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5J通过TOMM20调节线粒体功能并促进人肝细胞癌细胞转移
1
作者 冷君志 王根旺 +3 位作者 刘迪 柳科军 王琦 惠永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ATP合成酶H+转运线粒体F0复合体亚基F6(ATP5J)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介导细胞骨架重塑影响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细胞癌Li-7细胞株,基因修饰ATP5J表达(过表达和敲减)。使用JC-1染色检测每组细胞线粒... 目的:探讨ATP合成酶H+转运线粒体F0复合体亚基F6(ATP5J)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线粒体功能介导细胞骨架重塑影响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细胞癌Li-7细胞株,基因修饰ATP5J表达(过表达和敲减)。使用JC-1染色检测每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情况;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Li-7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ATP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功能;微丝绿色荧光探针(Actin-Tracker Green-488)检测细胞骨架重塑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TP5J和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的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ATP5J可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线粒体ATP荧光强度、诱导细胞骨架重塑、促进细胞侵袭和TOMM20蛋白表达,抑制ROS生成(P<0.01)。相反,敲减ATP5J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和TOMM20表达,促进ROS产生,阻断细胞骨架重塑(P<0.01)。结论:ATP5J可调节肝癌细胞线粒体能量转化,其通过TOMM20调节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线粒体ATP产生介导细胞骨架重塑影响肝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线粒体功能 atp5J蛋白 细胞骨架
下载PDF
ATP1B3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严其康 扈清云 +2 位作者 孙权 王彩霞 朱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MG中ATP1B3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敲减效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P-MTOR、MTO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数据库分析表明ATP1B3的表达量与恶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且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成负相关。敲减ATP1B3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后明显降低,敲减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敲减ATP1B3影响P-MTOR的表达水平,P-MTOR/MTOR比值降低。结论:ATP1B3高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且不利于患者的生存预后。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内ATP1B3可调控MTOR细胞增殖生长信号通路,敲减ATP1B3基因能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ATP1B3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神经肿瘤标志物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atp1B3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质膜ATP酶作为新型杀真菌剂靶标的发现与应用
3
作者 武洛宇 侯毅平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9,共12页
质膜H+-三磷酸腺苷酶(plasma membrane H+-ATPase,PMA),简称质膜ATP酶,属于质子泵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和真菌的质膜上;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营养摄取所需的跨膜电化学质子梯度和调控pH值。质膜ATP酶是真菌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该... 质膜H+-三磷酸腺苷酶(plasma membrane H+-ATPase,PMA),简称质膜ATP酶,属于质子泵家族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和真菌的质膜上;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营养摄取所需的跨膜电化学质子梯度和调控pH值。质膜ATP酶是真菌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该酶缺失后,突变体的生长出现明显缺陷甚至无法生长,这使其具有作为杀真菌剂靶标的潜力;另外,由于真菌和植物的质膜ATP酶同源性较低,故以质膜ATP酶为靶标开发的杀真菌剂具有生物安全性。最近明确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质膜ATP酶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其六聚体的状态,阐明了质膜ATP酶的作用机制,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真菌中质膜ATP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阐述,并对质膜ATP酶作为新型杀真菌剂靶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杀真菌剂的发现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atp 杀菌剂靶标 抑制剂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虫活性研究
4
作者 孙玉凤 谈家金 +2 位作者 袁裕超 赵晓佳 叶建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阐明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分子机制,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进行PCR扩增,并与载体pET-21b... 【目的】阐明蜡样芽孢杆菌NJSZ-13中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杀线分子机制,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克隆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杀线蛋白酶编码基因进行PCR扩增,并与载体pET-21b连接构建重组载体,提取重组质粒转入蛋白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菌落PCR和测序验证转化效果。加入IPTG诱导蛋白表达,使用Ni-NTA柱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验证ATP-α与ClpX纯化效果并进行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菌落PCR验证和测序表明,重组载体中含有蛋白酶编码基因atpA与clpX,且基因序列与参考序列一致,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插入BL21(DE3)表达载体中。SDSPAGE与Western blot验证表明,重组蛋白得到正确诱导与纯化,成功构建杀线蛋白酶ATP-α与ClpX的原核表达载体。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TP-α与ClpX均具有较强的杀线效果。ATP-α在72 h达到66.75%的杀线率,ClpX在72 h达到75.46%的杀线率。同时,两个蛋白酶共同作用杀线能力显著增强,24 h便达到66.32%的杀线率,72 h杀线率达到91.01%。【结论】ATP-α与ClpX经原核表达及纯化后具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且两者共同处理松材线虫,杀线效果更强,证明蛋白酶ATP-α与ClpX是重要的杀线因子,为设计和筛选杀线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 松材线虫 atp ClpX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稳定表达ATP5a细胞系的建立
