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0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中益气汤协同Siβ-catenin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肺腺癌顺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贺 牟琪瑞 +3 位作者 王哲 王莹 于丹 高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协同Siβ-catenin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siRNA干扰沉默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血清组、顺铂组、siCTNNB1-235组、siCTNNB1-510组...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协同Siβ-catenin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A549/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siRNA干扰沉默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血清组、顺铂组、siCTNNB1-235组、siCTNNB1-510组、siCTNNB1-547组A549/DDP细胞的β-caten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干扰β-catenin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549/DDP细胞β-catenin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各组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IC50,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各组A549/DDP细胞顺铂诱导的凋亡率。结果:相较于正常血清组(1.00),siCTNNB1-235组(0.323±0.021)对β-catenin表达抑制率达67%(P=0.000)。RNAi技术沉默β-catenin后,与正常血清组(1.00)相比,补中益气汤联合顺铂组的Survivin(0.247±0.015)和β-catenin(0.257±0.015)蛋白的表达下调更为明显(P=0.000,P=0.000)。IC50和正常血清组(28.330±1.029)µmol/L相比,单独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20.350±1.155)µmol/L或单独瞬时转染siCTNNB1-235组(15.577±1.535)µmol/L均可降低A549/DDP细胞顺铂的IC50(P=0.000,P=0.000),2者联合(10.453±0.999)µmol/L使用可进一步降低顺铂的IC50(P=0.000)。与正常血清组(9.130±0.384)%相比,瞬时转染siCTNNB1-235联合顺铂组(64.393±0.244)%和补中益气汤联合顺铂组(70.120±0.400)%的总凋亡率均升高(P=0.000,P=0.000)。结论: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和瞬时转染siβ-catenin在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肺腺癌顺铂耐药性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且补中益气汤具有siβ-catenin瞬时转染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Survivin RNAI 肺癌耐药 补中益气汤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长久 刘杰克 +4 位作者 青浩渺 郭玲 胡仕北 周鹏 何乐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线性融合图像(linear blending imaging,LBI)、非线性融合图像(nonlinear blending image,NBI)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noise-optimiz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e,VMI+)技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61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双能量CT资料。双能量图像采用LBI[融合系数为1(80 kV)和0.6(M0.6)]、NBI和VMI+(40 keV、55 keV)技术重建。比较5组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CT值、噪声]和主观图像质量(肿瘤边界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0 keV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评分均明显高于80 kV、M0.6、NBI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80 kV、M0.6、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I的噪声明显低于80 kV、40 keV和55 k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双能量CT中,采用VMI+技术(40 keV)能提供更好的CNR、肿瘤CT值和肿瘤边界,采用NBI技术能提供更低的噪声和更好的整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喉鳞状细胞癌 非线性融合图像 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量图像
原文传递
适碘地区老年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3
作者 张丽娜 倪文婧 +6 位作者 张梦杰 密玮诺 孙宇 李兴佳 陈国芳 刘超 徐书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调查江苏适碘地区农村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适碘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 590例60岁及以上的常驻居民进行体检与生化检查,采用甲状腺影像学... 目的:调查江苏适碘地区农村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并分析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适碘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 590例60岁及以上的常驻居民进行体检与生化检查,采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类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评估,并对部分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2 590例受者中共检出甲状腺结节883例,总体患病率为34.09%(883/2 590),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27.885,P=0.000),有甲状腺结节组和无甲状腺结节组相比,身高、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25羟维生素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337、P=0.000,t=-5.160、P=0.000,t=-2.341、P=0.019,t=-4.993、P=0.000,t=-2.384、P=0.020,t=-2.940、P=0.003,t=6.432,P=0.000)。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甲状腺癌的总体检出率为0.3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OR=1.054,95%CI=1.028~1.081,P<0.01;OR=1.257,95%CI=1.117~1.414,P<0.01)。结论:甲状腺结节是老年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但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总体较低。糖脂代谢紊乱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女性生育力及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爱萍 杨霞 张学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维生素D受体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广泛表达,维生素D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调节体内骨和钙稳态,参与炎症、细胞介导免疫、细胞周期和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维生素D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储备、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调节作用;维生素D缺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 维生素D受体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广泛表达,维生素D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调节体内骨和钙稳态,参与炎症、细胞介导免疫、细胞周期和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维生素D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储备、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调节作用;维生素D缺乏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进程有关;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卵巢早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有重要意义;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也有一定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合理补充维生素D,有益于维护女性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卵巢储备 内膜容受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早衰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癌 体外受精
