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mellia密码算法S盒的量子电路优化
1
作者 吕轶 罗庆斌 +1 位作者 李强 郑圆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7-1022,共6页
S盒是Camellia密码算法重要的非线性组件。使用Toffoli门、CNOT门和NOT门构建Camellia密码算法S盒的量子电路。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根据S盒的代数表达式,将有限域GF(2^(8))中的乘法求逆运算同构到GF((2^(4))^(2))的复合域中的运算,构... S盒是Camellia密码算法重要的非线性组件。使用Toffoli门、CNOT门和NOT门构建Camellia密码算法S盒的量子电路。为了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根据S盒的代数表达式,将有限域GF(2^(8))中的乘法求逆运算同构到GF((2^(4))^(2))的复合域中的运算,构造出Camellia密码算法S盒的量子电路。在优化方面,将仿射矩阵、同构矩阵以及一组CNOT门对应的矩阵先进行乘法操作,再进行综合,使用DORCIS工具优化GF(2^(4))中乘法求逆的量子电路,运用W-Type算法优化矩阵运算的量子电路。最终得到的S盒的量子电路只需使用20个量子比特,52个Toffoli门、178个CNOT门和13个NOT门,Toffoli深度为40,电路深度为130。该量子电路的正确性通过IBM公司的Aer模拟器进行验证。相比于已有的结果,文中使用的量子资源有了进一步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电路 camellia S盒 复合域
下载PDF
Camellia和CLEFIA的自动化中间相遇攻击
2
作者 侯庆良 李坤桐 +2 位作者 董晓阳 张国艳 申延召 《密码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8,共19页
中间相遇(MitM)是一种高效构造哈希函数原像和碰撞攻击的策略.近年来,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的MitM原像、碰撞和密钥恢复攻击被广泛应用于AES-like密码学原语.在ASIACRYPT 2023上,Hou等人将自动化MitM攻击扩展到具有Feistel或广义F... 中间相遇(MitM)是一种高效构造哈希函数原像和碰撞攻击的策略.近年来,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的MitM原像、碰撞和密钥恢复攻击被广泛应用于AES-like密码学原语.在ASIACRYPT 2023上,Hou等人将自动化MitM攻击扩展到具有Feistel或广义Feistel结构的哈希函数中,其关注的(广义)Feistel结构轮函数的线性变换层往往是基于MDS矩阵构造.在实际密码设计中,轮函数线性变换可以有多种构造方式,而不一定基于MDS矩阵设计.本文将针对一般化的轮函数线性变换进行自动化MitM攻击建模,提出了n-XOR的模型,将输出字描述为任意数目输入字的异或,并应用在一般化的布尔矩阵中.结合Hou等人的模型,对ISO标准分组密码Camellia和CLEFIA哈希模式原像进行分析.对于省略了白化层和FL/FL^(−1)变换的弱化Camellia-MMO,最高可以搜索到14轮的中间相遇原像特征;对于CLEFIA-MMO,在适当增加存储的代价下,最高搜索到13轮的中间相遇原像特征.两个攻击的时间复杂度均为2^(120),相较于之前的最优结果(Sasaki,ACNS 2013),攻击轮数均有1轮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算法 CLEFIA算法 中间相遇 原像攻击 n-XOR模型 自动化工具
下载PDF
基于金观音(Camellia sinensis)单体型基因组CsUGT等位基因的鉴定及表达
3
作者 雷小梅 张宇航 +2 位作者 谷梦雅 郑玉成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4年第3期11-33,共23页
【目的】植物的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是催化次生代谢物糖基化的关键酶,UGT基因主要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响应。对CsUGT等位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为其在茶树抗性及乌龙茶加工中香气形成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金观音(Cam... 【目的】植物的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是催化次生代谢物糖基化的关键酶,UGT基因主要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响应。对CsUGT等位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为其在茶树抗性及乌龙茶加工中香气形成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金观音(Camellia sinensis‘Jinguanyin’)单体型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sUGT基因在低温(4℃)、干旱(10%PEG-6000溶液)和激素(100μmol·L^(−1)MeJA溶液)处理下0、3、6、12和24 h的表达,以及CsUGT基因在金观音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萎凋、一摇、二摇、三摇和杀青前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金观音单体型基因组中鉴定出了142对等位基因,多数定位于叶绿体中,并基于进化树将这些基因分为5个亚家族。CsUGT等位基因的结构较保守,相同基因的亲本等位基因的结构相似。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发现多数CsUGT等位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MeJA处理下,CsUGT002、CsUGT047和CsUGT091的表达量在6 h达到峰值;在低温和干旱处理下,部分CsUGT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3或24 h时达到峰值。此外,在金观音乌龙茶加工过程中,CsUGT11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部分CsUGT基因在三摇时的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CsUGT蛋白多数为酸性和亲水性蛋白,并定位于叶绿体中;CsUGT等位基因结构较保守具有组织表达特性,部分CsUGT基因参与调控茶树的逆境胁迫及乌龙茶加工工艺中摇青时的香气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金观音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 等位基因 逆境胁迫 香气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一种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张晓阳 程淑媛 +11 位作者 蒋军喜 陈艳 黄纪刚 刘爽 刘克东 邱慧芳 江武 叶茵 袁倩 余玉华 单崇蕾 刘家鑫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技术体系,验证引物特异性,测试反应的灵敏度,绘制标准曲线,并采集田间病叶测试检测效果。