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climax──诙谐幽默的修辞手段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玲萍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突降,一种英语修辞手段,指说话人或写作中从重大意义的内容突然转入平淡或荒谬的内容。本文通过引用英文的经典范例,指出这种有“虎头蛇尾”之嫌的修辞手段,能使文句产生画龙点睛、诙谐幽默的效呆。
关键词 突降 修辞 诙谐幽默效果 anticlimax 英语
下载PDF
谈修辞格Anticlimax
2
作者 毛华奋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Anticlimax是一种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段,是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常与climax相得益彰。探讨anticlimax的多种汉译及这种修辞格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anticlimax CLIMAX 汉译 结构特点
下载PDF
X射线衍射法测残余应力的“突变”现象与定峰技巧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卜祥 宋永伦 席峰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3期119-122,164,共5页
X射线衍射法(XRD)是一种常用的测试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法。依据X射线应力测试的原理,对试验中遇到的衍射强度"突变"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定峰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铝合金... X射线衍射法(XRD)是一种常用的测试金属表面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法。依据X射线应力测试的原理,对试验中遇到的衍射强度"突变"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定峰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的X射线分析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残余应力 测试 突变 定峰
下载PDF
英语突降格及其语序意义的再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来安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突降法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十分常见的修辞格。它的最大特点是句子的前后语序不可颠倒。突降辞格的翻译不能套用一般的语序翻译原则。否则,辞格修辞效果就不可能再现出来。
关键词 突降法 幽默 语序 修辞 英语
下载PDF
论英语突降修辞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竞碧 《海外英语》 2010年第9X期258-259,共2页
英语突降修辞格的运用十分广泛。该文从定义、结构特点、语用效果等方面对突降修辞格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同时指出了突降与其他三种修辞格的不同,以便更好地欣赏、使用和区分突降修辞格。
关键词 修辞 突降 结构 效果
下载PDF
“语用”情境中小班化教学“路线图”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袁 《教学研究》 2016年第6期87-91,共5页
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是以小型学习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多情境、多途径的创设来使学生获得言语实践的教学组织形态。源于高中不同学段特点的层递性,它在实践中依托衔接、渐进、稳进和精进4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致力于学生完整语用能... 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是以小型学习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多情境、多途径的创设来使学生获得言语实践的教学组织形态。源于高中不同学段特点的层递性,它在实践中依托衔接、渐进、稳进和精进4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致力于学生完整语用能力体系的建构,以期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养成表达习惯,最终丰富语用素养的积累,提高言语表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化 高中语文 学习团队 层递性
下载PDF
突降格及其语序意义的再现
7
作者 王东旭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突降法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十分常见的修辞格。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可前后颠倒的语序。因此,突降辞格的翻译不能套用一般的语序翻译原则。否则,辞格修辞效果就不可能再现出来。
关键词 突降法 幽默 语序 修辞
下载PDF
从范畴理论看突降辞格交际效果的实现
8
作者 刘剑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的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的主流语言学不同,它将可见的语言现象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相统一,因而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具解释力。基于此,从认知范畴的角度出发,从内部原因、充要条件、外部动力等方面阐述了... 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的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的主流语言学不同,它将可见的语言现象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相统一,因而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具解释力。基于此,从认知范畴的角度出发,从内部原因、充要条件、外部动力等方面阐述了突降辞格形成的动因及过程,并以范畴成员典型性差距为依据,解释了突降辞格鲜明幽默的交际效果得以实现的认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降 认知范畴 语境 典型性
下载PDF
七十二回的宿命——明清长篇小说虎头蛇尾现象原因浅析
9
作者 孔庆杰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第8期97-101,共5页
中国古典白话文长篇小说普遍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大多表现在写到第70至80回之间,故事出现一个比较高潮的段落后,情节急转直下变得乏善可陈,形成“七十二回的宿命”。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作家自身原因造成,特别是作家个人生活经历... 中国古典白话文长篇小说普遍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大多表现在写到第70至80回之间,故事出现一个比较高潮的段落后,情节急转直下变得乏善可陈,形成“七十二回的宿命”。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作家自身原因造成,特别是作家个人生活经历所带来;二是中国传统大团圆审美习惯所影响;三是文以载道创作观念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头蛇尾 七十二回的宿命 大团圆审美习惯 文以载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