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5,4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eap1/Nrf2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氧化应激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兰荣 曹旸 +4 位作者 张伟 刘萌萌 王晓翠 魏丽 李蕾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Keap1、Nrf2蛋白表达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SOD、i NOS、MDA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SOD、iNOS、MDA与Keap1、Nrf2蛋白水平的的相关性;比较不同Keap1、Nrf2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Keap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7.00%、53.00%,Nrf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00%、45.00%,Keap1蛋白OD值分别为0.41±0.07、0.33±0.05,Nrf2蛋白OD值分别为0.39±0.06、0.31±0.06,癌组织Keap1、Nrf2蛋白阳性率及O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ap1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T分期呈正相关(r=0.569、0.574,P<0.01),Nrf2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T分期呈正相关(r=0.527、0.539,P<0.01);Keap1蛋白阳性者、阴性者的血清SOD水平分别为(86.78±9.14)U/m L、(115.07±12.13)U/m L,MDA水平分别为(4.42±0.82)mmol/L、(3.24±0.56)mmol/L,i NOS水平分别为(22.74±4.31)U/m L、(15.59±3.02)U/mL,Nrf2蛋白阳性者、阴性者血清SOD水平分别为(84.94±9.12)U/mL、(117.06±12.37)U/mL,MDA水平分别为(4.48±0.85)mmol/L、(3.21±0.52)mmol/L,iNOS水平分别为(23.02±4.28)U/mL、(15.64±3.10)U/mL,Keap1、Nrf2蛋白阳性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阴性者,MDA、iNOS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ap1、Nrf2蛋白表达与SOD呈负相关(r=-0.612、-0.614,P<0.01),与MDA、iNOS呈正相关(r_(Keap1)=0.609、0.614,P<0.01;r_(Nrf2)=0.610、0.608,P<0.0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为85.71%、83.78%,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95.65%、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组织中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病理分级、T分期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活化可参与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且对预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氧化应激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超氧化物歧化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和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崔荣花 李建旺 +6 位作者 元建华 张曙波 毛山山 陈琼慧 李兴 张玮芳 谢宗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78-98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cm)和43例配对的正常组(距癌5 cm以上),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和正常组,且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p2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KAI1/CD82与p27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6、0.42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KAI1/CD82、p27、p5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AI1/CD82 P27 P53 免疫印迹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Ca^(2+)及细胞焦亡的影响
3
作者 崔新会 陈新锋 +4 位作者 邹鹏 文启 李鹏 汪贺轩 张鑫鑫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及脊髓组织Ca^(2+)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和SCI+Ca^(2+)抑制剂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组)各12只。脊髓撞击法...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及脊髓组织Ca^(2+)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和SCI+Ca^(2+)抑制剂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组)各12只。脊髓撞击法制备大鼠SCI模型,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荧光探针检测脊髓组织Ca^(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8(IL-1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BBB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Ca^(2+)(18.92±3.60)、IL-1β[(383.66±45.42)pg/mL]、IL-18[(364.21±38.23)pg/mL]含量和NLRP3(0.93±0.19)、Caspase-1(0.98±0.08)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Nimodipine组大鼠1 d、3 d、7 d的BBB评分稍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4 d、21 d及28 d大鼠BBB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Nimodipine组大鼠Ca^(2+)(11.73±4.31)、IL-1β[(292.93±28.48)pg/mL]、IL-18[(279.81±22.52)pg/mL]含量和NLRP3(0.79±0.18)及Caspase-1(0.63±0.10)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能通过抑制Ca^(2+)来改善SCI大鼠的细胞焦亡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尼莫地平 钙离子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临床特征联合血清CA19-9、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丽 赵威 +2 位作者 李珊珊 梁爽 丁瑞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抽取同期在我院手术且经术后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A125、CA19-9和HE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AOC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特征、CA19-9和HE4诊断EAOC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A19-9和HE4水平分别为[20.99 (17.06,32.40)] U/mL和[64.47 (55.93,72.01)]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8(2.18,10.86)] U/mL和[43.39(34.61,52.40)]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125水平为[59.85 (39.51,92.26)] pmol/L,明略高于对照组的[56.58 (39.80,80.68)] p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是影响EAOC的风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长径、CA19-9、HE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年龄:0.857;肿瘤最长径:0.767;CA19-9:0.767;HE4:0.808)(P<0.05)。结论 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可用于预测EAOC,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 糖类抗原19-9 人附睾蛋白4 诊断价值
