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01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环境科学》载文及引文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福荣 刘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海洋环境科学》近5a的抽样载文及引文情况。从中析出:本刊已拥有一批热心于海洋环保事业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以辽宁、山东等地为核心的海洋环境科研核心地区和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所载论文的内容广泛... 本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海洋环境科学》近5a的抽样载文及引文情况。从中析出:本刊已拥有一批热心于海洋环保事业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以辽宁、山东等地为核心的海洋环境科研核心地区和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所载论文的内容广泛,几乎覆盖了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引文量高,比我国行业性技术刊物篇均引文量2.8篇高5.2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载文 引文 统计分析 期刊
下载PDF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61
2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2 位作者 许世远 张斌亮 欧冬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3,共5页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 ,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 水界面间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 N含量分布在 0 .0 0 82~ 2 .5 6mg/L ,NO2 - N为 0 .0 3~ 0 .5 8mg/L ,NO3- N为 0 .6 9~ 5 .38mg/L之间 ,溶解态磷 (DP)的含量为 0 .0 35~ 0 .5 3mg/L之间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 N的含量为 0 .0 0 2 5~ 1.35mg/L ,NO2 - N的含量为 0 .0 0 5 5~ 0 .2 0mg/L ,NO3- N的含量为 0 .6 1~ 1.14mg/L ,DP的含量为 0 .11~ 0 .5 3mg/L ;计算表明 ,沉积物 水界面间NH4 + N、NO2 - N、NO3- 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在 - 0 .0 2 4~ 0 .99、- 0 .39~ 0 .0 0 19、- 3 .0 9~ - 0 .12和 - 0 .48~ 0 .12 μg/ (cm2 ·d)之间。研究揭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通量 孔隙水 沉积物 水界面 河口滨岸潮滩 水界面 水体污染 营养物质 污染物质
下载PDF
大型藻类净化养殖水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岳维忠 黄小平 +2 位作者 黄良民 谭烨辉 殷健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5,40,共4页
对7种大型藻类吸收营养盐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蛎菜(Ulvaconglobat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graminifolium)两种吸收效果好的藻种进行了NH4 N浓度梯度实验,并用蛎菜进行了净化养殖水体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草叶马尾藻、蛎菜和... 对7种大型藻类吸收营养盐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蛎菜(Ulvaconglobata)和草叶马尾藻(Sargassumgraminifolium)两种吸收效果好的藻种进行了NH4 N浓度梯度实验,并用蛎菜进行了净化养殖水体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草叶马尾藻、蛎菜和网地藻(Dictyotasp.)对NH4 N的吸收效果较好,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0.0064、0.0054和0.0053mg/(g·h);草叶马尾藻对NH4 N的最佳吸收范围为(4.0±0.4)mg/L,而蛎菜有(1.5±0.2)mg/L和(4.5±0.4)mg/L两个最佳吸收范围;在养殖水体模拟系统中加入蛎菜,对水体中NH4 N及PO4 P有明显的吸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藻类 营养盐 养殖水体 水质净化 草叶马尾藻 蛎菜 海水养殖业
下载PDF
海岸线卫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10
4
作者 马小峰 赵冬至 +3 位作者 邢小罡 张丰收 文世勇 杨帆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大连、营口地区的海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解译方法;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海岸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使用ID...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大连、营口地区的海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解译方法;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海岸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使用IDL语言实现Canny算子、中值滤波器和腐蚀算子,完成了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自动提取;证明了使用潮位高度与卫星图像结合计算坡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海岸线位置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CANNY算子 中值滤波 腐蚀算子 坡度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44
5
作者 刘芳文 颜文 +2 位作者 王文质 古森昌 陈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8,共5页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 ;这些重金属中 ,以Hg的富集程度最高 ,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生态危害评价显示 ,除Hg属中等危害程度外 ,其余的重金属元素均属轻微危害程度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顺序为Hg >Cd >Pb >Cu >As>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危害评价 沉积物 珠江口
下载PDF
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及在钻井液毒性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3 位作者 李钧 谭志军 于仁诚 王云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 ,以及对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新糠虾 毒性评价 标准实验生物 钻井液 急性测试方法 海上钻井 海洋污染 海洋监测
下载PDF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被引量:46
7
作者 尹伊伟 王朝晖 +2 位作者 江天久 骆育敏 谢隆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5,共4页
介绍了目前产生鱼毒素 (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鱼毒素主要包括 :麻痹性贝毒 (PSP)、短裸甲藻毒素 (BTX)、溶血性毒素 (hemolytictoxin)、细胞性毒素 (cytotoxin)和氨等。 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 1998年... 介绍了目前产生鱼毒素 (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鱼毒素主要包括 :麻痹性贝毒 (PSP)、短裸甲藻毒素 (BTX)、溶血性毒素 (hemolytictoxin)、细胞性毒素 (cytotoxin)和氨等。 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 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 (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 (Gymnodiniummikimot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鱼类 毒性 赤潮 麻痹性贝毒 短裸甲藻毒素
下载PDF
黄海和东海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菊英 马德毅 +2 位作者 鲍永恩 刘广远 刘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分析了黄海和东海陆架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油类、Cu、Zn、Pb、Cd、Hg、Cr、As、总氮、总磷的含量,通过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各化学要素的背景值。以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 分析了黄海和东海陆架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油类、Cu、Zn、Pb、Cd、Hg、Cr、As、总氮、总磷的含量,通过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各化学要素的背景值。以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了调查海区沉积物中各化学要素的贫化区、背景值区、超背景值区和异常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值 黄海 东海 沉积物质量 评价
