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盛与空虚——论当代话剧的宏大叙事问题
1
作者 马俊山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宏大叙事已成当代话剧的主流形态,一方面大剧场、大制作、大投入、大推广的献礼剧、主题剧、任务戏、政绩戏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观众认可度不高,社会渗透率低,经济效益差,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成为保留... 宏大叙事已成当代话剧的主流形态,一方面大剧场、大制作、大投入、大推广的献礼剧、主题剧、任务戏、政绩戏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却是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观众认可度不高,社会渗透率低,经济效益差,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成为保留剧目甚至经典作品者极少。宏大叙事的复兴是话剧传统与现实需要交相作用的结果。工具论文艺观借尸还魂,取代了主创人员的独立思考和人文情怀,进而把演戏变成了宣教。当代话剧的出路在于面向青年,面对现实,坚守自我,坚持创新,摒弃说教,重归人道,把戏当戏来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任务戏 思想 人文 探索 青年
下载PDF
论瑞鹤山房台本《浣纱记》折目之源流及其演变形态
2
作者 吴新雷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昆班艺人杜步云瑞鹤山房手抄本《戏曲四十六种》,为晚清昆曲折子戏和集折串演的流传情况提示了重要的新资讯。瑞鹤山房手抄本为台本即演出本,其中所收《浣纱记》体现了昆班艺人通过二度创作把文学本变为演出本的演变...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昆班艺人杜步云瑞鹤山房手抄本《戏曲四十六种》,为晚清昆曲折子戏和集折串演的流传情况提示了重要的新资讯。瑞鹤山房手抄本为台本即演出本,其中所收《浣纱记》体现了昆班艺人通过二度创作把文学本变为演出本的演变形态。明代梁辰鱼《浣纱记》文学本原著为45出,而瑞鹤山房台本集折串连为22折。台本的折目之改名、分合、调整演序、标识宫调曲牌源流等呈现昆曲演出的演变特点。台本《浣纱记》曲白科介俱全,并旁缀工尺谱,内中《前访》、《寄子》、《赐剑》三折附载身段谱,记录了角色的舞台身段、形体动作、表情法式,是极为珍贵的艺人表演技艺的活体文献,为昆剧演出史研究提供了实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传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鹤山房台本 《浣纱记》 二度创作 身段谱 演变形态
下载PDF
论冯小青归真剧的生命整合心理书写
3
作者 王馨蔓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明清之际,有多部对冯小青本事加以敷演的戏曲剧作,剧中称小青之魂归仙界为“返真”、“归真”。借助归真剧,艺术家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深层理解。从生命整合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归真剧的最终境界是回归生命本源的状态,是人与自性合一,人物... 明清之际,有多部对冯小青本事加以敷演的戏曲剧作,剧中称小青之魂归仙界为“返真”、“归真”。借助归真剧,艺术家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深层理解。从生命整合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归真剧的最终境界是回归生命本源的状态,是人与自性合一,人物的“归真”是在生命本源层统摄下打通生命不同层次间的壁垒,对生命之来处与去处加以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小青本身有慧根,形成与生命本源的本质一致;二是人物形象上,以大妇与小青为对比,在生命层次的不同中诠释历经磨难而能守真的意义;三是以菩萨仙尼为度化接引者,用意象化的方法引导小青超脱生命的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归真剧 生命整合心理 生命层次 意象化 生命本源
下载PDF
生活演剧:论焦菊隐的导表演学派构建
4
作者 李贤年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共通的生活质色,并努力探索以“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美学追求的话剧民族演剧发展道路,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遗产。其生活演剧观为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贡献了独到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生活演剧 中国话剧演剧学派 斯坦尼体系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科教电影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创造
5
