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无载体镥[^(177)Lu]的制备及标记DOTA⁃TOC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
1
作者 姚晓晨 张朋俊 +4 位作者 陈正国 杨宇川 田瑞 俞飞 王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阐述国产无载体镥[^(177)Lu]制备工艺及^(177)Lu标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酪氨酸3⁃奥曲肽(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 conjugated Tyr3⁃octreotide,DOTA⁃TOC)的方法,探讨国产^... 目的:阐述国产无载体镥[^(177)Lu]制备工艺及^(177)Lu标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酪氨酸3⁃奥曲肽(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 conjugated Tyr3⁃octreotide,DOTA⁃TOC)的方法,探讨国产^(177)Lu⁃DO⁃TA⁃TOC初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多级连续分离纯化制备国产无载体镥[^(177)Lu],全自动化模块标记合成^(177)Lu⁃DOTA⁃TOC,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4例仅接受了国产无载体镥[^(177)Lu]标记DOTA⁃TOC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资料。结果:国产无载体镥[^(177)Lu]质控良好,铜<0.01,锌<0.01,铁<0.01,铅<0.15,镱未检出,放化纯>99%,细菌内毒素<2 EU/mL。国产^(177)Lu⁃DOTA⁃TOC自动化标记产率为(98.85±0.97)%,产品比活度为(80.96±7.47)GBq/μmol,无菌和内毒素检测均符合规定标准,标记产物中乙醇含量为0,放化纯大于99%。仅接受国产^(177)Lu⁃DOTA⁃TOC治疗的4例患者中,1例仅1次治疗后原发灶及转移灶几乎完全消失,1例治疗后1个月出现3级骨髓毒性,治疗后3个月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毒性。结论:国产无载体镥[^(177)Lu]标记DOTA⁃TOC质控合格,产率高,安全、耐受性好,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NEN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无载体镥[^(177)Lu]的国产化和批量化生产将推动我国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载体镥[^(177)Lu]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棘间韧带退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陈磊 邹月芬 祁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下腰痛人群中对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8月因下腰痛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研...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下腰痛人群中对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8月因下腰痛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研究组依据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序列的脂像和水像把整条棘间韧带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混合型。混合型包括B⁃C、D⁃B、D⁃B⁃C、D⁃C 4个亚型。对照组采用矢状位T1WI/T2WI序列把棘间韧带中间部分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比较两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研究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为0.852~0.916,观察者间为0.747~0.753;对照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为0.801~0.823,观察者间为0.689~0.703。两组相匹配的122条棘间韧带分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C型的发生率为54.1%,明显高于对照组9.0%。新增的混合型在研究组中发生率为46.7%,以B⁃C型和D⁃C型多见。结论: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方法可靠且可重复,提高了棘间韧带的可识别率和C型的检出率,还可进一步区分混合型及其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棘间韧带 磁共振成像 水脂分离技术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组学及外显子组学研究
3
作者 王翔 徐煜皓 +1 位作者 孙宇 陆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234,共9页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例为对照组。留取临床资料,收集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血清代谢物水平,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变化。结果:代谢组学揭示了61种代谢物有差异变化,ALL中37种表达上升,表达量上升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对甲酚和脱氧胆酸等,24种表达下降,表达量下降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1⁃吡咯啉⁃5⁃羧酸和5⁃羟色胺等,外显子组学揭示了蛋白互作数量排名前10的基因有MUC17等。结论:ALL患儿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涉及多种代谢通路改变,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显子测序提示MUC17等基因可能对ALL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外显子组学
原文传递
1985—2019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生长趋势及不平衡性分析
4
作者 王洋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变化趋势及城乡不平衡性。方法:选取1985、2000、2010年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共18112例,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个群体,计算各... 目的: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的发育情况、变化趋势及城乡不平衡性。方法:选取1985、2000、2010年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的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共18112例,分为城男、乡男、城女、乡女4个群体,计算各阶段身高的增幅、每10年增速、发育高峰年龄及变异系数,对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985—2019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总体呈增加趋势,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7.59、5.27、6.00、2.88 cm(P均<0.001)。各年龄组增幅不一,男生和城市学生增幅较大。城市学生2010—2019年身高增速最快(城男4.65 cm/10年、城女4.97 cm/10年),乡村学生1985—2000年身高增速最快(乡男4.04 cm/10年、乡女3.22 cm/10年),2000—2010年各组身高均呈负增长。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除城女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提前外,城男、乡男和乡女突增高峰年龄较平稳,近年有下降趋势;维吾尔族城市18岁男女平均身高差从1985的11.39 cm增大到2019年的14.20 cm,乡村地区从1985年的11.44 cm增大到2019年的13.26 cm,乡村学生增长潜力较大。身高不平衡使用身高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height,CV-h)来衡量,结果表明,34年间乡村学生CV-h有减小趋势,城市学生CV-h则增大,2010年开始城市学生CV-h大于乡村学生,各年份男生CV-h均大于女生。结论:维吾尔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呈持续增长趋势,总体增速减缓,特别是乡村男女,但城市增速增高;维吾尔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城乡身高不平衡现象,城市内部不平衡性扩大,乡村减小。