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芥菜BjGSTF1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朱云娜 陈凤梅 +4 位作者 李芷娴 王斌 冯慧敏 胡芳 李海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80,共14页
为了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基因(GST)在芥菜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该文以紫薹-绿薹芥菜近等位基因系为材料,克隆到1个花青素积累相关的GST基因,命名为BjGSTF12。该文对BjGSTF12编码蛋白及其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其在绿薹、紫... 为了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基因(GST)在芥菜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该文以紫薹-绿薹芥菜近等位基因系为材料,克隆到1个花青素积累相关的GST基因,命名为BjGSTF12。该文对BjGSTF12编码蛋白及其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其在绿薹、紫薹芥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花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BjGSTF12的基因组和cDNA全长分别为808、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具有GST_N端和GST_C端保守结构域。然而,绿薹、紫薹芥菜BjGSTF12序列无区别。(2)BjGSTF12与拟南芥AtGSTF12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φ亚家族。(3)2个芥菜品系BjGSTF12启动子序列存在4处碱基突变/插入,但二者顺式作用元件种类与数目相同,均含9个MYB结合位点、1个赤霉素响应元件、3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4)紫薹芥菜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绿薹芥菜,BjGSTF12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含量表现出类似变化规律。(5)互作蛋白网络分析表明,BjGSTF12与花青素合成关键酶、糖基化修饰、转运蛋白等蛋白存在互作。综上认为,BjGSTF12在芥菜薹茎花青素积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jGSTF12可能通过互作蛋白调控芥菜花青素合成、修饰、转运从而影响花青素积累。该文对深入研究GST在芥菜薹茎花青素积累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gst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花青素积累
下载PDF
冷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表达蛋白及BnGS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骊 白静 +10 位作者 赵玉红 孙柏林 侯献飞 方彦 王旺田 蒲媛媛 刘丽君 徐佳 陶肖蕾 孙万仓 武军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冷胁迫反应的蛋白质。利用q RT-PCR和生理指标鉴定到响应冷胁迫的关键蛋白质GST,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到‘16VHNTS309’的GST基因。该基因CDS长度为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是一个不稳定蛋白,属于GST_N_3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与甘蓝型油菜‘ZS11’序列相似性为99.22%,与‘ZS11’和‘Vision’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发现第127位亮氨酸(L)突变为脯氨酸(P)。基因家族分析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53个Bn GSTs成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Zeta、Phi、Theta、CHQ、DHAR、Lambda和Tau这七大类型,大部分的Bn GSTs属于Phi和Tau这2种类型。系统进化将Bn GSTs分为12个亚家族,亚家族Ⅰ和Ⅷ包含了较多的成员,Bn GSTs不均匀的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 C06染色体上分布Bn GSTs基因数量最多,含有10个保守的蛋白质基序。Bn GSTs基因家族中有99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 131个基因来自基因复制事件,片段重复事件在Bn GSTs基因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冷胁迫下Bna A02g35760D、Bna C06g20450D、Bna C06g35490D、Bna A02g03230D和Bna A02g35980D在强抗寒品种中的显著高表达,是弱抗寒品种的7~12倍,并且强抗寒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理酶活性。另外,在冷冻胁迫下鉴定到一些瞬时和持续表达的关键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n GSTs基因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分子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冷胁迫 蛋白质谱 gst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FoxM1、GST-π表达情况与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博 徐菁 张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叉头框蛋白M1(FoxM1)、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行手术治疗的AEGJ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术中留取癌... 目的 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叉头框蛋白M1(FoxM1)、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行手术治疗的AEGJ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术中留取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机械法分离出癌灶组织及癌旁组织内TILs,流式技术检测TILs中FoxM1、GST-π表达量(以含有FoxM1、GST-π抗原细胞的百分率表示)。分析AEGJ癌灶组织及癌旁组织TILs中FoxM1、GST-π表达量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随访3年,比较癌灶组织内TILs中FoxM1、GST-π不同表达量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癌灶组织TILs内FoxM1、GST-π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TI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组织TILs内FoxM1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TILs内GST-π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随访发现,FoxM1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组(Rank=4.039,P=0.044),GST-π高表达组患者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组(Rank=10.041,P=0.002)。结论 AEGJ组织TILs内FoxM1及GST-π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TILs,且与AEGJ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FoxM1及GST-π表达水平与AEGJ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相关,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FOXM1 gst 分化程度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星豹蛛两个GST基因克隆、鉴定及其对溴氰菊酯胁迫的响应表达
4
作者 焦丽亚琳 赵萌萌 +3 位作者 王美 牛越 王西 李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1-1170,共10页
