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1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士杰 李嘉欣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数字普惠金融为化解农村金融困境,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正向溢... 数字普惠金融为化解农村金融困境,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正向溢出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较优。研究认为,应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布局完善农村“新基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下沉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从社会心态说开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树宏 侯玉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56,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建构和行为模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长期保持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合理借鉴社会心态理论,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建构和行为模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长期保持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合理借鉴社会心态理论,探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可以从五个方面“深耕细作”:以自我归类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在“五个认同”中助力汇聚效应的发生与拓展;以“四个与共”为重点涵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意向;在“四个正确把握”中激发互动模仿;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为正向共享现实性生成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这五条路径内外兼修、知行统一、虚实融合,共同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从“呈符、申符”再证小句焦点在述题
3
作者 赵宏 林松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68,共20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主语对应于主体、焦点,宾语对应于背景;功能主义语言学等认为焦点是新信息,在谓语。虽然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说法有过一些论述,但仍未引起广泛重视,影响语言认知的研究。论文以皮尔斯的“呈符、申符”理论对此问题进... 认知语言学认为,主语对应于主体、焦点,宾语对应于背景;功能主义语言学等认为焦点是新信息,在谓语。虽然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说法有过一些论述,但仍未引起广泛重视,影响语言认知的研究。论文以皮尔斯的“呈符、申符”理论对此问题进行再探讨,认为焦点小于背景是铁律,无论如何转换,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都是不通的。“焦点”和语用紧密相关,从“焦点”本义看,在语用中一个小句内部只能有一个焦点。在语言认知上,必须由实体的物理空间概念发展到心理空间概念。结合以上理论,根据符号学的“呈符、申符”理论,证明了小句焦点在谓语,一个主项(主语)可有多个呈符(谓项),述题永远只能解释话题的部分内容,主项是呈符的背景。而把主项、主语看作焦点时,其背景在小句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背景 焦点 呈符 申符
下载PDF
论主观明知的推定及其规范化路径——以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兜底条款为切入点
4
作者 马静华 袁嘉谦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2-148,共17页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我国通常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然而,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往往设置兜底条款,当前司法机关对这种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问题,这可能导致主观明知认定的扩大化。认定主...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我国通常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然而,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往往设置兜底条款,当前司法机关对这种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问题,这可能导致主观明知认定的扩大化。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规定乃推定规范,其中兜底条款乃事实推定规范,可以说,兜底条款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事实推定的问题,正是因为事实推定的内在缺陷,才导致兜底条款适用的种种困境。基于此,需要构建主观明知认定中的事实推定规范化路径。一方面,事实推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无罪推定原则而受到合法性质疑,另一方面,事实推定赋予法官过多自由裁量权而受到规范性质疑。为此,一方面需要回应合法性质疑,即探寻被告人权利保障新范式,另一方面需要回应规范性质疑,即完善事实推定规范性建设,具体包括:明确事实推定的启动条件、明确事实推定结论的确定性程度、确立事实推定的末位适用原则、强调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构建规范的辩方反驳规则、构建有力的事实推定监管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推定 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犯罪故意 主观明知
下载PDF
“权”观念与帝制中国“大义灭亲”案件的处置
5
作者 李启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118,共31页