下载PDF
nCD11b、mCD14和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张义堂 秦小菀 +3 位作者 石岩 侯海燕 殷雪 徐会民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26例和非休克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73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 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n CD11b、m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0±12.58) MFI、(62.89±7.69) MFI,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86.69±10.98) MFI、(41.27±5.0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8.85±6.27) MFI,明显低于健康组的(54.03±6.15)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CD11b、m 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7.69±11.62) MFI、(67.96±6.18) MFI,明显高于非休克组的(215.74±12.95) MFI、(60.08±8.2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4.99±5.83) MFI,明显低于非休克组的(40.98±6.54)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CD11b、m CD14、mCD86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为0.850、0.804、0.815和0.930,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结论 外周血n CD11b、m CD14、m CD86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且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CD11b 单核细胞CD14 单核细胞CD86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张晓光 李娜 +1 位作者 董峰 喻红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8例甲状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例于生化复发前接受内分泌治疗,12例无术后2年随访...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8例甲状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例于生化复发前接受内分泌治疗,12例无术后2年随访信息,均予以剔除,经筛选后259例纳入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111例纳入验证集用于验证模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确定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可视化处理获得列线图预测模型,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术后2年,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15.14%(56/370);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显示,体质量指数(BMI)(OR:6.873)、热休克蛋白70(HSP70)(OR:5.380)、弹性应变率比值(SR)(OR:3.872)、结节成分(OR:5.880)、结节内部血流(OR:6.944)、结节钙化(OR:3.764)是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P<0.05);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结果构建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74,且其预测效能与实际吻合较理想。结论基于SR、BMI、HSP70、结节成分、结节内部血流、结节钙化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良好区分度、精准度,有助于实现个体化预测,帮助临床医师识别高风险人群,确定合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射频消融术 复发 围术期数据 弹性应变率比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胎盘ULK1表达与自噬及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葛榕 陈品玲 +5 位作者 郑琳 杨茵 林靓 辛长征 李蕊 许昌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与正常产妇胎盘组织中Unc-51样激酶1(ULK1)表达和自噬水平,分析胎盘ULK1表达与自噬水平及子痫前期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分娩的25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住院且年龄、...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与正常产妇胎盘组织中Unc-51样激酶1(ULK1)表达和自噬水平,分析胎盘ULK1表达与自噬水平及子痫前期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分娩的25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住院且年龄、产次与分娩方式相配对的25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产妇胎盘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苄氯素1(Beclin1)、螯合体1(SQSTM1/p62)和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胎盘组织ULK1的mRNA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类fms酪氨酸激酶-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采用Pearson法分析ULK1表达与sFlt-1/PlGF比值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子痫前期组胎盘均可见LC3B、Beclin1和p62表达,经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的LC3B和Beclin1表达相对量分别为695.32±77.82、534.19±7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11±64.14和438.66±91.71,p62表达相对量为529.66±8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8.37±12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ULK1的mRNA表达水平1.01±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组外周血PlGF和sFlt-1水平分别为(114.12±21.71)pg/mL和(8274.126±3453.49)pg/mL,sFlt-1/PlGF比值平均为81.94±57.8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ULK1的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sFlt-1/PlGF比值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ULK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自噬水平一致,并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子痫前期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自噬 Unc-51样激酶1 胎盘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田小平 罗郑 +5 位作者 夏军 淮文英 刘丹 熊鹰 陈云慧 何林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82-99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采用Gen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AD主要作用靶点,并与化合物基因靶点作韦恩图、明确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生物过程及作用通路。应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12个沙棘多酚候选化合物、142个成分靶点以及95个沙棘多酚与AD的共同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沙棘多酚调治AD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阿魏酸、藜芦酸、咖啡酸等,核心靶点包括ALB、EGFR、PTGS2、STAT3、CTNNB1、MMP9、ESR1、TLR4、ICAM1和PPARA。GO和KEGG分析显示,沙棘多酚治疗AD的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受体活化、癌症的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其功能主要为氧化还原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金属蛋白酶活性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沙棘多酚的5个关键治疗AD的化合物可与5个核心基因的对接口袋相匹配。