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乙酰氨基芴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被引量:7
1
作者 刁汇玲 周春仙 +1 位作者 余艳柯 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结果0.1,1,5和20mg·L-1的2-AAF都可使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及有γH2AX焦点生成的细胞数量增加,但只有20mg·L-12-AAF处理的细胞才出现明显的彗尾增长及有彗尾的细胞数量增加。另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抑制物渥曼青霉素可抑制2-AAF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结论2-AAF可通过激活PI3K家族成员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γH2AX检测DNA损伤的敏感性优于彗星实验,因此,γH2AX有可能成为衡量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2ax 2-乙酰氨基芴 DNA损伤
下载PDF
γH2AX磷酸化/去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及检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森 刘鲁娟 +2 位作者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1299,共9页
自从γH2AX在1998年首次发现以来,迅速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工具。针对γH2AX建立的多种先进检测方法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展现了发展潜力。本文从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机制,各种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建立,以... 自从γH2AX在1998年首次发现以来,迅速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工具。针对γH2AX建立的多种先进检测方法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展现了发展潜力。本文从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机制,各种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建立,以及在相关领域里的应用进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2ax 磷酸化 免疫荧光技术 毒理学评价 综述
下载PDF
应用γH2AX评估丝裂霉素致胃癌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贾金海 李勇 +1 位作者 张晓琳 何英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γH2AX,评估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DNA的损伤;同时,观察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选用丝裂霉素处理,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γH2AX的焦点形成和蛋白... 目的通过检测γH2AX,评估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DNA的损伤;同时,观察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选用丝裂霉素处理,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γH2AX的焦点形成和蛋白水平变化;采用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每个时间点的γH2AX细胞百分数和平均焦点数都呈增加趋势,200μg/mL组和400μg/mL组的增加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400μg/mL的丝裂霉素孵育SGC-7901细胞,γH2AX蛋白的水平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MTT结果显示,丝裂霉素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P<0.05)。结论γH2AX可敏感反应丝裂霉素对胃癌细胞DNA的损伤,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丝裂霉素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抑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胃癌SGC-7901细胞 γh2ax DNA双链断裂 增殖抑制
下载PDF
γH2AX的检测方法简介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艳柯 朱心强 杨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8-410,共3页
关键词 γh2ax 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技术 免疫印迹
下载PDF
γH2AX分析技术用于检测CT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 龚建平 +4 位作者 张伟 俞泽阳 周丽英 张宏 傅晋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4,共5页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 应用DNA双链断裂的生物标记物——γH2AX(H2AX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的荧光显像即γH2AX分析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解CT辐射剂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产生的γH2AX荧光点数目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检测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前景。观察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体外经CT扫描后DNA损伤诱发H2AX活化产生γH2AX,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的γH2AX荧光点数目变化与CT扫描的照射剂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γH2AX分析具有直接作为检测CT辐射剂量的生物学标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X射线CT γh2ax DNA双链断裂
下载PDF
γH2AX和ATM与内源性氧化剂所致DNA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晋 郭忠 马建秀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1,共5页
本文综述了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系中内源性氧化剂所致的磷酸化ATM(CAA)和γH2AX(CHP)的形成与表达;同时综述了各种影响因子和生长条件对CAA和CHP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内源性氧化剂 γh2ax ATM
下载PDF
γH2AX分析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蒋超 裴淑艳 +2 位作者 李上标 马玉 郭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细胞在电离辐射及其他因素作用下,会发生DNA损伤断裂,γH2AX分析技术可清楚地知道DNA损伤断裂程度及修复情况,因此,γH2AX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文章主要对γH2AX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γh2ax DNA损伤 应用进展
下载PDF
