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3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生态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1
作者 肖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3-224,共2页
为提高参考文献编排质量,有效配合期刊检索与评价,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应用生态学报》依据GB/T7714—2005对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加以调整,自2008年始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本文给出了具体实例,并提出了作者在引用文献过程中应注意的... 为提高参考文献编排质量,有效配合期刊检索与评价,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应用生态学报》依据GB/T7714—2005对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加以调整,自2008年始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本文给出了具体实例,并提出了作者在引用文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生态学报》 参考文献 著录要求 编排质量 期刊 编辑 出版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春玲 郭泉水 +2 位作者 谭德远 史作民 马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上的植物种类最少.3种生境类型上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分别为16种、15种和12种;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以半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群落为最多,达6687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不均匀,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内的幼苗幼树比半流动沙丘上的略少,为5799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均匀,总体评价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天然更新最好;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9.39t·hm-2,平缓沙地上为9.32t·hm-2,半流动沙丘上为6.69t·hm-2;不同生境类型上梭梭群落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平缓低洼地地面固定,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好,比较适宜梭梭林木生长和梭梭群落的发育,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的地面容易产生风蚀,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差,生境条件比较严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生境条件 梭梭 特征研究 群落结构 南缘 半流动沙丘 天然更新 生境类型 种群分布格局 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 结构特征 总体评价 聚集分布 林木生长 低洼地 生物量 幼树 幼苗 地上 沙地 不均匀 地面 肥力 水分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生命表及谱分析 被引量:147
3
作者 洪伟 王新功 +4 位作者 吴承祯 何东进 廖成章 程煜 封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09-1112,共4页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Longx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theory of survival analysis,a static life tabl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population was worked out,the curves of its survival rate,mo...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Longx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theory of survival analysis,a static life tabl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population was worked out,the curves of its survival rate,mortality rate and killing power were drawn,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as analyzed by spectr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curve of the population appeared to be a type of Deevey Ⅲ,and the high mortality of seeding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caused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to be endangered.The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arked periodic regularity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Life table Survival curve Spectral analysis.
下载PDF
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建所40周年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顺江 宋凤兰 李凤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建所40周年孙顺江,宋凤兰,李凤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沈阳110015)1引言《应用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 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建所40周年孙顺江,宋凤兰,李凤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沈阳110015)1引言《应用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出版社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应用生态学报 生态学 信息源
下载PDF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C、N、P组成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和N、P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79
5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5 位作者 张雅丽 马红亮 刘钢 韩勇 曾青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23-1230,共8页
采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Enrichment)技术 ,研究了不同N、P施肥水平下 ,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茎、叶、穗生长 ,C/N比 ,N、P含量及N、P吸收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 .结果表明 ,高CO2 促进水稻茎、穗和根的生... 采用FACE(FreeAirCarbon dioxideEnrichment)技术 ,研究了不同N、P施肥水平下 ,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茎、叶、穗生长 ,C/N比 ,N、P含量及N、P吸收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 .结果表明 ,高CO2 促进水稻茎、穗和根的生长 .增加分蘖期叶干重 ,对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干重没有显著增加 .降低茎、叶N含量 ;增加抽穗期穗N含量 ,降低成熟期穗N含量 ;对分蘖期根N含量影响不显著 ,而降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N含量 .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P含量 ,对茎、穗、根P含量影响不显著 .水稻各组织C含量变化不显著 .C/N比增加 .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分P吸收 ;增加N吸收 ,但没有统计显著性 .N、P施用对水稻各组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 .高N(HN)比低N(LN)增加组织中N含量 ,而不同P肥水平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高N条件下高CO2 增加水稻成熟期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比 .文中还讨论了高CO2 对N、P含量及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比的影响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长 施肥 响应 CO2浓度升高 C/N比 P含量 P吸收 N含量 N吸收 FACE N肥 P肥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被引量:394
6