帝制中国始终有大义灭亲事件,但都被视为一时一事不得已之“权”。儒家强调“权”之用,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合于经,反对以诈行权,但行权主体要求过高、范围不明确,操作性较欠缺。法家则大力提倡权术,变阴谋为阳谋而广泛应用之。随着君权强... 帝制中国始终有大义灭亲事件,但都被视为一时一事不得已之“权”。儒家强调“权”之用,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合于经,反对以诈行权,但行权主体要求过高、范围不明确,操作性较欠缺。法家则大力提倡权术,变阴谋为阳谋而广泛应用之。随着君权强化,大义几等同于臣民对君之“忠”,经法家权诈观推波助澜,儒家经权论有时充当文饰之具,君臣所实施的“大义灭亲”行为,有滑向“大利灭亲”的趋势。尽管如此,儒家经权论植根于人之心性,尚在持续发生约束作用,“大义灭亲”在整个帝制中国都未完全正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制中国 大义灭亲 大利灭亲 经权 权术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反脆弱的理论演进及其“安全与发展”转向
6
作者 刘从水 张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08,共16页
以风险与脆弱为研究基点,以人、事、物、组织、系统为观照体,风险社会论、风险文化论分别对应性地演进为脆弱社会论、脆弱文化论,进而衍生出对策性的风险机遇论、互惠利他论、不确定性利润论、反脆弱论。风险论、脆弱论、反脆弱论,相互... 以风险与脆弱为研究基点,以人、事、物、组织、系统为观照体,风险社会论、风险文化论分别对应性地演进为脆弱社会论、脆弱文化论,进而衍生出对策性的风险机遇论、互惠利他论、不确定性利润论、反脆弱论。风险论、脆弱论、反脆弱论,相互交织,交替演进。结合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理论演进成果的反脆弱论,其中心议题应当转向安全与发展,其研究基点应转向不确定性、随机性,其研究维度应转向韧性综合系统,其介入重点应转向内在潜能,其逻辑基点应转向中国式实践,由此逐步完善中国式安全发展研究的学术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脆弱 反脆弱 安全 发展
下载PDF
河北涿怀方言比况助词“也似的”及其演变过程
7
作者 宗守云 马晓晴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48,共19页
河北涿怀方言助词“也似的”用来表示比况,是比况助词。“也似的”具有本体依附特征,用来表达主体和比况对象具有内在相似性。“也似的”具有消极意义倾向,这一特征和其他晋语地区一致。河北涿怀方言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不VP也似的”构式... 河北涿怀方言助词“也似的”用来表示比况,是比况助词。“也似的”具有本体依附特征,用来表达主体和比况对象具有内在相似性。“也似的”具有消极意义倾向,这一特征和其他晋语地区一致。河北涿怀方言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不VP也似的”构式,意为“一定会VP的”,是认识情态构式。“也似的”是在近代汉语中形成的比况助词,是蒙古语影响的产物,在晋语中固化为消极意义,是隐含义规约化的结果,在河北涿怀方言中又进一步发展出“不VP也似的”构式,是方言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涿怀方言 晋语 比况助词 “也似的”
下载PDF
仪式类史诗视角的《亚鲁王》与《簪汪传》
8
作者 吴晓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81,共13页
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 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果将两部史诗的演述语境丧葬仪式与祭鼓仪式也纳入比较的参照元素,两者的文本结构便会被撕裂,并增添诸多不同的文本内容,就完整的丧葬仪式词与祭鼓仪式词而言,很难视为相同的两部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簪汪 苗族史诗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的问题、路径与前沿
9
作者 徐新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31,共24页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 文学人类学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创建的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外交汇背景及多元经验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学科话语的本土化和全球化。论文从学术研究的中国实践出发进行跨界对话,通过与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交叉对比,阐释彼此面对的共同问题,强调以现实和对象为基础,作为研究方式、研究类别的文学人类学,已成为迈向科玄并置的知识生产和理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科玄并置 共时历史
下载PDF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亚鲁王》的观看之道——基于《王的祭奠》的制作与阐述
10
作者 巴胜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2-97,共16页
民族志影像制作过程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相遇”的情景事实,是影视人类学学术生产中亟待反思的新论题。以亚鲁王文化展演为拍摄主题的民族志影片《王的祭奠》,通过“砍马仪式”的观看深描,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基于摄影机、学者、导游在场... 民族志影像制作过程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相遇”的情景事实,是影视人类学学术生产中亟待反思的新论题。以亚鲁王文化展演为拍摄主题的民族志影片《王的祭奠》,通过“砍马仪式”的观看深描,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基于摄影机、学者、导游在场的与村民、文化持有者之间互视交流的过程。从仪式拍摄的角度,仪式之外的意外事件是《王的祭奠》的叙事重点;从民俗记录的角度,民俗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无奈”是本片的偏向;从拍摄视角,主观的个人参与“相遇”视角是影片制作者的主动选择。基于民族志影片《王的祭奠》的制作缘起、制作过程和交流反馈的整体性视野,分析了英雄史诗《亚鲁王》复兴式的文化展演引发的对“亚鲁王文化”的观看与被观看、拍摄与被拍摄、让看与不让看的情景事实,呈现出影像互视的观看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砍马仪式 影像互视
下载PDF
城镇家庭债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HF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谢绵陛 梁冰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1-194,共24页
