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3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行业碳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常莎莎 冯国会 +2 位作者 崔航 张磊 李奇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目的 预测中国建筑行业碳达峰年限和减排潜力,明确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在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方面的贡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获得不同建筑类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基于建筑面积和不同能效等级建筑碳... 目的 预测中国建筑行业碳达峰年限和减排潜力,明确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在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方面的贡献,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获得不同建筑类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基于建筑面积和不同能效等级建筑碳排放强度自下而上建立建筑行业运行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并根据不同建筑类型未来发展情况设置4种情景,预测建筑行业未来40年建筑碳排放情况。结果 随着建筑能效等级提升,建材生产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比例越来越大,而运行阶段占比相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建筑减少了20.0%左右,超低和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普通建筑约减少了56.0%。随着绿色建筑和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时间提前,占比越来越大,建筑行业的达峰年限逐渐提前,峰值也逐渐降低;中速情景下建筑行业2030年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为26.44亿t;预测到2060年,低速、中速和高速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基准情景降低23.2%、29.7%和45.1%左右。结论 大力发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对于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行业 建筑碳排放 碳达峰 潜力预测
下载PDF
矮塔斜拉桥动静力特性对结构参数敏感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桂水荣 雷鸣宇 +1 位作者 陈水生 卢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目的 为优化矮塔斜拉桥结构设计参数,以槎马特大桥为背景,研究桥梁结构参数及结构体系对矮塔斜拉桥动、静力性能影响。方法 采用ANSYS及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三维动、静力有限元模型,基于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摄动原理,研究各参数下... 目的 为优化矮塔斜拉桥结构设计参数,以槎马特大桥为背景,研究桥梁结构参数及结构体系对矮塔斜拉桥动、静力性能影响。方法 采用ANSYS及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三维动、静力有限元模型,基于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摄动原理,研究各参数下关键截面静力性能的敏感性系数;改变结构构件刚度及结构体系,研究结构参数对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影响。结果 斜拉索刚度对内力及动力特性影响均较小;墩梁支承方式对动力特性影响较小,但对内力影响较大。当主梁刚度和桥墩刚度分别增加为原刚度的2.744倍和2.125倍时,同阶自振频率最大差值均达到了22%。结论 矮塔斜拉桥主要呈现梁桥动力特性,主梁抗弯及抗扭性能受主梁刚度和桥墩刚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结构参数 敏感性分析 刚构体系 动力特性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复合地基对临近基坑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力 蔡云鹏 +2 位作者 李明宇 杨潇 李玉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 基于已有基坑稳定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开展邻近复合地基深基坑变形与稳定性问题的精细化研究。方法 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支护桩水平位移、基坑稳定性系数、基坑滑裂面位置与状态等不同变... 目的 基于已有基坑稳定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开展邻近复合地基深基坑变形与稳定性问题的精细化研究。方法 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支护桩水平位移、基坑稳定性系数、基坑滑裂面位置与状态等不同变形特征参数对基坑性状的影响,进而研究既有建筑复合地基桩体条件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邻近复合地基的基坑稳定性系数均大于桩基础和天然地基,且支护桩水平位移峰值较天然地基减小40%;复合地基和桩基下的基坑滑裂面形态大致相近,均从基础中部向基坑底部延伸;CFG桩桩长在超过1倍开挖深度、桩径超过0.7 m及桩体刚度达到500 kPa后,滑裂面与地表的交点位置不再变化,复合地基与临近基坑距离超过1倍开挖深度后,对基坑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提出邻近复合地基的基坑整体稳定性系数优于桩基础和天然地基,CFG桩桩长、桩径、桩体模量和临近基坑距离的变化均对基坑开挖呈有利作用等影响规律,结果可供工程实际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复合地基 基坑稳定性 滑裂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工程实测的开式冷却塔改造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凯良 郝禹翔 +2 位作者 冯国会 王贵强 李旭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目的 为降低建筑能耗,选取实际空调系统工程的开式冷却塔进行实测和改造优化分析,对冷却塔进行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对某大厦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进行全年运行工况测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判断其换热效率与风水比,进一步分析冷却塔运行效果较... 