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乌梁素海^210Pb和^137Cs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锁志 孔凡吉 +4 位作者 王喜宽 赵军 段海龙 李世宝 张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4,共6页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210Pb、137Cs测年分析表明,柱心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蓄积峰,这个蓄积峰对乌梁素海的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根据210Pb的CRS模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在该沉积柱心中与137Cs时标吻合较好。乌梁素海的沉积速率并不稳定,变化比较大,表明乌梁素海近113 a来沉积环境不稳定。210Pb、137Cs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变化较大的沼泽的沉积状况,也有助于对核素计年方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137cs沉积速率 乌梁素海 内蒙古
下载PDF
桂西北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豪 张信宝 +1 位作者 王克林 文安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底值、表层土壤<2 mm样品的137Cs比活度高、137Cs空间分布变异大等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粒度粗,土层薄,137Cs吸附总量有限;(2)岩溶坡地裸石面积比例大,137Cs降尘核爆期间流失比例高;(3)土壤中碳酸盐颗粒的溶蚀,促进了吸附137Cs尘埃的洗失等。合理解释无侵蚀岩溶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低于137Cs本底值的现象,对评价137Cs法测定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适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宜用现行的137Cs示踪方法测定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分布特点 倒石堆型岩溶坡地 桂西北
下载PDF
松花湖沉积物^137Cs和^210Pb分布及沉积速率 被引量:7
3
作者 郝立波 刘海洋 +3 位作者 陆继龙 孙淑梅 潘志恒 赵玉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3,共4页
松花湖沉积物柱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分别是37 cm处的1964年蓄积峰、27 cm处的1971年蓄积峰和23 cm处的1975年蓄积峰。利用137Cs核素1964年和1975年对应蓄积峰计算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86 cm/a和0.71 cm/a。采用210Pb计年的常量... 松花湖沉积物柱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分别是37 cm处的1964年蓄积峰、27 cm处的1971年蓄积峰和23 cm处的1975年蓄积峰。利用137Cs核素1964年和1975年对应蓄积峰计算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86 cm/a和0.71 cm/a。采用210Pb计年的常量初始浓度模式(CIC)计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71 cm/a,两者估算的沉积速率吻合。松花湖1964—1975年间的沉积速率明显高于1975—2006年间的沉积速率。137Cs和210Pb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提高沉积速率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 ^^137cs 沉积速率 松花湖
下载PDF
^137Cs示踪的渤海湾黄骅港两侧海区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福 裴艳东 +2 位作者 刘志广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4-1059,共6页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果显示:①NE向伸展的防砂堤截断原SE向的沿岸流后,造成了黄骅港防波堤两侧近岸差异性现代沉积过程,即堤北侧距岸约4km以内海区现代沉积速为0.69~1.12cm/a,堤南侧距岸约4km处的站位8以内无沉积物沉积;②防砂堤南侧的岸外10km、水深约-4m处,存在一个速率高达1.36cm/a的现代沉积中心。上述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比表明,黄骅港建港前后,现代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变化主导了现在的地质环境变化,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沉积速率 黄骅港
下载PDF
中梁山岩溶区坡耕地土壤侵蚀^137Cs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贾红杰 傅瓦利 +3 位作者 张治伟 文志林 李芹 谭贞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61,共5页
采用137Cs法对重庆中梁山岩溶区坡耕地进行了土壤侵蚀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样地顶部侵蚀速率都大于10000t/(km2·a),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坡耕地上部侵蚀速率为3000~4000t/(km2·a)左右,而在耕地下部土壤出现堆积.样地... 采用137Cs法对重庆中梁山岩溶区坡耕地进行了土壤侵蚀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样地顶部侵蚀速率都大于10000t/(km2·a),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坡耕地上部侵蚀速率为3000~4000t/(km2·a)左右,而在耕地下部土壤出现堆积.样地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分别为2765,3202t/(km2·a),其均值相当云贵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40.3%,三峡库区的39.9%,嘉陵江流域的54.1%,黄土高原的39.1%.土壤侵蚀绝对量不大、相对侵蚀强烈是岩溶山区的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137cs 土壤侵蚀 坡耕地
下载PDF
云南楚雄九龙甸水库沉积剖面^137Cs、^210Pbex和细粒泥沙含量的变化及其解译 被引量:10
6
作者 文安邦 张信宝 +2 位作者 李豪 D.E.Walling 齐永青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3,共7页
