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视角
1
作者 高阳 李鑫 +2 位作者 张中浩 刘鉴 熊巨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求,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地理学科注入新的力量,国别地理学的发展还需获得更多关注。本文基于1986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别地理项目数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世界。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求,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地理学科注入新的力量,国别地理学的发展还需获得更多关注。本文基于1986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别地理项目数据,分析国别地理项目的申请与资助现状,考察其研究热点分布,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探讨其概念内涵及其在学科体系中定位,提出国别地理学支撑地理科学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别地理学科发展策略。研究发现:①国别地理项目申请量与资助量较少,研究地域布局与国家战略总体布局匹配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国别地理服务国家大政方针的资政服务需求;②1986—2022年共有344项国别地理学申请项目,分布在地缘政治、自然环境、能源经济与社会文化四大领域,且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信息地理学三大分支学科中的国别地理研究有明显的时空尺度差异;③国别地理学可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需求,同时为地理科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为地理科学数据驱动型研究范式提供了新应用领域,是时代赋予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增长点;④国别地理学未来需从动力模式、队伍组织、交叉融合等方面加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地理 研究格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理科学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地理科学》征稿简则
2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68,共1页
《地理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地理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中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 《地理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地理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中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叉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理学会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 学术期刊 地理学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DBSCAN空间聚类算法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格局研究
3
作者 张平 范文慧 +1 位作者 贾婧 刘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直接表征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对产业的发展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工商注册在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数据,提取企业注册地址并转化为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改进有噪声的应用背景下的... 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直接表征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空间格局对产业的发展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工商注册在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数据,提取企业注册地址并转化为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改进有噪声的应用背景下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分析北京市细粒度层级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在全市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在DBSCAN算法改进方面,首先调整Minpts参数为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与企业数量2个维度,企业数量大于5家且注册资本总额大于一定数额,为形成产业集聚区的2个必要条件;其次提取簇内位于边界的企业位置点作为集聚区地理边界点,将边界点连线并绘制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注册资本和地理聚合半径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作为参照验证,表明改进DBSCAN方法具有精确刻画产业集聚区地理边界和确定不同规模产业集聚区的优势。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中心分布特征,集中在城六区,呈现“两大龙头带动,北京市全域遍地开花”的分布情况,海淀区、朝阳区处于人工智能集聚程度高水平,相较其他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遥遥领先;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昌平区处于集聚程度较高水平;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怀柔区、顺义区处于集聚程度中等水平;延庆区集聚程度较低。通过改进DBSCAN算法精确定位出中关村区域、上地西二旗区域、五道口区域、望京区域、国贸区域、亦庄经开区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探究发现,海淀区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优势,朝阳区的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基础,是两区人工智能发展突出的直接原因。延庆区等郊区远离北京市中心城区,产业资源匮乏,同时由于区域功能定位限制等原因,导致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水平较低,表明这些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集聚 改进DBSCAN算法 核密度估计 GIS 北京
原文传递
多情景模拟下的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以中老铁路为例
4
作者 黄洁 熊美成 +2 位作者 王姣娥 高阳 李永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跨境铁路运输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陆路联通的重要环节。跨境铁路运输时效既受线路畅通情况、基础设施技术等级等“硬联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海关条例、口岸畅通水平等“软联通”因素的影响。因此,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应充分考虑不同情景... 跨境铁路运输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陆路联通的重要环节。跨境铁路运输时效既受线路畅通情况、基础设施技术等级等“硬联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海关条例、口岸畅通水平等“软联通”因素的影响。因此,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应充分考虑不同情景,以期更科学地模拟运输时长的变化机理。本文以中老铁路(中国昆明−老挝万象,简称中老铁路)为例,在梳理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不同运营速度、通关时间、铁轨换装、多式联运等因素,构建了长途跨境运输时间的计算模型,采用多情景模拟方法,解析了中老铁路运的优势距离及客货运时效变化。研究表明:①中老铁路有助于沿线跨境运输时间显著减少。相比公路运输,客货运时间优势均超过20%;②通关时间是影响跨境铁路运输的关键要素之一,占运输总时长的20%~60%;③铁海联运是中老铁路运输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的途径,能有效缩短老挝至日本的总运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运输 客货运组织 中老铁路 情景模拟 运输时效
原文传递
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变化及空间特征分析
5
