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GF-β/BMP/Smad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征 李可大 +1 位作者 宋梦 魏秋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IONFH)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或过度而引起的髋关节疾病,发病机制尚未统一,临床疗效亦不佳。当前,没有效果明确的药物可以延缓疾病进程,而中医药治疗SIONFH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IONFH)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或过度而引起的髋关节疾病,发病机制尚未统一,临床疗效亦不佳。当前,没有效果明确的药物可以延缓疾病进程,而中医药治疗SIONFH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即便如此,仍未能完整的从分子生物及细胞生物学角度阐明中药治疗SIONFH的作用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ad信号通路的转导是防治SIONFH的研究热点之一,故该文阐明了该信号通路的转导机制以及与SIONFH的联系,检索了基于该通路治疗SIONFH的全部中药及复方并阐述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医对SIONFH的认识,现临床上使用补肝肾强筋骨以及活血祛瘀通络类的方药治疗SIONFH,且具有良好的疗效。中药通过调控该通路,可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降低破骨细胞含量,减少脂肪生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促进股骨头内血管新生,从而促进股骨头损伤的修复。现基于TGF-β/BMP/Smad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SIONFH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许为中医药治疗SIONFH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TGF-β/bmp/Smad信号通路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BMP/Smad信号通路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模型大鼠足踝部的软骨发育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宇 李慧 +5 位作者 张天水 王春雨 于丽 武子媚 李玟 王正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00-2504,共5页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主要表现为骨本身异常及软骨发育异常,BMP/Smad信号通路可以指导胚胎期骨和软骨的发育,但其在马蹄内翻足病因领域发挥的作用尚无动物实验证实。目的:探讨BMP/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模型大鼠足踝部... 背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主要表现为骨本身异常及软骨发育异常,BMP/Smad信号通路可以指导胚胎期骨和软骨的发育,但其在马蹄内翻足病因领域发挥的作用尚无动物实验证实。目的:探讨BMP/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模型大鼠足踝部软骨发育异常的机制。方法: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孕10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35 mg/kg维甲酸灌胃制作马蹄内翻足模型,对照组采用等量植物油灌胃;孕21 d后剖腹取出胎鼠,实验组孕鼠产下胎鼠41只中出现马蹄足畸形27只,畸型率65.9%;对照组获得胎鼠36只,均未出现畸形。分离胎鼠足踝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采用Western blot、RT-qPCR、免疫组化检测BMP/Smad信号通路核心蛋白Smad5、P-Smad5、通路下游蛋白SP7以及Sox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大鼠足踝部组织中软骨基质增多,骨间缝隙增大;②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Smad5与SP7表达水平下降,而Sox9基因表达增高;③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足踝部组织中Smad5、SP7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Sox9 mRNA表达水平升高;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足踝部软骨组织中P-Smad5/Smad5及SP7表达降低,Sox9表达升高;⑤结果说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模型大鼠足踝部软骨异常的发生与BMP/Smad信号通路传导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bmp/Smad信号通路 SMAD5 P-Smad5 SP7
下载PDF
BMP⁃2/Smad信号通路探讨金匮肾气丸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孟菲菲 高志礼 +2 位作者 李娜 王花欣 WANG Jiayun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出最佳浓度的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出最佳浓度的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将BMSCs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成骨诱导组(OIS)、空白血清组(ROIS组)及含药血清组(JKSQ⁃OIS),分别对各组BMSCs进行成骨诱导。连续干预14 d及21 d后,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成骨矿化水平;连续干预14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及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IS组与ROIS组出现点状矿化结节,ALP染色轻微变深,ALP和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P<0.01),OSX的表达上升但不明显(P>0.05);与OIS组相比,JKSQ⁃OIS组矿化结节成片分布,ALP染色明显加深,BMP⁃2、Smad1、ALP和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P<0.01),OSX mRNA及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可能通过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上调ALP、Runx2和OSX的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改善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bmp⁃2/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BMP9下调HIF-1α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
4