除深度231~137cm的1963年137Cs蓄积峰外(4.26±0.35 Bq.kg-1),九龙甸水库长393cm的沉积剖面还有二个高137Cs或210Pbex含量的异常峰。上异常峰的137Cs和210Pbex含量分别为10.90±0.49 Bq.kg-1和59.20±3.4 Bq.kg-1;下异常峰... 除深度231~137cm的1963年137Cs蓄积峰外(4.26±0.35 Bq.kg-1),九龙甸水库长393cm的沉积剖面还有二个高137Cs或210Pbex含量的异常峰。上异常峰的137Cs和210Pbex含量分别为10.90±0.49 Bq.kg-1和59.20±3.4 Bq.kg-1;下异常峰仅210Pbex含量高43.40±6.4 Bq.kg-1。上、下异常峰分别和1998年春的森林火灾和1960年春的烧荒种地有关。下异常峰未有137Cs检出,可能和当时137Cs累积沉降量还较低有关。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的森林砍伐和其后的植被恢复,对流域侵蚀产沙和水库淤积有重要的影响。由于1958-1959年森林砍伐引起了强烈的土壤侵蚀,水库淤积严重,同期的淤沙速率和相应的淤沙模数分别高达83.86×104t.a-1和3255.4 t.km2.a-1。随着森林砍伐的停止和植被的恢复,流域内土壤侵蚀逐渐减缓。1960-1962年期间,水库淤沙速率和相应的淤沙模数分别降至40.88×104t.a-1和1587.0 t.km2.a-1;1963年后,更分别降至6.19~7.73×104t.a-1和240.2~291.5 t.km2.a-1。沉积泥沙粒度的变化对流域植被的破坏和恢复有较好的响应。大跃进期间森林砍伐引起的强烈侵蚀产沙,导致剖面下部泥沙粒度较粗;随着植被逐渐恢复,侵蚀减弱,剖面上部泥沙粒度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210PBEX 细粒泥沙含量 沉积物 水库 森林火灾
下载PDF
^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分布与总量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海鳌 吴敬禄 林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5,共7页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太湖流域不同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布,初步估算了太湖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丘陵山坡中点的土壤侵蚀速率与整个坡面的平均值相近;太湖流域山坡中上部以自然坡地为主,土...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太湖流域不同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布,初步估算了太湖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丘陵山坡中点的土壤侵蚀速率与整个坡面的平均值相近;太湖流域山坡中上部以自然坡地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仅为186.6t/km2.a;山坡下部以茶园种植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为3898.5t/km2.a。平原区水田的侵蚀速率与其到山脚的距离正相关,随距离的增大由堆积转变为侵蚀并逐渐增大,山脚水田堆积量和湖岸水田侵蚀量分别为2585.9和6325.7t/km2.a,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869.9t/km2.a。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量约为3446.7×104t,流域土壤侵蚀导致的输入太湖的泥沙量年均约为34.5×104t,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土壤侵蚀是太湖泥沙输入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与湖泊沉积通量定量关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示踪 土地利用 太湖流域
下载PDF
田湾核电站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含量调查及人群内辐射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薇 陆继根 +2 位作者 王利华 刘红玲 于红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1-456,共6页
为了调查田湾核电站运行后土壤环境中核素137Cs放射性水平的变化及评估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采用现场采样测定的方法,分析了田湾核电站装料2年后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并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放... 为了调查田湾核电站运行后土壤环境中核素137Cs放射性水平的变化及评估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采用现场采样测定的方法,分析了田湾核电站装料2年后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并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放射性核素对人群内辐射风险评价模型结合田湾地区居民饮食情况对人群辐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核电站运行2年后周边土壤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相比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个别村镇点位的137Cs放射性水平升高;核电站周边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均远低于我国相关国家标准(GB14882-1994)和运行前的本底值;田湾地区高公岛居民核素137Cs的年总摄入量为18.62Bq·a-1,远低于我国国标成人限值(GB14882-1994).通过摄入137Cs引起的人群内辐射总致癌风险较低,为1.51×10-7a-1,其中超过50%的风险来源于摄入鱼类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湾核电站 ^^137cs 内辐射风险
下载PDF
某放射性污染区盐生植物对^137Cs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秀欢 潘孝兵 +2 位作者 万俊生 刘月恒 杨永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3,295,共6页
