%。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 平扫 狭窄 多层螺旋CT 钙化积分 可靠 高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6
作者 雷子乔 韩萍 +4 位作者 孔祥泉 梁波 田志梁 李友林 梁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 10 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MSCTA ,其中 5 8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示能力 ,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达 91.2 %以上 ,对冠状动脉远段的显示较差。结论 MS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筛选手段 ,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 患者 扫描技术 MSCT 脉图 显示率 可靠 图像质量 资料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3 位作者 张云庆 王沄 赵文敏 陆菁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 16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3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分为 3组 ,采用不同的对比剂量 :10 0ml、80ml和 6 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像评价 3组病例颈部动脉、颅内... 目的 探讨 16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3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 (CTA)分为 3组 ,采用不同的对比剂量 :10 0ml、80ml和 6 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像评价 3组病例颈部动脉、颅内动脉的显示程度、静脉充盈程度以及伪影 ;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 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在 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 ,显示程度评分上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充盈程度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 3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头颈部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颅内动脉 动脉内 显示 伪影 主观
下载PDF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臭氧分布与疗效 被引量:103
8
作者 俞志坚 何晓峰 +4 位作者 何仕诚 李彦豪 滕皋军 陈勇 曾庆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 分析臭氧 (O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O3 在腰椎间盘内的分布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8例 ,用 2 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 40 μg/ml的O3 气体 8~ 10ml,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椎间盘内O3 气体... 目的 分析臭氧 (O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O3 在腰椎间盘内的分布与疗效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8例 ,用 2 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 40 μg/ml的O3 气体 8~ 10ml,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椎间盘内O3 气体的潴留及分布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超过 18个月。分析椎间盘内O3 情况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立即CT扫描显示气体在椎间盘内呈气湖状、裂隙状、小泡状或不定形状。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 ,显效者 32例 ,有效者 19例 ,无效者 17例。 46例气体呈散在分布 ,2 2例呈聚集分布 ,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P <0 .0 5 ) ;42例在突出或膨出的髓核组织之内可见单个或串珠状气泡分布 ,其疗效优于 2 6例突出或膨出的髓核组织之内无气体者 (P <0 .0 1)。而纤维环完整与不完整病例之间、盘内气体潴留量不同病例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疗效与O3 气体在椎间盘内的分布特点有关 ,而与潴留量及纤维环完整与否无关。因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材、运用适当的注射手法可以提高疗效 ;纤维环完整与否在O3 治疗中不宜作为病例选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盘内臭氧分布 疗效 CT扫描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2
9
作者 肖湘生 吴华伟 +2 位作者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对照 影像学表现 周围型肺癌 胸膜凹陷征
下载PDF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常时新 冯敢生 +3 位作者 孔祥泉 李刚 刘定西 张向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 ,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另外 ,随机选择其中 5例于不同时间段重复观察 ,评价兴奋区的可重复性。结果 针刺状态下 ,12例受试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 (SM1)被激活 ,其中有 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兴奋、8例运动前区 (PMA)兴奋。激活区检测的可重复性 >80 %。结论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能特定性地激活相应的脑皮层兴奋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灸 穴位 大脑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刺激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 FMRI 偏瘫 脑功能图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燕 金征宇 +6 位作者 张竹花 赵文敏 王沄 朱海峰 梁继祥 陆菁菁 薛华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结果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 肺栓塞 肺解剖 比较研究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显示率 能力 周围 显著性差异 心脏搏动伪影 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容积效应 解剖变异
下载PDF
结外淋巴瘤:影像学共性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7
