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6,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科教融汇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段小凤 朱锋钊 +2 位作者 王锋 张华琦 赵会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于科教融汇的重视程度、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融汇渠道以及教师队伍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开展具体实践。具体...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于科教融汇的重视程度、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融汇渠道以及教师队伍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开展具体实践。具体对策包括构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科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融相辅相成的新模式,搭建平台畅通科教融汇渠道,以及引育结合提升教师团队教科研水平等。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科教融汇的具体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包括政、校、行、企、研协同搭建创新驱动基地,创新“六双融通、互育共培”人才培养模式,建成融入山地特色高新技术的教学资源体系,协同攻关纵深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双高三能型”教师队伍。本文为提升涉农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区域产业发展等提供实际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科教融汇 茶叶产业体系 中兽药制造 生态畜牧业
下载PDF
诸城烟区烤烟品种(系)筛选试验
2
作者 王大海 高凯 +5 位作者 张宁波 朱言福 李嘉琦 高玉龙 李斌 管恩森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诸城烟区种植的烤烟新品种,以NC89作为常规对照,以当地主栽品种中烟100作为副对照,对QY2329、YY021和HB0901等9个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诸城烟区种植的烤烟新品种,以NC89作为常规对照,以当地主栽品种中烟100作为副对照,对QY2329、YY021和HB0901等9个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生育期在130~140 d;植物学性状方面,HB0901田间生长不齐,其余品种(系)田间生长均为较齐或整齐,YY021、LY2804、CF241、HB056、龙江0110和LY716-2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系)株高118.5~162.8 cm,叶数20.0~29.3片,节距2.9~4.8 cm,茎围9.9~11.4 cm,腰叶长61.6~72.8 cm,腰叶宽30.1~39.8 cm;抗病性方面,各品种(系)主要发生病害为黑胫病、角斑/野火病和病毒病;经济性状方面,各品种(系)产量在2141.70~2795.10 kg/hm^(2),均高于对照NC89,其中HB0901、CF241、YM2020、龙江0110和LY716-2的产量高于副对照中烟100,CF241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均价31.32元,产值85672.73元/hm^(2),上中等烟比例达96.45%。综合田间生长状况及产值情况来看,CF241株型中等,生育期适中,分层落黄明显,田间长势及抗病性强,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综合表现最好;另外HB0901和龙江0110株型中等,分层落黄明显,抗病性强,经济性状表现优良;LY716-2株型高大,抗病性强且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综上,CF241、HB0901、龙江0110和LY716-2品种(系)适宜在诸城烟区进一步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筛选 抗病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理塘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调查分析
3
作者 杨育林 黄兰鹰 +5 位作者 杨勇智 齐沛森 王谢 杨莉 米志强 尤继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野生种子植物共计78科371属1021种,优势科主要包括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蔷薇科(Rosaceae)等,优势属主要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和虎耳草属(Saxifraga)等。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8科共7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5科,占比32.05%,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各有24科,占比分别为30.77%;371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129属,占比34.77%,东亚分布有47属,占比12.67%,中国特有分布有13属,占比3.50%;科、属水平分布区类型分别占国内分布区类型的46.67%和100%。分布有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调查 保护物种
下载PDF
上海地区换锦花花芽分化进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4
作者 李青竹 许俊旭 +2 位作者 蔡友铭 张永春 杨柳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揭示换锦花的花芽分化进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规律,以30株换锦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和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测定其在不同分化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 为揭示换锦花的花芽分化进程中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规律,以30株换锦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和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测定其在不同分化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换锦花的花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其花芽分化经历了花芽分化准备、分生组织膨大、花原基形成、花被片分化、雄蕊分化和雌蕊分化6个时期。2月中下旬至3月初是其初叶期,养分的积累为花芽分化作准备,4月中旬花原基出现,4月下旬花被片原基形成,5月初雄蕊形成,5月中下旬完成雌蕊分化,整个花芽分化基本完成。在整个花芽分化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SOD和POD活性在花芽分化前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高含量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高活性的SOD和POD可促进换锦花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锦花 花芽分化 形态变化 营养物质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5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X地区库塘湿地水体理化性质分析
6
