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蚌埠市2021年11所中小学校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飞 孙玲丽 +1 位作者 王彩红 钱青文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分析蚌埠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3 4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 775名,女生1 665名,对其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分析蚌埠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3 4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 775名,女生1 665名,对其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蚌埠市中小学生患龋率为27.79%,龋均为0.67,填充率为1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276,95%CI:1.093~1.491)、有时或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06,95%CI:1.010~1.688)、有时或经常吃甜食(OR=1.354,95%CI:1.002~1.829)、城区学生(OR=1.786,95%CI:1.523~2.095)、刷牙次数≤1次(OR=1.341,95%CI:1.122~1.603)和小学生(OR=1.639,95%CI:1.352~1.986)为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水平较高,影响因素多样。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的关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学生龋齿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龋齿 患病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23年度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婉婉 龚磊 +16 位作者 吴家兵 肖永康 侯赛 宋丹丹 张宁 徐粒子 冯玉杰 祝茜 朱梦 聂爽 孙袁芳 魏鸿园 储娜 陈秀芝 李明 李青 毕念念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评估安徽省2023年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工作。方法 评估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近5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数据,使用... 目的 评估安徽省2023年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工作。方法 评估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近5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数据,使用专家咨询法筛选风险评估议题,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 2023年安徽省需关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霍乱、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登革热、水痘、麻疹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毒蕈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高温中暑事件,每个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关注的程度不同。结论 2023年安徽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议题较多,各地需在不同月份做好重点关注传染病或有关事件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卫生应急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变迁与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贺琴 陈叶纪 +4 位作者 邢秀雅 刘志荣 查震球 王华东 程倩瑶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9,64,共7页
2004年以来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监测管理、监测范围以及监测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近20年来安徽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死亡水平及死因谱变化,阐述当前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合肥市2021年某社区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海燕 胡正平 +4 位作者 唐芳 余紧跟 郑冬梅 刘艳华 汪松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7-120,16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市某社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评估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方法2021年9月份对合肥市某社区6所小学和1所初中的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共13337名研究对象纳入本次调查。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 目的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市某社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评估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方法2021年9月份对合肥市某社区6所小学和1所初中的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共13337名研究对象纳入本次调查。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结果合肥市某社区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35.8±2.3)cm和(165.4±3.1)cm,平均体重分别为(32.4±4.4)kg和(57.2±5.7)kg,其中6~13岁中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4~15岁男女生体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生身高变化不明显。调查对象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6%,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χ^(2)_(趋势)=53.255,P<0.001)。超重检出率为13.6%,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93.127,P<0.001)。肥胖检出率13.9%,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22.024,P<0.00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8.7%,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761.895,P<0.001)。龋齿检出率为40.6%,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79.863,P<0.001)。结论合肥市某社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但营养状况、视力不良和龋齿等问题仍然值得重视,相关部门应针对相关问题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营养状况 常见病 学校卫生
原文传递