作者 李兴阳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教育影片,自此努力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召唤,自觉助力现代教育、培育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与抗战救国。在三十余年的不凡发展中,廖恩寿、孙明经等创作了数量可...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教育影片,自此努力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召唤,自觉助力现代教育、培育现代国民、建设现代国家与抗战救国。在三十余年的不凡发展中,廖恩寿、孙明经等创作了数量可观、题材广泛的科教电影,形成了现代科学普及教育片、科研片、技术推广片、教学片、训育片、军事教育片、社会科考片与社会科学教育片等诸多类型,创造了适应不同类型的科学说明体式、纪录体式与“戏剧式”的文体形式,找到了既符合说明对象自身特点又符合认识规律的说明顺序及相应的结构方式,发展并丰富了不同文体形式的表现方法,其使用的电影语言都是阐释性与说明性的。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在关怀现实中的文体创造,为当代科教电影的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电影艺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电影 现实关怀 文体创造
下载PDF
偏叫鬼怪闻断弦:20世纪中后期香港地区《聊斋》改编电影中的“作者景观”
6
作者 陈思霖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20世纪中期开始,《聊斋》的文学传统投射于银幕,生成双重景观:作为显像景观的“女性鬼怪”与作为隐性景观的“作者景观”。“作者景观”是布斯“隐含作者”的创造性变体,是彼时“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征,也奠定了华语电影世界人鬼恋... 20世纪中期开始,《聊斋》的文学传统投射于银幕,生成双重景观:作为显像景观的“女性鬼怪”与作为隐性景观的“作者景观”。“作者景观”是布斯“隐含作者”的创造性变体,是彼时“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征,也奠定了华语电影世界人鬼恋情节的银幕传统。“作者景观”嵌套在显像的寄情对象和真正的隐含作者之间,作为影像传统特有的造物,为文化共情者提供线索,通过复述寄情模型和延展抒情段落,在藏匿自身的同时,邀请并索取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作者景观 隐含作者
下载PDF
现代戏曲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再论《曹操与杨修》
7
作者 吕效平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现代戏曲文体以现代世纪的世界观为基础,它与以“中世纪”信仰为基础的三个古典戏曲文体(杂剧、传奇、古典地方戏)在人物描写、情节艺术和有无悲剧意识方面有着不同的文体原则。本文分析了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在人性描写、“行动整... 现代戏曲文体以现代世纪的世界观为基础,它与以“中世纪”信仰为基础的三个古典戏曲文体(杂剧、传奇、古典地方戏)在人物描写、情节艺术和有无悲剧意识方面有着不同的文体原则。本文分析了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在人性描写、“行动整一性”和悲剧性三个方面的成就,认为它是现代戏曲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中世纪 现代世纪 文体 行动整一 悲剧
下载PDF
美国文化冷战中的戏剧教育:《骆驼祥子》剧本的跨洋翻译与知识生产
8
作者 黄若泽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的戏剧翻译完成于1964年,其中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转换,还引发翻译者对于中文原作的重新解读。在文化冷战兴起、中美戏剧交流受阻的背景下,《骆驼祥子》的翻译出版也意味着西方人对中国戏剧的接触在很大程度上转变...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的戏剧翻译完成于1964年,其中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转换,还引发翻译者对于中文原作的重新解读。在文化冷战兴起、中美戏剧交流受阻的背景下,《骆驼祥子》的翻译出版也意味着西方人对中国戏剧的接触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生产活动。本文以这一个案为中心,基于公开资料和相关档案,追溯老舍戏剧作品在美国的接受过程,同时考察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对中国戏剧知识的建构方式及其过程,并在更大范围内探索冷战意识形态对美国戏剧教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翻译 文化冷战 戏剧教育 知识生产
下载PDF
对接案头与场上的尝试——大后方导演的编创剧本实践
9