作者 韩瑞玲 李宗哲 +2 位作者 冉心月 郭晓阳 杜晓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航空运输业提升了城市系统的吸引力并激发新的交通需求,引导城市经济和空间结构快速演进。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规模、外贸、科技、社会、环境、航空等要素在内的城市复杂时空系统指标体系,对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及其构成的7个空管区... 航空运输业提升了城市系统的吸引力并激发新的交通需求,引导城市经济和空间结构快速演进。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规模、外贸、科技、社会、环境、航空等要素在内的城市复杂时空系统指标体系,对中国省会航空节点城市及其构成的7个空管区的复杂时空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变化情况及时空聚类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1—2019年,中国31个省会(首府、直辖市)航空节点城市在复杂时空系统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或分散、或集中的趋势特征,南方城市在研究末期的协调程度表现更好。7个空管区中,华北区协调度最高,新疆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的协调度水平发展增速较快,航空系统的平均协调度最高。各航空节点城市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的时空聚类模式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与聚类特征,航空系统在空管区的聚类优势最为突出,经济系统在空管区聚类辐射范围最大。航空、规模、科技与环境系统均表现了正向直接空间溢出效应,经济与科技系统表现了正向间接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全面分析航空节点城市及空管区的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变化,精准判定了航空节点城市多指标系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及时空分布异质性,对拓展航空地理研究及促进航空节点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节点城市 复杂时空系统 协调度 空管区聚类优势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6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原文传递
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构建下中国经济区划调整研究
7
作者 李国平 朱婷 孙瑀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 经济区划调整对于塑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逻辑与影响。以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以及知识要素为主导所形成的新空间集聚等第二性地理因素逐渐替代资源禀赋等第一性地理因素,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三北”经济增长乏力、区域差异扩大及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由东西分化转变为南北分化等挑战。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经济为主转变为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空间格局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提出划分五大经济区域的新方案,将原来的四大经济区调整为东南、西南、东北、华北、西北五大经济区,从而强化经济区内部联系,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顺应构建高质量区域空间格局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划 区域空间格局 四分法 五分法 高质量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高铁区位对中国异地投资的影响与异质性评价
8
作者 焦敬娟 马王钰青 王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10,共11页
作为一种特殊的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高速铁路(下文简称为“高铁”)开通减少沿线企业面临的要素约束,降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促进沿线地区资本流动,影响城市间的异地投资。依托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新建投资决策数据,以高... 作为一种特殊的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高速铁路(下文简称为“高铁”)开通减少沿线企业面临的要素约束,降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促进沿线地区资本流动,影响城市间的异地投资。依托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新建投资决策数据,以高铁所引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等区位条件变化为切入,分析和评价高铁对异地投资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东部地区连通性提升更快,西部地区可达性改善更显著;巨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可达性和连通性的绝对差距不断拉大。②异地投资主要流向东部地区和巨特大城市,但地区差异呈缩小态势。③高铁区位对异地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大于连通性的影响。④高铁区位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异地投资的影响呈现差异性,连通性促进资金向东部地区和巨特大城市流动,可达性则能够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及小城市对异地投资的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区位 重大基础设施 连通性 异地投资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演化及影响机理
9
作者 王新越 郭利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为了识别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发展周期性阶段,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共经历了快速增长期(r-K阶段)、波动释放期(Ω-K-Ω阶段)、重... 为了识别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发展周期性阶段,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共经历了快速增长期(r-K阶段)、波动释放期(Ω-K-Ω阶段)、重组再发展期(α-r阶段)3个周期性阶段;②不同属性的发展演化特征存在差异,潜力的空间扩散特征显著,关联度具有一定的“沿海沿边沿铁路”集聚倾向,韧性则呈现明显的“胡焕庸线”分布特征;③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快速增长期旅游经济适应性强劲的关键驱动力,产业的内陆转移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波动释放期旅游经济适应性提升的重要保障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是重组再发展期旅游经济适应性质变的核心支撑力;④不同阶段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呈现由旅游经济市场化,到创新合作与协调可持续,再到硬件设施与软件创新共同推动的影响要素转变。通过潜力(奠定基础)、关联度(协调合作)、韧性(提质升级)的三维驱动,推进要素更新、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阶段发展,逐步实现旅游经济整体的向前适应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经济适应性 适应性循环 周期性规律 经济韧性
原文传递
高铁服务供给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10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据实证考察高铁服务供给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及其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服务供给有助于减少本地碳排放,同时具有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时间维度上,高铁服务供给的本地减排效应立竿见影且渐趋强化,而对于周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时滞特征;机制检验表明高铁服务供给能够基于交通工具替代发挥空间减排效应;高铁服务供给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禀赋维度和地理位置维度表现出异质特征。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高铁与碳减排研究内容,既拓展了碳减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亦为高铁发展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服务供给 碳减排 空间溢出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粮食安全概念、评价体系与地理学优先研究主题
