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61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W结构参数对机翼气动性能影响规律的数值计算研究
1
作者 曹志远 王良锋 +2 位作者 田保未 余皓 赵菲菲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采用数值计算手段研究了嵌入机翼式升力风扇安装位置及风扇轴指向角度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风扇位于机翼前部时,造成机翼流场大面积回流,气流流动紊乱,气动性能变差,但是升力风扇安装位置对进口畸变的影响程度不大,因... 采用数值计算手段研究了嵌入机翼式升力风扇安装位置及风扇轴指向角度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风扇位于机翼前部时,造成机翼流场大面积回流,气流流动紊乱,气动性能变差,但是升力风扇安装位置对进口畸变的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升力风扇安装于机翼后部较好;当风扇存在倾斜角后,风扇提供的力矢量化,风扇不但提供升力还提供一定的推力,随着风扇倾斜角的增大,风扇提供的升力逐渐降低,推力逐渐增大,而机翼的阻力逐渐降低;随着风扇倾斜角的增大,气流偏转角逐渐减小,进气畸变显著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风扇 机翼 进气畸变 升力 阻力
下载PDF
MVR低温升蒸汽压缩机蜗壳设计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雪梅 孙冬婷 +2 位作者 文俊 刘胜利 霍文浩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蒸汽压缩机蜗壳的设计会显著影响压缩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根据某型蒸汽压缩机参数,采用不等边基元法进行蜗壳优化设计,探究了不同蜗舌角度θ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其内部流动机理,进一步以蜗壳进口半径为变量对蜗壳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 蒸汽压缩机蜗壳的设计会显著影响压缩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根据某型蒸汽压缩机参数,采用不等边基元法进行蜗壳优化设计,探究了不同蜗舌角度θ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其内部流动机理,进一步以蜗壳进口半径为变量对蜗壳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蜗舌角度θ有利于整机性能的提升,通过优化蜗舌角度θ整机效率提升了0.7%,静压恢复系数提升了7.5%;优化蜗壳型线改变蜗壳截面积可以增强对气流的控制,减小流动损失,从而实现整机性能和流量范围的有效提升,其中整机效率提高了1.5%,流量范围有效拓宽了11.5%,为MVR低温升蒸汽压缩机高性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 蜗壳优化 蜗舌 蒸汽压缩机 性能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导叶对LUV型锅炉循环泵水力性能和蜗壳内部流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裴林 李国君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LUV型锅炉循环泵是一种为高温高压的循环水提供动力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火电、核电和余热回收等领域,其蜗壳为非轴向对称的环腔结构,导叶结构影响着蜗壳的内部流动和循环泵的水力性能。数值研究发现循环泵导叶和蜗壳内存在较多旋涡。针... LUV型锅炉循环泵是一种为高温高压的循环水提供动力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火电、核电和余热回收等领域,其蜗壳为非轴向对称的环腔结构,导叶结构影响着蜗壳的内部流动和循环泵的水力性能。数值研究发现循环泵导叶和蜗壳内存在较多旋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导叶出口斜切角和半叶高导叶相对叶高对循环泵额定工况效率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导叶出口斜切角和半叶高导叶对循环泵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叶出口斜切角的增大,额定工况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方案可提高0.7%,高效点向小流量工况偏移,导叶和蜗壳进口的旋涡减小,蜗壳进口主流区域增宽;随着半叶高导叶相对叶高的增大,额定工况的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方案可提高2.9%,高效点向大流量工况偏移,导叶和蜗壳进口右侧的旋涡消失,蜗壳进口主流区域大幅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循环泵 离心泵 数值模拟 流动分析 导叶出口斜切 半叶高导叶
下载PDF
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热特性及其与压缩机联合运行影响规律研究
4
作者 欧阳欣 王嘉康 +3 位作者 程磊 彭世垚 王志恒 王金华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中,气质条件的变化会对管道和压缩机的运行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本文开展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热特性影响规律研究,通过构建管输水热特性温度-压力耦合求解模型以及考虑掺氢天然气等熵指数变化的离心压缩机性能相似... 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中,气质条件的变化会对管道和压缩机的运行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本文开展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热特性影响规律研究,通过构建管输水热特性温度-压力耦合求解模型以及考虑掺氢天然气等熵指数变化的离心压缩机性能相似理论求解模型,分析了掺氢对管输水热特性以及管网-压缩机联合运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氢天然气相比,掺氢天然气可以降低管道摩擦阻力,管道体积流量最大可提升14.73%,而输气功率与其趋势相反。在假设进口压力以及能量流量恒定的条件下,随着掺氢比的增大,压降有所增加,温降有所减小。相比于高压长距输气管道,掺氢对中压长距离输气管道出口压力的影响更小。平均温度下,30%掺氢比的中压管线出口压力相较于0%掺氢比下降13.75%,低于高压管线的15.35%。随着掺氢比的增加,离心压缩机流量-压比曲线逐渐向着低压比的方向移动。在与管网联合运行时,随着掺氢比的增大,联合运行工作点向压力、流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最终导致输气量的降低。为保持压缩机能量流量恒定,高压管网掺氢比应控制在7.09%以下;为保证可以达到30%掺氢比工况要求,高压压缩机最大运行转速不得超过9441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管网输送 水热特性 压缩机 联合运行