5
作者 闫浩鑫 李明蔚 +2 位作者 吴洋 郭龙军 冯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ATP5a蛋白的猪回肠上皮细胞IPI-2I细胞系,筛选获得过表达ATP5a的稳定细胞株,为研究ATP5a介导的生物学功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提取HEK 293细胞的c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将ATP5a... 目的: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ATP5a蛋白的猪回肠上皮细胞IPI-2I细胞系,筛选获得过表达ATP5a的稳定细胞株,为研究ATP5a介导的生物学功能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提取HEK 293细胞的c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将ATP5a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LVX-ATP5a-IRES-Zs GReen1,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将重组质粒与辅助质粒PSPAI2、PMG 2.0按照3:2:1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获得稳定表达ATP5a蛋白的慢病毒颗粒,将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IPI-2I细胞,利用流式筛选技术获得阳性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ATP5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ATP5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获得纯度高于90%的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TP5a蛋白可在细胞系中稳定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ATP5a蛋白IPI-2I稳定表达细胞系,为ATP5a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a 细胞系 稳定表达 IPI-2I
下载PDF
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ATP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6
作者 王慧 魏丽铭 +2 位作者 刘超 喻东威 逯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开发、研究,旨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及缩短检测周期。每种微生物中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都是基本恒定的,而ATP的相对发光单位(Relative Luminescence Unit,RLU)与ATP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产品中乳酸菌数量与ATP的RLU(相对发光单位)的相关关系开发乳酸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实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中乳酸菌数活菌数,为生产销售流通中的质量监测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总数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 发酵乳 发酵乳饮料 快速检测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和ATP7B基因变异分析
7
作者 李晓娜 赵雪杰 +3 位作者 张璐 种丽莉 石大鹏 董海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TP7B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确诊的50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用Sa...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TP7B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确诊的50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用Sanger法对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0例WD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肝型14例、脑型28例和其他型8例。50例WD患者中ATP7B基因变异结果:纯合子3例,复合杂合子32例和单一杂合突变13例,三处杂合突变1例,四处杂合子突变1例。共检测到30种不同的ATP7B基因突变,突变频率比较高的为p.Arg778Leu,p.Pro992Leu,p.Ala874Val,p.Arg919Trp,p.Val1106Ile。结论:本研究发现肝型WD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血清铜蓝蛋白降低,且以幼儿为主。p.Arg778Leu和p.Pro992Leu为ATP7B基因常见的突变,共发现30种ATP7B基因突变,为WD的早期确诊、家系筛查及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铜蓝蛋白 转氨酶 复合杂合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ATP5B兔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功能验证
8
作者 王梦汝 黄帆 周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2,共4页
ATP5B是F1F0 ATP合酶F1部分的β亚基,在许多生物体中负责大部分的ATP合成。本研究利用从公司购买的pET-24a(K+)-ATP5B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在25℃最佳诱导温度条件下以 0.1 mmol/L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S... ATP5B是F1F0 ATP合酶F1部分的β亚基,在许多生物体中负责大部分的ATP合成。本研究利用从公司购买的pET-24a(K+)-ATP5B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在25℃最佳诱导温度条件下以 0.1 mmol/L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显示分子量约为27 kDa,与预期大小相符。将该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达1:243000。经 SDS-PAGE验证,此抗体纯度大于90%;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蛋白为抗原,采用WB、ICC和FCM证实了此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ATP5B的结构和功能及进一步探讨ATP5B与肿瘤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B 兔多克隆抗体 膜蛋白 特异性
下载PDF
Translocation of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coincided with ATP release in postnatal cochlear supporting cells
9