12
作者 周建军 丁建国 +3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曾蒙苏 程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57例结外淋巴瘤中,... 目的分析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外淋巴瘤病例,非霍奇金病54例,霍奇金病3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常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57例结外淋巴瘤中,消化道14例,骨骼9例,脑7例,肾5例,肺4例,脾4例,肾上腺4例,肝脏3例,肌肉3例,胰腺2例,睾丸1例,阴道1例。常规X线检查22例,术前诊断6例;CT检查39例,术前诊断17例;MRI检查19例,术前诊断12例。CT检查47个病灶中,41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有程度不等坏死。MRI检查26个病灶中,T1WI为低或等信号,25个病灶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为高信号;17个病灶信号均匀,9个病灶信号不均匀。动态CT和MR增强47例,除脑淋巴瘤为进行性显著持续强化外,其他部位淋巴瘤为进行性轻到中度延迟强化。结外淋巴瘤瘤内常可见脏器原有解剖结构,如血管、支气管、肾盂、肌间隙等残留。结论结外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肿瘤密实,瘤内可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MRT2WI多为等或略高信号;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掌握结外淋巴瘤的一些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 影像学 诊断 特征
下载PDF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桦 张雪林 +3 位作者 金科 彭述文 何四平 李晓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及MRI检查,重点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腰椎2例。12例椎体均呈不规则性破坏,MRI表现为楔形...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及MRI检查,重点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腰椎2例。12例椎体均呈不规则性破坏,MRI表现为楔形或盘状改变,12例中2例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椎旁软组织肿胀,1例椎弓根及椎板受累;所有病例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结论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部分病例根据临床及MRI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嗜酸性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 MRI表现 脂肪抑制序列 正确诊断 MRI检查 软组织肿胀 病理证实 X线平片 不规则性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储成凤 杨明 +7 位作者 刘斌 徐秋贞 杨小庆 朱晓莉 朱亚彬 姚青 陈峰 张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6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 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6 0HU ,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 ;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为 2 0~ 6 0HU ,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2 0HU ,动态曲线呈平坦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 :恶性肺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 ;良性肺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  (1)动态CT增强扫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2 )动态CT增强中追加三维重建 ,亦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CT 肺结节 增强扫描 SPN 血管异常 三维重建成像 轻度 动态曲线 选定 显示
下载PDF
咯血患者导管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晓明 罗鹏飞 +6 位作者 周泽健 邵培坚 符力 李伟科 李勇 胡宝山 陆骊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 (TBAE)治疗大咯血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  5 6例咯血患者接受TBAE治疗 ,其中支气管扩张 38例 ,肺结核 7例 ,肺癌 6例 ,肺切除术后咯血 4例 ,支气管动静脉畸形1例。咯血量 15 0~ 70 0ml。... 目的 探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 (TBAE)治疗大咯血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  5 6例咯血患者接受TBAE治疗 ,其中支气管扩张 38例 ,肺结核 7例 ,肺癌 6例 ,肺切除术后咯血 4例 ,支气管动静脉畸形1例。咯血量 15 0~ 70 0ml。 5 6例共栓塞靶血管 79支 ,其中单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 (GSP)栓塞 4 1例 ,使用GSP +丝线线段栓塞 4例 ,使用GSP +无水乙醇栓塞 3例 ,使用GSP +聚乙烯醇 (PVA)栓塞 4例 ,单纯使用PVA栓塞 4例。所有病例随访 1年以上 ,对有咯血复发的病例均重复行DSA及栓塞治疗。结果  5 6例患者TBAE后 30min~ 4h咯血均完全停止 ,但栓塞后 1周、1个月、6个月和 1年分别有 7例 (12 .5 % )、10例 (17.9% )、12例 (2 1.4 % )和 13例(2 3.2 % )复发。复发的原因包括支气管动脉再通 (5例 )、支气管动脉漏栓 (3例 )、非支气管动脉供血 (3例 )和原发病进展 (2例 )。采用长效栓塞剂联合栓塞 ,寻找多支支气管动脉及参与供血的膈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等非支气管动脉并予以栓塞 ,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咯血复发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导管栓塞 治疗 复发 原因分析 肺结核 肺癌 支气管扩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49
16