目的 为降低建筑能耗,选取实际空调系统工程的开式冷却塔进行实测和改造优化分析,对冷却塔进行节能潜力分析。方法 对某大厦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进行全年运行工况测试,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判断其换热效率与风水比,进一步分析冷却塔运行效果较差的具体原因,提出改造优化方案。结果 既有冷却塔换热效率在55%~59%之间,风水比远远低于最优值1.0~1.5。比较而言,换装高效节能防堵塞的螺旋形喷嘴,加高冷却塔屏障结构及更新并增加塔内填料更适合解决实际问题。结论 冷却塔周边条件和运行维护对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进风口被墙体阻隔时,进风温度高,换热效果差。经过计算可知,冷却塔经过加装变频器之后每年可节省9 212万kW·h的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冷却塔 性能测试 改造分析 变频
下载PDF
外掺剂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的宏微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彦海 熊艺衡 +2 位作者 陈冠良 岳靓 杨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3-730,共8页
目的研究微珠、硅灰和减水剂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外掺料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评价外掺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效果,结合扫描电镜技术观测沥青胶浆微观形貌,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三种外掺料的作用... 目的研究微珠、硅灰和减水剂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外掺料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评价外掺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效果,结合扫描电镜技术观测沥青胶浆微观形貌,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三种外掺料的作用机理。结果混合料高温贯入强度最高可提升253%,低温劈裂强度最高可提升62%,冻融劈裂强度比最高可达到86.3%;通过扫描电镜观测沥青胶浆的微观形貌发现:加入外掺料,沥青胶浆呈现空间骨架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沥青胶浆强度增强,同时外掺料还能填充混合料空隙,降低混合料空隙率,极大地改善了混合料性能。结论三种外掺料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沥青胶浆呈现空间骨架结构,极大地改善了混合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乳化沥青冷再生 硅灰 微珠 减水剂 路用性能
下载PDF
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国会 陈菲 常莎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9-706,共8页
目的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方法采用EnergyPlus模拟软件计算建筑使用阶段的能量消耗,利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碳排放及成本计算模型,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利用... 目的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方法采用EnergyPlus模拟软件计算建筑使用阶段的能量消耗,利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碳排放及成本计算模型,基于NSGA-Ⅱ遗传算法,利用MOBO优化工具与EnergyPlus软件耦合联用,选取了7个设计参数作为优化变量,根据决策者的实际需求,采用权重法寻找最优解,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能耗、碳排放和成本进行多目标、多参数优化研究。结果最优解下近零能耗建筑节能率、碳排放节约率和成本节约率分别为0.87%、1.51%和3.04%。结论笔者提出的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围护结构最佳组合形式具有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可为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多目标优化 围护结构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下载PDF
