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3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水基岩屑污染特征及其铺垫道路环境风险评估
1
作者 杨延梅 徐鸿飞 +3 位作者 侯蒙蒙 杨金忠 黄启飞 杨玉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水基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石油烃,其中Ba和石油烃的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1996、1522 mg/kg;Cr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超标率为97.72%;重金属Cr、Ni、Pb、Ba的浸出浓度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限值,超标率分别为3.64%、1.82%、21.82%、14.55%;在水基岩屑铺垫道路场景下,由于土壤地下水的稀释衰减作用(稀释衰减系数为26),石油烃和重金属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岩屑 重金属 石油烃 污染特征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氯水化学需氧量的研究
2
作者 杨孝容 先昱熹 +3 位作者 张文 张蓉 曾睿彤 唐琼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107,共6页
建立了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以445 nm为测定波长、545 nm为参比波长,可有效消除Cr(Ⅲ)和AgCl沉淀对重铬酸钾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gSO_(4)和Ag_(2)SO_(4)共存时,HgSO_(4)会削弱Ag_(2)SO_(4)掩蔽Cl-... 建立了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以445 nm为测定波长、545 nm为参比波长,可有效消除Cr(Ⅲ)和AgCl沉淀对重铬酸钾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gSO_(4)和Ag_(2)SO_(4)共存时,HgSO_(4)会削弱Ag_(2)SO_(4)掩蔽Cl-的效果;COD不大于800 mg/L,1∶100的Ag_(2)SO_(4)-H2SO4(即1.0 g Ag_(2)SO_(4)加入100 mL浓H2SO4配制)能测定Cl-不大于2000 mg/L的水样,调整Ag_(2)SO_(4)-H2SO4为2∶100(即2.0 g Ag_(2)SO_(4)加入100 mL浓H2SO4配制),能测定Cl-不大于5000 mg/L的水样。该方法用于高氯水的标准和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该方法不分COD高低量程和过滤,节约试剂成本,降低危险性,简化操作步骤,便于废液回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无汞 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 高氯水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袁冬海 白晓晨 +4 位作者 王晨 严陈玲 徐丽丽 何连生 寇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152,共7页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机构主要是综合类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近3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生态修复技术。同时,突现词检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及河道整治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城市 文献计量 CITESPACE
下载PDF
汶水河流域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规划研究
4
作者 秦志强 邹晔 +3 位作者 郭人泰 郭刘鹏 王超 薛良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47,I0002,I0003,共10页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总氮(TN)和总磷(TP)模拟。2)地表径流中TN和TP负荷由上游至下游呈增加趋势。3)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受到连接度、坡度、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上、中、下游滨水缓冲带应各自维持77.90、33.37、60.65 m的安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滨水缓冲带 安全宽度 径流
下载PDF
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唐玉兰 徐慧雯 +1 位作者 何亚婷 潘国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1∶1混合菌悬液体积分数22%、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生物炭质量分数1.2%的条件下制备的BM-BC-CFK性能最优,其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利于污染物的吸附和氧气的传输。BM-BC-CFK在温度为30℃、pH为7、投加量为0.04 g/mL的条件下,对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07%、70.79%、59.63%。重复使用4次后,BM-BC-CFK对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仍分别可达到56.80%、44.28%、36.02%,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水草 生物炭 固定化体 氨氮 总磷 总氮
下载PDF
限氧条件下Fe^(3+)优化短程硝化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律泽 谭福龙 +2 位作者 张驰 何旷怡 孔德显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7,I0003,共7页