下载PDF
叶轮叶片数及内外径比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段尚源 彭小康 +2 位作者 李廉澎 马彦鹏 刘小民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叶轮叶片数与叶轮内外径比的匹配优化设计对提升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不同叶片数的多翼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在保持风机其它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七种不同叶轮内外径比... 叶轮叶片数与叶轮内外径比的匹配优化设计对提升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不同叶片数的多翼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在保持风机其它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七种不同叶轮内外径比耦合叶片数变化的多翼离心风机的内部流动特性及其相应的气动性能,揭示了叶轮叶片数和叶轮内外径比的耦合设计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叶片数分别为60,62,66的叶轮,随着叶片数的增大,多翼离心风机出口流量和全压也增大。随着内外径比的增大,多翼离心的气动性能有显著的变化;出口流量和全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内外径比为0.83时,出口流量和全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翼离心风机 叶轮 叶片数 内外径比 气动性能
下载PDF
基于热压解耦的CAES系统的压缩机部分负荷性能分析
6
作者 金鹏 李瑞雄 +1 位作者 王焕然 张秦瑞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11-15,66,共6页
目前,储能技术是目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难并网的关键技术,而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大规模物理储能最合适的选择之一。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会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相结合,并使用TES... 目前,储能技术是目前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难并网的关键技术,而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大规模物理储能最合适的选择之一。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会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将绝热压缩和等温压缩相结合,并使用TES储存压缩热的CAES系统的非设计工况比较复杂。因此本文考虑了该系统全设备的变工况模型,揭示了压缩机部分负荷时系统的详细动态性能,并研究了几种操作策略分别在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对系统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能阶段的操作策略中,系统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系统效率和TES的释热率都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在特定情况下,系统效率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非设计工况 液体活塞 部分负荷
下载PDF
基于WindSim模拟的山地风电场风资源特性分析
7
作者 刘诗琴 赵斌 +2 位作者 马海鹏 梁会森 张立栋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利用WindSim软件结合湖南某风电场一年实地测风数据,对风电场开展风资源研究。分析山区地形地势对风电场整体风资源利用的影响;再根据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析风电机组排布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体山脉垂直于主导风向,月平均风速均... 利用WindSim软件结合湖南某风电场一年实地测风数据,对风电场开展风资源研究。分析山区地形地势对风电场整体风资源利用的影响;再根据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分析风电机组排布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体山脉垂直于主导风向,月平均风速均在7m/s以上,山脊90m高度处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是风电机组的最佳排布位置,间距大于500m时,能较好地降低尾流效应的影响。Ishihara尾流模型下计算发电量与实际发电量相对偏差的均方差为0.0049,绝对偏差平均值为9.06%,可靠性高,能更加准确地进行发电量评估。同时为降低尾流效应对风电机组的影响,需在风电场设计阶段适当调整主导风向上风电机组的排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资源特性 山地风电场 WindSim模拟 风电机组排布
下载PDF
压缩机叶片材料阻尼比的测量研究
8
