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等权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值班律师“同案不同援”问题为切入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助形式之一,其实践运行中“同案不同援”的问题显著,具体表现为值班律师个体能力参差、尽职程度差异明显以及诉讼权利受限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平等权保障。而且,值班律师是“认罪认罚从宽”“律师辩护全覆盖”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升法律帮助效果直接关涉改革的正当性基础。值班律师的公设辩护人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应推进值班律师队伍构成的一元化建设,提升与优化配置值班律师的津贴补助,同时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值班律师的各项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值班律师 公设辩护人 一元化队伍 认罪认罚从宽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与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刑事诉讼法》对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具有与刑事诉讼紧密捆绑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调整《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刑事诉讼法》对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中国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具有与刑事诉讼紧密捆绑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调整《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应当作为《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中涉未成年人部分修改的基本立场,并处理好两个整体性问题。一是通过吸收未成年人专门法律的普适性内容、根据其他涉未法律的新规定新增或调整专章规定、为其他法律中新增的涉未制度提供程序支撑和吸收已有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的合理内容,来有效对接其他涉未法律规范。二是通过减少刑事诉讼整体框架和普通程序对涉未特别程序的限制,明确与成年人案件规定的梯级递进关系,来处理好与普通程序的关系。本次修改还应当整体增补与未成年被害人相关的规定,对转处制度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体系化与优化,并明确低龄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程序的基本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修改 未成年人司法 专章模式 转处
下载PDF
流动的老年与虚拟的社交:随迁老人微信社会支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随迁老人群体规模的迅速增长与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在流动性、老龄化、数字化交叠的城市空间,随迁老人群体在随子女迁徙的过程中面临着脱嵌与再嵌入的困境。相较于非随迁老人,随迁老人的微信使用总体更为熟练;微信在其生活中... 随迁老人群体规模的迅速增长与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在流动性、老龄化、数字化交叠的城市空间,随迁老人群体在随子女迁徙的过程中面临着脱嵌与再嵌入的困境。相较于非随迁老人,随迁老人的微信使用总体更为熟练;微信在其生活中起到了增权益能的作用,尤其是以社交补位的方式,帮助该群体于虚拟空间弥合实体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线下关系的再聚合与再拓展;但技术的普及与使用是一个不均衡的赋权过程,现实个体差异仍然影响着该群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资源与支持的获取。如何让仍在负重前行的随迁老人老有所依,应有赖于线上线下多元支持网络的构建以及代际、友辈间多维的深度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迁老人 微信 虚拟社区 互联网社会支持
下载PDF
感性活动的进阶:感受性学习及其发展价值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元祥 马晓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0,共14页
作为感性的存在物,人具有感觉与感受的能力,感受性是人的实践特性。充分发挥感性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丰富价值是推进学习形态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诉求。感受是人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的感官、身体、心灵等对现实世界敞开的... 作为感性的存在物,人具有感觉与感受的能力,感受性是人的实践特性。充分发挥感性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丰富价值是推进学习形态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诉求。感受是人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的感官、身体、心灵等对现实世界敞开的开放性态度,是对社会、道德和美的吸纳、包容与理解。通过感受人得以获取关于现实世界的体验,并完善认知,丰盈情感,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完整发展。感受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感觉构成了感受生成的基础,人的感受性依赖于感性活动的深化。课堂学习必须克服过于强调知识的符号训练和孤立的理性认知、轻视学生感性发展、学习环境封闭、与真实情境和社会生活经验脱离的弊端,重视学生的感受能力培育。基于人的感受性,感受性学习是以感官为通道,以感觉、知觉等感性活动过程为基础,以感知、体验、感悟为基本方式的学习形态,是一种对象性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感受性学习的内在机制包括以感知觉和表象为基础的感性反映过程、感性向理性的进阶过程、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互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感受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要真正进入学生内在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活动,解放学生的感官,基于真实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在高度关切现实世界中实现知识和观念的活态化,引导学生走向感受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与感受性 感性与理性 感受性学习 深度教学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以贯之于党的历史进程中,激励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与重点任务等,形成了习近平总书...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以贯之于党的历史进程中,激励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与重点任务等,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深刻指明政党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且彰显了执政党的使命担当与为民情怀,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十三个坚持 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下载PDF
