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6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梦龙“三言”对宋元话本的文人化改造
1
作者 王昕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注重题目的编排,强调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小说题目来凸显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宋元话本的改造,成功塑造了诸多典型形象,但这些人物塑造与故事价值却形成背离,表现为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复杂的作品,人物塑造稍显逊色;与情节小说相反,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简单,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加立体、饱满。同时冯梦龙通过对原作的增补,注入改编或重构原作的主题与焦点,有意识地施以“情教”,利用小说的形式来灌输和推广正统的道德规范,实现了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研究 三言 宋元话本 文人化改造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的“以戏入稗”
2
作者 王昊 《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78-90,共13页
“以戏入稗”是指小说家在创作中融入戏曲相关书写,以实现特定叙事意图的现象,这在明清通俗小说中较为常见,“三言二拍”“以戏入稗”的比例约占15%。“三言”与“二拍”的“以戏入稗”在入稗位置、入稗形式、叙事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 “以戏入稗”是指小说家在创作中融入戏曲相关书写,以实现特定叙事意图的现象,这在明清通俗小说中较为常见,“三言二拍”“以戏入稗”的比例约占15%。“三言”与“二拍”的“以戏入稗”在入稗位置、入稗形式、叙事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较而言,“三言”的“以戏入稗”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建构等方面较为自觉,取得的叙事艺术效果亦较显著;“二拍”的“以戏入稗”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建构方面意识则不够自觉,取得的叙事艺术效果亦不明显。凌濛初往往以入稗之戏为由头,用叙事评论形式,脱离情节表达自己在戏曲方面的思考与见解,表露出炫学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以戏入稗 叙事功能
下载PDF
“三言”中城市民居书写的叙事作用与文化意蕴
3
作者 张萌 郑晓峰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如果说城市园林的书写体现了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叙事风格,那么城市民居就是拟话本小说民间化叙事的典型环境。在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城市民居空间兼具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身份,产生了重要的叙事作用,使故事环境更加生动具体、... 如果说城市园林的书写体现了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叙事风格,那么城市民居就是拟话本小说民间化叙事的典型环境。在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城市民居空间兼具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身份,产生了重要的叙事作用,使故事环境更加生动具体、人物关系更加贴近世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多变。从文化的角度看,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彰显了明代市民社会的思想新变,民宅空间的开放暗示了男女情欲的放纵,商铺空间的繁华体现出市民物欲的勃发;另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中暗含了传统思想的观念固守,民居秩序象征了传统的婚姻方式,民居结构昭示出家庭伦理观念,商人住宅的细节则揭示出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观念。可见,明代城市社会虽然出现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但传统价值观念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话本 三言 城市民居 叙事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寡母形象
4
作者 吴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13-15,共3页
《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同为明清时期的文学名著,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三部作品涉及人物众多,内容庞杂,但在三部作品中同样出现了一种与主人公关系密切,身份特殊的人物类型——寡母。本文将分析三部作品中寡母形象的不同之处... 《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红楼梦》同为明清时期的文学名著,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三部作品涉及人物众多,内容庞杂,但在三部作品中同样出现了一种与主人公关系密切,身份特殊的人物类型——寡母。本文将分析三部作品中寡母形象的不同之处,从而分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最后探究寡母形象多而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母形象 三言二拍》 《儒林外史》 《红楼梦》
下载PDF
“三言”道教书写中的疾病与治疗意识
5
作者 周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三言”无疑具有独特性。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思想主题、作者、本事考证、传播影响等进行分析。但从疾病与治疗角度分析“三言”中的涉道作品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生发条件,... 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三言”无疑具有独特性。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思想主题、作者、本事考证、传播影响等进行分析。但从疾病与治疗角度分析“三言”中的涉道作品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生发条件,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生命意识、长寿的思想,使作品构建了一个对精神和肉体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的世界。小说劝诫世人抛却物欲、隔断迷情,达到清洗心灵、修炼心性的作用;用道术来达到对社会的救济,完成对身体疾病的治疗;借助梦境实现对心灵痛点的治愈。同时作品通过叙事,使疾病与治疗对小说情节的生成与拓展、人物塑造、创作主旨、环境的烘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意义上讲,“三言”是不可多得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疾病 治疗 道教
下载PDF
“三言”中士商的互动与融合
6
作者 宗文韬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冯梦龙“三言”中部分作品描绘了士人与商人之间的互动与结合,一类是士人向商业靠近进而形成的士商结合;另一类是商人向政治权力靠近产生的由商而仕。这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商人团体扩散至士人团体的时代风向,展现... 冯梦龙“三言”中部分作品描绘了士人与商人之间的互动与结合,一类是士人向商业靠近进而形成的士商结合;另一类是商人向政治权力靠近产生的由商而仕。这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商人团体扩散至士人团体的时代风向,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王朝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与融合受到明代士人的贫困、士风的嬗变、商人的崛起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最终衍生出了士商两者各具特色的商业意识。“三言”中相关篇目记录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王朝统治的动摇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研究 三言 士商结合