【目的】为明确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体内2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探究其是否能对溴氰菊酯的胁迫做出响应。【方法】基于星豹蛛转录组数据库,PCR克隆星豹蛛GST基因PaGSTd1和PaGS... 【目的】为明确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体内2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探究其是否能对溴氰菊酯的胁迫做出响应。【方法】基于星豹蛛转录组数据库,PCR克隆星豹蛛GST基因PaGSTd1和PaGSTd2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PaGSTd1和PaGSTd2在星豹蛛不同发育阶段(2-6龄若蛛和成蛛)、雌雄成蛛不同组织(头胸部、腹和足)以及通过药膜法利用不同浓度[LC 10(5.151 mg/L),LC 30(8.619 mg/L)和LC 50(12.311 mg/L)]溴氰菊酯胁迫不同时间(6,12,18,24和48 h)雄成蛛中的表达量。【结果】星豹蛛PaGSTd1(GenBank登录号:OR096398)全长cDNA序列长708 bp,开放阅读框长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星豹蛛PaGSTd2(GenBank登录号:OR096399)全长cDNA序列长793 bp,开放阅读框长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RT-qPCR检测结果表明,PaGSTd1和PaGSTd2在星豹蛛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蛛不同组织都有表达,均在5龄若蛛中的表达量最低;PaGSTd1在4龄若蛛中的表达量最高,PaGSTd2在成蛛中的表达量最高;PaGSTd1和PaGSTd2在足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除腹部外的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均为雄成蛛的显著高于雌成蛛的。LC 10溴氰菊酯胁迫24 h时星豹蛛雄成蛛中PaGSTd1被诱导表达,6和18 h时PaGSTd2被诱导表达;LC 30溴氰菊酯胁迫18,24和48 h时雄成蛛中PaGSTd1被诱导表达,18 h时PaGSTd2被诱导表达;LC 50溴氰菊酯胁迫24 h时雄成蛛中PaGSTd1和PaGSTd2被诱导表达。【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星豹蛛两个GST基因PaGSTd1和PaGSTd2,均在星豹蛛足中表达量最高,说明足中这2个GST基因在对外源物质的解毒起到重要作用;这两个GST基因可以被溴氰菊酯诱导表达,说明可能参与星豹蛛对溴氰菊酯的胁迫响应,为后续GSTs的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豹蛛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溴氰菊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益生菌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体质量增加量及α-GST水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严小娟 宣莉 胡晓芸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体质量增加量及α-GST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蓝光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蓝光组给予蓝光间歇性照射治疗,联合... 目的:探究益生菌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体质量增加量及α-GST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蓝光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蓝光组给予蓝光间歇性照射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价2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胆红素、营养状态、体质量增加量、α-GST、GLDH、ALT及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水平表达。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蓝光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蛋白、摄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2组血清白蛋白、母乳喂养吸吮次数、体质量增加量高于蓝光组(P<0.05);2组治疗前α-GST、GLDH、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α-GST、GLDH、ALT低于蓝光组(P<0.05);治疗前,2组NBN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NBNA评分高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助于降低患儿机体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机体营养状态及体质量,缓解患儿肝损伤及神经损伤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蓝光 新生儿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体质量 α-gst
下载PDF
响应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GST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孟香 潘忠玉 陈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和鉴定了美国白蛾中肠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分析了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为阐明美国白蛾GST...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和鉴定了美国白蛾中肠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分析了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为阐明美国白蛾GST基因在解毒代谢槲皮素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中肠转录组,筛选和鉴定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GST基因的家族类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槲皮素对GST基因诱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鉴定了美国白蛾响应槲皮素诱导的6个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cGST-E1、HcGST-E2、HcGST-E3属于GSTEpsilon家族,HcGST-S1、HcGST-S2属于GSTSigma家族,HcGST-O1属于GST Omega家族。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作用不同,本实验质量分数(0.5%、1.0%、2.0%、4.0%)的槲皮素均能诱导HcGST-E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0.5%、1.0%和2.0%的槲皮素诱导HcGST-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的槲皮素诱导HcGST-O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本实验质量分数的槲皮素均诱导HcGST-S1显著下调表达;0.5%和1.0%的槲皮素诱导HcGST-S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个上调GST基因均在24 h或36 h内显著上调表达响应槲皮素的诱导。【结论】槲皮素能显著诱导美国白蛾中肠6个GST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不同基因诱导的表达模式不同。HcGST-E1、HcGST-E3和HcGST-O1显著上调表达响应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的诱导,推测这3个基因是参与美国白蛾解毒代谢槲皮素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gst基因 槲皮素 诱导 转录表达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
7