作者 郭旭东 傅伯杰 +2 位作者 马克明 陈利顶 杨福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7-563,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地统计学研究了河北省遵化市土壤表层 ( 0~ 2 0cm )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等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规律 .应用GIS能够将系统变量的属性数据同地理数据相结合 ,使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地统计学分...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地统计学研究了河北省遵化市土壤表层 ( 0~ 2 0cm )碱解氮、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等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变异规律 .应用GIS能够将系统变量的属性数据同地理数据相结合 ,使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变得较为方便 .研究表明 ,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 ,速效钾的理论模型表现为指数模型和有基台值的线性模型的套合结构 ;碱解氮、全氮、速效磷、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 ,但程度有所差异 ,全氮和有机质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 ,碱解氮和速效磷较低 ;速效钾的空间变异则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 ;5种养分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都属于中等的空间自相关 ,但空间变异的尺度范围不同 ,碱解氮和速效磷变异尺度基本相近 ,为 5和5 .5km ;全氮较大 ,为 14 .5km ;有机质为 8.5km ;速效钾的变异尺度有两个 ,0~ 3 .5km主要以指数模型为主 ,3 .5~ 2 5 .5km范围内以有基台值的线性模型为主 .5种养分要素的各向同性的范围不同 ,碱解氮和速效磷在整个范围 ( 0~ 2 8km )都表现出各向同性 ,全氮和有机质的其次 ,为 0~ 10km ;速效钾的较小 ,为 0~ 8k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GIS 尺度 各向同性
下载PDF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5
7
作者 周小平 王建国 +2 位作者 薛利红 徐晓峰 杨林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99-2203,共5页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去除量的40.32%~63.87%,说明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是N、P去除的主要途径.换水周期内浮床植物系统中硝化反应进行充分,而反硝化反应相对缓慢,导致系统具有较高的NH4+-N去除率,而产生NO3--N累积.植物的存在降低了系统中N2O的排放通量.生长较好的空心菜系统在换水前后平均N2O排放量最低,为17.14μgN·m-2h-,空白高达85.08μgN·m-2h-1,水芹为37.38μg N·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床植物系统 N、P 硝化和反硝化 净化 N2O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0
8
作者 高明 周保同 +2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张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177-1181,共5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0~ 2 0cm土壤层内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垄作免耕为 14 70 0个·m-2 2 ,冬水免耕为 10 4 5 0个·m-2 2 ,水旱轮作为 795 0个·m...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0~ 2 0cm土壤层内大、中、小型土壤动物垄作免耕为 14 70 0个·m-2 2 ,冬水免耕为 10 4 5 0个·m-2 2 ,水旱轮作为 795 0个·m-2 2 ,常规平作为 6 2 75个·m-2 2 ,垄作免耕处理土壤动物的数量是常规平作的 2 34倍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因季节而异 ,总体上是春秋多而夏季少 .土壤酶活性表现出表层高 ,底层低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间仍是垄作免耕 >水旱轮作>冬水免耕 >常规平作 ,表明垄作免耕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稻田 垄作免耕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被引量:140
9
作者 张弥 吴家兵 +3 位作者 关德新 施婷婷 陈鹏狮 纪瑞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75-1578,共4页
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紫椴(Tilia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紫椴(Tilia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不同,直角双曲线方法简单,但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由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出4个树种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max以及暗呼吸Rd大于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而光补偿点Lcp随树种不同而有差异.两种方法得出4个树种的α、Rd大小顺序相同,分别是α为水曲柳>紫椴>蒙古栎>红松;Rd为水曲柳>蒙古栎>紫椴>红松,但由两种方法得出的Pmax、Lcp值大小顺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初始量子效率 最大光合作用速率 光补偿点 暗呼吸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李新爱 肖和艾 +5 位作者 吴金水 苏以荣 黄道友 黄敏 刘守龙 彭洪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 以广西环江大才为代表,选择亚热带典型喀斯特峰林谷地样区,通过对样区土壤进行密集采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OC)和全氮(TN)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氮(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而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稻田显著高于林地,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在稻田和林地中基本相同,而旱地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旱地土壤pH值显著低于稻田和林地土壤.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喀斯特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对土地利用方式响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地利用 林地 旱地 稻田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下载PDF
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11
作者 陈龙池 廖利平 +2 位作者 汪思龙 黄志群 肖复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91-1294,共4页
采用盆栽模拟实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浓度为 10mmol·L-1和 1mmol·L-1时显著抑制了杉木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 ,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 ,... 采用盆栽模拟实验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浓度为 10mmol·L-1和 1mmol·L-1时显著抑制了杉木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 ,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 ,对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大 .其中 ,用香草醛处理的杉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 37.0 %、2 5 .1% ;蒸腾速率分别降低 37.0 %、2 0 .3% ;气孔导度分别降低 4 6 .8%、33.7% ;根系活力分别降低 78.8%、5 1.6 % .连栽杉木林土壤中积累的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等酚类化合物能够对杉木幼苗产生化感作用 ,这是导致连栽杉木生产力降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羟基苯甲酸 杉木幼苗 生理特性 酚类物质 化感作用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根系活力
下载PDF
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2
12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3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任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7-1253,共7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关中灌区玉米密度、播期与群体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日—7月22日,播期与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m...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关中灌区玉米密度、播期与群体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日—7月22日,播期与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max)、总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作物生长率(CGR)呈负相关,播期对CGR、LAD的影响较大,对LAImax和NAR的影响较小;在45000~65918株·hm-2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DMA、LAImax、LAD、CGR呈正相关,而与NAR呈负相关,密度对CGR、LAImax和LAD的影响较大,而对NAR的影响较小.播期对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总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实际生产中应力争早播.对密度和播期与玉米群体生理指标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适宜播期为6月10—20日,密度应控制在57767~71706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播种密度 群体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 被引量:172