【结果】设计的四组引物对中,引物对CcF/CcR特异性最好,扩增效率最高;用于定量检测C. camelliae的灵敏度为10 pg/μL,DNA浓度的对数(X)与Ct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3.529 6X+36.938(R^(2)=0.9957,E=92.01);该体系检测C.camelliae溶解曲线对应的特异峰值Tm为(85.5±0.5)℃;用该体系在人工接种C. camelliae的病斑组织和田间病叶中检测到了C. camelliae的存在。【结论】建立的q PCR反应体系可特异性定量检测C. camelliae,并可应用于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Analysis of NPK in Camellia sinensis, Gliricidia sepium, and Musa acuminata Biomasses for Preparation of an Organic Fertilizers Formula for Young Tea Plants (Musa acuminata) and Studying of Their Nutrient Release Capacity in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
5
作者 Madushan Dhammika Gunarathna Ashan Sithija Wickramaarachchi +2 位作者 Polegodage Dilushi Sureka Ruwan Kumari Hiti Mudiyanselage Sithara Dilrukshi Wijekoon Deeyagahage Sujeewa Mallik de Silv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24年第1期115-132,共1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nitrogen (N), phosphorous (P), and potassium (K) contents in raw biomasses of Camellia sinensis, Gliricidia sepium, and Musa acuminata. Therein, the highest N and P content was seen in Cam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nitrogen (N), phosphorous (P), and potassium (K) contents in raw biomasses of Camellia sinensis, Gliricidia sepium, and Musa acuminata. Therein, the highest N and P content was seen in Camellia sinensis 116.80 ± 0.08 mg and 66.00 ± 0.14 mg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K content (106.80 ± 0.04 mg) was observed in Musa acuminata. Next, all three types of plant materials were allowed to decompose in water for 3 weeks, and a sample from each was analyzed for NPK after the 1st, 2nd, and 3rd week during decomposi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release of N, P, and K by the Camellia sinensis to water (P Musa acumin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P > 0.05) over time. The ratio for N:P:K was calculated for raw biomass samples and decomposed samples to find the best fitting N:P:K ratio to apply to young tea plants as organic fertilizers.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microbial insight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was analyzed by observing how microbial population increased with decomposition by the enumeration of the total microbial count. A considerable increment in total microbial count was observed up to 3.28 × 10<sup>6</sup>, 1.21 × 10<sup>10</sup>, 2.18 × 10<sup>8</sup>, and 6.49 × 10<sup>7</sup> CFU/ml for Camellia sinensis, Gliricidia sepium, Musa accuminata (leaves), and Musa accuminata (trunk) respectively. The presence of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PSB) and nitrogen solubilizing bacteria (NSB) throughout the decomposition period was confirmed by their growth on NBRIP and a modified nutrient medium that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mmonifiers respectively. Prepared fertilizer samples were applied to young tea plants that were grown in the Mawanella area in Sri Lanka (7°15'12.42"N 80°26'47.62"E)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is clear that fertilizer mixture 1 (N:P:K, 10:5:10, tea dust + Gliricidia + banana