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 mega-phylogeny of seed plants to test for non-random patterns of areal-types across the Chinese tree of life
1
作者 Rong Li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288,共6页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lant assemblages can in large part be explained by a long history of biogeographic and evolutionary events.Over the past decade,botanists and plant ecologists have increasingly sought to qu...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lant assemblages can in large part be explained by a long history of biogeographic and evolutionary events.Over the past decade,botanists and plant ecologists have increasingly sought to quantify phylogenetic signal in ecological traits to help inform their inferences regarding the mechanisms driving plant assemblages.However,most studies with a test of phylogenetic signal in the ecological traits have focused on a local scale,while compar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a regional scale.In this study,I presented a family-level phylogeny and a genus-level phylogeny that included all families and genera of extant seed plants in China,and use both phylogenies to examine whether areal-types or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seed plants are non-random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Chinese tree of life.My study shows that the areal-typ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seed plants exhibit significant phylogenetic signal across the family-or genus-level phylogeny of seed plant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l-types BIOGEOGRAPHY Evolution FLORA Phylogenetic signal
下载PDF
深圳市入侵植物区系与风险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束承继 蔡文博 +3 位作者 杜凯伟 江南 林立 李先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3-1125,共13页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各地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深圳陆域优势植被普查的基础上开展,对深圳全市的入侵植物分布、来源、入侵途径、风险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深圳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技术支...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各地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深圳陆域优势植被普查的基础上开展,对深圳全市的入侵植物分布、来源、入侵途径、风险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深圳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基础数据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地面实地观察结合的方法普查得到;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植物种类基础数据按研究要求进行筛选、提取、分析;创新性的引入斑块入侵风险计算方法和入侵植物种群风险计算方法,经计算得出深圳市范围内的入侵植物风险分布现状与高风险入侵植物种群。结果表明:(1)参照《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标准,深圳市陆域群落优势植物共有入侵植物63科200属258种,且以豆科、菊科、禾本科植物为主;其中36种为林业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和海关明确的官方认定且需要严格管控的入侵物种;(2)单种科和少种科占比较高,共占比87.3%,大型科虽然占比仅4.8%,却包含了共计106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41.1%;单种属在深圳入侵植物区系中占绝对优势,占比83.5%,远高于其他类型之和;中型属中,属种比为1∶6;(3)热带区系属性非常明显,热带分布科共计35科,占总科数的92.1%,热带分布属共计131属,占总属数比例高达75.7%;(4)入侵植物以原产亚洲本地的植物物种为主,占比42.4%;其次为原产于南、北美洲的入侵植物,分别占比25.2%和15.9%;(5)通过对入侵物种及其斑块的风险分析可知,深圳范围内入侵植物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少、管理养护较弱、植被近自然化的郊区或近自然地带。最后,本文对入侵风险值较高的8种植物进行了入侵途径分析,并给出了入侵植物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入侵植物 分布区类型 来源特点 风险值
下载PDF
云南省第二次调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系特征
3
作者 郑静楠 郑进烜 +1 位作者 王勇 吴富勤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确定的云南分布目的物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次调查的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共48科94属13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3种,被子植物43科83属113种;在重点保护野生种子... 以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确定的云南分布目的物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区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二次调查的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共48科94属13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3种,被子植物43科83属113种;在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中,属于热带分布类型的最多,有23科49属76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47.92%、52.13%和55.88%,整体呈较强的热带性性质,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富集程度高的热带区域相一致;在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只含1种的20科中,东亚特有科水青树科和连香树科均在分类学地位上较为孤立或起源较为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特征 分布类型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云南省
下载PDF
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成分和分布特征
4
作者 李亚利 高龙 +3 位作者 康晓育 魏宁 杨柯 陈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69,共8页
