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形态差异的TIN-DDM地形复杂度度量方法
1
作者 季宏超 董箭 +2 位作者 李树军 张志强 唐露露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0-1021,共12页
地形复杂度是海底地形形态研究领域的一个综合性参数,合理构建TCI计算模型是实现度量DDM表面地形形态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TIN-DDM地形复杂度度量方法所建立的TCI计算模型,均无法较好地以采样点TCI值比较的方式反映出其所在不同地... 地形复杂度是海底地形形态研究领域的一个综合性参数,合理构建TCI计算模型是实现度量DDM表面地形形态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TIN-DDM地形复杂度度量方法所建立的TCI计算模型,均无法较好地以采样点TCI值比较的方式反映出其所在不同地形单元间形态变化特征的差异。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充分顾及形态差异的TIN-DDM地形复杂度度量方法。该方法在分析滚动球变换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TIN-DDM在滚动球变换过程中采样点的深度变化与其TCI的关联性,分析了最佳滚动球半径的选取原则,构建了采样点TCI计算模型并进行优化处理,最后通过TCI内插复杂场的方式实现了TIN-DDM地形复杂度的有效度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地形复杂度度量效果,所构建的TCI计算模型可较好区分采样点所表达局部地形形态的差异,且相对于对比方法,依据本文方法TCI重构的DDM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复杂度 TCI计算模型 TIN-ddm 滚动球变换 复杂场 ddm重构
下载PDF
兼顾地形形态与特征的非航海TIN-DDM自动综合算法
2
作者 季宏超 董箭 +2 位作者 李树军 张志强 魏源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针对当前非航海TIN-DDM自动综合算法无法充分顾及海底地形形态识别的准确性及海底地形特征维护的充分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TIN-DDM滚动球变换概念的基础上,将地形形态识别范围的概念引入TIN-DDM采样点地形类型与滚动球半径的关联模型,通... 针对当前非航海TIN-DDM自动综合算法无法充分顾及海底地形形态识别的准确性及海底地形特征维护的充分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TIN-DDM滚动球变换概念的基础上,将地形形态识别范围的概念引入TIN-DDM采样点地形类型与滚动球半径的关联模型,通过微观(宏观)尺度下采样点地形类型的定量识别及量化评估,提出了一种兼顾地形形态与特征维护的非航海TIN-DDM自动综合算法。首先,将局部Delaunay影响域应用于采样点地形形态识别的范围约束,建立了面向微观地形的地形类型与滚动球半径关联模型;然后,通过分析临界滚动球半径数值变化规律对采样点进行了宏观尺度上的地形类型划分,建立了面向宏观地形的地形类型与临界滚动球半径的关联模型;最后,以临界滚动球半径为关联纽带,论证了采样点地形类型判定与地形形态连续尺度表达的相关性,设计了面向海底地形形态识别的采样点地形特征定量评价指标,建立了依采样点评价指标的TIN-DDM自动综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识别海底地形形态的基础上有效维护海底地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航海TIN-ddm 滚动球变换 地形形态 地形特征 评价指标 自动综合
下载PDF
基于多裂缝扩展形态的水平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3
作者 李忠诚 陈栗 +2 位作者 徐小红 何宇 张军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研究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的实际形态对水平井产能预测的影响,进而科学指导压裂施工设计,基于位移不连续法(DDM)研究了布缝间距和布缝数量2个因素对多裂缝扩展形态、流量分配的影响,并采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吉林油田H区块的实际地质参数... 为研究多簇压裂裂缝扩展的实际形态对水平井产能预测的影响,进而科学指导压裂施工设计,基于位移不连续法(DDM)研究了布缝间距和布缝数量2个因素对多裂缝扩展形态、流量分配的影响,并采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吉林油田H区块的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单水平井压裂均质模型,基于产能最大化,优选出最佳的压裂施工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簇数增加,进液量百分比极差和裂缝长度极差先增大,后略微减小;当进行4簇射孔压裂时,裂缝2、3的进液量百分比和缝宽都过小;簇间距对多裂缝扩展均匀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多裂缝扩展均匀程度更高,在实际压裂施工中应采用较大的簇间距。在H区块地层参数条件下,最优裂缝簇数为3簇,最佳簇间距为40 m,最优裂缝半长为120 m,最佳裂缝导流能力为10μm^(2)·cm。该区块适合使用黏度30 MPa·s、排量6 m^(3)/min的压裂液进行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位移不连续法 多裂缝 产能预测 水平井 压裂参数
下载PDF
基于动态R-树结构的DDM区域匹配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磊 张慧慧 +1 位作者 李开生 鞠鸿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分析了传统数据分发管理(DDM)匹配方法,结合空间索引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R-树区域匹配方法,通过建立R-树对公布和订购区域进行组织管理,并在R-树上实现订购区域与公布区域的匹配搜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选取适当参数M,可减少动态R... 分析了传统数据分发管理(DDM)匹配方法,结合空间索引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R-树区域匹配方法,通过建立R-树对公布和订购区域进行组织管理,并在R-树上实现订购区域与公布区域的匹配搜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选取适当参数M,可减少动态R-树DDM匹配算法的时间开销,达到较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树 数据分发管理(ddm) 区域匹配 空间索引 高层体系结构
下载PDF