trunk) and fertilizer mixture 2 (N:P:K, 10:5:10, tea dust + Gliricidia + banana leaves)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growth of young tea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sinensis Musa accuminata Gliricidia sepium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 Nitrogen Solubilizing Bacteria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基的Camellia算法S盒硬件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艳俊 张伟国 +1 位作者 葛耀东 王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928,共8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不可约多项式的Camellia算法S盒的代数表达式,并给出了该表达式8种不同的同构形式。然后,结合Camellia算法S盒的特点,基于理论证明给出一种基于多项式基的S盒优化方案,此方法省去了表达式中的部分线性操作。相对于同一...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不可约多项式的Camellia算法S盒的代数表达式,并给出了该表达式8种不同的同构形式。然后,结合Camellia算法S盒的特点,基于理论证明给出一种基于多项式基的S盒优化方案,此方法省去了表达式中的部分线性操作。相对于同一种限定门的方案,在中芯国际(SMIC)130 nm工艺库中,该文方案减少了9.12%的电路面积;在SMIC 65 nm工艺库中,该文方案减少了8.31%的电路面积。最后,根据Camellia算法S盒设计中的计算冗余,给出了2类完全等价的有限域的表述形式,此等价形式将对Camellia算法S盒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域 多项式基 正规基 camellia算法 S盒
下载PDF
榕江茶(Camellia yungkiangensis)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河饶 任青艳 +11 位作者 陈莹 黄大玉 陈思冶 韦圻 刘应召 蒋勇 杨青华 吴秀林 田景卫 伍家盛 杨胜安 陈涛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7-1379,共13页
本研究分析了贵州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榕江茶的品质化学成分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为其开发利用和特异茶树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月亮山的121份榕江茶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21个... 本研究分析了贵州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榕江茶的品质化学成分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为其开发利用和特异茶树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月亮山的121份榕江茶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21个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指标进行检测分析,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其品质性状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对其中的优异资源进行筛选。121份资源的21个品质化学成分指标的变异系数为5.70%~119.69%,平均为32.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7~2.08,平均为1.95。21个品质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呈极显著正相关有42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的有14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0对,呈显著负相关的有10对。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76.84%,包含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以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求得每个单株资源的品质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上的综合得分,筛选出了12份品质化学成分综合得分高的单株资源。聚类分析显示,在欧式距离18.0处,可将121份榕江茶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优异种质资源筛选结果显示,121份榕江茶种质资源均属于高茶多酚(≥20.0%)、低咖啡碱(≤1.5%)、高可可碱(≥2.5%)类型的资源,其中高茶多酚(≥20.0%)、高水浸出物(≥45%)的特异类型资源有72份。榕江茶种质资源是高茶多酚、低咖啡碱、高可可碱类型的资源,其品质化学成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培育特异茶树新品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茶 种质资源 品质化学成分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Camellia算法的量子资源评估
8
作者 李艳俊 葛耀东 +1 位作者 张伟国 孙莹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3年第2期37-49,共13页