原文传递
肌肉超声回声联合血浆炎性因子对ICUAW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陈静 朱洁 +5 位作者 王舒 张容 张翠萍 冯柯多 雷军 王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3、7天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肌肉回声,获得的总体肌肉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采用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法(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s,MRC-ss)评估肌肉力量。根据患者入ICU第7天MRC-ss评分将患者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GEM、IL-6、PCT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对ICUAW诊断效能,分析GEM、IL-6、PCT对ICUAW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结果:ICUAW组第3天GEM、第7天IL-6浓度、GEM高于非ICUAW组(P<0.05)。GEM与第7天IL-6水平呈正相关(r=0.221),第7天GEM与MRC-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ROC曲线分析显示,第7天GEM对ICUAW有诊断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8,使用GEM、IL-6、PCT联合诊断,AUC=0.885(P<0.05)。ICUAW组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BI)低于非ICUAW组,ICUAW组中总体肌肉超声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高的患者BI低于GEM低的患者(P<0.05)。结论:ICU住院患者GEM与IL-6、PCT浓度相关,其对ICUAW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预测ICUAW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肌无力 肌肉超声回声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法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抑制凋亡的作用
7
作者 胡俊 马智 +1 位作者 张洪英 王炼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2组,PCOS模型组(n=24)和模型对照组...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2组,PCOS模型组(n=24)和模型对照组(n=8)。成功提取PCOS组颗粒细胞并体外培养,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颗粒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检测ATP的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与凋亡密切相关casp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变化;最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颗粒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处理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后,颗粒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00);Mito Tracker Deep Read染色结果显示线粒体质量明显增加,形状呈管状或长条状;颗粒细胞内ATP产量和线粒体膜电位也明显增加(P=0.000、P=0.000)。另外,白藜芦醇也降低了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00、P=0.000)。结论:白藜芦醇抑制了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也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白藜芦醇改善颗粒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颗粒细胞 线粒体 凋亡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周红 张亚维 +1 位作者 张堃 白登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代谢及肠钙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大鼠均采用去势(OVX法)法制备O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阳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灌服(每周6.25 mg/kg),实验组给予人参皂苷Rg3[80 mg/(kg·d)]灌胃治疗,连续干预治疗12周。检测各组股骨、胫骨骨密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I)含量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法分析各组肠黏膜组织纤维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membrane-associated rapid response steroid-binding,1,25-D3-MARRS)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造模后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变化(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变,组织纤维化增强,细胞凋亡程度增加;肠黏膜组织1,25-D3-MARRS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对比,阳性组及实验组大鼠股骨、胫骨骨密度明显升高,血清中OPG、PINP、TRACP及CTX-I含量明显改善(P<0.05);肠黏膜组织病理发生明显改善,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程度降低;肠黏膜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提高OP大鼠骨密度,减轻肠黏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组织纤维化,增加肠黏膜1,25D3-MARRS蛋白表达,改善肠道钙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人参皂苷RG3 肠钙吸收 骨密度 维生素D膜相关快速反应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在改良CROWE Type ⅣB型DDH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6 位作者 王会杨 任其逢 夏玉城 李明 何涛 牟宗友 郭金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节外科2015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TypeⅣB型DDH患者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骨愈合时间等,并行骨盆正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假体骨长入、假体松动以及骨愈合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的疼痛不适,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9.73±8.35)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715.38±143.37) mL,术中平均输血(415.38±282.4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8.62±18.27) min,术后平均输血为(192.31±236.51) mL。所有患者转子下骨端、自体股骨头和假臼之间均骨愈合良好。髋关节VAS评分从术前6.73±0.45,至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7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24.27±1.66,至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4.7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OMAC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130.08±5.72和67.85±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DDH,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 CROWE 股骨头 结构植骨 重建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沈雨晴 莫霖 +3 位作者 余璐 刘洋 潘小容 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冲动-不友善型占50%,情绪-躯体障碍型占33.66%,良好行为型占16.3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易发展为冲动-不友善型,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治疗期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治疗期患儿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与家庭功能、性别、疾病阶段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潜在类别分析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探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接受IVF/ICSI-ET治疗的早期流产风险因素
