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友兰哲学“负的方法”平议
1
作者 阎韬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4,197,共13页
冯友兰先生对于所谓哲学的“负的方法”,即神秘主义的方法,曾下很大功夫来阐释。他认为关于宇宙本体,负的方法是“不说它”而“表显”它。他对禅宗的“表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但因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利用史料,许多解释都有背原意... 冯友兰先生对于所谓哲学的“负的方法”,即神秘主义的方法,曾下很大功夫来阐释。他认为关于宇宙本体,负的方法是“不说它”而“表显”它。他对禅宗的“表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但因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利用史料,许多解释都有背原意。他自己编制的“表显”公式——新“五位”说,也不成功。所谓“表显”,实质上不过是另类言说,花样翻新地重复着“说不可说”的自反式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维特根斯坦 负的方法 表显
下载PDF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陈鹏冯友兰新理学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新理学的方法自觉与方法运用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尤具建设性的意义。于此,新理学不仅充分引入逻辑分析法(正的方法),而且... 超越理性的理性——也论冯友兰新理学“负的方法”陈鹏冯友兰新理学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新理学的方法自觉与方法运用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尤具建设性的意义。于此,新理学不仅充分引入逻辑分析法(正的方法),而且从中国传统形上学中总结出“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负的方法 冯友兰 形上学方法 方法 理性 可思议 中国传统哲学 直觉主义 对象化
下载PDF
形上学沉思的终极进路——论冯友兰之“负的方法”何以晚出 被引量:1
3
作者 邓联合 张艳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负的方法肇源于冯友兰《新理学》中的一个根本性困难:人们如何能够借助逻辑的形上学观念进入终极的人生境界?《新知言》提出负的哲学方法,意在使人们超越此前的理性纯思,以否定的方式,从形上学观念返归形上学对象,并最终获得与万物浑然... 负的方法肇源于冯友兰《新理学》中的一个根本性困难:人们如何能够借助逻辑的形上学观念进入终极的人生境界?《新知言》提出负的哲学方法,意在使人们超越此前的理性纯思,以否定的方式,从形上学观念返归形上学对象,并最终获得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天地境界。有了负的方法,冯友兰的天地境界理论就在哲学方法的层面上取得了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形上学 负的方法
下载PDF
“性与天道”的呈现与遮蔽——论冯友兰“负的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代玉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在冯友兰创立新理学以"接著"宋明之理学"讲"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性与天道亦被承续其中。为呈现此智慧,冯先生创立了负的方法,此法是一种以逻辑分析为基本形式、以呈现形而上学之神秘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在... 在冯友兰创立新理学以"接著"宋明之理学"讲"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性与天道亦被承续其中。为呈现此智慧,冯先生创立了负的方法,此法是一种以逻辑分析为基本形式、以呈现形而上学之神秘对象的形而上学方法。在呈现性与天道的过程中,负的方法借鉴了道家与禅宗的方法,试图以否定性命题呈现性与天道的"边界",进而以此边界使人对性与天道有所知。实际上,逻辑性的负的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直觉、体验并不契合,因而不能完全呈现传统的性与天道智慧。不过,从现代哲学角度看,冯先生却通过负的方法将传统的性与天道智慧带入了现代形而上学领域,并使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性与天道 道家 禅宗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与“负的方法”
5
作者 蔡玉珍 郑黎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5-6,共2页
“负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法 ,即从侧面阐明客体的某些性质的思维方法。邓小平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 ,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了一系列否定判断来表述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是关于“有中国特... “负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法 ,即从侧面阐明客体的某些性质的思维方法。邓小平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 ,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不同角度运用了一系列否定判断来表述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是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 ;三是表现在表达形式的文体风格特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哲学思维 负的方法
下载PDF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
6
作者 郑飞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界与外在性的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体系 维特根斯坦 的方法 负的方法
下载PDF
论冯友兰从儒释道看“负的方法”
7
作者 赵海燕 袁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2-85,共4页
