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111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稿约
1
作者 《西夏研究》编辑部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夏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持立足宁夏、放眼世界,凝聚国内、国际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打造既具有宁夏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术平台的办刊理念,... 《西夏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持立足宁夏、放眼世界,凝聚国内、国际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打造既具有宁夏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术平台的办刊理念,关注学术前沿,注重创新性、原创性,着力推出西夏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理念 一流水准 学术平台 学术前沿 办刊方向 相关学科 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研究
下载PDF
元代船桥军将领谢坚墓志考释
2
作者 朱建路 李昊岩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元谢坚墓志》为学界提供了有关元代汉人世侯谢坚和船桥军的新史料。谢坚曾任河东南北两路船桥都总管,率领船桥军先后参与蒙金、蒙夏两场战争和入川对宋作战。船桥军遇河修桥造船,随着蒙金战争的深入而创建,因参与水战而在战争中发挥... 《元谢坚墓志》为学界提供了有关元代汉人世侯谢坚和船桥军的新史料。谢坚曾任河东南北两路船桥都总管,率领船桥军先后参与蒙金、蒙夏两场战争和入川对宋作战。船桥军遇河修桥造船,随着蒙金战争的深入而创建,因参与水战而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终元之世,船桥军这一特殊兵种可能一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谢坚 平阳 船桥军
下载PDF
西夏语句首感叹词小考
3
作者 孙伯君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汉语感叹句一般在句首使用感叹词表达喜、怒、哀、乐或惊讶的情绪。古往今来使用的句首感叹词很多,如咦、噫、唉、嚯、嚇、吁、呜呼、哀哉、天啊、好家伙等。西夏语感叹句中的句首感叹词或与汉语“呜呼”“噫”等词对译,表示“哀叹”“... 汉语感叹句一般在句首使用感叹词表达喜、怒、哀、乐或惊讶的情绪。古往今来使用的句首感叹词很多,如咦、噫、唉、嚯、嚇、吁、呜呼、哀哉、天啊、好家伙等。西夏语感叹句中的句首感叹词或与汉语“呜呼”“噫”等词对译,表示“哀叹”“不平”的情绪;或与“善哉”对译,表示赞美、赞同的意思。这些感叹词有的只用在句首单独成句,且多见于西夏本土作品,当是西夏语固有的感叹词;有的还可以用于句子中间,表达固定的实际意义,且多用于译自汉文的文献,当是临时被借用来翻译汉语感叹词的普通词语,或是据汉语感叹词而生成的仿译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叹词 感叹句 西夏学
下载PDF
“偏霸”与“臣服”:政治史视域下西夏立国若干问题的讨论
4
作者 杨浣 靳兆雄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西夏是以番汉混融、番强汉弱的横山地域集团为基础崛起壮大的;建立之后,限于实力,其战略目标仅止于“偏霸西北”;因袭前朝“交聘故事”,西夏与辽、宋、金确立了亲属式的政治关系。
关键词 西夏 横山 偏霸 故事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丝路景观
5
作者 王志鹏 刘丽志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汉武帝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又设立河西四郡,遣张骞凿空西域,大力经营西北,开辟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使之成为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笔者在概括丝...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汉武帝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又设立河西四郡,遣张骞凿空西域,大力经营西北,开辟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使之成为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笔者在概括丝绸之路早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梳理前代诗歌创作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丝路风情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表现,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歌咏丝绸之路的诗歌,体式上主要为五言,除少部分作品为写实外,多为泛咏。这批诗歌反映了丝路沿线各地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丝路行旅的认知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诗歌 丝绸之路 景观
下载PDF
《唐宋回鹘史研究》述评
6
