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912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资源收集过程成本、能耗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邢爱华 刘罡 +2 位作者 王垚 魏飞 金涌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5-313,共9页
基于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岛式分布特点,建立了描述秸秆收集过程成本、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数学模型.针对单资源岛秸秆收集过程,讨论了压缩对秸秆收集成本、能耗及环境的影响,建立了计算秸秆收集过程的临界收集量和临界运输距离的数学表达... 基于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岛式分布特点,建立了描述秸秆收集过程成本、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数学模型.针对单资源岛秸秆收集过程,讨论了压缩对秸秆收集成本、能耗及环境的影响,建立了计算秸秆收集过程的临界收集量和临界运输距离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收集成本和能耗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压缩与否,秸秆单位收集成本与α'0.5(α'为可利用资源密度)成反比,与运输距离成正比.不压缩时收集成本与Q0.5(Q为收集量)成正比,压缩后再运输收集成本随收集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运输费率、收购价格、运输距离是对收集成本影响比较敏感的参数,各参数变化±50%均会引起收集成本变化±17%以上.运输油耗、运输距离对收集过程能耗的影响较大,参数变化±20%会导致能耗的变化在±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收集 成本 环境 评价
下载PDF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2
作者 白志鹏 董海燕 +2 位作者 蔡斌彬 朱坦 姚学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6-41,共6页
灰霾是一种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针对灰霾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机理等进行阐述,并对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灰霾国内外研究方向及灰霾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最后根... 灰霾是一种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针对灰霾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机理等进行阐述,并对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灰霾国内外研究方向及灰霾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已有资料对北京市2001年能见度进行初步化学核算,得出北京市春季能见度最好(核算结果大于11km),夏季最差(核算结果不足9km)的结论,在理论上与实际监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能见度 颗粒物 视觉空气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主要赤泥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2
3
作者 南相莉 张廷安 +3 位作者 刘燕 豆志河 赵秋月 蒋孝丽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59-464,共6页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废弃物.我国生产氧化铝方法比较多,如拜尔法、混联法和烧结法等,导致赤泥的种类多和性质差别较大,增加了赤泥的综合利用的难度.目前多采用赤泥库(坝)湿法存放或脱水干化处理,不仅侵占农田,污染环境...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废弃物.我国生产氧化铝方法比较多,如拜尔法、混联法和烧结法等,导致赤泥的种类多和性质差别较大,增加了赤泥的综合利用的难度.目前多采用赤泥库(坝)湿法存放或脱水干化处理,不仅侵占农田,污染环境,存在溃坝隐患,还使赤泥中的有用成分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系统的分析赤泥的种类及其性质,评价赤泥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对制定赤泥排放及应用标准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氧化铝 环境影响 综合利用
下载PDF
螯合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步云 姚忠 +2 位作者 周治 徐虹 韦萍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70,共6页
针对以谷氨酰胺-铜(II)配合物为供体酶法制备茶氨酸体系,研究了D401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了树脂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树脂吸附量随离子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加,当pH为5.6时吸附量最大,达... 针对以谷氨酰胺-铜(II)配合物为供体酶法制备茶氨酸体系,研究了D401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了树脂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树脂吸附量随离子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增加,当pH为5.6时吸附量最大,达1.887mmol/g.不同温度下Langmuir方程均呈现很好的拟合度.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得ΔG<0,ΔH=21.5kJ/mol,ΔS>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熵增加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速率由颗粒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该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吸附性,可用于酶转化茶氨酸体系中Cu2+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树脂 铜离子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动力学 茶氨酸
下载PDF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黄祖强 陈渊 +2 位作者 钱维金 童张法 黎铉海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1-505,共5页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酯化试剂、甲磺酸为催化剂制备淀粉醋酸酯,并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醋酸酐用量对木薯淀粉醋...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酯化试剂、甲磺酸为催化剂制备淀粉醋酸酯,并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醋酸酐用量对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酯化反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活化时间越长,取代度越高.主要原因是机械活化使木薯淀粉紧密的颗粒表面和结晶结构受到破坏,降低了结晶度,酯化试剂更容易渗透到颗粒内部使淀粉醋酸酯化.其他因素对淀粉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受活化时间的制约,活化时间越长,酯化反应对反应温度、催化剂及醋酸酐浓度的依赖性越低.