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起源”史观之意味:“中西马”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立柱 陈希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内容如剥削、阶级性、虚伪、贪欲、国家镇压机器等都是持具体批判与整体否认态度的,尽管认为如此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其他学人用“文明”“野蛮”区分历史进步、停滞与落后,即无意中把知性专断与西方普遍性的观念传播开去明显不同,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数人得到解放出发看问题的。从历史研究追求平实公正应该使用更中性一些术语看,用褒义明显的“文明”来说某一时段历史的特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说甲文明意味着乙不文明或野蛮,必然分出等级差别。回到传统中国,被视为“文明起源”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人认为是“大同”向“小康”、“公天下”向“私天下”之过渡,是以物役使人性的开始,是战争杀伐愈益激烈和彼此互助走向你争我夺、淳朴自然走向尔虞我诈的时期,此与马恩的认知明显具有相通之处。古史研究使用“文明起源”作为关键词展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重物质、轻人道的历史观,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精神相背离,也与史学自身追求相矛盾,说明目前的古史考量还深陷于西方中心观念之中,反省不够。在此认知基础上文章提出用相对平实的“文化源”代替不甚中性的“文明起源”,以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开启之初一段历史的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大同思想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中心论 文化源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
3
作者 刘造新 冯炎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0期122-124,共3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代代相传的革命品质和革命传统,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而言,是最有说服力、最生动的教科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锤炼卓越...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代代相传的革命品质和革命传统,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而言,是最有说服力、最生动的教科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锤炼卓越的意志品格;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涵,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与光荣传统,继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际遇分析
4
作者 贺新元 姜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历经百年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于在新时代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意味着任何力量、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这一历史进程的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同一时空下相互作用、... 历经百年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于在新时代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意味着任何力量、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这一历史进程的继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同一时空下相互作用、相互激荡,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迎来新的战略任务,进入新的战略阶段,实现新的战略要求,处于新的战略环境。这“五个新”构成了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的时代际遇的主要方面;准确认识这“五个新”,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有的放矢,民族复兴伟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 时代际遇
下载PDF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5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及其进动值的测算
6
作者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70,共25页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大衍历》中,首次用行星变差来刻画行星盈缩历起点每年相对于冬至点的进动,此后的历法或者沿袭《大衍历》的做法直接给出行星变差,或者将行星变差隐含在相关算法中。本文全面考察了《大衍历》类历法中的行星变差常...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大衍历》中,首次用行星变差来刻画行星盈缩历起点每年相对于冬至点的进动,此后的历法或者沿袭《大衍历》的做法直接给出行星变差,或者将行星变差隐含在相关算法中。本文全面考察了《大衍历》类历法中的行星变差常数及其含义,对于未直接给出行星变差的历法,则根据历法中的相关术文,重新构建了这些历法中行星盈缩历起点平均每年进动数值的表达式,并总结了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进动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行星盈缩历起点并非行星近日点,但是由于外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与其近日点黄经相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外行星盈缩历起点视为近日点。与此相应,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并非行星近日点进动,由于各部历法中的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因此历法家很有可能已经具备了通过实测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能力,而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应该是历法家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之后,配合上元积年而调整出来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变差 盈缩历 进动 大衍历 纪元历
下载PDF
基于《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对“亢害承制”本义及应用初探
7