截面短长轴比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爆性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齐宝欣 刘雪微 任庆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目的 研究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爆性能,分析截面短长轴比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TNT炸药-空气-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刚性地面整体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从短轴和长轴两个方向进行起爆设置,探究椭圆钢管混凝土... 目的 研究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爆性能,分析截面短长轴比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TNT炸药-空气-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刚性地面整体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从短轴和长轴两个方向进行起爆设置,探究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受爆炸荷载作用后冲击波传递特性。结果 与双向刚度相同的柱子相比,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爆冲击波反射、衍射作用更为复杂;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沿长轴迎爆的抗爆性能明显优于沿短轴方向;绘制短长轴比-柱中侧向位移曲线,根据短轴方向与长轴方向抗爆性能差异,提出了设计宜采用的短长轴比为0.6~1.0;沿短轴向施加爆炸荷载时,短长轴比设计值不应小于0.4。结论 得出了不同短长轴比下构件破坏形态,进一步提出了采用短长轴比0.4~0.6内的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长轴比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 抗爆性能 变形规律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双边钢箱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抖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建兵 陈星灿 +1 位作者 王东伟 陈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9-1008,共10页
目的 对双边钢箱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在不同风参数影响下的抖振响应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沾临黄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得到主梁标准断面的三分力系数;基于谐波合成法,通过MATLAB编程模拟... 目的 对双边钢箱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在不同风参数影响下的抖振响应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沾临黄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得到主梁标准断面的三分力系数;基于谐波合成法,通过MATLAB编程模拟得到桥梁所在处的脉动风速时程曲线;基于Davenport抖振力模型,将脉动风速时程转化为抖振力时程;使用ANSYS进行不同风参数下的抖振时域分析。结果 风攻角在-7°~7°时,抖振扭转角在-7°时达到最大值,抖振横向位移在7°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桥梁抗风设计中必须全面的考虑不同风攻角对桥梁结构抖振的影响;对整体结构而言,顺着主梁纵桥向各节点的抖振位移响应值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考虑气动导纳函数后,主梁跨中抖振横向位移响应RMS值减少了27.27%,扭转角RMS值减少了28.14%。结论 考虑气动导纳函数后会降低双边钢箱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抖振响应,以0°风攻角、设计基准风速、忽略气动导纳为条件进行桥梁设计是偏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跨度斜拉桥 抖振 时域 风参数
下载PDF
混凝土桥梁空心板铰缝劣化模拟及预养护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 王爱迪 焦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6-1074,共9页
目的 研究大跨径空心板梁桥铰缝在不同损伤状态下铰缝混凝土劣化指标,为该类梁桥的预养护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分析不同受损长度及位置下铰缝劣化指标,进而提出新型铰缝检测方案,基于试验提出铰... 目的 研究大跨径空心板梁桥铰缝在不同损伤状态下铰缝混凝土劣化指标,为该类梁桥的预养护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分析不同受损长度及位置下铰缝劣化指标,进而提出新型铰缝检测方案,基于试验提出铰缝劣化指标,结合注环氧树脂加固技术进行铰缝预养护;结合现有桥梁历年检测数据,提出铰缝混凝土服役年限预估方法。结果 提出了劣化指标公式及铰缝混凝土劣化模型,通过铰缝混凝土劣化模型可计算出劣化时间,试验桥梁采取新型检测方案和预养护结合技术后,铰缝混凝土劣化时间延长至未采取措施前的2倍以上。结论 应用新技术可以提前预防铰缝受损,节约维修加固成本,延长寿命,为此类空心板梁桥铰缝的预养护管理和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板梁桥 铰缝劣化 铰缝预养护 环氧树脂 有限元
下载PDF
利用阻尼振动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玲 李文博 +2 位作者 汤浩 包龙生 冯乃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 研究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料初凝前后及灌浆口各类灌浆缺陷的检测能力。方法 设计并制作两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套筒节点模型,并在套筒中设置了不同种类的缺陷,根据阻尼振动衰减原理对灌浆饱满度进行判断。结果 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时,仪... 目的 研究阻尼振动法对灌浆料初凝前后及灌浆口各类灌浆缺陷的检测能力。方法 设计并制作两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套筒节点模型,并在套筒中设置了不同种类的缺陷,根据阻尼振动衰减原理对灌浆饱满度进行判断。结果 传感器暴露在空气中时,仪器检测到的振动幅值为255,当灌浆料饱满时,仪器检测到的振动幅值普遍低于100,大概保持在20~60;随着灌浆料的固化,振动幅值继续变小,大概保持在10~40。因此可知,当传感器被灌浆料包裹时,振动能量值小于100便可判定该套筒灌浆饱满。结论 通过对比传感器振幅能量值与预设的灌浆情况,证实了阻尼振动法的可行性,对于脱空类型的缺陷有着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振动法 灌浆缺陷 阻尼振动 灌浆饱满度
下载PDF
