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1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下载PDF
同铁不同性: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O——硫酸亚铁铵制备的改进实验
2
作者 贾艳媛 荣融 +1 位作者 马嘉琪 郭硕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5-162,共8页
以经典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为基础,将其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式制备实验,改进成集原理探究、高效制备、开放设计、趣味观察于一身的全面完善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原理上引入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 以经典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为基础,将其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式制备实验,改进成集原理探究、高效制备、开放设计、趣味观察于一身的全面完善的综合开放性实验:原理上引入FeSO_(4)·7H_(2)O和(NH_(4))_(2)Fe(SO_(4))_(2)·6H_(2)O的单晶结构,内容上新增硫酸亚铁与硫酸亚铁铵在晶态下对空气稳定性的研究,同时设计了实验人工“晶体雪”、“透明奶皮”与实验室“绿宝石”的制作等趣味实验,并引入显微镜技术对所得晶体形态进行对比观察。本改进实验优化了学时分配,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实验维度,通过对比法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铵 稳定性 复盐
下载PDF
用(^(15)NH_(4))_(2)SO_(4)标记堆肥的研究
3
作者 赵伯善 李辉桃 许牡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9-23,共5页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 小型堆腐试验的结果表明:堆腐材料的C/N比和含N量,不影响堆肥有机N累积的比例,也不影响堆肥有机N组分的变化趋势。堆腐后,富含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N和酸解铵态N的比例增加;富合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材料,提高未知态N和非酸解N的比例。加入的15N主要构成有机组分中的氨基酸N。在降温阶段加入(15NH4)2SO4,能使氨基酸N比例增加。用15N直接标记堆肥,比用15N标记有机物料制造的堆肥,减少了15N损失,且提高了15N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15nh_(4))_(2)so_(4) C/N比 堆肥
下载PDF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浸出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发新 彭宇 +1 位作者 孙树臣 涂赣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5-800,806,共7页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2)(OH)_(2)CO_(3)-(NH_(4))_(2)SO_(4)-NH_(3)-H_(2)O的热力学模型,采用Matlab的拟合功能与diff和solve函数算出不同硫酸铵浓度时氨浸出孔雀石的最佳氨浓度和总铜离子浓度.实验考察了浸出氨水浓度、氨铵比、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碱性脉石氧化铜矿石适宜浸出条件为氨水浓度1.2 mol/L,氨铵比2∶1,液固比3∶1,该条件下铜浸出率较高,达到约70%.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浸 氨铵比 热力学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下载PDF
Na_(2)SO_(4)改性Co_(3)O_(4)催化NaBH_(4)-NH_(3)BH_(3)复合物水解放氢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永辉 张力丹 +4 位作者 杨茂 邓自萌 吴裕程 吴朝玲 王小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3-178,183,共7页
NaBH_(4)-NH_(3)BH_(3)复合物(xSB-AB,x=2,4,6,8)具有比单体更好的水解放氢性能,但在温和条件下的产氢效率仍然不够理想。将Na_(2)SO_(4)改性的Co_(3)O_(4)用于催化NaBH_(4)-NH_(3)BH_(3)复合物水解,发现它表现出比纯Co_(3)O_(4)更为优... NaBH_(4)-NH_(3)BH_(3)复合物(xSB-AB,x=2,4,6,8)具有比单体更好的水解放氢性能,但在温和条件下的产氢效率仍然不够理想。将Na_(2)SO_(4)改性的Co_(3)O_(4)用于催化NaBH_(4)-NH_(3)BH_(3)复合物水解,发现它表现出比纯Co_(3)O_(4)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Na_(2)SO_(4)改性的Co_(3)O_(4)催化2NaBH_(4)-NH_(3)BH_(3)在40℃水解时,8min的产氢量达到了2430mL/g。结果表明:Na_(2)SO_(4)本身对NaBH_(4)-NH_(3)BH_(3)复合物水解无催化作用,但可能有利于Co_(3)O_(4)原位转化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Co-B合金,从而提升NaBH_(4)-NH_(3)BH_(3)复合物的放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BH_(4)-nh_(3)BH_(3) Na_(2)so_(4) Co_(3)O_(4) 水解
