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is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Tolerance in Elderly Chinese
1
作者 Yi-naZhang CanCui +6 位作者 YingFan Man-liChang WeiWu Wei-gangYu NingTan Feng-chenLiu Jin-chaoZh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0, ,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厚度 胰岛素 灵敏度 葡萄糖 中国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莉 欧阳迎春 +2 位作者 李刚 王艳 罗兴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2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者,增加剂量至5mg(2.5mg/次,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1次/晚,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服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6±0.07)mm,与治疗前(0.95±0.07)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0.97±0.05)mm、(0.84±0.06)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更好的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氨氯地平 血管内膜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3
3
作者 田杰 卢建刚 +5 位作者 曾秋蓉 谭红霞 张科 胡凌云 石娅妮 张黎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227例老年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76例和对照组51例,再...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227例老年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76例和对照组51例,再将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104例(1~20分)、中分组43例(21~40分)及高分组29例(>40分)。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IM T ,比较各组Hcy、IM 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 Hcy和IM T增厚明显升高[(18.59±3.03)mmol/L vs (9.94±2.63)mmol/L ,(1.26±0.11)mm vs (0.81 ± 0.08)mm ,P<0.05,P<0.01];与低分组比较,中分组和高分组Hcy、高Hcy血症、IMT增厚和IMT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IMT增厚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独立正相关(OR=10.89,95% C I:1.43~70.80,P=0.000;OR=12.38,95% C I:5.06~31.09, P=0.000)。结论 Hcy和IM T与老年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呈独立正相关关系,Hcy和IM T 能够间接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冠心病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血管内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斌 黄岚 +2 位作者 武晓静 周音频 张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 目的:从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研究EPCs移植对血管损伤后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定向扩增EPCs,检测其内皮细胞特性。荧光标记EPCs从尾静脉移植到颈动脉内皮损伤的大鼠体内。结果:脾源性单个核细胞体外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EPCs可归巢至血管损伤部位。EPCs移植组在球囊损伤2周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0.82±0.09vs1.52±0.21,1.48±0.19,P<0.01)。EPCs移植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单纯球囊损伤组及M199组(19.25±3.96vs31.42±5.23,29.37±3.16,P<0.05)。结论:EPCs能有效移植到内皮损伤血管段,参与损伤血管的内膜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移植 血管内膜
下载PDF
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慧 路方红 +4 位作者 赵颖馨 王舒健 刘振东 姚光涛 温胜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46例,根据血压将患者分为理想血压组151例(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和血压正常高值组195例(血压120~139/80~89 mm Hg),应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入选者中心动脉压;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及IMT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0.01);中心动脉增强压及增强指数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IMT的影响因素(β=0.344,0.296,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的中心动脉压和颈动脉IMT已增加,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束缚应激大鼠血小板及血管内膜的L-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下调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玉英 唐朝枢 耿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血管内膜及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管应激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束缚-浸水(waterimmersionrestraint,WIR)应激7h,以胃溃疡...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血管内膜及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管应激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束缚-浸水(waterimmersionrestraint,WIR)应激7h,以胃溃疡指数作为机体应激损伤的的标识,采用Greiss法测定离体血管内膜及血小板孵育生成的亚硝酸盐(NO2-)含量;以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其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WIR应激大鼠呈现典型应激性胃溃疡,主动脉血管内膜及血小板NO2-生成分别较对照组低46%和57%(均P<0.01),且Pe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2=0.9835,P<0.01)。与对照组比较,WIR大鼠血小板NOS酶催化效率显著降低,Km值增加18%,最大酶促反应速率(Vmax)降低44%(均P<0.01);血管内膜NOS活性亦显著降低(-50%,P<0.01),血小板和血管内膜NOS活性呈正相关变化(r2=0.9726,P<0.01)。WIR组大鼠血小板LArg的跨膜转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抑制,转运的Vmax值低32%,Km值高37%(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较对照组降低27%,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2=0.9887,P<0.01)。结论:WIR应激下调血管内膜和血小板的LArg/NOS/NO通路,血管内膜和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检测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可能反映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血管内膜 血小板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精氨酸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海学 史学功 +1 位作者 朱红军 汪太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86例CHD和46例正常对照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结果CHD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9%vs17.4%,P<0.01)。CHD多支病变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86例CHD和46例正常对照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结果CHD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9%vs17.4%,P<0.01)。CHD多支病变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c)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厚[(0.99+0.17)mmvs(0.85±0.15)mm,P<0.01],其斑块积分也较单支病变组高[(2.68±1.82)vs(1.60±1.27),P<0.05]。以mIMTc≥0.85mm预测CHD的有无,其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6.1%,总符合率73.5%(97/132)。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测量颈动脉內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管内膜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赛君 于德民 +5 位作者 常宝成 于珮 王群虎 郑妙艳 王颖 王新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分析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肾功能正常、Ccr≥60mL/min、无临床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MT...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分析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肾功能正常、Ccr≥60mL/min、无临床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MT>0.9mm标准,将入选对象分成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并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匹配,比较2组间临床及生化检查指标的差异,对IMT与Ccr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MT增厚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脉压(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IMT正常组(P<0.05或P<0.01);Cc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低于IMT正常组(P<0.01);IMT与年龄、病程、hsCRP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P<0.01);当平均Ccr在高滤过状态至Ccr>60mL/min范围内变化时,随着Ccr的下降IMT逐渐增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IMT与Ccr呈负相关,与病程呈正相关(P<0.01);Ccr与IMT呈负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Ccr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进展为临床蛋白尿的这一过渡阶段,可能是致动脉硬化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血管内膜 肌酸酐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 被引量:5