11
作者 辛良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本研究综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及未来情景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地理学在粮食安全系统中可能的作用与研究方向。主要结论为:①粮食安全概念已发展成为包含4个维度、5个尺度的综合概念... 本研究综述了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及未来情景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地理学在粮食安全系统中可能的作用与研究方向。主要结论为:①粮食安全概念已发展成为包含4个维度、5个尺度的综合概念,宜采用“食物安全系统”词语表征。②家庭尺度与国家尺度是粮食安全评价的重点,粮食安全概念关注重点也从宏观国家角度向微观家庭和个人尺度转变,家庭成员的膳食营养摄入指标成为测度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③目前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多数指标均存在定量化不足、标准不统一难以对比、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而且未有能涵盖4个维度的全球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④不同研究对粮食安全的未来情景预测结果差别迥异,准确性难以测度。⑤地理学可在食物供给影响机制研究、食物供应链、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对策略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概念 粮食安全系统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地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Sentinel-2影像东北秋季典型湖泊大气校正方法适用性评价
12
作者 李勇 李思佳 +2 位作者 宋开山 徐茂林 刘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本文利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Acolite DSF(Dark spectrum fitting)、C2RCC(Case 2 Regional Coast Color)、SeaDas(SeaWiFS Data Analysis System)、Sen2Cor(Sentinel 2 Correction)、... 本文利用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Acolite DSF(Dark spectrum fitting)、C2RCC(Case 2 Regional Coast Color)、SeaDas(SeaWiFS Data Analysis System)、Sen2Cor(Sentinel 2 Correction)、Polymer(Polynomial based algorithm applied to MERIS)和iCOR(Image correction for atmospheric effects)7种大气校正算法,结合松花湖、月亮泡、小兴凯湖实测遥感反射率数据对“哨兵-2号”(Sentinel-2)数据进行大气校正研究,验证算法性能。整体校正结果显示,相较于实测遥感反射率,上述7种大气校正算法均在可见光波段(400~800 nm)呈现不同程度的低估。除C2RCC算法外,其余6种算法校正后的遥感反射率与实测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其中Sen2Cor算法与iCOR算法性能最佳,Polymer算法性能最差;在单波段校正精度对比中,Sen2Cor和iCOR算法几乎所有波段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都低于其余5种算法。Sen2Cor算法在560 nm、665 nm和705 nm处校正精度优于其余6种算法,iCOR算法在443 nm和740 nm处有良好的表现,在490 nm处6S算法校正精度最高,拥有最低的均方根误差(0.0059 sr^(−1))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21.40%)。结果表明,这7种大气校正算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大气影响,增加影像的可用性,Sen2Cor算法和iCOR算法更适用于本文所研究水体或相似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Sentinel-2卫星 内陆湖泊水体 遥感反射率
原文传递
多源数据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与网络结构分析
13
作者 孙颖琦 张子龙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成了以兰州-西安-郑州-济南-青岛为主导的发展轴线和“Ψ”型空间格局。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成拉平的“S型”曲线关系,可划分为低水平低速耦合、中水平高速耦合和高水平低速耦合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网络结构 规模等级 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及机制研究——以东宁和珲春市为例
14
作者 丁月龙 李晓玲 +2 位作者 刘鉴 宋吉富 贺红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2,共9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问题逐渐凸显,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衡量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东宁市与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案例,从城市经济、口岸经济和社会状况3个维度构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改进麦肯锡矩阵评价边境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发展趋势,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城市经济与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②东宁和珲春总体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趋势与其城镇化发展过程是同步的,总体经历了低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1993-2005年)、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非可持续发展(2006-2016年)、中等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2017-2020年)3个阶段。③东宁与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相同,但受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部分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④城市经济是长期影响东宁和珲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准则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出口依存度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边境城市城镇化可持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城市 口岸经济 新型城镇化 麦肯锡矩阵 障碍度模型
原文传递
区域环境与科技:模式识别、历时演化与互动效应研究
15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2 位作者 徐航 沈洁 洪金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领先型、环境优先型、科技优先型、同步滞后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其相互影响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区域环境与科技创新总体上仍处于升级阶段,且其共存模式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均衡格局;环境质量对科技发展呈现一定的正向影响;科技创新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实现环境与科技的良性互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并提出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环境与科技发展政策;科技创新要坚持绿色导向,兼顾生态效益;生态建设要积极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科技创新 联立方程模型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
原文传递
全球数字贸易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马菁 曾刚 孙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0,共12页
