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脚丈乡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土建筑研究概述
1
作者 靳亦冰 李冬雪 +2 位作者 邹佳勤 赵书仪 王军 《新建筑》 2024年第5期139-144,共6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土建筑研究团队始终扎根西部、深耕乡土,致力于西部人居环境改善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海固、河湟、三江源、藏彝走廊等不同研究片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核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土建筑研究团队始终扎根西部、深耕乡土,致力于西部人居环境改善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海固、河湟、三江源、藏彝走廊等不同研究片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核心学术思想和建立在身体力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以期能为区域学科理论建构查漏补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乡土 地域文化 乡村人居 因地制宜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知行合一:礼乐符号的交往行为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清果 曹书圆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63-78,共16页
人是符号的动物,总是借助某种符号展开行动。人际交往以表意符号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然后在这个意义世界中互动,其自然体现为“知”与“行”相互促进的持续过程。本文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视角,探究古代中国的礼乐符号如何建构成被普遍认同... 人是符号的动物,总是借助某种符号展开行动。人际交往以表意符号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然后在这个意义世界中互动,其自然体现为“知”与“行”相互促进的持续过程。本文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视角,探究古代中国的礼乐符号如何建构成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在礼乐符号所构筑的意义之网中如何形塑自身交往行为;进一步分析“知行合一”作为中国特色交往观念的历史源流及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符号互动论 人际传播 交往行为
下载PDF
情感、良知与行动的内在交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重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盈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5,160,F0003,共10页
良知与行动相关的意涵包括道德行为推动力、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道德情感贯通了良知不同方面的特征。在意识的清晰性、行为推动力和对外在知识的促进方面,未经实践深化的良知与为实践所深化的不同阶段的良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程度差异。... 良知与行动相关的意涵包括道德行为推动力、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道德情感贯通了良知不同方面的特征。在意识的清晰性、行为推动力和对外在知识的促进方面,未经实践深化的良知与为实践所深化的不同阶段的良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程度差异。这种解读可以解决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表面上的矛盾和逻辑问题,并更好地澄清我们的道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道德情感 知行合一 道德推动力 实践能力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理论最高点之“万物一体”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婧恩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命题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清晰呈现于其“万物一体”思想中,是该思想形成的内在理路;与此同时,王阳明终其一生践行的“内圣外王”之道也是“万物一体”思想的显化。“内圣”与该思想所追求的个人与宇...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命题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清晰呈现于其“万物一体”思想中,是该思想形成的内在理路;与此同时,王阳明终其一生践行的“内圣外王”之道也是“万物一体”思想的显化。“内圣”与该思想所追求的个人与宇宙相统一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外王”则体现出在此精神境界指导下的入世实践,从而实现了从境界论向现世价值的转化。不论从心学理论构架还是从阳明现实人生实践来讲,“万物一体”思想如筋骨般贯穿王阳明的一生,是其理论体系的最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内圣境界 外王实践
下载PDF
中华礼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5
作者 吴琼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宗旨的育人工作有必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文化教育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注重挖掘传统儒家思想所蕴含的礼仪内涵和... 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宗旨的育人工作有必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文化教育应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注重挖掘传统儒家思想所蕴含的礼仪内涵和心性智慧。以“知行合一”的导读方式促进人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学、思、行。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厚植民族文化之基。将“礼乐”内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使人能“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礼仪内涵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6
作者 张炎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36-38,44,共4页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也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实现自我存在与自我发展的根本。当代我国思政教育在劳动教育融入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导致当代大学生在正确认知劳动方面存在局限性。将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引入思政教育过程既是对思政...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也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实现自我存在与自我发展的根本。当代我国思政教育在劳动教育融入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导致当代大学生在正确认知劳动方面存在局限性。将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引入思政教育过程既是对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可靠保证,同时更是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马克思劳动教育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知行统一”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峻 冯友梅 +4 位作者 赵忠 鞠平 王亚非 陈大恩 沙爱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我国哲学思想家历来推崇"知行统一"。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做人、做学问方面。而要解决人才培养上"知行不一"的问题,须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 我国哲学思想家历来推崇"知行统一"。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做人、做学问方面。而要解决人才培养上"知行不一"的问题,须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着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知行统一"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使学生真正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做人做事上"知行统一"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知行统一 社会责任感 实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团队建设性争论、从经验中学习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国权 宁南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7,共13页
以实证的方法在团队层面研究了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前因后果.基于团队学习行为(能力)模型构造了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两个维度.知维度决定了团队是否能有效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行维度则决定了这些知识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指... 以实证的方法在团队层面研究了组织从经验中学习的前因后果.基于团队学习行为(能力)模型构造了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两个维度.知维度决定了团队是否能有效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行维度则决定了这些知识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指导行为.这是团队从经验中学习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维度.只有知行统一,学习过程才是完整有效的,最终才能转化成绩效.团队建设性争论对团队从经验中学习有显著影响,建设性争论越多,团队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水平越高.团队从经验中学习对团队绩效有显著影响,从经验中学习的知行维度水平越高,团队绩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从经验中学习 团队从经验中学习 知行统一 团队建设性争论 团队绩效
下载PDF