作者 王耿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导演编创剧本有对接案头与场上创作的考虑,可借此缓和“剧本荒”下剧目资源与演出客观条件以及导演主观追求的不匹配。导演编创剧本能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艺术资源,维持戏剧事业的生存,获得借演出表达立场、宣泄情感的机... 抗战时期大后方导演编创剧本有对接案头与场上创作的考虑,可借此缓和“剧本荒”下剧目资源与演出客观条件以及导演主观追求的不匹配。导演编创剧本能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艺术资源,维持戏剧事业的生存,获得借演出表达立场、宣泄情感的机会,也可为舞台风格化探索寻得实践空间。导演编创剧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后方演剧活动的开展,也为包括不少“新手”在内的编剧提供了参照。但在艺术资源贫弱的大后方,导演编剧多为保障自己或他人排演的顺利可行,他们更看重剧本“整合演出”的“功能性”,而非“艺术性”,最终导致编创剧本质量的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大后方导演 剧本荒 剧目资源 自编自导
下载PDF
黄侃与戏曲之关系考论
10
作者 任荣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62-73,共12页
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与曲学大师吴梅的冲突外,其实黄侃与戏曲的关系既复杂又深厚。翻检黄侃的日记及其他著作可以发现,黄侃与戏曲之关系可以概括为一身三面。在剧场观剧时以资深戏迷的身份出现,并对梅兰芳等名角的表演艺术表示欣赏;在曲... 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与曲学大师吴梅的冲突外,其实黄侃与戏曲的关系既复杂又深厚。翻检黄侃的日记及其他著作可以发现,黄侃与戏曲之关系可以概括为一身三面。在剧场观剧时以资深戏迷的身份出现,并对梅兰芳等名角的表演艺术表示欣赏;在曲籍收藏上则是以藏书家和读者身份出现;而在学术研究上则以学者身份呈现,并将戏曲语料研究作为其小学研究的佐证。三种身份分别呈现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三重人格的不同是由黄侃在日记中的身份转变、兴趣转移等原因造成的。而不同的人格也说明黄侃在面对不同的戏曲形态时态度和身份也是不一样的,远非昔日学术界的“喜爱”和“讽刺”二元论可以概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日记 身份 戏曲 一身三面
下载PDF
从《荷珠新配》到《九歌》:兰陵剧坊的兴起与衰落
11
作者 张佳棻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兰陵剧坊是中国台湾现代戏剧的重要象征。它的兴衰和1980年代台北的“小剧场运动”重合,并与1920年代北京的“国剧运动”有着类似的轨迹:由留学纽约的知识分子推动,希望以西方最新的戏剧知识结合中国戏曲及文学遗产,创造具有国族特色的... 兰陵剧坊是中国台湾现代戏剧的重要象征。它的兴衰和1980年代台北的“小剧场运动”重合,并与1920年代北京的“国剧运动”有着类似的轨迹:由留学纽约的知识分子推动,希望以西方最新的戏剧知识结合中国戏曲及文学遗产,创造具有国族特色的新戏剧。然而,其陈义过高,远非业余的审美与技术水平所能支持,虽然一度引发热潮,最后却不了了之。本文拟透过兰陵的发展史,以《荷珠新配》(1980)与《九歌》(1985)两个作品为其上升和下降的节点,重探台湾地区1980年代的戏剧运动在中华文化溯源与“二度西潮”的影响下生成、变化及衰落之原因,并且为欧美戏剧知识(格洛托夫斯基客观戏剧)在台湾地区的传布与接受留下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兰陵剧坊 《荷珠新配》 《九歌》 格洛托夫斯基
下载PDF
阿Q文学谱系视阈下的《日出》新诠
12
作者 张千千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1936年连载于《文季月刊》的初刊本《日出》中,茶房一角名为阿根,曹禺直接描写他具有阿Q的神态并让他发出杨二嫂式慨叹,阿根与阿Q的联系清晰可见。在其后版本中,曹禺将阿根改名为王福升并删去了对阿根与阿Q相似性的描写,隐匿了茶房角色... 1936年连载于《文季月刊》的初刊本《日出》中,茶房一角名为阿根,曹禺直接描写他具有阿Q的神态并让他发出杨二嫂式慨叹,阿根与阿Q的联系清晰可见。在其后版本中,曹禺将阿根改名为王福升并删去了对阿根与阿Q相似性的描写,隐匿了茶房角色的文学来源。今天重新将阿根作为阿Q文学谱系中的一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承继鲁迅一代开创的国民性批判视野而对《日出》意涵做出新的诠释,还为曹禺与鲁迅的比较研究增添了一则关键的影响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出》 茶房 阿Q 曹禺 鲁迅
下载PDF
戏剧歌咏与民众动员:全面抗战时期教育部剧教三队在西南地区活动述论
13