1035名中年人抑郁焦虑与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青 李修德 +5 位作者 周瑜 曹洪娟 解少煜 常宏伟 曹承松 杨万水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 分析1 035名中年人(45~59岁)抑郁、焦虑与压力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六安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于六安市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项目,采用复杂抽样方法从六安市随机抽取2 942人,从中选择45~59岁的人群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共1... 目的 分析1 035名中年人(45~59岁)抑郁、焦虑与压力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六安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于六安市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项目,采用复杂抽样方法从六安市随机抽取2 942人,从中选择45~59岁的人群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共1 035人。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抑郁、焦虑与压力调查。结果 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总体患病率分别为8.99%、13.72%和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有抑郁(OR=2.314,95%CI:1.357~3.945)、焦虑(OR=2.544,95%CI:1.630~3.971)和压力(OR=2.552,95%CI:1.374~4.742)。患高血压是焦虑(OR=1.478,95%CI:1.021~2.141)和压力(OR=1.668,95%CI:1.087~2.560)的危险因素。与从不饮酒者相比,目前饮酒(OR=0.308,95%CI:0.117~0.810)是压力的保护因素;与家庭年人均收入<10 000元者相比,收入为10 000~20 000元是抑郁(OR=0.580,95%CI:0.352~0.955)的保护因素,>20 000元是抑郁(OR=0.437,95%CI:0.248~0.771)、焦虑(OR=0.395,95%CI:0.241~0.649)和压力(OR=0.297,95%CI:0.157~0.561)的保护因素。结论 1 035名中年人的抑郁、焦虑及压力的患病率均较高,六安市应针对女性、收入较低者、患有高血压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压力 中年人群
原文传递
阜阳市2018—2021年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状况及其早死概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长流 张翊媛 +2 位作者 周华涛 樊宇芳 胡冰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阜阳市常住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人口数据资料分析四大...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阜阳市常住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人口数据资料分析四大类慢性病死亡及早死状况,通过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的风险。结果 阜阳市2018—2021年四大类慢性病年均死亡率为643.64/10万,年均早死概率为13.49%。总死亡中,四大类慢性病占85.76%,四大类慢性病过早死亡占24.07%,粗死亡率及占全人群死亡比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χ^(2)=180.861,P<0.001;χ^(2)=152.759,P<0.001)。早死概率呈整体下降趋势(APC=-4.59%)。结论 四大类慢性病是导致阜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阜阳市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是慢性病防控的主要目标,全面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推进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死亡率 早死概率
原文传递
基于FMEA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情况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卫平 李妍 +1 位作者 黄丽娟 刘春来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1-184,249,共5页
目的 评估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废物(简称新冠医疗废物)过程引发医院感染的风险等级,为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制定处置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方法,识别与新冠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引发医... 目的 评估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废物(简称新冠医疗废物)过程引发医院感染的风险等级,为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制定处置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方法,识别与新冠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引发医院感染的风险,针对风险优先系数(RPN)>200的失效模式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FMEA分析,RPN>200的失效模式有病患及家属错误丢弃垃圾(RPN=343)、打包消毒不规范(RPN=336)、个人防护落实不到位(RPN=288)、运送工人发生针刺伤(RPN=240)和未存放在暂存间(RPN=210)。实施针对性措施干预后,7 128.8 kg医疗废物处置得当,无医院感染、锐器伤、医疗废物泄露事件发生。结论 FMEA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与新冠医疗废物处置风险,防止病毒扩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 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 风险识别
原文传递
三明市2016—2020年部分地区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绍惠 李丽丽 陈小美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三明市三元区和永安市2个慢性病示范区户籍居民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数据,探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 根据2016—2020年三明市2个慢性病示范区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和“人口...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三明市三元区和永安市2个慢性病示范区户籍居民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数据,探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 根据2016—2020年三明市2个慢性病示范区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和“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的死亡数据,分析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监测人群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年平均发病率为579.91/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4.78/10万;其中冠心病急性事件和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91.88/10万和488.03/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64.06/10万和350.72/10万。男性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年平均发病率(发病率692.22/10万,标化发病率480.17/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570.76/10万,标化发病率341.02/10万),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59,P<0.001)。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监测人群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年平均死亡率为93.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31/10万,占总死亡15.53%。结论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三明市监测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以脑卒中为主,男性和65岁以上老人为重点防治人群,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冠心病急性事件 脑卒中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监测
原文传递
不同健走行为干预对职业人群体质量指数和腰围的影响
9
