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能动补水对AP1000乏燃料池局部硼稀释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苏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AP1000非能动电厂在事故后采用非能动补水的方式为乏燃料池提供冷却,同时临界安全分析要求乏池硼浓度高于最低允许硼浓度,以保证足够的次临界裕度。基于AP1000乏燃料池设计,采用CFD流体分析软件,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模拟非... AP1000非能动电厂在事故后采用非能动补水的方式为乏燃料池提供冷却,同时临界安全分析要求乏池硼浓度高于最低允许硼浓度,以保证足够的次临界裕度。基于AP1000乏燃料池设计,采用CFD流体分析软件,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模拟非硼化水源补水对燃料贮存区域的非均匀硼稀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燃料贮存区的局部硼浓度受到非硼化水源的稀释作用有所降低。在有效控制补水的前提下,局部硼浓度最低降至约2 140 ppm,高于允许的最低硼浓度值,不影响乏燃料临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池 非能动补水 局部硼稀释 影响分析 ap1000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urface geometr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HTPB propellant under rapid depressurization
2
作者 Kaixuan Chen Zhenwei Ye +1 位作者 Xiaochun Xue Yonggang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6-558,共13页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re decay.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wich propellant is derived from slicing the 3D random particle packing,an approach that enables a more eff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flame struc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ed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reasonable agreement,thereby validating the precision and soundness of the model.Based on the typical rapid depressurization environment of solid rocket motor(initial combustion pressure is 3 MPa and the maximum depressurization rate is 1000 MPa/s).A-type(a flatter surface),B-type(AP recess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and C-type(AP protrud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propellant combustion processe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Upon comparison of the evolution of gas-phase flame between 0.1 and 1 ms,it is discerned that the flame strength and form created by the three sandwich models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depressurization,with the flame structures gradually becoming harmonized over time.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comparison extinction times:the surface geome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with AP protrusion favoring combustion the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TPB propellant BDP model Rapid pressure decay Burning surface geometry
下载PDF
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晏嘉伟 屈炜宸 +6 位作者 杜芳 李磊 孙新零 林励云 李毅恒 汪慧思 陶博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I0006,共9页
以AP和铝粉为原料,采用“AP预处理+表面沉积”两步法工艺制备了以铝粉为“壳”的铝基核壳材料AP/Al;采用SEM-EDS、粒度分析、密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AP/Al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粒度分布和密度等物理特性,对比测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 以AP和铝粉为原料,采用“AP预处理+表面沉积”两步法工艺制备了以铝粉为“壳”的铝基核壳材料AP/Al;采用SEM-EDS、粒度分析、密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AP/Al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粒度分布和密度等物理特性,对比测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感度性能、热分解性能、爆热及残渣活性铝含量并与AP/Al物理混合物进行了对比;运用Flynn-Wall-Ozawa方程计算了AP/Al物理混合物及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分解活化能,并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铝基核壳材料AP/Al是以AP为“核芯”、铝粉为“壳”,密度为2.0485 g/cm^(3)的类球形颗粒;相比于物理混合物,铝基核壳材料AP/Al静电火光感度由27.94 mJ提高至102.88 mJ,AP低温分解和高温分解活化能分别提升10.9和9.0 kJ/mol,爆热值未出现明显降低(物理混合物为9298.4 J/g,铝基核壳材料AP/Al为9260.6 J/g),但铝基核壳材料AP/Al残渣中活性铝质量分数降低90%以上;有别于传统铝粉燃烧的拖拽火焰,铝基核壳材料AP/Al燃烧时,铝液滴溅射大量细颗粒铝珠,且燃烧火焰更加均匀、明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核壳材料 ap/Al 微纳复合材料 燃烧性能
下载PDF
马铃薯响应低氮肥胁迫AP2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分析
4