作者 杨桦 李祥乾 +2 位作者 王帆 方睿 杨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目的】筛选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为实现利用信息物质对长足大竹象种群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进... 【目的】筛选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为实现利用信息物质对长足大竹象种群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鉴定和分析,并采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了CbuqPBP2与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1的特异性互作。【结果】GST pull-down共筛选出45个与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特异性结合的候选互作蛋白,包括CbuqPBP1、ND2、CYTB。这些互作蛋白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定位、代谢过程、应激反应以及生物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使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了pGADT7-PBP1重组猎物质粒与pGBKT7-PBP2重组诱饵质粒,通过诱饵质粒毒性检测和自激活检测,表明重组诱饵质粒对Y2HGold酵母菌无毒性作用。共转化验证结果显示,诱饵质粒pGBKT7-PBP2共转化酵母菌株能够在TDO培养基上生长。【结论】CbuqPBP2和CbuqPBP1之间有相互作用,不同信息素结合蛋白间的互作对深入理解长足大竹象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信息素结合蛋白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gst pull-down
下载PDF
野生大豆GsGST19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苜蓿的耐盐碱性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臻昱 才华 +4 位作者 柏锡 纪巍 李勇 魏正巍 朱延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9,共9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和解除细胞毒素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得到GsGST19基因,将其转化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转基因苜蓿进行耐盐碱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培养条件下... 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和解除细胞毒素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野大豆盐碱胁迫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得到GsGST19基因,将其转化苜蓿,获得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并对转基因苜蓿进行耐盐碱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转基因苜蓿株系19-4和19-9的GST酶活性分别是非转基因株系的1.52倍和1.49倍。在100mmol L-1 NaHCO3处理14d后转基因株系生长状态良好,而非转基因对照株系明显萎蔫、失绿、甚至死亡;转基因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和相对质膜透性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P<0.05),而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P<0.05),说明超量表达GsGST19基因增强了苜蓿的耐盐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转基因苜蓿 野大豆 耐盐碱性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及鳃SOD、GST和MDA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3 位作者 谭志军 李吉涛 梁俊平 葛红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2-1197,共6页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对中国明对虾的鳃具有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MDA含量增加,SOD和GST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中国明对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丙二醛(MDA)
下载PDF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变化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国荣 王建波 +2 位作者 曹文钟 杜坤 张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95-2501,共7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培养基质和叶片渗透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的研究,以探讨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在Na2CO3胁迫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抗Na2CO3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对不同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培养基质和叶片渗透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的研究,以探讨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在Na2CO3胁迫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抗Na2CO3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0~0.4%Na2CO3胁迫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增强,Na2CO3胁迫浓度继续增加则GST活性急剧减弱.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随培养基质渗透势、叶片渗透势和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绿体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叶绿体GST活性和Na2CO3胁迫浓度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培养基质渗透势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之间相关关系显著.说明叶绿体GST在星星草幼苗抵抗低强度浓度Na2CO3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幼苗 叶绿体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 渗透势 O2^-产生速率 NA2CO3 胁迫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GST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金华 张西平 +1 位作者 胡言光 吉万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获得的EST-3(Genbank序列号EX567360)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结果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最后对白粉菌不同侵染时间进行了表达分析。经RT-PCR扩增,EST-3表达的带型... 以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获得的EST-3(Genbank序列号EX567360)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结果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最后对白粉菌不同侵染时间进行了表达分析。经RT-PCR扩增,EST-3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其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cDNA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是由875bp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蛋白为229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号JK841279,含有一个N端和C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结构域,该序列与小麦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一致性较高,达97%。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白粉菌侵染24h表达受到抑制,48h开始表达,侵染72h表达最强,96h又开始下降,表明GST基因属于白粉菌诱导型相关基因,参与小麦对白粉病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小麦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 电子克隆
