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预处理的SiC_(f)/SiC与镍基高温合金复合铸件的界面组织与强度
1
作者 林国标 朱付虎 赵斯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由SiC_(f)/SiC复合材料与K403镍基高温合金熔体制备的一体化铸件,冷却到室温时会出现自行断裂。通过采用Ti粉埋覆包渗工艺在1100℃下对SiC_(f)/SiC表面进行预处理,并在适当工艺下与K403镍基高温合金熔体进行陶瓷型精密铸造,成功实现SiC_... 由SiC_(f)/SiC复合材料与K403镍基高温合金熔体制备的一体化铸件,冷却到室温时会出现自行断裂。通过采用Ti粉埋覆包渗工艺在1100℃下对SiC_(f)/SiC表面进行预处理,并在适当工艺下与K403镍基高温合金熔体进行陶瓷型精密铸造,成功实现SiC_(f)/SiC与K403镍基高温合金的一体化成形和界面的牢固结合。结果表明:Ti预处理层平均厚度为17μm左右,Ti向SiC_(f)/SiC渗透、扩散和反应,形成含TiC,Ti3SiC2,Ti5Si3Cx,SiC相的显微组织;经过与高温镍基金属液复合铸造后,预处理层演变成厚约120μm的界面反应层,其典型界面组织为Ni2Si+C+Al4C3+MC(M主要含Ti及少量的Cr,Mo,W)。预处理层的存在减轻Ni与SiC的有害石墨化反应,缓解高温金属液对SiC_(f)/SiC的热冲击,形成的界面反应层降低热膨胀系数失配造成的热应力,使得SiC_(f)/SiC与K403一体化铸件结合界面的室温剪切强度达到6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 K403 镍基高温合金 一体化铸造 复合铸造 Ti预处理层
下载PDF
骨髓坏死^(18)F-FDG PET/CT与MRI对照分析
2
作者 宋乐 李慧 张卫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 目的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高信号,其中1例为等代谢,密度稍高;1例代谢减低,密度未见异常。1例股骨病变T1WI高信号,T2FSI低信号,代谢及密度增高。8例PET/CT发现MRI检查范围之外更多病变。8例更早期的PET/CT发现部分病变呈低代谢、等密度。结论^(18)F-FDG代谢减低,后期可伴有边缘线状代谢及密度增高,是骨髓坏死的常见PET/CT影像特点。PET/CT有助于检出骨髓坏死,发现多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坏死 骨坏死 氟-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MRI对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3
作者 孙鹤云 杜菲雨 +2 位作者 何光远 许梦苗 范光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接受PET-CT及MRI检查,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二者联合诊...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接受PET-CT及MRI检查,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二者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5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20例;其中MRI诊断出前列腺癌4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27例;PET-CT诊断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良性病变23例;PET-CT+MRI诊断出前列腺癌51例,前列腺良性病变19例;PET-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高于单一诊断,漏诊率低于单一诊断(P<0.05),而二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及误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分期诊断上,5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低分化腺癌13例;T期40例(T1~T2期11例,T3期22例,T4期7例),N期10例;对于前列腺癌T分期评价,PET-CT+MRI检查的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PET-CT联合MRI相比二者任一检查对前列腺癌及其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减少漏诊率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MRI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陆静佳 张实来 +7 位作者 韦红娇 杨志 李宁 柴华 刘子雅 杨彩娟 方建芸 肖国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显像剂外漏(P=0.017)、注射次数(P=0.042)、肠道摄取增高(P=0.046)、声带摄取增高(P=0.037)、眼肌摄取增高(P=0.027)、全身肌肉摄取增高(P=0.03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检查质量和图像质量,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获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肿瘤患者 ^(18)f-fDG PET/CT检查 检查质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的优化I/f起动控制方法
5
作者 张翔 高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高转矩与高转动惯量的船舶推进电机在开环I/f控制中转速和转矩波动大、电机易失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改进方法。通过建立转矩角观测器,调节给定电流矢量的幅值,使其跟随负载转矩变化,提高系统鲁棒性。同时,将电机运... 为解决高转矩与高转动惯量的船舶推进电机在开环I/f控制中转速和转矩波动大、电机易失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改进方法。通过建立转矩角观测器,调节给定电流矢量的幅值,使其跟随负载转矩变化,提高系统鲁棒性。同时,将电机运行状态推进至接近最大转矩电流比状态,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瞬时有功功率调节电流矢量的角速度,降低电磁转矩波动,加快电机的转速收敛过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推进电机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I/f控制 瞬时有功功率 电流矢量与转子磁链夹角观测
下载PDF
Parylene F在V频段MMIC防护上的应用
6