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木薯淀粉、活化淀粉及高取代度淀粉醋酸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机械活化 醋酸酯化 淀粉醋酸酯 取代度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PEG在掺锑纳米SnO_2粉末氧化共沉淀制备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卫芝贤 欧海峰 +2 位作者 宫喜军 孙新建 朱振晓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通过粒度分布、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等研究了氧化共沉淀方法制备掺锑纳米SnO2粉料时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的作用机理.采用沉降实验、粘度测定等手段,确定了表面活性剂适宜的使用量.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的防团聚性能是通过在纳米粉... 通过粒度分布、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等研究了氧化共沉淀方法制备掺锑纳米SnO2粉料时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的作用机理.采用沉降实验、粘度测定等手段,确定了表面活性剂适宜的使用量.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的防团聚性能是通过在纳米粉体的前驱体上吸附、进而主要通过空间位阻稳定机制进行作用的.其使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粉体的粒度大小.制备出了团聚程度轻、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掺锑SnO2粉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NO2 表面活性剂 氧化共沉淀 制备 掺锑 PEG 粉末 ZETA电位 聚乙二醇 共沉淀方法 粒度分布 作用机理 红外光谱 粘度测定 纳米粉体 直接影响 稳定机制 空间位阻 使用量 前驱体 分散性 粉料 团聚
下载PDF
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均凤 张锁江 +2 位作者 陈慧萍 李闲 张密林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在对离子液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能关系和性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系统地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或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金属催化、生物催化、反应分离耦合方面的进展. 在含微量水或... 在对离子液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能关系和性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系统地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或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金属催化、生物催化、反应分离耦合方面的进展. 在含微量水或无水离子液体中酶能够保持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望在生物催化方面带来突破性进展. 超临界CO2/离子液体及离子液体/水/有机相提供了一种新的反应分离耦合模式, 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溶剂 性质 催化反应 超临界流体
下载PDF
钢铁厂典型粉尘的基本物性与利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70
8
作者 佘雪峰 薛庆国 +6 位作者 董杰吉 王静松 曾晖 李会芳 丁银贵 杨慧贤 彭翠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12,共6页
对钢铁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几种典型粉尘采用化学分析,激光粒度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RD等手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尘含铁量高,粒度细且含有多种杂质元素;高炉干灰碳含量为34.00%,锌含量为16.60%且以铁酸锌形式弥散分布;烧结三电场... 对钢铁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几种典型粉尘采用化学分析,激光粒度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RD等手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尘含铁量高,粒度细且含有多种杂质元素;高炉干灰碳含量为34.00%,锌含量为16.60%且以铁酸锌形式弥散分布;烧结三电场除尘灰钾含量为15.88%且以氯化钾形式存在.对比了烧结、球团、直接还原和炼钢处理粉尘的优缺点,着重分析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粉尘的优势,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在1250℃下还原15min时,得到金属化率大于75%,脱锌率大于95%,脱钾、钠率大于80%和残碳量低于0.2%的金属化球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厂粉尘 物相分析 二次资源 转底炉
下载PDF
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9
作者 叶锋 曲江兰 +4 位作者 仲俊瑜 王彩霞 孟立静 杨军 丁玉龙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1-1241,共11页
对储热特别是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相变温度对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相变储热材料的重要性能、制备方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变储热材料的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将相变材料的研... 对储热特别是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相变温度对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相变储热材料的重要性能、制备方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变储热材料的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将相变材料的研究与相变储热换热器和热管理理念相结合是发展高效储能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储热 相变温度 潜热
下载PDF
铋复合盐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魏小波 魏飞 +3 位作者 骞伟中 罗国华 师海波 金涌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8-1222,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SiO2为载体、铋、铜等金属的氯化物和磷酸盐为活性组分的无汞催化剂,并测试了该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PO43-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活性,其中Bi和Cu的复合磷酸盐比其他催化剂有更好的活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SiO2为载体、铋、铜等金属的氯化物和磷酸盐为活性组分的无汞催化剂,并测试了该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PO43-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活性,其中Bi和Cu的复合磷酸盐比其他催化剂有更好的活性,在200℃的反应温度下,其初始反应活性为工业氯化汞催化剂的1/3,且催化剂有一定的可再生性.催化剂在反应和再生过程中存在失活,主要是由Bi的流失造成的,积炭则是另一个失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氢氯化 乙炔 磷酸铋 无汞催化剂
下载PDF
木薯干原料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 被引量:68
11
作者 刘振 王金鹏 +2 位作者 张立峰 曾爱武 袁希钢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356,共4页
