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8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红素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2 位作者 池永斌 王莹 徐莉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ICR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治疗组,收集脑损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LPS处理BV2小胶...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ICR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治疗组,收集脑损伤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诱导体外脑损伤模型。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收集细胞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有22个显著富集于天冬氨酸盐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尿素循环等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LPS处理后,BV2小胶质细胞中有131个生物标志物发生显著改变,这些代谢物显著富集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苹果酸-天门冬酸穿梭、天冬氨酸代谢等。给药后大多数异常的代谢物得到了回调,其中43个代谢物达显著性差异。蛋白质组共鉴定到7590个蛋白,其中LPS处理诱导393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而与LPS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后126个蛋白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与免疫进程、炎症反应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体内及体外脑损伤模型可导致脑组织及细胞参与天冬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的代谢物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发生变化,雷公藤红素可回调部分代谢物及差异蛋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缺血性脑损伤 代谢组 蛋白质组 小鼠
下载PDF
miR-let-7d-HMGA2通路调控缺氧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增殖 被引量:1
2
作者 虞珊珊 李静 +3 位作者 谭琪 丁梦蕾 宗明 范列英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 研究缺氧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HE染色法检测RA和对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滑膜组织FLS增生情况。分离原代RA-FLS并... 目的 研究缺氧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HE染色法检测RA和对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滑膜组织FLS增生情况。分离原代RA-FL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将RA-FLS置于常氧(21%O_(2))或缺氧环境(3%O_(2))中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miR-let-7d表达的变化。通过类似物或抑制物改变miR-let-7d的表达,观察其对RA-FLS增殖、凋亡的影响;探究miR-let-7d靶基因在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 FLS在RA滑膜中增生明显,在缺氧环境下RA-FLS增殖加快,miR-let-7d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miR-let-7d抑制RA-FLS增殖,但对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miR-let-7d靶基因HMGA2参与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结论 miR-let-7d-HMGA2通路调控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样细胞 缺氧 miR-let-7d HMGA2
下载PDF
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建新 郑宪友 +5 位作者 王骁 陈元元 李莉 虞申 葛京化 赵佳宁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36-542,共7页
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治疗。持续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MMP-3、TIMP-1、IL-1β及TGF-β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总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equesne评分、WOMAC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MMP-3、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液TIMP-1、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虎骨粉与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中MMP-3、IL-1β水平,升高TIMP-1、TGF-β1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虎骨粉 玻璃酸钠 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强心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晨萍 陈楚辞 袁晨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心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短期与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17例CHF患者,并根据是否服用强心方治疗分为治疗组(119例)与...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心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短期与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17例CHF患者,并根据是否服用强心方治疗分为治疗组(119例)与对照组(98例)两组队列。比较两组患者NYHA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超、BNP、cTnl指标以及生存预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NYHA心功能评分、中医证候、心超、BNP指标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截至2023年10月最后随访时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高钾血症、肾功能损害、乏力、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心方联合西医治疗不仅能够改善CHF短期症状,同时有效增强了CHF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CHF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方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肾阳虚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珊 赵康 +2 位作者 杨提 王莹 邓生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刺芒柄花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现状和未来
6
作者 罗祠君 赵勤华 +6 位作者 邱宏玲 刘锦铭 李慧婷 吴文汇 宫素岗 何晶 王岚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23-628,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心肺血管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和预后不良的特点。在PH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精准医疗的实践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结...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心肺血管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和预后不良的特点。在PH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精准医疗的实践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结合影像学技术,AI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心电图、超声、磁共振成像以及CT图像等临床检查,提高了对PH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的精确度。此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大数据分析增强了对患者群体更复杂特征的理解,促使个性化药物选择成为可能。AI还在开发个性化的PH治疗方案方面发挥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然而,AI的使用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算法偏见等道德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利用这一技术时应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未来,AI的进步将为PH患者提供更精准化的医疗服务,但在此过程中,创新的持续、跨学科合作及对伦理考量的重视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影像学技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临床诊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7
