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心圆论域下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心欲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科学论断,界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性要求。同心圆论断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论题交集,既彰显了同心圆论断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又凸显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趋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科学论断,界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性要求。同心圆论断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论题交集,既彰显了同心圆论断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又凸显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趋向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网络和社会存在负面因素的立体叠加和混合强化,以及内隐的网络意识形态向心力减弱和离心力“高势”。应该运用同心圆理念和方法,把握“圆心、核心圈、圈层、力道”的全要素解析和结构性实践,不失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一条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论断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防控
下载PDF
韧性治理何以实现: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困境与因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智 张桃梅 理论导刊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与风险共存”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突发事件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战略定位。社区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是实现风险消解和危机应对的重要关口,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场域。针对传... “与风险共存”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突发事件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战略定位。社区作为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是实现风险消解和危机应对的重要关口,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场域。针对传统应急管理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具有抗逆力、恢复力和适应力三重价值指向,契合了社区应急管理的现实需要。基于韧性治理议题和治理要素维度,搭建“主体—制度—过程—能力”的韧性社区治理分析框架,通过分析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实践,发现社区在应急管理中存在主体支撑薄弱、制度保障乏力、过程管理粗疏和能力供给不足的缺陷。依据韧性社区治理向度,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应重视社会动员、健全社区参与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预案执行落实,优化流程管理、注重程序适应变通,强化资源保障、推动技术治理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韧性治理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的方向、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君 理论导刊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当前,民主与治理日益相融交织,其复合化进程使得民主治理和治理民主等诸多学理性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对民主和治理两大主题的现实回应,二者在主体构成、价值取向和实践功能等方面具有... 当前,民主与治理日益相融交织,其复合化进程使得民主治理和治理民主等诸多学理性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对民主和治理两大主题的现实回应,二者在主体构成、价值取向和实践功能等方面具有契合性和互嵌性,为新征程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展开,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赋能原则,借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样化路径展开具体的赋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家治理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下载PDF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价值、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红连 理论导刊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坚持系统性融入;把握教材基本观点,坚持精准性融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重点性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科学性融入。在实践进路中,需立足政治高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理论厚度,强化教师阐释经典著作的教学能力;彰显情感温度,创新融入教学方式;拓宽教学广度,延展融入教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从政党到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国家能力的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军 仇赟 理论导刊 2024年第8期19-26,共8页
基于中国本土的治理情境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治理经验,国家能力是一种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善政良治的治理效能的实现能力。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治党兴国的政治实践中凭借强大... 基于中国本土的治理情境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治理经验,国家能力是一种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善政良治的治理效能的实现能力。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治党兴国的政治实践中凭借强大的组织优势赋能国家能力建构,是国家能力支撑架构中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向度。从组织层面看,政党组织与国家组织之间关联互嵌,为国家能力建构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和力量支撑;从制度层面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凭借“以党领政”建构起作用于国家能力的若干驱动机制,深刻彰显了党组织在组织嵌入、干部选任、目标引领、资源整合等国家能力施展方面具有的独特行动—引领优势;从绩效层面看,党的组织优势充分激发了执政绩效,从而能够衡量和检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组织优势 国家能力 组织绩效
下载PDF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
6
作者 吴娟 刘海军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0期18-23,共6页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强调调查研究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贴合实际,注重以科学方法支撑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 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强调调查研究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贴合实际,注重以科学方法支撑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启示我们,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调查研究形式,坚持以科学方法论指导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党的作风
下载PDF
《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探索及其启示
7
作者 陈殿林 王传浩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自主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1933年,《申报月刊》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发起了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首次讨论。时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自主性问题一直是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一个重要维度。1933年,《申报月刊》推出“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发起了中国社会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首次讨论。时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围绕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在“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中,无论是知识界分析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逻辑范式,抑或是其关于中国出路的观点和方案,皆受到中国共产党深湛思想的指引。从大历史观的高度,深层透视民主革命时期的这场关于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探索,不仅能助益破解西方中心论对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否认与遮蔽,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解中国现代化自主性问题的历史起源、历史进程、历史特征和历史规律,为在新征程上科学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问题提供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月刊》 自主性问题 “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话语生态变革与党的话语能力建设