作者 仝晓刚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了验证Parylene F材料在V频段MMIC防护上的应用,设计了薄膜滤波器、铝基和铜基的可调放大器模块。采用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在滤波器、放大器模块上制作Parylene F膜层。测试结果表明:5μm的膜层使滤波器中心频率向左偏移300~350 MHz,其... 为了验证Parylene F材料在V频段MMIC防护上的应用,设计了薄膜滤波器、铝基和铜基的可调放大器模块。采用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在滤波器、放大器模块上制作Parylene F膜层。测试结果表明:5μm的膜层使滤波器中心频率向左偏移300~350 MHz,其插损、矩形系数几乎没有变化;5μm膜层使可调放大器模块增益峰值下降约0.1%~0.2%,正常态、衰减态下的增益均出现了漂移现象,但处理前后的增益曲线趋势基本一致;模块的噪声系数峰值增加了1.12~1.78 dB,正常态与衰减态下的噪声系数曲线均出现了漂移,但处理前后的噪声系数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且铜基腔体的噪声系数恶化较铝基腔体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滤波器、可调放大器的补偿设计,可以实现Parylene F在V频段MMIC防护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ylene f 防护 滤波器 可调放大器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F钉技术与倒三角平行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兴龙 申建军 +5 位作者 冯康虎 陈志伟 司元龙 张璇 王冠德 海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F钉技术与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运用天玑手术机器人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72例,其中37例采用F钉内固定,男16例... 目的: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F钉技术与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运用天玑手术机器人经皮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72例,其中37例采用F钉内固定,男16例,女21例;年龄47~64(53.87±5.28)岁;依据Pauwels损伤分型,Ⅰ型1例,Ⅱ型19例,Ⅲ型17例;合并内科疾病8例;摔伤17例,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49(35.00±7.34)h。另35例采用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男13例,女22例;年龄46~63(52.36±5.05)岁;依据Pauwels损伤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12例;合并内科疾病6例;摔伤15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45(33.00±6.83)h。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后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定期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钉内固定组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组(P<0.05)。F钉内固定组出现1例股骨颈短缩;倒三角内固定组出现1例不愈合,1例退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F钉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倒三角平行钉内固定组(P<0.05)。结论:运用天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经皮空心螺钉F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生物力学 骨科机器人 f钉技术
下载PDF
国产三代2.5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
8
作者 管皞阳 张立 +5 位作者 荆开开 师维刚 王晶 李玫 刘永胜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6,I0001,共9页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卸载过程中的迟滞特性定量分析了2.5D SiC_(f)/SiC中各组元残余应力和界面滑动应力(IFSS),根据断口拔出纤维的断裂镜面半径得到了纤维就位强度(σ_(fu))的统计分布,通过纤维推入法得到界面剪切强度(ISS)和界面脱黏能(G_(i))。结果表明:利用宏观结合细观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描述SiC_(f)/SiC从初始裂纹萌生到最终脱黏不同阶段的界面力学性能,2.5D SiC_(f)/SiC的IFSS、ISS和Gi分别为56 MPa、(28±5)MPa和(2.7±0.6)J/m2。ISS和Gi较低,表明界面结合较弱,在剪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纹,而IFSS较大,表明界面脱黏后纤维与基体间相对滑动较为困难,阻碍了纤维拔出,不利于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根据获得的界面性能和经典ACK模型,较好地预测出比例极限应力,并结合σ_(fu)预测了2.5D SiC_(f)/SiC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预测值高于实验值,这与界面处径向残余压应力以及纤维承受的残余拉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SiC_(f)/SiC 拉伸加/卸载 纤维推入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脱黏能 界面滑动应力
下载PDF
2D-SiC_(f)/SiC复合材料层间Ⅰ型断裂试验及表征
9