下载PDF
二十年来渤海生态环境参数的演化和相互关系 被引量:77
9
作者 于志刚 米铁柱 +2 位作者 谢宝东 姚庆祯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系统分析近 2 0a来渤海中部海域 3a( 1 982~ 1 983,1 992~ 1 993,1 998~ 1 999年 ) 1 0航次的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变化 ,描述了变化趋势 ,初步讨论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近 2 0a来 ,渤海中部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 ... 通过系统分析近 2 0a来渤海中部海域 3a( 1 982~ 1 983,1 992~ 1 993,1 998~ 1 999年 ) 1 0航次的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变化 ,描述了变化趋势 ,初步讨论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近 2 0a来 ,渤海中部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 (N/P和Si/N)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现为 :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无机氮持续增加 ,活性磷和硅显著降低 ,N/P值升高 ,Si/N值下降。N/P值 3a的五月和十月平均值分别为 1 64、5 2 4和 1 6 1 2 ,Si/N值分别为 1 3 2、3 87和 1 32。渤海中部海域氮限制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活性硅和磷从供给充分改变为硅和磷限制的临界 ;渤海营养盐结构若按此趋势演化 ,必将造成磷和硅限制。黄河口及毗邻海域磷很低 ,不是渤海磷的主要来源 ,而氮和硅主要由黄河输入 ,近几年来黄河断流减少了主要由风化过程产生的硅的入海量 ,而农用化肥的流失总量并未改变 ,这是造成上述变化趋势的主导因子。渤海赤潮近几年频发 ,硅的减少使硅藻生长受到了较大压力 ,从而间接地助长了甲藻的生长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生态系统 营养盐 赤潮 生态环境 环境参数
下载PDF
大型海藻栽培及其在近海环境的生态作用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杨宇峰 宋金明 +1 位作者 林小涛 聂湘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作为重要自然资源的大型海藻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大型海藻栽培业。当前,近海水域营养超负荷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一些栽培的大型海藻,生产力很高,在... 作为重要自然资源的大型海藻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大型海藻栽培业。当前,近海水域营养超负荷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一些栽培的大型海藻,生产力很高,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N、P营养物质,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过滤器。此外,大型海藻在碳循环研究、赤潮控制和维持健康的复合养殖系统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材料。为保障近海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是重要的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栽培 生态作用 富营养化 赤潮 生态环境材料 近海环境
下载PDF
大连湾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 被引量:49
11
作者 刘现明 徐学仁 +3 位作者 张笑天 张国光 李红 周传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44,共5页
对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 (OCPs)和多氯联苯 (PCB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并探讨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沉积物中BHCs的浓度范围为 0 .0 2 7× 10 -9~ 5 .782× 10 -9,平均值为 0 .2 46× 10 -9;沉积物中DDT... 对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 (OCPs)和多氯联苯 (PCB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并探讨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沉积物中BHCs的浓度范围为 0 .0 2 7× 10 -9~ 5 .782× 10 -9,平均值为 0 .2 46× 10 -9;沉积物中DDTs的浓度范围为 0 .72 7× 10 -9~ 5 .72 3× 10 -9,平均值为 2 .2 0 8× 10 -9;沉积物中PCBs的浓度范围为 0 .0 40× 10 -9~ 3.2 30× 10 -9,平均值为 2 .141× 10 -9。结果表明 ,该湾沉积物未受到OCPs、PCBs的污染 ,其浓度与 1996年调查数据相比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湾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海洋监测
下载PDF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重刚 余群 +2 位作者 郁昂 陈荣 郑微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浓度范围 0 .1~ 5 0 μg/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 (7d) ,5 0 μ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 ;5 μg/L浓度在 7d的暴露中 ,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 ;同样在 5 0μg/L浓度下 ,苯并 (a)芘...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 ,浓度范围 0 .1~ 5 0 μg/L的苯并 (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 (7d) ,5 0 μ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 ;5 μg/L浓度在 7d的暴露中 ,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 ;同样在 5 0μg/L浓度下 ,苯并 (a)芘暴露 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 ,而芘在暴露 7d后才出现诱导 ,这间接反映了苯并 (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 (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影响 苯并(A)芘 超氧化物歧化酶 梭鱼 海洋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
下载PDF
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动态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江天久 尹伊伟 +2 位作者 骆育敏 陈菊芳 齐雨藻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于 1 997~ 1 999年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四个采样点 ,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 ,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测定。结果显示 ,1 999年 1月~ 1 999年 6月大亚湾东山海... 于 1 997~ 1 999年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四个采样点 ,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 ,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测定。结果显示 ,1 999年 1月~ 1 999年 6月大亚湾东山海域的扇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为 1 2 63~ 1 0 5Mu/g ,剔除消化腺后的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为 1 3 4至低于 1 7Mu/g ,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 7 7~ 1 1 7Mu/g ,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 4Mu/g ,尤其是 1月份 ,超过限定值近 30倍。同期该样点的贻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为 0~ 567Mu/g ,剔除消化腺后的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为 0~ 1 4 2Mu/g ,消化腺和其他软组织毒素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 0~ 72 8Mu/g ,仅在 1月份贻贝毒素含量超标。总体上贝毒含量表现为由冬春季高峰期逐月波动下降的趋势。大亚湾澳头海域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都不高 ,扇贝长期含有较低的毒素 ,贻贝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含毒素 ,仅在 1 998年 5月间 ,出现一低于 3 5Mu/g的高峰期。大鹏湾南澳海域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不高 ,贻贝毒素含量均低于生物测定法极限值 ,而扇贝消化腺毒素含量仅 1 998~ 1 999年冬季略有超标。本文还就麻痹性贝毒的分布与贝类种类、时空间的关系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 贝类毒素 翡翠贻贝 孔扇贝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光照、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重要影响大小的顺序 被引量:88