提出了用木薯干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SSF)开发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对各个影响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原料粉碎粒度0.45mm,加水比2.8,100℃下蒸煮30min,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0,180U/g,30℃下发酵48h.并与普通的... 提出了用木薯干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SSF)开发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对各个影响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原料粉碎粒度0.45mm,加水比2.8,100℃下蒸煮30min,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0,180U/g,30℃下发酵48h.并与普通的先糖化后发酵(SHF)生产模式进行了对比,认为SSF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发酵迅速、醪液酒精度高等众多优点,值得工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酒精发酵 木薯干 同步糖化发酵(SSF)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用于萃取酚类物质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李闲 张锁江 +3 位作者 张建敏 陈玉焕 张延强 孙宁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测定了苯酚、苯基酚、苯二酚等几种不同取代基的酚类物质在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dmim]PF6(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很快可以达到平衡. 与传统有... 测定了苯酚、苯基酚、苯二酚等几种不同取代基的酚类物质在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dmim]PF6(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很快可以达到平衡. 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分配系数处在同一个数量级. 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对不同取代基的酚类萃取能力有很大差异,咪唑基团上取代烷基链的长度对不同酚类物质的分配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离子液体结构使其适用于不同成分的含酚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分配系数
下载PDF
高硫铝土矿的焙烧预处理 被引量:54
13
作者 吕国志 张廷安 +2 位作者 鲍丽 豆志河 张伟光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2-896,共5页
采用回转窑对我国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预处理,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矿物中硫含量及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焙烧矿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硫矿脱硫机理和焙烧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焙烧脱硫... 采用回转窑对我国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预处理,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矿物中硫含量及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焙烧矿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硫矿脱硫机理和焙烧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焙烧脱硫处理高硫型铝土矿是可行的,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60min时,焙烧矿中硫含量低于0.7%,达到我国氧化铝生产的工业要求;焙烧矿在溶出温度220℃、溶出时间60min的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到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回转窑焙烧 脱硫 溶出性能
下载PDF
NaOH亚熔盐法处理拜尔法赤泥的铝硅行为 被引量:33
14
作者 孙旺 郑诗礼 +2 位作者 张亦飞 徐红彬 张懿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2,共5页
针对拜尔法赤泥铝/硅比偏高的问题,对NaOH亚熔盐法处理拜耳法赤泥过程中的Al,Si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出温度、碱/泥比、添加CaO等主要因素对终赤泥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温度高、碱/泥比大有利于Al2O3的回收,相应... 针对拜尔法赤泥铝/硅比偏高的问题,对NaOH亚熔盐法处理拜耳法赤泥过程中的Al,Si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出温度、碱/泥比、添加CaO等主要因素对终赤泥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出温度高、碱/泥比大有利于Al2O3的回收,相应的终赤泥的铝/硅比较低.在碱/泥比6、溶出温度230℃、时间2h的条件下,氧化铝回收率可达79.22%,终赤泥的铝/硅比可降到0.39,终赤泥中的硅主要以NaCaHSiO4和Ca3(Fe0.87Al0.13)2(SiO4)1.65(OH)5.4形式存在.在处理CaO/SiO2>1.2的拜尔法赤泥时继续添加CaO并不能继续提高Al2O3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熔盐 拜耳法 赤泥 氧化铝
下载PDF
废糖蜜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 被引量:48
15
作者 粟海锋 孙英云 +3 位作者 文衍宣 童张法 裴锐南 薛敏华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采用废糖蜜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直接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废糖蜜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条件,可获得较高的Mn浸... 采用废糖蜜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直接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废糖蜜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工艺条件,可获得较高的Mn浸出率和较低的Fe,Al浸出率.由于废糖蜜中胶体等物质的存在,Mn浸出率高于相同条件下用纯糖作还原剂的结果,但Fe和Al的浸出率不受影响.相关的浸出影响因素优化为:H2SO42.35mol/L,废糖蜜75g/L,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90℃.在此条件下,Mn浸出率达到96.7%,而Fe为34.4%,Al仅为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废糖蜜 硫酸锰 还原浸出
下载PDF
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气凝胶的制备与热学特性 被引量:53
16
