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ology for Obtaining Optimal Sleeve Friction and Friction Ratio Estimates from CPT Data
1
作者 Erick Bazi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290-303,共14页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is a cost effective and popular tool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CPT consists of pushing at a constant rate an electronic penetrometer into penetrable soils and recording con...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is a cost effective and popular tool for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CPT consists of pushing at a constant rate an electronic penetrometer into penetrable soils and recording cone bearing (q<sub>c</sub>), sleeve friction (f<sub>c</sub>) and dynamic pore pressure (u) with depth. The measured q<sub>c</sub>, f<sub>s</sub> and u values are utilized to estimate soil type and associated soil properties. A popular method to estimate soil type from CPT measurements is the Soil Behavior Type (SBT) chart. The SBT plots cone resistance vs friction ratio, R<sub>f</sub> [where: R<sub>f</sub> = (f<sub>s</sub>/q<sub>c</sub>)100%]. There are distortions in the CPT measurements which can result in erroneous SBT plots. Cone bearing measurements at a specific depth are blurred or averaged due to q<sub>c</sub> values being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oils within 10 to 30 cone diameters from the cone tip. The q<sub>c</sub>HMM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q<sub>c</sub> blurring/averaging limit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ortions which occur when obtaining sleeve friction measurements which can in association with q<sub>c</sub> blurring result in significant errors in the calculated R<sub>f</sub> values. This paper outlines a novel and highly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obtaining accurate sleeve friction and friction ratio estimates. The f<sub>c</sub> optimal filter estimation technique is referred to as the OSFE-IFM algorithm. The mathematical details of the OSFE-IFM algorithm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along with the results from a challenging test bed simulation. The test bed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OSFE-IFM algorithm derives accurate estimates of sleeve friction from measured values. Optimal estimates of cone bearing and sleeve friction result in accurate R<sub>f</sub> values and subsequent accurate estimates of soil behavior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CPT) Optimal Estimation Geotechnical Site characterization Sleeve friction Cone Bearing friction Ratio Iterative Forward Modelling (IFM) Soil Behavior Type (SBT)
下载PDF
Effect of tool plunge depth on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composite fabrication via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被引量:1
2
作者 Sandeep Rathee Sachin Maheshwari +1 位作者 Arshad Noor Siddiquee Manu Srivastav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Aluminium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s are gaining alluring role especially in aerospace, defence, and marine industri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is a promising novel solid state technique for surface composites fa... Aluminium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s are gaining alluring role especially in aerospace, defence, and marine industri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is a promising novel solid state technique for surface composites fabrication. In this study, AA6061/SiC surfac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and the effect of tool plunge depth on pattern of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dispersion in metal matrix was investigated. Six varying tool plunge depths were chosen at constant levels of shoulder diameter and tool tilt angle to observe the exclusive effect of plunge vari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chosen for the experimentation are