研究不同溶解氧(DO)和Fe^(3+)浓度对短程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为0.5 mg/L、Fe^(3+)为10 mg/L时,短程硝化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7.9%,平均出水亚硝态氮为174.9 mg/L,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为90.2%。利用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 研究不同溶解氧(DO)和Fe^(3+)浓度对短程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为0.5 mg/L、Fe^(3+)为10 mg/L时,短程硝化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7.9%,平均出水亚硝态氮为174.9 mg/L,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为90.2%。利用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氧饱和差异实现对短程硝化系统的调控;Fe^(3+)作为生物因子介入微生物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参与电子传递,激活酶促反应实现强化短程硝化系统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溶解氧 铁离子 氨氧化菌
下载PDF
超声协同Cu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吡虫啉的研究
7
作者 李蓉 张宗元 +1 位作者 李启武 赵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US)辐照与CuO、过一硫酸盐(PM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可提升IMI降解效率。在IMI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为7、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100 W、PMS质量浓度为0.3 g/L、CuO用量为0.3 g/L的条件下,反应30 min,IMI降解率达到97%左右。活性物质淬灭实验研究证实,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表明,CuO/US/PMS体系具有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水体中IMI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催化 CUO 吡虫啉 过一硫酸盐
下载PDF
微塑料老化机理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长青 陈景奇 +3 位作者 胥梦晨 王嘉硕 肖宜华 杨延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41,共7页
环境中的微塑料(MPs)由于阳光、各种机械力及生物降解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随着MPs的老化,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及毒性也会发生一定改变。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MPs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化方面综述了MPs的老化机理,并... 环境中的微塑料(MPs)由于阳光、各种机械力及生物降解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随着MPs的老化,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及毒性也会发生一定改变。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MPs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化方面综述了MPs的老化机理,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层面对老化MPs的毒性效应进行了阐述,指出老化MPs会由于自身理化性质及吸附能力的改变、添加物的浸出等原因导致其毒性增强。最后,对未来MPs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老化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分子毒性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算法优化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
9
作者 钟炜 朱宝乐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解决现有低影响开发(LID)设施不足以应对目前城市内涝频发及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优化布设城市LID设施的算法。在经济成本有限的基础上,以径流控制率和污染物综合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径流系数和LID设施布设面积为... 为解决现有低影响开发(LID)设施不足以应对目前城市内涝频发及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优化布设城市LID设施的算法。在经济成本有限的基础上,以径流控制率和污染物综合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径流系数和LID设施布设面积为约束条件构建NSGA-Ⅲ算法,该算法能有效获得多个最优的LID设施布设方案,再通过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方法确定优化目标的优先级,获得污染物综合去除率最大的LID设施布设方案。以北方某城市为例,取1、5、30、50年重现期的降雨过程,使用SWMM模型模拟并评估优化方案的效果,优化后的LID布设方案可使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雨水峰值流量削减31.8%~66.9%;与现有LID布设方案相比,雨水峰值流量削减12.6%~34.4%,径流量峰值出现明显延后。优化后LID设施布设方案可使研究区域各类污染物的综合削减率均超过70%,对比现有LID布设方案污染物削减41.6%~71.0%。构建的优化算法可为海绵城市规划布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污染 低影响开发设施 NSGA-Ⅲ算法 偏好顺序结构评估 SWMM