作者 师维刚 张超 +2 位作者 李玫 王晶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 二维编织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2D-SiC_(f)/SiC)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层间强度低,使其易萌生层间裂纹,引起分层破坏。为此,本工作采用楔形双悬臂梁法(W-DCB)和悬臂梁法(DCB)开展了层间Ⅰ型断裂试验,获得了2D-SiC_(f)/SiC的层间裂纹驱动的加载数据,得到了其裂纹端口张开力及张开位移变形曲线。在试验加载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监测了视觉裂纹扩展过程,探究了2D-SiC_(f)/SiC的层间I型裂纹扩展规律。结合理论分析和裂纹视觉特征解释了加载曲线拐点及其他特征点的断裂力学含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2D-SiC_(f)/SiC的层间断面特征,揭示了断面分层裂纹扩展机制。结果表明:W-DCB方法测量的2D-SiC_(f)/SiC层间Ⅰ型初始能量释放率与DCB方法等效;2D-SiC_(f)/SiC层间Ⅰ型断裂过程中,裂纹端口变形曲线的多峰性不符合经典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的加载峰后特征,反映了2D-SiC_(f)/SiC层间约束关系的复杂性;层间断面为结构性非完全损伤,发生了局部纤维桥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iC_(f)/SiC复合材料 层间Ⅰ型断裂 表征分析 纤维桥连
下载PDF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0
作者 郭雪莲 李永琴 +5 位作者 李瑞乾 李昊 靳双媛 王雪妍 杜家伟 许立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8-1487,共10页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病因之一,主要引起1岁龄以下犊牛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BRSV共编码9种结构蛋白,其中附着蛋白(G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是BRSV...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病因之一,主要引起1岁龄以下犊牛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BRSV共编码9种结构蛋白,其中附着蛋白(G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是BRSV表面主要的包膜糖蛋白,参与病毒吸附、融合宿主细胞的过程。G和F蛋白含多种识别表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反应,常常是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disease, BRSD)疫苗开发所关注的重点。探究G和F蛋白在BRSV侵染中的作用机理对于病毒致病机理分析、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结构功能及有关疫苗的开发加以综述,以期为BRSV疫苗的研制和BRSD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D) 附着蛋白(G蛋白) 融合蛋白(f蛋白) 疫苗
下载PDF
^(18)F气溶胶监测仪校准方法研究
11
作者 孟令泽 陈禹轩 +8 位作者 朱保吉 陈细林 罗明杰 来居翰 刘蕴韬 徐利军 夏文 杜志宇 姚顺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60,共10页
压水堆冷却系统压力边界的泄漏会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冷却剂在反应堆高中子通量下会产生^(18)F,在泄漏后形成的放射性气溶胶可使用^(18)F气溶胶监测仪连续监测,以确认泄漏的位置与严重程度;监测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核电站的稳定运行... 压水堆冷却系统压力边界的泄漏会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冷却剂在反应堆高中子通量下会产生^(18)F,在泄漏后形成的放射性气溶胶可使用^(18)F气溶胶监测仪连续监测,以确认泄漏的位置与严重程度;监测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核电站的稳定运行,但目前尚缺乏可用的现场校准方案。本文对^(18)F气溶胶监测仪进行校准方法研究,使用放射性^(18)F标准滤膜源、22 Na及68 Ge/68 Ga标准点源对国内新设计的某型号^(18)F气溶胶监测仪进行计量校准,确定新测量方案下仪器的活度响应,研究不同校准方法对活度响应的影响。利用^(18)F标准滤膜源得到的活度响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6.0%(k=2),满足监测仪校准的准确度要求。利用22 Na及68 Ge/68 Ga标准点源进行的校准研究还表明,正电子发射能谱对该监测仪活度响应的影响最大,应选取与^(18)F能谱接近的长寿命核素作为替代,现场校准推荐使用22 Na点源或标准滤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 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 校准 放射性活度
下载PDF
抗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
12
作者 李晓桐 赵晓斌 +4 位作者 吕瑞娟 袁磊磊 陈谦 王群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头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 目的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头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点,探讨PET/CT在抗LGI1-A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LGI1-AE的43例患者[其中急性期24例(56%),慢性期19例(44%)]的资料,分析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及临床特征。结果^(18)F-FDG PET显像结果显示,40例(93%)LGI1-AE患者出现明显的代谢异常,而只有26例(60%)患者出现异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P<0.05)。^(18)F-FDG PET代谢异常在治疗后是可逆的,大多数患者出院后^(18)F-FDG PET的代谢几乎均正常。LGI1-AE患者的高代谢区位于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和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MTL)。在33例(77%)患者中观察到BG区高代谢,72%的患者表现出MTL高代谢。共有22例患者(51%)表现出面臂肌张力障碍性癫痫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其余患者表现出非FBDS症状(49%)。FBDS患者中有7例(7/21)检测到仅BG区高代谢,而非FBDS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2/19)检测到BG区高代谢(33%vs 10%,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抗LGI1-AE患者的早期诊断阳性率高。