原文传递
H_(2)SO_(4)/NH_(4)HSO_(4)作用下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成垢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高岩 吕洪坤 +3 位作者 谢娜 周培焱 李易炜 肖海平 《浙江电力》 2022年第2期78-85,共8页
锅炉尾部受热面上的高强度垢影响了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为阐明积灰成垢机理,进行了H_(2)SO_(4)/NH_(4)HSO_(4)与积灰的成垢实验,对灰垢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成分分析,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确定胶凝类物质。结果表明,H_(2)... 锅炉尾部受热面上的高强度垢影响了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为阐明积灰成垢机理,进行了H_(2)SO_(4)/NH_(4)HSO_(4)与积灰的成垢实验,对灰垢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成分分析,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确定胶凝类物质。结果表明,H_(2)SO_(4)/NH_(4)HSO_(4)作用下灰粒表面产生絮状和针状结晶,粘连胶结为大块团聚体后形成灰垢,NH_(4)HSO_(4)作用下团聚固结更加明显。实验和热力学平衡计算表明,H_(2)SO_(4)与积灰反应生成石膏类硫酸盐胶凝材料;NH_(4)HSO_(4)与飞灰反应生成石膏类胶凝物质以及大量(NH_(4))_(2)SO_(4),具有更强结垢倾向。在H_(2)SO_(4)/NH_(4)HSO_(4)作用下,积灰反应生成的硫酸盐胶凝物质将松散灰粒粘连固结,导致低温受热面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结垢 胶凝材料 H_(2)so_(4) nh_(4)Hso_(4)
下载PDF
(NH_(4))_(2)SO_(4)对烧结烟气脱硫活性炭的中毒机理
7
作者 陶家杰 李俊杰 +3 位作者 龙红明 春铁军 钱立新 施琦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5,共10页
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对烧结烟气污染物减排提出更高的要求,烟气脱硫脱硝成为钢铁工业烟气污染物治理的重点。活性炭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表面活性,在烟气净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钢铁企业利用烧结过程可以处理固废、废液等能力,将烧... 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对烧结烟气污染物减排提出更高的要求,烟气脱硫脱硝成为钢铁工业烟气污染物治理的重点。活性炭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表面活性,在烟气净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钢铁企业利用烧结过程可以处理固废、废液等能力,将烧结烟气脱硫活性炭解析过程产生的制酸废液返回烧结处理,这造成制酸废液中成分会反应形成(NH_(4))_(2)SO_(4)进入烧结烟气,最终会与烟气中粉尘结合并被活性炭捕集。采集工业现场烧结烟气脱硫使用的新鲜活性炭和解析活性炭,在实验室模拟中毒条件,采用浸渍法对新鲜和解析活性炭进行(NH_(4))_(2)SO_(4)浸渍负载试验,研究了活性炭表面负载(NH_(4))_(2)SO_(4)对其脱除SO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表面官能团检测,揭示了(NH_(4))_(2)SO_(4)对活性炭的中毒机理。结果表明,新鲜活性炭和解析活性炭表面浸渍(NH_(4))_(2)SO_(4)后,2种活性炭的脱硫活性均出现显著降低,脱硫值分别由29.7 mg/g和53.5 mg/g降低到10.3 mg/g和19.6 mg/g。(NH_(4))_(2)SO_(4)对活性炭的中毒机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NH_(4))_(2)SO_(4)会破坏活性炭表面官能,增加表面酸性,减少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从而影响活性炭脱硫性能;另一方面解析活性炭表面吸附了烧结烟气中粉尘,(NH_(4))_(2)SO_(4)会结合粉尘进入活性炭孔结构中,造成比表面积降低,微孔和介孔数量减少,进而降低其脱硫性能。在烧结烟气使用活性炭法脱硫的工业现场,不建议将含有铵根离子的固废或者废液返回烧结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活性炭 脱硫 (nh_(4))_(2)so_(4) 中毒
原文传递