作者 郭婷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压缩机叶片的振动疲劳分析需要准确地获得叶片的动应力。根据振动理论,动应力是阻尼的函数,计算动应力必须已知材料的阻尼特性。因此,对阻尼的研究是计算叶片强度的重要因素。叶片运行中的材料阻尼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基体材料的显微组... 压缩机叶片的振动疲劳分析需要准确地获得叶片的动应力。根据振动理论,动应力是阻尼的函数,计算动应力必须已知材料的阻尼特性。因此,对阻尼的研究是计算叶片强度的重要因素。叶片运行中的材料阻尼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产生能量耗散引起的内阻。金属的材料阻尼比约为0.01%~0.1%,为获得压缩机叶片材料阻尼的准确数值,需开展振动试验进行测量,通过基于频域或时域的信号进行阻尼识别与计算。本文对比半功率带宽法、对数衰减法以及包络图拟合法的计算精度,研究合理的材料阻尼比的测量方法,以提高叶片疲劳安全性的评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疲劳 动应力 材料阻尼比 半功率带宽 对数衰减法 包络线拟合法
下载PDF
倾斜来流对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梁嘉鹏 左行 朱建勇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了研究倾斜来流对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对两叶片NACA0021H型风力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风力机叶片不同位置的扭矩分布以及风力机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来流倾角使风力机的气动性能提升,在转速为224r/min下,功率提... 为了研究倾斜来流对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对两叶片NACA0021H型风力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风力机叶片不同位置的扭矩分布以及风力机的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的来流倾角使风力机的气动性能提升,在转速为224r/min下,功率提升53.51%;随着来流倾角的增大,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下降,但风能利用系数峰值对应的最佳尖速比增大;倾斜来流情况下,风力机的尾迹会以倾斜的方式向下游发展,尾迹分布不再均匀。倾斜来流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是因为来流速度的竖直分量使得下风区叶片不再完全淹没在上风区叶片的尾迹中,增加了下风区叶片表面的压力差,提高了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分布式发电 H型垂直轴风力机 倾斜来流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下载PDF
预制体压实量对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10
作者 孙煜 刘强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76-79,91,共5页
本文对不同厚度编织结构预制体在不同压实状态下,RTM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成型后复合材料断面纤维形态、纤维体积分数、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实量在虚压10%到正常压实再到过压10%状态变化时,8.5mm厚预制体RTM成型注胶压力和出胶... 本文对不同厚度编织结构预制体在不同压实状态下,RTM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成型后复合材料断面纤维形态、纤维体积分数、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实量在虚压10%到正常压实再到过压10%状态变化时,8.5mm厚预制体RTM成型注胶压力和出胶时间明显增加,而20mm厚预制体RTM成型参数无明显变化;8.5mm厚预制体纤维束截面由椭圆趋于矩形,纬向断面纤维在厚度方向上由弧形变为竖直状态再变为斜线装,20mm厚预制体纤维束截面均呈椭圆形,纬向断面纤维在厚度方向上由斜线状变化为弧形再到接近竖直状态;两种厚度预制体的纤维体积分数均较设计低,20mm厚预制体表现的更明显;三种压实状态下成型得到的复合材料经向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向压缩强度和经向面外剪切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纬向面外剪切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结构 压实量 纤维形态 纤维体积分数 力学性能
下载PDF
50MW等级分布式能源用燃气轮机压气机的试验验证
11
作者 丁骏 郑健生 +3 位作者 隋永枫 冯俊玮 张宏伟 但汉攀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基于一台自主设计的分布式能源用燃气轮机轴流压气机的数值仿真和性能预测研究结果,开展了试验验证工作。在整个试验期间,一共录取了近300条性能特性曲线,并进行了100余次逼喘振试验。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深入剖析试验机组提供了充足... 本文基于一台自主设计的分布式能源用燃气轮机轴流压气机的数值仿真和性能预测研究结果,开展了试验验证工作。在整个试验期间,一共录取了近300条性能特性曲线,并进行了100余次逼喘振试验。大量的试验数据,为深入剖析试验机组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证实其完全满足了杭汽轮50MW等级自研燃机的设计指标和匹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压气机 设计 仿真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伴随优化的低噪声高效轴流风机的优化设计
12
