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6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初宗庙乐《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汉高祖刘邦请楚地女巫唐山夫人制作了宗庙乐歌《大孝备矣》《七始华始》《我定历数》《王侯秉德》《海内有奸》等五章,向先祖禀告其功德,四言诗,杂用楚乐。其乐名依周乐题为《房中乐》,其功能依秦《寿人乐》,祈求福寿绵长,国祚延绵。汉... 汉高祖刘邦请楚地女巫唐山夫人制作了宗庙乐歌《大孝备矣》《七始华始》《我定历数》《王侯秉德》《海内有奸》等五章,向先祖禀告其功德,四言诗,杂用楚乐。其乐名依周乐题为《房中乐》,其功能依秦《寿人乐》,祈求福寿绵长,国祚延绵。汉惠帝时,乐府令夏侯宽配以箫管,更名为《安世乐》。汉文帝时,续作《大海荡荡》《安其所》《丰草葽》《雷震震》等四章。汉景帝时,续作《桂华》《美若》《磑磑即即》《嘉荐芳矣》《皇皇鸿明》《浚则师德》《孔容之常》《承明帝德》等八章。汉武帝重兴乐府,辑歌词十七章,定名为《安世房中歌》。其音乐融合了周乐与楚乐,用于汉初皇帝祭祀祖宗,包括迎神、颂神、亨神、送神等仪节,告先祖汉高祖、汉文帝功德,以求得祖先福祐。《安世房中歌》颂扬了汉初七十年间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总结了社会治理的经验,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表现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汉乐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世房中歌 唐山夫人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下载PDF
东晋传今的道韵:《圣班韵》
2
作者 蒲亨强 肖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圣班韵》在当代仍存活于道士口头传承中,其形式韵味均独特而精美。全韵以一个吟诵调程式为主题,通过多次别致的变奏并适时穿插对比性的咏叹调,从而使旋律显得丰满完美,并贴切表现出道士启圣的特定意象和赞颂神灵的内在激情。堪称艺术... 《圣班韵》在当代仍存活于道士口头传承中,其形式韵味均独特而精美。全韵以一个吟诵调程式为主题,通过多次别致的变奏并适时穿插对比性的咏叹调,从而使旋律显得丰满完美,并贴切表现出道士启圣的特定意象和赞颂神灵的内在激情。堪称艺术性颇强的旋律精品。此韵初用于东晋时期的最早成型的神仙道仪式《灵宝斋》中,后延续发展至南朝宋时期趋于定型化,并在后世一直广泛应用,作为“上表”“施食”等重要仪式中请神的必用韵目。历代传承至今,相当稳定地保留了其基本元素如法师向神报告法职、辖区和祈请状态,以及所请众神之名号、修斋的种类和斋意等。当代现存的词曲特别完整地保存了清代的样式。成为古老道韵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圣班韵 旋律 历史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区域音乐研究——对近年来部分研究案例的初步解读
3
作者 蔡际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自2011年以来,在音乐学研究中开始引进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这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融入音乐学研究的一种尝试。作者对近十余年来的部分研究案例做了初步观察与解读,发现GIS可用于体裁品种研究、表演艺术研究、音乐形态研究、音乐文... 自2011年以来,在音乐学研究中开始引进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方法。这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融入音乐学研究的一种尝试。作者对近十余年来的部分研究案例做了初步观察与解读,发现GIS可用于体裁品种研究、表演艺术研究、音乐形态研究、音乐文献研究、音乐学家研究、出土乐器研究等领域。作者认为,在音乐学研究中引进GIS的意义在于,可为我们提供学术原创的新途径,拓宽研究构思的新维度,提升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区域音乐 文献综述 地理分布 空间信息 可视化 科学精神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立意与创作
4
作者 曾金寿 王梓宇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以佛教为主题,展现“天界”的美好景象和尘世的理想愿景。每幅气韵生动的壁画都借由画家对佛教的理解而构思位置、随类赋彩、以形传神,反映不同时期佛教在此区域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状况,其亦包含信众对佛教的接受,对于社...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以佛教为主题,展现“天界”的美好景象和尘世的理想愿景。每幅气韵生动的壁画都借由画家对佛教的理解而构思位置、随类赋彩、以形传神,反映不同时期佛教在此区域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状况,其亦包含信众对佛教的接受,对于社会伦理和人生意义进行艺术性建构。其创作手法多元化,呈现出不同文化交流的艺术硕果。从艺术创作手法的形式要素特征出发,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壁画 犍陀罗艺术 晕染法 联珠纹 飞天伎乐 伽陵频伽
下载PDF
解读隋初郑、苏乐调音阶对应
5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隋初朝廷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音阶的对应,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年来音乐发展的路线。郑氏所采用的音阶对应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将胡琵琶的定弦(以子、中弦,老、缠弦不计)调高(转动弦轴绞高)... 隋初朝廷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音阶的对应,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年来音乐发展的路线。郑氏所采用的音阶对应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将胡琵琶的定弦(以子、中弦,老、缠弦不计)调高(转动弦轴绞高)大二度变二者音阶的“三声不同”为“一声不同”,同时创立了八声音阶用于实践。这样,不仅融汇贯通了当时的中外音乐,而且也奠定了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虽然发现有这种调首音阶相差大二度的现象,但均未能注意到这是由定弦高低所带来的变化。因此,除了“之、为调式”概念之外,还应包括定弦变化的因素在内。而对于那时繁乱的乐调关系,从今天来看只要紧紧抓住这种今称之的“调号音”,就可以揭示其调式、调性运用的实质。总之,今天的音乐无一不是隋唐燕乐调之遗,形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乐调运用与特殊韵味,成为我国今天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苏乐调对应 弦绞高大二度 调号音 之调式 为调式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6