盐城市秋冬季节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咸月 王磊黎 +4 位作者 单龙 郭振东 吉祝美 张俊 马晶晶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在盐城市开展大气PM_(2.5)离线监测,对PM_(2.5)的浓度变化、质量平衡、组分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盐城市ρ(PM_(2.5))月均值为43.32~62.59μg/m^(3),其中1月最高;监测期间ρ(PM_(2.5))平均值为54... 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在盐城市开展大气PM_(2.5)离线监测,对PM_(2.5)的浓度变化、质量平衡、组分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盐城市ρ(PM_(2.5))月均值为43.32~62.59μg/m^(3),其中1月最高;监测期间ρ(PM_(2.5))平均值为54.25μg/m^(3),质量重建后该值为52.38μg/m^(3),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达到0.98;PM_(2.5)占比最多的成分是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SNA);m(NO_(3)^(-))/m(SO_(4)^(2-))的平均值为2.16,说明监测期间盐城市机动车相比固定源对NO_(2)和SO_(2)有更高的贡献;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可知盐城市秋、冬季节PM_(2.5)主要来源于土壤和扬尘源、燃烧源以及二次无机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质量重建 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 主成分因子分析法 盐城市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分析ABC干粉灭火剂组分含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
作者 汪晓磊 赵心怡 +1 位作者 覃况 张苗苗 《今日消防》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标准中规定的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比较了化学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 为了研究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标准中规定的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比较了化学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在主要组分含量检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存在采用其他物质按现有标准规定的方法通过主要组分含量检测合格的可能。现有检测方法存在漏洞。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可以检测出ABC干粉灭火剂溶液中的SO_(4)^(2-)、PO_(4)^(3-)、NH_(4)^(+)等阴离子和阳离子,适用于ABC干粉灭火剂中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铵等组分含量的定量分析,能有效避免检测漏洞。因此,有必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对ABC干粉灭火剂中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铵等组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避免出现将假冒伪劣产品误判为合格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干粉灭火剂 离子色谱法 主要组分含量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高稳定性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的性能研究及动力学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楚会君 李国宁 +6 位作者 李辉 郭敏 李燕 王桂荣 陆万鹏 周守军 于明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0-1101,共12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UiO-66(Zr)和(NH_(4))_(2)SO_(4)为原料制备了高稳定性固体酸催化剂SUA500,将其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以考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借助XRD、FTIR、N_(2)吸附-脱附、Py-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 以金属有机骨架UiO-66(Zr)和(NH_(4))_(2)SO_(4)为原料制备了高稳定性固体酸催化剂SUA500,将其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以考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借助XRD、FTIR、N_(2)吸附-脱附、Py-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理化特性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当UiO-66(Zr)与(NH_(4))_(2)SO_(4)质量比为1∶1、活化温度为500℃、研磨时间为40 min和活化时间为4 h时,SUA500的酸量高达11.08 mmol/g,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具体表现为:在催化剂质量分数6%、甲醇与油酸摩尔比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时,酯化转化率达到93.62%,多次重复使用后催化活性未出现明显下降;并计算得到SUA500催化酯化反应的活化能为38.21 kJ/mol,指前因子为1144.76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UiO-66(Zr) (nh_(4))_(2)so_(4) 固体酸 生物柴油 动力学