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低活度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在一些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某放射性典型污染区域取样,测量了该区域盐生植物及其生长土壤的^137Cs含量,以生物富集系数(BC值)为指标,分析了不同核... 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低活度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在一些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某放射性典型污染区域取样,测量了该区域盐生植物及其生长土壤的^137Cs含量,以生物富集系数(BC值)为指标,分析了不同核素土壤分布、K元素含量等因素对BC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区植物对^137Cs的吸收BC值在10^-5~10^-2数量级之间,多数区域由于核素分布不均匀而引起BC值下降,均匀分布则有利于核素的吸收。另外,BC值还与土壤K元素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 植物修复 ^^137cs
下载PDF
^137Cs法估算宁镇山脉地区黄棕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3 位作者 赵其国 刘晓海 林加加 桑利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宁镇山脉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下蜀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黄棕壤,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坡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示踪法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有用工具,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估算中长期(50余年... 宁镇山脉地区的土壤主要是由下蜀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黄棕壤,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坡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示踪法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有用工具,在国内外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估算中长期(50余年)以来的土壤侵蚀量。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句容市某一小流域的土壤样品,利用137Cs技术首次确定了该地区土壤中的137Cs背景值为1820 Bq/m2。并结合相关的非耕作土和耕作土的侵蚀模型,对该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大小依次为:次生林地>稀疏马尾松林>稀疏灌木林>荒草地,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大小依次为:菜地>旱地>水田。非耕作土的侵蚀强度多为轻度侵蚀,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耕作土的侵蚀强度为中度和强度侵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减轻土壤侵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山脉 黄棕壤 ^^137cs 土壤侵蚀
下载PDF
^137Cs技术研究岩溶高原湿地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家伟 戴全厚 +2 位作者 张曦 高华端 刘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灌丛地>人工草地>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值为农耕地>草地>灌丛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137Cs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侵蚀模数值变化为上坡>中坡>下坡。小流域年均侵蚀模数为:1254.9t·(km2·a)-1,灌丛地侵蚀模数为462.6t·(km2·a)-1,人工草地为630.4t·(km2·a)-1,农耕地为3311.8t·(km2·a)-1。因此,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农耕地是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技术 草海 小流域 地貌部位 侵蚀特征
下载PDF
福岛核事故释放的^137Cs在西北太平洋海水中输运的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云霞 韩磊 +3 位作者 曲大鹏 赵昌 庄展鹏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2011-03-11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事件,本研究基于MASNUM(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洋环流模式,建立了西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模式,对事故释放的^(137)Cs在海洋中的输运和扩散过程... 2011-03-11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事件,本研究基于MASNUM(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洋环流模式,建立了西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物质输运扩散模式,对事故释放的^(137)Cs在海洋中的输运和扩散过程进行了20a的模拟与预测。根据与观测资料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式具备模拟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输运扩散过程的能力。结果显示:至2015年,^(137)Cs表层活度浓度已经扩散至整个中国海域,活度浓度值在0.01Bq/m^3左右;事故发生10a后,研究海域^(137)Cs表层活度浓度趋于均匀,为0.20~0.60Bq/m^3左右;20a后,^(137)Cs在海洋表层的活度浓度要小于0.15Bq/m^3。垂向扩散的结果显示:事故发生10a后,黄海海域^(137)Cs垂向分布较为均匀,东海东部陆架海域活度浓度高于西部海域,且上层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高于底层海水,南海北部海域^(137)Cs活度浓度高于南部海域,且略小于黄海和东海;至2030年,中国近海^(137)Cs的活度浓度的垂向分布趋于均匀,南海略高于黄海和东海;日本海^(137)Cs活度浓度主要集中在表层,最大活度浓度出现在2016年,约为0.20Bq/m^3;西北太平洋海域^(137)Cs活度浓度要高于其他4个海域;2030年以后,整个海域^(137)Cs活度浓度在水平和垂向分布均趋于均匀,均小于0.15Bq/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137cs 放射性物质扩散模式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确定^137Cs背景值所需的采样点数与采样面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强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2-486,共5页