下载PDF
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特征研究
10
作者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I0002,共7页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但只有Cu平均浓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而Cd和Sb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电子废弃物拆解活动,Cu和Pb还可能与附近的冶金厂有关。重金属在水稻根系中的富集能力远大于地上部分,米中富集的重金属均未超出《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铬、镉、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NY 861—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拆解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特征
下载PDF
苯和乙苯混合暴露对雄性SD大鼠血液及肝肾影响研究
11
作者 马学敏 王颖 +3 位作者 朱建超 王伟鹏 吴昌永 王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64,共8页
苯和乙苯混合暴露是石化污染场地主要暴露方式,但当前针对这两种污染物混合暴露下的健康风险研究不足,为探讨苯和乙苯混合暴露下对血液及肝肾影响,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经滴鼻途径分别进行苯、乙苯单一暴露及两者等体积混合暴露,周期... 苯和乙苯混合暴露是石化污染场地主要暴露方式,但当前针对这两种污染物混合暴露下的健康风险研究不足,为探讨苯和乙苯混合暴露下对血液及肝肾影响,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经滴鼻途径分别进行苯、乙苯单一暴露及两者等体积混合暴露,周期30 d,采用自然对数响应值分析两种暴露途径下血液指标间差异。结果表明,苯和乙苯混合暴露对体质量影响具有拮抗作用(SD大鼠暴露第4周体质量依次为对照组>乙苯暴露>混合暴露>苯暴露),对血液和肝肾损伤具有协同作用且毒性效应更久远,混合暴露组相较于单一暴露时大部分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的偏离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场地 苯系物 SD大鼠 混合暴露 血液毒性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有机固相特性及饲用潜力评价
12
作者 夏吴疆 刘晓吉 +5 位作者 张莹莹 陈天虎 邹雪华 刘海波 孙岩松 王勇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改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稳定性与产沼气效率,中节能(肥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开发了水力疏解+除杂+高温蒸煮+三相分离集成预处理工艺,分离出的有机液相进入厌氧发酵系统,油脂外售,剩余的有机固相亟需找到合适的资源化途径。对有机固... 为改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稳定性与产沼气效率,中节能(肥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开发了水力疏解+除杂+高温蒸煮+三相分离集成预处理工艺,分离出的有机液相进入厌氧发酵系统,油脂外售,剩余的有机固相亟需找到合适的资源化途径。对有机固相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有机固相含水率平均值为80.74%;干基中烧失量、粗蛋白、粗脂肪、半纤维素、粗纤维、木质素、含盐量(以NaCl计)平均值分别为93.78%、34.11%(质量分数,下同)、19.74%、19.05%、5.26%、8.94%、2.57%,有机元素C、H、O、N、S平均值分别为47.11%、7.190%、27.33%、6.570%、0.530%,C/N为7.17,无机元素K、Ca、Na、Mg平均值分别为0.435%、0.155%、1.181%、0.082%。干基中Cr、As、Cd、Pb、Hg平均值分别为3.49、0.140、0.062、0.451、0.027 mg/kg,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该有机固相含盐量偏高,C/N偏低,不适合直接用于传统的厌氧发酵与好氧堆肥处理工艺,但其营养价值高、有害重金属低,无生物安全风险,具有高值饲料化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三相分离 有机固相 特性 饲料
下载PDF
环境介质中微塑料分离检测技术现状解析
13
作者 邵媛媛 韩郭兰 +3 位作者 李松 王洪波 王宁 陈高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微塑料作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新污染物,研究主要聚焦微塑料的来源、迁移、毒性等方面,然而由于其颗粒粒径小、污染载体负荷种类较多且在多介质中极易迁移,存在难以准确检测及定量的瓶颈问题,因此亟需准确高效、操作方便、普适性... 微塑料作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新污染物,研究主要聚焦微塑料的来源、迁移、毒性等方面,然而由于其颗粒粒径小、污染载体负荷种类较多且在多介质中极易迁移,存在难以准确检测及定量的瓶颈问题,因此亟需准确高效、操作方便、普适性高的定性检测技术以及成本廉价的定量技术。通过梳理总结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多种分离检测技术,分析对比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指出目前不同分离检测技术对不同环境介质微塑料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缺乏标准化分析方法、标准样品库、高效的分离技术以及准确的定量技术。因此需要建立标准统一的分离检测方法,从而为客观评估微塑料污染及其潜在影响和风险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微塑料 分离技术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进展研究