作者 吴常伟 罗祠君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49-655,共7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晚期常合并肺动脉高压,病理表现为肺血管重塑、增殖和炎症,肺动脉高压的出现加重原有肺部疾病症状,导致右心衰竭,死亡风险增加、预后差、社会及家庭负担重。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棘手。...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晚期常合并肺动脉高压,病理表现为肺血管重塑、增殖和炎症,肺动脉高压的出现加重原有肺部疾病症状,导致右心衰竭,死亡风险增加、预后差、社会及家庭负担重。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棘手。本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8
作者 马丽 封亮 +1 位作者 赵曦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aVNS 0 Hz(n=20)、taVNS 30 Hz组(n=20)、taVNS 300 Hz组(n=20)、taVNS 3000 Hz(n=20)组,4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不同频率的taVNS刺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ta-VNS治疗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在假刺激组中,只夹电极但不给与刺激。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45 d后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F=0.195,P=0.9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0 d及45 d后,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同时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后的FMA评分最优(48.81±20.30);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30 d前后、治疗45 d前后FMA指标的差值均具有差异(P<0.001),其中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前后的FMA评分差值最大(9.81±1.69),具有临床意义。结论taVNS结合康复运动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taVNS 300 Hz治疗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王瑞东 胡肖依 +3 位作者 袁平 夏兆益 吴粤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6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和339例COPD-PH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和导管数据等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观察HDL-C对患者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PH患者血浆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的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浆中TC、HDL-C和ApoA-I的水平均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中TC、HDL-C、LDL-C和ApoA-I能较好地区分患者与对照群体(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性别和BMI校正后,结果发现仅有HDL-C是独立预测COPD-PH患者发病风险增加的指标(P=0.015)。结论COPD-PH患者血浆中HDL-C水平显著下降,血浆HDL-C水平越低,COPD-PH的发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高密度脂蛋白 发病风险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药物球囊干预股腘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王旭辉 左亮 +2 位作者 杨成昊 张琳杰 殷敏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818-823,共6页
目的对比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al-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FP-I... 目的对比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xcimer laser ablation,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al-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FP-IS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7例FP-I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LA+DCB组15例,ELA+POBA组12例,观察两组免于补救支架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并比较两组一期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支架狭窄段,其中ELA+DCB组和ELA+POBA组补救性支架各3例,两组免于补救支架成功率分别为80.0%和75.0%(P=1.000),各出现远端栓塞1例,无血管穿孔、血肿、假性动脉瘤、死亡等并发症发生(P=1.000)。两组术后ABI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术后3、6和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3%和83.3%,86.3%和66.7%,75.4%和44.4%(Log-rank检验,χ2=4.351,P=0.0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DCB是术后通畅性的独立保护因素(HR=0.135,95%CI:0.0230.782,P=0.025)。结论ELA联合DCB或POBA治疗FP-ISR均具有良好的免于补救支架成功率和安全性,但ELA联合DCB具有更高的早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 药物涂层球囊 普通球囊
下载PDF
剖宫产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1
作者 徐振东 刘志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但近年剖宫产率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剖宫产对PPD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尤... 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但近年剖宫产率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剖宫产对PPD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可能会加剧产妇的产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并影响产后哺乳等多个方面,进而增加PPD的发生风险。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由于剖宫产影响激素的分泌、促发中枢炎症反应等。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相关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剖宫产与PPD的关系,为认识剖宫产的潜在危害、探索PPD的有效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抑郁症 产后疼痛
下载PDF
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
12