作者 余涛 陈远香 +6 位作者 刘施妍 余伙梅 廖德宇 杨诗雨 曾涛 魏兰 张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9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组使用人BMP9重组腺病毒(AdBMP9)感染MDA-MB-231细胞,对照组用空载的GFP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乳酸、葡萄糖和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9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组使用人BMP9重组腺病毒(AdBMP9)感染MDA-MB-231细胞,对照组用空载的GFP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乳酸、葡萄糖和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乳酸和ATP生成量;通过GEPIA2数据库,分析BMP9在泛癌中与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相关性;qRT-PCR检测过表达BMP9后,MDA-MB-231中糖酵解关键酶GLUT1、HK2、PKM2、LDHA的mRNA表达水平;STRING数据库分析BMP9抑制MDA-MB-231有氧糖酵解潜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IF-1α和下游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不同处理后,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9下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及ATP水平(P<0.01),抑制HIF-1α及其下游蛋白表达;Rescue实验中,过表达HIF-1α能逆转BMP9对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BMP9下调HIF-1α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mp9 HIF-1Α 有氧糖酵解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经典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林晓芳 方芳 +1 位作者 李桂锦 姚新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73-78,83,共7页
目的观察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经典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不... 目的观察益骨汤对去势大鼠骨组织中经典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1只。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益骨汤组大鼠进行去势手术以模拟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分别以10ml/kg双蒸水灌胃(正常组、模型组)、0.36mg/kg戊酸雌二醇水溶液灌胃及10ml/kg益骨汤灌胃,1次/d。12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BMP2经典信号通路BMP2、Smad1、Runx2、OSX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经典信号通路BMP2、Smad1、Runx2、OS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①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D升高(P<0.01)。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P2、Smad1、Runx2、Noggin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BMP2、Smad1、Runx2、OSX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④Western blot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益骨汤组大鼠的Smad1、Runx2、OSX蛋白含量升高(P<0.05)。结论益骨汤可能通过激活BMP2经典信号通路及抑制Noggin的高表达,促进骨形成和防治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骨汤 去势大鼠 骨质疏松 bmp2经典信号通路 NOGGIN
下载PDF
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模式及其在卵巢组织的表达
6
作者 陈孟娟 刘雨晴 +4 位作者 王智通 温佳乐 许会芬 于光晴 李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5,共14页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Pmcherry-N1和pCMV-Myc空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及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CMV-Myc-BMP 15过表达情况。接下来,使用qRT-PCR检测BMP 1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BMP 15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源BMP15在新西兰白兔卵巢组织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CDS区序列长1182 bp,PCR及测序结果表明pCMV-Myc-BMP 15和Pmcherry-N1-BMP 15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MP 15基因编码393个氨基酸;BMP15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5.32,等电点大小为9.69,是一种稳定的碱性蛋白质。BMP15蛋白共有26个磷酸化位点,15个糖基化位点,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新西兰白兔与猪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BMP15蛋白主要由α-螺旋(38.68%)、无规则卷曲(37.4%)、延伸链(15.52%)、β-转角(8.40%)组成,为混合型蛋白。蛋白互作关系预测发现,BMP15蛋白与FSHR、FIGLA、BMPR1B、AMHR2、NOBOX等卵巢生长发育的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组织表达分析显示,BMP 15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BMP15主要存在于在细胞质中。将pCMV-Myc-BMP 15转染至HEK293T细胞内,BMP15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卵巢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BMP15主要定位在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MP15的真核表达载体,对BMP 15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在HEK293T细胞内成功过表达,并得到了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组织表达情况及在卵巢组织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BMP 15基因在卵巢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bmp 15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细胞定位
下载PDF