11
作者 胡馨月 胡瑜凌 +4 位作者 吕兴钰 丁裕斌 李恬 钟朝晖 唐晓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预防薄子宫内膜患者在进行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提供合理的指导思路。方法:纳入了首次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薄子宫内膜患者... 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预防薄子宫内膜患者在进行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提供合理的指导思路。方法:纳入了首次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薄子宫内膜患者1153例,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筛选特征,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交叉验证、准确度、敏感性、召回率、f1值、ROC曲线下面积及校准曲线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SHAP图用于解释影响早期流产的因素。结果: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RFE筛选出29个特征变量纳入六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多层感知机模型对早期流产的区分度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72~0.834)。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都高于0.7。结论:开发了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是否发生早期流产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各种评价指标的验证表明该模型的性能良好,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该人群患者的早期诊断,为未来改善早期流产高危患者的妊娠结局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早期流产 薄子宫内膜 新鲜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PSME1/2通过抑制CDK15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12
作者 章海林 李聪 +2 位作者 肖正华 廖娟 周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探索人类蛋白酶体激活剂(proteasome activator subunit,PSME)1/2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系和原代细胞中PSME1/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5(cyc... 目的:探索人类蛋白酶体激活剂(proteasome activator subunit,PSME)1/2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E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细胞系和原代细胞中PSME1/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5(cyclin-dependentkinase 15,CDK15)的表达,以敲低株分析PSME1/2与CDK15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肿瘤增殖和侵袭影响。比较PSME1/2和CDK15在E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系相比,PMSE1/2在HEC1B(hum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cells,HEC1B)及原代细胞中mRNA(messenger RNA,mRNA)高表达和蛋白高表达,CDK15蛋白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和双敲组比,CDK15在HEC1B系PSME1/2敲低株的蛋白表达升高,提示CDK15可能受PSME1/2抑制。在EC组织PMSE1/2高表达,CDK15低表达。PSME1/2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术后诊断分型、分化程度、术后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E1/2、CDK15的表达与EC患者的不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SME1/2抑制CDK15的表达而促进E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SME1/2具有促E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蛋白酶体激活剂1/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5 子宫内膜癌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不同生化表型的CT征象对比研究
13
作者 赵晓芳 杨萍 +4 位作者 刘柳 李庆姝 李易 陶奉明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PPGLs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囊变坏死、液-液分层、钙化、向心结节状强化、肿瘤内粗大血管、强化包膜、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根据生化水平,将患者分为生化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进一步分为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及多巴胺型。比较各组及各表型间的CT征象差异。结果:相较于生化阴性组,阳性组PPGLs更大(Z=-2.064,P=0.039)、囊变坏死(χ2=6.610,P=0.010)及向心结节状强化(χ2=3.909,P=0.048)的比例更高;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PPGLs更大(Z=-2.036,P=0.042)、强化包膜比例更高(χ2=7.242,P=0.007)。结论:肿瘤大小、囊变坏死及向心结节状强化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生化阴性PPGLs,肿瘤大小及强化包膜有助于解释去甲肾上腺素型及肾上腺素型PPGLs不同临床表现产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面临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
14
作者 张蕊 李霞 +6 位作者 刘太行 罗欣 李荣 文乙先 刘学庆 王应雄 耿艳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2886例ICP孕妇的临床信息,经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 99...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2886例ICP孕妇的临床信息,经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 992例进行后续分析。根据ICP孕妇的产胎个数进行分组后,分析两组的人群基线特征,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两组之间人群基线差异。随后使用χ^(2)检验分析ICP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PSM前两组的基线特征除孕前体重(P=0.064)和吸烟(P=0.129)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SM后两组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母体结局方面,双胎ICP组的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8.40%)(P=0.004)、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10.9%)(P=0.035)、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15.1%)(P=0.004)和羊水过多(5.30%)(P=0.0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胎ICP组;单胎ICP组的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27.0%)(P=0.002)和羊水过少(12.3%)(P=0.022)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双胎ICP组。在新生儿结局方面,双胎ICP组的早产(38.9%)(P<0.001)、胎儿畸形(3.90%)(P=0.004)、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44.6%)(P<0.001)及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4.91%)(P<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ICP组;单胎ICP组的巨大儿(4.91%)(P=0.007)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ICP组。结论:双胎ICP孕妇相对于单胎ICP孕妇面临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双胎妊娠 不良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脑肿瘤三维可视化模型自动重建技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15