作者 王华东 徐伟 +8 位作者 黄发源 刘晓勇 刘志荣 王露露 汪飞 吴鹏 胡彪 孙凯 李修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健走行为模式对职业人群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科学健走有助于健康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21年参加安徽省“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干预项目的 18~60岁12 49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 目的 分析不同健走行为模式对职业人群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科学健走有助于健康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21年参加安徽省“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干预项目的 18~60岁12 49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计步器、身高测试仪及腰围尺测量研究对象的健走行为、身高体重和腰围。应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健走行为与BMI和腰围的数量关系;应用三分类有序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走对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影响。结果 5年间共有12 493人完成符合“万步有约”干预项目的健走活动及所有测量,平均年龄为(41.15±9.86)岁,其中男性5 956人,女性6 537人。经过100 d的健走干预,研究对象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日均步数每增加1 000步,BMI下降0.23 kg/m^(2),腰围缩小1.95 cm,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较干预前降低4.20%;集中健走率100%的人群组BMI较非100%组下降0.19 kg/m^(2),腰围缩小0.32 cm,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较非100%组降低38.80%;运动处方完成100%的人群组较非100%组BMI下降0.19 kg/m^(2),腰围缩小0.26cm,发生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分别较非100%组降低16.70%和24.30%;连续万步100 d的人群组BMI较非100 d组下降0.11 kg/m^(2),腰围缩小0.37 cm,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较非100 d组降低25.20%。结论 健走干预能够降低职业人群的BMI和腰围,改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对慢性病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走 职业人群 行为干预 超重肥胖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09-2021年国家淮河项目地区胃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10
作者 贺琴 徐伟 +8 位作者 戴丹 查震球 邢秀雅 陈叶纪 贾尚春 程倩瑶 吕逸丽 王华东 刘志荣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0-453,462,共5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国家淮河项目地区胃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安徽省淮河流域乃至全省胃癌防治工作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9-2021年安徽省国家淮河项目地区常住人口及死因监测资料分析胃癌死亡率、中国2010年标准人口标化率及S... 目的 分析安徽省国家淮河项目地区胃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安徽省淮河流域乃至全省胃癌防治工作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9-2021年安徽省国家淮河项目地区常住人口及死因监测资料分析胃癌死亡率、中国2010年标准人口标化率及Segi’s世界标准人口标化率、死因构成等指标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2009-2021年安徽省淮河项目地区胃癌年均粗死亡率为20.4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8.06/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54/10万,是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第3位死因(占14.49%),其中约40.29%为早死。胃癌死亡多发生在45岁之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009-2021年胃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早死构成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9-2021年期间45岁以上人群胃癌死亡率随年龄上升,幅度收窄。结论 安徽省国家淮河项目地区胃癌防治工作在避免早死、降低高年龄人群死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胃癌仍是需重点关注的癌种,今后需继续加强防癌知识科普宣教、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提高早筛、早诊及早治率,避免早死和减少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率 安徽 淮河流域
原文传递
马鞍山市社区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免费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春 刘孟钰 +5 位作者 何家镠 胡明军 朱金亮 黄芬 娄金海 秦其荣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4-99,129,共7页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社区肺癌高危人群参与低剂量螺旋CT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免费筛查的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筛查水平的方法。方法 通过肺癌风险评估问卷共收集10 038名社区居民的基线资料,包括行为习惯、人口...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社区肺癌高危人群参与低剂量螺旋CT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免费筛查的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筛查水平的方法。方法 通过肺癌风险评估问卷共收集10 038名社区居民的基线资料,包括行为习惯、人口学特征、个人疾病史和家族史等内容,参照《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共筛选出高危人群3 376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免费LDCT筛查依从性的因素。结果高危人群中共有2 289人参与LDCT检查,参与率为67.80%,男性1 581人,占69.07%,女性708人,占3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1.373,95%CI:1.029~1.833)、年龄60~69岁(OR=1.724,95%CI:1.436~2.071)、≥70岁(OR=1.489,95%CI:1.190~1.864)、每周锻炼5次及以上(OR=1.337,95%CI:1.138~1.572)、有肺结核家族史(OR=1.598,95%CI:1.013~2.521)、有哮喘家族史(OR=1.695,95%CI:1.315~2.532)、有糖尿病史(OR=1.297,95%CI:1.052~1.599)、有肿瘤家族史(OR=1.692,95%CI:1.443~1.983)筛查的依从性更高;大专及以上人群(OR=0.519,95%CI:0.377~0.714)依从性更低。结论 马鞍山市肺癌高危人群LDCT筛查的依从性不高,根据影响筛查依从性的因素,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筛查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 依从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10—2018年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趋势分析
12