Camellia算法是一种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分组密码算法,其拥有着高安全性、软硬件实现效率高等特点.为了在量子计算的硬件平台使用这类密码算法,首先要从综合角度出发考虑实现他们的量子电路.通过结合Camellia算法的结构特点,给出了算法... Camellia算法是一种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分组密码算法,其拥有着高安全性、软硬件实现效率高等特点.为了在量子计算的硬件平台使用这类密码算法,首先要从综合角度出发考虑实现他们的量子电路.通过结合Camellia算法的结构特点,给出了算法在量子电路模型下的量子资源消耗,其中包括量子比特数、通用量子逻辑门数、量子电路深度以及电路的量子比特数与T深度的乘积值等.首先,使用改进的Itoh-Tsujii算法、高斯消元法以及有限域上求逆等方法,优化了算法S盒的量子实现方案.其次,根据轮函数线性部件的设计特点,给出了密钥拓展结构的量子优化实现方案,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辅助量子比特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常数参量汉明重量的方法,将CNOT门转化为Pauli-X门以减少量子资源的消耗.并使用改进的zig-zag结构将算法的主要组件结合起来,给出了Camellia算法的量子电路实现.最后,该方案给出了Camellia算法在三种不同版本密钥下所消耗的量子资源.与传统方法和其他算法的量子电路实现对比,该文的方案所消耗的量子资源更少.该电路的提出将会为量子环境下Camellia算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密码 camellia 量子电路 代数运算 S盒
下载PDF
基于改进COF-YOLO v8n的油茶果静态与动态检测计数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金鹏 何萌 +1 位作者 甄乾广 周宏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等现象,使用YOLO网络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对YOLO v8n网络进行改进。首先使用MPDIOU作为YOLO v8n的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因为果实重叠导致的漏检问题;其次调整网络,...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等现象,使用YOLO网络存在检测精度低、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对YOLO v8n网络进行改进。首先使用MPDIOU作为YOLO v8n的损失函数,有效解决因为果实重叠导致的漏检问题;其次调整网络,向其中加入小目标检测层,使网络能够关注小目标油茶以及被树叶遮挡的油茶;最后使用SCConv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既能兼顾检测精度又能兼顾检测速度。改进COF-YOLO v8n网络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7.7%、97%、99%,比未改进的YOLO v8n分别提高3.2、4.8、2.4个百分点,其中严重遮挡情况下油茶检测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95.9%、95%、98.5%,分别比YOLO v8n提高4.0、9.1、4.6个百分点。因此改进后COF-YOLO v8n网络能够明显提高油茶在严重遮挡、近景色、小目标均存在情况下的识别精度,减小油茶的漏检。此外,模型能够实现动、静态输入条件下油茶果计数。动态计数借鉴DeepSORT算法的多目标跟踪思想,将改进后COF-YOLO v8n的识别输出作为DeepSORT的输入,实现油茶果实的追踪计数。所得改进模型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且模型简单可以嵌入到边缘设备中,不仅可用于指导自动化采收,还可用于果园产量估计,为果园物流分配提供可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机器视觉 COF-YOLO v8n 计数 产量估计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茶产区山茶炭疽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义勋 徐小文 +2 位作者 郑露 黄俊斌 谢先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 以中国主要油茶产区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炭疽病优势种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16个地理种群168个菌株为供试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16个地理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8.9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s)为0.43,遗传相似度(I)平均为0.834,遗传距离(D)平均为0.183,表明山茶炭疽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异质性较强,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性。湖北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广西5个省级种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74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17 4,基因流(Nm)为0.466 4,表明山茶炭疽菌5个省级种群虽然被分化,但是不存在基因流动现象(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ISSR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油茶产区
下载PDF
19个油茶品种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和油脂品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琳琳 陈素传 +3 位作者 姚小华 张文胜 韩文妍 殷刘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通过分析安徽省引种的19个油茶品种养分含量等指标,筛选适宜大别山南麓的油茶品种。对19个油茶品种果实的9个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7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油茶品种鲜果单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 通过分析安徽省引种的19个油茶品种养分含量等指标,筛选适宜大别山南麓的油茶品种。对19个油茶品种果实的9个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7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油茶品种鲜果单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株产量、含油率、蛋白质、主要脂肪酸等指标差异极显著‘,湘林7号’鲜果单果质量最大‘,长林3号’鲜出籽率、干出仁率及单株产量均最高。含油率与硬脂酸、油酸含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依据评价模型得出‘湘林7号’、‘湘林40号’、‘长林53号’品质最优。