作者 黄燕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4,90,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汉乐传承、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形成“大埔—珠三角”双核中心的地域分布;“民间派”与“学院派”并行、交叉的传承方式;“国家在场”的引导与民间汉乐外向性活动特征并存;表演性与展示性的社会功能得以...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汉乐传承、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形成“大埔—珠三角”双核中心的地域分布;“民间派”与“学院派”并行、交叉的传承方式;“国家在场”的引导与民间汉乐外向性活动特征并存;表演性与展示性的社会功能得以延伸与发展;乐器组合历经了“弦索乐”到“新丝竹乐”的传承与变迁状态;音乐风格有重复化、统一化的趋势,“内敛奋进”的风格日益明显。可以说,新中国广东汉乐的传承发展给中国传统器乐乐种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规律与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份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中国传统器乐乐种 广东汉乐 传承与变迁
下载PDF
中国当代协奏曲创作中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方式初探
7
作者 杨正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响平衡与多样的协作关系,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与突破,其艺术表现力也得以大幅度丰富与提升;西方乐器协奏曲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方面也展现出了诸多中国民族风格与本土化特征。协奏曲中集中展现演奏技巧的华彩段对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协奏曲 中国民族乐器 西方乐器 演奏技法 音响音色
下载PDF
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以唐代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
8
作者 程楠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2014年初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察队伍,对唐代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韩休墓挖掘工作中令考古专家最为震惊的是,在墓室墙壁三面均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其中有首次发现唐墓壁画... 2014年初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察队伍,对唐代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在韩休墓挖掘工作中令考古专家最为震惊的是,在墓室墙壁三面均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其中有首次发现唐墓壁画的《山水图》和屏风式条形壁画《高士图》,以及反映唐代中外音乐文化融合交流且尤为珍贵的《乐舞图》。唐韩休墓乐舞壁画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大型唐代壁画,画中乐舞场面壮观,胡汉乐舞交相竞技,气氛热烈欢快。据考证,乐舞壁画中的舞蹈为唐时流行的《胡腾舞》,音乐则为盛唐的胡部新声。韩休墓中的乐舞壁画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外乐舞互相交融的盛况,也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休墓 乐舞壁画 胡腾舞 胡部新声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学理叙事——定位、意义及研究路径
9
作者 刘承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传统音乐美学的最显著标志,是直接以传统音乐现象为研究对象。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最能代言中国音乐文化、陈述传统音乐审美特质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由针对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传统音乐美学的最显著标志,是直接以传统音乐现象为研究对象。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是最能代言中国音乐文化、陈述传统音乐审美特质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由针对传统音乐一般特点的原理性研究、针对各乐种特有现象的特殊性研究以及针对个别对象的个例性研究三个层面构成。研究路径上,包括直接面对音乐现象、借助古今理论资源、对形态作美学分析以及美学现象的文化学阐释等四个维度。最后指出,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建构应兼顾“知”与“行”,做到认知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定位 学科构架 研究方法 学理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下载PDF
民歌衬词的结构与功能
10
作者 齐柏平 刘硕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衬词是构成民歌歌词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非具象的情绪表达,具有极大的伸缩空间和非语义性。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声符,用来以声传情,突出声音抒情的重要性。它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其结构与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衬词是歌曲贴近正词的虚词,... 衬词是构成民歌歌词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非具象的情绪表达,具有极大的伸缩空间和非语义性。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声符,用来以声传情,突出声音抒情的重要性。它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其结构与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衬词是歌曲贴近正词的虚词,“衬”有衬托、衬垫之意。民歌的抒情性主要通过衬词的“非语义”的功能来展示。在形态上,衬词还能起到口语的强化、在场的展示、情绪的渲染等作用。从功能上看,衬词可分为有意衬词、无意衬词和综合衬词,起着引子或尾声的作用,能够淡化叙事,凸显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衬词 功能 分类 研究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探索
11
作者 张克东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新文科作为时代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本质是促进传统文科结合新技术、面向新时代实现升级重塑。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领域。其创新机制在于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线索,确保声乐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在... 新文科作为时代发展的基本方向,其本质是促进传统文科结合新技术、面向新时代实现升级重塑。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主干课程,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领域。其创新机制在于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线索,确保声乐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服务,深度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履行声乐艺术彰显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基础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高校声乐教学应遵循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学科融合、现代技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新文科建设中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双重互动,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途径,重构传统声乐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高校音乐 声乐教学 声乐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礼坏乐崩”语境下儒家乐论的建构与重构