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2022年公布的《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分析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 根据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2022年公布的《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统计分析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03种(含亚种、变种,下同),隶属于38科66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科6属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7科63属95种。在科水平,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有26种;在属水平,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和重楼属(Paris Linn.)种类较多,分别有9和7种。此外,中国特有种68种,占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种数的66.0%,其中,陕西特有种5种。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科水平有6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在属水平有12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从分布区类型看,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温带成分占优势,在科和属水平分别占23.6%和39.4%;热带成分次之,在科和属水平分别占21.1%和22.7%。从水平分布特征来看,秦岭和巴山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且多数为药用植物资源,其中,秦岭地区最多(75种),巴山地区次之(70种)。从垂直分布特征来看,中山林带(1200 m≤海拔(Alt)≤2300 m)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数最多(74种),低山林带(Alt<1200 m)次之(54种),亚高山草甸(Alt>2300 m)最少(28种)。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和热带特征,并且特有成分比例较高,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巴山地区的中高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区类型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异常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5
作者 方琼蕾 胡竞成 +3 位作者 吴梦娇 马紫珺 杜宣 施毕旻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指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与身体成分组分[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VFA)、骨骼肌含量(SMM)、细胞外水分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指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与身体成分组分[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VFA)、骨骼肌含量(SMM)、细胞外水分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89例(年龄范围为23~82岁;男113例,女76例),维持原降糖方案,分为正常血糖波动组116例(MAGE<3.9 mmol/L)和异常血糖波动组73例(MAGE≥3.9 mmol/L),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MAGE、SDBG与VFA、SMM等组分的关系。结果正常血糖波动组的体脂肪百分比[(38.5±4.5)%比(31.9±3.9)%]、VFA和SMM高于异常血糖波动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VFA和SMM分别与MAGE、SDBG呈负相关(P<0.01);分别以MAGE、SDBG为因变量,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VFA是MAGE、SDBG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VFA的增加,MAGE、SDBG逐渐降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VFA是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异常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SMM不是血糖波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内脏脂肪面积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血糖波动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成分 内脏脂肪面积 骨骼肌质量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下载PDF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被引量:1309
6
作者 吴征镒 周浙昆 +2 位作者 李德铢 彭华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世界所有种子植物的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划分为 18个大分布区类型 ,并沿用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表现方式 ,用数字 1~ 18代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 ,其中1~ 15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完全一致 ,16~ 18是中国没有分布的科。除 1,11,(16 ) ,(17) ,(18)外 ,均有或多或少的变型 ,共 74个。本文还提供了世界种子植物各科的分布区类型表。这种划分对理解世界被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发展有一定帮助 ,并为陆地植物分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世界 植物地理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撂荒地自然恢复植被的组成结构与数量分类 被引量:57
7
作者 焦菊英 张振国 +2 位作者 贾燕锋 王宁 白文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81-2997,共17页
采用样带调查与TWINSPAN分类等方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和吴旗174个撂荒地样方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与盖度、及群落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植被组成结构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恢复的植被几乎一半是由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 采用样带调查与TWINSPAN分类等方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延安、安塞和吴旗174个撂荒地样方的物种组成、出现频率与盖度、及群落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类。植被组成结构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区自然恢复的植被几乎一半是由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的物种组成,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世界与泛热带分布成分占到总物种数近75%,且以中旱生、中生和旱生的草本类植物为主,具有典型的温带地面芽植物气候特征。植被的数量分类表明:调查样方基本包括了该区自然恢复的主要植被类型,延安、安塞和吴旗的植被在1年生草本群落到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阶段,依次均以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赖草(Leymus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等为主要优势物种构成的不同组合的植物群落,且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盖度和频度;但在植被演替后期,不同植被带及阴阳坡的演替方向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延安为代表的森林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Rosa xanthina)、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为优势种的群落;以安塞为代表的森林草原带,阴坡可形成黄刺玫、紫丁香(Syringa julianae)、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阳坡可形成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狼牙刺等为优势种的群落;而以吴旗为代表的草原带,阴阳坡植被分异不明显,为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这些演替后期的灌乔优势物种均为高位芽植物,在阴坡为中生,在阳坡为旱生、中旱生,虽具有比较高的盖度,但分布仅仅是零散出现,并不是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布区类型 植物生活型 水分生态型 植物群落类型 TWINSPAN分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常绿阔叶林区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尹爱国 苏志尧 +1 位作者 陈北光 刘惠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对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样地调查结果表明 ,该群落种类丰富 .维管束植物共有5 3科 85属 10 3种 ,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樟科、茜草科、芸香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壳斗科等 ,它们绝大多数科是热带亚热带科 ... 对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样地调查结果表明 ,该群落种类丰富 .维管束植物共有5 3科 85属 10 3种 ,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樟科、茜草科、芸香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壳斗科等 ,它们绝大多数科是热带亚热带科 .