借势赋能: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的中国之治——以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强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而基层政府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其所掌握的治理资源、所具备的治理能力等都是整个官僚系统中最薄弱的。基层干部“弱位...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而基层政府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其所掌握的治理资源、所具备的治理能力等都是整个官僚系统中最薄弱的。基层干部“弱位”何以生“巧能”便成为这样一个大型社会工程何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干部通过“借势赋能”,在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实践中将制度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为世界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干部 社会工程 治理效能 借势赋能
下载PDF
论新时代教育公平的社会心态支持
7
作者 杨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完整、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广大民众的社会心态支持不可或缺;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亦离不开优良的教育公平心态,即民众在有关教育公平的价值观、认知、情绪、行为倾向等方面,能够秉持科学理性的价值观、积极...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完整、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广大民众的社会心态支持不可或缺;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亦离不开优良的教育公平心态,即民众在有关教育公平的价值观、认知、情绪、行为倾向等方面,能够秉持科学理性的价值观、积极平和的情绪情感,对国家为推进教育公平而制定、执行的政策充满信任,对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葆有信心。建设优良的教育公平心态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舆论正确导向、赋权公众参与、尊重多元选择,从而凝聚广大民众对教育及教育公平议题的正确的价值共识,提升广大民众对国家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社会信任,重建良好心态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公平 社会心态支持 价值共识 社会信任 心态秩序
下载PDF
“权宜之计”抑或“合理之举”:清末民国大学预科制度存废的论争
8
作者 胡金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 大学预科制度系清末效仿日本为应对进入大学生源质与量均不足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大学预科多由各大学独自办理,其课程及教学能较好地对标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的基础知识要求,故在民国之后更是获得了“合法性”地位,相当时期内开办大学预科不仅合法而且合理,为各大学所青睐,即使在《壬戌学制》颁行后没有了合法性,却依然“蓬勃发展”。但大学预科属性不清,尤其是它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早在民国初年便成为引发北大预科风潮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大学本身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大学预科设立区域的不公平,导致各地教育发展差异不断扩大,且影响中学教育的发展。但大学预科相对于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而言,其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基础知识的“精准对标”,确实又更有助于大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何去何从,对于大学预科制度的存废一直存在争论,即使是在1930年废止令发布,论争之声并没有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预科 权宜之计 合理性 合法性 存废论争
下载PDF
我国刑事再审“不利于被告人利益启动规则”研究
9
作者 刘仁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一直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有错必纠”,并不区分启动事由上是否“有利于被告人利益”或“不利于被告人利益”,刑事再审的启动主体、启动事由、运行规范等都为实现纠错功能而运转。为维护法的安定性、法的权威性,...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一直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有错必纠”,并不区分启动事由上是否“有利于被告人利益”或“不利于被告人利益”,刑事再审的启动主体、启动事由、运行规范等都为实现纠错功能而运转。为维护法的安定性、法的权威性,应回归刑事诉讼客体理论,确立案件事实及其法律评价在刑事司法程序运行中的价值,夯实刑事再审的客体内容,厘定生效裁判效力的涵摄范围;为禁止法院、检察院为“不利于被告人利益”而启动再审程序。实质上,在《刑事诉讼法》总则中应确立不告不理原则、控审同一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形式上,明确“不利于被告人利益”的启动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安定性 刑事再审 既判力 不利于被告人利益 启动事由
下载PDF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培育路径
10
作者 李兴洲 唐文秀 王志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7,共11页
推进高校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发展”的倾向,忽视高校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并未真正有效... 推进高校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发展”的倾向,忽视高校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并未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如何超越监管和问责,走向自主性的教学质量建设,真正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呼吁高校教师认同教学评价主体身份,提升自身教学评价素养?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是指高校教师在对自身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业表现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时代变化、国家需求、学校定位以及学科专业特点等因素,以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价值引领,通过有效地收集评价信息、解读评价结果和持续改进教学等达成教学质量提升所需要的一种素养。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存在个体内生性发展动力缺失、学校环境“有效性支持”缺乏、教师教育忽视培育三个方面的现实挑战。基于此,可以从高校教师主体努力、高校组织优化环境和教师教育改革三方面着手培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高校教师 教学评价素养 教学评价主体
