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6,2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进取 稳健发展——《当代化工》致敬作者读者
1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I0014-I0014,共1页
《当代化工》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53年来的长期关爱和支持。《当代化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强势媒体。《当代化工》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型综合性科技月刊。由辽宁科... 《当代化工》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53年来的长期关爱和支持。《当代化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强势媒体。《当代化工》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型综合性科技月刊。由辽宁科技大学主办,辽宁省教育厅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发展 走向世界 国家新闻出版署 石油和化工行业 当代化工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省教育厅 强势媒体
下载PDF
影响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喷雾性能的因素考察
2
作者 刘丽君 王越 +3 位作者 毛菁菁 蒙克斯 刘玉峰 张丽娟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97-101,108,共6页
考察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性能优劣的方法有4种,其中方法二主要考察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在有大量水喷淋情况下在金属上的附着能力,这是保持润滑能力的前提,因此选用方法二考察润滑脂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对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喷雾性能... 考察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性能优劣的方法有4种,其中方法二主要考察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在有大量水喷淋情况下在金属上的附着能力,这是保持润滑能力的前提,因此选用方法二考察润滑脂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对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喷雾性能的影响,得出影响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抗水喷雾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分别为: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锥入度、制备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的主要原料高碱值磺酸钙中烷基苯磺酸钙的碳链长度以及烷基苯磺酸钙含量、最高炼制温度以及添加的聚合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 抗水喷雾 抗水性能 附着能力 关键因素 实验验证 胶体
下载PDF
基础油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毛菁菁 李建明 +3 位作者 刘丽君 王越 仇建伟 张春光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复合锂基润滑脂是中国产量最大、最重要的高滴点润滑脂品种,但是实际使用性能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黏度的基础油对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重点利用扫描电镜和流变仪研究了复合锂基脂的微观... 复合锂基润滑脂是中国产量最大、最重要的高滴点润滑脂品种,但是实际使用性能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黏度的基础油对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重点利用扫描电镜和流变仪研究了复合锂基脂的微观结构与流变性的关系规律。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类型和黏度对复合锂基脂的皂纤维大小和空间网络结构均有一定影响,与稠化剂亲和性好的基础油,形成的皂纤维结构较均匀,结构安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锂基润滑脂 基础油 微观结构 流变性 显微结构 黏度
下载PDF
本征型自修复聚合物的性能研究实验设计
4
作者 李苏宁 陈骄阳 +2 位作者 周路晟 杨靖 傅佳骏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63-67,72,共6页
自修复聚脲因其优异的自修复效应和良好的韧性,在柔性电子器件、仿生电子皮肤、软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醚胺D-400为原料,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合成聚脲,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并对... 自修复聚脲因其优异的自修复效应和良好的韧性,在柔性电子器件、仿生电子皮肤、软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醚胺D-400为原料,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合成聚脲,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鉴定,并对产物的自修复性能和韧性进行研究,同时探明产物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所得聚脲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效果,6 h后自修复效率可达91%,具有良好的韧性。实验以“高分子化学合成-结构鉴定-性能测试”为逻辑主线,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能够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能力和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聚脲 韧性 研究型实验设计 聚合物 化学反应 机械性能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复合果糖粉的工艺探索
5