speed of rotation, travel speed and tool tilt angle which were taken as 1400 rpm, 40 mm/min, and 2.5 °respectively. Macro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study were performed using stereo zoom and optical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Results reflected that lower plunge depth levels lead to insufficient heat generation and cavity formation towards the stir zone center. On the other hand, higher levels of plunge depth result in ejection of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and even sticking of material to tool shoulder. Thus, an optimal plunge depth is needed in developing defect free surfac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TOOL plunge DEPTH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Ti6242合金线性摩擦焊及焊后热处理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多尺度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党宗彧 秦国梁 +1 位作者 马宏 耿培皓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14-1123,共10页
通过线性摩擦焊技术对一种近α钛合金(Ti6242)进行连接,并进行焊后热处理。为了研究显微组织演变并建立显微组织与接头力学性能的关系,对焊态与焊后热处理的两种接头进行多尺度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的断裂位置均位于母材,而经焊后热... 通过线性摩擦焊技术对一种近α钛合金(Ti6242)进行连接,并进行焊后热处理。为了研究显微组织演变并建立显微组织与接头力学性能的关系,对焊态与焊后热处理的两种接头进行多尺度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的断裂位置均位于母材,而经焊后热处理的接头在焊缝与热力影响区的硬度进一步提升。经过热处理后焊缝处的等轴晶粒中产生薄片状的α相集束,而热力影响区处的马氏体相分解为(α+β)相,从而提高焊接接头处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摩擦焊 Ti6242 焊后热处理 多尺度表征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风机叶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世海 蒋秀明 +4 位作者 淮旭国 辛少波 宫志文 耿宝龙 黄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6,共3页
采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的磨损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200N时,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而磨损率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速度0.84m/s条件下,摩擦系数和磨损... 采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的磨损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200N时,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而磨损率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速度0.84m/s条件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低速低载时磨损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高速低载时有玄武岩纤维从基体中脱落,表现为磨粒磨损特征;高速高载时磨损机理为基体疲劳剥落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摩擦表面形貌表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飞 杜三明 张永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103,共4页
摩擦表面形貌反映材料的磨损状态,对材料表面摩擦形貌的分析是研究其磨损失效形式的一种重要方法。介绍国内外关于表征摩擦形貌主要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提出摩擦表面形貌表征方法的可能发展趋势。分形和小波... 摩擦表面形貌反映材料的磨损状态,对材料表面摩擦形貌的分析是研究其磨损失效形式的一种重要方法。介绍国内外关于表征摩擦形貌主要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提出摩擦表面形貌表征方法的可能发展趋势。分形和小波变换应用于摩擦表面形貌的表征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对于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形貌与材料磨损状态的动态表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材料摩擦状态的摩擦表面形貌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 摩擦磨损 表征方法
下载PDF
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界面摩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志文 李落星 +1 位作者 张明 李世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1-1322,共12页
在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工件与模具界面的摩擦对模具磨损、挤压载荷、产品表面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摩擦也是挤压数值仿真中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影响因素多,难以定量确定。为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需采用合理的摩擦模型。揭示铝合金热挤... 在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工件与模具界面的摩擦对模具磨损、挤压载荷、产品表面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摩擦也是挤压数值仿真中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影响因素多,难以定量确定。为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需采用合理的摩擦模型。揭示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不同接触界面的摩擦学行为。分析工作带位置的摩擦磨损对型材表面质量的影响机理。综述模具材料的表面强化技术,并对各工艺作出评价。归纳总结铝合金热挤压过程中采用的摩擦理论模型及等效表征方法。最后指出热挤压过程中界面摩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挤压 界面摩擦 摩擦学行为 摩擦模型 表征方法
下载PDF