13
作者 何浩 潘耀忠 +3 位作者 朱文泉 刘旭拢 张晴 朱秀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18789元·hm-2,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40.80%;其次是灌丛(13789元·hm-2)和耕地(13054元·hm-2),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10.79%和24.23%.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气体调节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总价值的45.16%;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28.83%)和涵养水源价值(14.44%);有机物质生产和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最小,其贡献率为11.57%.生态遥感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生态统计方法以点代面的缺点,计算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但该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评估只是保守和粗略的估计,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 价值 遥感 测量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紫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70
14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宋波 叶吉 李步杭 姚晓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81-1687,共7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性分布,但不同林层的分布格局各异.物种在较低的林层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在较高的林层则呈随机或规则分布,聚集度随林层的增高而降低.主林层与次林层红松在<11 m的尺度内呈明显的正相关.主林层与次林层、林下层紫椴之间呈负相关.红松和紫椴在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但不同林层间的关联性各异.主林层红松与3个林层紫椴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次林层红松与次林层紫椴在>4 m的尺度上呈负相关,而与林下层紫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主林层紫椴与次林层红松在0~100 m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空间格局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1
15
作者 宋日 吴春胜 +2 位作者 牟金明 姜岩 郭继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根茬留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以及转化酶活性效果显著 .动态变化特征表明 ,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 4种酶活性均在播...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玉米根茬留田对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根茬留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以及转化酶活性效果显著 .动态变化特征表明 ,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 4种酶活性均在播种后 6 0d左右出现高峰 .此时正值作物生育旺盛时期 ,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说明玉米根茬留田配施化肥的培肥土壤效果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 酶活性 玉米 生育期 根茬留田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4
16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3 位作者 沈其荣 陈小云 仓龙 王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37-1641,共5页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或 2 0条·m-2 环毛蚓 (Pheretimasp .)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 ,土壤碳、氮基本维持平衡 .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 ,矿质N含量提高 ,NO3 - N含量增加 ,而且稻季比麦季增加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在稻、麦季均能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蚯蚓具有扩大土壤微生物量N库和促进有机N矿化的双重作用 .这种作用在有效C源供应丰富的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对旱作水稻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其中水稻的增产幅度达 9.3% ,小麦为 5 .1% .接种蚯蚓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孔隙度显著增加 .蚯蚓在保持土壤C库平衡的同时 ,对于促进秸秆有机肥N素养分的再循环和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蚯蚓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影响 土壤碳 稻麦轮作 土壤氮
下载PDF
黄瓜连作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9
17
作者 马云华 王秀峰 +2 位作者 魏珉 亓延凤 李天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9-2153,共5页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以及N生理群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80 μg·g-1处理浓度下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浓度在120μg·g-1以下土壤真菌数量(包括尖孢镰刀菌、疫霉)急剧增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也同样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其峰值对应的浓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连作土壤 酚酸类物质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3
18
作者 刘世平 张洪程 +3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阮慧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3-396,共4页
关键词 稻麦免耕套种 秸秆还田 农田生态环境 小麦 生长 保护性耕作
下载PDF
碱胁迫对羊草和向日葵的影响 被引量:103
19
作者 颜宏 赵伟 +2 位作者 盛艳敏 石德成 周道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97-1501,共5页
以抗盐碱性较强的单子叶植物羊草和双子叶植物向日葵为材料,对其进行中性盐、碱性盐和各种中碱性混合盐等胁迫处理,以日相对生长率(RGR)为主要胁变指标分析各种胁迫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与中性盐胁迫实际上是既相关... 以抗盐碱性较强的单子叶植物羊草和双子叶植物向日葵为材料,对其进行中性盐、碱性盐和各种中碱性混合盐等胁迫处理,以日相对生长率(RGR)为主要胁变指标分析各种胁迫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与中性盐胁迫实际上是既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不同胁迫,应该将碱性盐胁迫定义为碱胁迫,而将中性盐胁迫定义为盐胁迫.碱胁迫区别于盐胁迫的关键是高pH值.以缓冲量作为碱胁迫的胁强指标,而以盐度作为盐胁迫的胁强指标较为理想.盐碱混合胁迫时,两种胁迫表现出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盐胁迫 缓冲量 PH值 羊草 向日葵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9
20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4 位作者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92-2296,共5页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植被恢复重建和农地撂荒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质量 ;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将降低土壤质量并引起土壤退化 ;灌丛有明显的肥力岛屿作用 ;撂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肥土壤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开展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建植灌木、种植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