绵羊FecB突变对BMPR1B活性及BMP/SMAD通路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龚一鸣 王翔宇 +4 位作者 贺小云 刘玉芳 余平 储明星 狄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BMPR1B是绵羊中被鉴定的第一个多羔主效基因,但该基因中FecB突变增加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尚未解析。近年来发现BMPR1B活性受小分子抑制蛋白FKBP1A调控,该蛋白充当了BMPR1B及BMP/SMAD通路活性控制开关的关键作用且FecB突变恰好位于FKBP1... BMPR1B是绵羊中被鉴定的第一个多羔主效基因,但该基因中FecB突变增加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尚未解析。近年来发现BMPR1B活性受小分子抑制蛋白FKBP1A调控,该蛋白充当了BMPR1B及BMP/SMAD通路活性控制开关的关键作用且FecB突变恰好位于FKBP1A与BMPR1B结合位点附近。本文首先总结了BMPR1B和FKBP1A的蛋白结构,阐明二者空间结合区域及FecB突变的位置,进而预测了FecB突变与二者结合强弱的关系,最终提出了FecB突变通过影响BMPR1B与FKBP1A结合强度改变BMP/SMAD通路活性的科学假设,为后续探明FecB突变影响绵羊排卵数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FecB突变 bmpR1B FKBP1A bmp/SMAD通路
下载PDF
湖羊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业芬 李齐发 +4 位作者 李二林 涂飞 胡冬利 谢庄 陈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55-3661,共7页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h屠宰...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h屠宰,取卵巢,计数排卵点,记录排卵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mRNA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BMP4和BMP7基因在湖羊母羊卵巢组织内表达,而且在垂体及下丘脑、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BMP6基因仅在湖羊母羊卵巢、肾脏、肌肉和输卵管组织中表达。在卵巢组织,多羔组排卵数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且多羔组BMP4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BMP2、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卵巢组织中,只有BMP4基因mRNA表达与排卵数呈正相关(r=0.741,P<0.05)。【结论】BMP4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差异显著,可能对湖羊排卵数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湖羊排卵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排卵数 bmp2 bmp4 bmp6 bmp7 MRNA表达
下载PDF
东湖F1代BMPR-1B和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能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姚东 范智伟 +4 位作者 王鹏飞 秦帅奇 杨宇航 李爽 凌英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_(1)代(东湖F_(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_(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 为探究候选基因BMPR-1B、BMP15与东弗里生羊♂和湖羊♀的杂交F_(1)代(东湖F_(1)羊)产羔数间的关联性,评估东弗里生羊作为引入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使用PCR-RFLP技术对东湖F_(1)羊和湖羊的BMPR-1B、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东湖F_(1)羊与湖羊群体内均未检测出BMP15基因的FecXI突变。BMPR-1B基因FecB突变位点在湖羊群体中检测出AG、GG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64和0.936,优势基因型为G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和0.968,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G;在东湖F_(1)羊群体中检测出AA、AG和GG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146、0.683和0.171,优势基因型为AG型,等位基因A、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88和0.512。表明对产羔有利的G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东弗里生和湖羊杂交遗传给后代,可作为其分子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湖羊AG型与GG型个体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湖F_(1)羊GG型、AG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0.010.05)。结果表明东湖F_(1)羊产羔数与BMPR-1B基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F_(1)羊 东弗里生羊 湖羊 产羔数 bmpR-1B基因 bmp15基因
原文传递
牦牛BMP7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发情期卵巢、子宫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常攀峰 张辉 +3 位作者 潘阳阳 张莉敏 王斌峰 董雨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3,共8页
为探究牦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 7,BMP7)生物学特性和对雌性牦牛生殖生理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牦牛BMP7基因(NW_005392954.1)设计引物,以发情期牦牛的卵巢、子宫的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借助DNAMAN 8.0等软件、NCBI... 为探究牦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 7,BMP7)生物学特性和对雌性牦牛生殖生理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牦牛BMP7基因(NW_005392954.1)设计引物,以发情期牦牛的卵巢、子宫的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借助DNAMAN 8.0等软件、NCBI等网站对扩增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对牦牛的卵巢、子宫的BMP7蛋白和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BMP7基因为428 bp,编码142个氨基酸,其基因序列与水牛、奶牛和山羊等反刍动物的同源性均可达到98.59%,且在0~29位氨基酸存在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发情期卵巢表达量显著高于子宫(P<0.05)。研究结果表明,BMP7可能参与调控牦牛的繁殖性能,为牦牛在高压低氧环境下生殖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bmp7 发情期 卵巢 子宫
下载PDF