作者 Yukai Zhang Keyong Tian +9 位作者 Wei Wei Wenjuan Mi Fei Lu Zhenzhen Liu Qingwen Zhu Xinyu Zhang Panling Geng Jianhua Qiu Yongli Song Dingjun Zh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19-1125,共7页
The spontaneous burst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e developing auditory system are derived from the periodic release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by supporting cells in the Kölliker’s organ.However,the mechani... The spontaneous burst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in the developing auditory system are derived from the periodic release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by supporting cells in the Kölliker’s organ.However,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initiating spontaneous ATP release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Our previous study revealed that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is expressed in the basilar membrane during the first postnatal week.Its role in cochlear development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TERT in postnatal cochlea supporting cells.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postnatal cochlear Kölliker’s organ supporting cells,TERT shifts from the nucleus into the cytoplasm over time.We found that the TERT translocation tendency in postnatal cochlear supporting cells in vitro coincided with that observed in vivo.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ERT in the cytoplasm was mainly located in mitochondria in the absence of oxidative stress or apoptosis,suggesting that TERT in mitochondria plays roles other than antioxidant or anti-apoptotic functions.We observed increased ATP synthesis,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purine signaling systems in supporting cells during the first 10 postnatal days.The phenomenon that TERT translocation coincided with changes in ATP synthesis,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the purine signaling system in postnatal cochlear supporting cells suggested that TERT may b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ATP 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the purine signaling system.Our study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for exploring the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cochlea during the early postnat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atp release Ca2+transients COCHLEA mitochondrial func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supporting cells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HIF-1α依赖性的ATP2C1过表达指示不良预后
10
作者 任德续 马少杰 +9 位作者 丁圆圆 王雅嵩 钱其兰 邱腾 陈泽锋 施雯 王伟玲 马金鸣 王秀军 吉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IF-1α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靶基因尚未完全确定。为找到HIF-1α在肝癌中新的致癌靶点,通过整合HI...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IF-1α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靶基因尚未完全确定。为找到HIF-1α在肝癌中新的致癌靶点,通过整合HIF-1α敲除的RNA-seq数据,HIF-1α的ChIP-Seq数据,HIF-1α在肝癌中的共表达基因,以及肝癌相关的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集,寻找HIF-1α的潜在靶基因。通过分析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肝癌数据库、GEO和HPA(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集,研究HIF-1α与ATP2C1的相关性,ATP2C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通过建立物理和化学(氯化钴)缺氧模型验证ATP2C1与低氧及HIF-1α的关系。通过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分析探索ATP2C1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设计体外实验证实ATP2C1对HCC的作用。利用STRING和BioGRID两个蛋白互作在线数据库获得ATP2C1的互作蛋白,并研究其在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通过整合及筛选数据,ATP2C1被鉴定为一个HIF-1α的潜在靶基因。ATP2C1与HIF-1α高度相关,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伴随有不良预后。富集分析与体外实验的结果表明ATP2C1参与调控HCC细胞的增殖迁移。蛋白互作数据表明ATP2C1与TMEM165存在互作关系,生存分析表明TMEM165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ATP2C1与肝癌中TMEM165和MMP2的表达高度相关,表明ATP2C1可能与TMEM165和MMP2存在互作关系,并参与了肝癌的进展过程。结果表明,ATP2C1是HIF-1α的靶基因和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其敲低抑制了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HIF-1Α atp2C1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研究
11