作者 张家洋 陈丽丽 楚莉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探究X地区库塘湿地水质质量,对小型库塘样本水质进行氧化还原电位(ORP)、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理化因子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理化因子特征分析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值总体偏高;个别样点的COD值较高... 为探究X地区库塘湿地水质质量,对小型库塘样本水质进行氧化还原电位(ORP)、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理化因子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理化因子特征分析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值总体偏高;个别样点的COD值较高,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大多数样点的总氮(TN)浓度超出国家Ⅴ类水标准;几乎不存在氨氮和磷污染问题。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塘水体的ORP与TP、COD_(Mn)呈显著负相关(P<0.05);浊度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OD、氨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溶解氧(DO)与T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 H与COD、NH_(4)^(+)-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P呈显著负相关(P<0.05);COD与NH_(4)^(+)-N、TP、COD_(M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P与COD_(M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库塘样本水质在COD方面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NH_(4)^(+)-N和TP达到了Ⅱ类及以上标准,TN达到了Ⅴ类及以上标准,COD_(Mn)达到了Ⅳ类及以上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PM水源涵养地、DY湖和PY湖的水质为Ⅳ类,TX湖为Ⅴ类,F湖则达到了Ⅲ类。研究结果可为X地区小型库塘水体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水体 水质 物理因子 化学因子 指数评价法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7
作者 刘锦妮 吴海港 +2 位作者 张广强 武娴 麻冰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开展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来说,设计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3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开展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来说,设计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案例和图片资料,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注重吸收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新技术;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面采用“三段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方面采用“五段递进式”教学体系,引入增强应用技术的教学手段,开展突出实操能力的实践实训;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大过程性考核比重,形成突出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时间、学习互动性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兽医临床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 动物医学 宠物医学 食草动物 伴侣动物
下载PDF
菌草湿地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污染物去除效应研究
8
作者 宋斌 陈洁 +4 位作者 汪浩 徐秀景 马飞 王晓光 任驿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探讨菌草在畜禽粪污净化方面的效能,利用菌草构建了菌草湿地,测定菌草湿地生态治理前后水体中的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含量,揭示了其对畜禽类粪污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养殖场粪污经过菌草湿地生态处理后,污水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总... 为探讨菌草在畜禽粪污净化方面的效能,利用菌草构建了菌草湿地,测定菌草湿地生态治理前后水体中的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含量,揭示了其对畜禽类粪污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养殖场粪污经过菌草湿地生态处理后,污水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总磷、氨氮和总氮含量平均下降率分别为50.5%、66.9%和60.3%。研究表明,菌草对畜禽粪污的净化效果较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菌草品种筛选与组合和生物发酵饲料领域,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畜禽养殖 养殖污染 生态治理
下载PDF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9
作者 沈登荣 何超 +2 位作者 杨石有 刘娜 宋文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14-116,共3页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农林人才,以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为例,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实施任务模块化课程、混合式课程学习链和全过程评价体系。具体来说,采用OBE理念构建任务模块化课程,包括农药毒力与药...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农林人才,以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为例,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实施任务模块化课程、混合式课程学习链和全过程评价体系。具体来说,采用OBE理念构建任务模块化课程,包括农药毒力与药效分析、农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农药施用与环境安全4个任务模块。基于超星学习通和MOOC平台初步构建混合式课程学习链,采用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建立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采取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化学保护学 混合式教学 生物抗药性 农药
下载PDF
作物栽培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
10
作者 胡雅杰 郭保卫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为培养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以新农科建设为导引,对作物栽培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设计与实践。具体来说,引入注重实践能... 为培养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以新农科建设为导引,对作物栽培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设计与实践。具体来说,引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农业可持续环保意识培养等教学理念,优化线上慕课与线下课堂协同的理论教学方法,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地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有机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拓展学科交叉领域,提升学生的产业认知和“三农”情怀,提高其对作物栽培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本文为提高作物栽培学及同类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作物栽培学 虚拟仿真 大田实践
下载PDF
紫花地丁繁育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秀丽 贾大新 徐舶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68-71,共4页