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侯斐 高惠宽 郭贺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简单随机化分组成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7天组、14天组、28天组、42天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制备大鼠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模型。苏木精-伊红... 目的探讨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简单随机化分组成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7天组、14天组、28天组、42天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制备大鼠胆汁淤积肝纤维化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Msaa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及胶原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各组大鼠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等肝纤维化指标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明确肝脏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FN、collagenⅠ、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α-SMA和金属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1)等蛋白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BMP-7及p-Smad1/5/8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胆总管结扎组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肝内胶原增生明显,形成粗大的纤维间隔,肝组织内FN、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TIMP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纤维化组织内,BMP-7及p-Smad1/5/8蛋白在肝纤维化早期显著升高,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表达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7/Smads信号通路在大鼠肝纤维化早期明显激活,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而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BMP-7/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逐渐减弱,这一作用逐渐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bmp-7/Smads信号通路 胆总管结扎 胆汁淤积
下载PDF
BMP7在泛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增殖的关系
12
作者 吕勉 吴县斌 陆才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01-0105,共5页
探究BMP7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多个在线数据库进行BMP7在泛癌中的差异表达分析。通过体外食管癌细胞增殖实验了解BMP7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P7在THCA、READ、PRAD、PCPG、LUSC、LUAD、LIHC、KIR... 探究BMP7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多个在线数据库进行BMP7在泛癌中的差异表达分析。通过体外食管癌细胞增殖实验了解BMP7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P7在THCA、READ、PRAD、PCPG、LUSC、LUAD、LIHC、KIRP、KIRC、KICH、HNSC、ESCA、COAD、CHOL、BRCA、BLCA中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非肿瘤组织更高(所有P<0.05);ESCA中癌组织的BMP7比非癌组织表达更高(P<0.05),相对于正常组织,在ESCA中,1期、2期和3期、4期可见有差异(P<0.05)。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可见抑制BMP7后食管癌细胞增殖变差。结论 BMP7在泛癌中包括食管癌的发病中可能有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7 泛癌 食管癌 表达差异 增殖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娜 卢霞 +8 位作者 闫允君 孔杰 孟宪红 李旭鹏 隋娟 陈宝龙 曹宝祥 高焕 栾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非翻译区和295 bp的3′非翻译区,124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幼体原肠期、无节幼体期、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幼体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原肠期表达量最低,从无节幼体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糠虾期表达水平最高,表明FcBMP-7基因参与了幼体肌肉的发生过程。此外,进一步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2种规格幼虾[(3.95±0.08) g和(1.55±0.12) g]的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cBMP-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广泛性,且两组间的大部分组织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FcBMP-7基因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中国明对虾幼体肌肉发生和幼虾肌肉生长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bmp-7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犏牛BMP4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附睾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 陈晓英 +3 位作者 李春海 潘美兰 李柯锐 赵旺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BMP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分析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CD...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在哺乳动物生殖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犏牛BMP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分析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附睾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CDS区片段长1 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BMP4蛋白存在一层跨膜结构,肽链中亲水性氨基酸的数量显著高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具有亲水性;组成犏牛BMP4蛋白的456个氨基酸中,100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区,占氨基酸总数的21.93%,82个氨基酸位于延伸链区,占总数的17.98%,14个氨基酸位于β转角区,占总数的3.07%,260个氨基酸以无规则状态存在,占总数的57.02%;犏牛BMP4氨基酸序列与牦牛、绵羊等物种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3%。