作者 王嘉明 何海江 +3 位作者 刘井龙 梁坤峰 王超 罗平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改善轴流风机的运行效率和噪声性能,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格变形的伴随优化方法。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以静压、静压效率联合目标函数为优化目标,迭代得到低噪高效的轴流风机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叶片出口角度增大,出口高... 为改善轴流风机的运行效率和噪声性能,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格变形的伴随优化方法。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以静压、静压效率联合目标函数为优化目标,迭代得到低噪高效的轴流风机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叶片出口角度增大,出口高压区范围扩大;叶片中间区域弯度变化明显,做功能力提升。经过测试对比,风机在目标工况点运行转速下降17.23%,静压效率提升1.77%,A计权噪声声功率降低1.85dB(A),低频段离散噪声幅值减小,在800~2000Hz范围内的宽频噪声幅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优化 轴流通风机 径向基函数 静压效率 声功率
下载PDF
低温轴流压缩机密封保温供气系统设计研究
13
作者 张文 闫羽佳 +2 位作者 周恩民 沈嘉琪 徐宇峰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提高低温轴流压缩机在深低温域、宽转速域、宽运行压力等苛刻工况条件下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了低温轴流压缩机的密封和保温供气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密封和保温供气系统,并分别介绍了工艺流程与控制方法,最后进行了初步性能测试... 为提高低温轴流压缩机在深低温域、宽转速域、宽运行压力等苛刻工况条件下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了低温轴流压缩机的密封和保温供气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密封和保温供气系统,并分别介绍了工艺流程与控制方法,最后进行了初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阀门流量和气源压降特性满足压力调节的需求,最大加热速率0.004K/s,与设计结果基本一致,满足温度调节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轴流压缩机 复合密封 保温 差压控制 温度控制
下载PDF
极端风切变下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净空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14
作者 李颖 兰杰 +2 位作者 雷熠 王其君 彭小迪 风机技术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快速迭代和发展,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叶片扫塔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叶尖位置到塔架净空距离的建模计算方法,并对此净空值进行实时控制和Bladed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极端风切...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快速迭代和发展,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叶片扫塔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叶尖位置到塔架净空距离的建模计算方法,并对此净空值进行实时控制和Bladed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极端风切变工况的塔架净空值,降低叶片扫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扫塔 塔架净空 净空控制 Bladed仿真
下载PDF
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涛 卢新根 +2 位作者 王晓东 樊庆洋 梁翰文 风机技术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水平轴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是机组控制的主要信号参数。机舱风速受风电机组来流湍流与风电机组近尾流影响,变化复杂,对风电机组的优化控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 水平轴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是机组控制的主要信号参数。机舱风速受风电机组来流湍流与风电机组近尾流影响,变化复杂,对风电机组的优化控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研究了稳态均匀风况和湍流风况下的近尾流的结构、机舱速度分布及其对风电机组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风电机组总体性能随湍流风况波动也呈现多尺度波动特征。湍流风况下,经过滤波后的机舱风速的时间序列和来流风速的时间序列体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对于湍流风况和稳态均匀风况,叶片/风轮旋转对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波动的影响最大。湍流风况会增加风电机组机舱风速的波动频率,增大波动的幅值,削弱风轮旋转对尾流和机舱风速的影响。湍流风况使得机舱周围的流动结构更复杂。稳态均匀风况与湍流风况下叶片吸力面叶根位置处都发生了分离流动,湍流强度增大了叶根位置处的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电机组 机舱风速 近尾流 湍流风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燃烧室和透平叶片一体化设计流场气动性能分析
16
