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高校德育教育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康小怀 刘建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0-84,共5页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抗战、建国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当时的德育教育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回顾该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对当今...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抗战、建国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当时的德育教育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回顾该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及特点,对当今搞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高校 德育教育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政府密切农村干群关系实践述论——以基层廉政建设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廉政建设:制定并落实廉政法规,确保基层干部廉洁奉公;重视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监督权利实现;倡导并践行模范表率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为群众...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廉政建设:制定并落实廉政法规,确保基层干部廉洁奉公;重视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监督权利实现;倡导并践行模范表率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好公仆,受到群众的赞扬和拥护,这在较大程度上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为新时期构建和谐农村干群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村 廉政建设 干群关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合作医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温金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并不存在绝对的缺医少药现象,为实施合作医疗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不断演进的保健药社是构建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路径;"私医入社"堪称合作医疗的伟大创举,即透露出陕甘宁边区西医药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并不存在绝对的缺医少药现象,为实施合作医疗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不断演进的保健药社是构建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路径;"私医入社"堪称合作医疗的伟大创举,即透露出陕甘宁边区西医药资源稀缺的窘境,同时折射了中国共产党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卫生合作社的诞生标志着边区的合作医疗发展的新阶段。陕甘宁边区的合作医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对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合作医疗 医药资源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琳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96-99,共4页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进行了廉政建设。其经验主要是 :加强了政府的廉政制度建设。此外还有 :倡导勤能补拙 ,俭以养廉 ,反对奢侈浪费 ;警钟长鸣 ,时时提醒、告诫党政干部保持廉洁作风。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廉政建设 党政干部 中国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药卫生法制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武艳敏 王洪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
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积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内在要求,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了覆盖全边区的医药卫生网络系统,并构建了基本完善的医药卫生法制体系。边区的医药卫生法制建设包括基本法规、卫生防疫、医政... 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积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内在要求,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了覆盖全边区的医药卫生网络系统,并构建了基本完善的医药卫生法制体系。边区的医药卫生法制建设包括基本法规、卫生防疫、医政药政、医学教育等几个方面,在改善边区卫生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助力抗战胜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边区医药卫生法制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传承历史、服务现实总体特征和鲜明的实事求是、服务战争、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自力更生、宣传灵活、操作性强等具体特征。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奠定了新中国医药卫生法制建设的基础,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医药卫生 法制建设
下载PDF
试论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幼儿教育——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殷琦 《陇东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2-74,共3页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幼儿教育之路,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借鉴和学习这些经验,对于当下我们教育和培养新时期的幼...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幼儿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幼儿教育之路,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借鉴和学习这些经验,对于当下我们教育和培养新时期的幼儿,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时期 解放区 陕甘宁边区 幼儿教育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奶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李琦珂 曹幸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09,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奶业方兴未艾。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奶业科研及生产机构,大力开展奶畜育种、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试验制作奶酪、奶皮、奶油、酸奶等奶制品,成为了边区奶业的技术扩散源。抗日军民对牛、羊奶的大...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奶业方兴未艾。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奶业科研及生产机构,大力开展奶畜育种、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试验制作奶酪、奶皮、奶油、酸奶等奶制品,成为了边区奶业的技术扩散源。抗日军民对牛、羊奶的大量需求,客观上促进了边区奶业技术的传播与辐射,但受经济条件、饮食习惯以及市场流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边区奶业技术扩散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业技术扩散 影响因素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奶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李琦珂 曹幸穗 《中国乳业》 CAS 2013年第2期70-74,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陕甘宁边区的奶业方兴未艾。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奶业科研及生产机构,大力开展奶畜育种、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试验制作奶酪、奶皮、奶油、酸奶等奶制品,成为了边区奶业的技术扩散源。抗日军民对牛羊...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陕甘宁边区的奶业方兴未艾。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奶业科研及生产机构,大力开展奶畜育种、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试验制作奶酪、奶皮、奶油、酸奶等奶制品,成为了边区奶业的技术扩散源。抗日军民对牛羊奶的大量需求,客观上促进了边区奶业技术的传播与辐射,但受经济条件、饮食习惯以及市场流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边区奶业技术扩散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业技术扩散 影响因素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经验的现实价值
9
作者 李智晔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经验对新世纪加强执政党的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仍然应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因为廉政建设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廉政防腐的力度决定着执政能力... 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经验对新世纪加强执政党的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仍然应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因为廉政建设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廉政防腐的力度决定着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内在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廉政建设 执政党 执政能力 借鉴
下载PDF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军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它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人民充分行使参与民主政治和共同管理民主政府的权利,而且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积极性,为巩固、建设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三三制” 民主政权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业迅猛发展原因探析
11
作者 王林林 王晓娜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报刊业,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遵循报刊密切联系群众的方针,从而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报刊网络,成功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了人民,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报刊业发展 原因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理念及技术的形成与确立 被引量:19
12
作者 侯欣一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1,共12页
本文根据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边区政府文件、当事人日记等第一手资料,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的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及司法技术形成的过程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其的反映和评... 本文根据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边区政府文件、当事人日记等第一手资料,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的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及司法技术形成的过程和基本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当时社会各界对其的反映和评价。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上述努力能加深对我国现实司法制度,特别是司法理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司法制度 司法理念 司法技术 技术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 政府文件 当事人
原文传递
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俊涛 宿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160,共6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二流子的改造既是当时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发展边区经济、改变旧社会传染给人的堕落品性、保障劳动人民纯良风俗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改造这些破坏大生产运动、影响边区社会经济及家庭和谐的二流子,边区党和政...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二流子的改造既是当时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发展边区经济、改变旧社会传染给人的堕落品性、保障劳动人民纯良风俗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改造这些破坏大生产运动、影响边区社会经济及家庭和谐的二流子,边区党和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他们采取批评教育与群众的监督帮助相结合、开会批斗和强迫劳动、具体帮助与促其自新、制定村民公约约束二流子的不良行为等措施,卓有成效地将大多数二流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劳动者。改造二流子运动使大生产运动在和谐氛围中进行,有力地促进了边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地方安宁与社会和谐,同时也促进了边区百姓家庭生活的和谐,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二流子改造 和谐社会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