137Cs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核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而大部分研究对137Cs背景值的确定均采取随机采样,没有统一的采样点数与确定的采样面积。本研究利用网格加密采样法,对未扰动地和长期... 137Cs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核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而大部分研究对137Cs背景值的确定均采取随机采样,没有统一的采样点数与确定的采样面积。本研究利用网格加密采样法,对未扰动地和长期耕种且未平整的农耕地各两块样地的137Cs背景值空间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扰动地与农耕地采样地块,137Cs采样点数与背景值空间变异系数都存在指数回归关系;在未扰动地块137Cs背景值存在较大空间变异性,且随着网格面积的扩大137Cs空间变异系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在0.25m2范围内选取最少11个样点才能满足试验精度;在农耕地采样地块,因长期的耕种作用使得137Cs在耕层中混合相对均匀,137Cs背景值空间变异性显著变小,最少选取7个样点就能满足试验精度,且不受采样面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背景值 网格采样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宁南黄土高原土壤^137Cs分布与相关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琨 马远远 +3 位作者 马斌 罗登科 王维宝 徐志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59,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纵断面土壤137Cs分布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纵断面137Cs面积活度随坡面海拔和水平距离的变化,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波动振荡趋势。随海拔降低,纵断面上、中部137Cs面积活度逐步下降,有明显的土壤侵蚀发生;坡面下部137Cs面积活度最高,泥沙沉积的再分布现象明显。流域内林草地剖面土壤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梯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其分布模式与各土地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状态完全一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P<0.01水平达到极显著相关(r2=0.336,n=417)。土壤137Cs的损失和土壤有机质的移动具有相同的物理路径和运移机制;农耕坡地土壤137Cs面积活度随坡度增加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坡度、耕作活动是影响纵断面土壤137Cs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137Cs示踪方法是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分布 宁南黄土高原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137Cs的新疆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肇龙 汪君 +3 位作者 胥鹏海 曹月娥 刘巍 杨建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8-403,共6页
风力侵蚀是准东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考察和土壤^(137)Cs取样分析,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分布特征及风力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不同,^(1... 风力侵蚀是准东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因素,通过野外考察和土壤^(137)Cs取样分析,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137)Cs分布特征及风力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剖面分布特征不同,^(137)Cs基本分布在0~20 cm,甚至更浅,^(137)Cs活度值介于0~65.50 Bq/kg;各样点^(137)Cs总量介于0~1 698.29Bq/m^2,其中背景值为1 698.29 Bq/m^2,不同地类^(137)Cs总量排序为:低平地草甸(背景值样点)>灌丛沙堆>荒漠草地>砾石戈壁>盐碱地>耕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裸地;估算出耕地和非耕地各样点的风蚀速率,耕地平均风蚀速率为744.50 t/(km^2·a),非耕地风蚀速率介于945.06~4 404.01 t/(km^2·a)之间,平均值为2 589.96 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风力侵蚀 土地利用 准东
下载PDF
我国海产品^137CS污染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宝路 哈益明 +2 位作者 张松山 李安 李庆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87-1891,共5页
本文介绍了海产品中137Cs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综述了国内外海产品中137Cs污染的检测方法进展;对我国开展海产品137Cs监测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我国海产品中137Cs污染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海产品 ^^137cs污染 现状监测
下载PDF