"负的方法"在冯友兰新理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和禅宗充分发展了"负的方法",而儒家则表现为一种神秘主义方法。冯友兰所谓的"神秘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负的方... "负的方法"在冯友兰新理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和禅宗充分发展了"负的方法",而儒家则表现为一种神秘主义方法。冯友兰所谓的"神秘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负的方法"的形态。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天地境界)。这从一个侧面同时也突显了冯友兰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特质,但由于冯友兰对"负的方法"缺乏必要的理论构建,使得"负的方法"始终给人以模糊不清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儒家 神秘主义
下载PDF
冯友兰“负的方法”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代玉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q... 冯友兰先生对"负的方法"的模糊阐释,导致了学界争议:"负的方法"若是中国哲学的直觉法,则无法与新理学中"正的方法"相协调;"负的方法"若是一种逻辑分析法,则难以说明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这一两难争议的消解有赖于三个问题的澄清:其一,"负的方法"是一种什么方法?其二,它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是何关系?其三,它是如何言说"不可说"的?经考察,"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它的中国哲学来源并非是强调个人体认的直觉法,而是禅宗中注重语言分析的破执法。在言说"不可说"时,它以逻辑分析的否定命题呈现此"不可说"的"边界",以"边界"间接地表显形而上学中的"不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逻辑分析 神秘
下载PDF
“负的方法”与“智性直观”——对冯友兰与康德哲学方法的扩展性解读
9
作者 赵海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5-17,55,共4页
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 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认为,物自体虽不能通过认知方式把握,但可以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来达到。我们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康德 智性直观 哲学方法
下载PDF
皎然诗论的“负的方法”
10
作者 温永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58-63,共6页
冯友兰在《新知言》中提出的"负的方法"有"不言而言"和"非言而言"两个层次,"不言而言"通过"不说"来"言说","非言而言"通过"说"达到"不说"... 冯友兰在《新知言》中提出的"负的方法"有"不言而言"和"非言而言"两个层次,"不言而言"通过"不说"来"言说","非言而言"通过"说"达到"不说",二者统一于对"第一义"的语言拒斥性之中。皎然在诗论中即运用了"非言而言"中的否定形式,通过否定形式的论说达到正面阐释的目的,论说充满了启发意义的自由思考空间。中唐"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的禅风转变对皎然否定形式"负的方法"的运用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皎然 诗论 否定形式
下载PDF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中国哲学底蕴
11
作者 代玉民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57-66,共10页
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 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的关键,却在于它的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的"负的方法"而言,它的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的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的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中的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直觉法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及其关系
12
作者 韩旭泽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哲学进行解释,并将中国哲学生命体证的方法同西方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对新理学方法的求证,提出了正的方法与负的方...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哲学进行解释,并将中国哲学生命体证的方法同西方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对新理学方法的求证,提出了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正的方法就是对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运用概念思维去把握世界;负的方法则是通过直觉与体认去把握世界。这两种方法结合才是他所认为的哲学研究方法。冯友兰的哲学方法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一个从正到负的过程,负的方法不仅仅是对正的方法的补充,也是哲学方法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的方法 负的方法 哲学方法
下载PDF
从冯友兰“负的方法”的演进看中国哲学特质
13
作者 赵海燕 马变芬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哲学方法论意识的哲学家之一,他深刻认识到哲学方法对中西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冯友兰对“负的方法”的认识,则经过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 冯友兰 负的方法 中国哲学特质
下载PDF
浅谈通过调节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的方法
14
作者 吴宁 《纳税》 2012年第9期50-55,共6页