FBDS患者多表现为仅BG区高代谢,这表明BG区可能参与FBDS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LGI1抗体 脑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低温相变V_(1-x)Mo_(x)O_(2-y)F_(y)(M)的固相合成及其光学隔热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党豪 孟晓荣 +4 位作者 张丽萍 吴娇 杜金晶 王斌 朱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7-4134,共8页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材料的制备工艺及Mo/F掺量对VO_(2)(M)的相变调控规律,评价了其光学及隔热性能。结果显示10 min/10.0 g原料的研磨时间和750℃的焙烧温度下可获得纯相VO_(2)(M)。以钼酸铵和氟化铵为Mo/F共掺原料,可获得相变温度随掺量呈规律性下降的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M),2%Mo和3%F掺杂后VO_(2)(M)相变温度降低至38.20℃。VO_(2)(M)和V_(1-x)Mo_(x)O_(2-y)F_(y)(M)粒径在300 nm左右,热致回宽(ΔT_c)介于之间6.1~7.9℃之间,显示了灵敏的热致相变能力。V_(1-x)Mo_(x)O_(2-y)F_(y)(M)/PVB复合薄膜可见光透过率48.7%,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振动磨 Mo/f掺杂 二氧化钒 智能窗
下载PDF
曲率放大的λ-f域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
14
作者 谢俊法 王孝 +3 位作者 王小卫 伍敦仕 曾华会 金保中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69-178,206,共11页
在实际数据处理中抛物Radon变换是多次波压制的一种常用手段,然而,常规Radon变换方法难以有效压制那些与一次波曲率差异较小的多次波,本文给出了曲率放大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来改善多次波的压制效果。通过研究影响同相轴的曲率的参数,发现... 在实际数据处理中抛物Radon变换是多次波压制的一种常用手段,然而,常规Radon变换方法难以有效压制那些与一次波曲率差异较小的多次波,本文给出了曲率放大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来改善多次波的压制效果。通过研究影响同相轴的曲率的参数,发现压缩炮检距或增大时差能够放大多次波和一次波曲率差异,加大一次波和多次波在Radon域的分离程度,从而提高了多次波的压制能力。为进一步提高Radon变换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采用λ-f域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通过引入新变量λ消除了常规Radon变换算子对频率的依赖性,由于变换算子和它的逆只需要计算一次,因此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压制表层多次波,对于那些与一次波存在一定曲率差异的层间多次波,也具备一定的压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f 高分辨率 抛物Radon变换 曲率放大 多次波压制
下载PDF
F-53B胁迫下污水厌氧处理系统及微生物群落的响应
15
作者 郭雨婷 刘亚军 +5 位作者 邓觅 涂勋 吴虎彬 李昆 李荣富 吴永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1-729,共9页
通过构建厌氧反应体系,评估低浓度(1mg/L)和高浓度(10mg/L)氯化多氟醚磺酸盐(F-53B)胁迫下,厌氧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污泥性状和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F-53B的胁迫下,COD、氮(TN、NH_(4)^(+)-N)和磷(TP、PO_(4)^(3-)-P)在出水中... 通过构建厌氧反应体系,评估低浓度(1mg/L)和高浓度(10mg/L)氯化多氟醚磺酸盐(F-53B)胁迫下,厌氧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污泥性状和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F-53B的胁迫下,COD、氮(TN、NH_(4)^(+)-N)和磷(TP、PO_(4)^(3-)-P)在出水中的含量会升高,而污泥相对生物量(MLVSS/MLSS)则出现下降,且F-53B的浓度越高影响越大.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0mg/L F-53B),仅高浓度F-53B胁迫下细菌群落的多样性(ACE、Chao1和PD指数)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高浓度F-53B暴露时间的延长,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大,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此外,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发现,F-53B胁迫下微生物表现出更低的氮(N)代谢潜力和更高的化能异养和发酵能力.冗余分析(RDA)表明,厚壁菌门主要受F-53B的正向影响,并与TN和NH_(4)^(+)-N呈正相关;而变形菌门受F-53B的负向影响,并与COD、TP和PO_(4)^(3-)-P呈正相关.揭示了新型氟化物—F-53B对污水厌氧处理系统的胁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多氟醚磺酸盐(f-53B) 污水厌氧处理 微生物群落 功能预测
下载PDF
蜡梅花发育相关基因CpUFO表达特性与功能分析
16
作者 车冰雁 余尚妍 +1 位作者 李志能 李先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目的】UFO是被子植物中首个被发现的F-box蛋白,主要参与调控花分生组织特性和花器官发育。本文通过对蜡梅CpUFO基因表达特性分析及异源表达拟南芥表型分析,初步鉴定CpUFO的功能,为阐明蜡梅花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 【目的】UFO是被子植物中首个被发现的F-box蛋白,主要参与调控花分生组织特性和花器官发育。本文通过对蜡梅CpUFO基因表达特性分析及异源表达拟南芥表型分析,初步鉴定CpUFO的功能,为阐明蜡梅花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构建的蜡梅转录组数据,克隆蜡梅CpUFO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根据qRT-PCR分析CpUFO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及全年花发育各阶段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35S::CpUFO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及Col-0野生型表型差异,并通过qRT-PCR检测过表达拟南芥株系内源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过表达CpUFO对拟南芥开花时间以及花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获得的CpUFO基因cDNA序列为1665 bp,编码403个氨基酸,含有保守的F-box结构域。