作者 韩文静 张广昊 +2 位作者 梁颖超 张国峰 陶进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84-388,共5页
在果糖中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果糖粉,拓展果糖的应用范围。对3种辅料、辅料的添加比例及果糖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50%(质量分数,下同)的F55果糖溶液(20%麦芽糊精、14%蔗糖)中添加3种辅料... 在果糖中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果糖粉,拓展果糖的应用范围。对3种辅料、辅料的添加比例及果糖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50%(质量分数,下同)的F55果糖溶液(20%麦芽糊精、14%蔗糖)中添加3种辅料,分别是8%微晶纤维素、5%氯化钙、10%二氧化硅。果糖溶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控制参数:进风温度120℃、雾化压力0.75 kPa、进液体积流量4 mL·min^(-1)、气体流量40 m^(3)·h^(-1)。结果表明:添加微晶纤维素可以解决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粘壁现象;添加氯化钙可以解决复合果糖粉抱团现象;添加二氧化硅可以解决复合果糖粉的食用口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复合果糖粉 喷雾干燥 微晶纤维素 氯化钙 二氧化硅 抱团 粘壁
下载PDF
CO_(2)驱环境下低铬钢腐蚀研究
6
作者 何淼 周佩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38-341,346,共5页
CO_(2)驱导致的腐蚀现象已成为制约CO_(2)驱油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之一。低铬钢凭借其耐CO_(2)腐蚀、成本较低的优点,成为油气开发和集输领域的新焦点,但井筒采用低铬钢作为油套管的研究还较少。开展了长庆油田CO_(2)驱先导测试区采出井... CO_(2)驱导致的腐蚀现象已成为制约CO_(2)驱油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之一。低铬钢凭借其耐CO_(2)腐蚀、成本较低的优点,成为油气开发和集输领域的新焦点,但井筒采用低铬钢作为油套管的研究还较少。开展了长庆油田CO_(2)驱先导测试区采出井环境下低铬钢腐蚀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CO_(2)压力5 MPa、温度80℃、Cl^(-)质量浓度15.6 g·L^(-1)时,J55钢、3Cr-1^(#)钢、3Cr-2^(#)钢、5Cr-1^(#)钢、5Cr-2^(#)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均较高;加入缓蚀剂后,3Cr-1^(#)钢与5Cr-1^(#)钢试样整体腐蚀轻微,可以将含Cr低合金钢管材与缓蚀剂配合使用,形成双重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3Cr钢 5Cr钢 缓蚀剂
下载PDF
聚驱后井网重构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7
作者 周亚洲 屈波 殷代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45-148,153,共5页
X油区储层非均质严重,聚驱后期含水上升快,目前综合含水率达到98.23%,为进一步改善X油区开发效果,开展聚驱后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在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聚驱后各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剩余油富集油层,... X油区储层非均质严重,聚驱后期含水上升快,目前综合含水率达到98.23%,为进一步改善X油区开发效果,开展聚驱后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在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和开发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聚驱后各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剩余油富集油层,分析聚驱后平面剩余油分布状况,量化各类剩余油分布,针对区块开发现状、井网井距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聚驱后原井网与抽稀井网交替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优化不同井网注入段塞尺寸。结果表明:X油区聚驱后剩余油主要集中于HⅠ332和HⅠ22层,占总剩余储量的64.26%。分流线处剩余油饱和度比主流线高3.44%,砂体发育越差,分流线处剩余油饱和度越高。聚驱后剩余油以层间干扰、平面干扰和厚油层顶部为主,这3类剩余油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70.95%。区块抽稀井网(段塞尺寸0.2 PV)与原井网(段塞尺寸0.5 PV)交替注入无碱三元乳化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聚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流线调整 井网重构 无碱三元乳化体系 剩余油
下载PDF
碱式硫酸铝脱硫富液压力与温度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子敬 杨淼 +4 位作者 刘运巍 云峰 李中义 王聪宇 张颖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6-20,26,共6页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 如何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解吸性能是解决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的重要环节。对比常压热解吸研究了负压和解吸温度匹配关系对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虽然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均能提高解吸率,但压力越低温度对解吸率提高的影响程度越高。相比80℃常压解吸的最优工况,降低压力至70 kPa和80 kPa,60℃仍具有等价的解吸能力,解吸率提高量分别为-0.52%~2.01%和-2.63%~-0.44%。进一步提高解吸温度至70℃和80℃,解吸率提高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40 min达到最大值,且70 kPa相比80 kPa分别提高4.42%和1.63%。较高的解吸温度和较低的解吸压力对解吸速率的提高同样有利,但降低压力至80 kPa需要提高解吸温度或延长解吸时间才能发挥出更高的解吸潜能,过高的温度由于SO32-浓度较低导致解吸性能的提高能力变弱。相比90 kPa降低至80 kPa,压力从80 kPa降低至70 kPa的解吸速率提高幅度大幅降低至50%左右。实验工况最佳的压力与温度匹配关系为70 kPa、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铝 脱硫富液 负压解吸 温度