作者 刘培龙 蒋理 +4 位作者 谢延风 詹彦 邓博 徐伟竣 石全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数据,自动重建常见脑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及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常见脑肿瘤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并... 目的: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数据,自动重建常见脑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及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常见脑肿瘤头颅多模态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并将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临床测试集。在训练及验证中,通过3D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训练系统自动分割并重建出脑肿瘤及周围结构的能力;在临床测试集中分别用系统及人工手动的方法完成重建,比较本系统自动重建与手动重建之间的重建效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在完成1例肿瘤及周围结构一体化模型重建的时间花费上面,系统用时由人工用时的(5 442±623) s减少至(657±7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0,P=0.000)。且系统重建出的模型与原始影像学图像具有高度一致性(Dice系数为0.92),系统重建出的图像与人工重建的图像在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多模态影像学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等算法对脑肿瘤及周围结构进行自动分割及全自动三维可视化重建,具有准确、高效、可靠的优点,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多模态MRI 脑肿瘤 三维可视化模型
原文传递
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诊治进展
16
作者 张心悦 邵子建 +4 位作者 练康 吴德美 袁斌 吴芳 唐兰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和肥胖,上述风险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以激活特定的细胞和分子途径,导致NEA发生。NEA的临床特征是对标准哮喘治疗的反应不佳,尤其是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导致疾病更严重和难以控制的哮喘。虽然NEA不是最普遍的哮喘表型,但重度哮喘患者中NEA比例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NEA的流行病学现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非嗜酸性粒细胞型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17
作者 古鹏举 徐飞 +3 位作者 蒋理 石全红 谢延风 詹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 目的:探讨不同靶点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s stimulate,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行不同靶点DBS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分别接受了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精神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8例患者的BFMDRS平均改善率为(77.17±11.63)%,且接受GPI刺激与接受STN刺激患者之间平均运动评分改善率分别是76.49%、77.85%,两个靶点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HAMA量表、HAMD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不同靶点的DBS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改善Meige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药物、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无效情况下的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原文传递
重庆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案例报道
18
作者 邬文燕 智深深 +4 位作者 胡谢飞 李丽娟 张媛媛 姚海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临床症状以发热伴血小板和血细胞减少、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1]。2009年SFTSV首次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临床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发传染病 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症状 案例报道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病情进展
原文传递
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1种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19
作者 彭世鑫 仇玉龙 +3 位作者 朱继 张晓冬 蒋理 徐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评分系统-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anterior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image score,APCIIS)。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评分系统-前后循环梗死评分系统(anterior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image score,APCIIS)。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前循环AIS组(n=109)及后循环AIS组(n=54)。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循环AIS及后循环AIS患者预后情况的危险因素。以血栓负荷评分(the clot burden score,CBS)及基底动脉闭塞评分(the basilar artery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ore,BATMAN)为参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新型评分(APCII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在前循环AIS组,APCIIS的预后评估价值虽然未能优于CBS,但显示出相对更高的敏感度86.8%、特异度90.1%及曲线下面积0.939。在后循环AIS组,APCIIS的预后价值优于BATMAN评分。结论:APCIIS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1种方便可靠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预后
原文传递
AI辅助下医生对骨龄评估的效能提升
20
作者 武鹏 刘新顶 +2 位作者 赵德利 靳翠翠 孙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比较放射科医师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骨龄评价系统辅助前后对儿童左手X线摄影的骨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患儿左手X线平片。骨龄评测采用中华-05骨龄评定标准,两位低年资医师(医师1及医... 目的:比较放射科医师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骨龄评价系统辅助前后对儿童左手X线摄影的骨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患儿左手X线平片。骨龄评测采用中华-05骨龄评定标准,两位低年资医师(医师1及医师2)分别在有无AI辅助下分别记录左手各骨质的骨龄发育等级,并记录时间。以两位高年资放射医师分别在有无AI系统辅助下评估结果的均值为参考标准,计算骨龄测评的准确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测评时间。结果:无AI辅助下,医师1及医师2分析差值在6个月及12个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3%和83%、88.7%和93.7%,RMSE值分别为9和8。在AI辅助下,医师1及医师2分析差值在6个月及12个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7%和90.3%、97%和97.3%,RMSE值分别为6和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无AI辅助下,实验组医师和标准组医师,平均评测耗时分别为124.79 s和89.13 s;有AI辅助下实验组医师和标准组医师,平均评测耗时分别为86.10 s和63.87 s,在AI辅助下平均评测耗时均有较大幅度减少(P=0.000)。结论:AI辅助骨龄评价系统可显著提高医师工作效率,减少阅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 骨龄评估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