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1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近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下载PDF
Sm^(3+)掺杂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无铅多功能铁电陶瓷的储能和光致发光性能
2
作者 郑明 张怡笑 +2 位作者 杨健 关朋飞 李秀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掺入后,陶瓷平均晶粒大小明显下降,致密度显著提高。所有陶瓷均表现出典型的铁电性。BCTZ∶x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BCTZ∶1.0%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较纯BCTZ陶瓷可提高约49.0%。此外,在408 nm光的激发下,BCTZ∶xSm^(3+)陶瓷在596 nm左右表现出强烈的橙红色发光,且发光强度相对可调性可达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 sm^(3+) 铁电 储能 光致发光
下载PDF
KY(CO_(3))_(2):Sm^(3+)新型红光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3
作者 钱健 黄磊 李德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解决白光LED中因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而导致显色指数较低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红光荧光粉KY(CO_(3))_(2):Sm^(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致发光光谱、色度坐标及荧光寿命等表征手段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结果表... 为解决白光LED中因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而导致显色指数较低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红光荧光粉KY(CO_(3))_(2):Sm^(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致发光光谱、色度坐标及荧光寿命等表征手段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掺入Sm^(3+)后,KY(CO_(3))_(2)的晶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掺杂浓度为10%。Dexter理论分析表明,Sm^(3+)的浓度猝灭归因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机制。以596 nm作为监测波长,KY(CO_(3))_(2):Sm^(3+)荧光粉激发峰主要包含402 nm (6H_(5/2)→4F_(7/2))和474 nm (6H_(5/2)→4I_(13/2)) 2波长,表明该荧光粉可以被商用紫外LED芯片和蓝光LED芯片有效激发。改变Sm^(3+)掺杂比例,荧光粉色度坐标值基本保持不变,均位于标准红光区,因此KY(CO_(3))_(2):Sm^(3+)红光荧光粉有望作为白光LED用红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KY(CO_(3))_(2) sm^(3+) 红光 荧光粉
下载PDF
Ba_(3-x)B_(6)Si_(2)O_(16)∶xSm^(3+)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4
作者 曾帆 茹晶晶 +2 位作者 赵兵 施佳文 钟彤晖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_(3)B_(6)Si_(2)O_(16)∶Sm^(3+)系列发光材料的荧光粉样品,对其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等相关性能的研究与表征,探讨不同的Sm^(3+)离子浓度对Ba_(3-x)B_(6)Si_(2)O_(16)荧光粉发光性能...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_(3)B_(6)Si_(2)O_(16)∶Sm^(3+)系列发光材料的荧光粉样品,对其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等相关性能的研究与表征,探讨不同的Sm^(3+)离子浓度对Ba_(3-x)B_(6)Si_(2)O_(16)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浓度猝灭机理进行讨论.实验表明,在40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Ba_(3-x)B_(6)Si_(2)O_(16)∶xSm^(3+)系列发光材料能够同时发射出571 nm(黄光)和606 nm(橙光)荧光,分别对应于Sm^(3+)离子的4G_(5/2)→6H_(5/2)和4G_(5/2)→6H_(7/2)能级跃迁.当x=0.21时,Ba_(2.79)B_(6)Si_(2)O_(16)∶0.21Sm^(3+)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强;继续增加掺杂Sm^(3+)离子的浓度,则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其浓度猝灭机制可以通过相邻Sm^(3+)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所制备的Ba_(3)B_(6)Si_(2)O_(16)∶Sm^(3+)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掺杂红色发光材料 稀土离子 发光材料 淬灭机制
下载PDF
SMS结构的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谢思豪 陶青 陈思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8,61,共4页
对单模—多模—单模(SMS)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压力传感器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SMS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用有限元软件仿真了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为0.36μm/MPa,熔接组成光纤F-P腔传感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对单模—多模—单模(SMS)结构的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压力传感器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SMS光纤F-P腔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用有限元软件仿真了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为0.36μm/MPa,熔接组成光纤F-P腔传感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灵敏度为0.0043/N,得到峰值点幅值与压力的相关性系数R2为98.8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光纤压力传感器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压力传感器 单模—多模—单模结构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医用防护服用聚丙烯SMS抗菌面料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李倩倩 郭晓玲 +1 位作者 陈漪 许宇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4,36,共6页