应更多地关注这些地区差异,并制定政策和战略,以减少身高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维吾尔族 学生 长期趋势 不平衡性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超微结构及铁死亡相关基因ACSL4、GPX4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晓蓉 林倩楠 +3 位作者 王慧艳 佘广彤 周文柏 夏丹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胎盘滋养细胞超微结构,探讨铁死亡在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诊GDM的孕...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胎盘滋养细胞超微结构,探讨铁死亡在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诊GDM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满意组(G1组)、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组(G2组)、胰岛素控制血糖组(G3组)、血糖控制不满意但拒用药组(G4组)各30例,正常健康孕妇为对照组(N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胎盘滋养细胞超微结构;普鲁士蓝染色检查胎盘铁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胎盘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在合体滋养细胞层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 blot和q RT-PCR分别检测胎盘ACSL4、GPX4蛋白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透射电镜下G1、G2、G3、G4组GDM产妇胎盘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线粒体形态学改变,其中G1、G2、G3组线粒体改变较轻,G4组见典型的铁死亡萎缩线粒体。普鲁士蓝染色显示5组胎盘均见含铁颗粒,G1、G2、G3、G4组胎盘中含铁颗粒较N组明显增多,G1、G2、G3组胎盘中的含铁颗粒较G4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G1、G2、G3、G4组产妇胎盘中ACSL4蛋白表达增加而GPX4蛋白表达下降,qRT-PCR结果显示各组间ACSL4、GPX4的mRNA转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DM孕妇胎盘滋养细胞中存在铁死亡,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相关。GDM孕妇胎盘中ACSL4、GPX4表达异常,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有改善胎盘滋养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妊娠期糖尿病 胎盘 合体滋养细胞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经纬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病因,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种人体微生物器官,其不仅具有影响人体的消化、抗感染等功能,还可通过参与免疫调节、代谢等途径影响人体对...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首位病因,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种人体微生物器官,其不仅具有影响人体的消化、抗感染等功能,还可通过参与免疫调节、代谢等途径影响人体对肿瘤治疗的反应。此外,微生物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调节局部及全身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宿主的局部微环境及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肠道菌群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肺癌 肠-肺轴 治疗
原文传递
迷迭香酸⁃锌配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骋昊 卞晶晶 谢海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1,351,共7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配合物(RA⁃Zn)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RA和RA⁃Zn对成骨细胞...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配合物(RA⁃Zn)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RA和RA⁃Zn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实验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两者的抗氧化性,最小抑菌浓度法比较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RA⁃Zn。作用第5天,RA⁃Zn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优于RA(P<0.05),200μmol/L RA⁃Zn的抗氧化能力比RA更强(P<0.05)。RA浓度≥400μmol/L、而RA⁃Zn浓度≥25μmol/L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P<0.05)。结论:RA和Zn离子络合后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增强,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锌配合物 抗氧化 抗菌
原文传递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评估浸润性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
9
作者 刘婷婷 林佳璐 +3 位作者 娄鉴娟 邹启桂 王思奇 蒋燕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401例乳腺癌患者的基线期MRI图像及临床资料。使用ITK⁃SNAP软件在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第2期(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hase 2,DCE2)、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第4期(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hase 4,DCE4)、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最大肿瘤层面手动勾画二维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对所勾画的ROI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及降维筛选。应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算法建立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单参数模型、组合模型和多参数模型。结果:最终筛选出26个最优特征,其中按权重排序位居首位的特征为DCE2_original_shape_SurfaceVolumeRatio。单参数模型中预测效能最好的是DCE2模型,训练集及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7、0.879;组合模型中联合增强特征的模型比其他未联合增强特征的模型预测效能更好(P均≤0.001);多参数模型预测效能最佳(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32、0.906)。结论:基于多参数影像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浸润性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增强早期特征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HER⁃2 磁共振成像 异质性
原文传递
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10