下载PDF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GST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金华 谈丹 +1 位作者 陈雄 罗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5-39,97,共6页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重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表达菌株E coliBL21(DE3)PGEX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用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葡萄糖、酵母膏和MgSO4等20个营养因子对产GS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子为...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重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表达菌株E coliBL21(DE3)PGEX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用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研究葡萄糖、酵母膏和MgSO4等20个营养因子对产GS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子为葡萄糖、酵母膏和MgSO4。根据实验结果对主要影响因子的浓度范围进行估计,然后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为42.06 g/L,蛋白胨浓度为10g/L,酵母膏浓度为8.47 g/L,NaCl浓度为1 g/L,MgSO4浓度为1.62 g/L时,E coliBL21(DE3)PGEX产GST活力达到633.9 mmol/(L.h),较原始培养基的活力提高了6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重组菌株BL21(DE3)P^GEX 响应面设计法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GST酶的提取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小丽 廖祥儒 +3 位作者 赵立梅 陈彤 刘强 孟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 - 2 5脱盐、A - 2 5柱层析、丙酮沉淀、SephadexG - 75及SephadexG - 2 0 0等一系列分离纯化手段 ,从小麦幼穗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了电泳纯的谷胱甘肽转移酶 .结果表明 ,1-氯 - 2 ,4 -二硝基苯 (CDNB)浓度...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 - 2 5脱盐、A - 2 5柱层析、丙酮沉淀、SephadexG - 75及SephadexG - 2 0 0等一系列分离纯化手段 ,从小麦幼穗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了电泳纯的谷胱甘肽转移酶 .结果表明 ,1-氯 - 2 ,4 -二硝基苯 (CDNB)浓度变化的体系中 ,该酶表观Km=10 .4 2nmol/L ;谷胱甘肽 (GSH)浓度变化的体系中 ,表观Km=2 99μmol/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纯化
下载PDF
高羊茅FaGST1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锡 赵德刚 +3 位作者 陈莹 吴佳海 袁暘暘 王小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4-1624,共11页
【目的】克隆高羊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FaGST1,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抗逆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RACE从高羊茅黔草1号中克隆FaGS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植物融合表... 【目的】克隆高羊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FaGST1,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抗逆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RACE从高羊茅黔草1号中克隆FaGS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植物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0-FaGST1-GFP,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烟草叶片表皮细胞,观察FaGST1基因亚细胞定位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高盐、高温、干旱及低氮胁迫处理下高羊茅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FaGST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100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81 bp,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约25.60 kD,理论等电点(pI)为5.58,亲水指数平均值-0.342,不稳定系数32.96,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核。FaGST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0.44%,β-转角占5.75%,无规则卷曲占30.54%,延伸链占13.27%。FaGST1蛋白的保守结构区域为含有G位点的N末端结构域和含有H位点的C末端结构域。FaGST1蛋白与黑麦草GST蛋白(AMY26594.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3%,其次是海滨雀稗GST蛋白(AMN87043.1),为91%,与玉米(ACG39365.1)和小米(KQK86785.1)GST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80%以上,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即FaGST1蛋白与黑麦草、海滨雀稗、玉米和小米等禾本科植物GST蛋白亲缘关系较近。高羊茅FaGST1基因在干旱、高温、高盐胁迫和低氮胁迫处理下均出现抑制表达。【结论】FaGST1基因负向调控高羊茅逆境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生物信息学分析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28GST T细胞表位谱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富 张兆松 +4 位作者 王勇 王新军 朱翔 季旻珺 吴观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蚴感染并用 2 8GST加强免疫的C5 7BL/ 6小鼠 (H 2 b)脾细胞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等 ,分析各种表位的免疫刺激作用 ,鉴定Th1型细胞表位。结果 :在 9个候选的表位中 ,P6 (73~ 86aa)是刺激作用最强的Th1型细胞表位。结论 :重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表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原文传递