为解决医用防护服用聚丙烯SMS非织造布耐久性抗菌问题,利用课题组制备的银氮共掺杂纳米二氧化钛(Ag-N-TiO_(2))光催化抗菌剂,以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为基材,采用浸渍法,通过优化工艺制备出Ag-N-TiO_(2)/聚丙烯SMS非织造布抗菌试样。以大肠... 为解决医用防护服用聚丙烯SMS非织造布耐久性抗菌问题,利用课题组制备的银氮共掺杂纳米二氧化钛(Ag-N-TiO_(2))光催化抗菌剂,以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为基材,采用浸渍法,通过优化工艺制备出Ag-N-TiO_(2)/聚丙烯SMS非织造布抗菌试样。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种,采用振荡法测试分析了Ag-N-TiO_(2)/聚丙烯SMS非织造布试样的抗菌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试样的微观形貌,同时还测试了负载抗菌剂前后试样的主要性能。结果表明:Ag-N-TiO_(2)成功负载到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上,试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和100%,洗涤20次后其抑菌率分别为100%和96.1%,抗菌耐久性优于AA级,且主要性能良好,均符合医用防护服面料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防护服面料 Ag-N-TiO_(2)抗菌剂 聚丙烯 smS 非织造布 抗菌整理 耐久性 抗菌
下载PDF
碱金属掺杂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CaMoO_(4):Sm^(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栋 狄世航 +2 位作者 邓茜文 牛鹏英 吴宏越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在无机发光材料领域里,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稳定化学及物理性质的优良材料钼酸钙。本次研究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单一基质Ca MoO_(4)掺杂Sm^(3+)的白光荧光粉,并使用XRD测试其物相结构,用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发光性能。最终研究发现钼酸... 在无机发光材料领域里,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稳定化学及物理性质的优良材料钼酸钙。本次研究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一系列单一基质Ca MoO_(4)掺杂Sm^(3+)的白光荧光粉,并使用XRD测试其物相结构,用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发光性能。最终研究发现钼酸钙(CaMoO_(4))中Sm^(3+)掺杂浓度为0.020时,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强。当进一步掺杂碱金属作电荷补偿剂时,CaMoO_(4):0.020Sm^(3+)的发光强度最优异,其中掺杂K^(+)的荧光粉样品具有最大的发光强度,表明这种荧光粉在发光二极管照明方面具有深远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发光材料 钼酸钙 sm^(3+) 高温固相法 碱金属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Sr_(3)CaNb_(2)O_(9):Sm^(3+),Eu^(3+)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分析
8
作者 洪俊煌 孟宪国 +3 位作者 许英朝 肖泽宇 刘月 林振鹏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系列单基质荧光粉Sr_(3)CaNb_(2)O_(9):xSm^(3+),yEu^(3+)(x=0.04~0.09,y=0.03~0.15),并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制和CIE色坐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r_(3)CaNb_(2)O_(9):xSm^(3+)荧光粉在激发...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系列单基质荧光粉Sr_(3)CaNb_(2)O_(9):xSm^(3+),yEu^(3+)(x=0.04~0.09,y=0.03~0.15),并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制和CIE色坐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r_(3)CaNb_(2)O_(9):xSm^(3+)荧光粉在激发波长为407 nm时的浓度淬灭点为x=0.07。在Sr_(3)CaNb_(2)O_(9):0.07Sm^(3+),yEu^(3+)荧光粉中,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Sm^(3+)的发光强度降低而Eu^(3+)发光强度却先增加后降低,Eu^(3+)的浓度淬灭点为y=0.09。Sm^(3+)→Eu^(3+)的能量传递以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为主,能量传递效率达到76.6%。色坐标图表明Eu^(3+)离子的加入可使色坐标从橙红色区域向纯红色区域移动。此外,样品还具有较高的色纯度和较低的色温。结果表明,Sr_(3)CaNb_(2)O_(9)∶Sm^(3+),Eu^(3+)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发出红光物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3)CaNb_(2)O_(9):sm^(3+) Eu^(3+) 稀土掺杂 发光特性 能量传递
下载PDF
GdPO_(4):Sm^(3+)荧光粉的焙烧温度和掺杂浓度的优化及发光和磁性能
9
作者 吴锦绣 王倩倩 +6 位作者 吴宝龙 柳召刚 胡艳宏 齐源昊 张晓伟 冯福山 李健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9-1192,共14页
以GdPO_(4)为基质,Sm^(3+)为激活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荧光粉前驱体,分别在800、900、1000、1100和1200℃下焙烧,得到一系列GdPO_(4):Sm^(3+)荧光粉。首先探究了GdPO_(4):Sm^(3+)的最佳焙烧温度;其次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GdPO_(4)... 以GdPO_(4)为基质,Sm^(3+)为激活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荧光粉前驱体,分别在800、900、1000、1100和1200℃下焙烧,得到一系列GdPO_(4):Sm^(3+)荧光粉。首先探究了GdPO_(4):Sm^(3+)的最佳焙烧温度;其次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GdPO_(4):Sm^(3+)荧光性能的影响;最后研究了GdPO_(4):2%Sm^(3+)的高温荧光性能和磁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磁强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由前驱体六方晶系GdPO_(4)·H_(2)O:Sm^(3+)变为单斜晶系的GdPO_(4):Sm^(3+),形貌由纳米棒变为无规则块体。当焙烧温度为1000℃,Sm^(3+)掺杂浓度为2%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达到最大值。GdPO_(4):2%Sm^(3+)中Sm^(3+)之间能量传递类型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为1.646~1.884 nm。最佳样品Gd PO_(4):2%Sm^(3+)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热猝灭活化能为-0.157 eV,且具有良好的顺磁性,质量磁化率为1.22×10^(-4)emu·g^(-1)·Oe^(-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O_(4):sm^(3+) 焙烧温度 浓度猝灭机理 发光性能 磁性能