作者 刘倩倩 郁君 吴桂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建卡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别在建卡、分娩前和产后收集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等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产后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建卡分娩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别在建卡、分娩前和产后收集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值等资料,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产后肺栓塞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探讨孕产期D-二聚体变化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关系和临床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受孕方式、身高、体重、BMI、胎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胎数、孕次、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具有年龄更大、多胎次和多胎的特点,随着孕周的增加,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0,P<0.05),在建卡和分娩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有意义(建卡Z=-0.669,P=0.504;分娩前Z=-0.804,P=0.421);产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以反映和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出现,即产后D-二聚体越高(6.32518.25 mg/L),越偏向于有肺栓塞。结论孕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增高趋势,产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对于产后肺栓塞的发生具有影响作用,考虑到疾病动态发展的特性,对于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应结合更多指标进行多方面考虑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产后肺栓塞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与老龄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倩倩 毛志勇 吴桂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768-776,共9页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体在分子、细胞、组织和系统水平上损伤的积累和功能的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一种现象。衰老是导致年龄相关性疾病(aging-related diseases,ARDs)发生、发展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衰老具有的特征有基因组不稳...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体在分子、细胞、组织和系统水平上损伤的积累和功能的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一种现象。衰老是导致年龄相关性疾病(aging-related diseases,ARDs)发生、发展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衰老具有的特征有基因组不稳定、端粒损耗、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稳态丧失、大自噬失能、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细胞间通讯改变、慢性炎症和生态失调等。其中,细胞衰老主要由端粒缩短、DNA损伤、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周期阻滞等因素所引起。DNA损伤累积导致促炎因子的过表达,包括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统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最近诸多科学研究表明,cGAS-STING通路会在衰老细胞中激活,从而进一步触发SASP表型。本文将对cGAS与细胞衰老的关系、SASP的调控以及相关老龄化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cGAS-STING通路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月 倪炯 +3 位作者 崔晓东 吕礼 胡琦 王培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周内先后完成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69例患者,共462个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节段。比较AI辅助诊断技术和CCTA人工分析影像数据所用时间。分别在患者水平、血管节段水平评估AI和CCTA对CAD的诊断效能;在各血管节段水平对AI、CCTA诊断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 AI耗时明显低于CCTA[(5.5±0.9) min vs(14.2±1.8) min]。在患者水平和总血管节段水平,AI识别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9.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3.2%,准确性分别为82.6%、80.5%;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6.6%、8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2.9%,准确性分别为94.2%、91.6%;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准确性较高,AUC分别为0.984(95%CI:0.959~1.000)、0.960(95%CI:0.942~0.977),与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识别显著狭窄有一定准确性,AUC分别为0.864(95%CI:0.748~0.979)、0.823(95%CI:0.780~0.865),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血管节段水平,AI检测显著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89.9%、78.3%、92.8%、69.6%、60.9%、88.4%、85.4%。对于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心肌桥及血管解剖异常,AI分别漏诊11、20、29、7、2段,误诊7、3、5、1、5段;CCTA分别漏诊2、5、6、2、2段,误诊9、3、4、4、2段。结论 基于DL的C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能高效完成CCTA数据分析,有较高的CAD诊断效能,具有成为临床诊断CAD辅助工具的潜力。而人机结合可能有望进一步提高CAD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阿比特龙耐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迟永楠 杨涛 +3 位作者 刘莺 王新安 黄盛松 吴登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 分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行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AA)治疗后出现耐药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 目的 分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行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AA)治疗后出现耐药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AA治疗的81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AA药物抵抗定义为AA治疗后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影像学进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AA耐药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相关因素对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系数建立预测模型,采用时间依赖ROC曲线及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绘制列线图对AA耐药结局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 AA治疗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9.9个月(5.9~17.9个月),发生AA耐药64例(79.0%),中位PFS为10.9个月(95%CI:5.7~16.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能状态(ECOG)评分(HR=2.121,P=0.0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HR=1.029,P=0.040)、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HR=1.004,P=0.042)是AA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Model=-0.05×体质量指数(kg/m~2)+0.529×淋巴结转移+0.213×转移瘤负荷+0.421×T分期+0.029×NSE-0.004×血红蛋白+0.004×LDH-0.071×白蛋白+0.752×ECOG评分。时间依赖ROC曲线提示模型在AA治疗第6、12、24个月预测耐药结局的AUC分别为0.837、0.867、0.844,其AUC在第6个月显著高于NSE(0.578)、LDH(0.656)、ECOG(0.673)(均P<0.05),在第12个月显著高于NSE(0.482)、ECOG(0.605)(均P<0.05),在第24个月显著高于LDH(0.436)、ECOG(0.732)(均P<0.05)。结论 mCRPC患者AA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是AA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在AA治疗后第6、12、24个月较好地预测耐药结局,其预测效能优于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 阿比特龙 耐药 预测
下载PDF