作者 沈军 周斌 +3 位作者 吴广明 邓忠生 倪星元 王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1-345,共5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及超临界干燥过程制备了SiO2气凝胶. 同时,采用相对廉价的多聚硅(E40)为硅源,以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硅油为干燥介质, 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同样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SiO2气凝胶. 用透...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及超临界干燥过程制备了SiO2气凝胶. 同时,采用相对廉价的多聚硅(E40)为硅源,以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硅油为干燥介质, 在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同样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SiO2气凝胶.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孔径分布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动态热线法对其热学特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气凝胶均是典型的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后者热导率略高但成本低许多,所以更具应用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纳米孔 溶胶-凝胶 热导率
下载PDF
金属-氮化物结合刚玉质滑板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卜景龙 杨晓春 +4 位作者 王志发 王瑞生 王榕林 王春梅 孙加林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由80%~90%板状刚玉及20%~10%金属铝组成的坯料经氮化处理(温度1100℃)后,再进行表面氧化处理(温度800℃),可制得显气孔率为2%的Al?AlN?Al2O3滑板材料,其1400℃高温抗折强度高达48.7MPa.该滑板材料浇钢的使用寿命是Al2O3?C滑板的2倍.... 由80%~90%板状刚玉及20%~10%金属铝组成的坯料经氮化处理(温度1100℃)后,再进行表面氧化处理(温度800℃),可制得显气孔率为2%的Al?AlN?Al2O3滑板材料,其1400℃高温抗折强度高达48.7MPa.该滑板材料浇钢的使用寿命是Al2O3?C滑板的2倍.显微结构分析表明,部分金属铝氮化形成AlN的体积膨胀效应及其对刚玉晶粒的结合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结构致密度和强度,赋予材料优良的抗钢液侵蚀性能.部分金属铝的高温塑性状态、金属铝及氮化铝的高导热性、刚玉与氮化铝的复相热失配等,是材料具有高抗热震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与性能 刚玉质 氮化物 AL2O3-C 表面氧化处理 高温抗折强度 滑板材料 抗热震性能 金属铝 氮化处理 板状刚玉 显气孔率 显微结构 使用寿命 结合作用 膨胀效应 塑性状态 侵蚀性能 AIN 氮化铝 分析表 致密度 导热性 热失配
下载PDF
加压-常压精馏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的相平衡和流程模拟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春山 张香平 +1 位作者 张锁江 徐全清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8,共6页
变压精馏是分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本文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压-常压串联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体系的工艺方法. 采用UNIQUAC方程来表征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体系的气液平衡. 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该热力学模... 变压精馏是分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本文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压-常压串联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体系的工艺方法. 采用UNIQUAC方程来表征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体系的气液平衡. 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该热力学模型中的交互作用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 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压力0.1~1.5 MPa, 温度337~440 K. 基于平衡级模型,对加压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 分析了各主要操作参数对分离效率、产品纯度及操作费用的影响. 在对加压-常压串联流程模拟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佳分离操作工艺参数. 模拟结果对工业过程的设计和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共沸物 加压分离 气液平衡 流程模拟
下载PDF
高酸值原油环烷酸的结构组成 被引量:42
19
作者 任晓光 宋永吉 +1 位作者 任绍梅 齐亮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对苏丹Fula-North-3B原油及馏份油中环烷酸的酸值、结构、分子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 结果表明:苏丹Fula-North-3B原油中环烷酸的酸值(以KOH计)在10~14 mg/g之间,结构均以一、二、三环为主,在350oC以上,除一、二、三环外,还含... 对苏丹Fula-North-3B原油及馏份油中环烷酸的酸值、结构、分子量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 结果表明:苏丹Fula-North-3B原油中环烷酸的酸值(以KOH计)在10~14 mg/g之间,结构均以一、二、三环为主,在350oC以上,除一、二、三环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四、五环的环烷酸. 芳环含量很少, 烯烃双键含量也很少,环烷酸的构成主要是一元酸. 环烷酸的分子量分布情况与馏份的沸程趋势一致. 随着馏份变重,酸值增加、环烷酸的平均分子量增大、分布变宽、碳数范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环烷酸 结构 组成 酸值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氮磷水平下微小原甲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石岩峻 胡晗华 +2 位作者 马润宇 丛威 蔡昭铃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4-560,共7页
研究了微小原甲藻对无机氮、磷的吸收特性和在室内批量培养条件下,无机氮、磷浓度对微小原甲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氮(0.0882 mmol/L NaNO3)条件下,微小原甲藻具有最高的比生长速率,为0.46 d-1,而中氮(0.882 mmol/L NaNO3... 研究了微小原甲藻对无机氮、磷的吸收特性和在室内批量培养条件下,无机氮、磷浓度对微小原甲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氮(0.0882 mmol/L NaNO3)条件下,微小原甲藻具有最高的比生长速率,为0.46 d-1,而中氮(0.882 mmol/L NaNO3)条件下具有最大的细胞密度,为54900个/mL,分别比低氮和高氮(2.646 mmol/L NaNO3)下增加7.2%和20.1%. 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升高,最大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也增加,在高磷(0.108 mmol/L KH2PO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7400个/mL和0.45 d-1. 高营养源(高氮或高磷)状态下生长的藻细胞具有更高的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hl a和Pmcell)和光饱和点. 低氮和高氮条件下的藻细胞同样具有高的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效率(achl a和acell),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效率(achl a)则在高磷下最大. 在氮源充足条件下,低的N/P有利于微小原甲藻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微小原甲藻 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