下载PDF
层理型中深层热储热导率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9
作者 王志国 杜佳华 +3 位作者 董芋双 何刘 曹静 范宇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89-394,399,共7页
同轴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取热主体热储层的热传导特性研究,对提升换热器取热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提出饱和中深层热储层理结构的REV热导率计算模型和宏观区间热导率... 同轴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取热主体热储层的热传导特性研究,对提升换热器取热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此,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提出饱和中深层热储层理结构的REV热导率计算模型和宏观区间热导率计算模型。以砂岩为例,分析了孔隙率、含水率、含杂率和孔隙通道分布系数变化对验证后的宏观区间热导率计算模型热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其他3种变量一定时,模型热导率随孔隙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孔隙率、孔隙通道分布系数一定时,模型的热导率与孔隙中的含水率呈负相关性,与杂质颗粒的含量呈正相关性;当孔隙率、含水率一定时,孔隙通道分布系数越大,模型的热导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 层理型热储 表征单元体 热导率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聚乙烯中芥酸酰胺的含量
10
作者 陈冬梅 徐大智 吉豪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248-252,共5页
介绍了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聚乙烯中芥酸酰胺含量的方法,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萃取时间、溶剂与样品体积比等分别进行考察,通过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的样品处理条件。对不同的定量方法进行考察,确定使用相对校正因子的公式化方法更方便... 介绍了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聚乙烯中芥酸酰胺含量的方法,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萃取时间、溶剂与样品体积比等分别进行考察,通过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的样品处理条件。对不同的定量方法进行考察,确定使用相对校正因子的公式化方法更方便快捷。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聚乙烯基料,将样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聚乙烯中芥酸酰胺的含量。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工业聚乙烯产品进行分析,检测数据均达到了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聚乙烯 芥酸酰胺 优化设计 定量检测 公式化
下载PDF
气井井筒解堵剂溶垢性能指标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刘一田 黄维安 +3 位作者 王增宝 江琳 朱方辉 于淑珍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95-399,共5页
针对气井井筒解堵剂对不同垢样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导致无法判断药剂推广到其他气田能否平稳增产的问题,基于现有溶垢标准,开展了气井井筒解堵剂溶垢性能指标及其最低界限研究。确立了饱和溶垢量、溶垢率、溶垢速率为解堵剂溶垢指标,饱... 针对气井井筒解堵剂对不同垢样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导致无法判断药剂推广到其他气田能否平稳增产的问题,基于现有溶垢标准,开展了气井井筒解堵剂溶垢性能指标及其最低界限研究。确立了饱和溶垢量、溶垢率、溶垢速率为解堵剂溶垢指标,饱和溶垢量可指导现场药剂加量设计,溶垢率、溶垢速率用于解堵剂类型优选。分别评价参比液对碳酸钙、二氧化硅、硫化亚铁、硫酸钡等垢样溶垢性能发现,不同垢样的参比液饱和溶垢量分别为47.5、7.5、25.0、12.5 kg·m^(-3),溶垢率界限分别为95%、15%、50%和25%。针对最常见的碳酸盐垢样,在药剂与垢样比值为20 mL·g^(-1)条件下,溶垢速率界限为0.005 g·min^(-1)。在陕45井依据以上指标筛选药剂,符合指标的药剂解堵效果显著,使油套压降低到1 MPa,日增产气量达到8×10~4m^(3),显著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平稳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工程 气田增产 井筒堵塞 化学解堵 溶垢性能 药剂指标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含聚采出液中残余聚合物捕集及循环利用研究
12
作者 常振 李翔 +2 位作者 徐国瑞 刘丰钢 王浩颐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328-332,共5页
海上油田聚驱采出水中残留的聚合物(HPAM)含量较高,这部分残留HPAM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聚合物用量,增加聚合物驱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分子量测定、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出采出水中的残留HPA... 海上油田聚驱采出水中残留的聚合物(HPAM)含量较高,这部分残留HPAM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聚合物用量,增加聚合物驱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利于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分子量测定、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出采出水中的残留HPAM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万~300万,水解度在40%左右,对配制聚合物溶液起到增黏作用,并且提出含聚采出水中残留的HPAM可循环利用的影响因素,对后续聚合物捕集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聚合物 黏度 捕集 循环利用
