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出土珠饰的分析研究
1
作者 吴晨 刘松 +3 位作者 梁云 赵凤燕 李青会 王建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2-769,共8页
2017年—2018年度,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拜松市拉巴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94座,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考古学初步研究表明,该墓地为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的一处月氏文化墓地,文化因素丰富,为古代月氏文化面... 2017年—2018年度,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拜松市拉巴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94座,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考古学初步研究表明,该墓地为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的一处月氏文化墓地,文化因素丰富,为古代月氏文化面貌研究及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资料。拉巴特墓地发掘中出土各类材质珠饰1 500余件,选取了其中典型人造硅酸盐质珠饰残样13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OM)、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科技分析,确定了这些人造硅酸盐质珠饰的材质属性和部分制作工艺相关信息,结合材质和工艺特点探讨了拉巴特墓地人造硅酸盐质珠饰可能的产地。结果表明,该遗址人造硅酸盐质珠饰包括富钠费昂斯、泡碱型钠钙玻璃、植物灰型钠钙玻璃、高镁钠钙玻璃、矿物碱型钠铝玻璃、植物灰型钠铝玻璃和钾玻璃等多种材质。其中,富钠费昂斯的产地与西亚有关;已分析出的六类玻璃产地涉及西亚、地中海周边、印度、巴基斯坦、中亚等多个地区。研究表明拉巴特墓地所处区域在公元前2世纪末期到公元2世纪文化面貌丰富,与西亚、地中海、南亚等地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人群间文化互动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巴特墓地 珠饰 费昂斯 古代玻璃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数据分析与模糊模式识别的古代玻璃种类鉴别
2
作者 王保乾 蒋剑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以一批古代玻璃制品成分数据为例,研究成分数据处理方法与模糊模式识别在古代玻璃分类鉴别中的应用。采用非对称、对称与等距3种对数比变换方法,对古代玻璃成分数据进行转换,针对数据中零值不能进行对数比转换的情况,引入可以保持单形... 以一批古代玻璃制品成分数据为例,研究成分数据处理方法与模糊模式识别在古代玻璃分类鉴别中的应用。采用非对称、对称与等距3种对数比变换方法,对古代玻璃成分数据进行转换,针对数据中零值不能进行对数比转换的情况,引入可以保持单形空间运算的乘法替换法。分别对比3种对数比变换方法对模糊模式识别结果的影响,同时引入随机森林与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做进一步的分析。近似零值替换后古代玻璃成分数据的统计特征基本不变,乘法替换法具有良好的替换效果。模糊模式识别结果的准确率与变换方法特性表明,基于对称对数比变换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最优。在古代玻璃的分类鉴别研究中引入成分数据分析理论,为古代玻璃成分数据的处理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引入,为考古工作者、地质研究人员等,提供一种新的简单快速且准确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成分数据 零值替换 对数比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与SVM算法对古代玻璃文物的分类与鉴别
3
作者 陈小君 叶子 石怀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0-79,共10页
古代玻璃制品因经历时久易受环境影响导致风化,对其成分分析和类别鉴定意义重大.针对古代玻璃制品的分类与鉴别,首先对所收集化学成分数据,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运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几种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古代玻璃制品分... 古代玻璃制品因经历时久易受环境影响导致风化,对其成分分析和类别鉴定意义重大.针对古代玻璃制品的分类与鉴别,首先对所收集化学成分数据,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运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几种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古代玻璃制品分类模型,再根据多目标类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玻璃种类鉴别模型对未知类别玻璃文物进行分类,最后使用相关性分析,给出在不同类别玻璃文物样品下,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该方法可以为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和类别鉴定提供理论参考,对其他玻璃的相似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制品 文物鉴别 K-MEANS聚类 SVM算法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出土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研究
4
作者 杜世强 乐靖雯 +1 位作者 周海丽 杨松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6,共9页
出土玻璃制品是丝绸之路中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玻璃制品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导致其原有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对它类别的正确判断.为了识别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物表面有无风化与颜色、纹... 出土玻璃制品是丝绸之路中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玻璃制品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导致其原有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对它类别的正确判断.为了识别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物表面有无风化与颜色、纹饰和类型的相关性和14种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Logit模型融合极大似然估计研究表面化学成分含量统计规律,对风化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达到84.6%,并引入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帮助判断未知古代玻璃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鉴别出古代玻璃制品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制品 相关性分析 LOGIT模型 聚类分析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古代玻璃主成分鉴定及分类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锦娟 庞金祥 陈文卓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4期37-40,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问题。选取相关数据,对缺失值处理和异常数据剔除后,进行定类与定类之间关系分析,选择差异性分析中的卡方检验判断玻璃表面风化与纹饰、颜色、类型之间的关系,再使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 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问题。选取相关数据,对缺失值处理和异常数据剔除后,进行定类与定类之间关系分析,选择差异性分析中的卡方检验判断玻璃表面风化与纹饰、颜色、类型之间的关系,再使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差异判断,得到相应的统计规律。并依据风化点检测数据,建立基于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化学成分预测模型,并将数据合并处理后采用随机森林对高钾玻璃和铅钡玻璃分类规律进行分析,根据玻璃利用类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玻璃的亚类划分。再根据得到的载荷矩阵热力图结合因子载荷象限,并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最终的划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随机森林 卡方检验 化学成分 参数检验