12
作者 雷炳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西周制礼作乐,建构起了以“德”为中心的音乐理论,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礼坏乐崩”的整体背景下,礼乐被僭用,音乐下移,导致了乐与礼相分离,于是儒家便以“礼”为中心对乐论进行重构,使乐的核心由外在仪式乐舞转而强调乐所内蕴的... 西周制礼作乐,建构起了以“德”为中心的音乐理论,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礼坏乐崩”的整体背景下,礼乐被僭用,音乐下移,导致了乐与礼相分离,于是儒家便以“礼”为中心对乐论进行重构,使乐的核心由外在仪式乐舞转而强调乐所内蕴的礼义精神,推崇雅乐、抑制“郑声”。在“新声”风靡、雅乐式微的形势之下,儒家又引“诗”入乐,对乐论进行了二次重构,突出乐本人心、生于性情的本质,将声、音、乐都纳入乐的范畴之中,揭示乐的审美特性,以增强雅乐的生命力,乐也由“礼”之乐被阐释成了“诗”之乐。新的乐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对既有乐论的扬弃,而是彼此共存,三种乐论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儒家乐论的层累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下载PDF
中国特色即兴伴奏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基于CNKI1981—2022数据
13
作者 杨小龙 卢春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基于即兴伴奏之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热度,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进行了关于“即兴伴奏”的文献搜索,选择从1981—2022年间收录的“即兴伴奏”研究的相关文献共4853篇。利用SPSS软件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高频关... 基于即兴伴奏之于我国音乐教育的热度,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进行了关于“即兴伴奏”的文献搜索,选择从1981—2022年间收录的“即兴伴奏”研究的相关文献共4853篇。利用SPSS软件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即兴伴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日益凸显,其研究从最初钢琴教学一隅之地的相关探讨,逐渐拓展至即兴伴奏编配技法、键盘和声、伴奏音型、调式调性等相关理论,以至学科高速发展及教学改革创新。通过40年来即兴伴奏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我国应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注重即兴伴奏能力素养的内涵建设,加快实施音乐教育专业即兴伴奏核心课程改革,增强合作交流等几方面来推进即兴伴奏学科领域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兴伴奏 音乐教育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关键词之音乐符号
14
作者 黄汉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对符号现象的思考,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有公孙龙“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著名观点,认为但凡“物”都有名称,都能被指认;然而名称是概念,与被指示和指认的物是有区别的。“指”和“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现代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的意... 对符号现象的思考,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有公孙龙“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著名观点,认为但凡“物”都有名称,都能被指认;然而名称是概念,与被指示和指认的物是有区别的。“指”和“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了现代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的意思了。西方符号学思想萌芽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语义学、逻辑学、修辞学或诠释学等学说。然而,现代符号学作为学科的确立是在西方的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音乐符号学则更晚些。音乐符号学近年来受到国内音乐学界的关注,文章以关键词的形式,对符号、音乐符号的词源内涵,符号学中的理论内涵及其分类问题进行了考察;对中外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以期为学界进一步了解音乐符号学提供某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符号学
下载PDF
钱仁康先生为学之道探赜
15
作者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梳理钱仁康先生早期生活,探寻致学动因,以此为基础从治学之本、治学之法、治学精神三方面探赜先生为学之道。从一定意义上看,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从教治学等方面,钱先生都是黄自先生真正的继承人,是一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立身、立功、... 梳理钱仁康先生早期生活,探寻致学动因,以此为基础从治学之本、治学之法、治学精神三方面探赜先生为学之道。从一定意义上看,无论在为人处事还是从教治学等方面,钱先生都是黄自先生真正的继承人,是一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立身、立功、立言”精神的延续。继承和发扬钱先生所传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由蔡元培、萧友梅、黄自等先贤所开创的开放、包容、广博、精深的学术传统,是推动当代音乐学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仁康 致学动因 为学之道 继承学统
下载PDF
梅庵琴派源起于南高师之学理探究
16
