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24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空气质量等级预测的比较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1
作者 刘婕 郝舒欣 +2 位作者 万红燕 刘悦 徐东群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69,272,共7页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中的最佳模型。方法 基于保定市2014—2022年的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VM、RF和MLP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前四日数据为未来三日分别构建了每日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并评估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采取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通过准确率和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SVM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69.8%、63.5%、62.3%,AUC分别为77.4、70.8、70.7;RF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5.9%、68.2%、67.1%,AUC分别为0.84、0.74、0.72;MLP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3.2%、66.4%、65.7%,AUC为0.83、0.74、0.73,综合对比RF模型表现最优;空气质量特征变量重要性高于气象因素特征变量。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RF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相对有效地预测未来一日空气污染等级,并提供空气质量等级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空气污染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多层感知器
下载PDF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可替宁及3-羟基可替宁含量
2
作者 张志荣 张来颖 +3 位作者 李韵冰 刘裕婷 王玉江 陈曦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建立全自动固体介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血清中可替宁及3-羟基可替宁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样品中加入50μL氢氧化钾溶液,50μL同位素内标溶液,混匀加入到固体介质液液萃... 目的建立全自动固体介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血清中可替宁及3-羟基可替宁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样品中加入50μL氢氧化钾溶液,50μL同位素内标溶液,混匀加入到固体介质液液萃取96孔板中,先后加入2次750μL萃取溶剂(5%异丙醇二氯甲烷混合液)后,收集萃取液,氮气吹干,100μL纯水复溶后上机测定。以HSS T3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0.05%氨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目标物。采用正离子电喷雾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MRM)检测,保留时间和离子对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2种目标物在0.1~50、5~3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r)均优于0.9990;可替宁与3-羟基可替宁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6与0.023μg/L;2种化合物在添加水平为2.0、15.0、40.0μg/L时,平均回收率为86.4%~11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3%~8.03%。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有机试剂消耗少,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准确性、精密度及灵敏度均较好,适用于吸烟及非吸烟人群血清中可替宁及3-羟基可替宁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清 可替宁 3-羟基可替宁
下载PDF
断点回归方法及应用实现
3
作者 屈水令 张悦 +2 位作者 王琦琦 金承刚 于石成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完整、系统介绍断点回归设计(RDD)原理及统计方法,为其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介绍断点回归设计原理基础上,用室内甲醛干预的实例演示了利用Stata软件实现断点回归统计方法的过程,介绍和比较属于参数法的多项式回归和... 目的完整、系统介绍断点回归设计(RDD)原理及统计方法,为其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介绍断点回归设计原理基础上,用室内甲醛干预的实例演示了利用Stata软件实现断点回归统计方法的过程,介绍和比较属于参数法的多项式回归和属于非参数法的局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和结果。结果RDD是一种准实验设计,对研究对象没有随机分组,而是选择一个与干预措施有关的变量,根据该变量的取值选择切点划分干预组和对照组。RDD在内部有效性方面优于其他准实验设计,但外部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基于观察性资料的RDD不仅可控制可观测的混杂因素,还可控制无法观测的混杂因素,也更符合伦理道德。在本文实例中,多项式回归和局部线性回归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RDD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科学评估干预政策和提供高质量决策依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实验设计 断点回归设计 多项式回归 局部线性回归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估测医院急诊大厅颗粒物分布特征的研究
4
作者 张雪艳 贾宁 +4 位作者 曲颖 徐擎 田昊渊 周晓滢 孙新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84-392,共9页
目的基于室内场所的空间几何构型、风速、颗粒物浓度和环境温度测量值,阐述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悬浮时间等分布规律。方法现场测量医院急诊大厅的空间及其中大型设施的尺寸,测量环境中颗粒物数量浓度、温度、风速,场所空间尺寸用于构建模... 目的基于室内场所的空间几何构型、风速、颗粒物浓度和环境温度测量值,阐述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悬浮时间等分布规律。方法现场测量医院急诊大厅的空间及其中大型设施的尺寸,测量环境中颗粒物数量浓度、温度、风速,场所空间尺寸用于构建模型,环境检测参数用于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格子波尔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计算颗粒物运动,应用对流扩散方程计算空调送风系统出风口处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用于计算颗粒物在流场的运动情况。结果环境检测表明空调送风系统出口风速与室内颗粒物数量浓度呈负相关,人群聚集的候诊区颗粒物数量浓度高于诊室(P值均<0.05)。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相对浓度未超过实测相对浓度的±s范围,候诊人群使局部颗粒物浓度升高,候诊区人员咳嗽呼出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在15 s内传播给周围的人,呼出气中60%的颗粒物悬浮时间可持续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结论改变模型中的空间几何尺寸和环境检测参数可以用于计算不同室内场所中颗粒物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数学计算结果可支持环境呼吸危害防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分布 医院 仿真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尿中11种羟基多环芳烃
5