CpUFO在外花被片中表达量相对最高,其次是内花被片,在果、茎、叶、腋芽及雌雄蕊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全年花芽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打破休眠后的露瓣和始花以及盛开期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35S::CpUFO转基因株系莲座叶数目减少,开花提前,且拟南芥内源基因TFL1表达量下调,成花关键基因FUL和AP1的表达量上调。【结论】CpUFO在不同组织、器官及花发育各阶段均有表达,不同组织中在外花被片中表达量最高,全年花芽中打破休眠的花蕾开放阶段表达量最高。同时,过表达CpUFO会促进拟南芥早花并影响其花器官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UfO基因 f-box家族 花发育
下载PDF
多血型系统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策略一例抗-f合并抗-M
17
作者 郑仲男 李晓菲 +1 位作者 张烨 苗天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患者Rh血... 目的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患者Rh血型为CCDee,MN血型为NN。多种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其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Rh血型系统抗-f(f:ce复合抗原)合并MNS血型系统抗-M。结论抗-f仅与具有f抗原(R0、r)的红细胞反应,且能被蛋白水解酶增强;IgG类抗-M在4℃环境的反应性更强。经过输血免疫后,患者产生抗-f和抗-M抗体,交叉配血策略为优先选择无M抗原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成分血进行RhCE抗原检测,选择无f抗原红细胞发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鉴定 RhCE复合抗原 f抗原 抗-f 抗-M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刘炎富 陆菊青 +3 位作者 林霄 姜秋兰 吴英宁 肖子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放疗的200例鼻咽癌患...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放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85)、未复发组(n=115)。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分析不同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各参数不同表达者局部复发的危险度。结果复发组临床分期Ⅰ~Ⅱ期比例低于未复发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高于未复发组(P<0.05);SUVmax、MTV、TLG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UVmax、SUVpeak、SUVmean、MTV、TLG联合预测局部复发的AUC高于单项预测(P<0.05);各参数高水平者局部复发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2.406倍、3.189倍、2.374倍、3.102倍、4.170倍。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其与SUVpeak、SUVmean联合预测局部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下载PDF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18)F-FDG PET脑代谢特点
19
作者 关皓琳 袁紫瑜 +3 位作者 袁磊磊 陈谦 王永刚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以202... 目的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 慢性头痛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糠醛渣活性炭对4,4′-硫代二苯酚和双酚F的吸附性能
20
作者 李琳 刘成林 +2 位作者 韩秀丽 常春 宋建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以固废糠醛渣为原料,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糠醛渣活性炭(FRAC),研究其对水体中4,4′-硫代二苯酚(TDP)和双酚F(BPF)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FRAC用量、pH值、温度以及TDP和BPF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ps和Koble-... 以固废糠醛渣为原料,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糠醛渣活性炭(FRAC),研究其对水体中4,4′-硫代二苯酚(TDP)和双酚F(BPF)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FRAC用量、pH值、温度以及TDP和BPF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ps和Koble-Corrigan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平衡数据,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均是自发的放热过程。FRAC对TDP和BPF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另外,TDP和BPF在FRAC上的吸附主要受到氢键、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在298 K时,FRAC吸附TDP和BP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4083 mmol/g和3.6955 mmol/g,表明FRAC在处理内分泌干扰物废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4 4′-硫代二苯酚 双酚f 活性炭 糠醛渣 吸附机理 热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