“知行合一”思想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俊英 邹璇 +2 位作者 严凯 范兆飞 张伟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4-89,共6页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知行脱节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王阳明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知行合一"思想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所体现的"知为行先,以知导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qu... 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知行脱节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等问题。王阳明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知行合一"思想却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所体现的"知为行先,以知导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转化"等内涵理念,对目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言传身教、建设师资队伍、增强学生道德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发挥独立自主等方法,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山水城市知行合一浅论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孟兆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现今,我国各部和总局对城市建设各行其是,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针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建设目标,从山水城市的魅力、历史成就和远大目标3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城市... 现今,我国各部和总局对城市建设各行其是,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针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建设目标,从山水城市的魅力、历史成就和远大目标3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城市的自然山水为地形骨架来规划城市,城市建设的终极方向是建设山水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城市 城市设计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基于“知行合一”的管理者战略素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国斌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0-657,共8页
将存在论、存在分析观融入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作为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哲学基础;提出管理者战略素质的概念模型,开发并检验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战略素质中"知"与"行"的内在关系,并对乔布斯的... 将存在论、存在分析观融入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作为管理者胜任素质的哲学基础;提出管理者战略素质的概念模型,开发并检验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战略素质中"知"与"行"的内在关系,并对乔布斯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基于模型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战略素质 知行合一 人本主义思想
下载PDF
“心学”对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安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 强调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特点。当前,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仍然面临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新考验。"两面人"现象是知行不一的极端表现。借鉴"心学"的内容,守持人的良知,是消除知行相悖的人性根源,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要解决的问题。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如注重学习、注重反思、力戒骄傲、保持平常心等,在许多方面和"心学"是相通的。今天,弘扬"心学"文化,也应该秉持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党性修养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基于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通”的德育心理机制都显示出了其愈久弥新的智慧探索品质,是我国现代德育创新的重要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分层 对话模式 知行统一 德得相通
下载PDF
关于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章毛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两个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应当思考如何从青少年的道德需要出发,从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入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使之牢...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两个重点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应当思考如何从青少年的道德需要出发,从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入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教育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行统一”成绩评定方式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立军 张艳芳 《天津电大学报》 2010年第2期43-45,48,共4页
成绩评定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知行统一"成绩评定方式主要包括"知"与"行"两个方面。它的特点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 成绩评定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重要内容。"知行统一"成绩评定方式主要包括"知"与"行"两个方面。它的特点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任课教师考核与其他人员考核相结合;具有反馈和促进功能以及导向功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与行为修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成绩评定方式 知行统一
下载PDF
试论阳明心学的“道事合一”思想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道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道事合一"是阳明心学隐含的基本命题,其内涵主要有四:其一,事是道之器,道不远人,存在于日常生活所构成的事里,并通过事而化虚为实,从而在人面前显现自身,不但如此,道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为不同的事,从而使得说理不但不能离事... "道事合一"是阳明心学隐含的基本命题,其内涵主要有四:其一,事是道之器,道不远人,存在于日常生活所构成的事里,并通过事而化虚为实,从而在人面前显现自身,不但如此,道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为不同的事,从而使得说理不但不能离事,而且必须善加选择用以说理的事;其二,事是道之"工夫",不仅致万物之理是靠人的"正事"活动完成的,而且"致良知"以"成圣"亦是靠人的"正事"活动完成的;其三,道是事之本体,既成了人生的终极关怀和日常行动的动力源,又成了有效做事方法生成的根据,还成了规范做事行为的依据;其四,史是以道成事的范例,以教人生活为己任的经书不应空洞地说教,而须与史成为一体,拿事说理,从而提升人运用"道"于具体事务的能力,并通过人的做事活动来"弘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事合一 致知 成圣 正事
下载PDF
坚持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毛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那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那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形势下,坚持知、情、意、信、行相统一,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荣辱观 有效性 知行统一
下载PDF
中国伦理的知行合一起点何处寻?——论“生生”伦理与哲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悦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76,共13页
“生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生命性的三重基本内涵,但“生生”伦理与哲学试图以生生为本,就要直面三个相悖问题:首先,生生的“创造性”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即无而有”;其次,生生的“过程性”并非仅是过程,而与“存有”互生;再次,生生... “生生”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生命性的三重基本内涵,但“生生”伦理与哲学试图以生生为本,就要直面三个相悖问题:首先,生生的“创造性”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即无而有”;其次,生生的“过程性”并非仅是过程,而与“存有”互生;再次,生生的“生命力”不只天成其性,而重“人文化成”。中国伦理与哲学有着与“生生”之途不同的知行合一的“创生”之路。中国人的伦理是“做”出来的,它既不是“思”出来的,也不是“觉”出来的,它既不是来自理性的“理思”,也不是来自感性的“心性”,超越了所谓“知什么”与“知如何”之争,由始到终皆归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生生伦理 中国伦理 知行合一 知什么 知如何 做不做
下载PDF
“知行合一”:复归本体的明觉与能动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晓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1-28,共8页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而知行本体即是心之良知良能,故“知行合一”的本旨在于“知良能,是良知;能良知,是良能”,即:一切知行活动皆应复归作为知行本体的良知良能。阳明所谓的复归知行本体,并非意味着摒弃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而毋宁是说,意识的认知与身体的行动皆应基于心之本体,如此,“行”方具有先天的自明性,“知”方具有本原的能动性。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回答了道德知识的先天来源与道德行为的根本动力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阳明学
下载PDF
论研究生荣辱观培养的意义及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伟峰 陈乾坤 齐景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2-36,共5页
知荣明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升研究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科学引导,强化研究生责任意识;要着眼小处,培育良好行为习惯;要运用多种方法,拓宽研究生践行荣辱观的有效途径;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 知荣明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升研究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科学引导,强化研究生责任意识;要着眼小处,培育良好行为习惯;要运用多种方法,拓宽研究生践行荣辱观的有效途径;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塑造道德实践氛围;要理顺体制,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研究生 知荣明耻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