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1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杨威 谭淑丹 +4 位作者 朱春雷 赵维彦 邱旭东 陈烨 孙雁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应用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试验组(35例...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应用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试验组(35例,应用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治疗)。对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中Bcl-2、Bax水平。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a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B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冲洗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Bcl-2介导相关抗凋亡途径,上调创面组织Bcl-2水平,提高Bcl-2/Bax,达到抑制局部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Bcl-2 Bax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
2
作者 周小月 刘熳 陈光裕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亢进患者8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观察组),未见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验各项甲状腺功能...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亢进患者8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观察组),未见肝功能损害患者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验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获取患者病程、年龄等信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48.45±2.5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8.65±2.65)岁,(P>0.05)。观察组患者1 a以下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25.00%(10/40),1 a以上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75.00%(30/40),患者肝功能损害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T3、TT4、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亢进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FT3、FT4、TT3与A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ALP、GGT、TBiL与年龄、病程、FT3、FT4、TT3、TT4、TSH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与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情况与甲状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甲状腺功能指标越高,患者肝功能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中华稻蝗低分子肽抑菌及对南果梨保鲜作用
3
作者 王亚茹 牛莉卜 +2 位作者 毛迪锐 王瑞俭 刘艳秋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中华稻蝗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肽,通过滤纸片法研究低分子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不同浓度低分子肽涂膜对南果梨失重率、还原糖含量、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稻蝗... 以中华稻蝗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肽,通过滤纸片法研究低分子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不同浓度低分子肽涂膜对南果梨失重率、还原糖含量、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低分子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低分子肽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P<0.05);随着低分子肽溶液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质量浓度为3.5、4.0 mg/mL的低分子肽溶液抑菌效果较好。低分子肽涂膜能有效减缓南果梨失重率上升、还原糖含量下降、腐烂指数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小、硬度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变化;质量浓度为4 mg/mL的低分子肽溶液对南国梨的防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低分子肽 抑菌 南果梨 保鲜
下载PDF
莪术二酮对APAP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赵日升 李宁 +5 位作者 庹萍萍 李若楠 王春梅 孙靖辉 王梦阳 孙海明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莪术二酮(curdione,CUR)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PAP造模组(APAP)、CUR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CUR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每... 目的 探讨莪术二酮(curdione,CUR)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PAP造模组(APAP)、CUR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CUR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每组6只。连续3 d灌胃给药后,除CON组外,每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400 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APAP注射6 h后,取小鼠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使用苏木精-伊红对肝组织切片染色,评估肝脏损伤情况;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Cleaved Caspase 3)及氧化应激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造模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CUR可显著缓解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因子的蛋白表达,凋亡因子Bax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CUR能显著减少APAP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结论 CUR可以显著改善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莪术二酮 肝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遮阴条件对北美冬青幼苗叶片光合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王玉莹 吴生海 +4 位作者 王金玲 吕伟伟 于志会 杨春波 杜凤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超微结构,揭示其对光的适应规律、光合与超微结构关系,为北美冬青引种栽培、苗木培育和经营提供依据。