作者 严盼盼 黄晓霞 +2 位作者 祝峰 滕懿群 杨露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例,其中肝病组41例(临床型11例和亚临床型30例)和神经病组21例(临床型6例和亚临床型15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例,其中肝病组41例(临床型11例和亚临床型30例)和神经病组21例(临床型6例和亚临床型15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ATP7B基因突变谱,登录ATP7B突变数据库,比对突变结果。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4 h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结果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6.1±2.5)岁、17.0%、(149.6±51.3)U/L和(157.0±25.7)μg,与神经病组【分别为(9.6±2.9)岁、76.1%、(67.1±11.0)U/L和(272.2±30.8)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6.8±1.9)岁、54.5%、(158.5±23.6)μmol/L、(279.6±17.5)U/L和(196.6±62.8)μg,与亚临床型肝病组【分别为(5.1±2.3)岁、3.3%、(16.1±4.1)μmol/L、(90.5±12.1)U/L和(118.1±41.0)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神经病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100.0%、(26.8±5.8)μmol/L、(96.7±10.1)U/L和(376.5±48.9)μg,与亚临床型神经病组【分别为66.7%、(14.4±3.2)μmol/L、(48.5±5.2)U/L和(214.7±55.4)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TP7B基因突变谱中,c.2333G>T(Arg778Leu)见于41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33.1%,其次为c.2975G>T(Pro992Leu),见于10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8.1%,再次为c.2621C>T(Ala874Val)、c.1708-5t>g(Ala874Val)和c.994G>T(Glu332stop),等位频率占比分别为4.8%、3.2%和3.2%;检测到错义突变34种,插入突变15种,剪切突变8种,无义突变5种;复合杂合突变45例,杂合突变7例,纯合突变10例;肝病组与神经病组前5致病变异基因(p.Arg778Le、p.Pro992Leu、p.Ala874Val、IVS4-5:t>g和p.Glu332stop)突变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D儿童以肝脏受累多见,排名前5位的致病变异有Arg778Leu、Pro992Leu、Ala874Val、Ala874Val和Glu332stop,因此为诊断可以优先选择检测这些热点基因,但基因检测可能无法预测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型 atp7B 基因突变谱 儿童
下载PDF
Obg样ATP酶1促进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毅 王鑫 +4 位作者 许晗 魏子辰 庞磊 赵明超 郁多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85,共9页
目的:探讨Obg样ATP酶1(Obg-like ATPase 1,OLA1)基因在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 目的:探讨Obg样ATP酶1(Obg-like ATPase 1,OLA1)基因在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OLA1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并考察GSE181063数据库中OLA1的表达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感染逆转录病毒的方法,在Romas细胞中构建OLA1基因稳定敲减(OLA1-sh)和阴性对照细胞系。为判定敲减OLA1对Romas细胞生长机制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法、小鼠皮下成瘤实验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CGA数据库中48例DLBCL患者的差异基因,分析OLA1基因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关联。RT-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结果:OLA1基因在DLBCL中呈高表达(P<0.05),敲减OLA1能显著抑制Romas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P<0.05或P<0.01)。此外,敲减OLA1还能促进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 6,CDK6)、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敲减OLA1基因能够显著抑制人B细胞淋巴瘤Romas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凋亡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g样atp酶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Romas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CHCHD2 Thr61Ile mutation impairs F1F0-ATPase assembly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13
作者 Xiang Chen Yuwan Lin +14 位作者 Zhiling Zhang Yuting Tang Panghai Ye Wei Dai Wenlong Zhang Hanqun Liu Guoyou Peng Shuxuan Huang Jiewen Qiu Wenyuan Guo Xiaoqin Zhu Zhuohua Wu Yaoyun Kuang Pingyi Xu Miaomiao Z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s a significant pathological alte ration that occurs in Parkinson's disease(PD),and the Thr61lle(T61I)mutation in coiled-coil helix coiled-coil helix domain containing 2(CHCHD2),a crucia...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s a significant pathological alte ration that occurs in Parkinson's disease(PD),and the Thr61lle(T61I)mutation in coiled-coil helix coiled-coil helix domain containing 2(CHCHD2),a crucial mitochondrial protein,has been reported to cause Parkinson's disease.FIFO-ATPase participates in the synthesis of cellular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and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mitochondrial energy metabolism.However,the specific roles of wild-type(WT)CHCHD2 and T611-mutant CHCHD2 in regulating F1FO-ATPase activ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as well as whether CHCHD2 or CHCHD2 T61I affect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through regulating F1FO-ATPase activity,remain unclea r.Therefore,in this study,we expressed WT CHCHD2 and T61l-mutant CHCHD2 in an MPP^(+)-induced SH-SY5Y cell model of PD.We found that CHCHD2 protected mitochondria from developing MPP^(+)-induced dysfunction.Under normal conditions,ove rexpression of WT CHCHD2 promoted F1FO-ATPase assembly,while T61I-mutant CHCHD2 appeared to have lost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F1FO-ATPase assembly.In addition,mass spectrometry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HCHD2 and F1FO-ATPase.Three weeks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AAV-CHCHD2 T61I,w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into mic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of chronic Parkinson's disease and found that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the mutant protein worsened the behavioral deficits and dopaminergic neurodegeneration seen in this model.