下载PDF
晚明社会教化思想转变探析——以“三言”为中心
7
作者 刘慧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展现出晚明社会教化思想的世俗化倾向。在传统儒家体系中,忠孝节义观念通常与君王、忠臣、良将、才士的形象紧密相连。“三言”在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其塑造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同样具有忠孝节义的...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展现出晚明社会教化思想的世俗化倾向。在传统儒家体系中,忠孝节义观念通常与君王、忠臣、良将、才士的形象紧密相连。“三言”在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其塑造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同样具有忠孝节义的高尚品质。“三言”实质上反映出明代中后期社会教化思想在受众对象和内容选择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明代中期以来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转播和冯梦龙的文学认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儒家 世俗化 三言
下载PDF
“三言”的季节叙事构筑与价值意义
8
作者 陈宇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季节常在小说叙事中被赋予浓郁的人文属性。“三言”的季节书写与叙事场景、情感表达的惯常搭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审美与天人合一理念,契合中医传统理论中人体情感与季节特征的对应关系,承载着中国古人普遍的思维认知和审美心理。此... 季节常在小说叙事中被赋予浓郁的人文属性。“三言”的季节书写与叙事场景、情感表达的惯常搭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审美与天人合一理念,契合中医传统理论中人体情感与季节特征的对应关系,承载着中国古人普遍的思维认知和审美心理。此外,这些搭配推动了“三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承载着冯梦龙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的表达,使“三言”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为难以超越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季节叙事 惯常搭配 审美情趣 人生哲理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的节日书写及其叙事功能
9
作者 陆媛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三言二拍”中的节日叙事具有丰富内涵:节日被频繁作为男女相遇相爱的契机出现;节日中往往陡生变故,形成叙事上的突变;节日多次成为神鬼精怪出场、神怪意识生发的背景;在喜庆节日中写凄凉悲剧,烘托情绪,渲染氛围。
关键词 节日叙事 叙事时间 叙事功能 三言二拍”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的节妇形象探析
10
作者 许佳慧 邱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95-100,共6页
明代妇女守节已成为社会常态,文学作品中的节妇数量比前代显著增加。“三言二拍”中专写节妇的篇目众多,节妇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节妇形象的整理与分类,分析各类形象的特点。关于节妇形象的类型,根据其婚姻状况... 明代妇女守节已成为社会常态,文学作品中的节妇数量比前代显著增加。“三言二拍”中专写节妇的篇目众多,节妇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节妇形象的整理与分类,分析各类形象的特点。关于节妇形象的类型,根据其婚姻状况,大致分为已婚守节女性和未婚守节女性;根据守节原因,可将其分为为情守节女性和为理守节女性。从数量上看,为理守节的女性多于为情守节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节妇形象 守节
下载PDF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11
作者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下载PDF
明清“三言戏”改写中的隐性伦理实践
12
作者 王一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三言戏”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戏曲作家对晚明经典话本小说集“三言”的改编作品。戏曲作家增删小说的伦理内容,新增科介姿势以调节伦理氛围。同时,戏曲的表演性、口头性影响了文本中的符号叙事的形成与改动。事实上,这些符号叙事中的伦... “三言戏”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戏曲作家对晚明经典话本小说集“三言”的改编作品。戏曲作家增删小说的伦理内容,新增科介姿势以调节伦理氛围。同时,戏曲的表演性、口头性影响了文本中的符号叙事的形成与改动。事实上,这些符号叙事中的伦理变异,是一股被忽视的隐性叙事力量。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角度,可以看到“三言戏”中,以科介为代表的隐性伦理叙事会与显性叙事伦理有所冲突。对于戏曲文本的接受者而言,文本舞台与案头的两重属性决定了其叙事与接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间接导致了这一叙事冲突的形成。此外,基于社会道德与伦理冲突的符号化也反映了明清视觉文化对文学叙事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戏曲 改编 科介 伦理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主题物的书写
13
作者 向乾侠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主题物是叙事文学中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器物。在“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叙事构造中,主题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题物是小说家借以统摄全书思想主旨,生发故事,控制叙事节奏,关涉时风的重要工具。“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提... 主题物是叙事文学中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器物。在“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叙事构造中,主题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题物是小说家借以统摄全书思想主旨,生发故事,控制叙事节奏,关涉时风的重要工具。“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提炼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使之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叙事结构紧密结合,进而反映明中叶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主题物 明中叶 时风
下载PDF
“三言”中的套语研究
14