qPCR分析结果显示:犏牛BMP4基因在附睾体部的表达显著高于头部和尾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犏牛精子成熟机制及BMP4基因在犏牛附睾不同部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犏牛 附睾 bmp4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BMP2-PLGA/Doxy-PLGA纳米微球联合CS/β-GP复合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质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易君 杨森 +2 位作者 赵芳玮 胡颖 董蕊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 制备BMP2-PLGA/Doxy-PLGA纳米微球混合CS/β-GP复合温敏水凝胶,并检测其性质。方法复乳法分别制备BMP2-PLGA、Doxy-PLGA纳米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粒度仪、重量变化测定其表征、粒径、降解率。交联法制备CS/β-GP温敏水凝胶,通过倒... 目的 制备BMP2-PLGA/Doxy-PLGA纳米微球混合CS/β-GP复合温敏水凝胶,并检测其性质。方法复乳法分别制备BMP2-PLGA、Doxy-PLGA纳米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粒度仪、重量变化测定其表征、粒径、降解率。交联法制备CS/β-GP温敏水凝胶,通过倒置法、重量变化测定凝胶时间及降解率。所获的纳米微球与水凝胶混合获得复合水凝胶,分8组:BMP2-PLGA与Doxy-PLGA比例各为3:1、2:1、1:1、1:2、1:3的复合水凝胶、BMP2-PLGA水凝胶、Doxy-PLGA水凝胶、PLGA水凝胶。Elisa和紫外分光法测定释药曲线。各组分别与MC3T3细胞共培养后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TNF-α营造炎性环境,正常营养环境与炎性环境下与MC3T3细胞共培养后,qRT-PCR检测成骨基因ALP和OCN的表达。结果 空白PLGA、BMP2-PLGA、Doxy-PLGA均无细胞毒性,平均粒径无统计学差异。BMP2-PLGA/Doxy-PLGA复合水凝胶37℃下4 min内形成凝胶,体外缓释BMP2达49天、 Doxy达56天,无细胞毒性。炎性及非炎性环境下与MC3T3细胞共培养1天后,BMP2-PLGA与Doxy-PLGA比例为1:1的复合水凝胶组细胞ALP、OCN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共培养3、7天后,各组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都明显增加,其中BMP2-PLGA与Doxy-PLGA比例为1:1的复合水凝胶组的表达水平最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BMP2-PLGA/Doxy-PLGA混合CS/β-GP水凝胶可以获得无细胞毒性缓释效果好的复合温敏水凝胶,该材料可以显著促进炎性环境下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多西环素 缓释 成骨分化
下载PDF
bmp3、bmp4、bmp7在犬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轩昆 杨富生 +2 位作者 文玲英 金岩 樊淑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测犬恒牙牙根发育各阶段标本中bmp3、bmp4、bmp7mRNA的定位表达。结果:bmp3的表达始于牙根发育早期的牙囊组织,之后转移到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 目的:探讨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测犬恒牙牙根发育各阶段标本中bmp3、bmp4、bmp7mRNA的定位表达。结果:bmp3的表达始于牙根发育早期的牙囊组织,之后转移到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中;bmp4阳性信号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层中;bmp7在牙根发育早期的颈环处上皮根鞘细胞有表达,而后还在分泌期的成牙骨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结论: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提示它们参与调控牙根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3 bmp4 bmp7 牙根发育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宫丽华 孙晓淇 +1 位作者 刘宝岳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0-873,共4页
目的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 目的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P-2在所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病例中均表达,二者中其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BMP-4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前者中BMP-4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PH(P<0.05)。在BPH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13.3%、7.1%和11.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均为100%,且细胞核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细胞质。结论 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成骨性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bmp-2 bmp-4 bmp-7
下载PDF
抑制BMP/Smad信号通路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生长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18
作者 徐媛媛 郑海英 +8 位作者 杨春艳 邓廷贤 黄晨茜 冯超 陆杏蓉 段安琴 莫霞 马小娅 尚江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54-2362,共9页