下载PDF
谷氨酰胺类相选择性凝胶因子的制备及其在处理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杜英铨 刘鹏宇 +2 位作者 任逸 吕振波 何宇鹏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以Cbz/Fmoc保护的L-谷氨酰胺和十二胺为原料,合成了2种谷氨酰胺类的凝胶因子BADC和MADC。通过加热-冷却和试管倒置法测试了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的凝胶性能。结果表明:BADC和MADC均能使正癸烷、十二烷、十四烷和十六烷形成凝胶。使用傅... 以Cbz/Fmoc保护的L-谷氨酰胺和十二胺为原料,合成了2种谷氨酰胺类的凝胶因子BADC和MADC。通过加热-冷却和试管倒置法测试了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的凝胶性能。结果表明:BADC和MADC均能使正癸烷、十二烷、十四烷和十六烷形成凝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了凝胶因子与溶剂的自组装机理,研究发现氢键、范德华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参与到了凝胶因子与溶剂的自组装过程。对凝胶因子凝胶原油/水混合溶液的测试中发现MADC可以选择性地凝结水中的原油,是一种相选择性凝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衍生物 小分子凝胶 自组装 Π-Π堆积
下载PDF
界面聚合制备Janus膜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增强 岩征 +2 位作者 桂召龙 刘新亮 王明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由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含油废水、污水不断增多,海上原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处理污染水体的油水混合物迫在眉睫。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工业级别的油水分离要求,现已成为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作为表面改性剂,在建... 由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含油废水、污水不断增多,海上原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处理污染水体的油水混合物迫在眉睫。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工业级别的油水分离要求,现已成为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作为表面改性剂,在建立两层海藻酸钠(SA)涂层的亲水聚酰胺微滤膜上进行界面聚合改性反应,从而制备亲水-疏水双面Janus膜。通过AFM、接触角、XPS等进行膜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表征,并将膜应用于油水分离截留实验。结果表明:SA涂层具有较强锁水性,可促进表面改性均匀。OTS表面改性达到接触角大于150°超疏水标准,改性膜对不同油水乳液截留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膜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疏水改性 油水分离
下载PDF
低黏高强凝胶堵剂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15
作者 郐婧文 徐国瑞 +3 位作者 李丰辉 刘丰钢 李翔 李玲玉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研制一种低黏高强凝胶堵剂体系,实现初始黏度较低、成胶黏度大、成胶时间可控,使其兼具优良的注入性能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低黏高强凝胶堵剂初始黏度小于10 mPa·s,成胶黏度大于50000 mPa·s,成胶时间在7~36 h可控。剪切作用... 研制一种低黏高强凝胶堵剂体系,实现初始黏度较低、成胶黏度大、成胶时间可控,使其兼具优良的注入性能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低黏高强凝胶堵剂初始黏度小于10 mPa·s,成胶黏度大于50000 mPa·s,成胶时间在7~36 h可控。剪切作用对低黏高强凝胶堵剂体系的成胶性能影响不大,耐剪切性良好;低黏高强凝胶堵剂在75℃条件下,存放30 d黏度变化较小,60 d仍能保持很高的黏度,热稳定性良好。堵剂注入性良好,且可以使室内实验岩心封堵率达到90%以上。实验数据及机理分析可为现场油田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剂 黏度 机理分析 封堵率
下载PDF
掺氢对现役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影响
16
作者 杨旸 单新煜 +2 位作者 韩文杰 蔺晓婉 王岩峰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氢气被广泛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未来之星,混氢天然气(HCNG)输送“潮流”已经席卷多国,它为解决氢气的运输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氢气和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得掺氢对现役天然气管道输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分析了6种... 氢气被广泛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未来之星,混氢天然气(HCNG)输送“潮流”已经席卷多国,它为解决氢气的运输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氢气和天然气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得掺氢对现役天然气管道输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分析了6种典型天然气气源掺氢对天然气管道输送介质物性参数的影响,并基于TGNET软件计算分析了掺氢对管道输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氢体积比0~40%时,6种典型气源与不掺氢天然气相比,高热值、相对密度、沃泊指数分别下降了27%~30%、35%~36%和9.5%~11.0%;随着掺氢体积比的增加,管道输气能力下降约15%。研究成果为现役天然气管道输送HCNG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掺氢 HCNG 热值 输气功率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ZnCl_(2)活化污泥制备活性炭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强 张立杰 +1 位作者 陈玉凤 喻航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284-288,293,共6页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以有机质为主的污泥是可用于制备活性炭的适宜原料。