下载PDF
基于RBF和SVM的古代玻璃制品成分预测与分类
6
作者 曹晋云 许天宇 +1 位作者 刘勇 张艳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8期41-43,48,共4页
中国古代玻璃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在风化过程中,内部元素和埋藏环境中的元素进行大量转换,易引起其化学成分比率改变,进而影响对文物中玻璃类型的准确判定。该文利用RBF神经网络将文物颜色、纹饰、未风化的数据作为基函数输入实... 中国古代玻璃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而风化。在风化过程中,内部元素和埋藏环境中的元素进行大量转换,易引起其化学成分比率改变,进而影响对文物中玻璃类型的准确判定。该文利用RBF神经网络将文物颜色、纹饰、未风化的数据作为基函数输入实现对已风化的玻璃文物的化学成分比例的未知函数逼近,得出玻璃文物风化前的化学成分比例,建立C-支持向量分类机,利用MATLAB程序训练得出SVM的支持向量及线性分类函数,通过输入样本标准化数据判断网络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之后,利用判别函数C(x)来分析玻璃文物的分类规律,当C(x)≥0,x属于第1类高钾型;当C(x)<0,x属于第2类铅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文物 RBF神经网络预测 SVM向量机 类别划分 成分预测
下载PDF
基于GA-BP的古代玻璃类别预测与风化程度测定模型研究
7
作者 曹宇轩 隋国荣 《软件工程》 2023年第7期12-16,共5页
为研究不同类别的古代玻璃的内在化学成分与自身风化程度的关系,建立了古代玻璃类别预测及风化程度测定模型。首先,利用GA-BP神经网络,以高收敛速度及97.8%的高拟合优度准确预测样品玻璃的真实类别,同时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 为研究不同类别的古代玻璃的内在化学成分与自身风化程度的关系,建立了古代玻璃类别预测及风化程度测定模型。首先,利用GA-BP神经网络,以高收敛速度及97.8%的高拟合优度准确预测样品玻璃的真实类别,同时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其次,根据样品类别的不同,分别对其采用主成分分析降维和熵权法,得到样品玻璃的未风化程度指数,其中高钾玻璃的15号样品和铅钡玻璃的37号样品受损较严重。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测算古代玻璃的相关参数,可被广泛应用于考古行业的玻璃文物参数分析与测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分类 GA-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降维 熵权法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古代玻璃制品成分分析与鉴别
8
作者 李公全 林旭旭 +1 位作者 彭梅 周里琼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4期109-113,共5页
我国古代玻璃制品受环境的影响极易被风化,对风化后的玻璃制品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别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的问题,该文首先对一批我国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数据进行清洗工作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 我国古代玻璃制品受环境的影响极易被风化,对风化后的玻璃制品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别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古代玻璃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的问题,该文首先对一批我国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数据进行清洗工作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高钾玻璃和铅钡玻璃的分类规律,并通过聚类分析确定2类玻璃的亚分类,其次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鉴别模型确定待分类玻璃的类别及其亚类。最后对模型分别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随机森林 聚类分析 支持向量机 风化
下载PDF
湖北省出土战国玻璃制品的科技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干福熹 赵虹霞 +2 位作者 李青会 李玲 承焕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6,151+0,共11页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出土的17件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分别属于Na2O-CaO-SiO2、K2O-CaO-SiO2和PbO-BaO-SiO2体系。首次在陶制器物上发现...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湖北省出土的17件战国早期到中晚期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无损伤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分别属于Na2O-CaO-SiO2、K2O-CaO-SiO2和PbO-BaO-SiO2体系。首次在陶制器物上发现PbO-BaO-SiO2玻璃态釉层。对这些玻璃器物的着色特征,胎体、芯层材料的化学成分、制作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或更早的玻璃制品进行了概要比较。初步探讨了所分析样品的可能产地和技术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湖北省 战国 古代玻璃
下载PDF