14
作者 肖文宇 陈垚 +1 位作者 李哲 马彦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目前已被证实可对底栖动物产生多种影响。为探究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微塑料对底栖动物...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目前已被证实可对底栖动物产生多种影响。为探究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平缓发展期;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底栖动物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表征以及微塑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将集中于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表征新方法、微塑料与污染物复合污染对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管控。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微塑料对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底栖动物 文献计量分析 毒性作用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印染行业污泥资源化降碳绩效研究
15
作者 张东明 陈东波 +8 位作者 樊立安 王智慧 杨晨 吕洪炳 李清毅 蔡依曼 田金平 陈亚林 陈吕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推进污泥处置节能降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抓手。针对印染污泥高硫、高氯特性,依托浙江某2500 t/d规模印染污泥焚烧工程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系统揭示... 推进污泥处置节能降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抓手。针对印染污泥高硫、高氯特性,依托浙江某2500 t/d规模印染污泥焚烧工程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能量流分析、技术经济性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系统揭示印染污泥资源化面临的能源效率、烟气超低排放、经济环境效益等主要挑战,比较了3种技术路线,提出印染污泥资源化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研究发现:该工程案例印染污泥干化焚烧能源利用效率可达78.1%;与卫生填埋+燃煤热电联产相比,处理1 t印染污泥混合燃料(干燥基)全生命周期可减排温室气体647 kg(以CO_(2)当量计);运用炉内脱酸+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双塔脱酸可实现焚烧烟气超低排放;煤炭掺烧比例(质量分数)控制在20%,印染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可为印染行业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行业 污泥干化焚烧 碳减排 技术经济性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某湖泊水产养殖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方法探索
16
作者 赵亚琼 陈业强 +2 位作者 唐彬 周理程 刘百灵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8,139,共6页
湖泊水产养殖污染具有污染事实存在,但涉及多种污染源的鉴定难点,是多因一果的环境侵权。评估了某湖泊水产养殖造成的水质、底质、水生态环境等损害,核算了各污染源入湖总磷贡献,筛选了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方案,量化了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 湖泊水产养殖污染具有污染事实存在,但涉及多种污染源的鉴定难点,是多因一果的环境侵权。评估了某湖泊水产养殖造成的水质、底质、水生态环境等损害,核算了各污染源入湖总磷贡献,筛选了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方案,量化了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以此探索湖泊水产养殖污染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方法,为科学合理地评估类似环境损害案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污染 入湖总磷贡献 多因一果 期间损害 补偿性恢复
下载PDF
常见农作物秸秆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17
作者 赵志燊 武思齐 +1 位作者 余磊 赵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水稻、玉米秸秆燃烧产物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稻与玉米秸秆的燃烧产物以残渣与底灰为主。水稻叶与玉米茎秆燃烧产物中,萘平均值最高,分别为0.187、0.143μg/g;水稻茎秆与...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水稻、玉米秸秆燃烧产物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稻与玉米秸秆的燃烧产物以残渣与底灰为主。水稻叶与玉米茎秆燃烧产物中,萘平均值最高,分别为0.187、0.143μg/g;水稻茎秆与玉米叶燃烧产物中,菲平均值最高,分别为0.242、0.209μg/g。水稻茎秆燃烧产物中,2~3环低分子量PAHs、4~6环高分子量PAHs与总PAHs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玉米茎秆(p<0.05),而水稻叶燃烧产物中3类PAHs平均值均低于玉米叶,但不显著(p>0.05)。低分子量PAHs是水稻与玉米秸秆燃烧产物的主要PAHs污染物。特定PAHs化合物比值显示两种农作物秸秆燃烧产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对应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TEQ)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燃烧产物中,2、3、6环PAHs平均TEQ均低于1.0 ng/g;4~5环PAHs平均TEQ均高于其他PAHs。水稻茎秆燃烧产物中PAHs在经口摄入与皮肤接触暴露途径下对儿童、少年与成年均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燃烧产物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