作者 谭磊 邓芬芳 +2 位作者 卢祝靓子 罗晓燕 潘心红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尿中11种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with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方法尿液...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尿中11种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with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方法尿液样品在pH=5.5条件下,在37℃水浴中经β-葡萄糖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避光水解16 h,3.0 mL正己烷萃取、涡旋、离心,取上层有机相,重复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氮吹至近干,再复溶于20%乙腈水溶液中。流动相为水和10%异丙醇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模式洗脱,CORTECS C18色谱柱分离,ESI-模式测定尿液中11种羟基多环芳烃浓度,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11种羟基多环芳烃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10 ng/mL;日间回收率为79.8%~97.3%,精密度为1.9%~4.7%(n=3);日内回收率为78.6%~92.3%,精密度为3.7%~7.1%(n=3)。结论该方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人群中多种羟基多环芳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羟基多环芳烃 液液萃取 尿液
下载PDF
针对连续暴露因素的广义倾向评分方法在环境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6
作者 杜婧 高燕琳 李刚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介绍针对连续暴露因素的广义倾向评分(GPS)方法原理,探索其在环境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为测量环境健康风险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利用北京市“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2017—2018年),评价针对连续暴露因素的GPS方法在... 目的介绍针对连续暴露因素的广义倾向评分(GPS)方法原理,探索其在环境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为测量环境健康风险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利用北京市“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2017—2018年),评价针对连续暴露因素的GPS方法在大气污染对健康效应估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针对连续暴露水平的GPS方法后,不同暴露水平人群的混杂因素均衡性得到明显改善。PM_(2.5)暴露每增加10μg/m^(3),高血压患病的风险增加比例从原来的10.3%上升到11.9%。结论针对连续暴露水平的GPS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气污染与健康的关联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流行病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倾向评分 环境健康 大气污染 混杂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2019—2021年安徽省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分析
7
作者 袁华玲 吴磊 +6 位作者 杨雪峰 陈李 孙盼 杨瑾 陈芳 程文隽 徐佩茹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于2019—2021年对选择的安徽省内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每个季度监测其重点科室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软式内镜、灭菌器、手术室人员外科手、医务... 目的了解安徽省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方法于2019—2021年对选择的安徽省内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每个季度监测其重点科室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软式内镜、灭菌器、手术室人员外科手、医务人员卫生手、手术室空气、重点科室物体表面、医疗用水的采样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2019—2021年共检测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软式内镜、灭菌器等8类样本2033份,消毒质量监测总合格率为82.98%(1687/2033),3年间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P<0.001)。不同监测项目中,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医务人员卫生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4.24%(490/660),65.31%(224/343)。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7,P<0.001),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89.36%(655/733)、85.45%(611/715),均高于一级医疗机构的合格率。结论安徽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消毒质量 比较分析
下载PDF
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调查
8
作者 刘志光 周纯良 +1 位作者 李四海 何珊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治理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治理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14个地市抽取32个县、640个行政村、3 200户家庭、285个村内企业、39个垃圾处理厂和103个...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治理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垃圾、污水治理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14个地市抽取32个县、640个行政村、3 200户家庭、285个村内企业、39个垃圾处理厂和103个污水处理厂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数据,内容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垃圾与污水处理现状等。结果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方式的比例持续提升,由2019年的63.90%提升到2021年的75.31%,处理方式中填埋和焚烧比例均下降、再利用比例升高;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中随意排放和明沟的比例均持续下降。2019—2021年湖南省农村村内企业工业垃圾和养殖业垃圾处理方式再利用的比例均显著上升;工业污水和养殖业污水处理方式中处理后排放的比例分别增加了1.28倍和1.44倍。2021年湖南省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覆盖人口分别为46.90%和31.91%,其中覆盖农村人口分别为57.25%和38.87%。结论 湖南省农村地区垃圾的收集、处理情况有积极改善,但处理方式可进一步优化;污水排放、处理情况亟需改善;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亟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垃圾 污水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苯
9
作者 付慧 张淼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建立化妆品中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0.45μm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使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乙腈和0.02 mol/L乙酸铵(pH=... 目的建立化妆品中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0.45μm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使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乙腈和0.02 mol/L乙酸铵(pH=4.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分别在242~20000 mg/kg、14.6~4000 mg/kg和6.6~40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回收率为90.4%~104%,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9.2%,方法应用于化妆品中防腐剂含量测定能力验证实验并获得满意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适用于同时定量测定化妆品中的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妆品 防腐剂 苯氧乙醇 4-羟基苯甲酸甲酯 4-羟基苯甲酸丙酯