聚类分析将19个品种分为4组,‘长林53号’、‘湘林40号’、‘湘林97号’聚为一类,‘长林3号’和‘湘林7号’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的油茶品种聚为一类。可依据油酸含量及含油率等指标筛选油茶品种;油茶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别山南麓适宜栽培品种为‘湘林7号’‘、湘林40号’及‘长林53号’,较适宜品种为‘长林18号’‘、湘林1号’及‘湘林2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 经济性状 养分含量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油茶蒲黄酮的制备及组分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苏喜 李扬 +3 位作者 韩小苗 董熠辉 李万元 彭邵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的油茶蒲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32.41%,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酮含量为70.14%,黄酮总回收率为60.12%;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纯化物具有明显的黄酮类紫外、红外特征光谱,证明该纯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UPLC-Q-TOF-MS从该纯化物中共鉴定出44种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30种多酚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多以黄酮苷类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多为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中含有原花青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及没食子酸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根据油茶蒲黄酮的组成成分,推测其具有开发成为抗糖尿病食品以及与抗癌药物联用治疗疾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黄酮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组分鉴定 超声辅助醇提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锋军 陈闯 +2 位作者 朱学岩 沈德宇 张新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为确保油茶果实处于最佳成熟度进行采摘,提高油茶果实的出油率及茶油品质,该研究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实多被遮挡的问题,以原始YOLOv7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十字交叉注意力机制(cri... 为确保油茶果实处于最佳成熟度进行采摘,提高油茶果实的出油率及茶油品质,该研究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实多被遮挡的问题,以原始YOLOv7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油茶果实成熟度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十字交叉注意力机制(criss-cross attention,CCA)加强对被枝叶遮挡果实成熟度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使用基于距离和交并比的非极大值抑制(distance-iou non-maximum suppression,DIoU-NMS)算法代替传统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算法,从而加强模型对相互遮挡果实的检测能力;最后,以训练集中3 098张油茶果实图像训练改进的YOLOv7模型,验证集中442张图像用于在训练过程中评估模型,并对测试集中885张图像进行测试。改进后的YOLOv7模型在测试集下的精确率P为93.52%,召回率R为90.25%,F1分数为91.86%,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4.60%,平均检测时间为0.77 s,模型权重大小为82.6 M。与Faster R-CNN、EfficientDet、YOLOv3、YOLOv5l和原始YOLOv7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提升7.51、5.89、4.21、4.21和2.91个百分点。试验证明,改进的YOLOv7模型为实现油茶果实的智能化采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模型 油茶果实 成熟度检测 YOLOv7 注意力机制 DIoU-NMS
下载PDF
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3 位作者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薄壳山核桃 间作 土壤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9个山茶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卫珍 宋垚 +1 位作者 章丹峰 张春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 【目的】山茶的花型和花色丰富、花期长,其耐热性日益受到关注,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可为山茶属植物耐热性鉴定、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热性较强的单体红山茶和‘串花瀑布’为对照,7个自育束花茶花新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瓶插方法,在短期(5 h)和长期(7 d)高温(42℃/35℃)处理后,考察各品种形态及光合生理标指标的变化,并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1)‘垂枝粉玉’和‘串花瀑布’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均未出现热害。‘金叶粉玉’、‘上植华章’和‘玫瑰春’在高温胁迫下Pn和Gs均显著降低,而Ci升高,‘金叶粉玉’和‘上植华章’的F_(v)/F_(m)、F_(v)/F_(o)和ETR均大幅降低,且长期高温胁迫后出现较严重热害或死亡。