结论沙棘多酚可通过多个化合物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和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阿尔兹海默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建飞 武慧群 +2 位作者 李凌鑫 罗伟贤 任连军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 目的 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效果,并探讨其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RA活动期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治疗两周。于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DAS28)评分、疼痛(VAS)评分、炎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指标(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中医证候关节肿胀、冷痛、压痛、晨僵、屈伸不利评分分别为(0.72±0.18)分、(0.70±0.20)分、(0.81±0.22)分、(0.68±0.15)分、(0.77±0.1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3±0.24)分、(0.96±0.23)分、(1.14±0.26)分、(0.91±0.21)分、(1.0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DAS28、VAS评分分别为(2.18±0.33)分、(2.46±0.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6±0.47)分、(2.89±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ESR、抗CCP抗体、RF、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23±2.29) mm/h、(172.30±30.14) IU/mL、(130.85±15.42) IU/mL、(10.20±1.68) mg/L、(18.95±4.38) 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84±3.41) mm/h、(205.68±36.77) IU/mL、(157.62±24.10) IU/mL、(13.65±2.06) mg/L、(24.51±6.0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两周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分别为(2.61±0.35)%、2.44±0.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17±0.28)%、1.68±0.32,Th17细胞百分比为(1.07±0.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9±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山火针刺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活动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烧山火针刺法 甲氨蝶呤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者PA、PSP、CD64、sCD14-ST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11
作者 王俭 胡林兵 +2 位作者 罗宁 徐华英 冯小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94-698,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者血前白蛋白(PA)、血清胰石蛋白(PSP)、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I(CD6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眉山市四所医院收治的498例儿...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者血前白蛋白(PA)、血清胰石蛋白(PSP)、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I(CD6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眉山市四所医院收治的49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23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6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的血清PA、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比较三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同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A、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A、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非细菌感染组,而血清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则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获得血清PA、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AUC分别为0.885、0.780、0.818、0.848、0.934。其中,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9.20%,81.40%,诊断价值均较高。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者血清PA水平呈低表达,血清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呈高表达;且细菌感染较非细菌感染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PA水平降低,而血清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和CD64指数则升高;联合检测血清PA、PSP、外周血sCD14-ST水平、CD64指数有助于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前白蛋白 血清胰石蛋白 CD64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肌做功参数变化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2
作者 侯苏芸 滑少华 +3 位作者 崔可飞 孙梦娇 李莉锦 王红鹄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 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6例HCM患者纳入研究,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排除4... 目的 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6例HCM患者纳入研究,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排除4例失访病例)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发生心血管事件)4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 1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标准化体表面积(BSA)、左心房容积(LA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及超声心肌做功参数[有效做功(GCW)、心肌做功效率(GWE)、无效做功(GWW)、心肌整体做功指数(GWI)]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心肌做功参数对H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并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事件组中29例(63.07%)发生心房颤动,3例(6.52%)发生室性心动过速,4例(8.70%)发生晕厥,8例(17.39%)发生心绞痛,2例(4.35%)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就诊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事件组患者的LADI、LAV、LAD、LAV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事件组患者的GWI、GCW、GWE明显低于对照组,GW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和随访6个月时,各项做功参数联合预测H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 (敏感度80.43%,特异度88.89%)、0.943(敏感度89.13%,特异度89.68%),均大于GWI、GCW、GWW、GWE单独预测AUC (P<0.05);经HC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度分析,就诊时,GWI、GCW、GWW、GWE所致RR分别为10.400、13.450、0.105、5.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GWI、GCW、GWW、GWE所致RR分别为10.021、11.241、0.086、7.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HCM患者超声心肌做功参数存在明显变化,GWI、GCW、GWW、GWE对HC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其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做功 超声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贝伐单抗逆转肺腺癌顺铂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亚锋 夏晓明 +1 位作者 施仁忠 张开耀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17-1222,共6页