下载PDF
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作用下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
18
作者 邢召鹏 华国芬 +2 位作者 刘尚清 杨校礼 吴龙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2,100,共6页
目前非点源污染为主导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主要采用定常流量计算方法,传统的集总式美国土壤保持局曲线数模型(SCS-CN模型)未能准确反映区域产流产污的时空异质性,针对此问题,对SCS-CN模型进行降雨量差值改进,实现研究区域的网格化计算,并... 目前非点源污染为主导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主要采用定常流量计算方法,传统的集总式美国土壤保持局曲线数模型(SCS-CN模型)未能准确反映区域产流产污的时空异质性,针对此问题,对SCS-CN模型进行降雨量差值改进,实现研究区域的网格化计算,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氨氮的污染负荷。在选定研究区域内的特定河段后,基于控制单元设定,采用试错法确定其汇水区域,结合降雨径流面源污染负荷,运用响应系数法计算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将计算得出的氨氮容纳量重新输入水环境容量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9月,控制断面的氨氮浓度在90%的时间内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这表明,基于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特征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CN模型 降雨径流 水动力过程 水环境容量
下载PDF
转运蛋白在细菌吸附、解毒重金属中的功能预测与分析
19
作者 孙尚琛 王永刚 +2 位作者 何碧红 陈臻 罗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3,I0003,共7页
为研究转运蛋白在细菌吸附、解毒重金属中的作用,以一株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菌株细胞组分对40~160 mg/L的Cu^(2+)、Zn^(2+)、Cd^(2+)和Cr(Ⅵ)的吸附能力,并分析了菌株基因组中与重金属吸附、解毒相关... 为研究转运蛋白在细菌吸附、解毒重金属中的作用,以一株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菌株细胞组分对40~160 mg/L的Cu^(2+)、Zn^(2+)、Cd^(2+)和Cr(Ⅵ)的吸附能力,并分析了菌株基因组中与重金属吸附、解毒相关的转运蛋白。结果表明,菌株对120 mg/L的Cd^(2+)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为93.4%。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方式主要是表面吸附,其次对Cu^(2+)和Zn^(2+)为胞外沉淀,对Cd^(2+)和Cr(Ⅵ)为胞内积累。在菌株基因组中,ABC转运蛋白家族的蛋白质参与重金属的转运和吸附,包括磷酸盐转运家族PstSPstBCA、MlaF和MlaE等。NRAMP家族中的MntH蛋白、ZIP家族中的ZupT蛋白因结构中存在大量金属离子结合位点,可为菌株对重金属的转运和胞内积累提供载体。外排系统中的2个CDF家族蛋白、10个RND蛋白和5个P-ATPase蛋白因其特殊结构域通过对金属离子的外排实现菌株对重金属的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 细菌 重金属 吸附 解毒 功能
下载PDF
焦化工业管控对临汾夏季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氧污染的影响
20
作者 宁一 胡君 +4 位作者 孙洁亚 褚旸晰 段丽琴 陈炫 薛志钢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在2022年臭氧(O_(3))污染频发期的5—8月,临汾市强化了焦化管控。为了解焦化管控对市区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影响,对比了2021年5—8月(管控前)与2022年5—8月(管控后)O_(3)及其前体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1)2022年临汾市O_(3)... 在2022年臭氧(O_(3))污染频发期的5—8月,临汾市强化了焦化管控。为了解焦化管控对市区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影响,对比了2021年5—8月(管控前)与2022年5—8月(管控后)O_(3)及其前体物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1)2022年临汾市O_(3)年评价值为179μg/m^(3),较2021年下降9.1%。管控后VOCs为(54.69±24.94)μg/m^(3),较管控前下降14.0%;烷烃、烯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和卤代烃均下降,其中OVOC降幅最大为44.9%。(2)2022年焦化源和机动车排放是临汾市环境VOCs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27%和18%。(3)夜间焦化工业的排放是市区VOCs浓度在6:00—9:00出现高值的重要原因。管控后臭氧生成潜势较管控前下降了18.8%。(4)临汾市O_(3)生成对VOCs敏感,在2022年增强VOCs污染管控后对VOCs更敏感。未来逐步深入氮氧化物减排后,预计临汾市O_(3)敏感性会向过渡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 臭氧 焦化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