以3 a生北美冬青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800光合仪测定... 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超微结构,揭示其对光的适应规律、光合与超微结构关系,为北美冬青引种栽培、苗木培育和经营提供依据。以3 a生北美冬青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800光合仪测定全光(L_(0))、35%遮阴(L_(35))、55%遮阴(L_(55))和75%遮阴(L_(75))4种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北美冬青叶片超微结构。结果表明:7月4种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北美冬青幼苗叶片35%遮阴处理光响应表现最佳。随着遮阴度的提高,光适应下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最大可变荧光(F′_(v))、PSⅡ光能转换效率(F′_(v)/F′_(m))、稳态荧光(F_(S))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呈逐渐变大趋势;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P))随遮阴度提高而降低,叶片在受到强光胁迫时通过耗散热能来缓解光合损伤,具有较高的光保护能力。北美冬青幼苗叶片气孔张开度随光强的提高而变大,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气孔张开。净光合速率随气孔的大小及张开度而变化,气孔张开度最大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遮阴 光合特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
6
作者 万久琛 王阔 +7 位作者 曾钦成 宋兆芮 高猛 刘飞龙 张志宏 王春梅 李贺 孙靖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初步探讨五味子乙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总木脂素组(50 mg/kg),五味子乙素低(2 mg/kg)、中(4 mg/kg)、高剂量组(8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初步探讨五味子乙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总木脂素组(50 mg/kg),五味子乙素低(2 mg/kg)、中(4 mg/kg)、高剂量组(8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HFD)饲养12周,第8周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同等体积溶媒,连续4周。给药结束前1 d于无菌环境下取小鼠粪便(2粒)。给药结束后禁食12 h,取血液和肝脏,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G、TC、HDL-C和LDL-C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肝脏有轻度肝脂肪样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或P<0.01)。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多门类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总木脂素和乙素各剂量组的干预改善了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组成的相似性,降低了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 to Bacteroidetes,F/B)的比值,提高了Candidatus_Saccharimonas、Muribaculaceae、Clostridia_UCG-014、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有益菌丰度,同时抑制了有害菌Escherichia Shigella滋生。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以显著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G、HDL-C和LDL-C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其调节血脂作用机制可能是五味子乙素通过调控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构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木脂素 五味子乙素 高脂血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葫芦素B改善脂多糖诱导C2C12肌管萎缩作用机制
7
作者 曹晟 丁嘉 +7 位作者 肖樾笛 杨博云 邰屹 刘欣哲 邢月 李明月 马娟 左红香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对LPS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和C57BL/6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测量小鼠握力以及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质量评估骨骼肌... 目的 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对LPS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和C57BL/6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测量小鼠握力以及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质量评估骨骼肌萎缩程度。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LPS能够诱导C2C12肌管萎缩(P<0.01),而经葫芦素B(0.3~3.0μmol/L)处理后可促进肌管分化相关蛋白(MyHC)及肌肉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IL-1β、COX-2)释放(P<0.001)。苏木精-伊红染色试验结果从形态学角度证实了葫芦素B能有效改善LPS刺激下的肌管萎缩。此外,动物试验显示,LPS可导致C57BL/6小鼠握力以及腓肠肌与胫骨前肌质量显著下降,而经葫芦素B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P<0.05)。结论 葫芦素B在治疗骨骼肌萎缩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开发天然药物来源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炎症诱导的骨骼肌萎缩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骨骼肌萎缩 抗炎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结合Transformer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
8
作者 王高峰 张卓石 +1 位作者 高蔓 钱云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和设备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使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发生频率显著增加。PQDs的准确分类对于研究PQDs发生原因和预防至关重要。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和设备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使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发生频率显著增加。PQDs的准确分类对于研究PQDs发生原因和预防至关重要。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Transformer模型(CNN-Transformer)对PQDs进行分类。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从PQDs时间序列中提取频域信息,使用CNN-Transformer模型分别对PQDs的时域和频域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实现PQDs识别分类。使用该模型对16种合成PQDs数据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无噪声条件下的分类准确率为99.88%,在噪声条件下准确率在98.00%以上,且拥有良好的抗噪性和泛化性能。与现有部分分类模型比较显示,本文模型在对比的模型中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扰动分类 时频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长城建造算法的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增量式PID控制