下载PDF
论狂草拓扑学
11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正如拓扑学是最基本的几何学,狂草图象乃汉字图象最根本的几何学。书法是超越文字的图象创造。狂草图象最具超越图象的极端抽象性,具有身体性和事件性,因此也具有表演性。这种表演与深刻的图象直觉相关,指向汉字图象的极端形态,改变汉... 正如拓扑学是最基本的几何学,狂草图象乃汉字图象最根本的几何学。书法是超越文字的图象创造。狂草图象最具超越图象的极端抽象性,具有身体性和事件性,因此也具有表演性。这种表演与深刻的图象直觉相关,指向汉字图象的极端形态,改变汉字图象的结构,以及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关系,显示出以自由创意改变汉字图象秩序的艺术力量。狂草图象的时间结构渗入空间结构中,成为相对论时空的四维结构。追求极限的精神,与汉字图象的限制,造成狂草图象的拓扑艺术。狂草图象可以拓扑学的数学本义进行分析,从中可见狂草的连通性与紧致性如何形变汉字图象。狂草图象以汉字图象的非语义性,借助通感、灵感将图象转变为音乐。狂草的音乐性特质体现在以书写的整体图象企求艺术上的超验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草图象 拓扑变换 极限 音乐化
下载PDF
股东会电子化中股东平等原则的规范构造
12
作者 陈景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9,共12页
出席股东会是股东行使自身权利、治理公司事务的基本路径。委托代理人出席或书面表决等方式系原《公司法》认可的股东现场出席股东会的合法替代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不足。鉴于实践效果上电子化表决在提升参与度和确保表决真实性方... 出席股东会是股东行使自身权利、治理公司事务的基本路径。委托代理人出席或书面表决等方式系原《公司法》认可的股东现场出席股东会的合法替代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不足。鉴于实践效果上电子化表决在提升参与度和确保表决真实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可以通过电子通信方式召开电子股东会,进一步提高了股东参与度并克服了传统的两类替代方式的弊端。该规定是对实践中已广泛采用的股东会组织方式合法性的确认。然而,新《公司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充分考虑到电子股东会制度可能引发的股东知情权行权差异和潜在的股东不平等问题,也并未对上述问题以及电子股东会可能发生的程序瑕疵、系统障碍作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救济规制。实施电子股东会的公司应当保障不同参与方式的股东均可以充分行使权利,制定电子股东会决策程序瑕疵、出现系统故障时的预防和救济措施,以全面有效发挥股东会应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股东会 股东平等 股东知情权 电子表决权
下载PDF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13
作者 陈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潮的表征;后者注重从“环境”的角度看经济,是一种“深绿”思潮的表征。但无论是“浅绿”A模式还是“深绿”B模式,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极端,无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然而,一种超越于A模式和B模式的升级版C模式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它是一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凝练出的“一体三面四驱动”模式。“一体”即广义上的绿色发展,“三面”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而“四驱动”则主要指作为生态现代化推动、生态致富路开辟、生态经济带贯通和生态试验区引领的驱动路径。该模式各维度是相互联系和交叉渗透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模式 B模式 C模式及其升级
下载PDF
秦唐间盗罪的变迁:游牧法因素介入下的连续性
14
作者 张春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5,共16页
中原农耕区的盗罪具有多维性,在“狭义”盗罪外,还有特殊物之盗、特殊主体之盗、特殊手段之盗等。对狭义盗罪,要计赃定罪,实行“实刑主义”,不处死刑。相反,财产性是游牧族群法主要甚至唯一的维度,重财轻人,盗罪至死是草原盗罪的一大特... 中原农耕区的盗罪具有多维性,在“狭义”盗罪外,还有特殊物之盗、特殊主体之盗、特殊手段之盗等。对狭义盗罪,要计赃定罪,实行“实刑主义”,不处死刑。相反,财产性是游牧族群法主要甚至唯一的维度,重财轻人,盗罪至死是草原盗罪的一大特征。在一般情况下,游牧群族法实行“赔偿主义”。盗罪的维度主要由文明类型所决定。秦唐间盗罪的连续性,是在游牧族群法因素介入下的“连续性”。《唐律》规定的倍备制度是游牧法传统在汉地“文明化”的结果。包括盗罪在内的中华法治文明的连续性,乃是游牧文化因素介入下的连续性。农、牧互动以及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是这种连续性背后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赃定罪 盗不至死 多倍赔偿 游牧族群法
下载PDF
商誉会计框架体系的经济学范式批判和重构
15
作者 杨雄胜 周晓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巨额商誉减值的乱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商誉会计的自省和重塑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以马克思主义的簿记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商誉会计实务表现为“过程的失控”和“观念的偏离”两大职能失位,其背后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论范式已... 巨额商誉减值的乱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商誉会计的自省和重塑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以马克思主义的簿记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商誉会计实务表现为“过程的失控”和“观念的偏离”两大职能失位,其背后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论范式已不再适用且亟待更新。相较而言,制度主义的诸多观点更符合“商誉”存在的本质要求,依此提出的“预期资产组”或成为商誉会计新框架和体系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会计 经济学批判 制度主义 预期资产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财富积累机制规范化
16