下载PDF
2016—2021年合肥市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10
作者 肖长春 张磊 +1 位作者 余林玲 朱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 目的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极端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17.7℃)为对照,计算极端气温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滞后时间长,lag4时达到最大,RR(95%CI)为1.067(1.039,1.095),且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当天达到最大,RR(95%CI)为1.088(1.020,1.160),持续时间短;≥65岁、女性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均在当日效应最大,且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其他人群无明显影响。极端气温对不同人群的冷效应均高于热效应,低温对<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65岁人群,热效应则相反;女性冷效应和热效应均高于男性;脑血管病人群冷效应和热效应也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人群。结论合肥市极端气温可能增加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冷效应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循环系统疾病 冷效应 热效应 死亡风险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2022年省、市、县疾控机构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赵灿 高圣华 张岚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0-405,412,共7页
目的了解2022年省、市、县疾控机构(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分析省、市、县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22年度全国各级CDC... 目的了解2022年省、市、县疾控机构(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分析省、市、县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方法收集2022年度全国各级CDC水质检测能力数据,对省级、地市级CDC的42项常规指标、64项非常规指标和对县级CDC的42项常规指标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及不能检测的原因占比进行分析。结果省级CDC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4个省级,占比14%)和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6个省级,21%),主要原因均为设备配置不到位(100%),其次是无检测人员(50%~75%)。地市级CDC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占比均为47%;其次是消毒剂指标和消毒副产物指标(臭氧、总氯、ClO_(2)、甲醛、溴酸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占比为6%~22%,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原因包括无设备、无标准品、无试剂和无检测人员;非常规指标中,除了氨氮(1%)外的63项指标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均≥19%,其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最高(65%),主要原因为无设备(88%),其次为无检测人员(42%~43%)、无试剂(40%)和无标准品(38%);其余61项指标不能检测的原因为无设备、无标准品、无试剂和无检测人员(占比分别为60%~76%、45%~62%、42%~53%、51%~67%)。县级CDC常规指标中,放射性指标检测能力最弱(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占比均为85%),其次是消毒剂指标和消毒副产物指标(臭氧、总氯、ClO_(2)、甲醛、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主要原因以无设备(83%~94%)和无检测人员(53%~76%)为主。结论省、市、县CDC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放射性指标(省、市、县CDC),消毒剂指标(臭氧、总氯、ClO_(2))、消毒副产物指标(甲醛、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市、县CDC),以及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县CDC);非常规指标中氨氮检测能力较好(省、市CDC),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省、市CDC),及其他指标(市CDC)。检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配置不到位,今后应该重点从增配设备着手,增强水质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饮用水 检测能力 原因分析
下载PDF
UPLC-FLD法测定全血中原卟啉和锌原卟啉
12
作者 李海斌 赵腾雯 崔师伟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建立全血中原卟啉和锌原卟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方法全血加入间卟啉Ⅸ-二盐酸盐内标,经纯水稀释后,采用二甲基亚砜-丙酮液液萃取进行净化,经C 18色谱柱分离,双通道荧光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原卟啉和锌原卟啉的... 目的建立全血中原卟啉和锌原卟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方法全血加入间卟啉Ⅸ-二盐酸盐内标,经纯水稀释后,采用二甲基亚砜-丙酮液液萃取进行净化,经C 18色谱柱分离,双通道荧光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原卟啉和锌原卟啉的线性范围均为0.1~5.0μmol/L,相关系数均为0.9995;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2μmol/L和0.03μmol/L,定量限分别为0.06μmol/L和0.09μmol/L;原卟啉和锌原卟啉在低、中、高三个浓度加标时,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2%~94.7%和84.8%~92.8%;批内精密度(RSD)分别为2.8%~5.3%和2.7%~6.1%,批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4%~6.3%和3.2%~7.1%;对30份血样中原卟啉与锌原卟啉检测结果分别为:0.1~0.5μmol/L与0.4~1.2μmol/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全血中的原卟啉和锌原卟啉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监测 原卟啉和锌原卟啉 内标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2021年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13
作者 吉秀亮 杨君胜 +1 位作者 谢晓媛 郭学斌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1,92,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及甲醛等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特征,识别可能存在有害物质,为西宁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对西宁市18家宾馆、9家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 目的了解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及甲醛等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特征,识别可能存在有害物质,为西宁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对西宁市18家宾馆、9家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及甲醛进行监测,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宾馆、理发店空气中化学污染物对从业人员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结果2021年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氨均未超标,慢性非致癌效应的危害系数(hazard quo-tient,HQ)均低于1。甲醛致癌风险值高于1×10^(-4),苯的致癌风险值略高于1×10^(-6)。结论西宁市宾馆、理发店空气中氨、苯、甲苯和二甲苯暴露量未超过不良反应阈值,非致癌风险较低;甲醛、苯对人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化学污染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4