作者 韩宜霏 许张娣 +9 位作者 吴佳竹 孔祎琳 潘必慧 李悦 梁金花 申浩睿 尹华 王莉 李建勇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目的:探讨携带exportin 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 目的:探讨携带exportin 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突变的CL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初诊未治(treatment native,TN)和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XPO1突变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结果:在543例CLL患者中,15例(2.8%)患者XPO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TN组(368例)、R/R组(175例)中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9例(2.4%)及6例(3.4%),存在热点突变(E571K)。患者疾病分期多为RaiⅢ/Ⅳ期,Binet B/C组,且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无突变。XPO1基因突变与NOTCH1、SF3B1、KMT2D、TP53等基因可同时出现,且与疾病状态无关,而TP53与XPO1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多见于R/R组(TN:11.1%;R/R:50.0%)。XPO1突变患者的中位至首次治疗时间(time to first treatment,TTFT)为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0.0个月;XPO1无突变组患者TTFT为8.1个月,PFS为32.5个月,OS为49.8个月。结论:XPO1突变在CLL中为低频突变且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同时发生。R/R患者携带XPO1突变多于TN患者,且肿瘤负荷更高。XPO1突变组患者的TTFT、PFS较XPO1无突变组患者趋向于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XPO1突变 二代测序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10例
11
作者 王希 赵琳 +4 位作者 张勇 毕立清 尤永平 季晶 颜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分析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重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技术要点及该术式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6—9月开展的10例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手术,解析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并结合随... 目的:分析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脑损伤重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技术要点及该术式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6—9月开展的10例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手术,解析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并结合随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全麻下取俯卧位在胸8椎间隙经皮行硬脊膜外腔穿刺,在X线透视下动态调整脊髓刺激电极可顺利将其顶端置入颈2水平,进行为期2~3周的刺激治疗。刺激参数选择:频率5/70 Hz电压1~5 V;刺激小周期:开15 min,关15 min;刺激大周期:8点开机,20点关机。在术后4周进行随访,8例术前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患者中1例到达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5例MCS-,2例仍为VS状态;2例术前MCS-患者中1例脱离微小意识,1例MCS+,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微创、安全并且有效,有短程的治疗价值和诊断价值,在意识障碍促醒诊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手术过程需要注意穿刺置入电极特有的难点和技术操作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高颈段脊髓电刺激 意识障碍 技术要点 诊疗价值
原文传递
国际标准化超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不同细胞学采集模式诊断率的比较
12
作者 谷志远 王知笑 +5 位作者 蔡赟 崔岱 陈欢欢 戎荣 杨涛 刘晓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穿刺时不同留样顺序对细胞学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共入选59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613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甲状腺结节均行4针细针穿刺,分为两种模式进行。模式一:304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液基... 目的:评价甲状腺结节穿刺时不同留样顺序对细胞学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共入选59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613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甲状腺结节均行4针细针穿刺,分为两种模式进行。模式一:304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模式二:309个结节穿刺,前2针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后2针再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学制片。细胞病理医师采用盲法单独对每份样本进行读片。比较不同细胞学制片方法以及两种模式对细针穿刺诊断率的影响。结果:先液基后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总体诊断率为82.2%,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的模式(74.7%)(P=0.023)。对于直径≥10 mm的结节来说,先液基后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总体诊断率为83.2%,同样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模式的诊断率(75.4%)(P=0.048);同为前2针,单独液基方法诊断率为78.0%,显著高于单独涂片诊断率(63.8%)(P<0.001);对于直径≥10 mm的结节而言,单独液基诊断率为78.3%,亦显著高于单独涂片的诊断率(62.6%)(P<0.001)。结论:使用国际标准化超细针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先液基再涂片的细胞学采集模式诊断率显著高于先涂片后液基的采集模式;如果仅以一种方式来收取细胞学标本,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制片的方法诊断率显著优于传统涂片制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针穿刺 甲状腺结节 涂片细胞学 液基细胞学
原文传递
血脂联合磁共振参数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13
作者 张海桃 胡昊 +5 位作者 王月月 段欣洁 陈露 张为中 许晓泉 陈欢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129,共7页
目的:评估血清脂代谢指标联合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参数在预测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评估血清脂代谢指标联合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参数在预测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4例接受GC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根据GC疗效将患者分为敏感组(n=28)和抵抗组(n=16)。收集两组患者在GC治疗前的血清脂代谢指标和基于眼眶MRI测得的泪腺突出度/眼眶脂肪厚度(lacrimal gland herniation/orbital fat thickness,LGH/OFT)及其他临床参数,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与GC治疗疗效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抵抗组(P=0.005,P=0.019),且敏感组病程更短(P=0.037)。敏感组患者LGH/OFT显著高于抵抗组(P<0.001)。总胆固醇和LGH/OFT是TAO患者激素是否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0.230、1.395_(每0.1单位),P均<0.05)。联合血清总胆固醇≤4.8 mmol/L和LGH/OFT≥1.51预测GC治疗敏感性,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38,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5.6%)。结论:血脂参数和眼眶MRI定量参数均可预测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GC治疗敏感性,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糖皮质激素 疗效预测 血脂代谢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张权娥 陈月 +3 位作者 张丽娟 丁亦含 王春玲 何正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所以POEMS综合征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来那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解剖系膜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15