8
作者 吴阳松 朱建铭 理论导刊 2024年第8期35-41,共7页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媒介革命都会引起相应的话语变革,使每个历史阶段的话语生产与传播呈现独特的传播景观。作为一种“场域性存在”的全媒体,解构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话语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话语的交往关系,重置了话语的权力格局,造就了...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媒介革命都会引起相应的话语变革,使每个历史阶段的话语生产与传播呈现独特的传播景观。作为一种“场域性存在”的全媒体,解构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话语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了话语的交往关系,重置了话语的权力格局,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生态场。在这一话语生态场景下,话语生产的开放性弱化党的话语的主导力,话语传播的交融性降低党的话语的引领力,话语表达的多元化消解党的话语的凝聚力,话语场域的复杂化考验党的话语的号召力,党的话语能力建设成为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积极予以有效回应,要在夯实党的话语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党的话语实效性,在坚守党的话语纯洁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党的话语包容性,在坚持党的话语严肃性的基础上不断突显党的话语通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中国共产党 话语生态 话语能力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9
作者 梁大伟 王倬 理论导刊 2024年第6期96-102,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生活化主体确证、场域澄明、旨趣定向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呈现出批判性与建构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生活化主体确证、场域澄明、旨趣定向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呈现出批判性与建构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启示我们应立足人民群众,夯实意识形态生活化的主体基石;紧扣时代脉搏,厘定意识形态生活化的现实场域;凝聚共同理想,升华意识形态生活化的内在旨趣。深入挖掘和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生活化 唯物史观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数字异化劳动批判与人类文明形态的更迭
10
作者 董新春 孙晓鹤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0期39-45,共7页
劳动既是经济的范畴,也是道德的范畴,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数字劳动范式的日益成熟,数字时代的总体关系与文明内容正在生成。然而,西方国家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机制导致资本对人异化的不断加深,从异... 劳动既是经济的范畴,也是道德的范畴,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数字劳动范式的日益成熟,数字时代的总体关系与文明内容正在生成。然而,西方国家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机制导致资本对人异化的不断加深,从异化劳动到数字异化劳动,数字劳动参与主体间的碎片化分离,使资本形成全生命周期全空间的循环剥削。人类文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数字资本对数字生产资料的占有在遮蔽人的主体性造成贫困悖论问题的同时,数字异化劳动贫困悖论在深化过程中也产生了消解资本主义异化文明的条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视域来看,历史发展的劳动规律蕴含着变革资本主义文明的力量,需要在劳动、劳动主体与文明演进的内在统一中,立足劳动主体的文明实践推动资本主义文明向共产主义文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劳动主体 贫困悖论 共产主义文明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政党的信任危机与应对——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
11
作者 隋斌斌 理论导刊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政党信任赖以发生的社会情境和政治传播形态。如何顺应民众但又不盲目迎合,有效引导和形成新的公共精神、建构一种建设性政党信任形态成为一个负责任政党面临的新挑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应对新媒体带来的信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政党信任赖以发生的社会情境和政治传播形态。如何顺应民众但又不盲目迎合,有效引导和形成新的公共精神、建构一种建设性政党信任形态成为一个负责任政党面临的新挑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应对新媒体带来的信任危机过程中,通过其沟通姿态的转变、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制度安排和果断行动,建构了一个既具有开放性又兼具包容性和公共理性的政治沟通环境。这些措施对新媒体给政党信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渐进的消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政党信任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下载PDF
数字时代劳动正义的困境及其突破
12
作者 阳桂红 颜港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0期69-76,共8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形态,构成了数字劳动正义的出场语境。同时,劳动正义困境也在生发,具体表征为:劳动“内卷化”引发劳动倦怠、劳动“娱乐化”隐匿资本剥削、劳动“智能化”消弭劳动者主体性,其生成机理在于...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形态,构成了数字劳动正义的出场语境。同时,劳动正义困境也在生发,具体表征为:劳动“内卷化”引发劳动倦怠、劳动“娱乐化”隐匿资本剥削、劳动“智能化”消弭劳动者主体性,其生成机理在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主体规训以及数字劳动异化程度的加深。突破数字时代劳动正义困境的现实路径在于复归数字技术本质、规范数字资本、强化劳动监管和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数字资本 劳动正义 劳动异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的多维审视
13
作者 王瑜 张文海 理论导刊 2024年第7期18-24,共7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政党责任”一词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尤为重视的政治话语。在现代民主政治下,负责任是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应当具备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 进入新时代以来,“政党责任”一词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尤为重视的政治话语。在现代民主政治下,负责任是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应当具备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以及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的内在意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履行政党责任,既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责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政党责任实践的深刻把握,还是出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思考。新征程上,为更好践行和实现中国共产党承担的政党责任,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以“四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
下载PDF
融入式自治:力量整合视角下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14
作者 韦少雄 理论导刊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强劲的治理合力是驱动新时代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根本动力,是村民自治场域对各种治理力量的吸纳和融合。然而在治理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村民自治面临党建融入难、“乡政”与“村治”双向回应缺失、多元主体掣肘耗散自治力量等困境。融入式... 强劲的治理合力是驱动新时代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根本动力,是村民自治场域对各种治理力量的吸纳和融合。然而在治理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村民自治面临党建融入难、“乡政”与“村治”双向回应缺失、多元主体掣肘耗散自治力量等困境。融入式自治重塑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群众性、协商性力量表征,为村民自治持续有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融入式自治基于“融入性”“互动耦合”“融合共生”的自治策略,实现了党建与自治互融、行政与自治互动、多元主体与自治互生的协调共融格局,最大限度提升了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治理力量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及价值意蕴