【目的】探究BMP/Smad信号通路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生长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合成的Smad 4基因的3对siRNAs(Smad4-siRNA1、Smad4-siRNA2和Smad4-siRNA3)和NC-siRNA(对照组)分别转染水牛颗粒细胞,通过... 【目的】探究BMP/Smad信号通路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生长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合成的Smad 4基因的3对siRNAs(Smad4-siRNA1、Smad4-siRNA2和Smad4-siRNA3)和NC-siRNA(对照组)分别转染水牛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mad 4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siRNA的干扰效率。然后利用筛选的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转染水牛卵巢颗粒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干扰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两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基因CyclinD2和CDK4,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和Cyp11A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检测雌二醇(E 2)和孕酮(P 4)的含量。【结果】基因干扰试验结果表明,3对siRNAs对Smad4基因的表达均具有极显著的干扰作用(P<0.01),其中Smad4-siRNA1的干扰效率最高,达到了64%。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的增殖效率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Bcl2、CyclinD2、CDK4和Cyp19A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而Cyp11A1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Bax基因的表达未受影响。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雌二醇分泌量减少10.2%,孕酮的分泌量增加24.7%,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通过RNAi介导的Smad 4基因沉默对内源性BMP/Smad信号通路的中断不仅能够显著抑制水牛颗粒细胞的生长,而且能够诱导水牛颗粒细胞的凋亡,还会改变类固醇激素生成。BMP/Smad信号通路在调控水牛颗粒细胞生长和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bmp/Smad信号通路 Smad 4基因 颗粒细胞 RNA干扰 类固醇生成
下载PDF
载硅烷和BMP-2的多孔钛表面构建及其成骨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为 江崇英 +5 位作者 张雷 孙晓瑜 何昕 洪彪 程楠 李向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探究钛材纳米多孔表面载硅烷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表面促成骨能力评价。方法采用碱热处理、硅烷化修饰和BMP-2固定,构建硅烷和BMP-2修饰的纳米多孔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水接触角... 目的探究钛材纳米多孔表面载硅烷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表面促成骨能力评价。方法采用碱热处理、硅烷化修饰和BMP-2固定,构建硅烷和BMP-2修饰的纳米多孔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水接触角检测分别表征制备过程中表面形貌、元素、官能团和亲水性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固定的BMP-2,细胞活性测试和细胞荧光染色分析表面促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估促细胞成骨能力。结果材料表征手段证实硅烷和BMP-2成功固定在纳米多孔钛表面,细胞评价证实制备表面不但显著增强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而且大幅提升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结论该修饰方法构建的表面对成骨细胞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有望改善钛基种植体的骨整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纳米多孔结构 硅烷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细胞
下载PDF
DACT3激活BMP4/Smad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铁死亡
20
作者 郑立 邓枚 +7 位作者 王利亚 张继勤 岳建和 韩国强 彭硕 刘健 尹浩 谭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97-1404,共8页
目的探究基因DACT3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U118)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U251、U118胶质瘤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DACT3的细胞后,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上述细胞分成3组:Ctrl组(对照组)、DACT3组(过表达DA... 目的探究基因DACT3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U118)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U251、U118胶质瘤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DACT3的细胞后,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上述细胞分成3组:Ctrl组(对照组)、DACT3组(过表达DACT3细胞组)和DACT3+ferrostatin-1组(过表达DACT3+铁死亡抑制剂)。采用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铁离子、MDA、谷胱甘肽(glutatione,GSH)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铁离子、MDA、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GPX4、SLC7A11、TFR1表达。进一步将上述细胞分为以下3组:Ctrl组(对照组)、DACT3组(过表达DACT3细胞组)和DACT3+siBMP4组(过表达DACT3+敲低BMP4组),再次利用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铁离子、MDA、GSH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铁离子、MDA、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GPX4、SLC7A11、TFR1、BMP4、p-Smad表达。结果DACT3组中DAC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Ctrl组;与Ctrl组比较,DACT3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铁离子、MDA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明显下降,GPX4、SLC7A11表达显著下降,TFR1、p-Smad、BMP4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T3+ferrostatin-1组、DACT3+siBMP4组均能一定程度抵消DACT3导致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CT3可以促进U251、U118胶质瘤细胞铁死亡,其机制与BMP4/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T3 胶质瘤 铁死亡 bmp4/SMAD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