作者 戴丹 徐伟 +6 位作者 贺琴 吕逸丽 程倩瑶 许精巧 查震球 王华东 刘志荣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67-270,283,共5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8年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情况,为制定胃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安徽省2010—2018年各肿瘤登记处上报数据按照地区(城乡)、性别分层计算胃癌发病率,分别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和世... 目的 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8年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情况,为制定胃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安徽省2010—2018年各肿瘤登记处上报数据按照地区(城乡)、性别分层计算胃癌发病率,分别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世标率),进行标化率的年度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8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43.03/10万(男性60.45/10万,女性24.73/10万);安徽省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34.83/10万(男性48.25/10万,女性20.89/10万);安徽省农村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49.67/10万(男性70.23/10万,女性27.87/10万)。2010—2018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33%(P<0.05),其中男性APC=-5.69%(P<0.05),女性APC=-4.27%(P<0.05);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APC=-5.21%(P<0.05),其中男性APC=-5.50%(P<0.05),女性APC=-4.47%(P<0.05);农村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APC=-6.05%(P<0.05),其中男性APC=-6.47%(P<0.05),女性APC=-4.64%(P<0.05)。结论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但是还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男性的胃癌预防和控制工作,推进胃癌早诊早治工作,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登记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安徽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调查分析
13
作者 侯赛 冯玉杰 +4 位作者 朱梦 何军 俞俊岭 龚磊 吴家兵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根据人感染H9N2禽流感报告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开展健康监测,采集病例暴露场所环境样本207份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5年4月—2022年3月,安徽省累...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根据人感染H9N2禽流感报告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开展健康监测,采集病例暴露场所环境样本207份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5年4月—2022年3月,安徽省累计报告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13例,其中12例为10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17∶1,中位年龄5岁;病例分布在全省6个市11个县区,61.54%(8/13)的病例发病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76.92%(10/13)的病例为通过常规流感监测方式发现,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最高体温均超过38℃,平均病程为2 d;累计判定密切接触者85人,H9N2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61.54%(8/13)的病例发病前有活禽或活禽市场暴露史,累计采集病例暴露场所环境样本207份,检出H9阳性109份,阳性检出率为52.66%。结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呈高度散发,以儿童发病为主,大多为轻症,主要感染来源为活禽或活禽市场暴露,尚未发现人传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感染来源
原文传递
基于ARIMA模型构建某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14
作者 张树林 凤鹏飞 +3 位作者 许佳佳 冯忠祥 段萌萌 石爽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 定量分析交通事故发展趋势,为城市交通事故精准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通过采集某市2010-2020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属性与交通事故关联度,基于ARIMA方法建立某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结合指数回归曲线模型和... 目的 定量分析交通事故发展趋势,为城市交通事故精准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通过采集某市2010-2020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相关数据,分析数据属性与交通事故关联度,基于ARIMA方法建立某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结合指数回归曲线模型和灰色优化GOM模型的拟合度对比验证ARIMA模型可靠性。结果 基于离散性和随机性的交通事故时间序列数据,拟合建立的ARIMA(4,1,3)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达到94%以上,预测性能明显优于指数回归曲线模型和灰色优化GOM模型,模型有着良好可靠性与适用性。结论 基于ARIMA模型建立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对某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 事故预防 ARIMA模型 指数回归模型 灰色优化GOM模型 交通工程
原文传递
六安市2018-2022年重点职业病监测结果分析
15
作者 刘磊 唐昆 +5 位作者 程婷婷 黄瑞 陈诺 鲁航 李鹏飞 曹承松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77-482,共6页
目的 明确六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的分布,提出重点防控的职业人群。方法 收集六安市2018-2022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用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和χ^(2)检验进行描述性分析接触重点职... 目的 明确六安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的分布,提出重点防控的职业人群。方法 收集六安市2018-2022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用率、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和χ^(2)检验进行描述性分析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检查情况和重点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 六安市2018-2022年共有2 013家企业91 413人次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噪声作业64 672人次,矽尘作业29 811人次;累计报告新发重点职业病24人,其中矽肺15人,噪声聋5人。接触粉尘劳动者尘肺样改变检出率为0.06%,不同年份之间胸片检查结果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99.852,P<0.001)。接触苯劳动者中性粒细胞异常检出率为3.76%,血小板异常检出率为0.59%,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为6.56%。接触噪声劳动者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检出率为14.89%,不同年份接触噪声劳动者双耳高频听阈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6,P<0.001),且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累计检出率随累计年份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49.018,P<0.001)。结论 六安市矽肺和职业性噪声聋需要重点防治,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列为重点防护的职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职业病 职业健康检查 监测 分析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一起农村自来水污染引起的腹泻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6