PBSV-DDM在电大尺寸柱体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安翔 吕志清 +2 位作者 洪伟 崔铁军 殷晓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基于部分基础解向量的区域分解算法(PBSV DDM).它首先求出关于连接边界上节点的部分基础解向量,在迭代过程中,只需要对部分基础解向量作简单的线性组合就可以获得整个求解区域的最终解,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降低了... 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基于部分基础解向量的区域分解算法(PBSV DDM).它首先求出关于连接边界上节点的部分基础解向量,在迭代过程中,只需要对部分基础解向量作简单的线性组合就可以获得整个求解区域的最终解,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降低了存储量.PBSV DDM不但适合于快速高效地计算任意电大尺寸柱体的电磁散射,还特别适合于求解具有几何重复性特征的结构,如天线阵列、有限周期频率选择表面、PBG EBG等的电磁仿真问题.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电大尺寸 柱体 应用 区域分解算法 频率选择表面 解向量 连接边界 迭代过程 线性组合 计算效率 快速高效 天线阵列 有限周期 数值算例 电磁仿真 基础 高效率 最终解 存储量 性特征 准确性 PBG 求解
下载PDF
旱地和淹水土壤中DDT的降解及DDMU和DDMS的形成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安琼 董元华 +2 位作者 魏峰 王辉 梁潘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94-2799,共6页
在水稻和黑麦草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施人土壤中的工业DDT及微量老化残留DDT的降解,以及二级降解物DDMS和DDMU的形成动态.结果表明,DDT在旱地土壤中降解缓慢,其一级降解物DDE和DDD检出量略有增加,二级降解物DDMU和DDMS的形成极... 在水稻和黑麦草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新施人土壤中的工业DDT及微量老化残留DDT的降解,以及二级降解物DDMS和DDMU的形成动态.结果表明,DDT在旱地土壤中降解缓慢,其一级降解物DDE和DDD检出量略有增加,二级降解物DDMU和DDMS的形成极为有限,到试验终止时(黑麦草生长128d)二者检出量仅为20ng·g^-1.DDT在淹水土壤中可迅速降解,84d后DDT残留量仅为施入量的2%左右,维持在70~80ng·g^-1的水平;随DDT的降解,其一级降解物DDD检出量增加,在第84d达峰值,DDD检出量的峰值与DDT的谷值时间基本吻合;同时DDMS和DDMU检出量也明显增加,在84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8和115ng·g^-1.未发现不同土壤条件对微量老化残留DDT降解动态或降解物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淹水条件极利于新施入DDT在土壤中的降解并形成DDMS,但不能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条件来促进老化残留DDT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动态 ddmS ddmU 旱地 淹水土壤
下载PDF
一种改进排序匹配算法在DDM中的应用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磊 张慧慧 +1 位作者 李开生 鞠鸿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61-163,210,共4页
数据分发管理功能是降低网络冗余数据的有效手段,它是实现HLA-RTI的关键技术。结合IEEE1516介绍了数据分发管理过滤机制以及传统的匹配方法,在分析排序算法匹配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排序算法实现订购区域与公布区域的匹配策略,针对排序... 数据分发管理功能是降低网络冗余数据的有效手段,它是实现HLA-RTI的关键技术。结合IEEE1516介绍了数据分发管理过滤机制以及传统的匹配方法,在分析排序算法匹配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排序算法实现订购区域与公布区域的匹配策略,针对排序算法在区域数目较大时出现的运行时间长、存储空间占用大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排序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排序算法在区域数目较大时所需的时间开销较少,并且在区域边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发管理(ddm) 高层体系结构(HLA) 运行时间支撑结构(RTI) 排序算法 公布/订购
下载PDF
一种基于历史的DDM实现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万江华 史军慧 +2 位作者 姚益平 卢锡城 时向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80-81,87,共3页
DDM是HLA接口规范中定义的六大服务之一。它允许盟员声明其在路由空间中的更新区域和定购区域,从而达到减少HLA盟员间数据交换量的目的。它是RTI服务实现效率的关键,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少需要匹配的区域,以减少计算量。文章简要介绍... DDM是HLA接口规范中定义的六大服务之一。它允许盟员声明其在路由空间中的更新区域和定购区域,从而达到减少HLA盟员间数据交换量的目的。它是RTI服务实现效率的关键,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少需要匹配的区域,以减少计算量。文章简要介绍了现有的几种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的DDM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数据分布管理 路由空间 分布式交互仿真
下载PDF
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构建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帅东 张立华 +1 位作者 曹鸿博 朱穆华 《海洋测绘》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针对传统网格数字水深模型(DDM)存在不能根据海区水深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内插水深间隔的不足,提出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构建方法。建立了水深复杂度评估指标,挖掘了水深复杂度、网格间距与网格DDM精度的内在关联规律,构建了顾及... 针对传统网格数字水深模型(DDM)存在不能根据海区水深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内插水深间隔的不足,提出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构建方法。建立了水深复杂度评估指标,挖掘了水深复杂度、网格间距与网格DDM精度的内在关联规律,构建了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实验证明,与传统的网格DDM构建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根据DDM的精度需求自动调节网格剖分层次,并能明显改善DDM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复杂度 自适应 数字水深模型 网格剖分