15
作者 费艳颖 张栩凡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10-17,共8页
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思想、重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研判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面... 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思想、重视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研判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形成了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对科技发展规律和演化趋势的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正确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中心主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指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价值导向,形成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又提供了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动指南,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强国 “四个面向”
下载PDF
现代官僚制功能缺陷的再审视——基于重大灾害应对视角
16
作者 赵春雷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47-53,共7页
几乎所有公共机构现今仍未摆脱现代官僚制,但现代官僚制在应对重大灾害上具有功能缺陷:灾害的突发性要求公共机构进行前瞻性准备,但官僚制例行公事、终身任职、去人格化等特征抑制官员的风险意识和主动精神;灾害的危急性要求公共机构快... 几乎所有公共机构现今仍未摆脱现代官僚制,但现代官僚制在应对重大灾害上具有功能缺陷:灾害的突发性要求公共机构进行前瞻性准备,但官僚制例行公事、终身任职、去人格化等特征抑制官员的风险意识和主动精神;灾害的危急性要求公共机构快速反应,但官僚制照章办事、权力本位、层级节制等特征使其难以快速行动;灾害的受关注性要求公共机构运作透明规范,但官僚制的封闭性、非民主性等特征不利于公共机构规范透明运作。尽管如此,在目前尚未找到更佳替代模式的情况下,应在重新认识现代官僚制的基础上,将它的一些固有特点转化为应对重大灾害的优势,并从思想、机制、技术等方面对公共机构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公共机构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官僚制 重大灾害 功能缺陷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民为邦本”思想的传承创新
17
作者 王新刚 王煜尧 理论导刊 2024年第8期48-54,共7页
“民为邦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的政治主张、“庶矣哉,富之、教之”的为政理念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目标。尽管这一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但其“... “民为邦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的政治主张、“庶矣哉,富之、教之”的为政理念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目标。尽管这一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但其“重民”“利民”“教民”理念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具有高度契合性。“民为邦本”在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地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化思想。传承发展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其为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文化根基,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文化根脉,打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广阔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民为邦本” 人民主体地位
下载PDF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研究
18
作者 郑敏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类型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通过类型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性,并帮助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整理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标准进行归类,可以将党内法规分为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在完善思... 类型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通过类型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性,并帮助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整理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标准进行归类,可以将党内法规分为不同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在完善思路上可能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以适应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当前,基于制定主体的党内法规体系、调整对象的法规体系、地位程度的法规体系、是否公开的法规体系、调整内容的法规体系都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体系 类型学 系统观念
下载PDF
从“资本的文明”到“文明新形态”:马克思文明观的政治经济学向度及当代价值
19
作者 叶龙祥 钟锦宸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文明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将文明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融合,以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青年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出发,探寻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新文明形态。而在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批驳中,...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文明历史的判断和分析将文明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融合,以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青年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出发,探寻实现“德国人的解放”的新文明形态。而在对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批驳中,马克思认识到文明的进步无法依靠理性自我完善的趋向,只有“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视野,才能获得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象的深化也推动了文明观问题域的转化发展,即着重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关系中考察文明的现实基础。正是经由批判“以资本为主导”的文明形态,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潜在的通向新文明的途径及其实现主体。质言之,马克思文明观将文明问题的探索上升为“当代普遍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文明观 政治经济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模式创新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瑞芳 徐艳玲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数字时代所呈现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质深深地改变和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创作和传播模式。智能故事、场景故事、体验故事等新叙事模式强化了叙事感染力与吸引力。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面临技术叙事的交互风险导... 数字时代所呈现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质深深地改变和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创作和传播模式。智能故事、场景故事、体验故事等新叙事模式强化了叙事感染力与吸引力。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面临技术叙事的交互风险导致的情感真空、现代性的审美取向引发的审美抵制、数字平台形成的资本力量隐藏的价值风险等挑战。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应从情感、审美、价值观三方面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结构框架:从技术反噬回归技术反哺,推动数字技术为情感叙事赋能;构建用户需求的叙事取向,驱推用户同一性的创意叙事;破除数据资本的权力宰制,唤醒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从而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模式转化 数字化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