汽车钢板冲压性能的内耗谱表征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宁 刘永刚 +3 位作者 张志波 詹华 张建 戢景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4-627,共4页
测量了未出现上下屈服点的常规汽车钢板和出现冲压变形滑移带、"橘皮"等不均匀变形钢板在室温至350℃的内耗,并对钢板阻尼峰的本质和力学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压性能不同的钢板内耗谱明显不同.常规钢板的内耗曲线上出现了3个较... 测量了未出现上下屈服点的常规汽车钢板和出现冲压变形滑移带、"橘皮"等不均匀变形钢板在室温至350℃的内耗,并对钢板阻尼峰的本质和力学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压性能不同的钢板内耗谱明显不同.常规钢板的内耗曲线上出现了3个较小的内耗峰;出现冲压变形滑移带的钢板中呈现出2个较高的内耗峰;而出现"橘皮"的钢板中则呈现出4~5个很小的内耗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钢板 冲压性能 内耗谱表征
下载PDF
颗粒状秸秆物料流动特性试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姚宗路 欧阳双平 +2 位作者 孟海波 赵立欣 田宜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2-116,共5页
以华北地区8种农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状秸秆静态堆积角、压缩率、均匀度、抹刀角4个指标测试,采用Carr指数法及内摩擦角评价分析了各种颗粒状秸秆物料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通过Carr指数法得分可以反映颗粒状秸秆流动性的变化规... 以华北地区8种农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状秸秆静态堆积角、压缩率、均匀度、抹刀角4个指标测试,采用Carr指数法及内摩擦角评价分析了各种颗粒状秸秆物料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通过Carr指数法得分可以反映颗粒状秸秆流动性的变化规律,得分越高,流动性越好;8种秸秆分为易于流动(如玉米芯)、一般流动(如玉米秸秆)、不易流动(如豆秸)3类,该结果与采用内摩擦角评价原料的流动特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颗粒状 流动特性 内摩擦角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炭基体种类对炭/炭复合材料内耗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威 罗瑞盈 +3 位作者 侯振华 张铀 商海东 郝名扬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I)和化学气相沉积与先驱体转化结合(CVI+PIP)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炭基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三种基体分别是光滑层基体(SLC)、粗糙层基体(RLC)和混合双基体(DMC)(过度生长锥基体+呋喃树脂炭基体)。对这三种复...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I)和化学气相沉积与先驱体转化结合(CVI+PIP)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炭基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三种基体分别是光滑层基体(SLC)、粗糙层基体(RLC)和混合双基体(DMC)(过度生长锥基体+呋喃树脂炭基体)。对这三种复合材料样品进行微观组织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内耗主要来源于炭基体缺陷的运动、纤维/基体界面的滑移和炭平面的滑移。复合材料的内耗对于温度和振幅变化非常敏感,但频率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的内耗影响不大。混合双基体具有最高的缺陷密度和最高的内耗,粗糙层基体具备较完美的炭平面和最低的内耗。炭基体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影响内耗的关键因素,由于光滑层基体、粗糙层基体和混合双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区别,导致在不同基体中出现了不同的内耗行为。在室温状态下,基体中缺陷和纤维/基体的界面的运动可能是影响内耗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内耗的贡献可能主要来源于炭平面的滑移,而且我们还发现动态模量与缺陷密度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致密化工艺 力学性能 内耗
下载PDF
表面改性SiO_2纳米微粒的表征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滕进丽 李小红 肖合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4-876,共3页
文中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FT-IR光谱仪对改性SiO2纳米微粒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油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及在往复摩擦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粒径为10~20nm,表面键合有机... 文中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FT-IR光谱仪对改性SiO2纳米微粒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油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及在往复摩擦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粒径为10~20nm,表面键合有机碳链化合物,在润滑基础油中有很好的分散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显著的抗磨减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纳米微粒 结构表征 可分散 抗磨减摩
下载PDF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丽丽 蒲吉斌 +2 位作者 张广安 王立平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53,共8页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了对比.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处的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IL-MoS_2摩擦前后的化学状态,并对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剥离法成功制备了类石墨烯MoS_2,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类石墨烯MoS_2面积大,质量好,能保持二硫化钼固有的结构.IL-MoS_2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作用;摩擦过程中,纳米尺寸的二硫化钼吸附在钢/钢摩擦副界面形成了保护层,避免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 电化学剥离 材料制备 结构表征 离子液体 摩擦学性能
原文传递