作者 张珍华 蒋素华 +2 位作者 武思 梁芳 牛苏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研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AP2亚组类转录因子家族对低氮肥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分别种植于氮肥供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处理10 d后,收取不同处理下的叶片和根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筛... 为研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AP2亚组类转录因子家族对低氮肥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分别种植于氮肥供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处理10 d后,收取不同处理下的叶片和根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AP2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和对低氮肥胁迫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8个马铃薯AP2转录因子不均匀地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且都含有不同数目的保守基序结构,亲缘关系分析发现有15个马铃薯AP2家族蛋白与拟南芥的AP2蛋白聚集在了一起。基于马铃薯转录组数据,发现根中12个基因在低氮肥胁迫处理后被抑制性表达,其中3个基因显著降低;在叶片中9个基因被抑制表达,2个基因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此外,还发现AP2转录因子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很大差异,其中14个AP2转录因子在根和叶片中的表达量呈显著性差异。根据亲缘关系和功能分析,推测PGSC0003DMG400027502、PGSC0003DMG400012181和PGSC0003DMG400013587可作为候选的响应氮肥胁迫的关键转录因子,该研究为下一步研究马铃薯AP2响应低氮肥胁迫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低氮肥胁迫 ap2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响应
下载PDF
水稻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及其相应miRNAs在叶片衰老中的表达
5
作者 蒋鑫 陈重先 +4 位作者 刘梦兰 黄丹丹 李伟 缪颖 张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目的】探究水稻AP2/ERF转录因子在叶片衰老中的功能及其受miRNA和组蛋白修饰调控的转录机制。【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Oryza sativa)AP2/ERF家族成员及其上游靶向的miRNAs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iRNA及其靶基因在水稻叶... 【目的】探究水稻AP2/ERF转录因子在叶片衰老中的功能及其受miRNA和组蛋白修饰调控的转录机制。【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Oryza sativa)AP2/ERF家族成员及其上游靶向的miRNAs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miRNA及其靶基因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RT⁃qPCR检测该家族成员及miRNAs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互作关系。【结果】在水稻中共有155个AP2/ERF基因,所有成员启动子都含有光响应元件,大多数基因都具有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厌氧诱导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到45个miRNAs靶向调控水稻AP2/ERF家族的58个成员。鉴定出一系列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呈显著负相关的miRNA-靶基因对,暗示这些miRNAs可能通过抑制AP2/ERF基因的表达,参与水稻叶片衰老过程的调控。同时,发现4个AP2/ERF基因的表达量及其组蛋白H3K9ac富集水平随水稻叶片的衰老持续上升,说明这些基因表达同时受到H3K9ac修饰调控。【结论】在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AP2/ERF基因的转录受其相应靶向的miRNAs和组蛋白H3K9ac修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p2/ERF转录因子 叶片衰老 表观遗传修饰 miRNA调控 H3K9ac修饰
下载PDF
绣球‘杜丽’AP 3基因克隆与基因编辑载体构建
6
作者 李童 王月莹 赵惠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以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园林植物,多用作切花装饰和景观营造,在亚洲、美洲、欧洲广泛栽培。为探究AP 3基因在绣球花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加快重瓣绣球新品种培育进程,该研究以绣球‘杜丽’为材料,克隆其MAD... 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以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园林植物,多用作切花装饰和景观营造,在亚洲、美洲、欧洲广泛栽培。为探究AP 3基因在绣球花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加快重瓣绣球新品种培育进程,该研究以绣球‘杜丽’为材料,克隆其MADS-box B类基因HmAP 3,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功能;根据HmAP 3序列信息,筛选出高特异性编辑靶点并构建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载体整合到绣球基因组中。结果表明:(1)克隆到1段HmAP 3基因的cDNA序列,其序列全长546 bp,共编码181个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一致性为100%,与拟南芥AtAP3相似度为58.8%。(2)不同属植物AP3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在同属不同物种中,AP3蛋白主要结构较为保守,仅在少数基序上存在差异。(3)在HmAP 3中共鉴定到2个高特异性靶点,并成功构建2个单靶点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4)该研究共获得5株基因组内含有Cas 9序列的抗性芽,但其靶点均未突变,在抗性芽中没有检测到Cas9表达。该研究探讨了AP 3基因在重瓣绣球育种中的价值,对绣球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了初探,为绣球优良品种繁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MADS-box家族 ap3 CRISPR/Cas9 载体构建
下载PDF
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岚 龙亭宇 +2 位作者 游婷 冯晓军 段晓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4-712,共9页
为了改善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50)的释能特性,采用冰模板法构筑了TK50/高氯酸铵(AP)(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热-红联用仪... 为了改善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盐(TK50)的释能特性,采用冰模板法构筑了TK50/高氯酸铵(AP)(TK50/AP)复合物三维纳米网格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热-红联用仪及激光点火装置对其形貌、微结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K50/AP复合物的三维纳米网格结构包含大量的中孔(2~6 nm),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7.059m^(2)·g^(-1)和0.09 cm^(3)·g^(-1)。XRD衍射峰强度大大降低,由Scherrer公式计算的平均晶粒度为83.80 nm。DSC曲线有2个放热峰,位于228.1℃处尖锐的强放热峰,其峰温较原料TK50提前12℃,活化能增加144.86 kJ·mol^(-1);位于325.6℃处弱的宽峰,其峰温较原料AP提前105.6℃,活化能增加24.21 kJ·mol^(-1)。热-红联用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热分解速率更快、能量释放更完全。TK50/AP复合物表现出高效稳定的激光点火燃烧(LIC)性能,点火延迟时间从原料TK50的50 ms、混合物的60 ms降低到20 ms,激光点火阈值从原料TK50的25.12 mJ、混合物的12.56 mJ降低到6.28 mJ。复合物的纳米尺寸效应和多孔网格结构优异的传热传质特性是其热分解和LIC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50 ap 冰模板 三维纳米网格 热分解 激光点火燃烧