作者 史丽静 田建明 +3 位作者 王培军 李晓兵 毕永民 王敏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 1例创伤患者 ,全部行伤患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MPR、VR、SSD重建 ,分析比较几种方法重建图像对各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 颅面骨创伤 3...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 1例创伤患者 ,全部行伤患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MPR、VR、SSD重建 ,分析比较几种方法重建图像对各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 颅面骨创伤 3例 ,颈椎 6例 ,肩关节 6例 ,肘关节 5例 ,膝关节 10例 ,踝关节 9例 ,骨盆 12例。横断面扫描显示出骨折及脱位 5 0例 (98.0 %) ,SSD重建明确诊断 47例 (92 .2 %) ,VR重建明确诊断 49例 (96 .1%) ,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 ,3D重建立体感强 ,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情况一目了然 ;MPR法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 ,应以横断面扫描信息为基础 ,根据部位及伤情结合以MPR、SSD、VR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临床诊治及随访提供全面、精确而直观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创伤 多层螺旋CT 重建方法 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一过性肝段性强化在肝脓肿动态增强CT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7
17
作者 王夕富 白人驹 +2 位作者 孙浩然 白旭 李亚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特别是肝段性强化 ,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产生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 11例 2 4个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肝脏 3期动态增...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特别是肝段性强化 ,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产生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 11例 2 4个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肝脏 3期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  2 4个肝脓肿中 ,2 0个位于肝右叶 ,4个位于左叶。典型肝脓肿 4个 ,表现为双靶征、中心均匀低密度 ,内含气体 ;不典型肝脓肿 2 0个 ,其中 16个表现为蜂窝状 ,并有持续强化征、边缘锐利征等 ,其余 4个非蜂窝状表现 ,但有段性强化。 2 4个肝脓肿有 18个出现段性强化 ,发生率为 75 %。结论 段性强化是肝脓肿的又一重要的动态增强CT表现 ,在肝脓肿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病理基础是炎症导致门静脉血流量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肝段性强化 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 实质期 动态增强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陆菁菁 潘杰 +5 位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王云 梁继祥 陶蔚 连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以及容积重建 (VRT)。 3D 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 ,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  3D CTA发现 13例 15个动脉瘤 ,遗漏 1个直径 1.2mm的动脉瘤 ,发现的最小动脉瘤长径为 1.8mm。DSA发现 14例 16个动脉瘤。CTA在显示瘤颈以及相邻骨质结构上明显优于DSA ,而DSA空间分辨率较高。神经外科医师多认为CTA可以用作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术前评估 ,而DSA仍是金标准。患者对CTA的接受度较高。结论  3D 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 ,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颅内动脉瘤 CTA 血管成像 医师 患者 术前评估 三维 直径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直径<3cm肺部结节的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被引量:61
19
作者 李成州 张电波 +3 位作者 刘仕远 董生 肖湘生 郭舜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CT导引经皮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1991年8月至1998年5月的190例经皮肺穿刺术患者中肺部结节直径<3.0cm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0例(50个结节),共做了58次...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CT导引经皮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1991年8月至1998年5月的190例经皮肺穿刺术患者中肺部结节直径<3.0cm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0例(50个结节),共做了58次穿刺,均做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病灶直径最小0.5cm(平均2.4cm)。结果:50例中恶性肿瘤34例(原发支气管肺癌27例,转移癌7例),穿刺确诊30例,23例穿刺与手术病理一致,7例找到癌细胞,无假阳性;穿刺16例为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有假阴性4例,假阴性率8%(4/5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0/30)和80%(16/20)。共有7例发生气胸,占14%(7/50),但仅2例(4%)经插管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对直径小于3cm的结节也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发症较低,与较大结节或肿块比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CT引导 经皮 穿刺 活检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史丽静 田建明 +4 位作者 李晓兵 李树平 陈炜 左长京 王敏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ml·min-1·ml-1与(0.60±0.16)ml·min-1·ml-1,P=0.045;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HPP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重度失代偿组肝硬化HAP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48±0.16)ml·min-1·ml-1与(0.25±0.07)ml·min-1·ml-1,P=0.002],HPI亦明显升高(分别为0.54±0.10与0.32±0.07,P=0.0001),PPI则明显降低(分别为0.46±0.10与0.68±0.07,P=0.0001),提示不同程度肝硬化其灌注指标存在差异,灌注改变与肝硬化程度有关。结论肝脏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值的变化也能够提示肝硬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灌注 测量 初步应用 度肝硬化 失代偿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 肝动脉灌注 门静脉血流 应用价值 肝脏疾患 灌流指数 肝脏血供 灌注指标 血流灌注 CT灌注 正常组 PPI 志愿者 重度 灌流量 升高 HPP 轻中度 HAP HP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