重组GST-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余传信 朱荫昌 +2 位作者 殷旭仁 何伟 华万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 GST- 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 IPTG诱导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分子 (Sj C2 3)的大亲水片段的融合蛋白 (GST- HD) ,再经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凝胶进行亲和纯化。建立应用纯化的... 目的 探讨重组 GST- HD融合蛋白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 IPTG诱导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分子 (Sj C2 3)的大亲水片段的融合蛋白 (GST- HD) ,再经 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凝胶进行亲和纯化。建立应用纯化的 GST- HD融合蛋白检测抗 Sj C2 3抗体的EL ISA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GST- H D EL ISA) ,用该方法和常规的 SEA- EL IS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人 ,肝吸虫病人及健康人血清 ,同时检测 32份同一病人治疗前、治疗后半年的配对血清 ,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效能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  GST- HD EL ISA和 SEA- EL ISA检测 90份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 95 .5 5 %和 93.33% ,检测 2 9份肝吸虫病人血清 ,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0和 3.44 % ,检测 40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 0和 2 .5 %。融合蛋白中的 GST分子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检测 32份治疗前、治疗后配对病人血清 ,治疗后 6个月 GST- HD抗体的阴转率达 75 .0 % ,而 SEA抗体的阴转率仅为 12 .5 %。结论 重组表达的 GST- H D融合蛋白分子是一种新的血吸虫病基因工程免疫诊断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gst-HD融合蛋白 免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壬基酚对牙鲆肝脏EROD和GST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丁秀蓉 李正炎 +1 位作者 王波 傅明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1-104,100,共5页
乙氧基-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牙鲆肝脏组织中的EROD和GST酶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10,0.33和1.00 mg·... 乙氧基-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牙鲆肝脏组织中的EROD和GST酶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10,0.33和1.00 mg·L^(-1))活体暴露下2种酶的活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低浓度(0.10和0.33 mg·L^(-1))的壬基酚中,EROD和GST酶活性均被诱导,暴露4 d后0.33 mg·L^(-1)的壬基酚处理组中EROD和GST活性的诱导率分别为99.2%和127.5%。暴露于高浓度(1.00 mg·L^(-1))的王基酚中。2种酶的活性均被抑制,4 d后EROD和GST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2.0%和37.3%。该试验表明,EROD和GST酶活性的响应可用来评价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牙鲆 EROD gst
下载PDF
P-gp、GST-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松 龚振夏 +3 位作者 杨书云 张建兵 章建国 韩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9.74 %、6 7.5 3%、83.12 %。... 目的 探讨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P gp、GST л、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 9.74 %、6 7.5 3%、83.12 %。除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外 (P <0 .0 0 1) ,其余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 (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着P gp、GST л、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 ,临床检测P gp、GST л、TopoⅡ对胃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 gst TopoⅡ 胃癌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钩虾胆碱酯酶(ChE)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尹大强 金洪钧 +1 位作者 于红霞 陈良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嘧啶硫磷、有机氯农药林丹、菊酯类农药氯菊酯、表面活性剂直链苯磺酸钠和重金属Zn对钩虾 (GammaruspulexL .)胆碱酯酶 (ChE)和谷胱甘肽转硫酶 (GST)活性变化以及毒性影响 .结果表明 ,在暴露 2 4h和 48h后 ,仅有机...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嘧啶硫磷、有机氯农药林丹、菊酯类农药氯菊酯、表面活性剂直链苯磺酸钠和重金属Zn对钩虾 (GammaruspulexL .)胆碱酯酶 (ChE)和谷胱甘肽转硫酶 (GST)活性变化以及毒性影响 .结果表明 ,在暴露 2 4h和 48h后 ,仅有机磷农药甲基嘧啶硫磷显著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在暴露 48h后 ,有机氯农药林丹和菊酯类农药氯菊酯能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 ,在暴露 2 4h后 ,仅林丹导致谷胱甘肽转硫酶明显升高 .作为生物标志物 ,胆碱酯酶比谷胱甘肽转硫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这两种生物标志物较毒性试验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标志物 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转硫酶 钩虾 敏感性 农药 水生生态
下载PDF
镉胁迫下两种水稻GSH和GST应答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延玲 张春华 +1 位作者 居婷 葛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10,共6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量减少、Cd吸收积累增...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量减少、Cd吸收积累增加,水稻根部Cd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地上部,但Cd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耐性较弱的特优559的Cd转移率(S/R)随处理Cd浓度提高而上升,而耐性较强的K优818则恰好相反,将Cd更多地钝化在根部。两种水稻GSH和GST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Cd胁迫使特优559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增加,而K优818的GSH在低浓度Cd处理时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其GST活性变化与特优559相似,根部增幅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水稻GSH和GST在Cd解毒和钝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答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基因型差异,这可能与两品种GST同功酶的组成、表达和功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胁迫 GSH g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