作者 王志强 袁辉 +3 位作者 冯晓亮 李青 蔡传毓 周晓东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农村自来水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为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BY镇居民进行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对BY镇自来水厂开展环境卫生学调查,采用细菌培养、RTPCR方法对患者肛拭子、粪便及BY镇自...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农村自来水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为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BY镇居民进行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对BY镇自来水厂开展环境卫生学调查,采用细菌培养、RTPCR方法对患者肛拭子、粪便及BY镇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以及末梢水等相关水样进行肠道病原检测。结果2020年8月17—28日,BY镇累计出现感染性腹泻患者598例,其中128例患者进行了病原检查,107例患者生物样本检测出志贺菌,阳性率83.59%。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19—23日,20日达到峰值,临床以腹痛、腹泻、发热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5.9%)。病例地区分布与某水厂供水范围一致,BY镇各村均有病例出现,BY街道罹患率最高(5.0%)。水源水检测为IV类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标准,水厂清水池中培养出志贺菌。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志贺菌污染生活饮用水导致的暴发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活饮用水 污染 志贺氏菌
原文传递
江西省2016—2021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情况分析
17
作者 赵玉芹 刘杰 郭世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71-274,288,共5页
目的 分析江西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为预防接种证查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 23.0对2016—2021年江西省11个地市上报的江西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共... 目的 分析江西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情况,为预防接种证查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 23.0对2016—2021年江西省11个地市上报的江西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共查验托幼机构和小学149 713所,覆盖率为99.99%;查验儿童8 022 010人,查验率为99.59%;儿童预防接种证持证率、补证率、全程接种率和漏种儿童完成补种率分别为98.86%、95.09%、78.46%和84.61%。8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累计补种率87.36%,不同年度疫苗累计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 837.800,P<0.001)。结论 江西省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日益完善,但仍应加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协作,切实提高漏种儿童的疫苗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托入学 预防接种证 查验 疫苗补种
原文传递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药食同源性食品中34种元素
18
作者 李建伟 李昌安 章剑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药食同源性食品指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比如人参、灵芝、天麻、石斛等,自古就在食疗、药膳中使用,起到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和水资源受到污染,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内蓄积,加上后期... 药食同源性食品指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比如人参、灵芝、天麻、石斛等,自古就在食疗、药膳中使用,起到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和水资源受到污染,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内蓄积,加上后期加工等环节影响,药食同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性食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微波消解 元素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19
作者 徐粒子 樊勇 李卫东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分析2020年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特点,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6—2019年和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安徽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资料来源于国家食源... 目的 分析2020年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特点,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6—2019年和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安徽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资料来源于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结果 安徽省2020年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57起,累计发病1 061人。较2016—2019年年均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减少了17.4%、31.2%。2020年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场所,其事件数占比(52.2%)和发病人数占比(23.2%)较前3年均有上升;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占比(39.5%)和发病人数占比(70.8%)较前3年有明显下降。在2020年已查明事件原因中,致病因素主要为毒蘑菇,占已查明原因事件数的46.9%,高发时间为6—9月,事件数和发病人数达到前3年的2倍。引发因素主要为误食误用,占已查明事件数的59.8%。结论 2020年安徽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特点有明显改变,其中事件发生主要场所和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均与前3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新冠肺炎 重大疫情防控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阜阳市一起农贸市场关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调查处置及思考
20
作者 孙良 吴荣涛 +4 位作者 李淮彪 丰硕 孙乾坤 祝永智 丁振涛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01-504,共4页
2022年9月23日-10月6日阜阳市发生一起农贸市场关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该疫情波及阜阳市颍州区和界首市的两个大型农贸市场,因果断采取控制措施,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扩散和蔓延。本文对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进... 2022年9月23日-10月6日阜阳市发生一起农贸市场关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该疫情波及阜阳市颍州区和界首市的两个大型农贸市场,因果断采取控制措施,疫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扩散和蔓延。本文对该起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疫情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阜阳市疫情防控专业队伍发展的创新做法,为基层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农贸市场 流行病学调查 人才队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