作者 祁晓庆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回鹘自产生、发展,到迁徙、分裂、流散,经历了数个时代变迁,在中亚、内蒙古、新疆、甘肃河西一带均有活动的痕迹。杨富学先生所著《唐宋回鹘史研究》一书利用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唐宋时期各类文书和出土相关墓志等新资料,结合考古发... 回鹘自产生、发展,到迁徙、分裂、流散,经历了数个时代变迁,在中亚、内蒙古、新疆、甘肃河西一带均有活动的痕迹。杨富学先生所著《唐宋回鹘史研究》一书利用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唐宋时期各类文书和出土相关墓志等新资料,结合考古发现实物,并利用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优势,对唐宋时期回鹘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内容涵盖10世纪以前的回鹘先民、漠北回鹘、西迁回鹘历史演进过程及其与周边各民族政权的关系、沙州回鹘、回鹘摩尼教文献、回鹘文文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回鹘 沙州回鹘 吐鲁番文献 《唐宋回鹘史研究》
下载PDF
俄藏инв.№7029号西夏文《八阳经》考释
7
作者 张九玲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55-68,共14页
唐代由中国人所造的疑伪经《八阳经》曾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广为流行,有汉、藏、回鹘、西夏等不同文字的文本存世。西夏本译自藏文底本,译者不明,翻译时间在藏文本之后。论文主要参考P.744、P.749等藏文本对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 唐代由中国人所造的疑伪经《八阳经》曾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广为流行,有汉、藏、回鹘、西夏等不同文字的文本存世。西夏本译自藏文底本,译者不明,翻译时间在藏文本之后。论文主要参考P.744、P.749等藏文本对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инв.№7029号西夏本《八阳经》进行释读,兼及夏、汉、藏三种文本的对勘研究,可以为《八阳经》的传播、文献学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阳经》 疑伪经 西夏文 藏文
下载PDF
俄藏附有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Tang.1075/Fr.5(10)所记的法生宫
8
作者 戴忠沛 维·彼·扎伊采夫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俄藏附有藏文注音的西夏文残片Tang.1075/Fr.5(10),存6行,满行22至24字。聂历山(Nikolai A.Nevsky)在20世纪30年代解读这份残片,曾经因为里面的“āli”和“kāli”猜测其中的西夏文可能是一种声明学作品。罗福苌则因为里面的“muni”... 俄藏附有藏文注音的西夏文残片Tang.1075/Fr.5(10),存6行,满行22至24字。聂历山(Nikolai A.Nevsky)在20世纪30年代解读这份残片,曾经因为里面的“āli”和“kāli”猜测其中的西夏文可能是一种声明学作品。罗福苌则因为里面的“muni”猜想可能跟摩尼教有关。本文指出这份残片的西夏文内容是对法生宫(dharmodayā)的描述。在藏传佛教的脉轮系统里,法生宫位于中脉的脐轮下方,呈三角形,是拙火生起的地方,与金刚亥母的修持观想关系密切。残片的西夏文本以法生宫形状嵌入金刚亥母的根本咒,与同类型附有藏文注音西夏文残片关于拙火的描述互相呼应。了解各份残片的内容能帮助我们判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我们追寻残片里藏文注音的写成年代和书写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藏文注音 法生宫 金刚亥母
下载PDF
日藏敦煌所出四叶夏汉合璧典当文书研究
9
作者 陈瑞青 刘冲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日藏《西夏回鹘文书断简》收录的夏汉合璧典当文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记账方式。通过西夏文典当文书的译释发现,以西夏文为主体的典当账目中,汉文是对西夏文典当契约正文基本要素的提炼,这一现象说明西夏典当铺存在党项人、汉人多名账房... 日藏《西夏回鹘文书断简》收录的夏汉合璧典当文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记账方式。通过西夏文典当文书的译释发现,以西夏文为主体的典当账目中,汉文是对西夏文典当契约正文基本要素的提炼,这一现象说明西夏典当铺存在党项人、汉人多名账房轮流记账的情况。同时,夏汉合璧文书既补充了西夏典当文书形成的环节,也为研究西夏末年敦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与民族交融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汉合璧 典当文书 莫高窟北区
下载PDF
两则西夏文佛经发愿文译考
10
作者 史金波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对两则西夏文发愿文残件进行翻译,并探讨其内容,揭示其文献价值。俄藏7123号西夏天盛丙子八年发愿文证实西夏时期即已使用西夏文“当今皇帝”这一用语,元代刊印西夏文佛经时,继承了西夏时期的这一用法,否定了只有元代才使用这一词... 本文对两则西夏文发愿文残件进行翻译,并探讨其内容,揭示其文献价值。俄藏7123号西夏天盛丙子八年发愿文证实西夏时期即已使用西夏文“当今皇帝”这一用语,元代刊印西夏文佛经时,继承了西夏时期的这一用法,否定了只有元代才使用这一词语的说法,匡正了过去不准确的认识。俄藏7583西夏文发愿文记载了西夏用“金墨字”缮写佛经,明确了西夏时期使用泥金字的事实,并以多种面世的西夏文泥金写经加以证实。发愿文记载当时写印施放大量番、汉文佛经,还在法会上“诵羌、番、汉二十藏经”,显示出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项族、汉族、吐蕃等各族文化都得以展现,反映出当时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和合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西夏文发愿文 当今皇帝 金墨字 多民族文化交融
下载PDF
颇具特色的党项文献学专著——读《党项文献研究导论》
11