作者 李嘉豪 老膺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4,共5页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及范畴,从而对季节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及疫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则治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运气七篇 亢害承制 主气 周期节律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洪波 宓有睿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7,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与大同思想,是百年来党对于探寻解放全体人类伟大实践的理念集成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使命,全方位彰显人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与大同思想,是百年来党对于探寻解放全体人类伟大实践的理念集成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使命,全方位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现实表现,更是人类未来规划的新蓝图。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构建国家命运共同体、优化全球治理体系、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正向释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同思想 新型国际关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显波 邹广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对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铸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对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了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系列实践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诉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代意义
下载PDF
“大德者必受命”:儒家德福关系的内在逻辑
10
作者 冯晨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5期39-56,197,共19页
儒家思想中,“大德者”与“受命”之间具有必然性,而且“大德”和“位”“禄”“名”“寿”等福也存在内在、必然的关系。万物各有其命并通过德把命表现于现实。与“自然物”不同,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道德的自觉能力,可以以此来体认命、... 儒家思想中,“大德者”与“受命”之间具有必然性,而且“大德”和“位”“禄”“名”“寿”等福也存在内在、必然的关系。万物各有其命并通过德把命表现于现实。与“自然物”不同,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道德的自觉能力,可以以此来体认命、实现命。在此过程中,人与物相互成就,福就在人实现自己天命的现实过程中生成。因此,“位”“禄”“名”“寿”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福内含在命中,并实现于德中。尽管现实社会中会出现德与福不一致的情况,但这是因为人具有自由的意志,既能自觉成德,也会私心自用。当人溺于私心时,则不能体会命、实现德,社会发展也可能因此而不能全合于道。但这并不影响儒家思想中德与命的统一性,以及德福一致这一内在逻辑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德者 儒家 德福一致
下载PDF
《春秋》与《孝经》相表里——曹元弼《孝经》学管窥
11
作者 刘增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孝经集注》等四种,可谓用力深而持久。就其《孝经》学义理来说,一是继承郑玄以《孝经》总会六经的观念,进一步以爱、敬二字为《孝经》之大义,六经之纲领,认为六经皆爱人敬人之道,而爱人敬人出于爱亲敬亲。二是发挥汉儒奠立的《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以三纲、五常为二者之共旨,着意阐发《孝经》已蕴含忠孝一理的三纲观念。虽然曹氏此二说均有所承,但他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第二个观念,虽明显采纳了汉代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之法,但他却强调的是对三纲和君臣之义的维护,而非公羊学以素王改制为核心的革命意涵,这一差异正蕴含了曹氏对时世的回应以及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孝经 三纲 六经 大同
下载PDF
聚焦新时代主题 拓展学术研究新格局
12
作者 陈其泰 张爱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1-65,108,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时代主题下,亟须大力拓展学术研究的新格局,拿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充分地展现中华文明多方位的光辉成就,阐释其深邃智慧和创造活力,以此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时代主题下,亟须大力拓展学术研究的新格局,拿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充分地展现中华文明多方位的光辉成就,阐释其深邃智慧和创造活力,以此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逻辑根由和力量源泉。在本文总结的“五大纲目”中,首先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何以能互相契合的哲理依据;再从唯物主义思想资料、辩证发展的观点、反抗压迫的精神与同情民众苦难的情怀、大同理想四项,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性、科学性精华之所在。“五大纲目”提纲挈领,互相构成有机联系,既具有突出的继承性,又凸显创造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贯通 唯物主义思想资料 辩证发展的观点 反抗压迫的精神 大同理想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13
作者 魏长领 王宁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2-15,250,共15页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一种此疆尔界的对峙,传统为解决不同价值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色,使之成为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逻辑之一。“大一统”的民... 传统与现代化并非一种此疆尔界的对峙,传统为解决不同价值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色,使之成为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逻辑之一。“大一统”的民族观、“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崇德利用”的社会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等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丰厚精神滋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价值载体,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源泉。新时代,要从澄明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遵循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则要求、厘清继承传统文化的核心灵魂三个维度,传承和弘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传统文化 大一统 以民为本 崇德利用 天人合一 协和万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赜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慧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根源与价值面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涵括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传统;大同理想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民为邦本积淀着人民中心现代化的思想源泉;天人合一凝聚着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奠定着和平发展现代化的道德支撑。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不断从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传统文化 文化基因 大一统理念 大同理想
下载PDF
大同“公理”论与知识范式的转变
15
作者 张翔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1,共12页