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 ,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 ,其次依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旧世界热带分布属 ,但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 .白云山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区系成分和区系的标志种均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带区系成分组合特征 ,这对于白云山风景区的林分改造方向及建立近自然的人工群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 常绿阔叶林 区系成分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广州市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继和 袁宏波 +3 位作者 张锦春 张国中 刘虎俊 廖空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0-867,1001,共9页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地理成分 组成 分布型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仕裕 叶育石 +2 位作者 王发国 曾飞燕 徐正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12个行政区的风水林分布数量以及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62座风水林,其中,阳宅风水林有153座,数量最多(占风水林总数的94.44%);在12个行政区域中,... 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12个行政区的风水林分布数量以及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62座风水林,其中,阳宅风水林有153座,数量最多(占风水林总数的94.44%);在12个行政区域中,从化市的风水林数量最多(78座)。广州市风水林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0科397属732种(变种),包含蕨类植物18科30属55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9科364属673种(变种);其中22种为广州新记录植物。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带成分的影响,其中热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70科、289属和304种,温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17科、41属和2种;虽然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仅2属,但在种水平上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种207种,其中华南特有分布型70种,分别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1.11%和10.51%。另外,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广州市风水林的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林 广州市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特有种 热带成分
下载PDF
广西岩溶植被植物区系 被引量:37
11
作者 欧祖兰 苏宗明 李先琨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2-310,共9页
通过对数十年来广西植物研究所对广西岩溶植被全面调查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 1 )广西岩溶植被的植物区系成分有 1 75科 662属 1 5 0 0种 ,其中 6科 1 71属 83 4种为岩溶植被专有 ;( 2 )广西岩溶植被的区系成分以番荔枝... 通过对数十年来广西植物研究所对广西岩溶植被全面调查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 1 )广西岩溶植被的植物区系成分有 1 75科 662属 1 5 0 0种 ,其中 6科 1 71属 83 4种为岩溶植被专有 ;( 2 )广西岩溶植被的区系成分以番荔枝科、椴树科、大戟科、苏木科、榆科、鼠李科、楝科、无患子科、漆树科等为主 ,与岩溶植被区系关系密切的科或乔木层优势科一般是落叶种类多或藤本种类多的科 ,如果优势科多数种类或优势种类是常绿的 ,这些种类不是热带植物区系成分 ,就是一类硬叶阔叶或针叶的亚热带种类 ;( 3 )岩溶植被植物区系组成为地域性但带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 ;( 4 )广西岩溶植被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 ,温带成分为辅 ,62 2属种子植物 ,热带分布占 76.2 1 % ,温带分布占 2 1 .1 3 % ,中国特有占 2 .66% ;( 5 )组成山顶矮林的区系成分比较固定 ,乔木种类主要有 :乌冈栎、铁屎米、山胶木 (假水石梓 )、圆叶乌桕、铜钱树、化香树、广东松、翠柏等 ;( 6)与广西酸性土植被比较 ,岩溶植被植物区系中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 ,无论是科属组成 ,还是种的组成 ,均没有酸性土植被植物区系占的比例高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植被 植物区系 广西 地理分布 物种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刺榆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白云鹏 韩大勇 +2 位作者 董艳红 赵玉晶 李建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0,共4页
对科尔沁沙地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类型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刺榆林不存在灌木层;其乔木层可划分为2个亚层,上、下层高度分别为4.05~7.86和2.05~3.20m;林下共有32种草本植物,隶属13科27属,以禾... 对科尔沁沙地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类型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刺榆林不存在灌木层;其乔木层可划分为2个亚层,上、下层高度分别为4.05~7.86和2.05~3.20m;林下共有32种草本植物,隶属13科27属,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为主;研究区有11个植被分布区型,其中,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种类最多(34.38%),其次为东北-华北分布区型(12.5%).在3个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最多,占59.37%,中旱生类型和旱生类型分别占25%和15.63%.在6个生活型中,地面芽植物最多(31.25%).刺榆群落具有温带草原的典型生活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榆 群落结构 生活型 水分生态类型 分布区型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荣京 邢福武 +2 位作者 陈红锋 严岳鸿 韦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96属,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96属,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4,25.0%)和热带亚洲分布属(19,19.8%)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6.4%,温带分布属很不明显,占7.3%。属的这种分布格局,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成分向亚热带成分的渗透和过渡。(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39种)所占比例最大(47.4%),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103,35.2%);温带成分占较大的比例(34.1%)。种的分析结果与属的分析结果相差很大,出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4)在种的相似性比较上,与东部车八岭的相似性最高(38.5/59.2);与西部大瑶山种的相似性最低(21.5/35.6)。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区系分析 分布区类型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分析 国家自然保护区 分布性质 亚热带
下载PDF