DNA损伤标志物γH2AX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若琳 陈楠 +1 位作者 孟丽丽 朱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背景氧浓度变化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并导致细胞DNA损伤反应。以往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是血管新生的原因,但DNA损伤是否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参与DNA损伤修复的磷酸化蛋白γH2AX与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的... 背景氧浓度变化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并导致细胞DNA损伤反应。以往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是血管新生的原因,但DNA损伤是否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参与DNA损伤修复的磷酸化蛋白γH2AX与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应用72只17日龄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OIR阳性对照组和OIR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法对比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及γH2AX表达情况。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对照组、阳性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细胞处理后1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比较并分析各组γH2AX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各组γH2AX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OIR阳性对照组和OIR阴性对照组17日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62、93.05,均P〈0.01),其中OIR模型组和OIR阴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OIR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均较OIR模型组和OIR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7日龄小鼠视网膜γH2AX焦点团聚集出现情况与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面积大小变化趋势相一致。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对照组、阳性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HUVECs中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97,P〈0.01),其中低氧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阳性干扰组均较低氧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HUVECs间γH2AX的表达量与免疫荧光趋势相一致。结论缺氧环境下,γH2AX在小鼠视网膜血管和体外培养的HUVECs中均大量表达。γH2AX的表达与视网膜血管新生有关。低氧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反应可能与视网膜血管新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新生血管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γh2ax
下载PDF
γH2AX:DNA双链断裂的标志 被引量:15
9
作者 余艳柯 陆源 +1 位作者 余应年 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γH2AX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细胞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直接诱导或是通过复制压力诱导形成的双链断裂(DSBs) ,以及细胞自身调控的程序性DSBs和逆转录病毒转染细胞过程中产生的DSBs均可诱导H2AX的磷酸化... γH2AX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细胞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直接诱导或是通过复制压力诱导形成的双链断裂(DSBs) ,以及细胞自身调控的程序性DSBs和逆转录病毒转染细胞过程中产生的DSBs均可诱导H2AX的磷酸化(γH2AX)和簇集。本文对H2AX及其组蛋白家族,以及γH2AX与DSBs之间的关系及可能作为一个探测DNA损伤的新分子探针来利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12ax DNA损伤 诱变剂
下载PDF
重离子所致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γH2AX焦点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隋丽 王豫 +2 位作者 关华 孔福全 周平坤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2期245-251,共7页
DNA双链断裂(DSB)是电离辐射所致基因组DNA的主要和最严重的损伤类型,磷酸化组蛋白γH2AX能比较特异地在DSB处形成焦点,是DSB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比较了重离子~7Li、^(12)C与γ射线辐照小鼠MEF细胞诱发γH2AX焦点的规律特征。结果显示,... DNA双链断裂(DSB)是电离辐射所致基因组DNA的主要和最严重的损伤类型,磷酸化组蛋白γH2AX能比较特异地在DSB处形成焦点,是DSB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比较了重离子~7Li、^(12)C与γ射线辐照小鼠MEF细胞诱发γH2AX焦点的规律特征。结果显示,诱发形成的平均每个细胞的γH2AX焦点数目与照后时间相关,表达峰值出现在照后2 h,但不同类型辐射高表达的持续时间不同。在相同剂量下,致焦点形成率与辐射的LET值相关,LET值越高,形成率越大。γ射线诱发的γH2AX焦点尺寸随照后时间无明显变化,高LET重离子诱发的γH2AX焦点尺寸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减小;与低LET的γ射线相比,高LET辐射诱发的焦点平均尺寸明显变大,LET越高焦点尺寸越大且保持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稳定性 DNA双链断裂 DNA修复 磷酸化组蛋白h2ax聚焦点 重离子 γ射线
下载PDF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CHL细胞中γH2AX焦点的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为 余艳柯 +1 位作者 朱心强 杨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7-419,共3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是否可诱导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中γH2AX焦点的形成,以及是否有细胞系依赖性。材料与方法:应用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MNNG对鼠CHL细胞的生存率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γH2AX焦点... 背景与目的: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是否可诱导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中γH2AX焦点的形成,以及是否有细胞系依赖性。材料与方法:应用MTT试验检测不同浓度MNNG对鼠CHL细胞的生存率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γH2AX焦点的形成。结果:MTT检测表明MNNG对CHL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免疫荧光实验发现1mg/LMNNG处理2h、8h、24h的CHL细胞中含有γH2AX焦点的细胞比例及焦点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含有超过30个γH2AX焦点的细胞比例分别达到56%,92%和91%。结论:MNNG可以诱导CHL细胞中γH2AX焦点的形成,并且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NG Th2ax DNA损伤 遗传毒物
下载PDF
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γH2AX、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大伟 包俊华 +5 位作者 金锐 白刚 刘芳 郝苗苗 马文叶 任萌萌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γH2AX、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治的94例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 目的分析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γH2AX、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治的94例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4例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精液中CD45^+白细胞、巨噬细胞系CD14^+抗原、活化巨噬细胞细胞HLA-DR^+细胞浓度及γH2AX含量,之后比较两组受试者精液中γH2AX、白细胞亚群水平与8-OHDG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液γH2AX百分含量,CD45^+、CD14^+、HLA-DR^+白细胞亚群水平及8-OHDG精子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精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γH2AX百分含量与8-OHDG精子百分率的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95,P<0.05);CD45^+、CD14^+、HLA-DR^+等白细胞亚群与8-OHDG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76,r=0.191,r=0.252,P<0.05)。结论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γH2AX百分含量、CD45^+、CD14^+、HLA-DR^+白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男性,且精子DNA损伤与γH2AX含量、不同白细胞亚群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生殖道感染 男性不育 γh2ax 白细胞亚群 DNA损伤