《大同书》吸纳了近代社会科学的新知识体系,不再依托阐释孔子学说来展开。去苦求乐的人道论与“公理”意识,是康有为《大同书》论证大同的两条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进路。这两条脉络的交汇处,是对“界”与“去界”的分析。“界”是对... 《大同书》吸纳了近代社会科学的新知识体系,不再依托阐释孔子学说来展开。去苦求乐的人道论与“公理”意识,是康有为《大同书》论证大同的两条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进路。这两条脉络的交汇处,是对“界”与“去界”的分析。“界”是对世界诸苦的原因的分析,“去界”则是去苦求乐的关键环节,是大同公理显现的时刻。九界分别“去界”的分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展开,构成了《大同书》全书的骨架。《大同书》在晚清民初学术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这一分析结构带有初步的、较为系统的社会科学架构的特点,堪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东西方文化论战的前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大同 公理 社会科学 知识范式
下载PDF
诠释与超越:康有为《中庸注》的诠释理路析论
16
作者 解颉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3,共5页
成书于1901年的《中庸注》是康有为折中中西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创造性诠释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庸注》中,康有为从儒家外王学的立场进行诠释,阐发变革改制以自强挽救民族危机;对孔子进行了神化和圣化;阐发了其新仁学的思想。
关键词 康有为 《中庸注》 三世进化
下载PDF
大西安规划背景下城市环境动态化设计探索
17
作者 姬静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西安是一个底蕴深厚、气质独特的文化古城。未来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大西安规划背景下,对西安及周边区域进行当代城市环境动态化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城市景观构建,更要结合城市环... 西安是一个底蕴深厚、气质独特的文化古城。未来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大西安规划背景下,对西安及周边区域进行当代城市环境动态化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城市景观构建,更要结合城市环境动态化设计的综合性、多元性、多变性特征,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唤起城市及其周边居住者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城市与周边区域传播交融的城市格局,在动态化的设计中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安规划 当代城市环境 动态化设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毛泽东的天下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18
作者 崔发展 余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56,共8页
毛泽东的天下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天下观、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的思想理论结晶。毛泽东的天下观既是毛泽东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情怀的有力体现,也是... 毛泽东的天下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天下观、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的思想理论结晶。毛泽东的天下观既是毛泽东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情怀的有力体现,也是毛泽东宽广世界眼光、博大人类胸怀的生动诠释。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追求、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价值旨归、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使命担当、团结一切愿意和平的力量的实践方略,内在地包含在毛泽东的天下观中。在新时代,赓续毛泽东的天下观,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两个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天下观 当代价值 大同理想 胸怀天下
下载PDF
寻找海外的乌托邦:康有为、梁启超20世纪初年访问美国“天国”之行述论
19
作者 陈时伟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2期49-82,304,305,共36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周游列国,继续探索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和世界大同之道。1903年、1905年,师徒二人先后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的“理想国”。该“理想国”由澳大利亚籍天主教牧师约翰·亚历山大·陶...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周游列国,继续探索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和世界大同之道。1903年、1905年,师徒二人先后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的“理想国”。该“理想国”由澳大利亚籍天主教牧师约翰·亚历山大·陶威创建。陶威信奉《旧约圣经》中宣扬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在锡安市试行平等互利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办合作社,提倡财产公有;政治上鼓吹天赋人权、男女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生活上实行禁欲主义,严禁饮酒、吸烟、嫖妓、赌博等。这一理想生活模式迅速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到来。本文主要依据笔者近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市发现的一批从未面世的中、英文档案文献,考察康、梁二人20世纪初年对美国基督教“天国”锡安市两次鲜为人知的访问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陶威 《大同书》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前后GPS观测的精密单历元解得到的震区地壳运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顾国华 孟国杰 方颖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6,共8页
利用BERNESE软件的单历元观测值双差定位功能,获取了接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震中5个GPS观测站(PIXI,CHDU,JYAN,NEIJ和LUZH站)震前的短临位移过程及震后短时间的位移.通过拟合和对比分析,讨论了单历元解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以... 利用BERNESE软件的单历元观测值双差定位功能,获取了接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震中5个GPS观测站(PIXI,CHDU,JYAN,NEIJ和LUZH站)震前的短临位移过程及震后短时间的位移.通过拟合和对比分析,讨论了单历元解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以YANC站为固定站,LUZH站震前5月9日N(南北向)、E(东西向)和U(垂直向)3个分量日变化明显异常;而近震中的PIXI,JYAN和NEIJ站震前1小时内垂直位移非常显著,特别是离震中36km的PIXI站在震前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垂直位移变化达300mm以上.震后,PIXI站的水平位移更为突出,2个分量均超过400mm,十分接近高精度的周解结果.这些变化均显著大于单历元解的误差水平.尽管目前的GPS数据处理尚不能实时获取单历元解,但所得到的结果为观测研究大地震近震中临震前的地壳运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运动 单历元解 汶川大地震 垂直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