作者 卢荣鑫 刘锦源 +2 位作者 薛磊 范骏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2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患者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回归分析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min vs(.197.2±16.7)min]、平均住院时间[(12.5±2.4)d vs(.12.1±2.1)d]、术中出血量[(138.8±52.4)mL vs(.132.7±43.3)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2.93±1.19)个vs(.2.57±0.98)个,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2%vs.13%,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37、0.045)。结论: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期,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解剖系膜法
原文传递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抗GM1抗体与抗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詹慧 常蕾蕾 +2 位作者 孟海兰 陈燕婷 陈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胸腔镜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保留单肺段避免左全肺切除1例
17
作者 王子辰 郑佳男 +5 位作者 曹靖 张同禹 卢美佑 吴卫兵 陈亮 许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4,共5页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支气管异常且不可逆的扩张、支气管壁破坏和细菌频繁定值[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3],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并可出现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支气管异常且不可逆的扩张、支气管壁破坏和细菌频繁定值[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3],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并可出现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特征,如喘息、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影像学上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将支气管扩张症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3型,以双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中叶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段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保留单肺段
原文传递
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对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谢玉官 吴军政 +4 位作者 杨魏 周海峰 刘圣 施海彬 周卫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预测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食管静脉... 目的:预测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1年内无首次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2年内无首次出血的AUC为0.893。经内部验证后,模型的C⁃index为0.852。校准曲线表明该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总胆红素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具有良好预测作用。基于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3项指标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曲张静脉出血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偏头痛患者合并中量右向左分流卵圆孔未闭行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张悦 娄宇轩 +4 位作者 王艺斐 黄婉琳 张浩 史倞 盛燕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介入封堵治疗偏头痛合并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的手术难度与近期疗效,评价偏头痛伴中量RLS⁃PFO患者行介入封堵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偏头痛合并中量或大量RL... 目的:通过对比介入封堵治疗偏头痛合并中、大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的手术难度与近期疗效,评价偏头痛伴中量RLS⁃PFO患者行介入封堵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偏头痛合并中量或大量RLS⁃PFO并行介入封堵的患者9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封堵成功率、封堵难度、术后RLS量及术后头痛缓解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头痛影响测试⁃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偏头痛残疾评估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封堵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2.00%vs.98.57%,P=0.137),但中量RLS⁃PFO组术中第2根导丝使用率、心腔内超声利用率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高于大量RLS⁃PFO组(P<0.01);中量RLS⁃PFO组术后3 d有效封堵率高于大量RLS⁃PFO组(86.96%vs.56.52%,P=0.008),两组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RLS量及有效封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IT⁃6和MIDAS评分较术前改善(P<0.001),但中量RLS⁃PFO组术后6个月HIT⁃6评分较大量RLS⁃PFO组下降(P=0.012),而MID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偏头痛合并中量RLS⁃PFO患者行介入封堵的手术难度较大量RLS⁃PFO高,但介入封堵后头痛缓解疗效两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介入封堵术 右向左分流
原文传递
RHOBTB2基因突变诱发的癫痫性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宋语桐 陈静 +4 位作者 郝晶 程志强 潘晨 缪红军 葛许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是以顽固性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严重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儿童期间起病的EE通常还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是以顽固性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严重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儿童期间起病的EE通常还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对癫痫分类进行更新,强调使用发育性和癫痫性脑病这一术语,EE用于在癫痫发生前没有发育落后,而且基因突变本身也不会导致发育迟缓的情况,发育性和癫痫性是发挥作用的两个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BTB2基因 癫痫 癫痫性脑病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