氨基表面自组装膜成膜及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倚天 胡元中 王慧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8-30,共3页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自组装膜不同成膜时间的表面形貌平均粗糙度、接触角,并进行了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表明APTES自组装膜以“岛”状生长,随着反应的时间的延长,岛的数量急剧增...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自组装膜不同成膜时间的表面形貌平均粗糙度、接触角,并进行了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表明APTES自组装膜以“岛”状生长,随着反应的时间的延长,岛的数量急剧增加,形成平整光滑的膜,进一步延长成膜时间,可能形成多层膜,从而平均粗糙度先增大再减小然后再增大,表面性质一直变化不大。微摩擦磨损实验研究表明,APTES自组装膜大大降低镀Cr钢球与硅片之间的摩擦因数,摩擦因数从0.71左右降低到0.16左右,在分子级润滑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SAMs) 薄膜表征 接触角 摩擦
下载PDF
摩擦电喷镀nano-Al_2O_3/Ni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磊 吴斌 +1 位作者 郑翔玉 梁志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96-100,106,共6页
利用新型的摩擦电喷镀系统在45钢基体上制备nano-Al2O3/Ni复合镀层。运用SEM、XRD、EDS、TEM等分析方法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织成分进行表征及分析;并分别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 利用新型的摩擦电喷镀系统在45钢基体上制备nano-Al2O3/Ni复合镀层。运用SEM、XRD、EDS、TEM等分析方法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织成分进行表征及分析;并分别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ano-Al2O3/Ni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均匀,晶粒细小,XRD主峰的晶面指数为(111)和(200),平均晶粒大小为20.8nm,复合镀层截面组织致密,与基质镍结合紧密,EDS结果显示出复合镀层在共沉积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镍发生氧化。由于摩擦,喷射和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复合镀层产生了硬质颗粒弥散强化,细晶强化和高密度位错强化,导致截面平均硬度达676Hv;油润滑条件下,复合镀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并伴有微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电喷镀 复合镀层表征 自动化电刷镀 过电位 位错
下载PDF
脂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副表面织构设计及摩擦性能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占岐 刘小君 +1 位作者 逄明华 刘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67,共7页
为研究具有相对滑动运动的织构摩擦面在大载荷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特性,在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设计制造了凹槽和凹坑2种不同形状的织构,采用表面形貌参数中的偏态、峰态和平均谷体积等参数对织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专用的疲劳摩擦磨损试... 为研究具有相对滑动运动的织构摩擦面在大载荷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特性,在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设计制造了凹槽和凹坑2种不同形状的织构,采用表面形貌参数中的偏态、峰态和平均谷体积等参数对织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专用的疲劳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轴承进行摩擦性能试验,润滑剂为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载荷分别为20,40和60 k N,滑动速度范围为5.2~20.9 mm/s。结果表明:控制织构参数可获得所需的表面形貌参数,进而控制接触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对于相同的织构形状,在织构宽度(或直径)和面积密度一定时,织构深度越大,则偏态越小,峰态和平均谷体积越大,从而表面的摩擦系数也就越小;在织构深度和宽度(或直径)一定时,织构面积密度减小,则偏态减小,峰态和平均谷体积增大,滑动摩擦系数也减小。设计合理的表面织构能有效减小滑动摩擦系数,在该试验的速度和载荷范围内,与接触面未织构的轴承相比,凹槽织构和凹坑织构能使轴承滑动摩擦系数最大减小46.2%和60%。该研究可为脂润滑条件下相对滑动摩擦面的织构设计和摩擦性能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润滑 设计 表面织构 脂润滑 表征参数
下载PDF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余钢 《中国胶粘剂》 CAS 1995年第6期1-5,8,共6页
通过桐油和本酚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然后再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与甲醛反应成功地制得了一种桐油改性甲阶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技术对这类改性树脂的结构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用这类桐油改性酚醛树脂代替橡胶... 通过桐油和本酚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然后再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与甲醛反应成功地制得了一种桐油改性甲阶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技术对这类改性树脂的结构的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用这类桐油改性酚醛树脂代替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作为基作树脂所压制的石棉基汽车刹车片,其摩擦性能显著提高并超过GBn257—86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可望用作耐高温摩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改性 酚醛树脂 合成 刹车片 摩擦性能
原文传递
离子束增强沉积Ni、Ti纳米金属薄膜的表面形貌与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冬生 张会臣 +2 位作者 孙昌国 高玉周 严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N i、Ti纳米金属薄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分形特征,并且对金属薄膜的纳米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表面力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薄... 在原子力显微镜上对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制备的N i、Ti纳米金属薄膜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分形特征,并且对金属薄膜的纳米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载荷和表面力对金属薄膜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薄膜晶粒细小,表面平整,而N i薄膜表面粗糙。N i、Ti沉积薄膜表面具有显著分形特征,各向同性。N i、Ti纳米薄膜的摩擦力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都存在一个临界载荷值,超过这个值,摩擦力急剧增加。将分形理论和接触力学JKR模型结合,对纳米金属薄膜摩擦的临界载荷进行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离子束增强沉积 表面形貌 分形表征 临界载荷 摩擦