目前,我国呈现出家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攀升而居民幸福感增速缓慢的背离局面。作为缓解居民收入约束、平滑消费的重要手段,家庭债务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论文采用多年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目前,我国呈现出家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攀升而居民幸福感增速缓慢的背离局面。作为缓解居民收入约束、平滑消费的重要手段,家庭债务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论文采用多年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城镇家庭债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基于全样本,发现与无债务家庭相比,负债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更低。其次,对于负债家庭而言,债务主要通过降低居民婚姻可能性、恶化居民健康水平、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三个方面降低了负债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最后,从户主特征的角度看,债务规模的增加更多地降低了户主年龄为31-55岁阶段、学历为本科以下家庭居民的幸福感;从家庭特征来看,债务规模的增加更多地降低了中等收入以及小型化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优化负债结构、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角度提出可参考的政策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家庭债务 居民幸福感 婚姻 健康 财务脆弱性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同体重塑--基于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个案调查
12
作者 胡彬彬 刘忠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随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我国已进入“后移民搬迁时代”。如何让移民全方位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共有家园,构筑坚实的社区共同体,是移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 随着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完成,我国已进入“后移民搬迁时代”。如何让移民全方位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打造从物质到精神的共有家园,构筑坚实的社区共同体,是移民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对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BYL街道的个案调查,分析了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特点,发掘移民社区建设的多种张力因素,包括:交往上的结构性制约、生计上的被动式转型、关系上的团结性弱化和意识上的公共性流失。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结构性特征,可以以空间为切入点重塑社区共同体:通过公共场域强化物理空间共同体;通过生计保障强化生产空间共同体;通过公共性重塑强化制度空间共同体;通过集体记忆强化文化空间共同体;通过互惠机制强化心灵空间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 社区共同体 个案研究
下载PDF
AI生成式文学的创作试验与文本解读
13
作者 郑迦文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作品为例,研究其人机交互式写作的基本策略、当前AI生成式写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解读AI生成式文学创作的具体文本,分析AI生成式写作带来的文本解读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生成式写作 创作试验 ChatGPT AIGC 文本解读
下载PDF
“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法治体系构建研究
14
作者 宋才发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3-170,共18页
“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源自对乡村治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与提升,囊括了自治系统、法治系统、德治系统等不同治理系统。乡村振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层级的集中表现,是健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关键支撑,是... “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源自对乡村治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与提升,囊括了自治系统、法治系统、德治系统等不同治理系统。乡村振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层级的集中表现,是健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关键支撑,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乡村治理共同体是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要素的“三治合一”的共同体,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协同性和共享性的特质。《民法典》为乡村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民法典》的绿色原则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原则,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生成与运行机制包括:“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生成机理,“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善治运行,“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化创新。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法治体系的主要路径是:构建完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乡村社会治理的地方立法体系,建设法治乡村的质量评价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治理共同体 法治体系、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游仙窟》在日本越境神话中的接受
15
作者 占才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我国早已散佚的唐传奇小说《游仙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越境神话方面。通过对《游仙窟》与日本越境神话在主题、神话结构、情节,乃至微观的词句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 我国早已散佚的唐传奇小说《游仙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越境神话方面。通过对《游仙窟》与日本越境神话在主题、神话结构、情节,乃至微观的词句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土记》等日本神话原典中的越境神话受到了《游仙窟》的影响,与《游仙窟》所记述的故事属于同一神话群。这一比较研究也可能将《游仙窟》东传日本的时间至少推至《古事记》成立之时,即公元7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古事记》 《日本书纪》 《风土记》 日本越境神话
