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预期信息标记“你还别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冬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你还别说”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文章着眼于“你还别说”所连接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类型,离析出了四类“你还别说”句,分别对它们的信息序列和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探讨了反预期信息的内容所指和形式所指。语用功能方面,总结出... “你还别说”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文章着眼于“你还别说”所连接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类型,离析出了四类“你还别说”句,分别对它们的信息序列和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探讨了反预期信息的内容所指和形式所指。语用功能方面,总结出“你还别说”具有篇章连贯功能和人际互动中的提醒、缓冲与交互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预期 信息 “你还别说”
下载PDF
王筠字词关系思想探究
2
作者 张素凤 李学桥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2-30,共9页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王筠立足于整字与“六书”相对应的关系,但鉴于有大量字不能纳入“六书”,于是设置变例,又把假借扩展至构件层面,这些说明王筠把整字与构件混杂在一起,把汉字结构理论与具体字的结构模式相互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 变例 累增字 分别文
下载PDF
“不客气”和“别客气”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清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不客气"的主语是言者主语。"别客气"的主语是句子主语,而二者主语的分别是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第二,语法化对语义的制约。"不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必要客气,"别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需要客气,"不客气"强调客观不必要,自然更易为听话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客气 别客气 句法差异 语用差异 礼貌性
下载PDF
“别”字祈使句的主语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贤德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别”字祈使句主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需要,有的认为不需要。本文在分析大量事例之后,对“别”字祈使句的主语进行分类,分析主语隐现的条件,并与肯定祈使句主语进行比较。
关键词 “别” 祈使句 主语
下载PDF
“别枝”再谈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可能更符合作者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发展 别枝 别+NP
下载PDF
论王筠“分别文、累增字”的学术背景与研究意图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运富 蒋志远 《励耘语言学刊》 2012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现代学者通常把王筠提出的“分别文、累增字”等同于“古今字”,而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源自王筠对《说文》“重文”的研究。王筠发现《说文》存在“异部重文”,而有些“异部重文”是由“一字递增”产生的,这种“一字递增”的重文现象跟... 现代学者通常把王筠提出的“分别文、累增字”等同于“古今字”,而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源自王筠对《说文》“重文”的研究。王筠发现《说文》存在“异部重文”,而有些“异部重文”是由“一字递增”产生的,这种“一字递增”的重文现象跟汉字的发展演变有关,所以他将“一字递增”分成“分别文”和“累增字”专门提出来讨论,细致分析其中各类情形,一方面揭示汉字孳乳造字的具体规律,同时梳理新造字与“本字删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因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历时性质的各种字际关系,虽然有的可以归属于“古今字”,但原本不是从“古今字”的角度立论,因而跟“古今字”并不重合。如果认为王筠讨论“分别文、累增字”目的在以新的名目取代“古今字”,那不符合王筠的研究初衷,难以体现“分别文、累增字”的真正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筠 分别文 累增字 异部重文 古今字
下载PDF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别裁集》 张景星 松江府
下载PDF
“不客气”和“别客气”
8