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究ZnCl_(2)活化污泥制备活性炭的规律和趋势。经分析得出,相比其他因素,ZnCl_(2)的用量...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以有机质为主的污泥是可用于制备活性炭的适宜原料。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究ZnCl_(2)活化污泥制备活性炭的规律和趋势。经分析得出,相比其他因素,ZnCl_(2)的用量会显著影响制得的活性炭的性能。活化剂的加入使污泥的热解温度区间向低温区移动。在ZnCl_(2)的活化作用下,污泥中有机材料的降解和碳骨架的芳构化导致了多孔结构的产生。污泥活化时ZnCl_(2)的用量控制着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和介孔以及孔径分布等特性。多量的ZnCl_(2)能显著促进扩孔和介孔结构的形成。得益于中孔的贡献,活性炭的总孔容随着活化剂ZnCl_(2)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设计 污泥 活性炭 污泥活化 化学活化法
下载PDF
气田泡沫排水采气用缓蚀起泡剂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高建国 罗皓 +4 位作者 刘建 张秀英 王强 佟林 汪剑武 当代化工 2025年第2期279-283,共5页
通过实验室合成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缓蚀起泡剂,其包含表面活性剂SDBS、缓蚀剂TTA和稳泡剂PVA。通过系列实验评估了其泡沫产生能力、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高盐度和低p H)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缓蚀起泡剂在室温条件下... 通过实验室合成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缓蚀起泡剂,其包含表面活性剂SDBS、缓蚀剂TTA和稳泡剂PVA。通过系列实验评估了其泡沫产生能力、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高温、高盐度和低p H)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缓蚀起泡剂在室温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显著降低至29.1 m N·m^(-1),泡沫体积在10 min内可达到10.8 L的最大值,并能在30 min内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腐蚀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缓蚀起泡剂能显著减少金属片的腐蚀面积,从1.5 cm^(2)降至0.3 cm^(2)。此外,缓蚀起泡剂在高温和低p H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腐蚀防护效果,腐蚀面积的增加有限。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缓蚀起泡剂在A3井中的应用显著增加了产气量,从注入后的第二天起,日产气量增至15000 m^(3),套管和油管压力显著提升。研究成果不仅为泡沫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缓蚀起泡剂 稳定性 腐蚀防护 泡沫排水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超 丁亚军 +3 位作者 常圣泉 王浩 刘少武 孔军利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59-163,219,共6页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方面应用广泛,其作为未来军事技术优势的关键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了拓宽含能材料的应用范围,提升武器系统的毁伤能力,并为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超细含能材料...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方面应用广泛,其作为未来军事技术优势的关键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了拓宽含能材料的应用范围,提升武器系统的毁伤能力,并为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超细含能材料制备方面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研究进展。首先,归纳梳理了超临界流体的物理特性,并对其工艺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探究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影响晶体形貌和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从理论研究、工艺流程和工业应用等角度提出当前限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领域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含能材料 细化 晶体形貌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20
作者 朴锐 刘贺津 +1 位作者 乔鹏 王雪芹 当代化工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TiO_(2)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光催化制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TiO_(2)的高带隙(3.2 eV)限制其只能吸收紫外光,且电子-空穴对复合速率较快,导致TiO_(2)表现出较低... TiO_(2)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光催化制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TiO_(2)的高带隙(3.2 eV)限制其只能吸收紫外光,且电子-空穴对复合速率较快,导致TiO_(2)表现出较低的光催化活性。通过结构调控及负载改性等可以优化TiO_(2)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活性,以TiO_(2)纳米管结构为例,综述了不同改性方法,如浸渍法、电化学沉积法、光化学沉积法等对TiO_(2)纳米管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光催化 改性方法 制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