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在肋骨骨折疼痛评分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作培 丁一 +3 位作者 谢鑫杰 庄杨 盛波 陆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目的探讨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评分法:动静评分法(motional and restrictive rating scale,MAR)在评估肋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组234例... 目的探讨Prince-Henry联合长海痛尺评分法:动静评分法(motional and restrictive rating scale,MAR)在评估肋骨骨折疼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其中手术组234例,非手术组558例,分别应用长海痛尺及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动静评分法,收集两组患者伤后1-7 d的疼痛评分。结果非手术组:在评分方面,两种评分方法1-7 d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长海痛尺评分第3天出现反弹。手术组:长海痛尺评分第4天开始下降,MAR评分第3天开始出现下降。两组比较:长海痛尺评分第1-3天手术组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4-7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1、2、7天,手术组评分高于非手术组(P<0.05);第3、4、5、6天,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P<0.05)。疼痛评分改善方面,长海痛尺评分,第3-7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MAR评分,第3-6天,手术组改善程度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和MAR疼痛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AR评分能更早识别活动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疼痛评分 长海痛尺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远程居家康复和住院康复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鑫 陆妍婷 +3 位作者 张弛 李桦 陆晟迪 张喆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 比较远程居家康复和传统住院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试验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进行,受试者均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目的 比较远程居家康复和传统住院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试验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进行,受试者均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康复干预于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完成。共64例患者被纳入该项单盲、平行、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远程居家康复组(远程组)和住院康复组(住院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人,于术后1周入组。试验组(远程组)的康复干预包括为期4周(每周5次×45 min)的远程视频电话指导与移动APP康复训练跟练,在干预后接受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直至12周随访结束,并使用APP继续居家训练直至12周随访结束;对照组(住院组)接受4周(每周5次×45 min)的常规线下物理治疗干预,此外不接受其他康复相关治疗(如针灸、理疗和作业治疗等),出院前物理治疗师布置训练作业并以纸质方式交付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接受电话随访,训练频率与远程组一致。本试验的评估数据采集分别在入组时、干预结束(入组4周)及随访结束(入组12周)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结束时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和骨性关节炎结局评分(HOOS)的生活质量亚量表(QOL)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入组4周和12周时HOOS的其他亚量表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Berg平衡测试(BBS)和12项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12)评分以及入组4周的HOOS评分。结果 远程组与住院组在人口统计学与临床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随访12周结束时的评估中,两组的HOOS各亚量表评分(经初始基线值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UG和BBS结果均有显著提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在躯体和精神方面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 远程居家康复有利于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且疗效与住院康复无显著差异,这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居家远程康复 老年人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奚燕 朱维 +4 位作者 席鹏 黄飞飞 谭红伟 毛玉 周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例ACS患者,采用高灵敏度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CRP和Lp(a)的表达水平,将CRP≥10 mg/L定...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29例ACS患者,采用高灵敏度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CRP和Lp(a)的表达水平,将CRP≥10 mg/L定义为CRP+,CRP<10 mg/L定义为CRP-;Lp(a)≥300 ng/mL定义为Lp(a)+,Lp(a)<300 ng/mL定义为Lp(a)-。所有纳入的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分为4组,包括CRP-/Lp(a)-、CRP-/Lp(a)+、CRP+/Lp(a)-、CRP+/Lp(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使用Gensini评分计算狭窄严重程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P和Lp(a)水平联合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Gensini评分四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CRP-时,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年龄、吸烟以及糖尿病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时,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年龄、吸烟、糖尿病以及Lp(a)+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四组患者中,CRP-/Lp(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最低,95%CI:0.111~8.520;CRP+/Lp(a)+组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最高,(95%CI:4.674~21.230)。结论CRP+/Lp(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比其他任何一组均更高,因此提示高炎症水平的人群中降低Lp(a)可能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急性冠脉综合征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肺结核短疗程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姗姗 沙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303-309,共7页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进而侵犯肺脏,肺结核又分为药物敏感肺结核与耐药肺结核,药物敏感肺结核至少要接受6个月的治疗,而耐药肺结核中的耐多药肺结核传统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进而侵犯肺脏,肺结核又分为药物敏感肺结核与耐药肺结核,药物敏感肺结核至少要接受6个月的治疗,而耐药肺结核中的耐多药肺结核传统治疗疗程则更为漫长,所以肺结核的短程治疗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将促进结核病病例管理并在疾病控制方面做出重大改进,本文就目前肺结核的短程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短程治疗 耐多药肺结核
下载PDF
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永将 黄卫 +1 位作者 章如新 郝亚楠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 观察翳风穴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14 d后观察... 目的 观察翳风穴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听力、耳鸣、头晕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压、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73.81%、93.1%,对照组治疗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5.6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ET、NO、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及血糖波动范围有差异,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翳风穴穴位注射地塞米松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相同,但副作用更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突发性耳聋 翳风穴 地塞米松 血清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