基于YOLO v5-IBX网络模型的公路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兆益 常宝霞 +1 位作者 吴逸飞 李冬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8-898,共11页
目的 针对传统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以及当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裂缝智能检测方法效率低、精度低、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模型YOLO v5-IBX对公路隧道衬砌裂缝进行智能检测。方法 在原... 目的 针对传统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以及当前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裂缝智能检测方法效率低、精度低、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模型YOLO v5-IBX对公路隧道衬砌裂缝进行智能检测。方法 在原始YOLO v5网络模型的检测层中新增一个低维尺度和在特征提取层中融入注意力机制,提高特征融合利用和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降低网络参数的计算量,达到减少裂缝细节信息丢失的目的;对采集到的公路隧道衬砌裂缝图像,通过图像翻转、裁剪、调整图像饱和度、对比度等随机转换方式来进行数据增强,增加数据特征样本,建立数据集,以满足模型检测的需求;在建立的隧道衬砌裂缝数据集上进行试验,以精确率、召回率、计算平均精度及平均精度均值作为检测精度的综合评价指标,将笔者提出的网络模型YOLO v5-IBX与原始的YOLO v5等其他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改进的网络模型YOLO v5-IBX检测隧道衬砌裂缝,在迭代300次的情况下,训练损失可以降到0.014,裂缝检测精度率达到97.8%左右,召回率达到97.7%左右,精度均值达到98.6%左右,均优于其他模型,检测精度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和原始YOLO v5检测算法,改进的网络模型YOLO v5-IBX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隧道衬砌裂缝,为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提供新的更加实用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裂缝检测 YOLO v5-IBX模型 隧道衬砌裂缝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铁路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仪普 陈立 +1 位作者 于风晓 谢文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目的研究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为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建长株潭城际铁路与长石铁路联络线CSLLXZQ-1标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三维模型,针对该工程路堤... 目的研究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为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建长株潭城际铁路与长石铁路联络线CSLLXZQ-1标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三维模型,针对该工程路堤填筑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采用“生死单元”方法模拟高填方路堤的分层填筑过程,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沉降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随着高填方CFG桩复合地基桩长、桩径、垫层厚度分别增大100%、33.3%、66.6%,桩间距减少40%时,复合地基沉降量分别减少63.2%、46.9%、7.9%、61.3%。结论在数值模拟中采用“生死单元”方法分级加载来模拟高填方路堤荷载,与实测结果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高填方路堤 数值模拟 地基沉降 地基处理
下载PDF
木-钢梁板组合结构耐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军 庄喜弘 郭世庆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3-641,共9页
目的提出一种木-钢梁板组合结构,通过木梁包裹薄镀锌钢板和两层木质楼板夹薄钢板的方式,提高木梁和木质楼板的承载力和耐火极限时间,解决传统木梁楼板结构在发生火灾后短时间内容易烧毁、倒塌的问题。方法参照实际木楼,按1∶1的缩尺比... 目的提出一种木-钢梁板组合结构,通过木梁包裹薄镀锌钢板和两层木质楼板夹薄钢板的方式,提高木梁和木质楼板的承载力和耐火极限时间,解决传统木梁楼板结构在发生火灾后短时间内容易烧毁、倒塌的问题。方法参照实际木楼,按1∶1的缩尺比例在试验炉左右两边布置2种不同的梁板组合结构,在相同持荷水平及相同火荷载条件下进行受火对比试验;通过在木梁和楼板中布置热电偶的方法测量并分析各测点的温度变化,用卷尺测量木梁和楼板的炭化深度研究木-钢组合梁板的强度。结果在相同的火源条件下,新型木-钢梁板组合结构耐火时间相较于传统木质梁板结构至少提高了30 min;薄钢板阻碍了火源热量向木结构辐射,使木梁的炭化深度平均减少了2.5 cm,木板炭化深度平均减少了1.6 cm。结论在相同荷载条件和火源条件下,木-钢梁板组合结构拥有更好的耐火性能和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火灾试验 耐火极限 抗火设计 炭化深度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受力状态理论的群桩基础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俭斌 薛允杰 +1 位作者 王启 赵维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9-998,共10页