作者 刘畅 高楚蒙 +5 位作者 林维石 柯跃华 张国云 王效影 崔玉华 帖金凤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杀灭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评价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脉冲电磁等离子体作用1.5 min,对...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杀灭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评价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脉冲电磁等离子体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染菌载体杀灭对数值均>3.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和人类冠状病毒HCoV-229E的杀灭对数值均>4.00;产生的臭氧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对臭氧限量要求。结论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显著,具有快速、无残留、低成本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等离子体 微生物 消毒
下载PDF
2018—2021年沈阳市公共场所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15
作者 魏夺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5-67,78,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1年沈阳市公共场所影响公众健康的微生物监测结果。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3~5-2013),2018—2021年分别对沈阳市美容店、宾馆、沐浴场所、理发店、游泳馆、健身馆、候车室、超市共8类公共场所... 目的分析2018—2021年沈阳市公共场所影响公众健康的微生物监测结果。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3~5-2013),2018—2021年分别对沈阳市美容店、宾馆、沐浴场所、理发店、游泳馆、健身馆、候车室、超市共8类公共场所进行微生物监测,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耐热大肠菌群。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等进行结果判断。结果2018—2021年共监测沈阳市8类公共场所196家,微生物样品7856份,总体合格率为95.93%。其中,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9.87%和93.30%。公共卫生用品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菌合格率分别为92.26%、90.00%、96.47%和98.65%。公共用水中,宾馆空调冷却塔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游泳池水和浴池水合格率分别为100%、90.28%和83.33%。结论2018—2021年沈阳市公共场所中超市购物车合格率低,属于公共卫生的薄弱环节,建议应加大监督力度,保障购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公共用品用具 微生物监测
下载PDF
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 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16
作者 牛计伟 李晓恒 +4 位作者 季佳佳 刘宁 张振 裴迎新 施小明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1-437,447,共8页
目的评价多环芳烃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了解珠三角地区大气PM 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2016—2022年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选10个区设置10个监测点,每月10—16日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PM 2.... 目的评价多环芳烃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了解珠三角地区大气PM 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2016—2022年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选10个区设置10个监测点,每月10—16日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PM 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分析多环芳烃污染来源,使用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途径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 2.5逐年平均浓度(±s)分别为(57.45±29.66)、(51.26±35.69)、(43.86±33.17)、(40.53±24.70)、(29.26±34.27)、(31.57±24.91)、(30.17±21.06)μg/m^(3),呈下降趋势(Z=-29.83,P<0.01),PM 2.5中多环芳烃平均浓度(±s)分别为(6.23±6.29)、(5.17±6.95)、(4.00±4.46)、(3.34±3.93)、(2.52±2.92)、(3.05±4.30)、(2.65±2.60)ng/m^(3),浓度虽然降低近60%,但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多环芳烃16种成分除萘(NAP)外均呈下降趋势(P<0.05),2018—2022年PM 2.5中多环芳烃致癌效应健康风险CR值M(P 25,P 75)为5.35×10-7(2.54×10-7,1.21×10^(-6)),自第69百分位数开始大于1×10^(-6),第99百分位数为9.19×10^(-6),均小于1×10^(-4)。结论珠三角地区四城市大气PM 2.5污染整体呈不断改善趋势,四城市中临海的深圳和珠海市优于佛山和广州市,PM 2.5与多环芳烃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是本地源排放所致,存在石化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石油挥发和有机物质燃烧等多重来源,不同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构成和来源并不完全一致,且高温燃煤对多环芳烃浓度变化有重要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气PM 2.5中多环芳烃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宜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对苯并[a]芘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7
作者 李甜 夏娜 +7 位作者 张锦峰 周利沙 任琴 赵亭怡 李新 于岢心 杨喜花 张红梅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目的 观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慢性染毒小鼠的认知功能、大脑皮质和结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8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a]P组和B[a]P+SCFAs组,每组1... 目的 观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慢性染毒小鼠的认知功能、大脑皮质和结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8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a]P组和B[a]P+SCFAs组,每组10只。B[a]P组以10.0 mg/kg剂量隔天定时灌胃染毒,共45次,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花生油,两组均自由饮用纯净水。B[a]P+SCFAs组在10.0 mg/kg B[a]P染毒同时,其饮用水为SCFAs混合液(67.5 mmol/L乙酸钠、40 mmol/L丁酸钠和25.9 mmol/L丙酸钠)。染毒结束,采用T迷宫、新位置识别实验、洞板实验和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HE法观察皮质、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皮质和结肠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a]P组小鼠空间记忆力、运动能力减弱,焦虑样反应增加(P<0.05),提示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同时,小鼠大脑出现大量红色神经元,肠道细胞排列紊乱,肠绒毛断裂不全且间隔稀疏,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皮质和结肠中IL-1β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TNF-α表达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B[a]P组比较,B[a]P+SCFAs组小鼠空间记忆力、运动能力增强,焦虑样反应显著降低(P<0.05),提示SCFAs干预显著改善B[a]P所致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同时,SCFAs干预显著减少大脑红色神经元,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有所恢复,并显著降低小鼠皮质和结肠中IL-1β、皮质中TNF-α的含量(P<0.05),结肠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SCFAs干预能有效改善B[a]P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增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促进肠道屏障修复进而减轻肠道和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苯并[A]芘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因子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及SAS实现