作者 岳晓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梅庵琴派孕育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源起于近现代高等学府的古琴流派。古琴家王燕卿在南高师短短五年的古琴选修科教学之所以能够为一个古琴流派的诞生奠定基础,与南高师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尤其是南高师对国学教育的重... 梅庵琴派孕育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源起于近现代高等学府的古琴流派。古琴家王燕卿在南高师短短五年的古琴选修科教学之所以能够为一个古琴流派的诞生奠定基础,与南高师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尤其是南高师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对通才教育的重视、对人格教育的重视,塑造了梅庵琴人的文化态度、知识结构及人格追求,铸就了梅庵琴人深沉的“梅庵”情结,并成为历经漫长岁月和文化变迁的梅庵琴派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庵琴派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精神 梅庵情结
下载PDF
竹笛与管弦乐队作品《笛域千秋》的表演实践研究
17
作者 吴非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传统竹笛表演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继承与发扬,是音乐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演奏、实践经验,以竹笛与管弦乐队作品《笛域千秋》为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作品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在对作品分析与核心技术解读的前提之下,基... 传统竹笛表演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继承与发扬,是音乐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演奏、实践经验,以竹笛与管弦乐队作品《笛域千秋》为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作品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在对作品分析与核心技术解读的前提之下,基于自身的主观角度及对作品联觉画面的阐述,使演奏者二度创作中的音乐表达与作曲家对于作品的音响设计两者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对作品中具有较高难度的演奏技术训练与具体的练习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给予初学者以实践的方向。并通过这一研究过程与结果,对当代竹笛作品的演绎产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域千秋 强巍昊 竹笛 表演理论
下载PDF
乔治·克拉姆《五首钢琴小品》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18
作者 刘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乔治·克拉姆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五首钢琴小品》标志了他创作成熟期的开始。以对称性为核心特征的音高组织方式和一些特殊钢琴演奏法是《五首钢琴小品》的特点,在作曲家之后的其他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结构上,《五首钢琴小品... 乔治·克拉姆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五首钢琴小品》标志了他创作成熟期的开始。以对称性为核心特征的音高组织方式和一些特殊钢琴演奏法是《五首钢琴小品》的特点,在作曲家之后的其他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结构上,《五首钢琴小品》具有数理逻辑和对称性的特点,对称性的音高组织方式对作品的创作、表达发挥了多层次的全方位控制作用。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与研究,不仅能够补充和丰富乔治·克拉姆的钢琴音乐创作,而且对当前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克拉姆 五首钢琴小品 音高对称 特殊钢琴演奏法
下载PDF
歌曲《锦绣秦川》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分析
19
作者 王欣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歌曲《锦绣秦川》由徐思萱作词,赵季平作曲,是赵季平声乐作品中运用秦腔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歌曲描绘了八百里秦川的壮丽宏伟,也表达了西北人民对自然、家乡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从而被广为传... 歌曲《锦绣秦川》由徐思萱作词,赵季平作曲,是赵季平声乐作品中运用秦腔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歌曲描绘了八百里秦川的壮丽宏伟,也表达了西北人民对自然、家乡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从而被广为传唱。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秦腔音乐元素,包括秦腔音乐的调式、板式及伴奏织体等。为了更好地突出陕西地域风格和表现演唱技巧,歌唱者在演唱时须融入陕西方言、秦腔演唱中的润腔,更要注重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演绎这首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秦川》 创作特点 演唱技巧 秦腔元素
下载PDF
引领 碰撞 创新 交流——2023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
20
作者 张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北京现代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于2002年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认可的年度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北京现代音乐节至今已走过了22年历程,已建立起国际化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形成演出、教育、交流三大板块的特色发展模... 北京现代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于2002年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认可的年度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北京现代音乐节至今已走过了22年历程,已建立起国际化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形成演出、教育、交流三大板块的特色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促进中外音乐文化艺术交流,为青年音乐家建立发展平台。现已成为国内外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2023年5月22日,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开幕,俞峰教授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带来了作曲家秦文琛的“行空”协奏曲专场;5月26日,北京现代音乐节以“声悦启新篇旋律铸辉煌”为主题圆满闭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现代音乐节 叶小纲 新作品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