作者 张睦楚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4月,以虞文、彭善宝为前后两任队长的民国政府教育部第三戏剧教育队,在川黔滇康四省的20余县市及一些村镇开展了话剧公演、歌咏表演、壁报张贴与漫画展览、戏剧歌咏辅导与人才训练、通俗讲演与成人教育等活动。该... 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4月,以虞文、彭善宝为前后两任队长的民国政府教育部第三戏剧教育队,在川黔滇康四省的20余县市及一些村镇开展了话剧公演、歌咏表演、壁报张贴与漫画展览、戏剧歌咏辅导与人才训练、通俗讲演与成人教育等活动。该队巡回时间长达四年半,行程逾万里,为四省的抗战宣传、民众动员、社会教育等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战时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全民族抗战的可贵品质。其深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传播抗战知识、播撒文化艺术火种的活动,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苗、彝等族同胞参与全民族抗战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剧教三队 戏剧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活动
下载PDF
林文铮的戏剧创作
14
作者 丁盛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在“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林文铮创作了《易水别》、《香妃》、《西施》三部历史题材悲剧以及时事题材独幕剧《巴黎晚报》,以唤醒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在当时同类题材戏剧中,林文铮的作品没有止步于唤... 20世纪30年代,在“九一八事变”和“淞沪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林文铮创作了《易水别》、《香妃》、《西施》三部历史题材悲剧以及时事题材独幕剧《巴黎晚报》,以唤醒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在当时同类题材戏剧中,林文铮的作品没有止步于唤起沉寂的民气,而是在精神意蕴上做了深入开掘。对历史题材的处理,林文铮多取其局部而非整体,通过增添人物和改写情节等手法来深化主旨。艺术观念上,他推崇古希腊悲剧,文本形式上则师法西方古典戏剧的结构方式,将人物置于情与理的冲突中,突出个人意志的作用,注重人物行动的合理性,创作出一种古典与现代意识混杂的悲剧,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艺术理念:艺术是“美之创造者”和“人类心灵唯一真正的解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文铮 《易水别》 《香妃》 《西施》
下载PDF
论吴梅的选曲活动及其曲学研究意义
15
作者 丁淑梅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相较于吴梅的著述与曲学理论研究,其选曲活动较少受到关注。自《古今名剧选》始,吴梅三部“曲选”的诞生历程有许多细节问题值得推究。以吴梅早期曲跋曲记为基点,梳理其《曲选》的剧折类目与跋语品题,可探察吴梅个人化的曲选趣向,杂剧... 相较于吴梅的著述与曲学理论研究,其选曲活动较少受到关注。自《古今名剧选》始,吴梅三部“曲选”的诞生历程有许多细节问题值得推究。以吴梅早期曲跋曲记为基点,梳理其《曲选》的剧折类目与跋语品题,可探察吴梅个人化的曲选趣向,杂剧传奇并重、南曲北曲等观、剧曲散曲并举的曲学理念与传统曲学观念的联结与递变。吴梅以持守曲学传统的精神,对戏曲文学价值与曲学精义不断进行开掘,在自觉接入近代报刊传媒助力戏曲传播的同时,开拓了国故整理与国学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领域。作为吴梅首创近代高等教育曲学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其选曲活动不仅奠定了吴梅曲学研究体系的基石,对于近代戏曲学科史的建构亦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选曲活动 曲选 曲学研究
下载PDF
孙明经的教育电影理论与文体创造
16
作者 蔡一然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孙明经是中国现代教育电影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在教育电影理论与教育电影创作两个方面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孙明经教育电影理论的核心要义“电影媒介观”、“人的教育”、“艺术与科学的综合”,至今依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孙明经教育电... 孙明经是中国现代教育电影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在教育电影理论与教育电影创作两个方面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孙明经教育电影理论的核心要义“电影媒介观”、“人的教育”、“艺术与科学的综合”,至今依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孙明经教育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种独特存在,在科学说明体式、科考纪录体式、纪实体式及与之匹配的结构方法、表现方式与镜像语言等方面都有开创之功。孙明经的教育电影以科学理性见长,但也不乏浪漫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明经 教育电影 教育电影理论 教育电影文体