下载PDF
拟连续Domain的SM^(*)性质
10
作者 王武 谭彬 张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25-30,共6页
研究了拟连续Domain中比M^(*)性质更强的SM^(*)性质,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主要结果有:给出了拟连续Domain具有M^(*)性质的等价刻画;给出了拟连续Domain的SM^(*)性质的定义,并说明了M^(*)性质与SM^(*)性质的关系;给出了QL-Domain具... 研究了拟连续Domain中比M^(*)性质更强的SM^(*)性质,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主要结果有:给出了拟连续Domain具有M^(*)性质的等价刻画;给出了拟连续Domain的SM^(*)性质的定义,并说明了M^(*)性质与SM^(*)性质的关系;给出了QL-Domain具有SM^(*)性质的等价条件;给出了两类具有性质SM^(*)的特殊的拟连续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连续DOMAIN M*性质 sm^(*)性质 qmub-完备
下载PDF
湘南长城岭锑铅锌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1
作者 王雷 许嘉劲 +2 位作者 任雯琪 朱恩异 蒋宗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3-952,共20页
长城岭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叠合部位,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产出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和铷等稀有金属矿床,锑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对与锑铅锌矿共生的脉石矿物方解石开展Sm-Nd同位素年代学... 长城岭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叠合部位,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产出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和铷等稀有金属矿床,锑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对与锑铅锌矿共生的脉石矿物方解石开展Sm-Nd同位素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①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5±3.2 Ma,表明锑铅锌矿是南岭燕山期成矿大爆发产物,与矿区内花岗斑岩型铷矿(222.5±1.8 Ma)属于两期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②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Y/Ho-La/Ho分布特征显示方解石为同源热液产物;不同矿物组合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总量随成矿作用进行而减少;较负的Eu异常值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亏损Eu元素;③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为−5.12‰~−0.63‰,δ18OSMOW值为3.80‰~12.69‰,具有明显较低的δ18OSMOW值,表明成矿CO_(2)源于深源地幔。εNd(t)值为−12.48~−12.37,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壳与地幔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表明,锑铅锌矿床与铷矿床形成时代不同,二者具有两期叠合成矿特点,推测矿区存在燕山期隐伏的岩浆岩,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成矿带 方解石 sm-Nd同位素年代学 C-O同位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Sm^(3+)掺杂0.96Na_(0.5)Bi_(0.5)TiO_(3)-0.04CaTiO_(3)陶瓷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12
作者 马春林 王梓珩 +2 位作者 范雨香 胡颖 胡亚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9-1515,共7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系列Sm^(3+)掺杂0.96Na_(0.5)Bi_(0.5)TiO_(3)-0.04CaTiO_(3)(NBT-0.04CT∶xSm^(3+),0.002≤x≤0.020)无铅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物相结构,所有样品均呈现单一钙钛矿结构。用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发光...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一系列Sm^(3+)掺杂0.96Na_(0.5)Bi_(0.5)TiO_(3)-0.04CaTiO_(3)(NBT-0.04CT∶xSm^(3+),0.002≤x≤0.020)无铅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的物相结构,所有样品均呈现单一钙钛矿结构。用荧光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发光性能,样品在479 nm处激发峰最强,可与白光LED合成中使用的蓝色LED芯片相匹配。发射主峰位于597 nm(^(4)G_(5/2)→^(6)H_(7/9)),呈现强橙红色发光。NBT-0.04CT∶0.010Sm^(3+)陶瓷在Sm^(3+)掺杂NBT-0.04CT陶瓷中的发光性能最佳,且在278~473 K陶瓷样品的发光性能呈现良好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NBT-0.04CT∶xSm^(3+)陶瓷在白光LED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陶瓷 0.96Na_(0.5)Bi_(0.5)TiO_(3)-0.04CaTiO_(3) sm^(3+)掺杂 光致发光 热稳定性
下载PDF
LiCl-KCl-GaCl_(3)熔盐体系共沉积提取Sm的电化学
13