(2)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换算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可达90%;短期高温时以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的综合权重值较高,长期高温时以叶绿素a/b、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的综合权重值较高。【结论】新品种‘垂枝粉玉’耐热较强,‘上植月光曲’、‘上植欢乐颂’和‘玫玉’中等耐热,‘玫瑰春’、‘上植华章’和‘金叶粉玉’耐热性较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可作为山茶短期耐热性考察指标,而叶绿素a/b、F_(v)/F_(m)、qP、qN可作为山茶长期耐热性的考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花茶花 高温胁迫 光合色素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COF-YOLOv5s的油茶果识别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鹏 何萌 +1 位作者 甄乾广 周宏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9-188,共10页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多种类、多遮挡及小目标等问题,该研究基于YOLOv5s提出COFYOLOv5s(camellia oleifera fruit-you only look once)油茶果识别模型,实现油茶果的高精度检测。通过添加小目标检测层、将FasterNet中的轻量化模块Fas... 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果存在多种类、多遮挡及小目标等问题,该研究基于YOLOv5s提出COFYOLOv5s(camellia oleifera fruit-you only look once)油茶果识别模型,实现油茶果的高精度检测。通过添加小目标检测层、将FasterNet中的轻量化模块Faster Block嵌入到C3模块及添加Biformer注意力机制对YOLOv5s进行改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网络在测试集上的精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7.6%、97.8%、99.1%,比YOLOv5s分别提高5.0、7.5、4.4个百分点,推理时间为10.3 ms。将模型部署到Jetson Xavier NX中,结合ZED mini相机进行油茶果识别与定位试验。室内试验得到COF-YOLOv5s的召回率为91.7%,室外绿油茶果的召回率为68.8%,小目标红油茶果在弱光条件下的召回率为64.3%。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油茶产业的智能化和规模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油茶果 采收 定位
下载PDF
油茶籽粕发酵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丽 赵锦绣 +5 位作者 李富松 张星 柯玉鑫 申烨华 张子夜 王军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 油茶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油茶籽粕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其落后的处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制约了我国油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茶籽粕中富含有机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降解其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及茶皂素等生物大分子来制备有机肥是实现油茶籽粕合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筛选获得3株针对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效降解菌,包括1株真菌X1-1,属于Pleurostomarichardsiae,以及2株细菌M4-2和M5-2,分别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属,可有效降低发酵产物中茶皂素的含量,实现油茶籽粕的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经菌株X1-1、M4-2和M5-2发酵处理28 d后,油茶籽粕中纤维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29.74%、19.65%和13.19%,木质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12.84%、17.85%和26.39%,茶皂素含量的降解率分别为34.06%、45.05%和46.15%;且发酵后的油茶籽粕腐熟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标准。研究结果拓展了油茶籽粕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为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纤维素 木质素 茶皂素 降解菌 有机肥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米’红花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永明 刘红位 +1 位作者 李甜江 陈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米’红花油茶苗木生长的作用以及最佳施用量,采用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二因素三水平3×3回归设计,选择不同浓度的GA3、IAA及其组合处理云南高山区‘小米’红花油茶嫁接苗,所得数据经过协方差排除...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米’红花油茶苗木生长的作用以及最佳施用量,采用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二因素三水平3×3回归设计,选择不同浓度的GA3、IAA及其组合处理云南高山区‘小米’红花油茶嫁接苗,所得数据经过协方差排除初始值影响后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9种不同组合中,对苗高有极显著促进效果的最佳浓度组合是5 mg/L GA3和5 mg/L IAA,其处理比对照高出34.4%。(2)对地径有极显著促进效果的浓度组合是10 mg/L GA3+5 mg/L IAA,比对照高出24.6%。(3)9种组合中,所有处理对冠幅都有极显著促进效果,其中最佳浓度组合是0 mg/L GA3+5 mg/L IAA组合,比对照高出26.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A3的浓度为10 mg/L,IAA的浓度为0 mg/L或者5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小米’红花油茶嫁接苗进行喷施,可以明显促进其苗高、地径及冠幅的综合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红花油茶 植物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 吲哚乙酸 苗木生长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元华 郭凌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6期643-656,共14页