下载PDF
珙桐AP2/ERF家族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8
作者 曾沥 孙曼丽 +2 位作者 刘晋芸 胡小盼 魏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为探究AP2/ERF类转录因子在珙桐开花调控及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从实验室珙桐不同发育时期苞片和叶片的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调控珙桐苞片发育相关AP2/ERF家族基因DiAP2-1、DiDREB-1和DiRAV-1,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及功... 为探究AP2/ERF类转录因子在珙桐开花调控及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从实验室珙桐不同发育时期苞片和叶片的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调控珙桐苞片发育相关AP2/ERF家族基因DiAP2-1、DiDREB-1和DiRAV-1,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初步研究了目的基因在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DiAP2-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DiDREB-1和DiRAV-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对目的基因在珙桐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iAP2-1和DiRAV-1在苞片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降低,DiDREB-1只在苞片第三时期高表达,推测DiDREB-1、DiRAV-1属于A类基因,DiAP2-1属于B类基因.表型实验显示DiDREB-1和DiRAV-1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较野生型表现为明显的早花,DiAP2-1同源基因对应的拟南芥突变体与同一时期野生型拟南芥对比表现为花瓣减少且萼片大,角果呈短粗状且败育.对关键开花调控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iDREB-1和DiRAV-1异源表达后使其他促花因子表达量上调进而使拟南芥花期提前.以上结果表明,AP2/ERF类转录因子DiAP2-1、DiDREB-1和DiRAV-1在珙桐苞片及花器官发育和珙桐开花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花器官 苞片 ap2/ERF
下载PDF
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超 肖敬 周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培美曲塞联合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1)。研究组患者采用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ORR、DCR分别为15.25%、57.63%,均高于对照组(3.28%、3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NSE、CA125、Cyfra21-1、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NSE、CA125、Cyfra21-1、CEA水平分别为(15.23±5.06)ng/mL、(50.16±5.12)U/mL、(6.52±2.03)ng/mL、(30.17±4.17)ng/mL,均低于对照组[(20.16±5.04)ng/mL、(80.24±5.22)U/mL、(10.25±3.09)ng/mL、(60.22±4.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KPS改善率为77.97%,高于对照组(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RBC、WBC、PL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RBC、WBC、PLT值分别为(3.61±0.12)×10^(12)、(3.98±1.07)×10^(9)、(210.23±30.16)×10^(9),均高于对照组[(3.50±0.11)×10^(12)、(3.12±1.03)×10^(9)、(198.24±20.17)×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Ⅳ级胃肠道不适、肝损伤、肾损伤、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深部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AP方案可有效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和血常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深部热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ap方案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稳定AP选择的动态室内定位方法
10
作者 魏军 罗恒 +1 位作者 倪启东 陈明哲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室内复杂多变环境下,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位置指纹算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在线阶段的匹配算法通常采用加权K近邻(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WKNN)算法,但该算法往往采用固定k值... 在室内复杂多变环境下,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位置指纹算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在线阶段的匹配算法通常采用加权K近邻(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WKNN)算法,但该算法往往采用固定k值方法存在较大的定位误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离线阶段构建位置指纹数据库时并没有考虑到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信号的波动性。因此,存在大量不同AP的冗余信息,对定位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稳定AP选择的动态室内定位方法。首先,通过高斯滤波对RSSI值进行预处理,滤除随机干扰;然后,通过优选AP算法计算AP的稳定度,筛选出关键AP用于定位;最后,利用距离阈值动态调整k值,并对权重系数进行改善,实现了对WKNN算法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稳定AP选择的动态室内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冗余AP信息,并实现动态k值方案,在定位精度上优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算法、加权K近邻算法和改进的加权K近邻算法,平均定位误差分别降低了26.13%、21.29%和9.89%,定位误差在1.5 m内的累积分布概率达到了60.41%,分别提升了25%、16.66%和8.33%,定位效果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优选ap 信号强度 加权K近邻算法 信号波动 指纹匹配
下载PDF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
11