作者 赵雯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套语的使用是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显著的体制特征,学界对于“三言”中的套语研究大多从文学角度展开。而“三言”文本语料价值极高,且“套语”研究近年来逐渐在语言学界得到重视。从语言学角...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套语的使用是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显著的体制特征,学界对于“三言”中的套语研究大多从文学角度展开。而“三言”文本语料价值极高,且“套语”研究近年来逐渐在语言学界得到重视。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专门对“三言”句际连接处的套语进行研究,按照其出现在不同结构中的作用进行分类,从梳理分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三言”中的套语的一些特征。一是共同特征,即具有复现性、固定性、预构性和与语境联系紧密的套语共同特征。二是与契约文书套语进行对比,“三言”中的套语具有弱化性和变体较多的独特特征。对比敦煌变文和宋元平话的相关套语,在套语的发展演变中进一步展示其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套语”在文本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套语 特征
下载PDF
试论“三言”故事中情节的反复与创作倾向
15
作者 娄茜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49-52,共4页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的起伏变化,情节的反复对于建构小说的叙述结构、丰富故事内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例,探讨情节的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言”借助情节的反复突出主题,凸显故事发展的张力...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的起伏变化,情节的反复对于建构小说的叙述结构、丰富故事内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例,探讨情节的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言”借助情节的反复突出主题,凸显故事发展的张力,表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在传达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也彰显了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三言 情节的反复 创作倾向
下载PDF
“大历史”中的“小世界”——论“三言二拍”的宋史书写与文学想象
16
作者 梅东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小世界 宋史书写 三言二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冯梦龙的经典意识与“三言”的艺术品格
17
作者 刘勇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0-105,共6页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 明刊“三言”前各有一序,反映了冯梦龙话本小说经典意识的连续性与逻辑性。而他的编撰工作,则是其经典意识的反映与落实,这表现在对话本小说文体特点的清醒认识与自觉把握、在小说发展史中揭示话本小说的“通俗”意义、努力寻求并夯实主流思想与世俗观念的平衡点、将面向大众的小说艺术追求发挥到极致等诸多方面。“三言”的经典价值还有可能超越当时小说家的认识,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与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三言 《喻世明 《警世通 《醒世恒 经典价值 艺术品格
下载PDF
稀见日藏与美藏和刻本“小说三言”考论
18
作者 花宏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9,共8页
和刻本“小说三言”是18世纪中叶“三言二拍”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最早译本,现分别藏于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属于稀见域外汉籍。“小说三言”在翻刻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本的基本形制,其封面、牌记、序言、目录、... 和刻本“小说三言”是18世纪中叶“三言二拍”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最早译本,现分别藏于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属于稀见域外汉籍。“小说三言”在翻刻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本的基本形制,其封面、牌记、序言、目录、正文、钤印等都延续了明刊本的版本特征。另一方面,和刻本“小说三言”又有创新性,《小说精言》和《小说粹言》的牌记形式和内容比明刊本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和刻本“小说三言”在训读方法、行款和插图等方面都与明刊本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稀见和刻本“小说三言”的版本考证与研究对于“三言二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刻本“小说三言 《小说精 《小说奇 《小说粹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爱情信物的价值
19
作者 邢晴爽 张金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三言”“二拍”作为明末世情小说的重要代表,描绘了市民阶层丰富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情信物作为见证青年男女爱情关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物件,不仅种类多样,而且能够影响文本,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明... “三言”“二拍”作为明末世情小说的重要代表,描绘了市民阶层丰富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情信物作为见证青年男女爱情关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物件,不仅种类多样,而且能够影响文本,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明晰。“三言”“二拍”中的爱情信物也是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它既可以反映出宋元明时期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男女实际地位的不平等,可以展现出长久形成的民俗文化赋予的美好寓意,还可以映射出时代对“情”的强烈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爱情信物 文本价值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三言二拍”英译的误读与重构
20
作者 邱爽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55-58,共4页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如何对其做好更佳的英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的战略和实践意义。英译由于涉及中国文化和白话小说的许多特有形态,必然会产生文化的损耗和渗透,造成误读和重构。韩南译本与王...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如何对其做好更佳的英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的战略和实践意义。英译由于涉及中国文化和白话小说的许多特有形态,必然会产生文化的损耗和渗透,造成误读和重构。韩南译本与王惠民、陈陈译本是学界两个有代表性的英译本,因其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其译本的面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英译 误读 对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