世界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数字贸易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典型特征。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中2008-2019年的贸易数据,筛选出6类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从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探究了全球数字贸易结构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①全球... 世界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转换期,数字贸易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典型特征。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中2008-2019年的贸易数据,筛选出6类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从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两方面探究了全球数字贸易结构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①全球数字贸易格局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的贸易节点和贸易联系都分布在西半球和北半球,“美日欧”作为全球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引领者,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②不同行业数字贸易网络的结构和紧密程度有一定差异,但除金融服务的贸易网络为多中心结构外,其他行业的贸易网络均呈现以美国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中国在6类行业的数字贸易网络中均处于外围位置。③信息通信技术、对外开放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同收入水平、共同货币、共同语言及区域贸易协定均对促进双边贸易流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接壤关系仅在早期有利于贸易流量的提升,宗教文化对数字贸易并无显著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开展数字贸易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打破了“距离已死”的说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演化,以期增强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的辐射能力,寻求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贸易网络 数字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贸易引力模型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区不同深度土壤碳分布特征
17
作者 张紫豪 王迪 +5 位作者 吴祥文 李天瑞 郑智超 何俭翔 刘立新 臧淑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42,共9页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揭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预测未来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揭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于预测未来多年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森林、森林沼泽、灌丛沼泽为研究对象,利用钻探法采集土柱(7~8m),对3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碳(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进行测定,进一步分析土壤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碳含量降低,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4.55~95.98g/kg(森林沼泽)、17.48~132.93g/kg(森林)、2.58~396.50 g/kg(灌丛沼泽),但在多年冻土层中也存在较高碳含量的情况;活动层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均表现为:灌丛沼泽>森林>森林沼泽,多年冻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均表现为在森林沼泽>森林>灌丛沼泽;各组分碳在活动层的变异系数表现为30.31%~114.26%,各组分碳在多年冻土层的变异系数表现为30.23%~192.0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与深度和pH呈负相关,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活动层 多年冻土层 土壤碳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变化模拟:基于CLUE-S和Markov-CA模型的对比分析
18
作者 王端睿 毛德华 +2 位作者 王宗明 相恒星 冯凯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 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2015年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对比验证,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模拟结果的总体Kappa指数分别为0.9700和0.9649,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Markov-CA模型更高。2015—2030年东北地区草地、耕地、湿地、其他用地和水体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人工表面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东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需警惕不可持续的土地覆被变化,需权衡生态保护、粮食增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Markov-CA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空间模拟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不同补给类型湖泊生产力的影响
19
作者 张玉枝 马雪洋 +1 位作者 李倩 任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研究以青藏高原阿翁错和托素湖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指标(总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等)综合分析,重建不同补给类型湖泊的生产力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结果显示:全球变暖对不同类型湖泊的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 研究以青藏高原阿翁错和托素湖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指标(总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等)综合分析,重建不同补给类型湖泊的生产力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结果显示:全球变暖对不同类型湖泊的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以降水和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阿翁错,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水补给增加。当指示冰川融水补给量变化的δ^(18)O_(carb)值逐渐偏负时,湖泊沉积物TOC含量逐渐升高;指示冰川融水输入造成湖泊面积持续扩张,营养物质增加,湖泊生产力提高;当湖泊面积扩张较快,即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时,TOC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冰川融水输入过多,造成湖水温度下降过快时,底栖藻类生产力下降,进而湖泊固碳能力下降。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托素湖,全球变暖对湖泊水文过程及生产力的影响较小,δ^(18)O_(carb)值变化主要受控于农业灌溉活动引起的湖泊补给水量的变化。当δ^(18)O_(carb)值升高时,TOC含量增加;推测是由于农业灌溉耗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底部接收到更多光照,湖泊生产力上升,固碳能力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气候变化 湖泊生产力 有机碳埋藏速率
原文传递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
20
作者 苏玲玲 周素红 +2 位作者 关美宝 柴彦威 齐兰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幸福感 地理环境 日常活动 EMA 移动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