作者 王倩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聂鸿音的《党项文献研究导论》以党项文献为核心,讨论其产生背景、编译成文、制作刻印、典藏流传以及后世发现整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以目录学的方式分类叙述现存文献的基本内容、收藏情况及研究状况等,内容全面,自成体例,可谓是国内首... 聂鸿音的《党项文献研究导论》以党项文献为核心,讨论其产生背景、编译成文、制作刻印、典藏流传以及后世发现整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以目录学的方式分类叙述现存文献的基本内容、收藏情况及研究状况等,内容全面,自成体例,可谓是国内首部党项文献学专著。该书首次提出以传统“四部法”对党项文献进行目录分类,并参照“四部法”调整部下小类,体现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融入中国文献学”的宏观理念。在综合运用传统古文献学方法的基础上,书中广泛运用语文学方法解决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提倡“因声求义”在党项文献中的应用,用党项文献与汉、藏文献互证来研究问题,为有志于党项文献研究的青年学者走上治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文献 四部法 因声求义 多民族文献互证
下载PDF
释西夏文“手记”
12
作者 刘畅 彭向前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经常出现的“■”一词,汉译本作“手记”,由于使用情况不同,这一词组存在“■”“■”两种情况,但含义相同。通过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与西夏社会文献相结合进行考察,发现“■”即为“押字”,作为身份、...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经常出现的“■”一词,汉译本作“手记”,由于使用情况不同,这一词组存在“■”“■”两种情况,但含义相同。通过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与西夏社会文献相结合进行考察,发现“■”即为“押字”,作为身份、责任的象征以似文非文、亦图非图的形式出现于西夏社会文献中。在把“■”勘同于“押字”后,根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的相关条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西夏“手记”的认识。“手记”在西夏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举凡公文、诉状、契约上都有出现,并规定须在“官”字、“日”字下作“手记”。官府文书先签“手记”后钤印,官印、手记俱全才能生效。对于使用假手记的处罚与使用假印同样严苛。西夏“手记”的使用,显然出自对宋朝“押字”的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手记 押字
下载PDF
俄藏西夏文写本《黄石公三略》考释
13
作者 王龙 雷建政 李宇鑫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有编号为инв.№3771的一件西夏文写本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刊布时,将其定名为“夏译汉籍”。本文对此件西夏文残叶进行翻译考释,通过俄藏西夏文献刻本和写本的对读比较,可以判定此件残叶为西夏文...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有编号为инв.№3771的一件西夏文写本残叶,《俄藏黑水城文献》刊布时,将其定名为“夏译汉籍”。本文对此件西夏文残叶进行翻译考释,通过俄藏西夏文献刻本和写本的对读比较,可以判定此件残叶为西夏文《黄石公三略?下略》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论文还对俄藏和英藏黑水城文献中《黄石公三略》的版本及其形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旨在为西夏文献学和军事史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公三略》 俄藏 西夏 兵书
下载PDF
崔浩的星占实践与拓跋鲜卑的华夏化进程
14
作者 周源 胡祥琴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4-10,共7页
星占是在“天人感应”的思想基础上,通过观测天象变化以预测人间祸福的占卜方式。由于人们常将星象变化与人间政治相征应、相附会,因此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北魏建立以来,历代统治阶者对源自中原传统文化的天文星占兴趣浓厚。在此过程... 星占是在“天人感应”的思想基础上,通过观测天象变化以预测人间祸福的占卜方式。由于人们常将星象变化与人间政治相征应、相附会,因此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北魏建立以来,历代统治阶者对源自中原传统文化的天文星占兴趣浓厚。在此过程中,作为北魏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精通天文术数的崔浩通过星占,几次准确预判形势、化解帝王之忧,赢得了拓跋氏的信任,客观上促进了拓跋氏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崔浩的星占实践表明,非理性色彩浓厚的星占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以曲折的方式传递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华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浩 星占术 华夏化
下载PDF
《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研究》出版
15