18
作者 张紫琦 王爱玲 +3 位作者 屈水令 王潇滟 于石成 潘晓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12,35,共6页
目的探讨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应用及SAS实现,为该方法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介绍分位数回归模型基本概念基础上,介绍了分位数回归模型应用情景与优势,并以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水平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 目的探讨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应用及SAS实现,为该方法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介绍分位数回归模型基本概念基础上,介绍了分位数回归模型应用情景与优势,并以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水平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变化数据为例,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相比,探讨分位数回归模型应用及SAS实现过程。结果分位数回归模型不仅可以分析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水平对FEV1/FVC均值的影响,还可以分析血清克拉拉细胞蛋白水平对FEV1/FVC不同分位数的影响,得到更全面的信息,且通过统计软件SAS可方便实现。结论分位数回归模型可弥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仅关注应变量均值特征而不能分析其完整分布特征的不足,SAS软件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分析语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分布特征 公共卫生 SAS
下载PDF
气-液界面染毒系统中不同暴露流量对汽油发动机尾气致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李国梁 鱼涛 +4 位作者 张雪艳 裴梦娟 晋瑜 李斌 宾萍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67-377,共11页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气-液界面体外染毒技术,分别在暴露流量为10、15和25 mL/min,37℃水浴条件下,对生长在气-液界面插件多孔膜上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肺癌A549细胞持续暴露60 min。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评价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GEE对BEAS-2B和A549细胞凋亡及坏死率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全细胞裂解物中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10、15和25 mL/min三种暴露流量下,随着暴露流量增大,GEE暴露组的2种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与洁净空气组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BEAS-2B和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和总凋亡率在GEE暴露和暴露流量上存在主效应,且GEE暴露与暴露流量存在交互效应(P<0.01)。在GEE暴露组,BEAS-2B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降,A549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EAS-2B细胞Nrf2蛋白表达仅在暴露流量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AS-2B细胞HO-1蛋白表达仅在GEE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HO-1蛋白表达则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E对肺细胞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GEE诱导的细胞存活率、胞内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受暴露流量的显著影响。暴露流量对GEE诱导的BEAS-2B和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而对HO-1蛋白表达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发动机尾气 气-液界面 肺细胞毒性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氧合酶1(HO-1)
下载PDF
2010—2020年全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20
作者 常诗琳 王静雷 +3 位作者 毛凡 赵玉明 司向 石文惠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变化情况,为加强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 4.1.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员数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疾...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变化情况,为加强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 4.1.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员数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疾控中心人员公平性变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在编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分别为9.04%、11.66%和15.90%,随年份的增长上述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在编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比例增长率分别为2.40%和6.29%。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平均学历、职称分值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平均工作年限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2010—2020年我国东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结构进入前10名的省份比例(8/11)高于西部地区(6/13)和中部地区(3/8)。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按人口和GDP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呈现公平状态;从人口角度,西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优化程度最高;从GDP角度看,中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最差。结论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数量提升、结构优化、分布较为均衡,但仍需改善需根据政策改善县(区)级疾控中心编制和聘用人员数量,结合辖区人口和GDP发展水平匹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力资源 变化趋势 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