目的 将结构受力状态理论应用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判定,推广计算群桩基础安全容度和降低材料浪费的方法,为群桩设计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现场静载试验,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群桩基础模型,应用结构受力... 目的 将结构受力状态理论应用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判定,推广计算群桩基础安全容度和降低材料浪费的方法,为群桩设计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现场静载试验,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群桩基础模型,应用结构受力状态理论分析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精确判定群桩基础工作过程中的弹塑性分支荷载与失效荷载,并与当前规范理论获取的荷载判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考虑群桩效应等不利因素的前提下,所判定的群桩承载力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相较于以控制沉降为40 mm方式得到的群桩基础设计荷载提高了21.6%,失效荷载比极限荷载大770 kN。结论 弹塑性分支荷载可以直接作为群桩基础的设计荷载,从极限荷载至失效荷载这一区间经证明群桩结构可以正常工作,可作为群桩基础的安全裕度使用,为研究群桩基础承载力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有限元模拟 结构受力状态理论 M-K判定方法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人体热感觉实测值偏离预测值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国会 周梓强 +1 位作者 宋嘉森 何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建筑环境中人体热感觉实测值偏离预测值的原因,明确PMV指标的应用条件和适用场所。方法在工程实践应用中,许多学者发现实测热感觉投票值TSV与预测热感觉投票值PMV有一定偏差,笔者借鉴已有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探寻服装热阻... 目的研究建筑环境中人体热感觉实测值偏离预测值的原因,明确PMV指标的应用条件和适用场所。方法在工程实践应用中,许多学者发现实测热感觉投票值TSV与预测热感觉投票值PMV有一定偏差,笔者借鉴已有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探寻服装热阻、新陈代谢率、个体差异、建筑类型、行为习惯等因素对该现象的影响。结果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无法得到准确的量化值,导致人体热感觉预测值的不准确。同时人群个体差异性和建筑类型均会影响人体热感觉预测值的准确性。结论面对复杂多变的热环境舒适性评价问题,不能直接套用PMV模型,应把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平均评价 热感觉投票 热感觉 热舒适
下载PDF
偏心率对工字型CFRP-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帼昌 于潇 李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6,共10页
目的研究偏心率对内置工字型CFRP型材的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工字型CFRP-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模型,分析不同偏心率下构件的受力-变形关系、各材料分担荷载以及应力发展,探究混... 目的研究偏心率对内置工字型CFRP型材的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工字型CFRP-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模型,分析不同偏心率下构件的受力-变形关系、各材料分担荷载以及应力发展,探究混凝土强度、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和CFRP型材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偏心率的增大,构件延性提高,初始刚度与极限承载力降低,且降低幅度减小,偏心率与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关系;偏心率越小,加入CFRP型材对组合柱承载力的提高越显著。结论偏心率越大,混凝土强度的利用率越低,钢管力学性能发挥越充分。偏心率小于0.328时,建议采用增大混凝土强度的方式增加构件极限承载力;偏心率大于0.328时,建议采取增大钢材屈服强度和含钢率的方式增加构件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偏压短柱 工字型CFRP型材 高强钢管 高强混凝土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中梁-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宪宏 姜海洋 +1 位作者 刘柯宇 陈建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834,共7页
目的 为解决困扰梁-墙节点连接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方式——梁靴螺栓连接节点,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梁靴的不同锚固长度,制作了3组12个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试件,并分别进行拉拔和剪切试验,探究... 目的 为解决困扰梁-墙节点连接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方式——梁靴螺栓连接节点,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梁靴的不同锚固长度,制作了3组12个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试件,并分别进行拉拔和剪切试验,探究不同条件下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 拉拔试验中,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节点的拉拔承载力分别提高了80.12%和122.63%;剪切试验中,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节点的剪切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0.94%和102.75%。结论 梁靴螺栓连接方式节点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随着梁靴锚固长度增加,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均有提高,极限位移更大,节点的延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梁靴螺栓干连接 梁靴锚固长度 梁-墙平面外节点