作者 胡清国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9-53,共5页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多方面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多方面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不客气"的主语是言者主语,"别客气"的主语是句子主语,而二者主语的分别是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第二,语法化对语义的制约,"不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必要客气,"别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需要客气,"不客气"强调客观不必要,自然更易为听话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客气 别客气 句法差异 语用差异
下载PDF
从分别到指示全体——中古“X别”成因考探
9
作者 余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中古汉语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组合“X别”。其中“别”或释作“每”,其功能实际是对名词性成分“X”指称范畴全体进行指示。这种指示全体的“别”,来源于分别义的副词“别”,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名词“X”本身就有指称范畴内全体... 中古汉语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组合“X别”。其中“别”或释作“每”,其功能实际是对名词性成分“X”指称范畴全体进行指示。这种指示全体的“别”,来源于分别义的副词“别”,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名词“X”本身就有指称范畴内全体成员的功能,但因没有形态变化,常常与指称其范畴本身的用法同形。“别”因与指称范畴内全体成员的“X”共现,其原有的词义“分别”又容易被整个句子的语义覆盖,因而才会被看作一个专门用来指示范畴全体的成分。“别”的发展是受语境影响由实义性成分向功能性成分转移的过程,“X别”最终并未演变成词,而是一个介于结构和词之间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别” 分别义的副词“别” 演变
下载PDF
说“八”、“分”——汉语词考原之一
10
作者 赵云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69,共8页
汉语的"八"来自高棉语的brat"别,分"、泰语brat"分";因为藏语的"数词八"brɡjad→brad与之"同音",因此,古羌人乃借用古越(夏)人、夷(华)人本表"分、别"之"八"来... 汉语的"八"来自高棉语的brat"别,分"、泰语brat"分";因为藏语的"数词八"brɡjad→brad与之"同音",因此,古羌人乃借用古越(夏)人、夷(华)人本表"分、别"之"八"来表"数词八"。当这些语言混合之初,brɡjad→brad与brat可能都存在,但当他们融合为汉语时,藏语的"八"纳入汉语底层语言越、夷语只有清塞音尾的语音结构系统,于是就成了-d→-t;-n,藏语的brɡjad"八"就成了《广韵·月部》"房越切"的"八"和《广韵·弥韵》"其辇切"的"件"、《广韵·弥韵》"符蹇切"的"辧"。这就是中国音韵学所谓的"月元对转"。各种语言混合过程中,数词"八"不同时地的读音又接近藏语表示分别的揿bjed(pa)、phjed(pa),人们又用""、"匹"等与藏语音义对应的字表示分别以示与"八"字意义的区别。藏语揿bjed(pa)"分别"、phjed(pa)"分别、匹",融入汉语后,同样纳入底层语言越、夷语只有清塞音尾的语音系统发生-d→-t;-n的变化,于是成了《广韵·薛韵》"皮列切"的"、别"、《广韵·质韵》"譬吉切"的"匹"和《广韵·文韵》"府文切"的"分",这就是中国音韵学的"质文(谆)旁对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 汉字 民族语 入声 阴阳对转
下载PDF
也谈禁止词“别”的来源
11
作者 张世方 《中国方言学报》 2023年第1期9-25,共17页
关于禁止词“别”的来历,前贤多有深见卓识,但至今尚无定论。通过文献梳理和比较,我们发现《金瓶梅》中“别要”的使用限于一个具有上层社会属性的言语社团,其他一些作品中“别要”的使用又与古都金陵多有瓜葛。本文据此推断,“别要”... 关于禁止词“别”的来历,前贤多有深见卓识,但至今尚无定论。通过文献梳理和比较,我们发现《金瓶梅》中“别要”的使用限于一个具有上层社会属性的言语社团,其他一些作品中“别要”的使用又与古都金陵多有瓜葛。本文据此推断,“别要”可能来自明初政治地位较高的南京一带方言。结合现代南京方言和北部吴语“不”的一些特殊读音形式,我们认为北方话的“别”可能来自江南地区“不”的存古性读音,“别”是北方话对南方读音的“不”的同音替代字,“别”的禁止义是“别要”删略生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词“别” “别要” 删略生义 言语社团 方言接触
原文传递
“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项开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6,共9页
本文从“有意—无意”的角度来考察“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别+VP”格式有两个基本类别。在A式“别”字句中,VP表示有意的动作行为,整个格式表示“制止”的意义;而在B式“别”字句中,VP表示意外的结果或事件,整个格式表示“防止”... 本文从“有意—无意”的角度来考察“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别+VP”格式有两个基本类别。在A式“别”字句中,VP表示有意的动作行为,整个格式表示“制止”的意义;而在B式“别”字句中,VP表示意外的结果或事件,整个格式表示“防止”的意义。文章系统描写这两类“别”字句在语义范畴上的对立及其一系列句法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VP”格式 有意 无意 制止 防止
原文传递
词音变化与构式省缩——禁止词“别”的产生路径补说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永龙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3-652,共10页