紫花地丁作为一种观赏价值高且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该植物的繁殖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该物种可通过种子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其中种子繁殖可采用温室育苗... 紫花地丁作为一种观赏价值高且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该植物的繁殖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该物种可通过种子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其中种子繁殖可采用温室育苗和露地撒播方式;因其再生能力较强,也可通过分株形式进行繁殖。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选择微酸性、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移栽时需确保根部带有适量土壤,同时实施适宜的水肥管理,并重视病虫害的防治。紫花地丁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较广,常作为地被植物、点缀植物和配置植物。具体而言,由于其耐践踏、耐水涝和恢复再生能力较强,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花期早且集中,植株形态低矮,适用于花坛和花境布置;耐瘠薄、耐旱的特性,使其成为岩石园造景的理想植物选择。本文为紫花地丁的栽培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繁育技术 栽培管理 园林应用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林木种子园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胜利 代金玲 卢秀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了解林木种子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62-2023年林木种子园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发文量、载文期刊、基金项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及被引文献频次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 为了解林木种子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62-2023年林木种子园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发文量、载文期刊、基金项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及被引文献频次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林木种子园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年度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近年论文创新和深度有待加强;核心库载文量较高的期刊包括《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科学研究》和《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等;基金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级科研基金和省级项目;张含国、张振和金国庆等作者在林木种子园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机构包括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结合关键词和突现词可知,林木种子园以杉木、马尾松和油松等材用树种居多,研究围绕家系、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和子代测定等内容展开;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主要研究林木种子园遗传育种及变异等方面。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基因遗传、基因工程等领域进行多样化育种研究,为林木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园 中国知网数据库 定量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课程脊椎动物部分教学改革与实践
13
作者 李倩 刘秀梅 吕彦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动物生物学课程的脊椎动物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涉及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各类群间形态结构复杂且结构特点易混淆,生活习性多样,学生对脊椎动物部分知识的掌握暂存在一... 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动物生物学课程的脊椎动物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涉及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各类群间形态结构复杂且结构特点易混淆,生活习性多样,学生对脊椎动物部分知识的掌握暂存在一定难度。为此,采用情境教学、理解记忆、科研助教以及结合实践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在野外实习环节增加探索及设计类实验;优化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模式,增加与脊椎动物有关的课题演讲等考核;在教学中融入动物保护、工匠精神、勇于探索、协作精神、敬畏生命和辩证能力等思政元素。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反馈,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社会责任和辩证能力均得到了锻炼。本文为推动新农科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动物生物学 脊椎动物 动物保护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角下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路径探索
14
作者 王丹 王倩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视域,分析园林类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设计、职业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建设现状,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专业... 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视域,分析园林类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设计、职业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建设现状,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三层衔接的课程思政体系;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紧密对接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关键岗位群;优化教师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活动、激励机制等增强其思政育人能力;完善教材内容,将园林行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纳入其中;优化教学实施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申报了省级示范课程,并组织学生编写了《校园植物志》,增强了其专业能力,培养了其社会责任感。本文为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紧密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 园林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32个月季品种夏秋季观赏效果综合评价
15
作者 周丹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筛选出在夏秋季观赏效果较好的月季品种,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状(C1)、植株性状(C2)和抗性性状(C3)3个方面对32个月季品种(包括‘伊丽莎白斯图尔特’等19个灌木月季、‘粉冰山’等8个丰花月季和‘甜蜜生活’等5个杂种香水月... 为筛选出在夏秋季观赏效果较好的月季品种,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状(C1)、植株性状(C2)和抗性性状(C3)3个方面对32个月季品种(包括‘伊丽莎白斯图尔特’等19个灌木月季、‘粉冰山’等8个丰花月季和‘甜蜜生活’等5个杂种香水月季)的花色、花径和花香等15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1的权重最高,为0.527 8;层次总排序分析表明,抗病虫害能力、单株花量和花色是影响月季夏秋季观赏效果的3个关键因素。综合评价将32个月季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包括‘爱弗的玫瑰’等9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高观赏价值,较适合在园林中推广应用;Ⅱ级包括‘卖花姑娘’月季等12个品种,具有优良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应用潜力;Ⅲ级包括‘冰山’等9个品种,观赏性欠佳,但其适应性较强;Ⅳ级包括‘香织装饰’等2个品种,其观赏性和适应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上海等地区月季品种的选择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城市绿化质量和居民的观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层次分析法 观赏性状 综合评价 园林推广种植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作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6