下载PDF
γH2AX对肺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宝林 王轩 +2 位作者 李立芳 王永志 王广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受照后γH2AX表达量变化与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肺腺癌A549和小细胞肺癌SBC-3细胞株,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不同剂量(0、2、4、6、8、10 Gy)照射后A549和SBC-3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并绘制细胞生... 目的探讨人肺癌细胞受照后γH2AX表达量变化与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肺腺癌A549和小细胞肺癌SBC-3细胞株,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不同剂量(0、2、4、6、8、10 Gy)照射后A549和SBC-3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并绘制细胞生存曲线;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经2 Gy放射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min、30 min、1 h、2 h、6 h、12 h、24 h、36 h、48 h)的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量。分析γH2AX蛋白表达量变化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SBC-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高于肺腺癌A549细胞。两种细胞受照后1 h和6 h,γH2AX的表达量均与肿瘤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D0)相关。结论γH2AX可以作为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一个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耐受性 γh2ax蛋白 肺癌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4-溴联苯醚对大鼠睾丸γH2AX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刘焙 肖跃海 +3 位作者 田源 孙超 耿天 孙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3-968,共6页
目的:分析4-溴联苯醚(4-BDE)对大鼠睾丸组织γH2AX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4-BDE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0、100、200mg/kg 4-BDE染毒组;对照组灌胃同等量的橄榄油,每天灌胃1次,连续3... 目的:分析4-溴联苯醚(4-BDE)对大鼠睾丸组织γH2AX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4-BDE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0、100、200mg/kg 4-BDE染毒组;对照组灌胃同等量的橄榄油,每天灌胃1次,连续30 d。大鼠处死后取睾丸进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qPCR检测H2AX、Western印迹检测γH2AX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200mg/kg染毒组光镜下偶见生精小管内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减少或缺失。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增高,且随染毒剂量的增高凋亡指数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mg/kg染毒组相比,100、200 mg/kg染毒组凋亡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100 mg/kg染毒组与200 mg/kg染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H2AX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γH2AX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200 mg/kg 4-BDE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生精小管结构受损,染毒组睾丸组织内细胞凋亡均增加,γH2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DNA双链断裂(DSB)增多,细胞的凋亡可能与DS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DNA双链断裂 γh2ax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用于分析DNA双链断裂损伤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依朝 樊丽 +6 位作者 王红霞 杨思路 崔雅妮 段奕鋆 段静静 任来峰 苏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9,共4页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foci)是DNA双链断裂(DSBs)损伤修复的评价指标。其中,γH2AX分析应用最为广泛,但最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完全与DSBs损伤一致。系统分析了DNA损伤时γH2AX、53BP1及RAD51 foci的动力性变化及其在DSBs损伤评估中... γH2AX、53BP1及RAD51焦点(foci)是DNA双链断裂(DSBs)损伤修复的评价指标。其中,γH2AX分析应用最为广泛,但最新有研究发现其并不完全与DSBs损伤一致。系统分析了DNA损伤时γH2AX、53BP1及RAD51 foci的动力性变化及其在DSBs损伤评估中的合理应用。结果表明,在电离辐射处理时,γH2AX和53BP1 foci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反映DSBs损伤及修复的动力性变化,而RAD51 foci仅出现在部分损伤细胞中,与其主要参与同源重组修复一致。在喜树碱(CPT)处理时,γH2AX呈现两种染色类型(亮而离散的foci和泛核磷酸化),53BP1 foci仅出现在亮而离散的γH2AX foci阳性细胞且与其高度一致。结果提示,单独γH2AX染色阳性并不能准确代表DSBs损伤,而应结合53BP1等染色来综合分析DSBs损伤程度;RAD51 foci分析仅能反映部分细胞的DSBs损伤修复(主要是同源重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DNA修复 电离辐射 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γH2AX形成的时间剂量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芸 邬蒙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4期333-336,354,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造血组织在全身低剂量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96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暴露于0~800mGyγ射线下。分别于照射后24、48、72h处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加γH2AX抗体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 目的探讨正常造血组织在全身低剂量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96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暴露于0~800mGyγ射线下。分别于照射后24、48、72h处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加γH2AX抗体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单染及双染法结果均显示γH2AX表达呈J型曲线,所有时间剂量组中,100mGyγ射线在48h时诱发的DSB数量最少。结论γH2AX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DNA双链断裂及修复情况。造血组织低剂量照射后可以产生兴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照射 磷酸化h2ax 造血组织 兴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不同片段对胃癌细胞γH2AX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贾岑岑 王琴容 +2 位作者 周建奖 程薇 赵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蛋白不同片段对胃癌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前期分离的H.pylori东亚株GZ7及其CagA敲除株H.pylori GZ7ΔCagA感染的癌细胞株AGS,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NA...