下载PDF
EP/改性DDM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小华 夏建陵 张燕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共4页
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P(环氧树脂)/改性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采用Kissinger、Ozawa、Crane和T-β(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等得到该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和固化工艺条件,并对其力学性能... 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P(环氧树脂)/改性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采用Kissinger、Ozawa、Crane和T-β(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等得到该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和固化工艺条件,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EP/改性DDM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49.43 kJ/mol,反应级数为0.869,固化条件为"85℃/2 h→125℃/2 h",热变形温度为130℃;与EP/DDM体系相比,该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降低了7.0%,热变形温度下降了16.1%,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提高了20%以上,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4 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固化反应 动力学 力学性能 热变形温度
原文传递
三维FSM·DDM边界元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承论 秦忠诚 时洪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7-51,共5页
对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开发了单一介质的三维弹性问题的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和多介质三维FSMDDM边界元数值模拟系统,通过验证和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边界元 应力不连续 位移不连续 多介质
下载PDF
一种混合的动态DDM实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霞 黄莎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4-15,179,共3页
介绍了HLA中数据分发管理DDM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分析了目前两种经典的DDM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了现有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混合的动态的DDM实现方法,提高了区域匹配的精度,降低了网络资源的消耗,对DDM方法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HLA 数据分发管理 ddm 区域匹配 组播分配 分布交互式仿真
下载PDF
KD-RTI/DDM中的组播分配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庆军 刘秀罗 +1 位作者 吴作顺 黄柯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3,共5页
组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RTI的实现性能。介绍了组播分配的一般理论和实现方案,详细展示了KD RTI中的组播分配策略,讨论了组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数据分发管理 运行时间支撑结构 区域 兴趣管理 组播
下载PDF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DDM系统层次仿真框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磊 李开生 +1 位作者 张慧慧 鞠鸿彬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689-4693,4834,共6页
在基于HLA的大规模交互仿真中,如何灵活、高效地实现分布式网络仿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HLA中的数据分发管理机制为实现大规模交互仿真提供了可能。分析了数据分发实现过程及过滤原理,结合分布式网络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层次化数据... 在基于HLA的大规模交互仿真中,如何灵活、高效地实现分布式网络仿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HLA中的数据分发管理机制为实现大规模交互仿真提供了可能。分析了数据分发实现过程及过滤原理,结合分布式网络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层次化数据分发管理系统仿真结构,提出了层次化DDM系统仿真策略,并对层次化DDM仿真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说明了层次化仿真框架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数据分发管理 层次化仿真框架 区域匹配 组播组分配
下载PDF
大型分布交互式仿真系统的DDM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元慧 边信黔 施小成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7年第5期127-130,217,共5页