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在中国古玻璃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青会 张斌 +1 位作者 承焕生 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国古玻璃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研究中国古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多元素定量测定的...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国古玻璃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研究中国古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多元素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概要介绍了PIXE分析的原理、特点,相关的设备和分析过程,列举了外束PIXE技术应用于中国战国、西汉古玻璃样品分析的一些实例。PIXE分析技术在古玻璃样品特别是整形器皿的成分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激发X荧光 古玻璃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扬州西汉墓出土古玻璃的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青会 顾冬红 +3 位作者 干福熹 张斌 马波 承焕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22-925,共4页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质子激发X荧光(PIXE)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多元素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采用PIXE技术对扬...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发展新的测试方法。质子激发X荧光(PIXE)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非破坏性、多元素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采用PIXE技术对扬州西汉墓出土的玻璃衣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属中国自创的PbO-BaO-SiO_2系玻璃;衣片由中心玻璃层和厚度不等的表面腐蚀层组成;腐蚀层比玻璃层含有相对较高的PbO、P_2O_5和CaO,而BaO和SiO_2的含量则比玻璃层大大降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激发X荧光 古玻璃 PbO-BaO-SiO2系玻璃 扬州西汉墓 出土文物
下载PDF
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硅酸盐制品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强 赵虹霞 +2 位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胡永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7-262,共6页
无损分析是文物样品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中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激光拉曼光谱仪(LRS),对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的21件战国晚期到汉代的硅酸盐制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微区物相分析。依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将样品... 无损分析是文物样品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中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激光拉曼光谱仪(LRS),对河南宝丰和新郑出土的21件战国晚期到汉代的硅酸盐制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微区物相分析。依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将样品划分为铅钡硅酸盐玻璃、钾硅酸盐玻璃、釉砂和铅钡釉砂四类分别进行讨论,并对样品的着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在部分蜻蜓眼和圆环珠蓝色颜料中检测到了中国蓝(BaCuSi4O10)、中国紫(BaCuSi2O6)和中国深蓝(BaCu2Si2O7),同时成功确定了部分样品中存在石英、方解石、碳酸铅、煅棕土、绿土等多种物相;结合考古研究资料,对这些样品的来源进行了简要讨论,其中本实验铅钡硅酸盐玻璃、钾硅酸盐玻璃耳珰和铅钡釉砂为我国自制,而另外1件釉砂可能属于舶来品,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原各地区间,以及中原与西域间有着广泛的文化技术交流。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的相互结合,能够提供硅酸盐制品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在文物科学分析中显示出特有的优势,为其考古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 激光拉曼光谱 无损分析 古代玻璃 中国蓝
下载PDF
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中国古代玻璃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松 李青会 +1 位作者 干福熹 顾冬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76-2580,共5页
中国古玻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分析,它为中国古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发展新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portable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 中国古玻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古玻璃的化学成分分析,它为中国古玻璃的起源和技术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发展新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portable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PXRF)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便携性,可以对不可移动或难以移出博物馆的文物进行科技分析。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与日本OURSTEX公司合作改进的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过程等,列举了将其应用于新疆出土古玻璃样品的测试结果,并与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所获结果进行了比较。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现场分析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古玻璃 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俊新 李平 +5 位作者 张巽 彭子成 陈树瑜 黄允兰 蒋廷瑜 邱钟仑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99-502,共4页
应用X衍射、X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用高精度质谱仪测定其铅同位素比值后,与国际数据对比分析,确证该类高钾低镁玻璃是用中国的矿料制成,排除了由欧洲及其它地区输入的可能,成为继国内外... 应用X衍射、X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用高精度质谱仪测定其铅同位素比值后,与国际数据对比分析,确证该类高钾低镁玻璃是用中国的矿料制成,排除了由欧洲及其它地区输入的可能,成为继国内外学者公认的Pb-Ba玻璃最早产于中国之后又一种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早期古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玻璃 铅同位素 同位素标踪 玻璃
下载PDF
一批中国古代镶嵌玻璃珠化学成分的检测报告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青会 周虹志 +2 位作者 黄教珍 干福熹 张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6,93,共9页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nergy dispersive X-ray emission,EDXRF)分析技术,对中国新疆、湖北、四川、广东出土的古代镶嵌玻璃珠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疆拜城克孜... 结合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nergy dispersive X-ray emission,EDXRF)分析技术,对中国新疆、湖北、四川、广东出土的古代镶嵌玻璃珠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疆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西周-春秋时期镶嵌玻璃珠为CaO-MgO-SiO2玻璃,战国时期中国境内的PbO-BaO-SiO2和Na2O-CaO-SiO2镶嵌玻璃珠是同时存在的。本文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并提出了部分今后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镶嵌玻璃珠 化学成分分析 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