作者 尹玉林 杨忠光 +3 位作者 伊夫石 王琴 皮广有 刘吉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P化疗组30例和联合化疗组30例。AP化疗组患者采取AP...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P化疗组30例和联合化疗组30例。AP化疗组患者采取A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在AP化疗组基础上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持续治疗4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0.00%,高于AP化疗组的43.33%(χ^(2)=4.344,P=0.037)。治疗4个化疗周期后,2组IgG及血清CA125、CEA、NSE水平及AP化疗组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联合化疗组IgG、IgA、IgM水平高于AP化疗组,血清CA125、CEA、NSE水平低于AP化疗组(P<0.05或P<0.01)。联合化疗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P化疗组(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采取康莱特注射液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能够降低免疫耐受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延缓病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康莱特注射液 ap化疗方案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Fe^(3+)-DA-APS自催化体系的Fe_(3)O_(4)/PAA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温暖 何新宇 +2 位作者 黄欣薏 何帅 左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磁性组分,基于AA(丙烯酸)与部分Fe3O4反应产生的Fe3+、多巴胺(DA)构建双重自催化过硫酸铵(APS)的自由基聚合体系,在低温下制备了Fe_(3)O_(4)/聚丙烯酸(PAA)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PA... 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磁性组分,基于AA(丙烯酸)与部分Fe3O4反应产生的Fe3+、多巴胺(DA)构建双重自催化过硫酸铵(APS)的自由基聚合体系,在低温下制备了Fe_(3)O_(4)/聚丙烯酸(PAA)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PA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分别为900%、251.1 kPa;同时,其可较好粘附不同基材,在钢材上粘附-剥离循环20次后粘附强度仍稳定在30.7 kPa左右;此外,其还可感应极小形变,并在166 ms内快速响应。该Fe_(3)O_(4)/PAA水凝胶综合性能良好,具备应用于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DA-apS 自催化 自由基聚合 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通过调控TLR9/AP-1信号通路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白三烯水平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13
作者 刘顺利 粱萌萌 +2 位作者 刘大英 刘夏辉 何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 探究玉屏风颗粒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TLR)9/激活蛋白(AP)-1信号通路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白三烯水平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 选取大鼠60只,除健康10只外其余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健康(A)组、模型(B)组、玉屏风... 目的 探究玉屏风颗粒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TLR)9/激活蛋白(AP)-1信号通路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白三烯水平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 选取大鼠60只,除健康10只外其余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健康(A)组、模型(B)组、玉屏风颗粒低剂量(C低)组、玉屏风颗粒中剂量(C中)组、玉屏风颗粒高剂量(C高)组、氯雷他定(D)组,各10只。分组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其中,C高、中、低组用5.40、2.70、1.35 g/kg灌胃,D组以0.90 mg/kg灌胃,A、B组每天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30 d。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4、组织胺(HI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球蛋白(Ig)E,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对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癌基因fos蛋白(C-Fos)、原癌基因蛋白(C-Jun),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白三烯受体(CysLT1-R)和CysLT2-R基因mRNA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中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中组比较,C高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高组比较,D组血清中IL-4、TNF-α、IgE、HIS表达、鼻黏膜组织中EOS细胞及CysLT1和CysLT2 mRNA表达、C-Fos、C-Ju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B组与C低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中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鼻腔内黏膜组织良好,无EOS浸润、充血;B组与C低组鼻腔内黏膜组织损坏严重,大量EOS浸润产生及黏膜上皮脱落,黏膜下腺体增生和血管扩张充血;C中组与D组鼻黏膜仍有部分肿胀及嗜酸性粒细胞,仍有炎性浸润现象;C高组鼻腔黏膜中仍有少量水肿和轻度血管扩张现象,EOS浸润明显降低。结论 过敏性鼻炎大鼠经玉屏风颗粒治疗后,白三烯表达降低,黏膜病理及免疫功能改善,机制可能与调节TLR9/AP-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颗粒 过敏性鼻炎 Toll样受体(TLR)9/激活蛋白(ap)-1 鼻黏膜重塑 白三烯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大叶桉根、茎、叶转录组比较和AP 2/ERF基因家族分析
14
作者 陈欢 张健 +4 位作者 黄恒成 唐正涛 韦联健 周韬 邓紫宇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1年对广西六峰山林场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进行采样,采用Hiseq 2000对大叶桉根、茎、叶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40786个Unigene;通过数据库比对,共注释了31662个Unigene。GO注释结果最多的条目为膜组成部分;KEGG注... 2021年对广西六峰山林场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进行采样,采用Hiseq 2000对大叶桉根、茎、叶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40786个Unigene;通过数据库比对,共注释了31662个Unigene。GO注释结果最多的条目为膜组成部分;KEGG注释结果表明,5654条序列参与129条代谢通路,参与基因最多的通路为核糖体。对比分析大叶桉根部和茎,以及根部和叶之间的转录差异,发现多条富集的通路,包括α-亚麻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等。鉴定出AP 2/ERF家族基因84个,其中AP 2家族含有9个基因,RAV家族含有2个基因,ERF家族包含73个基因,各基因家族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转录组比较 ap 2/ERF基因家族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区分度的AP有效集构建方法