分布交互式仿真是未来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大型分布交互式仿真应用具有仿真实体数目较大、实体间信息交互频繁等特点,而分布仿真应用基于的网络带宽资源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降低网络冗余数据,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以提高网络上的有效... 分布交互式仿真是未来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大型分布交互式仿真应用具有仿真实体数目较大、实体间信息交互频繁等特点,而分布仿真应用基于的网络带宽资源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降低网络冗余数据,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以提高网络上的有效数据的传输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数据分发管理DDM的目标是滤除仿真运行中网络上的无用数据,减少网络上的数据。文中简单地介绍了HLA的基本思想,阐述了路径空间的概念,并结合多目组通讯技术,描述了几种实用的DDM策略,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点,为选用合适的数据滤除方法管理大型分布仿真的大规模数据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数据分发管理 路径空间 多目组通讯 分布交互式仿真
下载PDF
芳香胺固化剂DDM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士巍 李树茂 +1 位作者 郭淑齐 王明寅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将醚胺类改性剂加入2,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中得到液态低粘度固化剂混合物。测试了混合固化剂/E-54体系的凝胶时间、与玻璃纤维的浸润性及浇注体和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此体系具有小于1 000 mPa.s的粘度和5h左右适用期,固化... 本文将醚胺类改性剂加入2,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中得到液态低粘度固化剂混合物。测试了混合固化剂/E-54体系的凝胶时间、与玻璃纤维的浸润性及浇注体和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此体系具有小于1 000 mPa.s的粘度和5h左右适用期,固化物拉伸强度为85.78 MPa,断裂延伸率为4.26%,热变形温度为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m 中低温固化 环氧树脂 低粘度 浸润性
下载PDF
高层体系结构中DDM数据过滤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开生 王磊 +1 位作者 张慧慧 鞠鸿彬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58-2262,共5页
匹配方法是影响数据分发管理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数据过滤的有效手段。重点研究了实现DDM数据过滤的两种新方法:排序匹配法和R-树匹配法。分析了排序法和R-树法的过滤原理及其特点,给出了实现排序法的序表方案,以及R-树匹配法的框架... 匹配方法是影响数据分发管理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数据过滤的有效手段。重点研究了实现DDM数据过滤的两种新方法:排序匹配法和R-树匹配法。分析了排序法和R-树法的过滤原理及其特点,给出了实现排序法的序表方案,以及R-树匹配法的框架组成结构。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树法在构造时间开销和搜索时间开销上均优于排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体系结构 数据分发管理 运行时间框架 排序匹配法 R-树匹配法
原文传递
矩形波导E面不连续性的DDM/FEM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平 徐金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区域分解法(DDM)结合有限元法(FEM)分析矩形波导E面不连续性问题,将原求解区域分解为若干个非重叠的子域,在子域的虚拟边界上采用吸收虚拟边界条件,以保证相邻子域间的波传播。分别计算了矩形波导中加载双金属膜片和双介质柱时的散... 应用区域分解法(DDM)结合有限元法(FEM)分析矩形波导E面不连续性问题,将原求解区域分解为若干个非重叠的子域,在子域的虚拟边界上采用吸收虚拟边界条件,以保证相邻子域间的波传播。分别计算了矩形波导中加载双金属膜片和双介质柱时的散射系数,结果与有关文献一致。采用这种技术,大大地减少了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解法 有限元法 虚拟边界条件 矩形波导
下载PDF
基于DDM技术的FEM/PO-PTD方法在深腔导体目标RCS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卫平 何小祥 徐金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采用一种基于区域分解法 (DDM)的混合方法———FEM/PO PTD法 ,分析带有深腔的三维电大尺寸导体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应用DDM将原有深腔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域。对于腔体开口面所在子域 ,应用等效原理 ,结合物理光学法 (PO)与物理绕射理... 采用一种基于区域分解法 (DDM)的混合方法———FEM/PO PTD法 ,分析带有深腔的三维电大尺寸导体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应用DDM将原有深腔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域。对于腔体开口面所在子域 ,应用等效原理 ,结合物理光学法 (PO)与物理绕射理论 (PTD) ,得到腔体开口面的边界积分方程 ;对于其它子域 ,通过传输条件实现各子域间的耦合。在各子域内推导出此边值问题的等价泛函 ,应用基于棱边的有限元法 (Edge basedFEM)进行分析。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 ,该混合方法与其它计算同类问题的方法相比 ,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同时能减少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m 区域分解法 FEM/PO-PTD 电磁散射 物理光学法 物理绕射理论 基于棱边的有限元法 深腔导体目标 RCS分析
下载PDF
DDM-CM理论及其在VLSI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吉祥 冯晖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阐述了保角变换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DDM-CM理论及其在VLSI中的应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给出的结果比较简单、精确,并且在整个的计算过程中不需要求解保角变换函数,只要求得导体几何的保角模即可。
关键词 区域分解法 保角变换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