下载PDF
煤矸石基地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彦文 范博雯 +2 位作者 赵明宇 刘天琦 周永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煤矸石基地聚合物方法,探究温度、硅酸钠掺量以及制备工艺对煤矸石基地聚物的影响。方法以煤矸石粉作为主要原料,以3%掺量的氢氧化钠和15%,20%,25%,30%的硅酸钠水溶液进行激发,反应温度为70~90℃,采用水热合成工艺制备... 目的研究一种制备煤矸石基地聚合物方法,探究温度、硅酸钠掺量以及制备工艺对煤矸石基地聚物的影响。方法以煤矸石粉作为主要原料,以3%掺量的氢氧化钠和15%,20%,25%,30%的硅酸钠水溶液进行激发,反应温度为70~90℃,采用水热合成工艺制备煤矸石基地聚合物。结果XRD、FT-IR测试发现反应过程中硅酸钠掺量、制备温度引起煤矸石粉中的硅铝酸盐胶凝相发生了变化,Si-O-A1键位置发生向右偏移10~30 cm^(-1),硅酸钠掺量25%时Si-O-A1键向右最多偏移13 cm^(-1),形成了更多的地聚合物键;SEM测试表明,提高硅酸钠掺量可以促进煤矸石基地聚合物的生成,但掺量过高会产生裂纹降低地聚合物的性能;MAS-NMR分析地聚合物的结构为无定形态,地聚合物中化学位移在-108.6×10^(-6)的Q^(4)结构态谱峰较弱,煤矸石参与地质聚合反应较充分,残留煤矸石原料少。结论基于水热合成工艺的制备煤矸石基地聚合物最优条件为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温度为70℃、硅酸钠掺量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地聚合物 水热合成法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非达西渗流定律的沥青饱水路面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福春 白祥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 提出考虑非线性渗流定律的沥青饱水路面模型,对其结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道路结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动荷载下Forchheimei非线性渗流时饱水沥青路面的动... 目的 提出考虑非线性渗流定律的沥青饱水路面模型,对其结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道路结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动荷载下Forchheimei非线性渗流时饱水沥青路面的动孔隙水压力、水平应力以及剪切应力的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探寻轮载峰值、孔隙率、弹性模量三种变量参数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 动孔隙水压力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先到达正向峰值后逐渐减小至出现负向峰值后慢慢减小至平稳;水平压应力在动荷载的作用下随着结构层的深度增加而减小;剪切应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荷载的减小而减小。由正交试验结果可得,轮载峰值对沥青饱水路面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呈正相关特征,而孔隙率、弹性模量呈负相关特征。其中考虑轮载峰值时,沥青饱水路面的最大动孔隙水压力均值增幅最大,达56%。结论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结构层内正负水压力随时间交替存在,证实了水损害过程中的泵吸作用,非线性渗流对沥青面层的冲刷作用较强;动孔隙水压力受轮载峰值的影响较大,孔隙率对其影响次之,弹性模量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动孔隙水压力 沥青饱水路面 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定律
下载PDF
双参数Weibull分布砖混骨料再生混凝土损伤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保阳 张政 +1 位作者 王浩 黄禹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目的 研究砖混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中砖块的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为砖块质量分数不统一的再生骨料的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再生骨料中不同砖块质量分数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再生混凝... 目的 研究砖混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中砖块的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为砖块质量分数不统一的再生骨料的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再生骨料中不同砖块质量分数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再生混凝土经冻融及荷载作用的损伤变量D,并基于双参数Weibull概率函数及Lemaitre等效应变理论建立再生骨料中不同砖块含量的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后单轴受压本构模型。结果 所得的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度较好;损伤变量D与应变的关系呈S型曲线,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了初始损伤Dn的大小及试件抵抗荷载的能力;得到了冻融循环次数、再生骨料中砖块质量分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经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砖块质量分数由0到30%时初始损伤度增加了32.5%。结论 再生骨料中砖块质量分数的增加,能够加快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速度,使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砖混骨料 双参数Weibull概率函数 Lemaitre等效应变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