作者 李燕 吕典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 为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作物学实验课程部分实验内容存在与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不完全对应等方面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改革经典核心课程内容,以作物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实验为例,加入采用仪器测定的实验内容,将实验地点从实验室内调整到田间,让学生全程参与从密度调查、取样到叶面积测定的过程;新增科学实用实验,增加拟南芥和烟草等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实验,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植物快速育种、植物室内工厂化杂交等与作物生长发育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强思政教育,将一生奉献、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等思政元素贯穿课程的每一个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改革,该实验课程内容更符合农业科技发展对现代新农人的培养要求,有助于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作物学实验 田间实验 前沿农业技术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分析
17
作者 钱跃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快速获取各种复杂的地形图和高程特征点,进而快速完成土方量计算。本文以某区域为例,使用大疆精灵四RTK无人机进行“井”字形飞行获取倾斜摄影数据,利用Context Capture建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快速获取各种复杂的地形图和高程特征点,进而快速完成土方量计算。本文以某区域为例,使用大疆精灵四RTK无人机进行“井”字形飞行获取倾斜摄影数据,利用Context Capture建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三维模型和正射影像数据,在EPS软件中利用三维模型等数据进行土方量计算,快速得到土方量计算结果。以RTK实测数据为真值,检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土方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两种测量方法计算的填方量相对误差2.7%、挖方量相对误差7.8%,小于10%的限差范围,均符合土方工程规范要求。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计算土方量,其结果满足土方工程规范要求,且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可为相关土地整理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 土地整理 三维建模 精度分析
下载PDF
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18
作者 张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本研究以迷迭香粉粒径D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Freezing-superfine grinding,FSG)工艺条件,并与常温机械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mechanical grinding,NTMG)、常温超微粉碎(Normal tem... 本研究以迷迭香粉粒径D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Freezing-superfine grinding,FSG)工艺条件,并与常温机械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mechanical grinding,NTMG)、常温超微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ultrafine grinding,NTUG)制备的迷迭香粉进行粒径、休止角、滑角、持油性、持水性和溶解性等理化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的FSG条件为水分含量7%、粉碎温度-18℃、粉碎时间18 min,该条件下迷迭香粉粒径D50为11.51μm。FSG制备的迷迭香粉D50显著小于NTMG和NTUG制备的迷迭香粉D50;与NTMG和NTUG相比,FSG制备的迷迭香粉休止角和滑角增加,持油性、持水性、溶解性和迷迭香酸含量明显提高。本研究为迷迭香粉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粉 冷冻超微粉碎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与提升策略分析
19
作者 陈启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为有效助力乡村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277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农村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工作地点和工作自主性对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 为有效助力乡村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某高职院校277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农村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工作地点和工作自主性对物流专业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影响,根据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就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具体对策包括提升个人职业认知,培养其对该领域的从业热情;转变回乡创业观念,家长与子女共同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增强就业信心;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增设课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激发就业热情;获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加大对该行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行业认知度和认可度。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从事乡村物流行业的实践技能,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培养乡村物流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物流专业 农村就业意愿 乡村物流
下载PDF
艾优质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杨青 余永亮 +9 位作者 许兰杰 杨红旗 谭政委 李春明 孙瑶 董薇 安素妨 鲁丹丹 李磊 梁慧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良好且肥沃的壤土及砂质壤土,种植前进行深耕、施肥;其繁殖技术包括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等;适宜种植密度在9.75万~12.00万株/hm^(2),根茎繁殖的根茎量以3000kg/hm2为宜;种植后,适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平茬和疏密等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植株生长;田间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采收,根据其应用特性进行加工存储。本文为艾标准化生产和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根茎繁殖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