14
作者 杨东方 陈生涛 +2 位作者 胡均 吴建平 黄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7,共7页
根据光照、水温、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光照、水温、营养盐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探讨了上述因子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生理特征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特点。本文阐明光照、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 根据光照、水温、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光照、水温、营养盐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探讨了上述因子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生理特征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特点。本文阐明光照、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机理和过程,确定了它们对浮游植物生长重要影响大小的顺序,由小到大的重要影响程度依次为:光照、水温和营养盐Si。这样,在人类的活动中,首先要考虑输入大海的营养盐Si,其次要关注海洋的水温变化,为海洋生态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水温 SI 浮游植物生长和集群结构 重要影响顺序
下载PDF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杨庆霄 董娅婕 +3 位作者 蒋岳文 栾锡亭 马长敏 鞠红岩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3,共5页
根据黄海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随着水温的变化 ,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 495 .4和 42 0 .3μmol/L ,... 根据黄海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 ,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 ,随着水温的变化 ,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 495 .4和 42 0 .3μmol/L ,测定范围分别为 90 .2~ 6 81.9和 133.9~ 6 92 .8μmol/L。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 ,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 ,在 2 0~ 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 ,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东海 溶解氧 分布特征 海域 分布特征 海洋监测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BOD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悦 王建龙 +2 位作者 李花子 施汉昌 竺建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选用一株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可以实现BOD的快速测定。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和聚乙烯醇包埋法两种细胞固定化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就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进行了渗透压和重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BOD 生物传感器 酵母 固定化细胞 海洋污染 海洋监测
下载PDF
辽宁黄海沿岸水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29
17
作者 梁玉波 杨波 +8 位作者 王立俊 张喜昌 吴之庆 蒋岳文 刘仁沿 赵曾春 卞正和 王仁波 李春茂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辽宁黄海水域增养殖贝类的大面积死亡 ,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 ,探讨了这一海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养殖环境质量降低、超养殖容量、养殖贝类遗传质量降低、生物学性状差异等的... 辽宁黄海水域增养殖贝类的大面积死亡 ,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 ,探讨了这一海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养殖环境质量降低、超养殖容量、养殖贝类遗传质量降低、生物学性状差异等的关系。提出了防治养殖区污染、降低养殖密度、防止病原传播等可行的病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病害 发生机理 防治对策 黄海水域 增养殖
下载PDF
渤海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研究 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杨世民 董树刚 +2 位作者 李锋 徐宗军 吴以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2-445,共4页
根据2003年7月15日、2003年11月4日、2004年2月29日和2004年5月25日渤海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为主... 根据2003年7月15日、2003年11月4日、2004年2月29日和2004年5月25日渤海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随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为主,还有少量的金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春季最高,随后逐渐减少,至冬季达到低谷,季节变化属单周期类型。与历史资料相比,细胞数量、季节性变化和优势种的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渤海湾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天津港运输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被引量:51
19
作者 金陶胜 殷小鸽 +3 位作者 许嘉 杨柳 葛卫华 鞠美庭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3-625,共3页
运输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港口大气环境有重要影响,但我国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本文首先对天津港运输船舶的总体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其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合理选择了排放因子;而后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方法,对2006年天津港运输船... 运输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港口大气环境有重要影响,但我国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本文首先对天津港运输船舶的总体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其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合理选择了排放因子;而后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方法,对2006年天津港运输船舶排放的NOx、HC、CO和PM10进行了计算,建立了天津港运输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最后对2010年和2020年天津港的运输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了预测。该清单的估算和预测可以为加强排放控制和制定相关法规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港 运输船舶 大气污染 排放清单
下载PDF
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洪爱华 尹平河 +2 位作者 赵玲 齐雨藻 谢隆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7,共4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果,但作用浓度较高,浓度大于3.0mg/L,除藻率可达到50%以上。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当戊二醛与新洁而灭配比为10:1时,协同指数小于1,协同作用比较明显,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可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剂 戊二醛 新洁而灭 海洋原甲藻 协同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