作者 潘文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来看,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吸取现代西方国家财富积累教训的选择,也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本质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的财富积累机制尚不...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来看,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吸取现代西方国家财富积累教训的选择,也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本质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的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存在市场秩序和行为失范、股市与楼市不够健全、财富分配公平性欠缺、部分社会成员财富观不正、经济财富与生态财富失衡、财富积累面临外部安全风险等问题。为此,要规范创造与获取财富的市场秩序,优化资本市场与住房市场制度,增强财富分配制度公平性,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观,促进经济财富与生态财富协调,在扩大开放中提升财富安全性与共享性,使财富积累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财富积累机制 规范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劳动新异化的逻辑批判与价值共鸣
17
作者 仝联勃 孙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劳动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使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劳动方式与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革,资本在数字经济中虽隐于其表,但依然继承其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劳动方式和生产要素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如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使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劳动方式与生产要素都发生了变革,资本在数字经济中虽隐于其表,但依然继承其剥削和奴役的本性。与此同时,全面的“数字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显性要素,使得劳动出现了新形态——数字劳动,并催生了数字经济中的劳动新异化。而这种异化使得数字劳动二重性既有传统的延续,又外延出新的界定。数字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世界改造社会新常态、构建竞争新秩序、赋能经济新动力的重要手段。准确把握劳动新异化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新特征及其影响,深刻认识其发展逻辑与趋势判断,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劳动 劳动价值 劳动新异化
下载PDF
《鼓吹新编》与清初遗民文化和文学
18
作者 邓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避讳,成为清初避明讳的一个样本,丰富了遗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入选该书者多明清之际的忠烈遗逸,入选诗歌题材集中于家国兴亡,旧国旧君之哀婉、命运无常之凄愤等情感贯穿全书,较卓尔堪《遗民诗》更具易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新编》 选本 明遗民 避讳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气度的形塑
19
作者 刘同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蕴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与追求天下大同的内在品格。中华文明在古今传承中映射出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体现了文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并且伴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程而越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蕴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与追求天下大同的内在品格。中华文明在古今传承中映射出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体现了文化多元化与一体化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并且伴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程而越发彰显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文化精神。中华文明始终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批判性审思“西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比较式思维”,提出走向“合作式对话”的崭新文化气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国方案,内在潜藏关切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性价值共识,擘画了世界文明互鉴共赢的文化图景,积极塑造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构建 文化气度
下载PDF
质量保障的真相或幻象——基于制度理论的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审视
20
作者 滕珺 周佳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高质量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关键议题。学校认证制度为保障教育质量及其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全球国际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在其质量保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认证目的逐渐偏移,认证逐渐... 高质量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关键议题。学校认证制度为保障教育质量及其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全球国际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在其质量保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认证目的逐渐偏移,认证逐渐形式化、标签化等乱象。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运用“制度要素-载体”理论框架,探讨国际学校认证制度在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的影响与现实挑战。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认证制度能够为国际学校规范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其实践中日益凸显的功利化、形式化与同质化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质量保障的根本目的,质量保障的实际效果减弱。正确认识国际学校认证制度中的价值、实践和文化张力,对于充分发挥认证制度质量保障作用,推进高质量学校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教育 国际学校认证制度 质量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