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蛋白不同片段对胃癌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前期分离的H.pylori东亚株GZ7及其CagA敲除株H.pylori GZ7ΔCagA感染的癌细胞株AGS,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NA双链断裂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构建不同序列的CagA表达载体(载体a、b、c、d、e),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后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载体转染AGS,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鉴定了含不同片段的CagA载体;H.pylori GZ7感染的胃癌细胞AGS核内γH2AX的表达高于H.pylori GZ7ΔCagA感染的细胞(P<0.05);与NC组比较,不同序列CagA载体转染后胃癌细胞AGS中γH2AX表达均有增加(P<0.05或P<0.01),且载体b、c及d表达增加较明显(P<0.01);载体a和c转染后的胃癌细胞AGS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载体b、c、d及e转染后胃癌细胞AGS的G2/M期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CagA是H.pylori感染诱导胃癌细胞DNA双链断裂的重要因素,CagA中的EPYIA基序是这种DNA损伤的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 DNA损伤 磷酸化组蛋白h2ax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导EJ细胞DNA损伤及γH2AX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艳 田梅 +2 位作者 刘建香 阮健磊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EJ细胞DNA损伤的情况,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EJ细胞后诱导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以及与γH2AX表达量的关系。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链断裂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立即...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EJ细胞DNA损伤的情况,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EJ细胞后诱导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以及与γH2AX表达量的关系。方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链断裂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立即、以及2Gy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EJ细胞中γH2AX焦点的数量。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EJ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后DNA损伤情况明显加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尾矩不断加大,0 Gy组尾矩为0.24,4Gy照射组尾矩为5.26;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γH2AX焦点数目及大小均明显增加,照射的剂量范围从0.1~4Gy均可检测,且照射剂量和焦点形成数目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0.1Gy照射组每个细胞中的焦点数平均达12.37个,4Gy照射组每个细胞中的焦点数平均达46个;2Gy7射线照射后24h仍可检测到γH2AX焦点,随时间延长焦点数目减少、强度减弱,具有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后γH2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呈现明显量效关系,0.1和4Gy照射组γH2AX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4%和29.2%。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测照射后γH2AX焦点数目比其他实验方法更能敏感、直观的反映DNA损伤及修复情况,有望成为检测辐射损伤的理想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照射 γh2ax DNA损伤
原文传递
^(60)Co γ-射线诱导人膀胱癌EJ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梅 潘艳 +1 位作者 阮健磊 苏旭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60Co γ-射线是否可在人膀胱癌EJ细胞中诱导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以及形成的焦点数量与照射剂量及照射后时间的关系。方法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法用于检测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EJ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的变化;免... 目的探讨60Co γ-射线是否可在人膀胱癌EJ细胞中诱导磷酸化组蛋白H2AX焦点形成以及形成的焦点数量与照射剂量及照射后时间的关系。方法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法用于检测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EJ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以及2 Gy照射后不同时间EJ细胞中γH2AX焦点的数量。结果γ-射线照射后γH2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但量效关系不明显;免疫荧光法可检测γH2AX焦点形成的数量和大小,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及有时间依赖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γH2AX焦点数目及大小均明显增加,照射的剂量范围从0.1~4.0 Gy均可检测,照射后24 h仍可检测到γH2AX焦点,但焦点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减弱。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测照射后γH2AX焦点数目可敏感、直观地反映DNA损伤及修复情况,有望成为辐射检测及辐射致癌的好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照射 γh2ax焦点 EJ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γH2AX检测在DNA双链断裂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敏 赵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46,共5页
DNA双链断裂(DSBs)是真核细胞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DNA损伤反应的激活可以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引发肿瘤;H2AX磷酸化产生的γH2AX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清楚地反映DNA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细胞凋亡研究中,是细胞... DNA双链断裂(DSBs)是真核细胞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DNA损伤反应的激活可以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引发肿瘤;H2AX磷酸化产生的γH2AX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清楚地反映DNA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细胞凋亡研究中,是细胞损伤应激反应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γH2AX用作DSBs检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对其在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评估与临床肿瘤的早期筛查及治疗效果评价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2ax DNA损伤修复 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