下载PDF
7050-T7451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试验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廷 朱丹阳 +1 位作者 刘会杰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2,共4页
在不同焊接参数下进行了7050-T7451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试验,对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和TEM分析,并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布.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影响接头微观组织和焊接缺陷来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在转速800r/min和焊速200mm/min... 在不同焊接参数下进行了7050-T7451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试验,对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和TEM分析,并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布.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影响接头微观组织和焊接缺陷来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在转速800r/min和焊速200mm/min的情况下,接头的抗拉强度最高达到母材强度的88%.焊接热输入较高时,接头的拉伸断裂出现在热影响区,而热输入较低时,焊缝底部出现未焊合,接头从此处首先发生开裂.结果表明,焊核区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和沉淀相溶解;热影响区发生了沉淀相粗化,晶间出现无沉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断裂特征
下载PDF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及缺陷的金相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海霞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8年第6期431-437,共7页
从接头低倍形貌、各区域微观组织特征以及缺陷特征3个方面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金相表征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结果表明:接头低倍形貌有河床型、鼓型以及壶嘴型等3种;接头各区域微观特征可从再结晶和第二相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洋葱... 从接头低倍形貌、各区域微观组织特征以及缺陷特征3个方面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金相表征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结果表明:接头低倍形貌有河床型、鼓型以及壶嘴型等3种;接头各区域微观特征可从再结晶和第二相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洋葱环缺陷实质是大小不等的再结晶晶粒或数量不同的弥散析出相质点交替分布而形成的;Z型线缺陷是原始界面上氧化膜弥散分布而形成的;吻接缺陷和钩状缺陷是一种假性连接缺陷;孔洞和隧道型缺陷主要是由焊接过程中热输入量不够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铝合金 金相表征 低倍形貌 微观组织 缺陷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重载线接触条件下40Cr钢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董帮源 刘小君 +1 位作者 王静 刘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激光微造型技术在环形试样表面加工出直径在20μm到80μm之间,且具有相同深度和面积占有率的圆凹坑,通过Talysurf CCI Lite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测量试样表面,并采用ISO 25178参数对各试样表面进行三维表征,最后利用JPM-1双盘磨... 利用激光微造型技术在环形试样表面加工出直径在20μm到80μm之间,且具有相同深度和面积占有率的圆凹坑,通过Talysurf CCI Lite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测量试样表面,并采用ISO 25178参数对各试样表面进行三维表征,最后利用JPM-1双盘磨损试验机,在重载条件下(赫兹接触压力≥1 GPa)研究各组试样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特性及表面三维形貌参数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直径为80μm和20μm的织构表面润滑效果优于光滑表面.载荷、转速、滑滚比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不同的工况下呈现的规律有所差别,在高速低载大滑滚比条件下,织构表面对提高摩擦副润滑效果最为显著,还进一步探索了表面三维表征参数Sa、Vv、Spc、Vmp、Vxp与重载条件下40Cr钢摩擦特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 线接触 微织构 三维表征 摩擦特性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钢回火碳扩散行为的表征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进峰 周正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735-7745,共11页
在第三代高强钢设计中,碳是最重要的合金化元素,表征碳元素在钢中的扩散行为,是设计和调控钢中显微组织结构以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对中钢中碳原子占位及扩散行为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钢回火过程中碳原子占位状态及扩... 在第三代高强钢设计中,碳是最重要的合金化元素,表征碳元素在钢中的扩散行为,是设计和调控钢中显微组织结构以获得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对中钢中碳原子占位及扩散行为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钢回火过程中碳原子占位状态及扩散行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对相关表征技术进行了梳理及对比,为研究、掌握碳原子扩散运动与微观组织转变关系规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扩散 微观组织 电阻 内耗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