下载PDF
当代非线性叙事电影潮流之反思
17
作者 杨鹏鑫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线性叙事电影强势崛起,逐渐成为全球电影中极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一股力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电影的叙事格局。在对当代非线性叙事电影潮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喝彩的同时,也需要冷静而审慎地反思其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线性叙事电影强势崛起,逐渐成为全球电影中极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一股力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电影的叙事格局。在对当代非线性叙事电影潮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喝彩的同时,也需要冷静而审慎地反思其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譬如,部分非线性叙事形式广为流行后带来的审美疲劳,非线性叙事电影潮流中显现出的同质化、批判锋芒弱化、叙事炫技化之倾向,叙事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电影更容易出现逻辑矛盾、剧情漏洞,再如其激进的形式与保守的表达、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错位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电影 审美疲劳 同质化 反思
下载PDF
新见《<长生殿>宫商全谱》的成书及谱系价值
18
作者 饶莹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苏州图书馆藏蔡塽与沈鹤《<长生殿>宫商全谱》早于冯起凤《吟香堂曲谱》十余年,就曲谱标注的工尺板眼而言,前者订谱更为细致,行腔更多,点板更密。《<长生殿>宫商全谱》不仅体现了自其成书到《纳书楹曲谱》问世的十五年间,... 苏州图书馆藏蔡塽与沈鹤《<长生殿>宫商全谱》早于冯起凤《吟香堂曲谱》十余年,就曲谱标注的工尺板眼而言,前者订谱更为细致,行腔更多,点板更密。《<长生殿>宫商全谱》不仅体现了自其成书到《纳书楹曲谱》问世的十五年间,曲谱制订逐渐由雅及俗、雅俗兼顾的趋势,更是对以《长生殿》为代表的昆曲曲谱,由清宫发展为戏宫,在谱式上先后承继、世代相沿的进一步完整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宫商全谱》 《吟香堂曲谱》 《纳书楹曲谱》 谱系
下载PDF
《西游记》杂剧文本演变考
19
作者 窦开虎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杨东来批评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杂剧版本。以之为参照,对《西游记》杂剧文本演变进行考察可发现:《西游记》杂剧作者经历了由杨讷到吴昌龄又复归杨讷之演变,随之导致文献著录中与《唐... 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杨东来批评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杂剧版本。以之为参照,对《西游记》杂剧文本演变进行考察可发现:《西游记》杂剧作者经历了由杨讷到吴昌龄又复归杨讷之演变,随之导致文献著录中与《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分野、混一、分野之现象;明清戏曲选本及曲谱选录时,因艺人和文人改编,文本面貌有所变化,主要以选出形式流传;同题材剧作移植《西游记》杂剧曲文时,文人审美情趣渗透其中,体现出鲜明的伦理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杂剧 文本 演变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正误三则、补遗六十二篇
20
作者 胡文建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53-169,共17页
中国现代戏剧多发表于民国时期报纸和期刊。因当时连年战乱,文艺期刊众多,多数期刊存在时间短,发行期数少,致使戏剧作品流失严重。笔者查阅抗战时期《新西北》《甘肃民国日报》《宁夏民国日报》等报刊,新发现《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 中国现代戏剧多发表于民国时期报纸和期刊。因当时连年战乱,文艺期刊众多,多数期刊存在时间短,发行期数少,致使戏剧作品流失严重。笔者查阅抗战时期《新西北》《甘肃民国日报》《宁夏民国日报》等报刊,新发现《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中未收录之戏剧作品多部,其中章泯的《红灯笼》、《村中之夜》、《闭门羹》、《痛打日本鬼》等作品也不曾被《章泯戏剧选》和《章泯文集》戏剧卷收录,欧阳予倩的《油漆未干》未被《欧阳予倩全集》收录,实为佚失作品。熊佛西、茅盾、赵清阁、陈瘦竹、沈蔚德等名家也有新发现戏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目提要 正误 补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