15
作者 严维轩 朱立才 +2 位作者 季衍辉 李永 杨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面向接受信号强度(RSS)指纹定位的接入点(AP)日益增多,导致一些AP的作用是冗余的,甚至对定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定位计算的开销。通过对AP进行适当筛选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冗余AP,但定位效果会随着AP数量...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面向接受信号强度(RSS)指纹定位的接入点(AP)日益增多,导致一些AP的作用是冗余的,甚至对定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定位计算的开销。通过对AP进行适当筛选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冗余AP,但定位效果会随着AP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甚至会增大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区分度的AP有效集构建方法(EID),充分利用指纹信号在不同空间的差异,实现了准确的位置估计。首先,用信息区分度评估AP的定位能力,有效反映出每个AP在不同采样点的区别,展示AP对空间位置的分辨程度。然后,基于AP信息区分度设计更加符合现实环境的增量聚类算法,能根据AP的定位能力得到不同类别的集合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利用点集距离最大原则提出AP有效集选择策略,根据聚类结果和选择要求,选择出合适的AP集合。本文在真实场景下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现有的AP选择方法,即基于组判别(GDB)算法、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算法和基于非均匀量化RSS熵(NQRE)算法对比,在减少不低于40%AP数量的情形下,EID将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18.7%、11.2%和14.6%。与此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95%的情形下定位误差低于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选择 信息区分度 有效集 室内定位
下载PDF
New insights in nano-copper chromite catalyzing ultrafine AP:Evaluation of dispersity and mixing uniformity
16
作者 Yong Kou Peng Luo +8 位作者 Lei Xiao Yanping Xin Guangpu Zhang Yubing Hu Junqing Yang Hongxu Gao Fengqi Zhao Wei Jiang Gazi H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0-133,共14页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due to their obviou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EMs,especially the uniformly dispersed nanomaterials.H...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due to their obviou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EMs,especially the uniformly dispersed nanomaterial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dispersion of nanomaterials.In this study,the dispersity and mixing uniformity of nano-CuCr_(2)O_(4)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solid UV light absorption between the nano-catalytic materials and EMs.The nano-CuCr_(2)O_(4)/ultrafine AP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dispersity of nano-CuCr_(2)O_(4)were prepared by manual grinding and mechanical grinding with different grinding strength and griding time.And then,the absorbance of different samples at 212 nm was obtained by solid UV testing due to the high repeatability of the absorbance at 210-214 nm for three parallel experiments,and the dispersity of different samples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established difference equation.Furthermore,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IR,SEM,EDS,DSC and TG-MS,which confirmed that different mixing methods did not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samples(XRD and IR),and the mixing uniformit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inding strength and grinding time(SEM and EDS).The scientific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ifference equation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DSC.The dispersity of nano-CuCr_(2)O_(4)exhibits a positiv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with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and the uniformly dispersed nano-CuCr_(2)O_(4)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ultrafine AP from 367.7 to 338.8℃.The TG-MS patterns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nano-CuCr_(2)O_(4)advance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ultrafine AP by about 700 s,especially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stage,and the more concentrated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 is beneficial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AP-based propellants.The above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persity based on solid UV curves coul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ispersity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atalytic materials in EMs,which is expected to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uCr_(2)O_(4) Ultrafine ap Dispersity UVe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hermal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基于PEI界面作用增强的AP热分解催化性能