9
作者 祝燕 苗蓓蓓 刘洪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前,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能力差,电刺激信号控制不够精准有效,难以全模拟及适应人体的复杂生理过程。为提高功能性电刺激的自适应性响应和稳定性,采用改进的长城建造算法实时动态控制功能性电刺激信号。在Simulink中搭建电刺激治疗仪电... 目前,电刺激治疗仪自适应能力差,电刺激信号控制不够精准有效,难以全模拟及适应人体的复杂生理过程。为提高功能性电刺激的自适应性响应和稳定性,采用改进的长城建造算法实时动态控制功能性电刺激信号。在Simulink中搭建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标准PID、长城建造算法(GWCA)和改进长城建造算法(IGWCA)3种不同控制算法对电刺激自适应系统响应的影响,获得了IGWCA对增量式PID算法控制参数寻优的最佳值:K_(p)=52.36、K_(i)=0.51、K_(d)=5.15。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控制算法相比,IGWCA响应速度最快,在1.2秒时达到设定峰值且显示出较高稳定性和较小超调;同等条件下,IGWCA的寻优速度和收敛精度更高,自适应控制效果更好。该算法可显著提升电刺激治疗仪在临床和康复治疗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仪 功能性电刺激 增量式PID 改进长城建造算法 SIMULINK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刘扬 于聪 +5 位作者 石妍妍 张馨元 都佳怡 杨立富 夏英博 穆怀志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糠椴次生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之一,其结构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尤其是坡位差异的显著影响。基于样地数据,探讨了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上坡、中坡和下坡的林分结构特征、胸径和树高分布,以及单木材积和... 糠椴次生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之一,其结构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尤其是坡位差异的显著影响。基于样地数据,探讨了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上坡、中坡和下坡的林分结构特征、胸径和树高分布,以及单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糠椴占比均不超过50%,处于混交状态,伴生树种主要为蒙古栎、山杨和胡桃楸。不同坡位糠椴胸径与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坡位显著影响糠椴生长,下坡糠椴胸径、树高和单木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显著高于上坡和中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椴 次生林 坡位 林分结构 树木生长
下载PDF
基于DSA及CTPI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术前风险预测
11
作者 丁奇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脑CT灌注成像(CTPI)预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HICH)的术前风险。方法 选取153例经支架植入(CAS)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其中,5例发生了HICH(HICH组),... 目的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脑CT灌注成像(CTPI)预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HICH)的术前风险。方法 选取153例经支架植入(CAS)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其中,5例发生了HICH(HICH组),148例未发生HICH(非HICH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CTPI及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Fisher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 HICH组和非HICH组各指标比较: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P<0.05),rMTT、rTTP(P<0.001);侧支循环未开放、Ⅲ级侧支循环开放(P<0.05)。结论 临床基线数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CTPI指标(MTT、TTP、rMTT、rTTP)、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Ⅲ级侧支循环开放、侧支循环未开放)可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植入高灌注脑出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 高灌注脑内出血 DSAⅢ级侧支循环 脑CT灌注成像 风险预测
下载PDF
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和垂直传播的SEIV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王春霞 王晓东 +1 位作者 热木孜亚·热布哈提 王凯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并同时考虑垂直传播的SEIV传染病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算法给出了决定疾病是否流行的阈值R_(0)。当R_(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并通过建立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是全局... 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并同时考虑垂直传播的SEIV传染病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算法给出了决定疾病是否流行的阈值R_(0)。当R_(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并通过建立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并证明了它是一致持久的。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以上结论。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疾病,模拟研究了几个关键参数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垂直传播 基本再生数 平衡点 稳定性
下载PDF
盐酸胍法构建骨肉瘤细胞适配体ssDNA文库可行性
13