下载PDF
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客体属性与保护
16
作者 孙永军 袁行重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传统的现实财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其法律属性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现实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日益增加,迫切要求予以明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完成编纂并正式施行,不应再试图为网络虚拟财产设... 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传统的现实财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其法律属性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现实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日益增加,迫切要求予以明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完成编纂并正式施行,不应再试图为网络虚拟财产设定新的权利类型与保护路径,而应在物债二元体系下寻求对其法律属性的定位。在我国现有民法框架下,通过法律解释可以证成网络虚拟财产符合“物”之支配性和“物必有体”的要求,应将其视为民法上的“物”,归入物权客体的范畴。在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客体属性之后,应当构建起一套系统的物权保护路径,具体来说,应从网络虚拟财产物权的主体、物权的行使及其限制、物权的公示、物权的变动、物权的救济五个方面来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财产 法律属性 物债二元体系 物权客体
下载PDF
大人“游”之形象内蕴——兼论文学典型的历史继承
17
作者 王志清 林标洲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9-176,共18页
大人“游”形象的塑造是中国传统游仙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特点构成了其根本的文学特色。因为大人“游”形象塑造的倾向与侧重不同、情志抒发的情感基调不同,构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大人“游”形象,主要可以分为闭环与缺... 大人“游”形象的塑造是中国传统游仙主题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特点构成了其根本的文学特色。因为大人“游”形象塑造的倾向与侧重不同、情志抒发的情感基调不同,构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大人“游”形象,主要可以分为闭环与缺环两种叙述结构,二者各有代表。通过对二者结构的解析,可以观察中国古代士人对于文学典型历史继承既具共性,又具个性。其中的共性是一贯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心理,而个性则是立足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游” 现实与虚幻 叙述结构 历史继承
下载PDF
布依语“蜈蚣”的地理语言学分析
18
作者 周国炎 阿茹恒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72,共15页
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以表格形式列举了布依语91个方言点“蜈蚣”分布情况,展示“蜈蚣”的语言形式,并对“蜈蚣”的相关语义概念认知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布依语“蜈蚣”一共有8种语音类型,第一类为θip及其变体,其形式最多,分布范围最... 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以表格形式列举了布依语91个方言点“蜈蚣”分布情况,展示“蜈蚣”的语言形式,并对“蜈蚣”的相关语义概念认知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布依语“蜈蚣”一共有8种语音类型,第一类为θip及其变体,其形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8种类型中除一些地区的“蜈蚣”表达方式为双音节词外,单音节形式的“蜈蚣”塞音韵尾/-p/、/-t/保留较为完整,与同语支的壮语、傣语相比,布依语“蜈蚣”的表达在内部各土语点一致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语 地理语言学 蜈蚣 壮侗语
下载PDF
“礼俗”的社会学研究:以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吴丽平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21,共15页
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 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社会学者或基于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的礼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或以社区理论为指导重视礼俗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之间的密切关联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当时社会学者对礼俗的关注。通过社会学视角来看礼俗,可以增进对社会学与民俗学两个相邻学科互补所长的认识,同时,也为考察20世纪30年代燕大社会学系从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一学术旨趣的转向,提供更为具体细致的观察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研究 礼俗调查 礼俗改良 《社会研究》周刊
下载PDF
文体学视野下周邦彦词的雅化路径探析
20
作者 祝云珠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在文体学视野下,对周邦彦词的雅化路径进行考察。之后发现,“众体兼备”的周词,其雅化的重要路径有:“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小说为词”等等。在集众体之大成的同时,坚守“本色当行”,吸取各体“雅”的成分,实现了词的雅化,达到“... 在文体学视野下,对周邦彦词的雅化路径进行考察。之后发现,“众体兼备”的周词,其雅化的重要路径有:“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小说为词”等等。在集众体之大成的同时,坚守“本色当行”,吸取各体“雅”的成分,实现了词的雅化,达到“情”与“事”的巧妙结合,抒情“不为情役”,“用事不为事用”,展示了周词奇妙的雅化过程,体现了文体内在的交融和互动。这种雅化路径开启了南宋姜夔等人的雅词创作范式,对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雅词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周邦彦词 雅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