目的探索贝伐单抗是否可逆转肺腺癌顺铂耐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处理方式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顺铂组(DDP)、贝伐单抗组和联合组(贝伐单抗/DDP)。细胞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DDP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 目的探索贝伐单抗是否可逆转肺腺癌顺铂耐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处理方式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顺铂组(DDP)、贝伐单抗组和联合组(贝伐单抗/DDP)。细胞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DDP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检测A549/DDP细胞的耐药系数,并检测贝伐单抗联合DDP对A549/DDP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法)用于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水平。结果贝伐单抗及DDP均能有效抑制A549/DDP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凋亡,贝伐单抗联合DDP较单独使用贝伐单抗及DDP的效果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贝伐珠单抗与DDP均能抑制A549/DDP细胞中VEGF的释放,下调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且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通过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及VEGF释放抑制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促进凋亡,从而逆转顺铂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贝伐单抗 顺铂耐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莉 黄玉焕 周曼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儿采用肺泡灌洗...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儿采用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B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给药,连续治疗48 h。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SPAP)、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PaO_(2)为(60.65±6.33)mmHg,明显高于B组的(56.12±5.93)mmHg,PaCO_(2)、OI、SPAP分别为(42.36±4.02)mmHg、13.10±1.12、(26.14±2.67)mmHg,明显低于B组的(45.66±4.33)mmHg、(15.66±1.53)、(29.46±3.1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浆D-D、PAI-1/t-PA、PAF含量分别为(1.35±0.38)mg/L、3.52±0.78、(404.55±78.78)×10^(9)/L,明显高于B组的(1.00±0.31)mg/L、2.64±0.71、(340.59±65.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清TNF-α、PCT、IL-5、IL-13含量分别为(11.11±1.01)ng/L、(0.78±0.23)ng/mL、(0.90±0.34)pg/mL、(1.15±0.66)pg/mL,明显低于B组的(13.75±1.63)ng/L、(1.46±0.34)ng/mL、(1.50±0.40)pg/mL、(1.63±0.9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发绀、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及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气管内滴入给药,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治疗MAS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优,其可促进血气指标、凝血纤溶指标恢复,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机体炎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牛肺表面活性剂 肺泡灌洗 气管内滴入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身体组分、^(18)F-FDG PET/CT显像预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15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_(1)、L_(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_(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5.23±4.07) cm^(2)、(128.97±26.53) mg/m^(2)、(78.07±6.69) cm^(2)、(37.36±5.74)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2.52±3.32) cm^(2)、(112.54±25.82) mg/m^(2)、(73.73±7.25) cm^(2)、(32.94±5.31)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0.95±3.92) cm^(2)、(113.55±15.87) mg/m^(2)、(73.59±6.17) cm^(2)、(32.67±4.98)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37.51±3.56) cm^(2)、(95.18±17.45) mg/m^(2)、(70.30±5.14) cm^(2)、(28.52±4.42)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5.43±1.25、(3.86±0.87)×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4±1.07、(4.27±0.85)×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3.94±1.06、(2.61±0.70)×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73±1.21、(3.05±0.93)×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A、BMD、VFA、MA、SUV_(max)、MTV联合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98 (95%CI:0.809~0.954)、0.919 (95%CI:0.836~0.968)。结论 NAC过程中检测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可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定量CT 新辅助化疗 骨密度 肿瘤代谢体积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任苏恩 李砚 +1 位作者 刘磊 钟巍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麻,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镇痛效果及躁动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48 h的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4.58±1.37)次、(56.11±12.05)μg、6.12%,明显少(低)于对照组的(6.03±1.65)次、(67.36±13.29)μg、2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23±0.87)分、(3.04±0.75)分、(2.67±0.64)分、(2.23±0.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4±0.91)分、(3.51±0.69)分、(3.05±0.58)分、(2.94±0.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清β-EP、PEG2水平分别为(118.56±14.52)pg/mL、(18.74±2.3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29±15.17)pg/mL、(22.63±2.1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24%、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在胸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全身麻醉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艾司氯胺酮 并发症