9
作者 安乾 崔文军 +5 位作者 司江涛 王颖 吴婓 丁语 李阳 王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64-2869,共6页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的30,60,90,120 d进行X射线检查及支架植入段血管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植入后30 d,支架完全扩张,结构完整;植入后60 d,支架变形,部分支架断裂,失去支撑作用;植入后90 d,只有少量支架支杆残留,大部分支架已降解;植入后120 d,血管中无支架支杆残留,支架已完全降解;(2)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6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 d(P<0.05),植入后9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 d(P<0.05),植入后12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90 d(P<0.05);剩余支杆数和天数呈负相关,支架完全降解天数为植入后124.8 d。植入90 d的血管内膜面积大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血管管腔面积小于小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后3个时间点的血管内膜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完全降解时间为124.8 d,在支架植入90 d时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最明显,90 d后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镁合金支架 降解 腹主动脉 血管狭窄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硬化及动脉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军梅 王瑞英 +1 位作者 刘毅坚 黄淑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脉压(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加压前后内径,并测压。以PP<60mmHg、60mmHg≤PP<80mmHg和PP≥80mmHg分为三个亚... 目的研究脉压(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加压前后内径,并测压。以PP<60mmHg、60mmHg≤PP<80mmHg和PP≥80mmHg分为三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PP的增加,颈动脉IMT、血管僵硬度、斑块发生率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管扩张性下降。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PP与颈动脉IMT、FMD、血管僵硬度及扩张性相关性较强,以IMT及FMD为应变量,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都有PP和年龄。结论PP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相关,P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血管内膜 血管中膜 内皮血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内皮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党书毅 王家宁 +2 位作者 王卫民 黄永章 张群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再生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制作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 ,将 12只血管损伤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6 )腹腔内注射脂肪乳剂 (1mL/d) ,全反式维甲酸组 (n =6 )腹...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再生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制作球囊损伤的大鼠腹主动脉剥脱模型 ,将 12只血管损伤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6 )腹腔内注射脂肪乳剂 (1mL/d) ,全反式维甲酸组 (n =6 )腹腔内注射溶解于脂肪乳剂的全反式维甲酸 [4 μg/ (g·d) ],球囊损伤 14天后 ,采用原位灌注固定取材 ,染色 ,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 ,全反式维甲酸组球囊损伤血管段的内皮再生面积大于对照组 ,而新生内膜形成面积小于对照组。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皮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腹主动脉球囊损伤 术后再狭窄 内皮再生 新生内膜形成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脉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伟 王巍 +1 位作者 沈琳辉 金翠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23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因分组,将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纽(10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30例)。测量血压,进行... 目的探讨脉压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23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因分组,将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纽(10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30例)。测量血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0.67±0.08)mm,脉压为(61.93±14.55)mmHg(1mmHg=0.133kPa),均较高血压组明显升高[(0.50±0.03)mm,(55.76±12.98)mmHg,P〈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3.68±0.82)较高血压组(-2.96±0.95)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脉压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脉压和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颈动脉 血管内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尿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蓥境 于健 +3 位作者 刘春雨 周玲 陈辉 尹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尿酸 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大鼠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NF-κB的活化和ICAM-1及COX-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梅 温进坤 +1 位作者 刘月平 宋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NF-κB活化与内膜炎性增生的相互关系。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血管壁中NF-κB p65、IκBα及其下游炎性基因ICAM-1和COX-2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NF-κB p65的苏氨酸磷酸化。结果:内皮剥脱后,血...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NF-κB活化与内膜炎性增生的相互关系。方法:Westernblotting分析血管壁中NF-κB p65、IκBα及其下游炎性基因ICAM-1和COX-2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分析检测NF-κB p65的苏氨酸磷酸化。结果:内皮剥脱后,血管总蛋白与核蛋白中p65的含量于术后7 d达峰值;术后21 d下降但仍高于0、1 d组;但胞浆p65含量无明显变化。p65苏氨酸磷酸化水平与NF-κB核转位成负相关关系。IκBα于术后1 d表现出一过性降低,术后14 d开始回升,21 d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此相反,ICAM-1和COX-2的表达于内皮剥脱后升高,至14 d时达峰值,21 d时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血管内皮剥脱诱导的内膜增生过程中伴有持续的NF-κB p65活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NF-ΚB 血管内膜 大鼠 胞间黏附分子1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胶原生成抑制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怀生 龙波 +2 位作者 梁玉佳 陈玉成 曾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损伤后,丹参酮ⅡA治疗组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周围胶原变化的趋势。方法:取体重2.5~3kg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稀释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损伤后,丹参酮ⅡA治疗组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周围胶原变化的趋势。