下载PDF
硫酸铵和硝酸铵对镇江市大气PM_(2.5)理化性质的影响
11
作者 曹军 谢佳丽 +6 位作者 孙娟 李锦雯 徐政 华陈杰 张雨生 宋柏颖 刘永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56-5369,共14页
近年来,无机盐尤其是硝酸盐对我国大气PM_(2.5)的贡献日益凸显,而其如何影响颗粒物的重要理化性质尚待深入研究.于2021年1~12月期间,在镇江市开展了连续观测,获得了大气PM_(2.5)中硫酸铵[(NH_(4)_(2)SO_(4))]和硝酸铵(NH_(4)NO_(3))浓度... 近年来,无机盐尤其是硝酸盐对我国大气PM_(2.5)的贡献日益凸显,而其如何影响颗粒物的重要理化性质尚待深入研究.于2021年1~12月期间,在镇江市开展了连续观测,获得了大气PM_(2.5)中硫酸铵[(NH_(4)_(2)SO_(4))]和硝酸铵(NH_(4)NO_(3))浓度,系统讨论了二者对颗粒物消光、吸湿增长和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镇江市ρ[(NH_(4)_(2)SO_(4)]和ρ(NH_(4)NO_(3))的年均值分别为(6.5±4.5)μg·m^(-3)和(15.0±13.3)μg·m^(-3),对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5±18.2)%和(34.5±18.4)%;PM_(2.5)的总消光系数为(224.5±194.2)Mm-1,其中NH_(4)NO_(3)的贡献率为(40.1±20.9)%,(NH_(4)_(2)SO_(4)为(19.1±10.8)%;(NH_(4)_(2)SO_(4)和NH_(4)NO_(3)是PM_(2.5)吸湿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染条件下NH_(4)NO_(3)对颗粒物液态水的贡献率为(53.8±13.4)%~(61.6±14.6)%;NH_(4)NO_(3)是未来镇江市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污染物,但削减NH_(4)NO_(3)前体物可能会导致颗粒物酸度增加,尤其对春冬季节颗粒物酸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理解空气质量变化及二次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对镇江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硫酸铵[(nh_(4))_(2)so_(4)] 硝酸铵(nh_(4)NO_(3)) 消光系数 气溶胶液态水含量 气溶胶酸度
原文传递
邯郸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秀龙 牛红亚 +3 位作者 李淑娇 薛凡利 武振晓 樊景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10-3519,共10页
为研究邯郸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气态污染物(SO_(2)、NO_(2)、O_(3))浓度对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邯郸市PM_(2.5)年均... 为研究邯郸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气态污染物(SO_(2)、NO_(2)、O_(3))浓度对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邯郸市PM_(2.5)年均浓度为(88.08±59.08)μg·m^(-3),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8种水溶性离子年均浓度为(53.0±38.1)μg·m^(-3),对PM_(2.5)的贡献值为58.2%,各离子的浓度高低顺序为NO_(3)^(-)>SO_(4)^(2-)>NH_(4)^(+)>Cl^(-)>K+>Ca^(2+)>Na^(+)>Mg^(2+);SNA(SO_(4)^(2-)、NO_(3)^(-)、NH_(4)^(+))为水溶性离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颗粒物的酸碱度与相关性分析,春、夏、秋季PM_(2.5)呈酸性,冬季呈碱性;春、夏、秋季NH_(4)^(+)的存在形态为NH_(4)NO_(3)和(NH_(4))_(2)SO_(4),冬季NH_(4)^(+)存在形式为NH_(4)Cl;湿度对硫氧转化率和氮氧转化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次转化生成、燃煤、生物质燃烧和扬尘为水溶性离子主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PM_(2.5) 水溶性离子 硫酸盐、硝酸盐及铵盐 来源
原文传递
硫酸铵替代硝酸铵对天胡荽组织培养不定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铠韵 丰锋 +2 位作者 芮丹霓 梁志俭 奚彦烽 《东南园艺》 2021年第6期19-24,共6页