作者 骆艳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为春秋孙武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传世有竹简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三大系统。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孙子兵法》为曹操、李筌和杜牧三家注本,木刻,蝴蝶装,残存101面,面7行,行12或13字不等,分藏于俄罗斯科...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为春秋孙武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传世有竹简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三大系统。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孙子兵法》为曹操、李筌和杜牧三家注本,木刻,蝴蝶装,残存101面,面7行,行12或13字不等,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和英国国家图书馆。2023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夏文〈孙子兵法三注〉研究》一书,分别从文献学、语言学、翻译学和历史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孙子兵法》“三家注本”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献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 三家注 黑水城 西夏文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竹简本
下载PDF
西夏晚期牧民家庭生活问题述论
16
作者 郝振宇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该文以黑水城西夏经济文书和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考察西夏晚期牧民家庭经济生活问题。在西夏,牧民家庭主要牧养羊、牛、马和骆驼等牲畜,羊为牧民提供生活所需,数量在百只左右;牛、骆驼和马等主要用于骑乘、驮运,数量在十数头(匹)左右。... 该文以黑水城西夏经济文书和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考察西夏晚期牧民家庭经济生活问题。在西夏,牧民家庭主要牧养羊、牛、马和骆驼等牲畜,羊为牧民提供生活所需,数量在百只左右;牛、骆驼和马等主要用于骑乘、驮运,数量在十数头(匹)左右。牧民家庭的自足性较强,依赖自属牲畜的肉、奶、皮毛等产出以满足必要的衣、食、住等生活消耗。受自然灾害频发与长期战争影响,以牧畜为生业的生产生活有很大脆弱性,牧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牧民家庭 畜产构成 日常消费 生计脆弱
下载PDF
金元时期云川“居延”与“居延道”新考
17
作者 石坚军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金元时期云川地区“居延”,并非指汉代河西地区居延川或居延城,而是指《记纂渊海》朔州“形胜”条“居延川(泽)”,乃黄河支流黑河(今大黑河)别称。刘秉忠笔下“居延道”指黑河流域东胜州至丰州一线交通,狭义上相当于耶律楚材笔下东胜州... 金元时期云川地区“居延”,并非指汉代河西地区居延川或居延城,而是指《记纂渊海》朔州“形胜”条“居延川(泽)”,乃黄河支流黑河(今大黑河)别称。刘秉忠笔下“居延道”指黑河流域东胜州至丰州一线交通,狭义上相当于耶律楚材笔下东胜州至青冢“青冢路”,广义上尚包括耶律楚材所言“天德(军)”北经“天山”“沙井”至“北海”漠北之“天山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 居延道 云川 青冢路 天山道
下载PDF
西夏语中的量词
18
作者 克平 王慧(译)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前学界对于西夏语中是否存在量词并未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考察《类林》《孙子兵法》《十二国》等汉文经典的西夏译本,西夏语中量词主要出现在三种结构中:数词(Num)直接用于量词(CL)前,构成Num+CL结构;数词+量词结构(Num+CL)用于名词前... 目前学界对于西夏语中是否存在量词并未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考察《类林》《孙子兵法》《十二国》等汉文经典的西夏译本,西夏语中量词主要出现在三种结构中:数词(Num)直接用于量词(CL)前,构成Num+CL结构;数词+量词结构(Num+CL)用于名词前,构成Num+CL+N结构;数词+量词结构(Num+CL)也可以用于名词后,构成N+Num+CL结构。本文推断西夏语中使用量词是一种外来现象,这些量词出现频率较低,很可能是西夏语与汉语语言接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 量词 个体量词 度量词 位数词
下载PDF
鲜卑宝源形象考
19
作者 К.М.博格达诺夫 张芷萱(译)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本文是对西夏国师鲜卑宝源所撰《鲜卑国师劝世集》(■)卷首的版画展开的个案研究。该版画的左右两半叶长期分藏于《鲜卑国师劝世集》的不同版本中,以致图中人物身份的辨识问题聚讼不一。前人对此研究的成果为复原整幅版画提供了可能,并... 本文是对西夏国师鲜卑宝源所撰《鲜卑国师劝世集》(■)卷首的版画展开的个案研究。该版画的左右两半叶长期分藏于《鲜卑国师劝世集》的不同版本中,以致图中人物身份的辨识问题聚讼不一。前人对此研究的成果为复原整幅版画提供了可能,并有利于考证鲜卑宝源的真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院 东方文献研究所 西夏特藏 版画 西夏佛教
下载PDF
从西夏文“■·jow”说起——兼谈夏汉之间的文化交流
20
作者 唐晓宁 西夏研究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汉译佛教文本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借用一些动物来表现佛陀的庄严之姿,如鹿王、狮子、大象、鹅王等,但是在以藏文为底本翻译成西夏文的俄藏5130号《胜慧彼岸到要门教授现前解庄严论诠颂》中却用了“■·jow”来翻译汉译中的“... 汉译佛教文本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借用一些动物来表现佛陀的庄严之姿,如鹿王、狮子、大象、鹅王等,但是在以藏文为底本翻译成西夏文的俄藏5130号《胜慧彼岸到要门教授现前解庄严论诠颂》中却用了“■·jow”来翻译汉译中的“鹅王”,而西夏文“■·jow”的意思是“乌(鸦),一种黑色的鸟”。因此本文主要从“■·jow”在西夏文本中的使用实例说起,结合考古、图像等多种资料追本溯源,探究西夏人民对于乌鸦形象的认知来源,得出主要源于三个汉地传统的结论,并进一步探究西夏翻译者将西夏文“■·jow”对译为汉文“鹅王”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王 太阳-乌 汉地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