17
作者 许洪鹏 黄琪 +1 位作者 金波 彭汝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I0006,共10页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解行为;通过SEM、XPS、XRD、IR、ICP-OES和Zeta电位等测试手段对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原料AP相比,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94.2℃,表观放热量增加了512.91 J/g,证实PEI/Cu(ClO_(4))_(2)对AP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PEI的加入能增强金属催化剂和AP的界面作用,使得催化剂更均匀地分布于AP表面,从而促使金属催化剂更好地发挥热分解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 ap 聚乙烯亚胺 PEI 催化热分解 静电自组装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8
作者 刘勇 杨刚 王静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AP组和联合化疗组,各40例。AP组给予培美曲塞二钠和顺铂;联合化...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AP组和联合化疗组,各40例。AP组给予培美曲塞二钠和顺铂;联合化疗组在AP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化疗前与化疗2个周期后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中位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47.50%,高于AP组的25.00%(χ^(2)=4.381,P=0.036)。化疗2个周期后,2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CD8^(+)低于化疗前,CD3^(+)、CD4^(+)、CD4^(+)/CD8^(+)高于化疗前,且联合化疗组低/高于AP组(P<0.01);2组VAS评分低于化疗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高于化疗前,且联合化疗组低/高于AP组(P<0.01)。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AP组(P<0.01)。AP组与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贝伐珠单抗 ap化疗方案 肿瘤标志物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Nephrin、CD2AP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安恒通 张学琴 +4 位作者 吴媛 马赟 王帅杰 王开爽 陈志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9-474,484,共7页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中肾病蛋白(Nephrin)、CD2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余30只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羊抗大鼠F×1A...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中肾病蛋白(Nephrin)、CD2相关蛋白(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余30只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羊抗大鼠F×1A血清0.4 mL/100 g制备特发性膜性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升阳合补阳组、贝那普利组,每组10只。升阳合补阳组给予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全方颗粒剂溶液9.2 g/(kg·d)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溶液0.0008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6周。于灌胃6周末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用以检测24 h尿蛋白水平;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取肾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清T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升阳合补阳组、贝那普利组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清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各组间血清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大量嗜复红蛋白沉积;与模型组相比,升阳合补阳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减小,肾小球内嗜复红蛋白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升阳合补阳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ephrin、CD2AP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补阳还五汤具有保护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ephrin、CD2AP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益胃汤 补阳还五汤 特发性膜性肾病 足细胞 NEPHRIN CD2ap
下载PDF
AP系列压水堆核电厂冷态性能试验风险识别与管理
20
作者 张振强 何先华 张德亮 《核安全》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AP系列压水堆机组(如AP1000、国和一号等)相较于M310机组的冷态性能试验,在试验压力及温度、水压试验边界、试验过程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文结合三门、海阳AP1000的冷试准备和经验反馈及国和一号沙盘推演的成果,梳理和分析AP系列... AP系列压水堆机组(如AP1000、国和一号等)相较于M310机组的冷态性能试验,在试验压力及温度、水压试验边界、试验过程安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文结合三门、海阳AP1000的冷试准备和经验反馈及国和一号沙盘推演的成果,梳理和分析AP系列压水堆冷试准备及实施风险、应对措施,为后续AP系列压水堆冷试准备及实施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态性能试验 ap系列压水堆机组 风险识别与管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