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T CHCHD2 can alleviat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PD by maintaining F1F0-ATPas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synthase(F1F0-atpase) coiled-coil helix coiled-coil helix domain containing 2 dopaminergic neuro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NEURODEGENERATION oligomycin sensitivity-conferring protein Parkinson's disease T61I mutation tyrosine hydroxylase
下载PDF
NS5ATP9与HBx相互作用促进HBV cccDNA的形成与转录
14
作者 袁晓雪 耿雯倩 +1 位作者 王钧 王阳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NS5A反式调节蛋白9(hepatitis C virus NS5Atransactivated protein 9,NS5ATP9)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形成与转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NS5A反式调节蛋白9(hepatitis C virus NS5Atransactivated protein 9,NS5ATP9)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形成与转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3拷贝HBV表达质粒转染Huh7和HepG2细胞、整合有4拷贝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在诱导型四环素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BV的HepAD38细胞构建NS5ATP9过表达或干扰的HBV细胞模型,收集样品和细胞上清液,提取RNA、HBV核心DNA(coreDNA)、cccDNA和蛋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BV总RNA、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 antigene,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e,HBeAg)、松弛环状DNA(relax circular DNA,rcDNA)以及cccDNA水平。在HepG2细胞中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通过免疫荧光成像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NS5ATP9与HBx的结合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S5ATP9对HBx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利用Huh7细胞转染HBV1.3及HBV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2.15和HepAD38转染NS5ATP9过表达/干扰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DB1和SMC6的蛋白水平。结果在HBV病毒活跃的细胞中,NS5ATP9 mRNA水平[HepG2.2.15细胞:1.891±0.567比1.00±0.034,t=2.87,P=0.0351;HepAD38 tet+细胞:1.978±0.399比1.00±0.034,t=4.131,P=0.0091;HepAD38 tet-细胞:2.642±0.672比1.00±0.034,t=4.127,P=0.0091]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过表达NS5ATP9后可显著增加HBeAg[(5.402±0.327)S/COV比(2.68±0.552)S/COV,t=7.35,P=0.0018]、HBsAg[(2.846±0.185)S/COV比(1.512±0.221)S/COV,t=8.02,P=0.0013]、HBV pgRNA及rcDNA的表达水平,而干扰NS5ATP9后此增加作用消失[HBeAg:(2.029±0.09)S/COV比(3.733±0.445)S/COV,t=6.501,P=0.0029;HBsAg:(1.501±0.105)S/COV比(1.878±0.174)S/COV,t=3.216,P=0.0324)]。机制研究显示,NS5ATP9和HBx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核仁内,并具有共定位信号,且NS5ATP9可显著提高HBx启动子(1071.06±79.44比488.47±40.12,t=13.09,P=0.00012)的转录活性。另外,过表达NS5ATP9可显著降低DDB1和SMC6的蛋白水平,而沉默NS5ATP9则可显著提高DDB1和SMC6的蛋白水平。结论HBV上调NS5ATP9的表达,形成HBV-NS5ATP9-HBV cccDNA-HBV的正反馈环路,NS5ATP9通过与HBx相互作用上调肝细胞中HBV cccDNA的形成与转录,进而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5atp9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转录调控
下载PDF
ATP5B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孙翼 梅婷 +3 位作者 邓超 孔敏 万嵚 夏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ATP5B对于调控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口腔上皮细胞OEC和两种口腔鳞癌HN4和CAL-27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N4细胞中ATP5B的表达... 目的探讨ATP5B对于调控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口腔上皮细胞OEC和两种口腔鳞癌HN4和CAL-27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N4细胞中ATP5B的表达及qRT-PCR检测HN4与正常细胞中miR-101的表达。通过构建过表达ATP5B的HN4细胞,分别应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细胞中ATP5B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调,HN4细胞中miR-101表达较正常组上调,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转染过表达ATP5B后HN4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通过构建ATP5B过表达模型可有效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B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CRORNA miR-101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ATP6V0D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
16
