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枝”再谈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 唐宋时,“别”在“别+NP”中常用作“别的”义;唐宋元诗词中,“别枝”常为偏正结构,即“别”用作“别的”义.综合考察唐宋时“别”的使用情况及辛词的格律与对仗,我们认为“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解作“另一枝”或“别的树枝”可能更符合作者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发展 别枝 别+NP
下载PDF
量词“枝”“支”辨
2
作者 张萌萌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9-63,共5页
量词“枝”与“支”本义均是“树枝”,本文通过分析两个量词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得知:二者在汉代出现分化,并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交叉混用现象,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支”已经取得并逐渐呑噬了“枝”的大部分用法,这两个量词之间存在的... 量词“枝”与“支”本义均是“树枝”,本文通过分析两个量词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得知:二者在汉代出现分化,并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交叉混用现象,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支”已经取得并逐渐呑噬了“枝”的大部分用法,这两个量词之间存在的竞争必然会在语言的发展中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下载PDF
抒写与回应:韩愈《别知赋》的经典化内生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安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历史文化心理常态——"知己意识",即情感上的"知音"与政治上的"知遇"。与传统送别赋单纯抒写"离情别思"不同,同题追拟的类型化文本实践在传达与韩愈共通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引起的"送别赋"流变史上的主旨变化,正构成韩愈《别知赋》经典化的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别知赋 送别赋 同题赋 知己 经典化
下载PDF
试论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误失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振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 在诸家《七略》辑本中,姚振宗《七略佚文》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但也存在一些误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汉志》班固注整体上(极少数除外)作为佚文予以辑录,有所不当;二是某些具体的佚文辑录及书籍的还原处理等存在着明显的误失:将班固所自作之注作为《七略》之佚文予以辑录;对《汉志》所"省"之书籍的还原著录尚存未至之处;对有些书籍篇数的还原失于准确;个别书籍还原著录时的类别归属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七略佚文》 班固 刘向 《汉志》 《别录》
下载PDF
由《别录》到《四库全书总目》看目录学的发展流变
5
作者 王茜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7-288,共2页
本文对《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我国目录学史上重要著作进行介绍对比,以此理清汉代以来我国目录学在内容、体例、分类、结构上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别录 七略 汉志 隋志 四库全书总目 目录学
下载PDF
韩愈《别知赋》对古朝鲜送别赋传统形成的意义
6
作者 安生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46-152,202,共8页
在古朝鲜送别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次韵韩愈《别知赋》而成同题赋的创作。这种跨文化视域下以“题材赓续,思想拟效”的集群性、类型化的文学现象,充分显示出韩愈《别知赋》的典范意义。这些次韵同题的送别赋不仅在“学... 在古朝鲜送别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次韵韩愈《别知赋》而成同题赋的创作。这种跨文化视域下以“题材赓续,思想拟效”的集群性、类型化的文学现象,充分显示出韩愈《别知赋》的典范意义。这些次韵同题的送别赋不仅在“学习与逞才”的实践动机中内寓着“尚友古人”的崇古情怀,更在民族文化自任的自觉建构中通过融会楚骚“兮”字句式及化用典故的方式来突破韩愈《别知赋》形制律化的“影响焦虑”。其骚化、散化的尝试根本上取决于“宗骚”的赋学复古思潮在次韵困境中的实践,这正构成古朝鲜送别赋传统自在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别知赋》 朝鲜辞赋 送别赋 同题赋
下载PDF
唐宋“别纸”考论
7
作者 张寒涛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6-102,共7页
"别纸"是晚唐时期非正式的骈体书信,其实质内容不多,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礼节,主要作用是联络感情、拉拢关系。这一文体产生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官僚社会的壮大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势力为了加强同... "别纸"是晚唐时期非正式的骈体书信,其实质内容不多,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礼节,主要作用是联络感情、拉拢关系。这一文体产生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背景下,官僚社会的壮大是其产生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势力为了加强同京城高官、各方节度使以及地方实力派的联系,以寻求帮助,巩固地位,于正式的公文之外,加入了"别纸",用来寒暄客气,表示尊重与结交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纸 文体特征 《桂苑笔耕集》
下载PDF
释楚简中的“规”——兼说“支”亦“规”之表意初文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守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6,共7页
出土文献中新见的疑难字,通过考释与阐释相结合才能做到"完全释字"。考释的核心是文字所记录语言的音义;阐释的重点是构字理据,亦即音义与字形之间的联系。疑难字在字形结构与音义明确的基础上,需要对其构形理据与相关字际关... 出土文献中新见的疑难字,通过考释与阐释相结合才能做到"完全释字"。考释的核心是文字所记录语言的音义;阐释的重点是构字理据,亦即音义与字形之间的联系。疑难字在字形结构与音义明确的基础上,需要对其构形理据与相关字际关系进行合理的阐释。本文根据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及其他材料,首次释出楚文字中的"规"字并释读了上博简中相关辞例。结合汉画像石中规的形状,对甲骨文、秦文字、楚文字中来源不同的"规"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从"规"的起源探讨了"规"与"支"、"枝"等字之间的同源关系及分化过程。得出下列一些初步结论:楚文字"规"源自"枝指"之"枝",秦文字"支"是"规"之表意初文。由于"支"与"丈"混讹,小篆"支"变形为手持半竹;由于"支"广泛用作分支义,别造"规"字相区别。全文在正确考释出楚文字"规"字音义的基础上,从"规"的功能、形制、起源等不同角度探讨其对文字构形的影响,并从文字演变的角度梳理了相关文字的异同分合,尝试了所谓的"完全释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释字 楚文字 “规” “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