"别"是明清以来北方汉语中常见的表禁止的否定副词。对"别"的来源和产生途径以往有多种看法,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综合考察历史语料和语音变化,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补充性解释,认为"别"的产生途径可能... "别"是明清以来北方汉语中常见的表禁止的否定副词。对"别"的来源和产生途径以往有多种看法,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综合考察历史语料和语音变化,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补充性解释,认为"别"的产生途径可能是"不要"变音为"别要",然后省缩为"别"。其完整过程经历三个阶段:(Ⅰ)词汇化:从"不""要"连用,词汇化为表禁止的"不要";(Ⅱ)词音变化:"不要"变读为"别要"("别-"是"不-"的变音);(Ⅲ)省缩:"别要"省缩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副词 不要 词音变化 构式省缩
原文传递
否定祈使句式“别V着”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广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5,共8页
"别V着"祈使句的句式义为"说话人要听话人不处于某种状态",具体包括"要听话人不保持某种状态"和"要听话人不进入某种状态"两种意义,二者预设不同。进入"别V着"祈使句的V在句法语义... "别V着"祈使句的句式义为"说话人要听话人不处于某种状态",具体包括"要听话人不保持某种状态"和"要听话人不进入某种状态"两种意义,二者预设不同。进入"别V着"祈使句的V在句法语义上多数具有[+自主][+状态][+附着]特征,在语音上均为单音节或轻声双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V着” 语义 语音
原文传递
“甭”与“别” 被引量:4
15
作者 赫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甭"的后续组合成分多种多样,可以是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或小句。不同的组合格式体现了不同的语用特色,表现出与"别"的某些差异。
关键词 句法
原文传递
“别宥”辨正:检证于尹文的“别形名”学说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中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3,共10页
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尸子》中记载的料子(宋子)"贵别囿"也被如此归结。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 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尸子》中记载的料子(宋子)"贵别囿"也被如此归结。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特别是根据尹文"别形名""辨名分"的名辩学整体,根据郭象和成玄英的中古注疏等,"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并非是主流理解和解释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指"辨别一切事物的界域或界限",更具体说是辨别从自然到社会和政治中的各种形名、名实和名分。这是宋钘、尹文作为黄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宥 尹文 别形名 检证
原文传递
辑本《归藏》源流蠡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浩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归藏》被《周礼》称作"三易"之一,但其在先秦两汉绝少被称引,直到六朝才受到广泛关注。从《归藏》的流传路径来看,无论是六朝时的评论与称引还是清人的辑佚,其源头都是汲冢所出的易类文献。所谓的传世《归藏》,其实就是汲... 《归藏》被《周礼》称作"三易"之一,但其在先秦两汉绝少被称引,直到六朝才受到广泛关注。从《归藏》的流传路径来看,无论是六朝时的评论与称引还是清人的辑佚,其源头都是汲冢所出的易类文献。所谓的传世《归藏》,其实就是汲冢所出的类似"清华简《别卦》"、"王家台《易占》"以及"北大简《荆决》"、"清华简《筮法》"等易类文献的汇编,它包含了一种在战国时非常流行的筮占理论体系,但不一定与《周礼》所说的《归藏》有实际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藏》 清华简 《别卦》 王家台《易占》 汲冢书 战国筮占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论语》“可逝”解——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1,共3页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 文章利用近年来上古汉语形态研究的成果来解读《论语.雍也》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一句中的"逝",认为当依俞樾训为"摧折",并进一步论证"逝"的"摧折"义乃是禅母入声"折"的及物化用法在该语境中的意义。文章提出,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是训诂学的当代转向,"因声析义"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逝 去声别义 及物化 因声求义
原文传递
试析楚系文字中的“别”字
19
作者 魏宜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8,共2页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半",应是楚系文字的一种用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战国文字 楚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