下载PDF
广西合浦地区出土汉代古玻璃的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虹霞 李青会 +1 位作者 干福熹 承焕生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用改进的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等技术,对广西合浦地区出土的一批汉代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汉时期,合浦地区的古代玻璃存在K2O-SiO2、PbO-BaO-SiO2、PbO-SiO2... 采用改进的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等技术,对广西合浦地区出土的一批汉代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汉时期,合浦地区的古代玻璃存在K2O-SiO2、PbO-BaO-SiO2、PbO-SiO2、Na2O-K2O-PbO-SiO2、(Na2O)K2O-CaO-SiO2等多种类型,但绝大多数为K2O-SiO2玻璃。表面风化可引起K2O-SiO2玻璃表面K2O等助熔剂的流失和富硅层的形成。综合化学成分以及器型特征,认为我国汉代K2O-SiO2玻璃制造技术可能受到同时期PbO-BaO-siO2玻璃制造技术和外来技术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激发X荧光 古玻璃 化学成分 合浦
下载PDF
一批金元时期古玻璃的EDXRF探针无损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清临 徐承泰 +1 位作者 凌雪 姚政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60-1963,共4页
利用EDXRF探针无损分析技术,分析了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元时期的玻璃样品,以研究这批古玻璃的工艺技术特点。分析显示,所有蓝色玻璃样品的呈色剂均为CuO,而非CoO。从化学组成来看,这批古玻璃的种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钾钙玻璃... 利用EDXRF探针无损分析技术,分析了河南禹县阳翟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元时期的玻璃样品,以研究这批古玻璃的工艺技术特点。分析显示,所有蓝色玻璃样品的呈色剂均为CuO,而非CoO。从化学组成来看,这批古玻璃的种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钾钙玻璃、钠钙玻璃和铅钾钙玻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玻璃 EDXRF探针 无损分析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古代玻璃样品表面因素对便携式X射线荧光定量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松 李青会 干福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54-1959,共6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PXRF)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样品表面状况对定量分析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PXRF对新疆、广西、江苏等地出土的Na2O-CaO-SiO2,K2O-SiO2和PbO-BaO-SiO2体系古代玻璃的风化表面与内部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PXRF)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样品表面状况对定量分析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PXRF对新疆、广西、江苏等地出土的Na2O-CaO-SiO2,K2O-SiO2和PbO-BaO-SiO2体系古代玻璃的风化表面与内部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了主要助熔剂的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变化。另外,还研究了样品与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弧形表面对样品定量分析的影响,利用归一化方法和校正因子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校正,并对校正后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归一化方法及校正因子法对于非理想状态表面样品的校正结果几乎相同,但实际测量中,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归一化方法更适合古代文物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古代玉器的PXRF定量分析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 古代玻璃 风化腐蚀 归一化 校正因子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青会 干福熹 顾冬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是东汉以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应加强对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出土的釉砂、玻砂、镶嵌玻璃珠(含陶胎镶嵌玻璃珠),以及伴随古代玻璃同时出土的绿松石等文物的科技研究,并结合对中国古代陶瓷和冶金技术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釉砂和玻砂 镶嵌玻璃 珠科技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 被引量:17
20
作者 伏修锋 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1,共5页
釉砂和玻砂是古玻璃的前身,和古玻璃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分组成和化学结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釉砂和玻砂的持续时间自西周初期至东汉时期。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几个出土于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南的釉砂和... 釉砂和玻砂是古玻璃的前身,和古玻璃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分组成和化学结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釉砂和玻砂的持续时间自西周初期至东汉时期。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几个出土于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南的釉砂和玻砂管珠的化学成分。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定样品的显微形貌。结合已经报道的釉砂和玻砂的化学成分,探讨了釉砂、玻砂的现代科技鉴定方法以及对古玻璃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讨论了中国釉砂与古埃及釉砂的成分差异,论证了中国古代釉砂的自主生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砂 玻砂 古玻璃 化学成分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