作者 黄小松 白洁 黄怡倩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ATP6V0D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GEPIA及UALCAN数据库对ATP6V0D2进行分析,比较H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ATP6V0D2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ATP6V0D2在HCC中...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ATP6V0D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GEPIA及UALCAN数据库对ATP6V0D2进行分析,比较H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ATP6V0D2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ATP6V0D2在HCC中高表达;高表达ATP6V0D2基因患者生存期低于低表达ATP6V0D2基因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ATP6V0D2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6V0D2表达水平与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ATP6V0D2可能成为HCC新的治疗靶点及HCC诊断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6V0D2 肝细胞癌 预后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F1Fo ATP合酶作为抗真菌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余洋 樊卫杰 +2 位作者 李佳艺 陈映汐 周浩 《微生物前沿》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的病原体之一。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也进一步强调... 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明显上升趋势,真菌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的病原体之一。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也进一步强调了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已经达到了危机点,必须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随之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靶点尤为重要。F1Fo ATP合酶,作为药物理想分子靶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随着F1Fo ATP合酶亚基作用机制明了,表明F1Fo ATP合酶作为抗真菌药物靶点的巨大潜力。在此,我们收集整理近年来关于F1Fo ATP合酶的研究成果,从ATP合酶的各亚基展开,进而阐述各亚基的结构功能以及机制,综述各亚基作为靶点的潜在可能性,为抗真菌药物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 F1Fo atp合酶 药物靶点 抗真菌药物 亚基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烟草悬浮细胞胞内和胞外AT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丽 王馨 +3 位作者 张悦婧 贾凌云 庞海龙 冯汉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以烟草悬浮细胞BY-2(Nicotiana tabacum ‘Bright Yellow-2’)为材料,研究了NaCl、PEG(6000)、低温3种非生物胁迫对细胞内ATP(intracellular ATP,iATP)和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50~200 mmol·L^(-1... 以烟草悬浮细胞BY-2(Nicotiana tabacum ‘Bright Yellow-2’)为材料,研究了NaCl、PEG(6000)、低温3种非生物胁迫对细胞内ATP(intracellular ATP,iATP)和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50~200 mmol·L^(-1)NaCl处理导致烟草悬浮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100和200 mmol·L^(-1)NaCl处理时iATP和eATP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着PEG质量浓度的增加(50、100、200 g·L^(-1)),烟草悬浮细胞膜通透性和eATP水平逐渐增加,其中在200 g·L^(-1)PEG处理时eATP水平显著增加至对照的3.4倍(P<0.05),而iATP水平则在200 g·L^(-1)PEG处理时显著降低至对照的0.5倍(P<0.05)。0~10℃低温处理后,烟草悬浮细胞膜通透性和iATP水平呈不同程度增加,其中0℃处理时iATP水平增加至对照的1.9倍,而eATP水平在10℃时显著下降至对照的0.8倍(P<0.05)。上述结果表明,虽然植物的iATP是eATP的来源,但在非生物胁迫下iATP不是影响eATP水平变化的唯一因素,细胞运输ATP等因素可能也影响着eAT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6000) 低温 胞内atp 胞外atp 细胞膜通透性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ATP车载设备开发过程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19
作者 刘雅晴 王文龙 +1 位作者 侯卓璞 刘育君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作为下一代列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列控ATP车载设备的设计开发需严格按照行业技术要求执行安全控制措施,以确保设备满足安全需求。从RAMS分析、系统测试、验证确认3个方面对设备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展开研究:根据新型列控ATP... 作为下一代列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列控ATP车载设备的设计开发需严格按照行业技术要求执行安全控制措施,以确保设备满足安全需求。从RAMS分析、系统测试、验证确认3个方面对设备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展开研究:根据新型列控ATP车载设备的功能分析,采用Relex Studio建立可靠性框图及故障树模型,计算设备的RAMS等各指标符合技术条件要求;针对系统测试需求,设计测试流程,搭建仿真测试环境进行系统测试;通过具体验证活动与多种确认方法,验证新型列控ATP车载设备能够在目标环境中有效运行。新型列控ATP车载设备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可提高其可靠性与安全性,为其他安全相关的铁路信号设备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atp车载设备 安全控制措施 RAMS分析 系统测试 验证 确认
下载PDF
基于ATP-EMTP的高海拔地区某110 kV线路雷击故障分析
20
作者 赵文华 李秋阳 +4 位作者 杨韬辉 蒋玲 马志青 马旭东 董生成 《青海电力》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某高海拔山区110 kV线路在经受大幅值雷电流侵入时发生三相短路故障,经现场勘查确认故障杆塔及环境状况,结合雷电监测系统中记录的雷电流幅值等故障监测数据以及历史运行数据,对雷击故障原因及线路防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运用ATP... 某高海拔山区110 kV线路在经受大幅值雷电流侵入时发生三相短路故障,经现场勘查确认故障杆塔及环境状况,结合雷电监测系统中记录的雷电流幅值等故障监测数据以及历史运行数据,对雷击故障原因及线路防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运用ATP—EMTP仿真软件构建故障杆塔模型,逐步调整雷电流幅值计算反击耐雷水平,结果表明此次故障为大幅值雷电流反击导致。最后分别对改善接地电阻、提高绝缘水平、增设避雷器等防雷措施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线路运行实况,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山区 输电线路 雷电反击 atp—EMT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