作者 张金宇 林如山 +1 位作者 王有群 张磊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8,I0002,共9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开路计时电位法(OCP)等方法研究了LiCl-KCl熔盐中SmCl_(3)、GaCl_(3)和SmCl_(3)-GaCl_(3)在Mo阴极上的电化学行为。SmCl_(3)在Mo阴极上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Sm^(3+)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发生单...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方波伏安法(SWV)和开路计时电位法(OCP)等方法研究了LiCl-KCl熔盐中SmCl_(3)、GaCl_(3)和SmCl_(3)-GaCl_(3)在Mo阴极上的电化学行为。SmCl_(3)在Mo阴极上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Sm^(3+)在LiCl-KCl熔盐体系中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仅能还原为Sm^(2+);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Sm^(3+)的扩散系数和Sm^(3+)/Sm^(2+)电对的表观标准电位。SmCl_(3)与GaCl_(3)共沉积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m^(3+)还原为Sm^(2+)后,可与Ga形成SmGa_(x)合金化合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SEM-EDS)表明-1.600 V恒电位电解LiCl-KCl-SmCl_(3)-GaCl_(3)可得到SmGa_(2)合金。以上研究表明,加入GaCl_(3)可从LiCl-KCl-SmCl_(3)熔盐体系中有效提取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 共沉积 电化学行为 熔盐 干法后处理
下载PDF
微量Ca添加对铸造Mg-Sm-Gd基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管凯 张景怀 +3 位作者 杨强 李柏顺 巫瑞智 孟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主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研究微量Ca元素对Mg-Sm-Gd-Zn-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m-Gd-Zn-Zr合金中主要第二相为Zn元素富集的Mg_(3)RE相,Ca元素添加不仅可以细化晶粒... 主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研究微量Ca元素对Mg-Sm-Gd-Zn-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m-Gd-Zn-Zr合金中主要第二相为Zn元素富集的Mg_(3)RE相,Ca元素添加不仅可以细化晶粒,还可以促进Mg_(5)RE相和溶质原子富集的层错形成。此外,共格界面表明Mg_(3)RE相可以作为Mg_(5)RE相的形核位点,这些均有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m-Gd合金 CA 显微组织表征 力学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术
下载PDF
新型橙红色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光致发光研究
15
作者 王明明 许英朝 +4 位作者 孟宪国 周琼 吴盼盼 陆逸 鹿晨东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橙红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通过XRD图谱鉴定了样品的纯相结构。根据激发发射光谱,紫外激发406 nm下,该荧光粉在596 nm处呈现出明亮的橙红光发射,Sm3+的猝灭浓度为0.04。结合变温光谱,...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橙红荧光粉Ba_(3-x)S_(r)Nb_(2)O_(9):xSm^(3+),通过XRD图谱鉴定了样品的纯相结构。根据激发发射光谱,紫外激发406 nm下,该荧光粉在596 nm处呈现出明亮的橙红光发射,Sm3+的猝灭浓度为0.04。结合变温光谱,分析得出在高温453 K下,其PL发射强度仍保持在室温下的76.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通过将样品与蓝色LED芯片简易封装,在激发电流160 mA下,Sm^(3+)掺杂荧光粉在色坐标(0.3314,0.3381)下发出明亮的白光,接近理想白光(x=0.33,y=0.33),显色指数高达93.3。结果表明,作为新型铌酸锶钡基质的荧光粉,在掺杂稀土Sm3+后,在紫外白光发光二极管(UV-WLEDs)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sm^(3+) WLEDs 橙红色荧光粉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与番茄灰叶斑病抗病基因Sm连锁的CAPS标记开发
16
作者 郝耀港 宋建军 +1 位作者 李珂 李振侠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利用与番茄灰叶斑病Sm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用于抗番茄灰叶斑病育种。以已知抗病基因型的番茄种质为材料,参照与Sm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分析寻找特异性酶切位点,开发了... 利用与番茄灰叶斑病Sm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用于抗番茄灰叶斑病育种。以已知抗病基因型的番茄种质为材料,参照与Sm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分析寻找特异性酶切位点,开发了一个与抗病基因Sm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命名为T280。利用特异引物T280进行PCR扩增,供试材料均扩增出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经限制性内切酶Mme I酶切后,抗病纯合材料仍保留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感病纯合材料产生206 bp和449 bp的特异条带,抗病杂合材料产生206 bp、449 bp和655 bp的特异条带。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番茄材料对该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能够区分抗病杂合、抗病纯合和感病纯合材料。开发的CAPS标记稳定可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共显性CAPS标记,可用于Sm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叶斑病 sm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Sm-Co-Cu合金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研究
17
作者 代飞龙 李林 +1 位作者 杜玉松 耿胜董 《电工材料》 CAS 2023年第5期19-23,共5页