天目山第三纪孑遗植物缺萼枫香的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商侃侃 王婕 +2 位作者 余倩 赵明水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通过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第三纪孑遗植物缺萼枫香群落样方,开展群落学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生长维管束植物177种,分属65科128属,科属组成较为复杂.在该地区,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丰富多样,以温... 通过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第三纪孑遗植物缺萼枫香群落样方,开展群落学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生长维管束植物177种,分属65科128属,科属组成较为复杂.在该地区,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丰富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并含有较多古老属种.群落外貌由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中落叶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可以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树冠分布较为连续.天目山缺萼枫香群落是以落叶成分为主的、由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决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古老性和残遗性.缺萼枫香林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南部和中亚热带北部,种类组成表现较强的替代规律,随纬度升高落叶成分比例增加,常绿树种由适生冷凉气候的种类替代,常伴生有丰富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应进一步研究缺萼枫香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演变历史,探讨枫香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冰期对第三纪森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属 种类组成 区系特征 外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家辉 邓洪平 +3 位作者 陈放 谢大军 杨蕊 刘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在对海子山自然保护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生长型组成、科及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丰富,共101科,456属,1418种;②生长型相对单一,以草本占优势;③优势科、属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 在对海子山自然保护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生长型组成、科及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丰富,共101科,456属,1418种;②生长型相对单一,以草本占优势;③优势科、属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吴征镒划分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15大分布类型均有分布;⑤区系特征具明显的温带性质,温带分布科36科,占总科数的48.00%,温带分布属329属,占总属数的80.05%.⑥起源古老,特有属种及珍稀濒危植物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生长型 分布区类型
下载PDF
成都地区园林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文国 马丹炜 +1 位作者 张翔 王胜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4-607,共4页
成都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与特有植物众多,园林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表现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相吻合.本地种占有绝对优势,国外引进种占有较大比例,存在着一定生态安全隐患.
关键词 成都市 园林种子植物 区系特征
下载PDF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建民 何平 +2 位作者 邹新慧 肖宜安 马洪菊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1)区内有种子植物 74科 ,2 0 8属 ,474种 ;(2 )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 2 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 8.7%,但其...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1)区内有种子植物 74科 ,2 0 8属 ,474种 ;(2 )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 2 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 8.7%,但其所含属数和种数却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38.94%和 44 .0 9%;含 5种以上的 2 6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区内总种数的 37.34 %,这些科、属在本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 ;(3)在科、属、种 3个层次上 ,植物区系均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尤其在属级水平上 ,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 82 .8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9.73%,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 ,并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4 )中国特有种丰富 ,达 314种 ,占区内总种数的 6 6 .39%;(5 )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复杂 ;(6 )本植物区系与西南西北地区 ,特别是云南地区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区系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大帽藓科(Encalyptaceae,Musci)植物分类和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建成 李秀芹 唐伟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53-466,T001,共15页
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帽藓科 (Encalyptaceae)植物的研究进展 ,对中国大帽藓科植物的分类和分布进行了整理研究。现知中国仅分布大帽藓属 (Enca-lypta Hedw.) 1属 1 0种。本研究按照吴征镒 [1] 关于划分中国种子... 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帽藓科 (Encalyptaceae)植物的研究进展 ,对中国大帽藓科植物的分类和分布进行了整理研究。现知中国仅分布大帽藓属 (Enca-lypta Hedw.) 1属 1 0种。本研究按照吴征镒 [1] 关于划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 ,将中国大帽藓属划分为 6个分布区类型和 3个变型 ,其中的拟烟杆大帽藓 (Encalyptabuxbaumioidea)、中华大帽藓 (E.sinica)和天山大帽藓 (E.tianschanica)等 3种为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文中概括了每个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分布区类型 ,并对拟烟杆大帽藓、中华大帽藓和天山大帽藓绘图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帽藓科 植物分类 分布 大帽藓属 苔藓
下载PDF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蔚秋 李植华 刘兰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丹霞地貌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下载PDF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先容 刘玉成 +1 位作者 尚进 江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区内有种子植物166科803属1 56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39科550属1 023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23科,所含属、种...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区内有种子植物166科803属1 56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39科550属1 023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23科,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36%和62.85%,含5种以上的19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5.74%,这些科、属在该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体现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缙云山在种子植物物种数量及分布区类型上都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就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区系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