基于^137Cs技术的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以三峡库区斑竹林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巨莉 文安邦 +2 位作者 龙翼 严东春 史忠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3-16,24,共5页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研究其侵蚀产沙状况对正确预测三峡水库来沙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斑竹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研究其侵蚀产沙状况对正确预测三峡水库来沙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斑竹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退耕的其他林地和水田改的旱地的侵蚀堆积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前相差不大;在土地利用变化后的短期内,该流域侵蚀产沙变化较小,旱地是流域主要的侵蚀产沙源地,水田是淤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侵蚀产沙 土地利用变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Survival Rate with Cervical Cancer Using ^137Cs and ^192Ir Aftedoading Brachytherapy
18
作者 GuixioZhou GuoxiongChen DemeiMa JianpingSun LinMa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 for stages Ⅱ and Ⅲ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by external irradiation plus ^137Cs or ^192Ir.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irradi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 for stages Ⅱ and Ⅲ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by external irradiation plus ^137Cs or ^192Ir.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treated by external irradiation plus ^137Cs (group A, 427 patients) or plus ^192Ir (group B, 156 patients). There were 170 stage Ⅱ cases and 413 stage Ⅲ cases. The number of cancer types were as follow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524; adenocarcinoma, 34; and adeno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5.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the same external irradiation using 8 or 10 MV of X-ray. After the whole pelvis received 25-35 Gy, the focus was given a total of 45-55 Gy by four divided fields. Intracavitary irradi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one fraction of 6-7 Gy in reference dose at A point every week and a total dose of 40-60 Gy with 6-8 fractions for group A; every fraction of 5-6 Gy in reference dose of A point and total dose of 30-42 Gy with 5-7 fractions for group B.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stage Ⅱ and Ⅲ, and total were 82.9%, 62.2%, and 67.2% for group A respectively and 85.1%, 61.5% and 69.2% for group B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age Ⅱ and Ⅲ in each group (P< 0.05)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late complications of the therapy were rectitis and urocystitis and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7.3% and 6.3% for group A and 9.6% and 9.0% for group B (P> 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stages Ⅱ and Ⅲ cervical cancer are similar when treated with external irradiation plus ^137Cs or plus ^192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物 子宫颈癌 肿瘤 ^^137cs ^^192IR 短距离治疗
下载PDF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污染后的鲜叶与发酵茶叶各化学成分^137Cs的关联
19
作者 韩文炎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污染治理 鲜叶 发酵茶叶 化学成分 ^^137cs 关联分析
下载PDF
2013—2023年宁德核电厂周边海洋生物中^(137)Cs放射性水平分析与评价
20
作者 肖云鹏 李逢伟 钱震 《海峡科学》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环境中的^(137)Cs是公众所受内照射剂量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我国核电事业繁荣发展及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核污染水的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环境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该文对2013—2023年宁德核电厂周边海洋生物中^(137)Cs放射性水平进... 环境中的^(137)Cs是公众所受内照射剂量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我国核电事业繁荣发展及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核污染水的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环境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该文对2013—2023年宁德核电厂周边海洋生物中^(137)Cs放射性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宁德核电厂周边海洋生物中^(137)Cs比活度范围仍处于环境本底水平,周边居民食入水产品中^(137)Cs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放射性水平 海洋生物 宁德核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