研究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组成、相结构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Sm10.5Co89.5Cu5合金中含... 研究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及微观组织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组成、相结构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Sm10.5Co89.5Cu5合金中含有α-Co相和Sm_(2)Co_(17)相,而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中含有α-Co相,Sm_(2)Co_(17)相和Sm(Co,Cu)5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Sm(Co,Cu)5相和α-Co相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而Sm_(2)Co_(17)相的体积分数则不断减少。通过差热分析(DTA)对Sm_(10.5)Co_(89.5-x)Cu_(x)(x=5,10,15,20)合金的相转变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m_(2)Co_(17)相和α-Co相的形成温度随Cu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Cu合金 稀土永磁材料 相转变 微观组织
下载PDF
Sm-Co-Fe合金的微观组织及相转变研究
18
作者 刘佩佩 李林 杜玉松 《电工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稀土Sm-Co永磁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中添加Fe、Cu、Ti和Zr等合金元素会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与相组成,使合金的磁性能发生改变。通过合金熔炼Sm_(10.5)(Co_(1-x)Fe_(x))_(89.5)(... 稀土Sm-Co永磁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在其中添加Fe、Cu、Ti和Zr等合金元素会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与相组成,使合金的磁性能发生改变。通过合金熔炼Sm_(10.5)(Co_(1-x)Fe_(x))_(89.5)(x=5~35)铸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热分析(DSC)表征手段对Sm10.5(Co_(1-x)Fex)89.5铸态合金的凝固组织结构以及相转变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Fe元素的Sm-Co基合金的微观组织为S_(m2)(Co,Fe)_(17)及fcc(Co,Fe)相,随着Fe元素的增多,fcc(Co,Fe)相逐渐增多,当Fe含量达到30%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通过对合金热分析曲线的测定,分析得出Sm_(10.5)(Co_(1-x)Fe_(x))89.5在不同x含量下相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sm-Co-Fe合金 微观组织 相转变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北部长田W(Sn)矿床成矿时代:来自白钨矿和萤石Sm-Nd同位素定年的制约
19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1 位作者 张锦让 杨光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7-3362,共16页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由于目前该区发现的Sn-W矿化多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南、东侧,而岩体北部Sn-W成矿作用的研究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成矿年代学方面,多数矿床依然缺少精确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制约了该区Sn-W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地质勘探的深入。长田是老君山岩体北缘代表性W(Sn)多金属矿床,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分布,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W(Sn)成矿作用的认识尚缺少实际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难以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制约了区内地质勘探的深入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田W(Sn)矿床中白钨矿及共生萤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97 Ma和79 Ma两个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矿床钨矿化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与老君山花岗岩活动时限一致,表明长田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而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关系不大。该成果丰富了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Sn-W成矿作用及其影响范围,也为进一步完善该区的年代学格架提供重要的成矿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同位素定年 白钨矿 萤石 长田W(Sn)矿床 老君山矿集区
下载PDF
热变形Sm-Fe-B质量填充量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尤纯子 李军 +1 位作者 王峰义 刘颖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热变形Sm-Fe-B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场,可以突破Snoek极限的限制,在微波频段获得较高的磁导率,表现出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目前热变形Sm-Fe-B磁粉的填充量对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热压烧结和热变形的方法制备出变形量70... 热变形Sm-Fe-B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场,可以突破Snoek极限的限制,在微波频段获得较高的磁导率,表现出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目前热变形Sm-Fe-B磁粉的填充量对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热压烧结和热变形的方法制备出变形量70%的热变形Sm-Fe-B,研究其在石蜡中不同质量填充量的热变形Sm-Fe-B/石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并分析其机理。相比于30%和50%的质量填充比,70%填充比的热变形Sm-Fe-B/石蜡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微波吸收强度,和拓宽的有效吸收带宽:样品厚度为2.83mm时,在6.8GHz下可获得最大反射损耗达一55.49dB。且样品厚度为1.33mm时,有效吸收频宽(RL≤一10.0dB)可达3.15GHz。这主要得益于优化的阻抗匹配和高浓度磁粉引发的高电导损耗、高介电损耗和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sm-Fe-B 微波吸收 介电损耗 磁损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