作者 黄新宇 李雪英 +1 位作者 任静 毛荣海 风机技术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重型燃气轮机中减少一级静叶的冷气量和降低燃烧室压损,对于提高燃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F级重型燃气轮机第一级透平静叶为基础模型,通过减小燃烧室和静叶前缘轴向距离设计了一体化叶片结构,所得叶片等熵马赫数数值计算与实... 重型燃气轮机中减少一级静叶的冷气量和降低燃烧室压损,对于提高燃机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F级重型燃气轮机第一级透平静叶为基础模型,通过减小燃烧室和静叶前缘轴向距离设计了一体化叶片结构,所得叶片等熵马赫数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分离式叶片结构,燃烧室和透平一体化设计能够降低流体域滞止压力损失系数。同时,当改变进口边界条件时,一体化设计的滞止压力损失系数依然低于分离式叶片。因此,燃烧室和透平一体化设计结构对于提高燃气轮机整体性能具有较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透平 一体化设计 气动性能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循环平稳分析的混流风机流致激励特性研究
17
作者 张钧 李诗徉 +2 位作者 戴美军 吴少文 吴大转 风机技术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本文将CFD数值模拟分析和循环平稳分析相结合,研究混流风机内部流致激励源对声振信号的幅值调制作用。对混流风机声振信号进行建模,分析声振信号中的信号组分,基于二阶循环平稳统计量和声振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对混流风机不同流量下声... 本文将CFD数值模拟分析和循环平稳分析相结合,研究混流风机内部流致激励源对声振信号的幅值调制作用。对混流风机声振信号进行建模,分析声振信号中的信号组分,基于二阶循环平稳统计量和声振信号的二阶统计特性,对混流风机不同流量下声振信号进行解调分析和特征频率提取,与数值模拟得到的压力脉动频谱相互验证,揭示了混流风机内部流致激励源对声振信号的调制机理,对混流风机的低噪声和低振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平稳 混流风机 声振信号 流致激励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等效粗糙度模型的风电场尾流数值模拟方法
18
作者 贾瑞 葛铭纬 风机技术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风电场整场的尾流效应也日益显著且备受关注。准确评估风电场尾流效应对于风电场的建设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缺乏同时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尾流计算方法。本文基于OpenFOAM平台中的雷诺时均...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风电场整场的尾流效应也日益显著且备受关注。准确评估风电场尾流效应对于风电场的建设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缺乏同时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尾流计算方法。本文基于OpenFOAM平台中的雷诺时均方法,实现了风电场等效粗糙度模型和雷诺平均方法的嵌套。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工程中常用的Jensen尾流模型和尾流叠加模型,计算精度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且因为其对于风电场建模简单,所需计算资源较少,是用在大型风电场的一种工程应用价值较高的下游尾流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粗糙度模型 风电场尾流 尾流模型 大型风电场
下载PDF
智能船风光互补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建模仿真及性能分析
19
作者 王志涛 申贝贝 董玉强 风机技术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提高新能源占比是我国当前能源发展的主趋势,风能与太阳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燃气轮机为主,风能和太阳能为辅的船用风光互补-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为智能船动力与生活用电供应电能。采用Mworks系统建模... 提高新能源占比是我国当前能源发展的主趋势,风能与太阳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燃气轮机为主,风能和太阳能为辅的船用风光互补-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为智能船动力与生活用电供应电能。采用Mworks系统建模软件对智能船风光互补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风光互补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在阶跃风速下,系统总输出功率可以在5s内回归到8000kW的额定功率,意味着通过燃气轮机的调节,此系统能够快速应对恶劣且多变的环境条件;斜坡风速条件下系统总输出功率几乎保持8000kW额定功率不变,反映了系统能够稳定地输出有效功率,为船舶动力系统与日常用电供应电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系统 燃气轮机 风光互补 布雷顿循环
下载PDF
基于示迹线方法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显示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东健 罗智浩 +4 位作者 陈峰 李军 张海灯 熊荆江 吴海波 风机技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顶泄漏流动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随着压气机节流,转子叶顶泄漏流抗衡主流的“力量”不断增强,导致叶顶泄漏流的影响区域不断向上游拓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泄漏流与主流的交界面与叶顶前缘平齐;随着压气机节流,静叶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区不断向静叶前缘扩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50%叶高以下静叶吸力面一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顶泄漏流 吸力面分离 流动显示 失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