人们普遍认为产品成本就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综合成本,从理论上讲这种解释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成本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个概念,会计和税法上对成本的解释也存在着概念性的差异.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劳动对象、劳... 人们普遍认为产品成本就是企业生产产品的综合成本,从理论上讲这种解释是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成本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个概念,会计和税法上对成本的解释也存在着概念性的差异.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活劳动的耗费,是对象化的并针对一定的产出物(产品)归集计算出来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成本 企业税 负的方法 产品成本 会计成本 综合成本 企业生产 劳动对象
下载PDF
言说形上者的儒家之道--由“负的方法”与“本然陈述”而思
15
作者 赵嘉霖 《当代儒学》 2021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与金岳霖的“本然陈述”可以被看作近代哲学家言说形.上者的两种代表性方法。前者出于对形上者神秘状态的判定,通过言说“形上者不是什么”与直觉主义相结合来尝试言说形上者;后者则意味着以经验命题的形式,努力实... 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与金岳霖的“本然陈述”可以被看作近代哲学家言说形.上者的两种代表性方法。前者出于对形上者神秘状态的判定,通过言说“形上者不是什么”与直觉主义相结合来尝试言说形上者;后者则意味着以经验命题的形式,努力实现对形上者的直接言说。二者都存在对形上者观念的误解,将形上观念与本源观念混淆,除此之外,金岳霖还混淆了形上者在本体论和知识论不同层面的意义。在价值层面,二者亦都存在对人文精神正轨的歧出。早期儒学中存在着“本源一形上一形下”的三级观念架构,可以对治冯、金两位先生对形上观念的误读。从本源视域出发,言说活动的前主体性意味正可以使人文精神回归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本然陈述 本源视域 观念层级
下载PDF
论冯友兰“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秀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提出的一对方法论概念。这一对方法不仅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体系的方法,而且是他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说,这一套方法论既是他的哲学方法论,也是他的哲学史方法论。
关键词 哲学方法 哲学史方法 “正的方法 负的方法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冯友兰“负方法”之比较
17
作者 范儒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第6期69-71,共3页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逻辑分析思想与冯友兰先生的形上学之"正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和相异性。运用比较的手法,对二者的关系作些梳理和分析:首先,二者相对应的"可说"和"正的方法"存有同源...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逻辑分析思想与冯友兰先生的形上学之"正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和相异性。运用比较的手法,对二者的关系作些梳理和分析:首先,二者相对应的"可说"和"正的方法"存有同源同归之处;其次,二者的"不可说"和"负的方法"又发生了殊途之别;文章最后就二者之间的这些差异作了原因的追溯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说 不可说 的方法 负的方法 神秘主义
下载PDF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冯友兰哲学中的相互关系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的方法 哲学方法 形上学 《新理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西文化观 逻辑学
下载PDF
以形式开显内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范式及其意义
19
作者 周海春 郑义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2,165,共12页
做中国哲学有两重疑难: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的疑难,即内容的疑难;整理中国哲学的内容以成系统的疑难,即形式的疑难。而解决后者,成为现代中国学者首要的任务。冯友兰始终关注哲学的形式系统与实质系统的统一,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作... 做中国哲学有两重疑难: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的疑难,即内容的疑难;整理中国哲学的内容以成系统的疑难,即形式的疑难。而解决后者,成为现代中国学者首要的任务。冯友兰始终关注哲学的形式系统与实质系统的统一,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形式化思考的主要内容是辨析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其中也涉及言说的前提性、文本的意识、汉字的形式、词汇的意义、思想的清晰性等。冯友兰力求以民族形式呈现新内容,从而建设现代中国哲学,注重中国哲学的“普遍性形式”,并力求以此开显中国哲学的内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范式可以概括为以“形式”开显“内容”。以形式开显内容也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哲学的范式:参照西方哲学形式对中国哲学进行形式化处理依然有助于再现中国哲学的特质;站在中国古代哲学自身的角度来挖掘其在形式方面的贡献,并以此来展现中国哲学的特质;合理运用诠释学的方法,通过对文本形式的把握呈现文本的特定内容;分析“负的方法”所包含的逻辑或者形式问题,以让“负的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形式开显其特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不是退回到经学传统,而是要继续沿着哲学的道路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范式 形式化 负的方法
下载PDF
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淑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神秘主义 的方法 负的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