基于1961-2020年湖南省高空间分辨率历史气象分析资料和BCC_CSM模式2021-2050年气候预估数据,采用普通油茶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分析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空变化特征、几何中心及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1991-2020年与1961-1990年... 基于1961-2020年湖南省高空间分辨率历史气象分析资料和BCC_CSM模式2021-2050年气候预估数据,采用普通油茶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分析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空变化特征、几何中心及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1991-2020年与1961-1990年相比,湖南普通油茶气象灾害风险等级降低,高、中、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减少10.4、15.6和17.5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增加43.5个百分点;各风险等级区均向高海拔区迁移。(2)2021-2050年与1991-2020年相比,中风险等级区和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46.6个和20.6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和高风险等级区面积占比分别减少63.4个和3.8个百分点;微风险等级区和高风险等级区向高海拔区迁移,中风险等级区和低风险等级区向低海拔区迁移。(3)在多种气象灾害综合影响下,微风险等级区前30a(1991-2020年)覆盖湖南省大部地区,未来30a(2021-2050年)将缩减至仅湘东南南部地区;低风险等级区先收缩后发展至全省大部;中风险等级区向北位移;高风险等级区向西北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贵州两地野生大厂茶嘌呤生物碱与儿茶素组分比较
20
作者 杨春 杨代星 +6 位作者 苏胜峰 梁思慧 李燕 郭燕 乔大河 密孝增 陈正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2-1244,共13页
探明普安和盘州两地野生大厂茶生化差异,为贵州野生大厂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普安和盘州两地40份野生大厂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厂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的嘌呤生物碱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和含量,并结合聚... 探明普安和盘州两地野生大厂茶生化差异,为贵州野生大厂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普安和盘州两地40份野生大厂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厂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的嘌呤生物碱组分和儿茶素组分和含量,并结合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两地大厂茶种质资源进行类别区分和关键差异化合物筛选。结果表明,两地大厂茶种质资源中主要嘌呤生物碱不同,普安大厂茶为咖啡碱,盘州大厂茶为苦茶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是大厂茶中含量较突出的儿茶素组分。两地大厂茶的苦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catechin,C)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普安大厂茶中咖啡碱和没食子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53 mg·g^(-1)和0.29 mg·g^(-1),极显著高于盘州大厂茶(2.92 mg·g^(-1)和0.13 mg·g^(-1))。盘州大厂茶中苦茶碱、C和EC含量平均值分别是22.88、2.37、36.83 mg·g^(-1),极显著高于普安大厂茶(1.58、1.81、26.55 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11个生化成分间相关性较强,有14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0份野生大厂茶可分为3类,第Ⅰ类为30份盘州大厂茶种质资源,主要生化特点是苦茶碱和C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10份普安大厂茶资源被分作两类,GT-PA-03等7份种质资源构成第Ⅱ类,它们的咖啡碱、EC和ECG含量较高,苦茶碱、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较低;GT-PA-01、GT-PA-02和GT-PA-09组成第Ⅲ类,它们的没食子酸、EGC和EGCG含量较高。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咖啡碱、苦茶碱和没食子酸是区分普安和盘州两地大厂茶的关键生化因子。40份大厂茶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苦茶碱(>25.0 mg·g^(-1))种质3份,高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15.0 mg·g^(-1))种质2份,高ECG(>80.0 mg·g^(-1))种质3份,高EC(>50.0 mg·g^(-1))种质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 盘州 大厂茶 苦茶碱 咖啡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