方法:取体重2.5~3kg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稀释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将左侧髂动脉取出制作石蜡切片,并作胶原染色。结论: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胶原纤维染色均不明显,术后14天和28天对照组SMCs周围可见胶原染色阳性,红染增多;治疗组14天SMCs周围也可见红染增多,但28天红染不明显;两组差异以术后28天明显(P=0.017);胶原染色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丹参酮ⅡA有抑制血管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堆积的作用,从而可能有防治术后再狭窄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球囊损伤 中膜 内膜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莪术油对动脉损伤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翁书和 赵军礼 +2 位作者 陈镜合 罗小星 吴思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再狭窄病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对假手术组、莪术油组和模型组共25只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术后 14d,模型组出现血...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导管损伤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再狭窄病灶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对假手术组、莪术油组和模型组共25只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术后 14d,模型组出现血管内膜增厚及新生内膜面积增大,管腔面积和内、外弹力板周长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莪术油组最大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比模型组减少,而管腔面积和内、外弹力板周长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莪术油可抑制大鼠损伤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有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动脉损伤 大鼠 血管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血管重构 内膜增生 中药疗法
下载PDF
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梅 张永钢 温进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大鼠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主动脉血管内皮剥脱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兔抗鼠OPN多克隆抗体后,利用明胶酶图分析、Westernblotting、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大鼠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主动脉血管内皮剥脱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兔抗鼠OPN多克隆抗体后,利用明胶酶图分析、Western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基质转换酶类和粘附分子表达活性。结果:血管内膜剥脱大鼠给予抗OPN抗体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内膜与中膜面积之比(I/M)降低(P<0.05),管腔狭窄程度减轻。血管壁MMP-2和TIMP-2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MMP-2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且,抗OPN抗体对血管新生内膜的OPN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抗OPN抗体通过阻断骨桥蛋白功能,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而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抗体 血管内膜 增生
下载PDF
整合素β_3-粘着斑激酶信号途径的活化参与大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温进坤 韩梅 +2 位作者 程云会 杨长春 刘智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观察整合素β3-粘着斑激酶(FAK)等信号分子表达和活化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球囊剥脱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用W 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β3和FAK等信号分子的蛋白水平及活化程度。结果:... 目的:观察整合素β3-粘着斑激酶(FAK)等信号分子表达和活化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球囊剥脱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用W 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β3和FAK等信号分子的蛋白水平及活化程度。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后,OPN、整合素β3和FAK蛋白水平均在血管内皮剥脱后3 d明显增加;术后7 d时达高峰,其中升高的FAK以磷酸化形式为主;14-21 d时,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正常。其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快速迁移和增殖期,而且伴有细胞外基质降解加快。结论:细胞迁移是一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整合素β3-FAK信号途径在维系该过程的协调统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 细胞外基质 结合素类 粘着斑激酶
下载PDF
通冠胶囊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訾勇 张敏州 +4 位作者 王磊 郭力恒 张军 温春瑜 杨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冠胶囊组、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取材检测指标: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管壁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观察通冠胶囊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明确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通冠胶囊组在4周、8周和12周时免疫组化VEGF表达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辛伐他汀组的变化趋势与通冠胶囊组相似。通冠胶囊组4周、8周与同时段辛伐他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2周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5)。球囊损伤后4周各组内膜增生明显,8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减少,12周时形成的增生内膜明显减少。通冠胶囊组在损伤后4周、8周、12周形成的增生内膜较盐水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1),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较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通冠胶囊可以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的VEGF的表达,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冠胶囊 大鼠颈动脉 球囊损伤 血管内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兔血管内膜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玉平 李建军 +1 位作者 刘颖 王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兔血管内膜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探讨氯沙坦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和作用。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模型组及氯沙坦组 ,后两组持续高胆固...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兔血管内膜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探讨氯沙坦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和作用。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模型组及氯沙坦组 ,后两组持续高胆固醇喂养 ,实验 1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 ,9周后对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 ,氯沙坦组于球囊成形术前 1周开始口服氯沙坦 10mg (kg·d)。 13周末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2抑制剂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发现 ,高胆固醇饲养 9周后 ,模型组、氯沙坦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增加 (P <0 .0 1) ,且未发现氯沙坦干预后对血脂水平有影响。 13周后氯沙坦组较模型组内膜厚度减少 65 % ,内膜面积减少 3 4% ,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减少 3 2 % ,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减少 2 8%。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 ,基质金属蛋白酶 2表达因氯沙坦的干预无明显变化。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2抑制剂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2抑制剂显著增加 (P <0 .0 1)。提示氯沙坦在不影响血脂的情况下 ,可明显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2抑制剂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成形术 病理生理学 氯沙坦 血管内膜增生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