下载PDF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儿血清中miR-93-5p和miR-424-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马静 郑喜胜 +1 位作者 李长力 赵聪源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小RNA-93-5p(miR-93-5p)和微小RNA-424-5p(miR-424-5p)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S-AKI)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小RNA-93-5p(miR-93-5p)和微小RNA-424-5p(miR-424-5p)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S-AKI)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60例和非AKI组5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血清miR-93-5p、miR-424-5p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S-AKI患儿血清miR-93-5p、miR-424-5p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93-5p、miR-424-5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诊断价值。结果AKI组患儿的尿量为(1.52±0.31)mL·kg^(-1)·h^(-1)、血清miR-93-5p表达水平为0.62±0.14,均明显低于非AKI组的(1.87±0.36)mL·kg^(-1)·h^(-1)、(1.02±0.2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清miR-424-5p表达水平、Scr、Cys-C水平分别为(17.35±5.01)分、(5.77±1.80)分、(2.36±0.51)、(182.84±43.31)μmol/L、(1.63±0.39)mg/L,明显高于非AKI组的(14.96±4.12)分、(5.10±1.41)分、(1.01±0.23)、(91.51±28.34)μmol/L、(0.96±0.2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S-AKI患儿血清miR-93-5p与Scr、Cys-C呈负相关(r=-0.621、-0.720,P<0.05),miR-424-5p与Scr、Cys-C呈正相关(r=0.503、0.538,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24-5p、Scr、Cys-C是影响脓毒症患儿并发AKI的危险因素,miR-93-5p是保护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93-5p、miR-424-5p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脓毒血症患儿并发AKI的AUC分别为0.856、0.860、0.949,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性为91.07%,两者联合优于血清miR-93-5p、miR-424-5p各自单独诊断(Z两者联合-miR-93-5p=2.897、Z两者联合-miR-424-5p=2.706,P=0.004、P=0.007)。结论S-AKI患儿血清miR-93-5p水平显著下调,miR-424-5p水平显著上调,两者联合诊断脓毒血症患儿并发AKI具有更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微小RNA-93-5p 微小RNA-424-5p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其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18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增生、单纯增生乳腺病变患者各40例。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比较各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lk-1/KDR)表达、微血管密度],并比较不同病变性质乳腺病变患者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7±0.05、(0.18±0.06)min、(1.37±0.32)min,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0.14±0.04、(0.15±0.04)min、(1.22±0.27)min,非典型增生组的0.12±0.04、(0.05±0.02)min、(0.74±0.07)min和单纯增生组的0.10±0.03、(0.04±0.01)min、(0.53±0.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Flk-1/KDR半定量积分、VEGF半定量评分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4±2.18)分、(7.85±2.46)分、(51.88±3.07)个/100倍镜,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5.33±1.30)分、(5.72±1.44)分、(31.53±6.51)个/100倍镜,非典型增生组的(3.26±1.65)分、(3.36±1.73)分、(28.74±4.05)个/100倍镜和单纯增生组的(1.06±0.71)分、(1.26±0.74)分、(19.03±4.02)个/100倍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6±0.05、(0.17±0.05)min、(1.30±0.38)min,明显高于良性组的0.11±0.03、(0.05±0.02)min、(0.64±0.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与Flk-1/KDR、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诊断乳腺癌的AUC值均高于0.7,但各项参数联合预测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AUC值最大,为0.947(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阳性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趋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乳腺癌 定量参数 恶性转化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下载PDF
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郑喜 阎小萍 +1 位作者 李仁心秀 王丽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34例。对照1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R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34例。对照1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2组基础上予以补肾壮骨温经汤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状瓜氨酸抗体(CCP)]水平;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64.71%和对照2组的70.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肿胀、头晕耳鸣以及肢体沉重各临床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临床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为(38.45±11.48)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45.58±12.71)分和对照2组的(44.34±12.06)分,且联合组患者的RF、ESR及CCP水平分别为(86.37±14.74)IU/mL、(32.27±3.38)mm/h、(187.34±19.08)IU/mL,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103.22±16.75)IU/mL、(43.16±5.25)mm/h、(219.58±21.77)IU/mL和对照2组的(98.41±15.28)IU/mL、(41.83±5.19)mm/h、(210.66±19.4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WOMAC评分、RF、ESR及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温经汤配合针刺循经取穴治疗RG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温经汤 针刺循经取穴 类风湿膝关节炎 疗效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王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影像解剖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