作者 魏唐文 魏兵 +5 位作者 黄丹菊 梁昭珺 张宇飞 王秀娟 傅桂莲 梁骥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探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STV-Biotin)系统偶联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G-HCl)法构建骨肉瘤细胞适配体文库的可行性。方法 将备选寡核苷酸文库与目标细胞(骨肉瘤细胞U2-OS)进行选择性结合,应用PCR法将... 目的 探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STV-Biotin)系统偶联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G-HCl)法构建骨肉瘤细胞适配体文库的可行性。方法 将备选寡核苷酸文库与目标细胞(骨肉瘤细胞U2-OS)进行选择性结合,应用PCR法将与细胞结合的寡核苷酸扩增成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dsDNA被生物素标记后与Streptavidin Sepharose(S.S)亲和层析介质结合,应用G-HCl法解离并纯化,制备目标单链寡核苷酸(Single stranded DNA,ssDNA)文库,以经典NaOH法为对照;将两种方法制备的单链文库分别与U2-OS结合,进行亲和性、回收率比较。结果 G-HCl方法获得的筛选文库ssDNA与U2-OS亲和性及ssDNA回收率高于经典NaOH法。结论 STV-Biotin系统偶联G-HCl成功制备了用于骨肉瘤细胞的适配体,为肿瘤适配体ssDNA文库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骨肉瘤细胞 盐酸胍 PCR 单链寡核苷酸
下载PDF
升白康复口服液联合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
14
作者 田喆 王智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分析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化疗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再次化疗结束后使... 目的 分析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化疗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再次化疗结束后使用PEG-rhG-CSF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50例),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水平变化情况、ANC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后,两组患者WBC及ANC水平比化疗前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ANC等级中Ⅰ度、Ⅱ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Ⅲ度、Ⅳ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和PEG-rhG-CSF可减轻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减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白康复口服液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乳腺癌 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改造初期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张挺 杨德任 +4 位作者 毛纯 朱原立 庞伟灿 杨梅 邓善宝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合理的加勒比松人工纯林改良模式,为提高加勒比松纯林生态稳定性及混交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勒比松纯林(PP)、加勒比松×灰木莲(MF1)、加勒比松×红锥(MF2)、加勒比松×灰木莲&#... 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合理的加勒比松人工纯林改良模式,为提高加勒比松纯林生态稳定性及混交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勒比松纯林(PP)、加勒比松×灰木莲(MF1)、加勒比松×红锥(MF2)、加勒比松×灰木莲×红锥(MF3)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显示:1)3种混交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PP,其中MF1最大,MF3次之;3种混交林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仅MF3显著高于PP,Pielou指数差异不显著。2)不同林分间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3种混交林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孔隙度均高于PP,均为MF3最优。3)除硝态氮外,MF2和MF3的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PP。4)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强于草本层,而草本层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速效磷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与PP相比,MF1、MF2、MF3均能够显著提高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指数。同时,混交林还改善了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氮、磷、钾的全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且套种多树种混交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套种单一树种的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勒比松 针阔混交林 林下植被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花岗岩废石料替代混凝土组分优先性试验
16
作者 付卫佳 蒙彦宇 +1 位作者 冷冰 朱乔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花岗岩废石料替代混凝土组分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天然资源消耗;确定替代的优先级,可更大程度实现对花岗岩废石料的再利用。为探究废石料等质量替代混凝土原材料的优先级,利用废石料分别替代水泥、粗细集料制备C25、C30、C40等3种强度... 花岗岩废石料替代混凝土组分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天然资源消耗;确定替代的优先级,可更大程度实现对花岗岩废石料的再利用。为探究废石料等质量替代混凝土原材料的优先级,利用废石料分别替代水泥、粗细集料制备C25、C30、C40等3种强度混凝土,采用扫描电镜与压汞试验结合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废石料替代混凝土原材料后对混凝土强度、密实性的影响,确定替代的优先顺序。结果表明:C25、C30、C40等3种强度花岗岩废石料混凝土外观形貌优于同强度基准组,颗粒级配更为合理;3种混凝土中的无害孔、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体积分布总体优于基准组,孔隙率分别为13.51%、11.52%、9.14%,与基准组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废石料的加入有效细化了裂缝与孔隙,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由此确定了替代混凝土组分的优先级,可为花岗岩废石料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废石料 混凝土 优先级 微观形貌 孔隙率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传感器的前向碰撞预警算法改进
17
作者 孙建伟 乔彦超 +1 位作者 金雅旋 郭淑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现有的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多个毫米波雷达叠加或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融合等方式,存在成本高、算法受限等问题。在比较多种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优、缺点后,选择双目视觉传感器作为前向碰撞预警系统传感器。将改进后的碰撞时间(Ti... 现有的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多个毫米波雷达叠加或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融合等方式,存在成本高、算法受限等问题。在比较多种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优、缺点后,选择双目视觉传感器作为前向碰撞预警系统传感器。将改进后的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算法与卡尔曼滤波融合,结合双目视觉传感器,比较TTC值与适应性阈值,评估风险等级,确保行车安全,降低事故率。在Matlab环境下,基于改进算法对两个不同行车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TTC算法相比,融合卡尔曼滤波TTC算法的碰撞时间预警响应及时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碰撞预警 双目视觉传感器 风险评估 改进TTC算法 MATLAB仿真