以天胡荽不定芽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硫酸铵对天胡荽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为MS培养基NH4NO_(3)替代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H4)2 SO_(4)1360 mg·L^(-1)+KNO_(3)2080 mg·L^(-1)作为MS培养基中NH4NO_(3)的替代物有利于天... 以天胡荽不定芽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硫酸铵对天胡荽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为MS培养基NH4NO_(3)替代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H4)2 SO_(4)1360 mg·L^(-1)+KNO_(3)2080 mg·L^(-1)作为MS培养基中NH4NO_(3)的替代物有利于天胡荽不定芽增殖。改良MS((NH_(4))_(2)SO_(4)1360 mg·L^(-1)+KNO_(3)2080 mg·L^(-1))+NAA 0.1 mg·L^(-1)+6-BA 2 mg·L^(-1)培养的天胡荽不定芽生长质量倍增率(1.87)、株高增量(1.30 cm)、增殖有效芽倍增率(2.16)、生根有效芽倍增率(1.70)均显著高于对照(MS+NAA 0.1 mg·L^(-1)+6-BA 2 mg·L^(-1));增殖培养20 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9.25 mg·g^(-1))和可溶性糖含量(13.19 mg·g^(-1))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硝酸还原酶活性(NaNO_(3)23.11μg·g^(-1)·h^(-1))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NH_(4))_(2)SO_(4)可以替代MS培养基中的NH4NO_(3),最适浓度为(NH_(4))_(2)SO_(4)1360 mg·L^(-1)+KNO_(3)208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胡荽 增殖培养 (nh4)_(2)so_(4) nh_(4)NO_(3)
下载PDF
活性炭烟气脱硫塔回水管道堵塞的原因及对策
14
作者 罗晓岗 李水锋 +2 位作者 袁超 杨洪林 朱长城 《水钢科技》 2021年第3期1-4,9,共5页
活性炭烟气脱硫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吸附烟气中SO_(2)的方法,使烟气排放达标,大大降低酸雨形成物质的排放。当催化剂活性炭吸附饱和时,再利用水洗将活性炭中的SO_(2)析出生成H_(2)SO_(4),从而使活性炭吸附功能再生再利用。水钢3^(#... 活性炭烟气脱硫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吸附烟气中SO_(2)的方法,使烟气排放达标,大大降低酸雨形成物质的排放。当催化剂活性炭吸附饱和时,再利用水洗将活性炭中的SO_(2)析出生成H_(2)SO_(4),从而使活性炭吸附功能再生再利用。水钢3^(#)、4^(#)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分别采用的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和半干法活性炭吸附脱硫,且先脱硝后脱硫。焦炉烟气先脱硝对后续脱硫工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因素就是形成一定量的NH_(4)HSO_(4)和(NH_(4))_(2)SO_(4)颗粒物对脱硫塔水洗再生工序堵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 活性炭吸附脱硫 氨逃逸 nh_(4)Hso_(4) (nh_(4))_(2)so_(4) 回水管道堵塞
下载PDF
飞灰对氨法烟气脱硫中硫酸铵结晶的影响机制
15
作者 许小静 张圆圆 +2 位作者 杨育华 郑鹏艳 杨凤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21-2629,共9页
燃烧后烟气中飞灰的存在,对氨法烟气脱硫中硫酸铵((NH_(4))_(2)SO_(4))结晶的影响至关重要。系统研究了飞灰固体质量浓度、粒径及含碳量对(NH_(4))_(2)SO_(4)结晶晶形、粒径大小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NH_(4))... 燃烧后烟气中飞灰的存在,对氨法烟气脱硫中硫酸铵((NH_(4))_(2)SO_(4))结晶的影响至关重要。系统研究了飞灰固体质量浓度、粒径及含碳量对(NH_(4))_(2)SO_(4)结晶晶形、粒径大小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NH_(4))_(2)SO_(4)溶液中飞灰固体质量浓度为1200 mg·L^(−1)时,(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最规则,晶体的平均粒径最大(320μm),均匀性最高(0.40);飞灰粒径的增大对(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规则性、平均粒径和均匀性的提高均有一定作用,飞灰中不含碳或含有高于4%的碳,均有利于(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规则性、平均粒径的提高,但均匀性会略有下降。飞灰对(NH_(4))_(2)SO_(4)结晶的影响机制为:飞灰晶核影响(NH_(4))_(2)SO_(4)晶核的形成和生长,进而影响(NH_(4))_(2)SO_(4)晶面生长,从而影响(NH_(4))_(2)SO_(4)晶体的尺寸和均匀性。本研究可为氨法烟气脱硫中(NH_(4))_(2)SO_(4)结晶的有效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硫酸铵 飞灰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