下载PDF
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雷毅武 邓承迪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8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非卒中患者(B组,40例)为研究对象,行HR-MRI检查,评价薄纤维帽、斑块强化,...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8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非卒中患者(B组,40例)为研究对象,行HR-MRI检查,评价薄纤维帽、斑块强化,记录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最狭窄处,以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计算得到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标准化管壁指数。qPCR检测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根据随访情况,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 A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P<0.001)、斑块强化比例(P<0.001)、斑块负荷比例(P<0.01)、管腔狭窄率(P<0.01)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0.28±0.07)明显低于B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35±0.79)mg/L明显高于B组(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斑块强化比例及斑块负荷比例、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94±1.03)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miR-433-5p、D-二聚体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62),其次为miR-433-5p(AUC=0.864)、斑块强化(AUC=0.835)、管腔狭窄率(AUC=0.802)、薄纤维帽(AUC=0.793)、D-二聚体(AUC=0.778)、斑块负荷(AUC=0.741)。结论 HR-MRI参数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及miR-433-5p、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联用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miR-433-5p D-二聚体 预后水平
下载PDF
基于YOLOv5s的自动驾驶车辆行人检测方法
19
作者 侯佩玉 徐淼 +2 位作者 张明 柳庆 徐芳冬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模型,旨在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行人检测的准确性。通过增加一个小目标检测层,将原有的三尺度检测层扩展为四尺度,提高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颈部网络中将坐标注意力(CA)机制引入C3模块,构建C3-CA模块,以强化特征间的空... 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模型,旨在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行人检测的准确性。通过增加一个小目标检测层,将原有的三尺度检测层扩展为四尺度,提高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颈部网络中将坐标注意力(CA)机制引入C3模块,构建C3-CA模块,以强化特征间的空间关系,从而更精确地定位行人;将原有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改善模型收敛性。在BDD100K数据集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与YOLOv5s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检测精度提高了1.7%,召回率提高了4.8%,平均精度提高了2.2%,降低了漏检和误检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行人检测 YOLOv5s 坐标注意力
下载PDF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隙训练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影响
20
作者 房贵巍 卢伟娜 周大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隙训练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21只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雄性7只、雌性14只)合笼、繁殖,受孕后将14只雌鼠随机分配模型组(母代)和对照组(母代);模型组(母代)在受孕的第10天和12天接受丙戊...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隙训练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21只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雄性7只、雌性14只)合笼、繁殖,受孕后将14只雌鼠随机分配模型组(母代)和对照组(母代);模型组(母代)在受孕的第10天和12天接受丙戊酸注射液处理(质量浓度250 mg/mL,注射剂量1.2 mL/kg),对照组(母代)则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子代)在出生后4 d进行母子分离试验,分离24 h后归还亲本,建立自闭症模型。建模12周后,从模型组(子代)中选取24只小鼠,分别设置为模型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另从对照组(子代)中选取8只小鼠进行后续试验。通过理毛试验、社交试验观察小鼠行为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核因子-κB (NF-κB)、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1(NLRP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Caspase-1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少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1)。社交试验中各组小鼠均未发现攻击性行为,但在非攻击性行为方面,模型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长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长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1)。各组小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5)。对照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凋亡细胞数(P<0.001);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明显低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01)。结论 运动训练可通过抑制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激活,降低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凋亡率,改善自闭症小鼠症状,其中高强度间隙训练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高强度间隙训练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